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的武戲?

如題


權力的遊戲又被稱為殺與草之歌。可見殺佔了很大的戲劇衝突的比重。

這個劇裡面的打鬥戲,根據我的觀察,有兩短一長。

一個短處是大場面的戰爭戲,這方面不如指環王。當然,一個電視劇的預算不能跟電影相比,在同類型的電視劇里算佼佼者了,但是,對於閱片無數的當代觀眾來說,它的大戰爭場面還不能算太提勁給力。

另一個短處是單打獨鬥的武戲,西方古代由於科技沒東方發達,導致西方冷兵器不能指望鋒利而只能從粗重長大上作文章,導致西方古代搏擊術不如東方細膩多變。但是回過頭來說,東方武術在那種盔甲武器的條件下也沒有太多閃轉騰挪的餘地,到頭來還是他們的武術在他們的環境條件下實用,一力勝十技嘛。所以,紅毒蛇耍槍就不得不找中國的武術指導,否則就沒什麼觀賞性,也無法使他釘倒魔山具有合理性。

我還有一個思考,就是在西方人眼中,近東和遠東並無太大區別,都是空泛的亞洲概念,紅毒蛇的家族在西方人眼中對應的類似被摩爾化的西班牙或地中海東岸,所以他們和中國並沒什麼太大區別嘛。(中國人說,屁!區別大發了!)再反過來我們中國人不也一樣嗎?在我們普遍西方人,歐洲人都是金髮碧眼,所以達芬奇應該也是順理成章金髮碧眼嘛!這有什麼問題嗎?但是看看美劇,西方人心目中達芬奇是典型義大利人,是深色頭髮的。

回過頭來說說權游的武打戲的長處。

就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內的幾十人混戰。

中國人從李小龍和成龍開始,慢慢探索和推動了動作戲多人混戰的走位研究,邊拍電影邊摸索。成家班算是目前中國經驗最豐富的動作戲拍攝團隊了。

但是即使中國電影人武戲經驗如此發達,中國武術的觀賞性笑傲天下,依然有一個問題制約著中國影視中武戲的發展。

就是東方民族的觀看習慣。

我們的觀看習慣是一元的,而西方觀眾的觀看習慣是多元的。

比如京劇,當主角唱念做打的時候,龍套是靜止不動的。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角身上和主要戲劇衝突上。中國影視劇也是這樣,一個鏡頭視野之內只有一個主動者。由於這恰好符合電視劇的製作規律,電視由於解析度有限視野有限,一個鏡頭一般只能表現一個主要人物在演,中近景為主。所以我們的中國觀眾久而久之,就以為一個鏡頭內圍繞著一個主角在觀看就是天經地義的了。當然了,這也許也跟我們國家主要接受蘇聯戲劇理論教育有關。

還以成龍電影為例,幾十人規模的混戰打得再熱鬧,其實還是圍繞著主角在轉,主角打到哪鏡頭跟到哪,唉,那個龍套我說你呢,快,進鏡頭,打,打,打,被踢走,再來一個,走,對,好,左邊,對了,別讓右邊有空檔,進來一個,對,看起來打得主角沒有半秒喘息之機,精彩刺激,不會冷場,主角到哪觀眾的注意力跟向哪。

但是西方戲劇的觀看經驗不是這樣,以歌劇為例,常常出現兩個對唱的人分站在舞台兩頭,各自進行不同的環境中表演,觀眾必須不斷把腦袋轉來轉去,尚且不能不能把舞台上發生的表演盡收眼底。

所以權游的中景武打戲就是西方戲劇的集大成者。以長城黑城堡之戰和私生子之戰為例。你就能看出拍攝者對整體走位與節奏與多角色長鏡頭的把控能力了。

中景武打戲裡面,我總結一下,個人武打動作已經不重要了,這個部分的藝術欣賞重點應該轉到多角色交互的結構精巧性上面了。這方面西方人擅長精密機械的特長就顯現出來了。

我們的影視可以動用千軍萬馬,但是沒人家幾十人打的好看。沒人家幾百人打的精心動魄。就是不善於精密設計人物走位與交互結構。東方式的從心所欲。

我又聯想了一個點,哦,怪不得我們歷史上經常發生擊潰戰,人家歷史上的兵書就像工程師寫的書。

最後,我想說,vr電影現在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未來能走多遠還能難說。我們中國電影人在這個領域或許沒必要跟人家較勁。但是萬一這玩意成為主流,我們的影視人就傻了眼了,立馬不知所措了。又誇差一下被時代甩到大胯去了。當觀眾的眼睛探進眼鏡的時候,他會看見西方武打戲裡的場景里的所有人都在同時進行著真實可信的互動搏鬥,推動情節發展,打的好不熱鬧並且互相的動作會有聯繫。電影值得反覆觀看以發現以前沒注意的細節。

中國的武打戲就蒙逼了,主角兩人在那打的天馬流空。周圍全是一大群可有可無的領一天二十塊錢盒飯的小兵在那裝模作樣的比劃。他們中任何人的存在都可有可無,只是烘託大戰的氣氛,觀眾只要看主角就好了,用不著轉頭或回頭看,-威阿眼鏡就這樣變成了屁。


推薦閱讀:

《權利的遊戲》中最後龍母可以統治七國嗎?
瑟曦炸死了所有人,還怎麼統治君臨?

TAG:權力的遊戲美劇 | 動作電影 | 動作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