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幾乎所有宗教,人要進天堂必須先死?
以前聽 F E Peters 講宗教史的時候提到過在猶太教到基督教里這個概念的演化,再抄一遍:
猶太人以前沒有靈魂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在公元前 6 世紀,在流亡巴比倫後才出現的。
所以在《舊約》里是沒有 來生(afterlife) 的,猶太人對天堂這個概念也是表示懷疑的,畢竟 天堂 是在地上的。
有了靈魂,靈與肉可以分離,才可能有死後的事。
有啥好處呢?
一個好處是,因果報應好解釋了。以前只能是:
- 你做了惡,要遭報應的。
- 你沒遭報應,那你兒子會遭報應的。
- 你兒子沒遭報應,那你孫子會遭報應的。
- ……
但對那些「老子只在乎自己」的人來說,這個法子的行為約束能力就差了很多。但宗教畢竟是想到指導人的行為的。
現在呢,有了不死靈魂,有了天堂地獄: 你做了惡,死後會下地獄的。對,你逃不掉的,你永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 Peters 說這是很重要的宗教進化的標誌。因為這樣他們的教義才無法證偽。
因為一般宗教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會死,怎麼辦?!
簡要說下基督教(新教福音派)對進天堂的觀點,拋磚引玉,歡迎補充:
第一,舊約中沒有清晰的天堂概念。新約中說天堂和永生,主要不是享樂,而是與主同在的美好。第二,信主後,在地如在天,不是在死後,而是在此生就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改變,難以置信的喜樂和平安。而不是也不能只有死後的盼望。
第三,從經文上說,大部分神學家的解釋是,基督徒並非死後馬上進天堂,而是在世界的末了,所有人都死了,會有審判。不信主的人,因自己犯的罪進入與神永隔的地獄。信主的人,因耶穌的代贖就不定罪了。第四,聖經說人的復活是身體復活,而非靈魂復活。第五,極少人有沒經歷死亡就「與神同行」的,如舊約中的以諾。鳳毛麟角,一般不討論這種。第六,要相信死後有復活,有審判,有永生。這不是(不能是)自己的心理暗示,心中要有從聖靈而來的確據。以上說的或有不確之處,請基督徒弟兄姐妹補充。
另外純從「科普」角度描述基督徒的天堂的,我看過的最好的文本是《納尼亞傳奇》系列的最後一本《最後一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來玩。記得當時我讀完了,感受就是,主啊,主啊,快把我提走吧。不,道教就講究活人升仙的,結果存在感不強
沒想到炸出這麼多道友來,那就我以道教為出發點來分析一下吧。
道教為什麼不倡「死後天堂」一說呢?
首先,道教是本土宗教,那我們自然要從中國人自身特點來分析。中國人務實,不重視死後世界的探索,或者說更加註重現世的生活追求。有的朋友就說了,自殷商以來,無論是侍鬼神還是祭祀天地等等,在古人生活中都是佔有重要地位的,可見古人對死後還是很重視的。這就是所謂「古之大事,在祀在戎」。但也要明白,這並不代表古代的人對死後世界有什麼深入系統的建設。就我所知,死後歸入的地獄,一開始還在泰山呢。
好了,在這種風氣下,你那什麼讓中國古代人認為死後就是好的?或者的現世就是天堂!你看,祭祀占卜,都有一定政治軍事農業生產的目的。宗教本身價值是為了滿足人內心的需求,好了,我們古中國人壓根就不怎麼考慮死後天堂。再從奴隸殉葬,和陵墓建造來說。是的,中國人的殉葬呢,是對死後的安排,但也無非為現世的延續。也有很多是出於政治目的,比如在陵墓的建制,陪葬品的限制等等。死後就是現世,我能陪葬多少,我就能延續多少。另外,道教的產生,在基於這殷商以來的鬼神崇拜、生死觀和社會風俗以外,還基於貴族的支持。
道教分平民道教和貴族道教。前者祈福,治病救人,甚至是在初期還擔任著教化一方的職責(你當道士,不得認字啊)。而只有在貴族的支持下,才有物質基礎來煉丹藥,觀日月星相,才能將知識沉澱。比如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
此外,在古代,貴族才是主流,貴族掌有話語權。貴族需要更長遠的享受,他們務實,沒有「天堂」概念。我可不希望,生前富貴,死後和平民一樣。天堂?!有,也得是我做主啊,我也是諸侯啊。所以說,就道教而言,不是進天堂必須先死;而是我就是在現世天堂,能不死就好,死了最好繼續延續。
貴族:你們這群方士術士,讓我長生不老永享富貴,別騙我,不然殺了你們。當然是活著好啊。
百姓:還是活著舒服。死後不知道啊!祭酒大人,能不能幫我治一下老母的病啊。上次您的符水挺管用的。嘿嘿。當然,後來佛教的流入,對道教影響就不多說了。當然之前講的更多是東漢以前的,到了以後就開始重修德,不重術了,但是貴生,樂生的思想不變。
~~~~~~~~~~~~~~~~~
回歸正題,為什麼必須死?
