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遼寧最美野長城被抹成水泥地 700年國寶面目全非》?
感謝 @歐陽西瓜 提供的其他新聞連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40c68480102worf.html?wm=3049_a11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以下為原問題,連接:http://view.inews.qq.com/w/WXN20160921041512040?w_f=bzA0SUJBRlhpemhodEdIOVN6cVZvM1VBNEozbw%3D%3Dw_c=1isShar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作者:綰綰
鏈接:遼寧綏中縣野長城修繕方式是否正確? - 綰綰的回答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沒有見到保護方案,不好說是保護還是破壞。我簡單的說一下不可移動的文物保護單位的修複流程。1 由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聘請有資質的單位或公司進行勘察設計,形成勘察設計方案或規劃方案。其中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應由具有文物勘察設計甲級資質的部門進行勘察或規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應由勘察設計乙級資質及以上的部門進行勘察或規劃。2 形成勘察設計方案或規劃後,由有資歷的第三方組織評審,評審分為三種方式:函審、現場評審以及異地評審。評審組一般由5位及以上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最終形成評審意見,評審意見通過的方案或規劃方可實施。3方案評審通過後,進行招投標,招投標內容包括施工和監理。4 按照方案或規划進行施工。5施工結束後,組織專家進行竣工驗收。
然後在修復過程中依舊涉及一些基本規範,除卻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外,最常為引用的便是「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原貌」,雖然沒見過修復方案,單就修舊如舊這一點來說,野長城簡單粗暴的修復方式就直接可以給負分。一般來說在保護維修過程遵循以下原則:1 真實性原則——即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2 完整性原則——不僅保護一直本體還要保護一直本體周圍的全部內容。3 可逆性原則——各類保護措施應優先考慮可逆的工程措施,日後有更好的修復手段時候可以重新修復。4 可識別性原則——任何保護措施必須保持原有的歷史信息的可識別性,保證其與文物的原存部分有所區別。5 動態性原則——考慮到工作的階段性,工程設計留有充分餘地,一遍進行方案調整。就幾大原則來說,起碼真實性絕絕對對的負分。上面有小夥伴回答水泥殼子下面有砂土層,也只能是說一種進行性保護措施,根本談不上修復,從修復效果上來說是慘絕人寰的。總的來說,我不知道哪個單位進行的設計,哪批專家進行的修復,我也只能說真是禍國殃民的一把好手。國內的文物在破四舊的時候毀得差不多了,然後的保護就這樣子的啦,所以我很排斥去那些所謂的文化景點參觀,因為看著某些文盲以新毀舊的作為血壓會高。
還有,很多地方的名樹古木保護也做得忒傷天害理,還不如不保護的好。比如枝繁葉茂的古木長得挺好的,當地某些部門偏要特別保護,豎起圍欄不說,還要把古木用矮牆圍起來;圍起來夠了吧?不夠,圍起來的部分還要鋪上水泥,以示莊重嗎?像這樣,上面鋪水泥地的。每次看到我都想爆粗口。
