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珠筆的「圓珠」很難生產么?

[cp]【李克強:鋼鐵產能過剩 卻生產不了圓珠筆的「圓珠」】 http://t.cn/R4Cg3PY[/cp]


一種產品的問世,大致需要四步

1.理論突破,發篇paper,我們發現/發明了一個東西!

2.工科研究,申個專利,這東西可以用來如何如何

3.企業/院所把專利從實驗室轉到工廠,工藝包。

4.將工藝包付諸生產,再考慮規模和效益。

那麼,如果外國有某產業而其他國家沒有,究竟是在哪步出了問題呢?既然別人走完了1234,你照葫蘆畫瓢不就得了?

對於小國落後國來說,他們可能是任意一步達不到,但對大國,原因只有4,不掙錢。

美國製造業全線衰退,這顯然不是因為振華在哪超越了美帝,而是美帝人工太貴,在4上失敗了。

日本昔日出口主力鋁型材,現在民生凋敝關門大吉,僅僅是因為中國突破門檻,把他們飯碗擠沒了。

作為後起的工業國,中國曾經在123上望洋興嘆。比如易拉罐,知乎眾相對年輕,不知道當年不能自產易拉罐的恐懼。83年國內進口了第一條易拉罐生產線,長期只有西南鋁篳路藍縷艱難生產少量鋁材,05年後西南、南山先後建成1+4熱軋,部分鋁業跟進(挖角),算是正式實現國產化;直到12年,南山建成3機架鋁帶冷連軋生產線,中國才在完全意義上擺脫了鋁罐體料的進口。

區區易拉罐,我國直到12年才實現全面國產,相比之下,圓珠筆頭有什麼恐極的?

但到了現在,如果再說中國是1達不到就有點活在夢裡了,以材料為例,中國的前延貢獻度甚至超越了美帝。

從數據看,美國在143個前沿(佔149個前沿的96%,下同)都有核心論文入選,且在108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都排名第一(72.5%);英國、德國和日本分別在120個(80.5%)、106個(71.1%)和82個前沿(55%)有核心論文入選;中國在82個前沿(55%)有核心論文入選,在16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為第一名(10.7%),超過英國的10個(6.7%)、德國的8個(5.4%)和日本的2個(1.3%),這顯示中國具有較強的前沿貢獻度,在某些重要前沿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其中,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中國在前沿的貢獻度超過美國。在該領域19個前沿中,中國在9個前沿中核心論文數排名第一,美國有7個。

雖然這個發文章的科研與現實脫節了點。。

那中國沒有圓珠筆頭的原因,是2,是3,還是4?

這種能滿大街賣的東西技術含量顯然沒有多麼恐怖,只不過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說他簡單吧,他很難,山寨費用怎麼也得來個幾千萬,對於任何筆企來說,這些成本都太高了。薄利多銷也能掙錢,何苦冒風險投入巨資研shan發zhai呢?就算你山寨出來了,別人花幾百萬挖走你的核心也跟著生產,外國企業也會跟著降價,利潤跟風險不成比例。

這裡的難題,是2,專利

你說他難吧,很簡單,掌握核心技術 浙江民企領命攻克"圓珠筆高地" ,2012年,科技部牽頭,貝發負責山寨一種日本的特殊鋼,兩千萬,兩年,就出來了。14年出結果,15年通過驗收。

看起來是個「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的故事,但到這並沒有結束,實驗室生產離產業化生產還有很長一段路,貝發還是要從德國日本進口鋼,格力的董明珠跟貝發打了個賭,一年內幫貝發造出做好筆的設備

也就是說,現在中國圓珠筆頭卡在了3,工藝包上。可仔細思考,原因還是4.

國企最喜歡的筆頭鋼來自日本的下村特殊精工,如果按照媒體的一貫德性,「日本一家小企業就能辦到13億中國人束手無策的事」,實際上,它屬於大同特殊鋼,日本特殊鋼業的龍頭老大。

畢竟材料是個吃基礎看資歷的行業,大同特殊鋼已然100年,中國的工業經歷過民國的傑出統治和抗戰的烽火摧殘近乎歸零,在蘇聯援助下才從頭再來;又經過冷戰的閉門造車和文革的倒車,到了改革開放才奮起直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做夢都只想過做大,怎麼會奢求「強」呢?

外行一說,冶金界急於求成好大喜功不研究新材料,可我們是怎麼一步步自產易拉罐擠死日本人的?難道有色認真鋼冶浮躁?沒這道理。

中國制筆協會副理事長陳三元說,「相對於鋼鐵產業,制筆是個體量很小的行業。比如,一家鋼鐵廠一天的產量,可能就夠制筆行業消化一年。對鋼廠而言,這點利潤微不足道,它沒有動力去搞研發生產,制筆企業也沒有足夠力量,因而依賴進口。」

說到底,是鋼冶看不起這點錢,再說仔細點,是他們大了之後卻不求強,躺著掙錢習慣了,居然忘記如何走路。他們經歷過90年代的下崗風潮,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在02年以後的黃金十年坐享其成,06年我們就知道要調控產能,08年的經濟危機理應敲響警鐘,10年甚囂塵上的產能過剩他們心知肚明,四萬億的救命葯,卻當成了續命丸。躺在風口享受飛的樂趣,渾然忘記了自己沒有翅膀。

現在經濟下行,拚命裁員哭著朝中央要錢,那貝發一年一億RMB,中國整體足足兩億美金的市場,你還看不起嗎?

類似的還有龍煤,明明自己當年差點完蛋,可在黃金十年還是躺著掙錢,黑龍江也樂滋滋從企業抽水,潮水退去,發現自己裸泳的龍煤,城市崩潰工人散步。

當然,網友們也不必憂國憂民玩朋友圈治國,嘆息什麼中國缺材料缺機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之前鋼冶是能躺著掙錢,可以瞧不起筆頭,現在鍊鋼不如賣白菜,日本粗鋼發展停滯之後,科技含量更高的特殊鋼企業通過一系列的重組行動,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和經營。

中國必然也會重複這一路徑,只不過,我們希望少走些彎路,更快些。

本答案也是為了紀念 特殊鋼集團董事長楊華上吊自殺 企業網站掛出新聞證實,還有, @孫楊 ,隔行如隔山,不要亂說話。

————————————————————————————————————————————————————————————————————

十二五成果展,筆頭加工機床和筆頭材料曝光。

12月,首鋼旗下新材料公司表示筆頭材料已研發成功。

2017.1.9,太鋼的圓珠筆頭材料曝光,已在貝發投入使用。


文末 修了一點

---

先定個調:錢不流入第二產業,是個大問題。

中國搞了許多年三農,發展了多年的第三產業,偏偏第二產業差點意思。

為啥呢?

