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維時期的伊朗有世俗化成功的可能么?如果有,會給如今的伊朗、阿拉伯、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最近對伊斯蘭文明和中東史感興趣,似乎上世紀的伊朗、阿富汗曾經較為世俗和開放,為什麼這種趨勢中斷了?如果成功,如今的伊斯蘭文明乃至整個世界會有哪些變化呢?(是否會影響到美蘇的外交政策和戰略、伊斯蘭文明的現代化?)

才疏學淺,希望對該方面有了解的網友予以解答。


謝邀。

其實自古而言,伊朗及波斯文化圈都是宗教氣氛比較濃厚的地區,從祆教、摩尼教的傳播到伊斯蘭化再到近現代巴哈伊教等的興起。但自近現代以來,與宗教化並存的世俗化傾向也顯得比較突出。

巴列維時期,國王推行世俗化和西方化,努力發展工業化等措施,確實在社會世俗化的道路上踏出了很大的步子。但世俗化的演進並不徹底,宗教階層根深蒂固的勢力和長期受宗教教育的廣大草根民眾(西方化教育和世俗化的生活可能局限於大城市中產階級以上,並不佔多數)並不買賬。

這樣問題就回到老套路上來了,如果沒有伊斯蘭革命,伊朗的發展會是怎樣?這其實是個偽命題,歷史無法假設。

稍微開點腦洞:如果巴列維王朝沒有被宗教階級推翻,伊朗社會可能會發展成君主立憲制,宗教領袖的地位類似於教皇,但雙方時不時會因意見不合向對方發難(假設代表世俗權威的國王不懂得如何妥善處理與象徵宗教權威的宗教領袖之間的關係),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強大的盟友(可能沒有之一)。則中國就更難在中東和其他相關地區開拓,所謂「一帶一路」到中亞就得撞牆了。

反過來講,宗教勢力始終是伊朗國內的核心權力派別,如果不執政,也會對執政者產生極大的影響(很可能是反面的)。而「反美」這一點,宗教階級的立場可能是堅定的,所以反過來又會與極度親美的世俗王權產生比較嚴重的衝突。這麼看來,發生革命的幾乎是必然的,而現實中宗教階層確實獲得了多數民眾的支持,贏得了政治鬥爭。

伊朗文明長久以來就是伴隨著波斯本民族文化和伊斯蘭文明的結合體,並不能割裂或者剝離其中的一方。隨著近現代歷史的發展,伊朗在立憲革命前後已經大量地接觸和引進了西方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理念,而其本身核心的伊斯蘭—波斯文明和宗教信仰雖然受到衝擊,但仍然主宰著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巴列維時期,國王對宗教的打壓和對宗教人士的能力預判存在不足,低估了後者能夠發動的力量,一味追求學習美國、西方社會,導致社會階級之間的隔閡,脫離社會背景的發展最終偏離目標。伊斯蘭政府的建立使得世俗化這一趨勢在憲法層面就得到扼制,任何謀求政治利益的集團或個人都無法單憑自身的能力就實現哪怕是很小的改變。

民間的世俗化傾向雖然十分明顯,而上層建築要有任何的鬆動,還需要經歷時間。想像一下,幾十上百年後,宗教領袖的位置是否還存在?如果是一個八零後或者九零後(當然伊朗社會中對年代的概念可能與我國不同)成為了在位的最高領袖,他的思想會與如今高高在上的那位有何不同?經歷幾代人以後伊朗社會又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是世俗化和宗教化的融合還是再次對立?拭目以待。


現在就世俗化得厲害。普通家裡都偷偷喝酒,跳舞,家裡各種海外衛星台。德黑蘭以前有一條大街以前都是基佬drag queen。瘋一點的年輕人會飛大麻,性愛派對。女的上大學,工作的特別多,大城市的都比較拽,想看到九歲結婚或者一夫多妻的比較難。挺重視學習的,文藝狗多,學歷高的挺多不信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巴列維時代的結果。是全世界最不喜歡阿拉伯的民族之一了吧,撕了幾千年,玩不到一起去。


應該不能成功。

很多資料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巴列維王朝多麼的不堪,民不燎生的景象。事實上,巴列維時期伊朗經濟增長迅速。

很多資料又讓覺得霍梅尼那麼不堪,把伊朗搞得烏煙嶂氣,他只是非常巧合地出現正確的時間和地點。事實上,伊朗大多數人是支持霍梅尼的。

因為我們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所有的革命都是因為經濟崩潰、人民受苦受難才發生的。事實上,現代大多數革命恰恰是因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才發生的。

比如19世紀的歐洲,什麼法國大革命,1948年歐洲革命都是社會進步導致的。還有什麼阿垃伯之春等等。

事實上,巴列維弄得不錯,霍梅尼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是不是有點亂了?

