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發公告稱擬收購珠海銀隆,各位對其目的或戰略有什麼看法?


格力是個好企業不假,但銀隆是一家誠信有問題的公司。董連續犯了那麼多錯誤——收購銀隆到底是為造車還是為儲能,說不清楚;銀隆美國財務造假和收購前突擊增資的誠信問題+中同華評估公司的誠信問題+格力對銀隆新能源車騙補問題的蓄意隱瞞,信息披露的誠信問題;蓄意攤薄廣大中小股東的權益;董的一言堂作風非常可能導致外行指揮內行,亂決策,把格力帶到坑裡去。。。。。。種種跡象表明,這個交易黑幕重重。

具體事實數據和分析,請參考本人在雪球的帖子:

https://xueqiu.com/1462934228/72851954

格力銀隆收購案,收,還是不收?一位格力長期股東的立場和分析

https://xueqiu.com/1462934228/73879676

一張圖看懂董明珠的行棋布局——銀隆收購案的前世今生


尋找新的也許增長點是格力目前迫切需要實現的任務,董阿姨不是也說了么,現在不再追求具體的增長目標,只關心有沒有新的增長點。

這不,今天一早格力員工就開始轉發格力電動車諜照了…


之前統計的格力營收數據有錯誤,感謝評論區的朋友提出,現已進行了修改。

PS:雖然數據有一定錯誤,但不影響文章的邏輯。再次感謝大家的意見。

修改於2016.8.26 13:14

-----------------------------------------------修改之後的分割線------------------------------------

問題是「格力電器發公告稱擬收購珠海銀隆,各位對其目的或戰略有什麼看法?」

以下是正文部分:

從格力電器歷年的營收增長圖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2015年公司的業績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增幅約為-27%。實際上從2012年開始公司的營業增速就處於瓶頸期,之後不斷下滑直至2015年出現負增長。16年半年報數據雖有反彈,但整體上業界普遍共識傳統的家電企業春天已經過去了,難以再出現十年前的盛況 ,所以長期上看業績難以維持高位 ,出現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傳統家電企業紛紛開拓新的業務線。

美的收購庫卡,格力收購珠海銀隆 ,海爾公布U+智能生態,都是傳統家電企業尋求新生。

說完格力,再來說說銀隆。

珠海銀隆是一家已經具備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自稱具有生產3.3萬輛純電動客車,10萬輛運動型多功能電動車的能力,電池方面產能也達到電池6.2億安時,鈦酸鋰電池原材料5000噸,儲能800兆瓦的生產能力。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訂單7000輛,產值金額達百億元,其中純電動客車3189輛,市佔率超過3%,銷量全國排行第七。從市佔率和銷量排行上看,這是一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企業。

但是珠海銀隆還是有一些看點的,在鈦酸鋰電池的技術上銀隆應該是國內第一的。

在過去兩年的新能源車銷售進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公共交通系統是新能源車的首要攻佔堡壘。一輛客車的壽命通常10年左右,但傳統的磷酸鐵鋰電池的適用壽命約3-5年。國家對公交公司的購車行為只進行一次性的補貼,因此公交公司在購買客車的時候需要考量10年全生命周期之中的各項需求。而鈦酸鋰電池的壽命能做到8-10年,很適合作為公交領域的電池使用。(當然鈦酸鋰電池相比之下也有其他的缺點, 看需求端如何考慮與比較,這裡不細說)

但可以明確一點,珠海銀隆現有的鋰電池技術是不適用與乘用車上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銀隆在宣傳自己的時候也是重點突出客車的銷售數據(以後會不會開發新的電池適用乘用車不確定)。這也是為什麼董小姐在股東大會上說「收購珠海銀隆不是為了考慮進入乘用車領域,而是銀隆的鈦酸鋰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兩大塊的優勢技術」。

到這裡基本明確了一個問題「銀隆在電動車領域的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是在鈦酸鋰電池上有較好的技術,未來在公交領域可能會有很好的看點」。以格力千億營收、千億市值的體量,騙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九牛一毛董小姐未必看得上。