中國憑藉中低端工業,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解決了極大的社會問題。這段時間裡,國家和老百姓透過GDP數字,得到了一個中國第二產業蒸蒸日上、要著力扶植另外兩大產業的結論。或者說,看到了一個那樣的假象。

從而忽視了對第二產業的結構優化和政策關注。

從而,中國商人在急功近利中,挑賺錢快的干、挑別人已經賺了錢的干、挑投入少的干,在不斷刷新GDP的同時,吹出了一個巨大的第二產業泡沫——表面無比光鮮、充滿朝氣,實則一捅就破。

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打個比方。

對於一個小企業家來說,我煉粗鋼,需要投資300萬建廠、買設備,每年投20萬僱傭員工、維護設備、維持日常運作,每噸鋼我雖然只能賺幾塊錢,但只要我賣得出去,我每年產10萬噸鋼,差不多也能收入小一百萬,幾年後我也就回本了,然後每年的收入將非常可觀。

但問題有三。

一,我一個小企業家每噸只賺幾塊錢,利潤的大頭不在我這兒,而帶來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資源問題都留在了中國。對於我來說,我投入了大量的中國的能源(媒、石油)、資源(鐵礦石等)、金錢,給中國留下了大量的污染,最終這些投入中可計算的部分只能由售價勉強相抵,那不可計算的部分呢?我作為小企業家,雖然我只是賺這些皮毛錢,但干幾年我也能賺個千八百萬。對於我來說,足夠體面地養老就行。我賺了錢就走人,誰管你中國以後變成什麼樣?爛攤子給政府收拾好了。

二,我們的資源拿去加工後,人家幾乎只給了我們成本價;人家花成本價買了我們的粗產品後再加工,就可以拿高利潤(先不考慮賣還給我們這回事)。我們剛改革開放時,講「先富帶後富」,現在「先富」也只拿著微薄的利潤,靠走量賺錢。你看我幾年賺了千八百萬,但我有什麼能量「帶後富」呢?只能由著我先富,拉大貧富差距了。

三,我一個小企業家,花幾百萬幾千萬做點低投入低利潤的事,對國家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但當全國上下有幾千幾萬個我這樣的小企業家、甚至連大企業家也做著與我們同樣的事情、拿著微薄的利潤的時候,國家將呈現出一種病態——每年幾萬億人民幣計的資源、資金都在做著一件又一件幾乎零利潤的事情,我們中國人的錢與資源的投入產出比也太低了吧!回過頭,還是要外國人來賺我們的錢,我們相當於免費幫他們采了資源,做了粗加工。呵呵。

當第二產業泡沫破裂,國民經濟將直接崩塌。

為什麼2015年中國股市大漲又猛跌?大漲是因為國際油價下跌,能源價格走低,大家看好經濟的發展情勢;大跌是因為錢都在股市裡,沒有投入實體經濟中去,沒有足夠的支撐,所以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高樓蹋。

為什麼要提高第二產業的技術水平?說穿了還是那件事,同樣投入這麼多的人財物,我多獲得些利潤總是好的、能多干件事情總是好的。費半天勁開採三噸鐵礦石,費半天勁煉出一噸粗鋼,我告訴國家我只賺了幾塊錢,我對得起中國土地上這三噸鐵礦石嗎?

有中高利潤的第二產業做支撐,國民經濟才算真正有所支撐。當股市崩盤的時候,實體經濟的實在利潤才是定海神針。否則,第二產業註定只是擺設、只是流動資金,平時能給GDP刷刷數字,緊要關頭,資金一旦斷裂,就連數字都刷不出來了。

因此,要向第二產業投錢,尤其要向能提升相關產業技術的高校、研究所、企業投錢,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收緊對低利潤、高投入、高負面影響的企業的支持,重新樹立第一、第二產業的主體地位,才是現階段中國的正道。

----------------再短也是分割線----------------

上面是正文,想不想看彩(gan)蛋(huo)?

我想站在我的專業角度跟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我在這方面的感觸非常之深。

2015年,北京的能源領域有一件大事——北京市轄區內燃煤電廠外遷工作圓滿結束。從此以後,北京市內不在存在燃煤電廠。那麼北京的供電怎麼解決呢?由燃氣輪機電廠為北京供電。自從最後一家燃煤電廠停運後,北京就成為了一個完全由燃氣輪機供能的城市(也許還有河北( ̄▽ ̄)【逃)。

燃氣輪機電廠是什麼東西?簡單說呢,就是燒天然氣的電廠。不過,燒煤和燒天然氣,文字上看起來差不多,但工作原理有著極大差異。

簡單地說,燃煤電廠是把煤磨碎後把水變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由水蒸氣進入汽輪機推動汽輪機葉片做功,然後帶動發電機;而燃氣輪機電廠中,燃氣輪機的結構與汽輪機大致相似(其實只是形狀相似,細節差異很大),我們把天然氣點燃、直接灌到燃氣輪機中去,讓這一股熊熊的燃氣在燃氣輪機中膨脹、推動燃氣輪機葉片做功,然後帶動發電機。

我們站在汽輪機、燃氣輪機葉片的角度感受,二者差異大嗎?

大。

燃煤電廠進入汽輪機的是水蒸氣。現在燃煤電廠先進的很多,可以把主蒸汽(汽輪機入口蒸汽)參數搞到27 MPa、600 攝氏度以上,而國際上正在攻關的700℃電廠關鍵技術暫時還沒有下文。所以我們最先進的燃煤電廠汽輪機葉片要承受的最惡劣工況,也就是在27 MPa、600 攝氏度這兩個數字附近了(核電站、太陽能電站之流還要低得多),隨著汽輪機做功,蒸汽的參數是逐漸下降的。

而燃氣輪機把燃燒著的天然氣扔了進去——火焰和熱蒸汽的差異,想一想肯定會明白。隨著持續的燃燒放熱,燃氣輪機葉片周圍持續的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局部達到一千六七百度也不是問題。

這就造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燃氣輪機葉片(及轉子)的工作環境極其惡劣,比最先進的汽輪機轉子承受的還要惡劣得多;

這又造成了下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人造不了這個東西——燃氣輪機葉片與轉子(當然它們是在一起的,下文簡稱轉子)。

如果說航空發動機是「工業之花」,那麼超大型燃氣輪機就是「皇冠上的明珠」。「皇冠」都不行,還得是「皇冠上的明珠」。技術含量之高,可想而知。與航空發動機最大的差別有兩點:第一,燃氣輪機尺寸更大,運行中受力情況更惡劣;第二,燃氣輪機要經受長期的超高溫,除了檢修,需要7*24小時持續運行,也就是要禁受7*24小時持續的熱應力作用,啟停時的熱應力也非常恐怖。普通的高級鋼材和製造工藝完全無法長期承受。目前國內的材料強度和製造水準是達不到的。

不過對於這種事情,中國網友有特殊的處理技巧:造不了,就買唄!

