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博士生常常被一些國人有所偏見呢?
一說起我正在讀博,我的姑姑舅舅嬸嬸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一邊說著真有出息,一邊用一種無比同情的眼神看著我,彷彿若干年後我就會戴著八百多度的啤酒瓶,半禿了腦袋還沒對象,說話之乎者也首先其次最後。
相親,茲旦是博士倆字出口,對方必然是一翻短暫的錯愕後流露出u r nerd的神情,我們不是一路人的即視感不要太強,後來我言必稱在高校工作。
我母親總問我,修路這麼簡單的事需要讀博嗎,不就是壓路機碾過去就成嗎?你說她一個搞政工的辦公室大姐,我跟她解釋碳纖維增強水泥乳化瀝青砂漿加熱帶微波除冰功能研究有意義嗎?
我本科同學問我,快三十的人了坐在教室還能聽的進去老師講課嗎?我才知道在他們眼裡我們碩博跟以前一樣,天天上課!我心說是啊,我他媽一年幫導師帶將近二十個學時的課呢。
發小喝酒,要是有外人,先頭必然是這一套: 這位啊,我發小,博士!眾人錯愕,那神情,恍如他媽傻逼就長這樣啊。
我父母,倆人坐沙發上討論我該找個什麼學歷的媳婦兒,從大專到博士捋了一遍,分析的無比細緻,最後倆人當我面吵起來了,我心說我也是不孝,讀個博讓您二老費心了,我要是初中畢業當兵回廠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了。
言之歧視若是過分,那麼偏見是一定有的。偏見源於無知,倒不是缺乏常識,而是多數人對於什麼是博士,博士都幹些什麼缺乏了解。站在長安大學彩虹橋上放眼望去,那一輛輛載滿水泥瀝青的三輪車往返於各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再看那三輪車夫,在八月的西安揮汗如雨,細看之下,全他媽是碩博士!博士身上最與年齡不相稱的,恐怕就是這一身書生氣和一無所有的金錢和權利。
其實各行各業都有適合的人群,讀書未必比混社會的高尚,混社會的也未必比讀書人完美。說到底不過是各有所長各司其職的事情,那麼哪個行業總是會對另一個行業的人進行壓低來彰顯自己的能耐呢?我們從不會專門說商人見利,官官虛偽,甚至不會說學術清高,但會對一個博士另眼相待,為什麼?
我想道理也很清楚了,一個方面是他們對自己沒有文憑的自我安慰;另一方面必須承認,博士群體目前一無所有,同時伴隨著明顯的特徵性——書生氣。
一個非常social的哥們兒,或者一個精緻伶俐的美女,如果再是phD,一定會讓人感到驚嘆。而大多數博士們,由於在學校太久,對人情世故感受的不夠深入,對自己外在的不夠注意,或多或少缺損了那麼一些社會氣息。而社會氣息過分一些的體現,就是酒桌上四通八達,幾口酒就能稱兄道弟的公關們。
這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煙火氣息,這份願意把自己放的低一點的自嘲氣息,又剛好與大多數博士讀書人的品質相去較遠。
我初高中並不是個好學生,早戀逃課打夜市四人幫這些基礎款也做過,陰差陽錯成了一個女博士,性格乖張。
然而,就因為我和一個混社會的堂哥說話的時候,用詞用的是今天,而不是今兒(河南方言)。被冷嘲到,喲,讀書人說話就是不一樣呵。
你以為我按他的說就沒事了?不,他想揶揄你總有一千種方式。他說你們讀書人說的好聽是單純,說的不好聽都是傻X;說自己在鄭州開店,能一個人把住黑白兩道,吃喝玩一條龍全包;說他認識多少有錢的老闆,全是小學畢業,你們讀那麼多書還不是給人打工;說後天你有沒有空啊,哥哥請你吃飯啊。
我知道他說的都是屁話,他根本不會請,他在鄭州混那麼好,幹嘛回這個小縣城,小學畢業想創業成功,你以為現在是80年代啊。
我微笑著聽他炫耀,末了,說,哇,哥哥你怎麼這麼棒呀,有空帶妹子耍哦,來繼續給我講講你的故事。後來我把他誇了個底朝天,他又沉浸在自己被吹捧的愉悅中和我愉快的結束了談話。
