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公共建築看上去是令人有距離感,實際空間使用體驗是出乎意料的好?


@竹君謝邀

一般來說建築的體量越大,越容易給人無法使用的感覺,而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更是因為其巨大的體量和複雜的功能,很容易給使用者帶來迷惑和焦慮,但上海虹橋火車站虹橋,因為優秀的交通流線的管理,和對於分層交通的合理安排,優秀的空間設計,讓我認為是中國使用感最好的火車站,沒有之一!

huoche.tianqi.com

相信到過虹橋的人都知道做地鐵去虹橋站是什麼樣的體驗。從地鐵上來之後,從地鐵站的閘機出來後直接便是長途車站和上行的電梯。

地鐵虹橋火車站 上海 軌交 地鐵 軌交虹橋樞紐站 虹橋 地鐵站 火車站 高鐵 交通 運輸 客運 建築 現代建築 旅遊 公用事業 公共場所

乘著電梯上行到地面,緊接著就是另外一部電梯,進入站內,然後進入安檢,然後進入大廳,購票可以直接在大廳里完成。

www.yaoyouke.com

而對於到達的人也非常方便。

下了火車之後直接乘上下行電梯,出了閘機之後就是一條寬敞的通道,指向性非常強。順著走道,兩邊是商鋪,可以直接來到地鐵站換乘(雖然買票的隊實在是長了一點)

總之所有的出站,入站的路線都可以在站內完成,而且無論是什麼活動都可以簡化為三步出站-----走過一段距離----入站

中間路線的導向性非常強,前後兩步之間銜接的非常緊密,根本不用擔心迷路。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三步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當然是,但是大多數新的高鐵站都因為自身的大體量而沒有做到這一點。

這裡我就拿我們建成時號稱是亞洲第一的杭州東站做個例子。

同樣是地鐵入站,杭州站是這樣的: 從地鐵口出來之後,發現地鐵的出入口在地下一層的中段。整個地下一層是沒有分隔的超大空間,指向性不強。但是呢?杭州東站的上行電梯是在車站的兩側的!也就意味你從地鐵中出來必須要走過整整半個車站才能夠到達上行的電梯。

杭州東站正式啟用(高清全圖)

原圖:hz.focus.cn

好的,這個時候你終於走到了車站的盡頭,上到了出發層。這個時候你還在車站外的東面或者西面。但是!售票處在車站的北面和南面的角上,而且是獨立於候車大廳的!然後你繞過車站的一個角,總算買了票。車站的入口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面的中段,你還要向前走一段路才能進入車站。

對於出站的人來說可能好一些,因為如果運氣好的話,出站閘機正好位於車站的中段,所以你可以直接坐上地鐵。但是!要是你這個時候餓了,而且正好又不急,想找家餐館吃飯。抱歉,整個地下一層什麼也沒有,你只能乖乖的座上地鐵,或是計程車,去別的地方找吧。

而對於車站空間的設計,剛剛已經提到了一點,就是虹橋的地下空間寬敞,但是指向性極強,而且各個功能間聯繫緊密。但是東站的地下空間則完全是大而無當,裡面什麼都沒有,人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且要走很久。除此之外,我就不多說了,只是上一張圖:

東站的東西入口(短邊入口),剛進去的地方,完全被上方的第二層(餐飲零售空間)給擋住了,車站的大空間的震撼效果完全被浪費了,人一多顯得特別擁擠。


謝邀,本人非設計非建築出生,就粗淺地分享倆我以為切題的。各大神隨意拍磚。

1. 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中文硬翻叫「在歐洲被屠殺的猶太人紀念『地』」;德語原文叫 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很有爭議的一組抽象藝術公共建築群,建於約10年前,二戰結束六十周年之際。地處柏林旅遊勝地,離開勃蘭登堡門很近很近,周邊為人熟知的還有德國上、下議院。(自己拍的照片全部丟失,找了些網上差不多的,侵立刪)

(來源維基)

這裡沒有遇害者名字,也幾乎沒有文字說明,開放的空間只有一處盡頭豎著「紀念地」的標識。更鮮有人知其底下還有一處博物館。這片建築群給人感覺單調、整齊、錯落、突兀……在不同環境下令人遐想聯翩。

(來源維基)

比如在冬天,這樣的幾何結構讓一些人聯想到棺材和墓地。

----------

好了,下面談實際空間使用體驗,這就奇了,每種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樂趣。彷彿是設計師Eisenmann的獨具匠心(嘿,他就是不明確告訴你這片公共建築的建造意圖,就是讓你們自己去體會和使用)。

(來源百度)

帶有目的性來緬懷的,或去過博物館的人,來到此處會感到很壓抑(就像去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樣,記得當時抑鬱了兩周)

(來源維基)

或成為兒童捉迷藏的勝地

(來源百度)

或成為遊客休憩之地(有些「墓碑」,只要你爬得上去,就能看得更遠,或曬得更黑,或睡得更清靜。。。)

(來源百度)