我在這裡對網友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貶義,事實也的確應當如此。但你要知道,「皇冠上的明珠」一定是不會便宜的。我曾經的一位老師,給了我們幾年前一個轉子的報價:500萬美金(合0.3億多人民幣)。按照評論中有位朋友的老師給的說法,一個葉片就足夠買一輛賓士C級。兩種說法都是極言售價之貴。現在每個電站至少兩個機組,光轉子就得1000萬美金。算上安裝、服務、檢修,錢海了去了。天價檢修費聽說過沒有?看這篇文章: http://wapwenku.baidu.com/view/67a2fc1b852458fb770b56ce.html?ssid=0from=1012519juid=0pu=usm@0,sz@1320_2001,ta@iphone_1_9.2_3_601bd_page_type=1baiduid=6068D218B382403CA4C7814292372684tj=www_normal_3_0_10_title#3 幾年前文中一個燃機電站的檢修費用在一億人民幣/年左右。問題是不讓人家檢修都不行。這都是因為國外技術壟斷不得不掏的腰包。(要知道,建廠的其他花費總和通常並不比轉子錢高太多)

如果按質量算,一個轉子也就是唐山一個小鋼廠幾天的產量。而唐山人拿這些鋼鐵,賺不到幾百元。如果我們能國產,售價自然可以降低,檢修方面也自不必被人當做冤大頭了。

為了北京及周邊人民的環境安全,北京現在全盤由燃氣輪機供電。大家可想而知,需要多少個500萬美金的轉子?每年需要多少億的檢修費用?不僅北京,燃氣作為一種柴靜同學支持的新興能源、清潔能源,已經在不少城市投產。但遺憾的是,一個又一個500萬、一億又一億都是給外國人賺的。

下面說「買得到就不算造不了」「能賺錢的地方多了去了」的那位答主,我的這個例子是不是啪啪打臉?賣同樣那麼多鐵,不發展技術=賺幾百塊錢,發展技術=售價0.3億+每年服務費0.5億。「能造」「不能造」差距有多大,仔細想想吧!要我說,拿國家有限的資源,就為了往自己腰包里揣那幾塊幾毛錢,這是犯罪!

這就是中國第二產業的尷尬。大到幾百萬的轉子錢,小到幾分錢的圓珠筆滾珠,真正算得上利潤的利潤,中國人都拿不到。

有一個答主說得很好:材料並不是投錢就能有成績的,當然不投錢肯定沒成績。

推廣起來也不錯:第二產業的技術領域不是投錢就能有成績的,當然不投錢肯定沒成績。

當然,材料的確是現在限制中國工業發展的大短板。所以上面那句話,不推廣也罷。

但理兒是透徹的:研發的確燒錢;但現在不燒錢,二十年後中國還只能是現在這個熊樣。

—————

評論區@Lin Dun有介紹行業的最新進展,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評論區。感謝@Lin Dun同學!


承蒙大家欣賞,這裡統一回答評論里的問題。另外請各大公眾號轉載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1、現在大家都用中性筆,水性筆,誰還用圓珠筆?

根據QB/T3651.2-1999《圓珠筆名訶術語》行業標準,凡是利用球珠滾動帶出書寫介質形成字跡的書寫工具統稱為圓珠筆。其書寫介質為油性的即為傳統的油性圓珠筆;書寫介質是水性的稱為水性圓珠筆(水性筆),書寫介質的粘度介於油性和水性之間的稱為中性圓珠筆(中性筆);書寫介質的粘度介於油性和中性筆之間的稱為中油圓珠筆(中油筆);書寫介質可擦的稱為可擦圓珠筆,中性筆、水性筆、可擦圓珠筆、中油筆等產品均屬圓珠筆類產品。

2、圓珠筆的技術真的很難?

真的T.M難,你用三菱筆還是晨光筆爽?我家大廠幾年前要生產筆來玩玩,從韓國進口墨水,從瑞士進口筆頭,生產出來的樣品好好的。結果所有貨生產出來後發貨到渠道上,筆頭、油墨和筆蓋發生化學反應,全部壞掉不能寫了,損失了上百萬,從此我們老闆再也不碰筆,技術難度具體看我下文。

3、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文具廠商能生產圓珠筆,是已經掌握核心技術了嗎?

從國外購買設備後只能說明擁有生產力,不代表擁有核心技術。中海油整個儲罐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呢,包括裡面的螺母螺絲也是。你能說它已經掌握核心技術了嗎?

4、為什麼沒有廠商自主研發?

資本是逐利,何況在文具這個低利潤的行業。文具廠商底下養著那麼多工人,幾個月沒出貨就很有可能死掉。所以文具行業現在更多的再拼設計、拼創意,抄襲什麼就不說了,整個行業包括文具店老闆都趨於浮躁,哪裡有錢就往哪裡鑽。很少廠商會沉下心來鑽研核心技術。所以也難怪很多文具控會迷戀日本文具,日本文具注重品控、細節、功能,用過三菱就知道區別在哪裡。各位看官也不用高喊藥丸,市場如此,技術也便如此。隨著高端消費者逐漸增多,市場、技術也會隨著改變。

5、為什麼總理會提起鋼筆這件事?

一根幾毛錢的圓珠筆的背後,是特殊鋼、精密機床、精密模具等行業的齊頭並進。這些產業進步了,其價值並不是做完筆了就回家歇了,還能為其他有需求的產品提供技術和服務。對於技術人才的培養,更是意義深遠。by wufi

——————————7.7更新——————————————

1、圓珠筆的技術難度在哪裡?

我們先來回想一下有沒有遇到過以下的情況:筆一摔,筆尖滾珠就脫落了;使用時間一長,筆中的墨水就自己流出來了...這些情況其實和筆尖有很大的關係。

圓珠筆頭看似簡單,但科技含量非常高。每個筆尖要承受巨大的壓強,相當於一個人踮起腳尖背另一個人;筆尖滾珠滾動的速度可能比你開高速還快;同時要承受各種書寫角度帶來的摩擦損耗。在筆尖開口處厚度不到0.1毫米,既要和滾珠完全貼合,又要書寫流暢,還不能漏墨。

因此,硬度、開口大小、墨水槽位置必須搭配得天衣無縫。筆尖的每個參數都需要精確計算,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3絲,相當於頭髮絲的十分之一。

圓珠筆的製造生產過程 http://v.qq.com/boke/page/m/0/0/m0163lnwhq0.html

2、我們是制筆大國,然而筆尖珠芯依賴進口

中國一年要生產380億支圓珠筆,其中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墨水80%進口或用進口設備製造。這些高端墨水和高端筆頭,以及筆頭和墨水的關鍵製造設備都是從瑞士、德國、日本進口的,平均下來每支筆廠商只能掙到也就是幾分錢的零頭。

由於一個小小筆頭恰恰集中了一支圓珠筆利潤的大頭,中國為世界提供了80%的圓珠筆,但90%的筆尖珠芯近依賴進口,每年需花費2億美元外匯向日本進口,向瑞士、德國拿進口設備,所以我們只賺一個微薄的加工費。

3、文具行業的低利潤,制約了文具技術的發展

「去年,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李克強說,「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