他也是個聰明人,你以為他不知道未來誰發展會輕鬆一些嗎?他不知道四積陰德五讀書嗎?他會讓他的兒子重走他的道路嗎?他就是渴望認同罷了,發現我是個軟硬不吃的主,也沒有獃獃的書生氣,恐怕更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而他後來私下見我父母也提到,我的朋友圈和他的朋友圈已然不同了,他到不了那麼高端。如果我當時和他爭論,贏了又有什麼意義呢。博士又好到哪裡呢,畢竟我們除時薪8塊外一無所有。
路漫漫其修遠兮。
2、而博士自身的書生氣,就體現的更加明顯。
我自認為我不是個書獃子,朋友間的評價多類似於「鬼靈精怪」。我相信把我扔社會裡,成長成一個八面玲瓏的人是早晚的事,畢竟骨子裡就活泛的很。然而,長期在學校待著,社交圈子的封閉性,彼此相處的單純性,仍然讓我變得太單純。
社會上一個人誠心想騙我,我是分辨不出來的。
我和好友想出去找酒吧體驗一下,結果在世界城步行街找了三個小時,愣是找不到酒吧的門。反而被那繁華街道某處靜謐角落裡,幾個穿著鬆鬆垮垮保安服的人,被一些號稱發健身房傳單的,但實際上嬉笑著和我們打趣隱隱有些攔路的人嚇得擇路而逃。
當我們迎著雨終於放棄那些「冒險」,坐在世界城的咖啡館裡休息的時候,好慶幸自己的圈子單純而安全,同時我又隱隱有種感覺,我要變成溫室里的花了。
我見不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觸不到惡意,不需要刻意和誰搞好關係,每天的工作就是實驗假設和證明,不需要紛繁複雜的相處模式和處事風格,不需要聽出弦外之音。科學這單一的決勝局啊。
我其實是擔心的,擔心我曾經比誰都有趣,最後變得比誰都單純。
而那些本身就只讀書一路走來的人,難道真的不認為自己會缺失一些東西嗎。博士真的不難成為,但為人處事卻需要一輩子去習得。
.........................
如今這個天下,誰復是個蠻子?大家朝秦暮楚,成個什麼樣子。
當今這個天下,都是販子騙子。我思古代美人,不出什麼亂子。啊哈。. 「像我這樣的職場小蛀蟲,再世韋小寶,翻版周伯通,之所以能夠混到今天這樣子,靠的全是這天高皇帝遠的小城市裡面我爹媽媳婦大舅姑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我每天喝茶遛鳥圓滑混世,就等著過兩年換輛車,再過兩年分套房,再過兩年評個先進,最後再把全家都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享受這些年斂來的不義之財。好呀,結果TMD來了個博士,懂得比我多,辦事比我強,我靠,最可氣的是TMD還不願意跟我一起混飯局酒局逛窯子,每天就想著怎麼把先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還給我講什麼法治,科學,民主!這怎麼可以!這是在開玩笑么?這TM早晚還不蓋過我的威望,早晚還不把我們這耗子窩裡面那些齷齪事給曝光天下!不行!不弄他不行,不歧視他不行!先打垮他的自信,然後再瓦解他的幹勁,教你一個土鱉娃娃,仗著自己學習好,仗著自己喝了幾天洋墨水,就在我面前嘚瑟!曉不曉得什麼叫做強龍不壓地頭蛇?曉不曉得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來會打洞?」
——某些個同事「哎,如今這年月,真是翻了天了,要說幾十年前這些傢伙還是糞坑裡爬的臭老九,現在真是給了他們臉了。一個二個的,蹬鼻子上眼,搶盡了風頭。哼,博士,哼,海龜......學歷好像比爺還要高誒,去的地方好像比爺還要多誒,說的外語好像比爺還要順溜誒,而且他搞的那一堆東西,爺搞不懂誒,我靠,哪天開個全員大會,講個話,他要是抖個機靈,我的威嚴何在?不行,先給丫的來個下馬威,讓丫的知道本大爺的地盤上誰說了算!」
——某些個領導「最近老公又給我換手機啦,過兩年我再生一個寶寶,然後呢去報個減肥班,好久沒有和姐妹們一起去東南亞旅遊了,等這次股票漲上來,就把娃送回丈母娘家,再報個暑期打折團,哦,對了面膜要用完了,得組團去個韓國......什麼,你還在讀博士啊?搞那個有什麼卵用,還不如回來我們一起帶小孩,打麻將......碰一個!」