與其說道教說不用死,其實實際是,其他宗教都繞不過去人的生死問題。我更加認為,「進天堂必須先死」是對於死亡的附加。人必須會死,無論你的神如何強大,無論你的理論多麼精妙,人是一定會死的。嗯,那我們來談談死後的是吧。而道教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以其他世界所有宗教都沒有的勇氣來向生死發出挑戰。為什麼人一定要死呢?神又如何?輪迴如何?命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還丹成金億萬年!明白,宗教都是對於死亡,生命做出自己的探索,在人必死的情況下,天堂以及地獄的構想就成為必須。對了,你要入天堂是欲,而我道教卻把最大的欲「生」放在綱領性地位。
其實,你要墮入地獄也必須要先死。
懂了吧!因為你們繞不開這個問題。你還想證明?神跡神馬的都是後話。
此外,基督教在一開始,是一個廣受被壓迫的人民群眾所支持的一個好宗教。佛教更是給廣受種姓制度的束縛的人民群眾一個向上平等的好宗教。老百姓都說好,那就是好啊!嗯,老百姓看不慣的,確實罪大惡極的人,死後還想好好的?不行!來個地獄。天堂不是神的世界嗎?嗯,好人一生平安,你們也可以入的。(吐槽而已,不開嚴肅事情的玩笑,那還叫玩笑嗎!切斯特頓如是說)
天堂地獄的存在,更是對於世界的重新劃定,以信仰為標準。嗯,我發現這對於傳教有很大的幫助啊!既能滿足人民需求,有利於本宗教持續穩定發展,迴避死亡本身,豈不美哉?你不用燒香,你不用祭祀,也不需要生前做什麼,只要信,做個合格的教徒。不必為亡人考慮對面的世界需要什麼,快來信吧!
抓機不好打字啊
照例,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
《路加福音》17章21節: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
另,先不定義「天堂」,僅就亞伯拉罕三教的經典之中所記載的「升天」而言:
猶太教,以利亞升天;基督教,保羅升至第三層天;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夜行登霄。
我看,全世界至少很大一部分宗教不這麼看吧……
那些要死後才能進天堂的宗教,都會說,人皆有罪,每個人都欠「上帝、安拉、佛」一條命,
死無對證。
想起宗教學課堂上老師講的基督教的例子,第一次死亡之後,末日審判,所有人都會活過來,信上帝的人就會得永生,而不信的人就會有第二次死亡。人之所以是要有死(指第一次死亡),是因為如果人只要信上帝就會永生的話,那大概所有人都會去信上帝,所有人都會永恆,這就變成商品一樣在交易。所以要有第一次死亡來考驗人們,所有人都會有第一次死亡,而真正信上帝的人才不會有第二次死亡。
死人不會告訴你沒有天堂。
信上帝的人不一定要先死才能進天堂,比如以諾,比如以利亞,都是沒有死就被接到天上去了。
宗教是讓人有一份信仰,堅定的相信日後的美好,才能勇敢的忍耐現今的不如意。其實也是沒法子的事,自欺欺人也好,矢志不渝的相信也好,人不得不找一個支撐的東西。就像《葡萄成熟時》唱的,誰也不知「路上有無更美的邂逅,但仍要靜候,否則只會贏到不需要的寂寞和耀眼的傷口」即使日後沒有,但等待的過程中,智慧釀成醇酒,仍可一醉以自救。宗教也是如此,告訴你再艱辛也要做好事,好好生活,死後可以進天堂,管它最後能不能進呢,活著的時候你相信它,因著這份勇氣能過下去不就達成目的了嘛。