在李克強總理於去年6月提出該問題後,央視曾邀請中國製造業領域最具創新力和最成功的3位企業家,參加以此為主題的一期對話節目。

圓珠筆挑戰高端製造 http://v.qq.com/boke/page/l/0/5/l0179h7o9s5.html

對於大眾消費品,在「代工血液」和「價格戰」雙重作用下,廠商往往沒有興趣和力氣對大眾消費品進行研發,而是採取低價走量的策略來安全地賺取利潤。因此中國的3000多家制筆企業中沒有一家掌握高端筆頭和高端墨水製作的核心技術

而這樣的產業環境,也造成我們並不需要太多技術藍領,嚴重阻礙了技術人才地成長。據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技能勞動者數量僅占就業人員的19%,其中高技能人才數量還不到5%;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高達400餘萬人,由此所致的「技術人才稀缺」,反過來又制約了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有兩點,我們鋼產量很高,基本上集中在中低端,高端一直都這樣,從大鍊鋼鐵時期到改革開放以來,基本思路即為如此,前幾年擴內需的時候,大家都活得很滋潤,並沒有太多的動力搞技術升級;國外不僅歐美,東南亞不少國家的鋼廠技術層次也比我們強一些,這些都是原因吧。產量高和能力強從來沒有聯繫,二者沒有邏輯必然性。另:研發比較燒錢,不符合國內短平快的習慣,前人載樹,後人乘涼也不符合領導層的審美。


圓珠筆這個事總覺得不值得提。

有說不重視基礎研究材料跟不上的,有說就喜歡買只賺加工費沒眼光的,有說國家不重視工業產品投入,粗放經營的。其實感覺都沒到點上。商人生產什麼產品理由很簡單,賺錢。為什麼沒做圓珠筆頭,跟什麼技術研發之類的根本沒關係,而是現在還投入資金進去研發這個東西不賺錢,就這麼簡單。

想要有高品質的鋼?可以啊,但是工業品的質量要求國家標準就定的這麼低,我幹嘛費勁研發還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進行替代呢?知道德國人每年從中國買多少砂輪片和刀頭么?沒錯,德國人做的刀頭更結實,但面對一個能用50小時售價5美元和一個能用100小時售價20美元的刀頭,傻子也知道怎麼選吧?

不知有沒人知道當年建築及管道上需要一種特種的聚四氟乙烯墊片,這種東西當年我們不能生產,只能用外匯買,最高時候是3mm厚的一平方英尺賣將近10萬美元,沒錯不是按重量賣的,是按面積賣。然後無數化工企業就發現這個商機了,開始了這種曾經被認為技術高難度大的特種材料研究,現在隨便找個地方50塊1公斤,要多少有多少。有人說是進口的,那些企業降價了,但如果你自己不生產,誰給你降價?

所以有市場才是研發投入的關鍵啊,如果那些所謂不思進取只知道賺加工費的工廠知道了圓珠筆會漲價1000倍,你看看他們會不會投入資金精力研發圓珠筆上上下下所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總理講話不能說沒道理,他是想表達個我們是製造大國但是也不是什麼都能造,離強國還有距離的意思。可這並不能說投資研發個圓珠筆頭就強大了。根本沒有性價比好么。

再者說,總理的話也不是都對,說什麼就幹什麼,不看看市場是什麼樣,那還搞個毛的改革開放。還是回歸市場最理性,需要什麼做什麼,而不是做出高級材料和產品再找市場。

在我看,與其說鼓勵刺激什麼加工製造業升級,還不如下點力氣提高國家工業品標準,讓不合標準的產品就不能賣。去看看鋼材市場有多少非標鋼材在出售,不是因為什麼生產不了高級品,而是這種質量次的產品一樣能賣,很多時候用非標的產品也不會給質量帶來多大問題。就拿汽車舉例,多少人家都是用個6年就把汽車出售了,你見過馬路上跑超過20年的車么?這種更換頻率真的需要那麼高質量的鋼材?歐盟美國經常升級什麼排放標準目的其實就是本國的生產企業達標了,然後就用更高的標準讓外國產品進不來,就是貿易保護,只是人家的保護更科學。人家保護本國產業就是用高標準,同時這種高標準也刺激了新技術的研發。說到底,還是因為市場決定的。

所以不用喊為製造強國努力的口號,強國的根本是有個高質量高要求的市場,提升市場商品接受度的門檻才是根本,汽輪機如此,飛機發動機如此,圓珠筆頭也如此。


乃們這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家只不過舉個通俗的例子給你聽,提了這麼多年國產軸承質量差,其實是一樣的材料問題,你們關心過么?


科技部在2011年搞了個「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國家往裡面投資了1900萬元,裡面對筆頭是這樣要求的:

開發筆頭加工用易切削線材及高精度多工位圓珠筆頭加工機床,實現易切削線材產業化,研製出高精度多工位圓珠筆頭加工機床樣機並形成實際生產示範點,實現筆頭製造材料及製造設備的國產化。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課題申請指南

這個項目在2015年已經通過驗收了

項目主要針對中性墨水製造、筆頭製造用不鏽鋼線材以及筆頭24工位加工機等關鍵材料及加工裝備依賴進口、製造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低端等問題開展科研攻關。目前為止,通過該項目組織實施已建成2000噸/年中性墨水產業化示範生產線、1000噸/年水性墨水產業化示範生產線、1000噸/年中油墨水產業化示範生產線、1000噸/年不鏽鋼筆頭線材產業化示範生產線、8000萬隻/年中性針管型彈簧筆頭產業化示範生產線、4000萬隻/年水性針管型筆頭產業化示範生產線等六條產業化示範生產線,並建成了國產筆頭製造24工位機生產示範點。通過項目的實施,推動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產品的出爐,檢測能力、研發能力得到加強,行業凝聚力大大提高,制筆行業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通過驗收

承接筆頭項目的公司是浙江寧波貝發集團。

掌握核心技術 浙江民企領命攻克"圓珠筆高地"

當然,總理的意思是,雖然圓珠是國產的,但你用鋼很可能是進口的,對吧,所以說中國還是生產不了圓珠。


本人自身知識水平不夠高,上知乎主要是報著學習心態來的,所以回答比較少,在各路大神面前就不班門弄斧了。我從來都沒有收到過百的贊,所以心血來潮打算完善一下。說得不一定很好,蒙各位抬愛,希望大家能夠多多包容和指教。

本人大學本科法律出身,自學了點經濟金融知識,小小地了解與研究了下工業革命至今的經濟史與工業史(水平不高),但是高中學習的是理科,所以也非常喜歡工業與科學技術,在此談談我的看法。

我的回答只是拋磚引玉,在涉及這個問題的相關知識領域比我強的人多如牛毛,我在其中亦是微不足道,希望有更好的觀點與看法的朋友能夠在評論區或者發表見解,以進一步完善這個答案,望大家不吝賜教,我一定虛心學習。

2016年7月5日更新一下。

---------------------------------------------------------------------------------------------------------------------------------------

在工業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確實大,但是我看了許多高票答主的回答也是不切實際,我相信,只要大部分知友們仔細地查一些資料,這些說辭大家都會。許多高票回答都只是說了別人工業化和現代化完成後取得的巨大成果與中國工業化現狀的比較,並沒有仔細地分析和考慮過過一個農業國走向工業化的艱難歷程。