——某些個閨蜜
「哥們你都三十了,還在讀書啊?讀你妹啊,大哥告訴你,現在這個世界,滿地都是黃金,到處都是美女,誰能夠下決心就可以爭得贏,誰能夠把握機會就能出人頭地。現在機會來了,狠下心騙一下自己親朋好友,把自己的血汗錢拿出來,正式加入證券/期貨/胡炒房/瞎創業大軍,錢和女人就全都有了,千萬別像這些臭要飯的,你看,沒一個上進的,混吃等死。看什麼,四眼仔?再看打爆你的眼鏡......」
——某些個朋友「隔壁那個誰,前兩天,生了一對孫啊,我們也想抱孫了啊,你TM這幾年在外頭晃什麼呀?你怎麼還不結婚啊?你怎麼老大不小了還一無所有,老找家裡要錢啊?」
——某些個親戚說實話,有時候,人家讀個博士,一沒跟你搶飯碗,二沒跟你搶媳婦,三沒跟你搶機會,就算搶,人家也是用你抽煙喝酒瞎混打麻將的時間在付出,也是多年後回來和你公平競爭,人家還沒嫌棄你一身銅臭低俗市儈氣,你要是有實力,你要不是虛度了年華,做賊心虛,你怕個屁!
不排除有人讀書,也是為了黃金屋,顏如玉,但是不是所有的博士,最後都是可以兌現成錢的,或許就有這麼一群人,人家就是想在青春年華里,為愚蠢的人類的科學進步做出一丁點杯水車薪的貢獻,你TMD生病吃藥上網刷手機開車坐飛機包括嘿咻戴套套,哪一樣不是靠走在科學探索前沿的這幫人沒日沒夜奮鬥出來的。不理解就算了,屁話怎麼還這麼多!賤人就是矯情。
連我老爸在我某些事沒有做好的時候都會來句:「你讀書讀傻了吧!」親爹啊!!!當初是你建議我讀博的啊!!!總能感到來自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所以在陌生人或是不太熟面前我一般都會刻意隱藏自己的博士屬性o(╯□╰)o平心而論,大多數博士還是很有能力的,畢竟一個博士課題不是說說就能攻克的。記得當初入學的時候導師就說,博士不同於以前上學的經歷,尤其我們工科,不扒掉幾層皮畢不了業的。幾年下來,自己的親身體驗也是如此,困難不僅來自課題上,還有生活上,甚至心理上,畢竟小夥伴們都開始工作結婚生子了,自己還在學生生涯上獨行,這種反差和孤獨感真的很折磨人的。當然,博士裡面奇葩是有的,那麼問題來了,一旦有個博士做了什麼奇葩、犯2的事情,媒體馬上爭先恐後報導出來,而且重點在「博士」兩個字,彷彿這事就是因為「博士」頭銜才發生的。作為一個博士,我要義正言辭的說:你們這些媒體啊,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就把博士們批判一番,還是應該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不要把長者的諄諄教導當做耳旁風。最後,我想說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讀博期間有一年的室友是大家所謂的「書獃子」,他確實一心學術,基本沒有別的娛樂活動,每天起早貪黑貓在實驗室,跟他聊天也是哪個期刊好中哪個老師在做什麼方向。當時我覺得人活成這樣挺沒意思的,達到畢業要求、生活盡量豐富多彩,這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他那一年發了9篇SCI,在我們這個領域,真的是一件奇蹟般的事情。不得不說,許多博士,包括科研工作者,在世人眼裡都是傻裡傻氣的書獃子,可正是他們,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心一意在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做學術搞科研,這才有國家科技的一步步發展。所以,我只是想說,你認可也好,不認可也罷,請對他們保持一份尊重。給大家講一個好玩的故事。
我讀大學的時候回老家,被同學拉到一個小學同學家做客。這個小學同學初中畢業就出去學廚師。就是電視廣告中烹飪學校刷屏的那種,你懂的。然後就瞎聊啊。這個同學聽說我還在讀書(大學本科),帶著一點自豪感和驚訝: 你還在讀書啊?!
