海爾空調到底處在家電行業的什麼地位?

實際上除了市場佔有率和認同度較高的海爾冰箱,近年來海爾空調的市場佔有率和銷量也連續增長,並先後推出了自清潔技術和舒適風技術等等。格力在空調行業的領先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現在技術方面感覺海爾對格力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衝擊和壓力,個人比較看好海爾在空調領域的發展,但是短期內有望在行業內形成大幅度突破么?


一直挺關注中國的家電行業信息的,從創業到成長,從成長到成熟,「家電三巨頭」 海爾、美的、格力,用了30年的時間,形成了如今對家電行業的統治地位。

三者的情況各有不同,海爾具有行業中最悠久的發展歷程,品牌知名度最高,以冰箱為代表產品,多種產品共同發展;美的在小家電方面實力最強;格力則專註在最具盈利能力的空調領域。

家電行業,尤其是白電行業,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隨著全社會生活水平、消費水平的提升而增長,從奢侈品變成了每家每戶的必備用品,品類、功能上不斷推陳出新。

家電是家庭消費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種,代表了社會消費商品的發展風向,其高昂的利潤,也吸引了成千上萬企業與投資者的蜂擁而至,一度讓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降至冰點。但最終笑到最後,獲取了市場集中度提升紅利的,還是海爾、美的、格力。

而隨著互聯網迅猛興起,這三大家電巨頭也有了不同的發展側重:格力專業化,美的多元化,海爾智能創新化。

即便格力近幾年也涉足手機、小家電領域,但霸氣側漏的董明珠董小姐不止一次強調格力走的仍然是專業化道路。昔日的格力之所以能夠從一個空調小廠,成長為行業巨擘,其中最核心的要義,就是在一個市場池子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空調領域做大做強。

以往將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里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時過境遷,如今空調的籃子已經開始晃動。這意味著格力面臨著比海爾、美的有著更加嚴峻的轉型需求。

美的更為看重多元和營銷發展,雖然在凈利潤方面,美的每年都有出色的增長,但受限於行業的發展狀況,大幅度的營業創收自2014年以來一直並不樂觀,這也是企業成長性下降的一個強烈信號。

為了扭轉這一情況,掌門人方洪波一次又一次積極探索了與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希望能夠在互聯網時代,探索出電器行業新的發展模式。可惜事與願違,智能家居的發展始終不及預期,雙方業務層面的合作也無疾而終。

好在前不久高價收購庫卡,即便備受行業人士爭議,但也算在近期獲得了新的收入增長點。

而海爾走的一直是多元化創新發展,互聯網轉型之路也更加清晰:打造開放平台,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大規模定製;小微公司、創客、優家,打造海爾獨有的生態圈;收購國際巨頭,與國內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白電業務經營得有聲有色,步步為營,穩步轉型。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家電行業需要變革,也正在變革。企業變革中的業績下滑現象並不少見,重要的是企業未來的長期受益。下大力氣重視自己的產品品質,與時俱進深研創新之路,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是重中之重。

我一直相信,中國的家電行業在未來一定能夠打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而且,這個品牌,很有可能就是海爾。


海爾空調地位特別尷尬,對於國產,貴的都是格力美的,要便宜都是海信奧克斯,再便宜點就是格蘭仕TCL,海爾在三個層次里,價格跟美的格力差不多,但是技術積累和口碑還不如愛信奧克斯,所以,現在海爾只能靠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影響力去賣空調了。


親身經歷,家裡八年前買了兩台海爾空調,幾乎每年修一台次,有一年2台都修了。從電容到外機到內機到氟利昂到電線都壞過。還遇到過無論如何查不出毛病後來把家裡線路換了不解決問題又折騰n多次發現是內外機之間的電線短路……操老了心了。

好處是有一台保修6年。

以後堅決不買海爾了。


謝邀

(一)近年來企業大事記

● 2008年控股小天鵝,為做強做大冰洗產業搭建新的平台

● 2009年美的電器公開增發1.89億新股,募集資金近30億元

● 2011年「美的-工銀國際-鼎暉投資」開展戰略投資合作;推動戰略轉型

● 2011年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成立美的-開利拉美空調合資公司,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

● 2012年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接任。

● 2013年美的集團換股吸收合併美的電器,於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掛牌整體上市