他們的回答大體是:

一、不想搞低端的產業,忽視從低端過渡到高端產業的過程。他們用用鍵盤就可以無視美歐兩百多年、日本一百多年雄厚的工業與技術積累,使中國花三、四十年快速建立各種高大上、高利潤、實力直逼美日歐的高端產業。————無視工業與經濟發展規律。PS:發展工業的學習對象應該是美日德法英等各個以工業立國之國家,而不是加、澳等比較依賴資源的偽發達國家(個人看法),更加不是中東狗大戶與現在的俄國。工業發展是非常漫長與艱苦的,付出幾代人包括我這輩人的大量的血與汗是必然的。

二、忽視科學技術、教育的基石:經濟。強大的經濟亦是強大財政,大量投入才是科學技術、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發展中國家有什麼厲害的大學,科學家或者科學成就。現代科學早已經不是當年自己的一個簡單的實驗室可以承擔了,除非你認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思想實驗。————對於科學技術、教育的態度只有「重視」和「加大投入」等辭彙,但是是從來都不考慮錢從哪裡來。科學、教育與經濟發展是相互推動向前的,教育提供更好的科研人才與勞動人才,科研提升教育水平和刺激經濟發展,經濟為教育和科研提供更多的發展資金。三者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任何一個方面都能反映其他兩個方面的總體水平,沒有任何一個方面能夠孤立地、突然地拔高。

三、錯估資本。所有的資本只在乎利潤高低與賺錢的速度,從不在乎技術含量有多高,給那些答主1個億,他們會去投資幾十年都可能沒有回報的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嗎?就低了說,他們會去投資市場小且已經基本達到飽和的單反市場嗎?————全世界的資本的本性都是一樣的,資本的本性只有逐利。說明白點,全世界的人的本性是一樣的。

四、不要血汗工廠,直接學美蘋果、谷歌等建立極具創新能力的大公司,這種話讓我說我也會,使一個工業積累如此薄弱、科學技術積澱如此薄弱、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如此薄弱的中國立馬變成一個創新性大國,請第一時間告訴我,我願意學習一下這麼厲害的方法或手段。————目前中國40+歲以上的勞動人口的總體教育水平較低,到目前為止,許多年輕的勞動者的教育水平也沒有高到哪裡去,對於其中的大多數的人來說,所謂「低端」產業才是適合他們的產業,尤其是對於當年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說,承接低端產業並大規模地山寨和學習模仿才是正確道路,有些人連山寨都不會就想著創新也是可笑,好比讓一個小學生學了小學數學便直接讓其學習或者研究高數一樣。產業、人才與財力是相互影響與制約的,三者都要逐步成長,不可能突然拔高。在我看來,中國的目前速度已經非常驚人了。

五、過去近四十年中國工業化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應該引進更好的技術和設備,加強立法、執法等。應該先思考一下這樣的技術和設備別人願意賣嗎?別人願意賣你買得起嗎?賣到了你維護得起嗎?自己研發和製造你有這樣的工業、科學技術基礎嗎?高昂的成本還要不要利潤了?不要利潤你還要工業化嗎?————先污染後治理是唯一可能和可行的道路。作為中國公民,當然希望當下,在不斷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時享受優質的自然環境,但是工業快速發展與自然環境是難以兼得的,客觀的發展規律是冰冷和無情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忍受環境的污染(不是毫無顧忌地發展),耐心等到徹底和全面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兩者最終才能夠兼得。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總體看法是:優先發展,兼顧環境。

總結一下:一邊罵你是個瘦子,還想一口就吃成胖子,另一邊又問你為什麼是個瘦子,教你如何一口吃成胖子。

--------------------------------------------------------------------------------------------------------------------------------------------

對於中國有沒有必要搞好圓珠筆的「圓珠」,也就是製造能生產高質量的「圓珠」的機器的能力的問題,我認為目前是沒有必要的,如果記得不錯,該技術只有瑞士和日本掌握,這難道能夠證明其他的發達國家的水平不夠高或者他們的工業有問題嗎?這這樣的技術完全應該是民營企業圖利而做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上升的國家的層面。如果國家拿錢去研發這東西,在我看來就是不務正業,浪費各種資源與納稅人的錢。

中國人應該放正心態,不要總想著讓一個中國的工業技術(建國不到70年,改革開放亦沒到40年)去單挑全世界發達國家各個行業最頂尖的工業與技術(發達工業國的工業與技術積累最少的也都超過了100年),對於被各種高科技與技術封鎖的中國來說更加困難。

但是我們最終的目標還是應該以中國一國的技術實力去單挑全世界的工業能力與科學技術,但是要

達到這目標極其困難,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至少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前進和努力的目標。這其中會有積極作用,督促國家與國民更加的努力,向最先進的國家學習;消極作用,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洋奴跪舔,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擺正心態,不要驕傲,保持謙虛,更不能自卑自賤。

全面國產化在軍工領域還好說,也非常必要,但是在非核心領域或者民用領域沒有太多的意義。對中國來說,各個方面的核心技術、精密製造加工技術、各種大重型裝備製造業等才是真正的發展重點,在我看來,它們才是真正的幹細胞,當總體的工業科技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造「圓珠」的技術應該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不是人工催生的。

只要,國家扎紮實實搞工業,政府老老實實多投錢,科學技術工作者踏踏實實搞研究,在工業科學技術上全面達到世界一流恐怕那也是早晚的事情,這是我們享受幸福、安全與高水平生活的基石,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也只能是空談。於我們一般難以直接出力的百姓來說,能做的恐怕只有支持、耐心與等待了。

希望你們能給中國更多一點的時間來證明誰才是最優秀的。


我覺得一些外行搬幾篇報道拼在一起就當答案,這種行為很不好。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並沒有一個回答到點子上。我覺得有一些答主動不動就陷入對體制和現實的批判與思考,對實際研發工作沒什麼卵用。

圓珠難生產,不是因為我們做不了,而是時間還不夠。

圓珠筆的「圓珠」很難生產么?