我當時心想,你不懂,這也不能怪你。
動物比如貓狗,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基本上就已經學會一生所需要的技能。人很複雜,需要經過漫長的幼年期來發育大腦。如果在農村種地,那麼小學都不需要讀;做廚師,初中畢業能認字就夠了。進入工業社會之後,社會大分工開始。技術越來越複雜,各行各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越來越複雜。越複雜的工作需要學習的時間越長。在某些領域,PhD基本上標配。
對於複雜的工作,一個人平均至少需要22年的教育。9年義務教育+3年高中+4年本科+6年博士。這22年的教育是最低要求,即你能看得懂或者具備看得懂的能力。對於這種工作,終身學習是很顯然的。
中國社會發展太快,用了30多年時間初步完成工業化。80後(包括70末)的教育過程處在工業化過程中,而我們的父輩的思想基本上是在農業社會定型的。簡而言之,我們這一代和父輩的思想之間隔著一個工業化過程。他們那一代的平均教育水平(如果不具備學習能力和意識)已經落後時代很遠很遠了。所以他們不懂的確挺正常,不能怪他們。如果樓主能夠用理性的思維分析這種輿論的原因,就不會被他們錯誤的思維影響了。
所以啊,不需要妄自菲薄。他們的『會做人』等等人生哲學,在農業社會很重要。在工業社會的重要性已經下降很多了。 Nerd怎麼呢了,nerd就是生產力啊。隨便貼個招聘廣告你們感受一下,基本上是標配。然後你算算每種技能所需要的學習時間。
在歐美, 博士(Dr.) 跟Prof./Sir./Lord. 一樣都屬於Title的一種, 根據個人經驗,很受尊敬。Dr./Prof.是學術Title, 代表某個方面的專家/權威,Sir. 代表這個人在某個方面做出非常傑出的貢獻。所以獲得這個title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平均來看,要拼六年才能拿到Dr.這個Title(當然一路混下來也不少)。另外,我們國內的博士授予有時候挺不嚴肅的。一堆官員p都不懂也能混個博士學位。對於正兒八經花六年才拿到博士學位的人來說,非常不公平。也污染了博士這兩個字代表的意思。國外學術機構非常獨立,這種情況基本不大可能。德國前段時間有個黨魁因為博士論文抄襲辭職了,算大丑聞。放在我們國家,這也算事?