當人的收入僅能維持溫飽的情況下,人是沒有那麼多想法的。當收入更高的情況下,人的花花腸子開始出現了,要求更高了。經濟的發展使過去思想道德文化倫理體系趨於解體。比如,女人有工作,掙錢和男人一樣多,甚至某些女人當上主管,指揮男人啦。即便是在中國,很多男人也不爽吧。另一方面,男人有錢就變壞,包個二奶什麼的,女人這個時候寧願回到過去過窮日子。

所以,當一個國家,特別是傳統文化強大的國家,人均收入高於1000美元(溫飽線)的時候,這個國家很容易發生革命。然後革命失敗,經濟又發展到這個水平,再發生革命,然後掉進低等收入陷阱。

突破低等收入陷阱,還有中等收入陷阱,還有高等收入陷阱。

是不是有點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剛開始是生理需求,然後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後是自我實現需求。

伊朗要想世俗化,要先工業化,工業化要求男女平等,全社會集體協作。

比如東亞國家,在古代儒家時代,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在法律上也是自由平等的,即使奴婢,生命權也受法律保護,有些大臣就是因為殺了自己的奴僕被殺的。所以東亞國家實現工業化也非偶然。

很多人以為日本失落二十年是因為廣場協定,那麼多年啦,不至於影響那麼久吧?我猜測日本是陷入高等收入陷阱啦!日本女性地位其實很差,只比伊斯蘭國家稍高而已。


多謝題主邀請!

但是對巴列維時期並沒有什麼研究,只能跑題說說自己在伊朗的見聞。

上個月跟著實習的畫廊到德黑蘭辦了展覽,跟當地人有還算深入的接觸,而自己的感覺是:現而今伊朗百姓們的生活 真!的!很!世!俗!化!(額,只是根據自己的見聞來,與歷史和政治並不擦邊)

舉幾個例子:相比較天朝的全方位封鎖,伊朗是可以用Instagram(屏蔽部分含敏感信息的賬戶,比如有一個練下蹲曬美臀的網紅賬戶就被屏蔽)、google等西方國家的網路應用的,當然翻牆用fb的也不在少數;

伊朗有一個類似於uber打車軟體,叫snapp。在德黑蘭的兩周里用snapp打車,有兩次坐到了女司機的車,可見女性出來工作,甚至在封閉空間內與異性、陌生人接觸在伊朗都是能夠被接受的,相比較之前與伊朗斷交的沙特,真的是更世俗化啊!

同樣是打snapp,有兩次遇到了同樣的司機,這個伊朗小哥和同伴里的另一個荷蘭小哥很聊得來,於是熱情的他帶著我們凌晨三四點環繞德黑蘭全城,去看德黑蘭夜景;

接觸到的搞藝術的都不信教,不做禮拜,進到非公共場所立馬扯頭巾脫外套,開party也買酒,聽的也是西方打榜的流行樂;以及大街上偶爾也聞得到刺鼻的大麻味兒……


沒有可能。

1、伊朗的反對勢力非常強大!比如說:霍梅尼。

2、美國不容許。

3、蘇聯不容許。

4、英國不容許。

5、中國、法國打醬油路過。


其實巴列維時代的世俗化做的不錯,工業也比較發達,但是世俗化的受益者主要是城市,或者說世俗化最好的是德黑蘭;但是經濟發展沒有使農村和農民受益,反而使之更加貧窮,貧窮的時候宗教就容易介入,這些人就是伊斯蘭革命的主力;其實說起來是農民對自己經濟地位不滿而造成的。拋開經濟發展的世俗化就是空談。