難在哪?難在材料。

材料學恰恰是一門最難追的學科。

為什麼難在材料?因為這是自動化生產的工序工藝所決定的。

視頻地址:製造原理,我們很好奇,圓珠筆到底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圓珠不可能是直接鑄造出來的,因為鑄造容易存在缺陷,避免圓珠成型過程中材料缺陷的最佳辦法是先加工鋼錠再切削成型。而鋼錠直接切削,效率顯然遠不及拉成鋼絲後再切削成圓珠。這就要求筆珠的原材料是鋼絲,這樣帶來多樣好處——1.材料易於儲存運輸;2.切削損耗最小;3.切削過程容易定位;4.減少意外損傷。

那麼實際中的生產工序正是如下:

熔鍊鋼錠——重熔鋼錠——鍛造圓坯——熱軋盤條——冷拉鋼絲——切削鋼珠

最關鍵的工序是鋼絲——鋼珠,這決定了很多東西。

1、切屑

鋼珠如果裹在一堆絲狀碎屑中,你如何把他篩選出來?振動?振動會損傷鋼珠,這就要求鋼絲切削成鋼珠時產生的碎屑必須是碎狀,而不能是絲狀。

2、切削性能

受刀頭材料性能限制,鋼珠的材質必須是易切削的。鋼珠不是生產1個2個,而是幾萬幾萬個在快速生產,本身材質作為不鏽鋼就要求刀頭要夠硬,但是實際上刀頭材料是很難再提升的,所以就要求鋼珠材質越容易切削越好。

3、加工均勻穩定性,截面性能穩定

高速旋轉下,材料如果各向(xyz)異性明顯,加工出來的球就不夠圓潤,會存在缺陷。同時,鋼的內部是有材料缺陷、材料分布的,比如夾雜物的排布、金相組織各種性能,這些都會影響很大。

4、耐蝕耐磨

書寫用的油墨作為一種化學調配液體,腐蝕性還是有的,起碼比水和空氣厲害。耐磨就更不用說了。

以下我就這類鋼材的特殊性能做詳細講解,講解完畢後我相信讀者也會明白研發一種合適的材料有多難了。

===========================

行業內管這類圓珠筆頭用的材料叫【易切削不鏽鋼】。此類鋼材,目前有兩種出貨量最大的:一個是日本 下村特殊精工的 SF20T ;另一個是日本 大同特鋼的 DSR6F 超易切削不鏽鋼。

下圖是SF20T的材料構成。可以看到SF20T屬於超低碳高鉻硫系易切削不鏽鋼,同時材料中不含Ni,可以顯著降低成本。其中合金中的Mn主要以MnS的形式存在,少量的Pb、Te共同與MnS組成複雜的夾雜物。MnS-Pb-Te混合物在切削過程中會快速被撕裂,同時MnS具有潤滑性能,而碎狀分布的MnS作為應力集中源會使切削易碎從而避免出現絲狀碎屑。

可以看到MnS-Pb-Te夾雜物成斷續、串狀分布,這是由於鋼絲生產工藝——冷拉——造成的,而這也賦予材料稍許的各向異性(這個性能並不好),然而生產工藝的限制與各向異形的可接受度之間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是一項麻煩事了。同時有一點要注意,普通的鋼材冷拉後MnS是連續狀的,導致各項異性明顯,切削後易崩裂,而如何把MnS變成斷續狀,這就是SF40T鋼的特殊之處。

(如下圖)

還記得材料中的Cr、Mo、C、Si元素,其中Cr、Mo作為強碳化物的元素,極易形成碳化物。這些Cr、Mo的碳化物在鋼中彌散分布,提高了鋼的強度,同時與MnS共生,最重要的是這些碳化物是脆性相的,在冷拉過程中,碳化物不斷破碎形成應力集中源,將MnS在拉長過程中破開,從而獲得良好的夾雜物分布。

材料科學可以說是一門實驗科學,鋼里的夾雜物有些會降低鋼的強度、抗腐蝕性,有些會提高強度,有些夾雜物的性狀決定了切削性能,夾雜物的成分又會影響鋼的耐磨性能,不同的佔比性能不一,不同的生產工藝性能不一。這就導致材料學不是一天兩天想追就能追上的。

當然還有下一步問題——成本。普通不鏽鋼現在在1.6萬/噸,好一點的2~3萬/噸,而這種特殊的易切削不鏽鋼才買9萬/噸(以前賣13萬/噸)。想像一下這裡面的利潤空間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了。如何把成本壓下去,提高性價比,這才是下一步最關鍵的事。

不過,不必妄自菲薄,2015年末,由(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先進不鏽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發表在上海金屬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一種圓珠筆用易切削不鏽鋼組織及性能分析顯示了,國內研發的筆珠材料已經十分接近國外進口材料的性能,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去搜索比對下。如果該材料真的可行,那麼離實際的大規模工業應用也就小几年的工夫了,未來將不會再有題主提出這種問題。


我記得很多年前看到過報道,確實比較難生產,材料工藝不過關,國產的滲漏很嚴重,貌似腳盆國把控了主要市場。

但莉卡醬這話從大的層面來看

還是扯到了兩個方面

1 材料上,兔子鋼產量現在是第一了,但是技術含量不夠,研發投入不夠,只能在低端跑量,目前鋼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提高自己的技術儲備,技術附加值才是求活的關鍵。

2 工藝上,這樣的利潤率很高市場很大的但是很"小「的產品,我們還是做不出來,這應該是國人知恥而後勇的時節.

領導人大約都是喜歡從由小及大舉例的吧。關鍵不在於做不做的出來,而是相關產業的行業現狀。

鋼企今年極其困難....這麼一個大部分是國企的龍頭行業如何求活,這副擔子莉卡醬必須要憂心忡忡.


挑個成績差不多的高中,選一批成績前15%的高二和高三學生,均分兩批,一批用國產中性筆,一批用三菱的,不出兩個月你就能看出來有多難做了……


.

總理說圓珠筆尖,實際上是在指出中國製造業的大問題。光那個珠子倒是不難生產,大不了向德日買高端機器。真正要緊的是材料。中國鋼產量世界第一,超過其餘所有國家的總和,但這其實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因爲這絕大部分,都是是早該被淘汰的低端產能。低端和高端的差距是巨大的。一位德國打鐵匠曾經向我展示過,用一把德國產的小刀可以十分輕松地切下中國產的低端鋼材,我比較驚訝。兔小將們總是抨擊美國的產業空心化,殊不知美歐早在幾十年前就完成了工業革命和產業轉型,而中國還在來料加工類的低端產業上,與越南柬埔寨之流搶著飯碗。

德國的傳統工業區魯爾區五十年代的粉塵滿天,現在多產業健康發展乾淨整潔,變化巨大,一直是工業區轉型成功的著名案例。實際上,魯爾區的犧牲是巨大的。光是工業結構調整就花了三十年,其間工人失業,經濟下滑。轉型是痛苦的,但也是絕對必要的。

像別的答主提到的,現在經濟全球化,早就不是蘇修美帝技術封鎖,追求大而全的工業體系的時代了。中國這三十年來,從全國鋼產量加起來比不過日本一間工廠,到來料加工中國世界第一,變化的確是巨大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資本是逐利的,低端製造業必定會向薪酬成本低的東南亞轉移。而中國到現在還沒有什麼像樣的高端產品和美日歐公開競爭。我們模仿了幾十年,外國什麼產品我們很多都能造出來,當然包括圓珠筆,但是質量就遠遠不能保證了。國際市場上,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總在價格上,從小玩具、內衣褲到飛機、坦克,永遠是一個價格優勢,質量上真的優於競品的寥寥無幾。更不用提那些造不出來的東西了。「微電子工業的發展」的報告已經做了二十七年,但是還會出「漢芯」之類的事件。