掐指算來,我們離知識分子被斗得死去活來也就四十年時間。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的確很幸運。樓主文中的四十多歲的拿了雙學位的中年人,如果晚生10年或者20年,那麼很可能就有機會在屬於他的時代大展拳腳。因為很多人最習慣於用自己狹窄的眼光看別人,覺得各類博士「不就是會死讀個書」
下面多圖
但是老子深蹲120kg做組啊
老子下海能看鯊魚會探洞啊
對沒有和鯊魚的合影,大白鯊不配合……更別說在專業領域說了他們都聽不懂的那些技能了
說實話,讀了二十幾年書還和這類思路較勁,naive回家,鄰居都說,大博士回來啦,聽你媽說還要出國,真厲害,這要是回到縣裡,是不是能當副縣長啊,就認識你一個是博士,好厲害。
你可能沒分開什麼是歧視,什麼是厲愛形式的關注(還有可能是更為微妙的,由於不了解導致的某種恐懼)。
如果你到國外會議做演講,講到數據部分,別人上來打斷你說,你用的是你們國產的機器,不是XXX,我懷疑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和可對比性。這叫歧視。不光是歧視你國的設備生產水平,更是歧視你對篡改數據的缺乏敬畏。你媽每天催你,趕緊找女朋友,都三十的人了,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你兄弟姐妹擠兌你,大哥,你咋還不結婚,你外甥,侄子都能打醬油了;你鄰居開玩笑你,大博士,咱還能找到媳婦兒不,這一股勁兒讀下去,跟漂亮女孩子沒法兒說話了吧,變傻了呢。。。如果你是本科,甚至小學畢業,沒人會說你什麼。因為他們也是那種程度,都是一個窩兒里出來的,誰擠兌誰。
博士沒什麼,就是簡單的比周圍普通人讀書時間長。你不是怪物。從你的思想偏離普通人的程度來看,你連變異都不算,還和普羅大眾思想上有很強的共鳴。你所認為的那種博士,是博士應該有的基本狀態,若非,出來只能跟普通人一樣。
Trade offs everywhere, 有些人讀博,是知道有這些情況,也煩惱,但有ta自己更看重的其他東西,那個東西必定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不應該是。認識國外一些教授,年輕的,年長的,晚上工作到1點,然後查收郵件,回復,離開。如果是這種投入,很多事情是不能去在乎的,甚至包括晚上和妻子孩子一起吃飯交流。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是業內的高手。成就和付出、犧牲是對等的。對我我們一些年輕博士來講,這些人是我們學習的人。給後輩博士鼓勁兒的是這種人,不是坐在板凳上嘮嗑兒的大媽。一個博士所代表的「有所追求」,如果存在這麼個博士義務,大概就是這個了。僅僅是ta的存在,就能讓很多後生做出抉擇, 用犧牲一部分「大眾性」換來個人成就的同時,推動一個知識方向往前走一小步。
說大發了,這些只適合一小部分博士。大部分博士,至少我看到的這些人,其實不怎麼在乎隔壁大媽怎麼看,因為他們就不在乎什麼隔壁大媽。他們的父母都沒說什麼,輪到隔壁說什麼,又不是老王。
至於四十歲那位大叔,sigma0.3,不足代表廣大博士的基本情況。
補充一個基本情況,上學到現在,沒聽過一個人,無論是隔壁大媽,還是已經畢業工作的博士師兄姐妹,鄙視博士。估計這幫人都是傻啦。
鄙視似乎總是來自不了解情況的人。對於這樣的鄙視,如果有人,或者「社會」,雖然不知道這個「社會」具體是個什麼玩意兒,鄙視鄙視鄙視,biubiubiu。嗯,讓ta繼續鄙視吧,至少ta們有了這麼一份穩定的工作,不會過來打你了。對小孩子他們的評價標準是你成績好不好,考的大學好不好
對大人他們的評價標準是你賺錢多不多,住多大房子開多大車
任何不符合評價標準的人,事,或行為都會被非議,打壓,歧視
沒人會在乎你怎麼想,真正想做什麼在做什麼
包括你爹媽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尊重這個東西,一個人獲得需要幾個條件。
其一是你需要尊重自己。
其二是別人認為你對他有用。其三是別人對你有害怕的地方。為什麼大家願意攻擊讀博士這件事?