其實我個人感覺可以類比中國古代的皇權和官僚體系鬥爭....國王的改革是民族主義性質的,以伊朗這個國家強大為目的,有點工業黨的意思。當時伊朗的底層群眾和土地資源是掌握在綠教手裡,類比中國明朝的官紳階層。巴列維的改革是為了伊朗這個國家好,但是改革刀刀砍向官紳階層。當時的白色革命,其中有土地革命和全民教育,以及普選的內容。本意是好的,這也確實是從經濟上,思想上,政治上解放農民。但是具體政策問題很大,導致執行中南轅北轍,沒有得到農民的擁護。同時,既沒有對那些被損害了利益的地主,宗教人士用新的利益進行補償,又沒有對他們進行徹底的清算。步子大了扯著蛋,隱患就留下了。當時的伊朗政體是君主立憲制,但是這種從上而下的改革要求極高的執行力,巴列維只能依靠王權強勢推行,結果變成專制,與當時的世界民主化趨勢也是相違背的,同時又有依附王權的人趁機充當掮客,肆意拆台。四處皆敵,最後只能悲劇收場了...最終搞出來一個伊斯蘭共和國,更像是宗教人士和地主等世俗力量結合民主思想的綜合產物。至於伊朗的未來,難以預測,我感覺宗教和世俗必有一戰,只看誰勝誰負了...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世俗成功會怎麼樣,我也不知道啊,不是專業搞這個的...


謝謝邀請。發表一點看法。

我認為,到70年代末,巴列維改革就已經失敗了。導致巴列維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土改失敗,土改失敗導致大批失地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城市貧民,正是這些人成為了霍梅尼革命的主力。


感謝邀請!不過很抱歉,對阿拉伯文化和國家沒啥研究,不敢冒充磚家信口開河。

說點兒自己的看法,作為這個問題的輔助吧:

多元化的世界是可以穩定共存的,有戰爭,也有和平,但只要保持中庸之道,基本上也就出不了什麼大亂子。但現在中東亂得很,據說是西化、現代化惹的禍,也有人把帽子扣在世俗化上的。其實不論信仰什麼,主張什麼,一個國家要穩定,都要有穩定的內核和基礎。這個內核和基礎,可以是君權神授,也可以是超自然崇拜,還可以像中國一樣的聖賢崇拜(立人極)。雖然美國人說歷史終結了,全世界大家都別胡思亂想了,學我民主自由改革吧,其實也是很扯淡的一種觀念。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家穩定和繁榮自有其獨到之處,強行消滅差別,這就是禍亂的根源。

任何國家都有興衰,就像自然界的日月運轉造成四季交替。興盛必然轉向衰敗,衰敗必然孕育興盛。一切都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轉化,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國能夠把握的,也只是當身、當地、當世的那麼一小段,有所作為,推動這個興衰的大趨勢不斷變動。

人們往往看到的是衰敗的不好,以及對生命的摧折煎熬,但沒有看到衰敗就潛藏在興盛之下,人性如此,愉悅過了頭就是貪婪,雄心壯志過了頭就是唯我獨尊。任何一個高度成熟的文明或者國家裡,都不缺少力圖糾正這些衰敗因子的人們,他們殫精竭慮,要把自己文明的精華傳承下去,俗話說就是追求「真善美」。

美國人出於信仰、優越感、現實利益或者抑制不住的支配慾望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將這種國家之間自然變動的規律講成是例外,在思想上樹立一種厭惡和排斥的觀念。通過全球化的推廣,讓許許多多還沒有積累足夠智慧的底層民眾信以為真,只要看到精英階層的錯誤就好像天塌下來了,亟不可待地打算「換一片天地試試」,結果是大混亂,生靈塗炭,到頭來還是要有新的精英階層收拾舊河山。不僅如此,美國人內部也是焦頭爛額,各種衰敗的因子在發酵,興風作浪。

總結一下,啰嗦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各個文明都有追求「真善美」的無限能力,但也有造成「假惡丑」的無限潛能,重要的不是一定要走一個所謂放之四海皆準的鐵律、真理,並且只看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而是應該從自己文明的根脈深處出發,正視自己,回歸自己,在興衰交替的大趨勢中把握自己,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有所作為,死而無憾。


多謝邀請,但這個問題我似乎是解答不了……抱歉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薩達特和納賽爾?
為什麼同樣錯過工業革命的東亞和阿拉伯,東亞在科技復興上要比阿拉伯快?
如何評價阿拉伯的勞倫斯?
馬木留克(Mamluk)騎兵的坐騎到底是阿拉伯馬還是駱駝?或者是兼而有之?

TAG:伊斯蘭教 | 阿拉伯國家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現代化 | 美蘇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