所以說現在是轉型的緊要關頭。一直在推動,你說我支持不支持,我當然支持,但是說真的,我不怎麼看好。有人說中國是原教旨資本主義的最後陣地,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但是你看中國,一個券商大部分是國企,大企業大部分靠國有資本,新技術研發激勵是國家補貼的國家,怎麼就和亞當斯密扯上關係了呢?所以我說啊,要想真正在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光鼓勵發展是不夠的。你看那些國企,其實也是逐利的,只不過逐的是中央的補貼。全世界沒聽說過減少產能還有補貼的。只要有利益,企業就會擴大規模,沒利益,虧損,資本家也不傻,自動削減規模。想獲得利益就要降低成本,就要提高效率。這個要靠市場,當然現在中央的影響力還是很重要的。

最新更新:

是我表達不明確還是會錯意的人太多?我舉德國小刀的例子,並不是想說明德國小刀鋼材質量好,而是慾以這個例子凸顯出德國人至今還是認爲自己的鋼鐵質量最好的心態,側面說明中國鋼鐵在世界上仍是質量不佳的代表這一事實。

這幾天怎麼突然這麼多人關注這個話題?或許是因爲那個什麼圓珠筆尖技術突破的新聞。好,重大技術突破呢。鼓掌。


家裡做筆的怒答。

圓珠筆的圓珠技術算是比較普及了,溫州筆都很多小廠都能做,90年代吧,就有很多了。但是想做出如日本圓珠筆那樣絲般潤滑,寫字寫出高潮的感覺就很難。工藝達不到。以前好多企業家組織去日本企業參觀怎麼做筆,基本去了以後都是買一堆筆回來,然後外形仿照一下,筆芯做不起來,用自己做的。現在好多日本企業不讓這樣參觀了。

真正難做的是中性筆的筆芯,尤其是那個前面的滾珠。我父親做過一段時間中性筆,但是寫到一半就掉滾珠,這樣的產品肯定被退貨,後來虧了很多,不做了。

回想小時候的中性筆,一掉在地上,要麼就漏墨了,要麼就寫不出來了,很不爽,都小心翼翼地不讓筆掉地上,一支筆那麼貴,兩三塊錢,這錢夠放學屁顛跑去小賣部買一包辣條了,真的好氣。寫不出來了,還要用嘴巴哈幾口氣。這就是跟筆頭的工藝有關。

記得和父親聊起來,他說中國的中性筆筆芯還做不起來,核心技術在德國那,滾珠很難做,需要很精密的設備。另外,怎麼讓滾珠一邊滾,一邊出墨,一邊還不掉,是很關鍵的。德國那幫人把這核心技術放在保險箱里,躺在技術上享天倫之樂,我們去弄都弄不到。

另外,墨水也很重要,像晨光就是進口的。那時候晨光還沒上市。

前幾年晨光上市了,估計會有很多資金自己研發墨水和滾珠了,而不是搞起什麼hifi夢,晨光耳機漏音加毀原聲簡直不能忍,話說中國hifi耳機也做不起來吧,只知道德國的森海和日本的騷尼之類的。我覺得還得等很久。因為整個國家的工業都是相輔相成的,就像電商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發展。能做這麼精密的東西,其他工業,比如汽車製造業也會走上自主的道路。

同樣道理,中性筆的滾珠做起來了,圓珠筆的圓珠也能做起來。這可能也是總理說生產不了圓珠的原因。

誰研發出來就發達啦。_(:з」∠)_。

勇敢的少年們快去創造奇蹟。


知乎有個別答友存在普遍的毛病,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什麼都往上貼,寫了那麼多,一句話也沒答到點子上,浪費時間。我僅僅把我經歷的事情寫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一個行業的研究要有始有終,不能看眼前效益,要用戰略的長遠眼光去衡量。中國的四大發明有哪個被後人被現代中國繼承發揚成為世界領先了?沒有……

本人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國內知名的制筆企業從事鋼筆、寶珠筆的設計工作,聽廠里的老工程師說,我們廠的主要產品:鋼筆銥粒(就是鋼筆尖與紙張接觸的金屬物質)、圓珠筆寶珠筆的球珠(就是問題中所說的圓珠筆尖上的圓珠)、三氯化釕(工業催化劑,電鍍原料)的產量在世界上都是佔比很大的,大約是四分之一還是三分之一的佔比,鋼筆銥粒的研製水平在世界上也是不輸於其他國家的。我們在工作中交流得知,同行業的其他制筆國有企業在筆芯研製、球珠生產、制筆工藝上也都很輝煌。後來因為90年後期的國有輕工企業的改制,這些曾經輝煌的在中國乃至世界制筆行業中都佔有重要地位的老國企撤、並、改、轉。現在拿這個說事兒,呵呵……


以前從未關注過圓珠筆,最近看了一些相關資料。

(1)國內低中檔圓珠筆球珠都是用的碳化鎢硬質合金,這種材料太普通,車刀刀頭有用這種材料的。

(2)總理說的應該是高檔圓珠筆球珠,目前國外大多使用金屬陶瓷,比如氧化鋯陶瓷。

目前國內有個別廠家用清華大學的膠態注射成型專利技術使用氧化鋯陶瓷做出了圓珠筆球珠,但好像主要用於出口高檔筆。

氧化鋯陶瓷材料本身也沒有什麼技術難度,車刀刀頭也有用的。氧化鋯陶瓷球珠和碳化鎢硬質合金

球珠比較,優點是光潔度可以更高,與球座的摩擦磨損更小,帶來的好處是圓珠筆不易冒油,不易斷線,更耐用。

(3)個人猜想目前國內氧化鋯陶瓷球珠的製造成本還比較高,無法市場普及,或者說只能用於高檔筆,國內市場不大,做出口還可以,但成本和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有多大優勢也是個問題。

此外國內的國情也決定圓珠筆並不是書寫工具的主流,所以即使有人投資開發這項技術回報率也不高。


吳松磊,齊群2月10曾在大象公會Elephaint有文 「中國真造不出圓珠筆的滾珠嗎?」

原文網址:Elephaint:中國真造不出圓珠筆的滾珠嗎|大象公會 (侵刪))

搬文工:

話題起源於 2015 年 11 月 22 號央視播出的《對話》節目,並因為今年 1 月 4 日李克強在一座談會上提到「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而大範圍傳播開來。

這句話要從兩個方面理解:首先,中國是否具備製造圓珠筆筆尖各部分的技術能力;其次,中國為什麼不具備這種能力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對此耿耿於懷。實際上,中國並不是不能製造圓珠筆尖的滾珠,而是造不出圓珠筆筆尖的球座。絕大多數圓珠筆球珠使用的原材料為不鏽鋼和碳化鎢。這些鋼材的生產並無技術門檻,僅廈門鎢業每年就能生產 3500 噸碳化鎢。而純粹的圓球結構也降低了生產工藝的難度,在阿里巴巴可以看到大量銷售碳化鎢球珠的廠商。

從上圖可以看到,球座結構則複雜許多,精確程度要達到 0.1 微米。這意味著更多的加工工序,對切削速度和尺寸精度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圓珠筆球座材料除了要滿足耐磨、耐蝕的要求外,更需要具有優異的切削性能和加工均勻穩定性。而能滿足這種需求的是一種特殊鋼材—— 「易切削不鏽鋼」,目前中國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