因為博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學生。對於真正混社會的人來說,嘈點太多了。學生思維和社會上通行的流氓思維還是很有差距的。我本科畢業之後就工作了,目前正在準備攻讀研究生,想讀到博士。就我的觀察,本科直接讀研的同學,還是一種學生思維和心態,就是對別人的肯定有一種執念似的渴求。但我工作了幾年之後,就對這種執念脫敏了。
一旦你渴求別人的讚揚,那麼別人的批評就會很難受。因為讚揚和批評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對於發小,或者親戚來說,他們是典型的「近者遜,遠著怨」思維:
就是對你熟悉了就對你不尊重,和他們疏遠了就怨恨你。嗯,所以愛自己的方式,就是在和他們拉開距離的時候,讓他們的怨恨不敢表達在現實層面上。在和他們親近的時候,把自己的實力掩藏一部分,誇張一部分,讓他們摸不透你。
換句話說,人家踩的不是博士,人家踩的是你。
首先,因為大多數人心中默認了一種概念化的時間與事件對應:多少歲了,應該開始幹啥了。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你一個博士,快三十了還沒從學校里出來……還不能賺錢養活自己……還沒有對象……更別提抱娃了……普通人心中的這個時間概念被打破了,他們當然想想就直嘬牙花子。其次,對於現在這個社會來說,實用主義和變現能力是最被看重的。「上街買菜又用不到數學」這種可笑的小市民式反智思維其實是有廣泛市場的。我一向很敬佩我爹,但即使作為高技術的行業專家的他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這種思維。我倆經常發生的一類對話就是「你學這個有啥用」、「你學這個怎麼賺錢」。多少次我都聽到他嘟囔「屠龍之技」。當然,也不得不承認,這個社會上,作為男人,是要承擔很多責任的,而很多責任是需要錢的。讀博士、做科研、搞研究,確實賺不到很多錢。所以這就是最後一個原因了:社會對研究人員的金錢慾望是忽視的。因為不能迅速地轉化為實體經濟,無法為社會做出可以被人們看到的表層貢獻,所以博士和研究人員的價值被低估和忽視。一方面不能給他們以其應當得到的報酬,一方面又抱著腐朽落後的「做學問就應當清貧」的觀念去要求他們摒棄外欲。我只能說讀博士又不是讀出來做和尚的。搞學問的也是人。一樣有物質慾望。作為人類知識和文明邊界的開拓者,這樣的人是為了人類的未來作貢獻的。如果對他們的待遇不能提高,只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才流失。------------------更新2------------------
最近有這樣幾個事:
- 有一位家長諮詢我關於選學校,我提到了蘇黎世理工學院,對方說,那是啥,專科么?
- 另一位家長,諮詢選專業,第一個問題就是:哪個專業好就業?
- 我給這位家長分析了半天,根據考生的情況提了幾個專業,然後家長又問:這個專業掙錢多麼?
很顯然,考生的興趣和擅長並不重要,在家長眼裡,有名氣的才是好學校,能掙錢的才是好專業。所以我覺得讀博士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學校在業界可能很牛,但很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而且,很多人衡量得失的唯一標準就是錢。至於學術研究也好,未來優勢也好,對人生的追求也好,他們看不見,也不屑於看。
如果你是哈佛大學博士,對方對你的讚賞很可能來自哈佛的名氣。對於第一位家長,如果面對一位蘇黎世理工的博士,肯定覺得對方low爆了。
------------------更新------------------
我國崇尚科學精神的公民比例為64.94%,原答案四成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我所在的研究所(ANU)里,我可能是最年輕的博士研究生。40歲、50歲甚至60多歲來讀博士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年齡性別婚否掙錢多少什麼的根本不是問題的所在。整個社會不尊重知識才是問題的關鍵。希望有一天,我們國家的博士能夠和高官平起平坐。引用來源:
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3.27%原答案:我們的國民,能有基本科學素養的人數只佔總數的不到4%。而且有大約四成的人,不相信科學技術能給社會帶來好處。所以大部分人瞧不起,或者說不理解博士是很正常的。國人認為讀博其實是在讀書。而在讀書在很多人眼裡就意味著人還沒有自立。