還好,那棵古樹實在是太大了,沒被折騰死。還有個別地方給名樹古木掛牌子的辦法也讓人氣憤:有些用大鋼釘將樹木簡介的牌子釘在樹上,經常看到釘釘子的地方一直流樹脂,還容易長蟲;有些用鐵絲綁在樹上——可tmd好些年不更換,結果樹榦被箍得變了形。真希望上級考核的時候嚴格點。
一個已經被國家文物局定性為「做法欠妥」「對歷史風貌造成嚴重影響」的項目,洽商程序不合規,竣工資料不完備,部分資料缺正式圖章,竣工圖與現場情況不符,沒有細化圖紙,偷工減料(三合土灰土不足),施工粗糙的項目,前前後後都是問題,都是坑!我已經看到了一個省文物局不管不問,地方操作混亂,半閉著眼瞎施工的場面。而且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詳見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號「中國文博」的調查結果
以下是最早的回復:
我不知道這個劇情會不會反轉,至少在我目前看到的新聞圖片來看,確實有夠粗暴,紅色砂岩砌築的部分頂部被徹底抹平,磚砌部分重新砌築了道牙一般的女兒牆,中間也用水泥抹平,在古代文物修復中,新材料本身是應該避免的,但如果確實影響因子不大,又能起到相當大的保護作用,是可以允許的。就我目前來看,水泥無論是在古建修復還是場地整理中,我覺得都是應該避免的,盡量以原有工藝原有水平修復為主,水泥如果和舊有材料結合,後果是不可逆的,而且大面積的水泥景觀效果也極差,更不用說粗暴直接地大面積的刷塗於文物表面。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英國不列顛島上有一道羅馬帝國時期建的長城,名叫哈德良長城,現在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保護和遺產活化的措施,雖然牽扯到廣袤的區域,但是長城連同環境本身因為管理得當,目前受到的干擾很少,而且有效的拉動了當地經濟,增加了當地的知名度,讓珍貴的遺產得以永遠保存。事在人為。-----------------------------------------------------分界線---------------------------------------------------------------------------
我說的粗暴的意思就是不符合文物保護法,不符合文物修繕的標準,下面評論瞎嚷嚷什麼看看國內榜樣大明宮修繕案例,縝密性,真實性,可逆性,可識別性等等,感興趣的可以查閱《唐大明宮丹鳳門遺址保護初探》
劇情已反轉,官方說是用三七灰土保護,可是我們不懂啊,期待專業人士解答。
程序正義,實質不正義。
時至今日,當地終於有了一位約等於同齡人的回應,然而翻轉太完美,反倒更假了。後半段打起溫情牌,可水泥糊臉的那段究竟是不是你搞的?沒交代。
前半段暗示不是我糊的,後半段又暗示糊的對糊的好。
砌體古迹風化脫落不稀奇,就沒見過整個糊起來的——這才是野長城被抹平事件的背後真相,文物保... 來自陝西虎牙
—— 這玩意居然轉發了3w+,口怕
看了那個設計者負責人的長微博,我覺得在設計方案這一層,不會有太大問題。
當然,可能有的人不願意相信專家。但從文物修復角度來講,相比非專業的網友和記者,我更願意相信文物修復工作者。那個設計人交代的還是挺清楚的。
一開始就說了修復設計他負責,他指責了新聞報道的不準確性和不專業性,並覺得如此報道造成了不專業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網友對他們文物工作的誤解甚至詆毀。
主要說了兩點,
1.報道對比出現的不是同一段,我們看到的比較好的那一段,還沒開始修。我們看到的「填」的那一段基本看不出長城的樣子,因為全塌了,兩邊的牆也沒有了。這段其實是從底部的整個廢墟上填起來的。
原報道帶來的誤解:如果沒有正確的對比的話,給大部分網友當然包括我帶來的第一印象是,「操,怎麼把長城給抹平了,真是可惡。」然而,它本來就是平的(沒有兩面牆體)、破碎的,看不出原貌的。即便設計者發布了正確的照片對比,第一次報道的後遺症還在。我去看了一些評論,大部分網友腦子裡只有想像中的原貌(三面牆體完整),完全忽略了一個客觀事實就是,那一段長城,壓根兒沒有原貌。
