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長肌肉體積為目的的訓練需要每組力竭嗎?


謝邀。

就我的經驗來講,是否力竭對普通人影響不大。

每組力竭對專業健美選手有非常好的膨脹效果(肌肉形態好看),但普通人做到力竭很可能會導致減少總運動量(太累),所以效果可能沒有留有適當餘地要好。

當然,服用某些補劑(如肌酸、左旋肉鹼等),力竭後會恢復的比較快,做到力竭效果會更好。


正方觀點,支持力竭有益增肌的原因:

第一,快速產生代謝疲勞,而代謝疲勞是有益增肌的三大因素之一,這點沒什麼爭議。

第二,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營造利於體內合成的激素環境,但這點目前爭議較大,確實代謝疲勞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但生長激素並不能直接促進肌肉的合成,這就像一個地區冰淇淋的銷量和性犯罪率在一段時間內同時上升了,卻不能簡單的關聯起來認為是吃冰淇淋誘發了性犯罪,而只是因為夏天來了。

反方觀點,不建議力竭訓練的根據:

第一,過快的代謝疲勞,會影響接下來的訓練。

第二,過快的代謝疲勞,一樣會加速神經系統的疲勞程度。

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疲倦都意味著需要更長時間的恢復,而結果很可能是在一個訓練周期內,犧牲訓練的強度和總量,從長遠來看,得不償失。

舉例,力竭訓練,70kg杠鈴卧推第一組做了10次,第二組8次,第三組6次。共計24次,總量24*70=1680kg

非力竭訓練,同樣強度即70kg{10RM}第一,二組9次,第三組8次。共計26次,總量26*70=1820kg

可見,非力竭訓練對保證或提高總量更有優勢,而逐步提高訓練總量是健身訓練的基礎,因此不建議進行力竭式訓練。

叩其兩端而取其中。這正是儒家的「中庸」智慧,因此你才會聽說其他的一些在實踐中的建議(小肌肉群像肱二頭肌每組力竭,大肌群像背闊肌偶爾力竭)。。。

這些建議究竟適不適合你的訓練,需要你自己去甄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則是盡量保證訓練總量的前提下,適當加速代謝疲勞。

以下是我如何應用的,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正常周,某些動作(通常為固定器械和孤立訓練動作)的最後一組,我會做一個無間歇遞減組;減量周/恢復周(deload week)前的一周訓練會應用力竭訓練方式。


瀉藥,這是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實際上只要你能讓目標肌肉得到足夠的刺激,怎麼練都可以。但如果講究效率,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收益,力竭是有必要的,保證2組就行,建議金字塔訓練模式。


力竭應視為不能以標準動作再完成一次反覆。以這標準來說的話,每組需要做到力竭。

如果力竭理解為不理動作有沒有變形也要用盡身體所有力氣完成一次反覆,這樣的話就不需要每組力竭了。


這東西其實水平不夠時完全不用考慮,每組力竭對訓練水平要求太高,一般人一旦力竭後,對下一組訓練的影響太巨大了。。。不是哪種方法更好的問題,是大多數人根本沒體力、也沒意志力做到每組力竭。。。

練力量肯定是不要求每組力竭的,健美方面倒是不少高水平的人推崇每組力竭。。。


前幾個動作不要力竭,最後的一個動作可以。


力竭是健美的練法,只是可能會增加功效,但是最大問題是一定增加運動風險…傷一次,養倆月,何必呢…


推薦閱讀:

歐美人的肌肉線條要比亞洲人更好看嗎?
如何看待麥大濕的肌肉訓練指導視頻?
女生怎樣鍛煉(腰部)和避免(小腿)肌肉?
格鬥選手(比如 UFC 里的冠軍)肌肉為什麼看起來都很不協調啊?
臉部肌肉線條完美是什麼概念?

TAG:健身 | 鍛煉 | 肌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