同時,國內某些反智雞湯盛行,樹立了讀博=書獃子的刻板印象。同時,一般讀到博士的人,思想比較獨立,有的時候還心高氣傲。體現在親戚之間就是這人特別固執。我曾經因為聽不下去親戚的那些雞湯+無厘頭思想,被我父母指責為「大逆不道」、「不肖」、「白眼狼」、「不懂人情世故」(現在已經懂「人情世故」了)。一個不懂人情世故、心高氣傲卻又沒法自立的書獃子,到哪可不都是招人歧視么?我得匿,不然我父母看到我接下來一年都不得清凈了。博士嘛,大家以為是博學之士。實際上呢,拿到博士學位只是說明在某一細微領域有獨到見解,根本就不是博學之人啊。何況,lab里和工廠里生產實際相去甚遠。大家對博士期望過高,失望就越大。
另一方面,國內到了博士研究生,年齡上接近而立之年,到了大家認為的該成家立業的階段。可國內的博士研究生工資並不是很高,勉強糊口而已。而很多同齡人卻早已在工作崗位上邁入中層,跟在讀博士生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再者,現在博士多了,就業難了,在高校當個青椒吧,收入卻也僅能糊口,參比與大城市的房價,只能跟父母張口。
以上,可能就是一些原因吧。我是來安慰題主的。
博士別說和本科生比較,就是和碩士比,起點也是全然不同的。我認為現在這個社會還是認可學歷的,至少在你的專業領域裡,高學歷是好事。舉兩個栗子吧。
1.和我一起入職的同事a,是碩士畢業進單位的。而他正好有個大學同學b,是本科畢業就來了我們單位。當時這都成了一個段子了,說a白讀了三年,現在房子沒有,女朋友沒有,職位還低的要死。再看看b,工作了三年,老婆有了,房子買了,而且已經是工程師了。到現在又過去幾年,再來比比吧。a評上了高工,當上了經理,娶了老婆還是美女,生了娃,買了兩套房子一輛車子。b呢,還是那樣,有老婆有房子有孩子,工程師。2.我們單位博士不多,因為基本上研究生就夠用了。
但是,偶爾來一兩個博士,真的業務水平很不一般。我工作第三年時辦公室就來了個博士,我帶著他熟悉了一陣工作後,他很快就能獨當一面。現在,是我們專業里很有潛力的人物。另外幾個博士也都是這樣的發展勢頭。所以,如果你是真的愛專業,一定要堅持。至於那些大叔大媽們,真的不要太放在心上,你和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
他們歧視博士生,是因為不了解博士生。如果他們真正了解博士生的痛苦生活,應該會給捐款的。人沒有對象,就沒有價值。
——費爾巴哈
我媽他們念大學那會兒,本科生就受歧視。念個大學有啥用?都22了才工作,你看誰誰上個小班中專,19就賺錢了。你畢業人家都是老員工了。現在也是啊,你讀博都二十七八了才工作,人家誰誰都是老員工了。底層一般都只能看到眼前那一小塊,看不到五年後的世界的。我還認識有人生下了孩子之後才意識到養不起,孩子送人的。底層嘛。不開化,可以理解。其實在美國,非MD非JD的博士也可能會因為博士身份被嘲諷。
參見《Friends》里的Ross,古生物學博士,大學老師,曾經在博物館工作。
1.每次Ross自稱Dr. Geller的時候基本都有白眼。Rachel的爸爸生病時,Ross陪她去到醫院,自稱Dr.Geller,被Rachel白眼道「come on Ross,they have real doctors here」(大致是這樣)【根據一條機智的評論,真相好像是:doctor here really means something】
2.在去巴貝多開研討會的時候,有人找Ross簽名,後來Joey吐槽「這裡真奇怪」時候,其中一個論據就是「Ross became popular!」
3.「Ross喜歡恐龍」這個梗一直出現,與「離過三次婚」同為Ross最容易被嘲諷的點。
當然老友記是喜劇,裡面的情形都是誇張過的。但是作為一部生活化的情景喜劇,至少能體現社會上的普遍看法和潮流。
不過其實有些小細節還是能看出,雖然大家喜歡嘲諷博士(非MD非JD),但是本質上這還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
1.在博物館的時候,午休吃飯,科研人員們扎堆做,非科研人員扎堆坐,此時大家的心態是「科研人員歧視非科研人員」而非相反,大可說明其實普遍人們還是覺得科研人員「高人一等」,博士作為最高學位,也應當是「高人一等」的職位。
2. Ross與Rachel鬥氣,在酒吧勾搭女生,女生去他家上廁所,出來之後用驚喜的語氣說「you didn"t tell me you are a doctor!」 說明博士在把妹的時候還是有優勢的(不過這一幕其實是在黑博士,仔細感受一下)
我舉ross的例子是想說明,不論是在國內還是美國,博士在本質上其實都是一個人們心中「高人一等」的職業,但是大家平時也都會去嘲諷,去黑,不同的是可能國內更多的出發點是「嫉妒」,所以會帶上惡意。落魄的人對於「本應優秀的人反而落魄了」的故事是永遠聽不夠的,想要找到這個看起來十分美好的人群里少之又少污點,然後再把個例當作必然。然而他們越是去黑,實際上越是在從內心裡自卑。就比如說,「你讀博幹嘛,嫁不出去啊」這句話的淺台詞難道不是「你讀博是很厲害,有學術能力,有知識,眼界寬,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但是聽說不容易嫁出去,我只能先抓住這點不放了」嗎?