● 2014年引入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戰略合作夥伴

● 2015年正式進入機器人產業

● 2016年收購日本東芝白電業務80.1%股權,並獲得40年東芝品牌全球授權及超過5000項專利技術

● 2016年收購Clivet S.p.A.(歐洲市場,主要生產大型冷水機組為主,可實現定製化生產,滿足差異化需求)80%股權,Clivet Espana S.A.以及相關的土地及房地產

● 2016年美的對庫卡的要約收購已獲得所有監管部門的批准,交割於2017年1月上旬完成。

二)美的集團從紅海戰略到藍海戰略的躍進

20多年來,紅海一詞很好的詮釋了中國的家電行業,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激烈競爭、行業洗牌至今,行業的發展進入新的變化周期,因為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整個家電行業競爭進入了新的一輪循環,而缺乏核心技術的國內企業仍然著力於通過成本的控制和規模優勢進行市場爭奪。中國的白色家電業一直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在這個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產生了諸多品牌,如海爾、格蘭仕、格力、九陽等。經過不斷的競爭,這些品牌在行業中都樹立了比較穩固的市場地位,海爾一直是中國白色家電行業的象徵,尤其在冰箱業,一直佔據著龍頭老大的位置。格蘭仕在微波爐行業也一直是首屈一指,曾經佔領過全國70%以上的份額,達到產銷規模「全球第一」。格力空調、九陽豆漿機也一直維持著行業老大的位置。但作為一個後來者的美的集團,一直保持著健康、穩定、快速的增長。90年代平均增長速度為50%。21世紀以來,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0%。在微波爐市場,通過多年的低價策略對陣格蘭仕,取得優勢後調整戰略轉向高端市場,最終與格蘭仕平分天下。在空調市場上,2015年美的的市場佔有率僅次于格力空調,位居第二11.2%。美的集團在近幾年以飛快的步伐發展壯大,從一個後來者一躍成為行業佼佼者,在多個細分產業均處於領先地位,回顧美的集團的成長史,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解讀在紅海戰場上,企業的生存之道。


處於組裝水平,沒有核心科技,無論是壓縮機還是變頻板,而且海爾除了冰箱其他家電均沒啥優勢,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


國內第四大空調品牌,與三菱重工有合資,品名為三菱重工海爾。產品工藝技術一般,品牌大的附屬家電電器效應,沒有自己核心技術,比如壓縮機。國內中央空調佔有率第一是美的,第二格力,第三海信,第四海爾。


我做過空調安裝維修工人,所以我只從我了解到的方面回答一下。

海爾空調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工作中見過的用了十幾年的有很多,家用空調的一般設計使用壽命是8-15年左右。但是,海爾的空調外部配件是比較差強人意的,外連電源線,橡膠包裹時間一久了,一捏就粉碎了,風化嚴重。而且包紮帶也是十分脆弱。但這並不是海爾空調的錯,這是海爾的配件供應商的問題。但是不選擇好的供應商,總會拉低自身水平的。

還有一個點,我們地區,海爾空調,比其他的品牌,要貴一些。這是我所不解的,畢竟我所在地區,離青島還是很近的。


高不成,低不就吧。很尷尬。比格力美的便宜,但是賣不過人家;比奧克斯志高貴;所以賣的也是不溫不火;也是不求上進;


其實我想說小米有高管已經入住美的了,小米生態系統與美的智能電器的聯合之下將會是電器行業發生大變化……超級物聯網時代來了


瀉藥,受寵若驚...小白表示對此沒怎麼關注過,只能說家裡沒用過海爾的,一直用的都是奧克斯和格力的電器,記憶中好像小商店很喜歡用海爾的大冰櫃,然後有好多好多的冰棍雪糕啥的,額,偏題了(# → ⌒ →)


空調作為家電行業的千億級市場規模品類,業內著名品牌也有挺多。知名度看似不分上下,但格力、美的、海爾主導的中國空調產業三足鼎立的品牌格局已橫盤20多年,雷打不動。

關於問題中提到的,在空調產業,海爾對格力形成衝擊和壓力,來說一下。一直以來,空調都是格力的核心產業,它的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在空調市場增速不如以前的情況下,雖美的奮起追趕,最終還是屈居格力之下。海爾近幾年在技術、產品有很大的突破,實力不容小覷。來自產業在線最新的產業鏈監測數據顯示:空調三強之一的海爾,其內銷、出口總量已經突破1000萬台。雖然空調整體銷量不如格力,但是在智能空調這個細分市場,海爾卻一直是行業第一,它原創的智能自清潔空調現在處在行業前端位置,消費者認可度很高,在智能空調領域說海爾一家獨大也不為過。