看完正確對比之後,非專業的我真的不知道在原有的基礎上該怎麼修復,畢竟破成那樣了,但我期望這是暫時的工作,畢竟文物修復還是有好多規範的,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自然最好。更讓我吃驚的是:有很多網友似乎認為應該把長城修復城原貌。你告訴我怎麼修復?對了,設計者還指責那個爆料者的動機,我沒有深入了解,不做評論。
2.承認確實修得難看了一點,但是是按照程序走的修復方案,只是沒說是不是就是最終的效果。而且他並沒參與後面的施工。但如果設計者所說無誤,這也跟他沒太多關係了。當然,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需要參與監督整個施工。
看到他說不參與施工的時候,潛意識總覺得還有一些反轉在路上。果然,又有消息說,施工方案新圖紙是沒通過的,而且用了水泥:施工出問題了?目前看到的報道都很模糊,即便是真的,我也想知道水泥用的地方在哪兒,在哪道工序上。破成那個樣子,有些工序或許真的需要水泥。
還有很多網友逮著那1000萬說事,我真的很無語,真的就這麼急著潑髒水嗎?沒有成本的胡編亂造是讓我很反感的一件事,就提一點,1000萬很可能是整個工程的費用,而整個工程究竟完沒完我們都還不清楚。如果現在有人站出來說,1000萬的工程完了,這就是最後的修復結果,我也很希望專業人士能解釋一下1000萬修1000米左右的成本細節。當然,我知道,大部分的人只是希望從中找到貪腐找到政府的無能而已,他們怎麼會真心關心這些碎石頭啊。
題外話:
看到很多人沒有一點依據和成本的質疑讓我感慨頗多,想起了當初看到柴靜採訪丁仲禮給我帶來的震撼。那是典型的,非專業人士質疑、質問專業人士,結果因業務差距被虐的體無完膚的故事,而且非專業人士還總以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
「聞到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不已經反轉了?啪啪啪
首先,我們應當來定義什麼是「修復」。顧名思義「修復」就是在原有物品壞掉或損毀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一定程度還原原有物品的外貌特徵。眾所周知,長城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象徵,是先民一磚一瓦灑盡汗水甚至獻出生命建成的,是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擾的屏障。所以,各朝各代都有對長城的修復與擴建。而對於今天長城顯然已經失去了它的實用功能,僅僅是作為一種精神遺產,所以對於像以前朝代那樣一磚一瓦的重新修復還原實在是沒有必要,畢竟長城是萬里長城,不是像修復一件破損的瓷器玉鐲那樣簡單。到這裡,你會問,那到底修還是不修呢?我的回答是修不能像古人那樣修,也不能草草敷滿水泥那樣修,因為比如有人找你修復一幅古畫,你不可能滿紙塗上一樣的色彩。這幅畫所表達的意思你就感覺不到,歷史是在前進著的,人們不可能保留先人留下來的一切,有些東西註定會被時間化成塵埃,我們能做的是儘力將能保存的保存下來,以供更多的後來人觀賞體會。所以對於那些修復工程量大的古長城,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不去破壞的前提下進行保護,而非投了錢卻沒達到真正目的的修復。
說一下,我一直覺得不是砂漿抹面,因為太薄,應該是打得混凝土,那樣就可以根據地形放地泵了,強度也高點,那麼打薄點也可以,也可以節省很多很多人工費,總之就是在這裡水泥活比土方活好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寫長文。。。上次匿名的。。。如有錯誤,請指正,圖片均在網上搜的,通知我侵刪。。。看了下原文和洗地文,明顯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啊!但是問題出在那裡根本沒有人關注!為什麼當地文物局會站出來力挺設計,像打了雞血一樣?