這樣想的話,下次再聽到這種話,就當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讚美好了w啊 難道博士不是導師威逼利誘要你讀,而你覺得這是個坑從而避之不及的嗎?
答案里一個個叫嚷著「博士是頂尖人才,歧視博士是因為人們只看重變現賺錢,看不到人家對知識純粹的追求」——
說得好像國內博士很難考,讀博的都是從小優秀到大的學霸似的;說得好像博士全都是科研興趣極其濃厚,而不是從小到大聽話慣了、除了學習專業內容啥也不會、害怕找工作才滾回學校似的;說得好像博士無所謂畢業無所謂paper,能憑興趣一展所長醉心科研,效率高得飛起似的;說得好像博士全都能像知乎上各生化PHD那樣敢於自嘲自黑,而不是被說書獃子就炸毛了似的;說得好像博士不是指「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深入研究」,而是博學廣智的代名詞,個個都能獨立思考似的。說這些的人,到底是理想主義者呢,還是根本就不知博士為何物?至少本人親身體會,家人、導師苦口婆心勸我讀博,但眼睜睜看著身邊那些踴躍讀博的同學,思想內涵眼界學識慘不忍睹,除了自己研究的那一塊窄窄的區域,對其他知識,哪怕是專業相關知識一無所知,更別提什麼博學明智了,更有甚者,在園區、宿舍內時常可見練氣功的、熬中藥的、燒高香的……總之,實在跟心目中理想的「博士」二字扯不上絲毫關聯,於是碩士畢業後趕緊滾蛋保平安。
對了,本人坐標中科院,北京中關村。有人說吐槽博士是反智,不,我們吐槽的只是目的不純的博士,只是在當代中國這樣的博士佔了絕大部分而已。我欽佩那些有著過人天賦的學霸,欽佩那些對學術有巨大熱情的科研人員。所以在我看來,讀博唯一正確的心態是:勞資就是喜歡這個專業啊!就算沒錢沒閑讀到死勞資也願意天天跟它打交道相愛相殺啊! (當然,給真正的知識分子優厚待遇,讓其無後顧之憂地投身學術也是很必要的)而這樣的人,要麼是學術偏才怪才,也許情商低知識面窄,但對科研的執著足以讓你忽略掉其他;要麼是公認的全才學霸,除了自身專業能力外,知識廣博、眼見開闊、有獨立的思想。這樣才稱得上「知識分子」好么。而讀博僅為一紙文憑的,僅為一聲虛名(雖然眼下實在沒什麼虛名了)的,僅為逃避社會競爭的,就別在這裡洗地了。
謝邀。他們和你的等級差太多,不用在意他們的言語。當你全身史詩級裝備,等級和技能都練滿的時候,你覺得你有必要和新手村那些人bb?一個道理……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小女孩迷戀上已婚大叔的情況越來越多?
※如何挽回聽到我說了中國壞話後不理我的好友?
※平時在qq空間發動態都沒幾個人理,該怎麼做才能和那些不管發什麼動態都有一百多個贊的好友一樣?
※完全離開網路與社交,只和愛人在一起一段時間是什麼樣的體驗?
※欠錢該催嗎?學生 數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