? 另外,能夠完成複雜且精密的車銑加工的精密車床和銑床也是中國工業製造的短板。而金屬精密加工技術短板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中國的飛機、汽車發動機製造能力在主要大國中比較落後。當然,技術短板並不是唯一的阻力,短板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 首要是市場。科技部投入 1.8 億並已經通過驗收的「制筆業關鍵技術研發」項目中,就有關於「易切削線材」的研究目標,但對於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的鋼鐵企業來說,為需求量極少的制筆行業建立量產特殊鋼生產線仍然是一筆極不划算的買賣。

? 市場作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決定了中國的企業進口圓珠筆筆尖製造圓珠筆筆芯是最優配置。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重要成果:中國已經深深地捲入了世界分工和貿易體系,而且中國的製造規模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所以在我們自己看起來困難重重的轉型之路,實際上是中國對現有世界秩序的挑戰和改變之路。

? 如上文所說,圓珠筆尖背後代表的冶金、精密加工的技術,在車床製造、發動機製造等基礎重工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技術短板,阻礙了中國在航空、軍工領域追求全面國產的努力,因而會讓上到總理下到百姓都耿耿於懷。至於這種挑戰是否對中國真正有益,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後記:

作為大象公會的讀者每次看見文章的閱讀量只有十幾萬(微信公眾號有統計),都每每有點小失落。文章內容的質量挺高,文字也非常不錯,雖說閱讀群體比較穩定,但終歸人太少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沒用的,我曾經在國內某著名的電視機生產企業從事研發管理工作,中國製造業,電子行業都是加工型企業,只能賺加工的錢,一台平板電視最核心的部位是BGA和處理晶元,然後就是液晶屏。這幾樣東西都是依賴進口,尤其是晶元,從電腦,到照明工具,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機器設備,但是目前國內真正能生產晶元的還只有華為,而且華為也是剛剛起步。液晶屏的生產是一個非常複雜和尖端的技術,涉及300多道生產流程,工藝要求也非常高。我們的供應商LG和奇美,我們進行年度評審時,作為重要客戶也只允許我們隔著玻璃(禁止帶相機)參觀。連led液晶屏的切割技術,目前國內也只有少數幾家企業有能力投產(海信是一家),更不要提SMT印刷機和貼片機,迴流焊等尖端設備,這些生產加工設備的技術也掌握在松下,西門子,三星等科技大公司。離開他們的設備支持,我們連加工都無法完成,目前我們還只能進口他們的尖端設備,按照他們工程師提供的操作指引和工藝要求加工,想我天朝泱泱大國,真正具備技術實力和科研水平的公司真是屈指可數,自主知識產權的單子元器件產品更是少。可笑那麼多人都在抵抗日貨,試想人家日本隨便切斷一種產品的核心技術出口,我們天朝就無法組裝成品,最終還是要從美國,韓國進口(甚至有些技術也是日本獨有的),所以我一直都強調,自身強大才能不被傷害。只是在目前的中國,我還看不到這一點,希望我們的後代有所覺悟吧。

PS:下面有些人說國內也可以生產液晶面板,有相關設備。其實你只有真正到了京東方等那些大廠才知道真相。國內是有些廠家可以生產,但是原材料和設備都依賴於進口。很多技術上的難題都是靠和外國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合資解決的。他們掌握核心技術參股,而中國企業有的是錢,可以生產。現在國內的企業研發程度普遍不高,很多也是借鑒或者山寨。想要進步,可以學習聯想土豪,收購IBM pc業務,聯想的收購,擁有了其技術、營銷。管理團隊等各項業務,自然也就擁有了其自主知識產權。海爾也是一個不錯的案例,早期海爾快倒閉時,被德國的勃利海爾扶持,並提供電冰箱的技術,所以現在海爾有如今的發展,有很大原因有賴於當年的技術扶持。

一張長圖告訴你:你所不了解的三星,


圓珠筆頭是順帶的,這項目根本沒把圓珠筆當回事。

要是為了圓珠筆,根本沒必要搞,研發費用比年銷售額還高得多。

這東西是高性能圓珠,用於圓珠筆是次要用途。

重要的是用於高性能微型滾珠軸承。

國家絕不會為了一個不重要的民生項目投那麼多錢。


老的油性圓珠筆珠應該60年代就自產了,現在的筆頭比以前細很多但也並不難造。無非是精密度更高的園蛛(越小保證精確圓球面越難,不圓又滾不動),可是如果連間諜衛星上的超高精密平面都能造,那個園蛛算什麼?只不過利潤小投入大企業不愛干就是了,哪裡會是造不了?


難,確實難,真的相當難!球座體的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圓珠筆的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其中碳化鎢球珠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大量供出口)

圓珠筆頭的生產對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選擇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圓珠筆頭上不僅有小「球珠」,裡面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每一個小小的偏差都會影響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0.1毫米,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球珠與筆頭、墨水溝槽位必須搭配得「天衣無縫」,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003毫米

圓珠筆看似簡單,其實涉及製造工業的方方面面,墨水研製需要化工業支持,生產設備涉及機械設計製造能力,特殊鋼材則取決於國家鋼鐵產業的科技水平。為了滿足出口的需求,國內製筆企業大量採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體化生產設備,以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國外生產設備對原材料的要求相對更高,國產不鏽鋼線材無法適用,必須依靠日本進口易切削不鏽鋼線材。同時,與之相匹配的墨水也要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從而形成了我國當前圓珠筆產量第一,但核心材料和設備卻大量依靠進口的「尷尬」局面。

2010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組織了調研,並於2011年啟動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國家撥款近6000萬元支持相關科研機構、企業針對中心墨水製造、筆頭不鏽鋼線材、加工設備等開展科技攻關。項目於2015年通過「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驗收,在易切削鋼線材、墨水等技術實現了突破。中國制筆行業的「進口依賴」困局,開始被逐漸扭轉。

以上文字全部摘自新聞,詳情可以自己看下這篇文字

圓珠筆之問:小小「球珠」拷問中國製造

http://3g.163.com/ntes/special/0034073A/iframe.html?url=http://tech.163.com/digi/16/0124/07/BE31LRDA00162OUT.html

PS:個人認為,就像好馬配好鞍,好的材料需要好的設備,好的設備和好的材料需要好的工藝,好的工藝最終需要好的人才。

------------------------------------------------------------------------------------------------------------------------------------------

2017年1月更新

中國耗時5年實現 圓珠筆頭完全國產化

http://news.163.com/17/0110/05/CAD5HLQJ000187VI.html

中國到底需不需要自己造圓珠筆頭

http://money.163.com/17/0110/07/CADCR4BG00258GRE.html


推薦閱讀:

SAP,甲骨文,用友,金碟,哪家財務軟體更適合製造業的集團自動化管理?
男下屬如何和年輕女上司相處?
你希望未來可以發明出什麼目前還沒有的東西?

TAG:工業 | 製造業 | 冷知識 | | 圓珠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