首先我們把這項工程不要看作文物保護,直接看作是一項房地產工程,那麼主要參與方有業主(文物局),設計(),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什麼勘察之類的不要提,無關。
另外還有個質量檢查部門,這個部門通過的前提是資料手續齊全。 開始正常都是業主通過設計完善施工圖請監理單位進行監督,再將工程承包給施工單位。
中國的特有現狀是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增加簽證變更(就是在過程中通過「合理」的理由改變原有設計,以達到增加費用或進行索賠的目的)原作者說的我仔細看完了,說的是前期勘察很辛苦,設計如何如何認真負責,這點我絕不否認,因為前期設計單位的確如此,設計單位在業主那的錢非常難賺!但是,之後說了一句話,「出來的效果和他們當時想的不一樣,我們沒有參與後期的施工,效果確實有點丑。」「設計上也沒有使用水泥」
我們來看一下現場地形,
我們來看看需要些什麼主要材料吧,磚,沙子,水泥,石頭,水,土。如果我猜測不錯的話原設計可能大概齊是面層是青磚,之下填三七灰土,之下是素土填實,之下是底槽(比較平的一層底不知道設計怎麼做,因為方法很多),最下原狀土夯實。
城牆磚的厚度一般是9到12厘米,我們看下原牆大概多高取10厘米。比較方便計算
通過這兩三圖大概估算下凈高是22塊磚(從踩地面到牆頂)22塊*0.10米=2.2米,肯定有誤差,我們結合圖三(微博上臨時找的圖,右下角出處)我估計這個土長城大概1.8米的樣子。
長度320米根據這張圖(圖右)寬度估計一米六左右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大概就是這樣
不好意思在廁所寫的。。。我們算下填土量,320米*1.6米*1.8米=921立方米
好,回到地形,這個地形用什麼拉土?小拉車都不好推!!!運距大概多遠確實不清楚,也沒查資料,但是921方土用人工往上運要花多少錢,我上完廁所給你查查定額。。。
那麼為什麼換成了水泥磨面?價格一定比填土便宜,因為我們考慮的不是材料費好嗎!是措施費啊!水泥抹面我會這樣干
實際上水泥抹面有可能不到0.2米可能更小。如果真這樣乾的話確實貴了。但是我干底下的土就不一樣了。官方解釋說是三合土。如果我會怎麼偷工?砂漿之下填前面清理的原始垃圾,就地取材的建築垃圾,石頭之類的。可能會覆蓋些土,或者往垃圾縫隙間直接填點砂漿(如果有良心點這樣做不會自然下沉),或者什麼都不弄直接抹面,反正上面不承重啊!這樣只要320*1.6*0.2米=100方砂漿或者混凝土(反正是水泥之類的)就可以了。
到底哪個費用高?專家說水泥更貴?那隻說的單一材料單價吧!
可是認價上按人工運土,按人工填土,一定很貴,絕對比水泥這個方案貴!的!多!我蹲完廁所查查定額。。。其實早就蹲完了,但是不寫完不出去!
那麼現在確定了水泥方案比土方案貴。OK
問題來了,通過設計變更籤證了么?如果通過,總造價增加還是減少了,過過審計,一目了然,政府工程,變更籤證必須有原始資料。如果結果是,有原始資料,簽證後將原認價降低了,通過各方簽字認可,那麼,全當我說的廢話,我道歉。如果沒通過(設計單位說沒有進行過後期參與)我估計十有八九沒通過設計院進行變更,那麼總造價沒有變,施工成本卻降低了,多餘的錢呢?要實施這樣的過程只需要業主同意,監理同意,不需要設計同意,那肯定就沒有相關資料了。。。其實好多人會這麼干,賠的時候要簽證,賺的時候不吭氣,搞定相關人員,但是他們不用搞定設計和審計更省事罷了。。。
這時候我們看看設計單位說什麼
看第二段。。。看看,設計說後面我沒參與,確實有點難看,業主力挺,我們同意的方案。 中國式施工啊。。。我想說你辛苦你的,人享受人家的
其實我們的目光都搞錯了。。。問題在施工!業主!監理也成不了精其實。。。
終於寫完了。。。出去抱娃。。。媳婦快操了【野長城修繕:涉嫌違規用水泥「抹平」 調查組成員稱施工用新圖紙未審批】「長城頂部加三七灰土層的設計圖未經報批。」昨日,遼寧綏中縣錐子山長城「被抹平」事件調查組成員付清遠表示,野長城維修後出現「被抹平」的效果,涉嫌違規。記者了解到,這段修繕的長城大約有1200米長。方案連續通過了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共獲得國家1000多萬元的補貼資金。國家文物局《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中規定,長城的修復過程中,水泥是嚴禁使用的現代材料。多位村民表示,2013年至2014年修繕錐子山長城時,他們曾幫助搬運水泥上山。對於這些說法,遼寧省文物局局長丁輝表示,是否使用過水泥他並不清楚,但項目施工絕不允許使用。
不管官方怎麼說,修的人肯定貪了,要麼就不修,要修也要讓我看得出來是長城,不是馬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