對於海爾這個品牌來說,它具有行業中最悠久的發展歷程,品牌知名度很高。除了冰箱,空調的市場佔有率和銷量也在連續增長。現在,中國空調整體市場規模已達到5060萬套,同比增長15.65%。海爾空調在2017年前7個月的空調出貨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增長速度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成為今年空調業增速最快的品牌。在智能空調市場,2017冷年智能空調在中國市場佔比達到21.85%,同比增長73.24%。其中,海爾智能空調市場佔比一直穩居首位,比第二、第三名總和還多,連續43個月佔據行業一哥地位。這是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很具有權威性,感興趣的可以去查證一下。

現在空調市場競爭很激烈,格力、美的、海爾三者情況各有不同,各家也有各家的打法。海爾空調所形成的產品、技術、渠道、服務等綜合實力,已經相當牢固和穩定。海爾空調有一點做的很好,就是面向用戶建立了完善的銷售、物流、服務三張網,覆蓋線上線下、城市農村,打通從售前到售後的一體化大營銷體系。

關於海爾空調能否短期內在行業形成大幅度突破的問題,想分享一個消息。今年4月底的時候,青島海爾年報就釋放了一個重磅消息:確定將新增1500萬套智能空調產能布局。如果說,在傳統經濟時代,空調巨頭稱霸靠的還是大規模製造和低成本分銷的實力;那麼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空調巨頭領跑靠的則是差異化需求的科技創新能力。海爾近5年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有目共睹。在行業首個推出圓形機身,通過原創的自清潔空調,成功引爆智能空調市場並創造一輪基於智能自清潔的消費新潮流,8月初,又推出溫度濕度潔凈度一體的「空凈合一」空調,引起不小的波動。

海爾已經探索出一條以科技創新和產品迭代引領消費需求的新路,通過用戶的認可反過來推動產能規模的擴張。個人認為,身處三強陣營的海爾空調或將以1500萬產能擴張為目標,掀起對中國空調產業的新一輪格局重組。


不知道怎麼邀請的我。。

根據我在知乎的搜索,我家裡只有熱水器買的海爾的。。

然後我跑出去數了一下小區樓外面的空調外機,海爾不是很多。格力最多,美的次之


一些品牌就只會吹噓自己掌握著核心技術,有多少多少發明專利,卻沒怎麼見到把技術創新落到實處的。人類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創新,敢於打破原有的格局,勇於承擔社會責任。處於什麼地位這種標準是沒辦法一言概括的,至少海爾在不斷研發新品,把滿足用戶需求放在一位。

利益相關:海爾自清潔空調受益者


個人覺得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應該還會有突破


海爾空調在空調應當算第二梯隊,第一梯隊是格力和美的,海爾應當在05年之前算第一梯隊。海爾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可能跟海信差不多吧,海爾集團整體的營業收入可能跟格力差不多,格力空調佔80%,而空調只佔海爾整體的20%。單品空調來說,海爾只能是格力的四分之一,美的的三分之一。


謝邀,公司主要做工業廠房的機電安裝,所以民用的設備不太清楚,偶爾跟同學聊天,給我的印象是格力已經把市場都佔據了吧。至於工業的設備,我所經歷的國企項目,業主首選都是國外的品牌:約克,大金,開利,麥克維爾等,國產的品牌幾乎都在投標品牌表裡,就是這樣。


謝邀。不是專業人士,個人感覺海爾現在不是像格力一樣專註於一個領域(空調)做精做透,目前產品很多樣化,但是感覺除了便宜,沒其他優勢,現在一提到空調,國內品牌首先想到的是格力,那海爾呢?可能會想到的是冰箱吧?


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擴大,在海爾的基礎上,本能的擴大家電生產,所以不止空調,小電也在涉及。國內做空調的只有格力美的的雙向格局,只要企業有實力生產出來鋪入市場,必然可以分一杯羹


海爾·研發怎麼樣


海爾,美的,格力,天加,國內四強


推薦閱讀:

被《福布斯》評為最有影響力的20本商業圖書有哪些?
眼鏡的鏡膜是商家的騙局么?
多數「營銷」是否就是「收智商稅」的過程?營銷和收智商稅有哪些區別?
2016 年發生了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商業事件?
對自由職業者來說,在自由職業者平台與在自建網站接觸客戶,有哪些利弊?

TAG:市場營銷 | 商業 | 空調 | 家用電器 | 海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