我們接著往下討論,家電企業拓展新的增長點是勢在必行的,格力現在手上現金1000億,可以很豪氣的買買買。但是如此大的營收基數和體量,在收購途中需要考慮的東西就要多一些了,傳統行業董小姐肯定看不上。這時候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來了。

實際上美的收購庫卡、海爾發布U+,在這個層面的考慮都是一樣的,自身如此大的體量,再去搞傳統行業於事無補,無論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還是物聯網,都是國家大力推行與扶持的,網上很多言論揣測說「這些企業一轉型就只想著搞概念」,這是有失偏頗的。國家意志和行業的發展前景促使這些企業向這方面靠攏,只是這些行業恰恰處於概念的風口上而已。

偏題了 拉回來~~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我們也肯定聽說過,再造一個千億市值的格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董小姐方嚮應該是選對了。

但格力自身並無造車經驗,汽車與空調又是隔行如隔山,之前格力在手機領域的豪言與現實的慘淡還歷歷在目,所以董小姐這次勢必要謹慎對待。我認為前期兩家企業會儘可能找「共性」,讓雙方的在共性領域「密切」起來。那麼銀隆和格力有什麼共性呢?鋰電池和家電的共性自然首先就能想到儲能領域。董小姐說出「鈦酸鋰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格力的渠道動力和市佔率是數一數二的,在儲能市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銀隆能夠藉助格力的優勢,將自身的儲能技術積極推向市場。此外,造車、造電池也是一個很費錢的事情,銀隆說自己在接下來五年要投資百億在電池和車上面,百億從哪兒來?格力就是一個很好的大腿。所以格力為銀隆提供的東西簡單又複雜——渠道和資金。

最後我們再來聊聊「貴不貴?」。

二級市場對於一個公司貴不貴有一個很簡單的估值方法:市盈率。

銀隆承諾的2016年凈利潤為7.2億,收購價格130億,對應就是18.06倍的市盈率。大家如果關注股票市場,可以隨手打開一個新能源整車或者鋰電池的股票看看市盈率。現在整車領域的市盈率在45倍左右,鋰電池100+倍很正常。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肯定有折價區別的(這個屬於金融市場的東西,不多說)因此整體上花130億收購銀隆,也算正常。但如此簡單下判定是武斷的,我必須要在前面加一些限制「現在這個時點,如果銀隆能夠達到它的業績承諾,那麼格力是沒買貴的」。但是「貴不貴」的判斷比「值不值」的判斷要簡單多了……

關於值不值,那又是一長篇裹腳布,我就不在這裡說羅。

over


其實董小姐在這個時間點做了一件有利於格力長遠發展的事情。董小姐說的很清楚,格力不是要造車,她看中的是銀隆的技術。這個技術不是應用在新能源車上,而是運用在格力的空調中,未來格力的發展戰略很可能是想要建造家庭儲能中心。結合鈦酸鋰電池的特性(壽命長,安全),估計電池箱大小估計也可以和中央空調相協調,這個技術拿來發展儲能還是大有可為的。何況格力一直致力於發展技術,銀隆現在的技術不成熟,沒關係可以後續再改進嘛~至於銀隆在新能源車方面的作為,我找不到他運營的大致成本數據沒辦法進行測算(有相關人士可以提供嗎?不勝感激!),所以不能隨意下結論,但從目前行業發展格局來看,希望不大。但是處於新能源行業這個新興領域中,哪怕是平庸的公司也能賺到時代的錢。總的來說,這個收購案對格力而言,並不是像媒體上寫的那麼差。個人看法而已。


收購後,銀隆發工資 估計能夠按時了把


這貨本身是一家客車製造廠,只造6字頭產品,是否有造7字頭轎車的資質值得懷疑


連手機都可以做,再加個新能源智能汽車也可以呀,這是一個智能化的信息時代,蘋果可以做格力有何不可。唉,格力倉位不多T^T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董明珠為格力代言?
如何評價格力電器今年營收大幅下降?
格力空調雙級壓縮機廣告,說改變壓縮機百年歷史,是怎麼回事?
格力成功的原因?
如何評價 2015 年 4 月 27 日格力電器(000651)推出的史上最牛分紅方案?

TAG:收購Acquisition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車 | 新能源汽車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