或少年們用來練習極限運動。。。。

這裡還是不少扛著單反的歪果仁們的取景勝地,穿梭在其中,把玩各角度和參數的組合,製造出各種奇特效果,好不歡樂。。。

有一些人抗議者,大半夜跑入這座「迷宮」撒尿、塗鴉。。。以至於當地政府不顧設計師反對為建築上了防塗鴉的漆,於是乎破壞主義者們就直接來硬的,再然後便是無窮無盡的各種鬥智斗勇了。。。。。。

2. 廣州歌劇院(現改名廣州大劇院)

(來源維基)

2010年啟用的酷似/含義為「兩塊石頭(雙礫)」的廣州歌劇院,由一名伊拉克裔女建築師設計。我沒有親臨過,只是想起曾經跟我奇葩室友討論過這個建築。室友是地道的廣州人,她說這建築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一條線是垂直的!」

(來源維基)

她說,臨近這建築的時候,會給人一種站不穩的感覺。初次從遠處看,我臆想,一定有人會納悶:「呀,這啥玩意兒?」

(來源http://EDELSCOPE.COM)

裡面也同樣沒有一條垂直線,但,就跟外面不一樣了嘛。。。。。。

(來源http://EDELSCOPE.COM)

其實她的大劇場可以是介樣的。。。。。。

*這歌劇院真心是去過的童鞋更有發言權,我在這兒通過引力波引玉


胡慧姍紀念館,劉家琨。

位於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館聚落的小樹林里,由家琨建築工作室捐建,2009年建成。

為紀念一個在天災中遇難的普通女孩而構建的精神空間,近乎冷漠的外殼裡包裹著一顆粉紅色的少女心。作者的解釋是:

我不討厭象徵,但我討厭宏大的、政治性的象徵。我覺得這個紀念館是對個體生命的象徵,而生命是超越政治的。

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以下為私貨,可忽略。

坦率來說,這個回答是有些跑題的。它並不以其造型或尺度令人有距離感,甚至連位置都可以稱得上隱蔽,使用空間也一目了然,但是建築師通過它表現出的態度令我震撼和深思。

建川博物館聚落規模很大,圍繞著抗戰、民俗、抗震救災的主題設計建造了若干主題博物館,其中不少是由當代建築大師完成的。也許由於維護、運營或其他原因,現在可以稱得上「破敗」二字。至於建築師所說的,宏大、政治性的象徵,與其相距數百米的另外一座博物館,是這樣的:

當然,對此博物館的設計者,我沒有任何的不敬。


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觀性很強。路過許多規劃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我都會想進去看看,感受一下空間,交通流線,照明組織,但是同行的外行有人一般都會拒絕。甚至於一些醫院路過的時候如果時間不是很緊張,我也會走進去轉轉。

按我的理解題主這問題其實就是那些建築不吸引人或者讓人不想進去,再或者敬畏而不想進去,但是實際上這座建築進去以後空間感受非常棒。這麼一來的話這個問題主觀性太強了,很難回答,只能從個人經歷出發,而我這個人無論什麼建築只能有時間只要讓我進我肯定是要進去看看的。。。

硬說的話,就是上學時候濟南恆隆吧,去之前覺得這是個啥啊,去了以後就服了。


陵寢、教堂和監獄……


我覺得北京芳草地是一個

?Hahahamulater 手機隨手拍


優衣庫的試衣間啊


多圖預警!!!!!

本人屌絲,外灘SOHO,去過一次測底愛上,內飾很厲害了,第一次去的時候竟然沒找到電梯的按鍵,可惜當初去的時候沒拍圖(圖來自網路,侵立刪)

上海百年外灘收官之作, 由gmp設計的辦公和商業綜合體「外灘Soho」獲得CITAB-CTBUH頒發的 2016年中國最佳高層建築獎。

【附加】

銀河soho

內飾

電梯

望京soho

古北soho

凌空soho


各種SOHO……有木有?


我覺得最出名的還是埃菲爾鐵塔,完全能夠想像當年這個鋼鐵巨獸突然出現在巴黎天際線中時大家的各種彆扭。


電梯旁的樓梯算嗎。。


教室講台,一切盡在掌握的,誰都逃不過我的法眼,哈哈哈


廣州的空中一號餐廳

初步看這個建築,覺得裡面的空間一定好彆扭的

實際上,進到裡面感覺還不錯

而且外景也很大氣,很符合自身cbd餐廳這個定位


反正我第一個反應是公共廁所,尤其是憋的不行的時候,用戶體驗不是一般的好


各種軍艦改成的遊樂園 博物館 餐館


推薦閱讀:

西扎(Alvaro siza)的維納斯堡市政圖書館的結構是怎麼成立的?
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公廁設計?
大樓里每層廁所的蹲位數量是如何確定的?
建築實體模型如何用來推敲方案,為什麼會比 SU 模型好用了?

TAG:設計師 | 建築設計 | 空間設計 | 公共建築 | 建築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