不保證真實性,只是搬運
幾年之後,馬可·波羅從這個地區經過,他詳細地描述了這裡的景色:
在一個迷人的山谷里,坐落著一座豪華氣派的花園,裡面種滿了各色美味可口的水果和各種芬芳的灌木,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大小不同和形狀各異的宮殿矗立在不同的位置上,都用金子,不同顏色的油漆和顏色鮮艷的絲綢傢具裝飾著。水果酒和蜂蜜像河流一樣流向四面八方。進入花園的唯一入口是城堡外的一個秘密通道。
這個地方住著舉止優雅、長相漂亮的少女,她們各個精通歌唱、樂器演奏、舞蹈,尤其是各種各樣的調情遊戲和煽情誘惑。她們穿著華麗講究,在花園和涼亭里盡情地嬉戲娛樂。
建造這個花園的目的是:穆罕默德曾經許諾過,那些服從他意願的人將會在天堂里享受永久的快樂。在天堂里,你會得到各種各樣的感官滿足,包括美麗多情的少女的陪伴。這裡面的首領自稱是穆罕默德的後裔,他也是一個先知,擁有權力讓那些得到他恩寵的人死後升入天堂,包括那些為了執行他的命令而獻出自己生命的人。
憑藉著這個人間天堂,哈桑吸引了不少年齡在十二到二十歲之間的年輕人到阿拉穆特去,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那些能夠成為殺手的年輕人。他還從父母那裡購買那些沒人要的孩子,然後以特定的目的撫養他們長大,就像現代馴馬者為德比馬賽而塑造未來的贏家一樣。他還利用從學習之地獲取的教育方法,在一個圓形的領導結構內,把學生提升到一個大有前途的位置上,同時通過重複不斷地描述天堂的快樂,哈桑還進一步煽動年輕人的渴望。當他們的好奇心被提升到一個足夠的高度時,哈桑暴料說他能夠把年輕人短時間地送到天堂里,這樣他們就可以品嘗天堂的快樂,而不用承受必須死亡以後才能享受快樂的不便利了。
對於那些看上去相信他編撰的故事的年輕人,他會給他們服用印度大麻或其他麻醉藥,直到他們進入到一種深沉的,幾乎是昏睡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他們被人從秘密通道帶到隱藏花園的涼亭上。哈桑和他信任的侍從回到城堡,這時,天國之美女就會按照哈桑的吩咐,在年輕人身上潑灑醋,讓他醒來。這些迷惑不解的年輕人被告知,他們已經來到了天堂,因為他們服藥以後處於昏昏沉沉的狀態,所以這話聽上去很是合情合理。這裡的水果和酒應有盡有,他們則躺在絲絨般柔軟的緞墊上,而對於他們所有關於青春期的懷想,天堂少女竭盡全力地滿足,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這些少女會對每個來此的年輕人耳語這樣的話,
我們只是在等待你的死亡,因為這個地方就是為你而設的。這裡只是天堂中的一個涼亭,我們是天堂之美女,我們是天堂的孩子。如果你死了,你就會永遠地和我們在一起。但是你只是在做夢,很快你就會醒來。
年輕人抱著這種幻覺過了一天,他們還得再次服藥,又一次進入到一種無意識的狀態,然後被帶回到城堡,在那裡他們會自己慢慢地醒來。
哈桑以及把他們放在那裡的侍衛會先後問他,他們到哪裡去了,他們會回答說:"承蒙陛下的厚愛,我到了天堂。"然後,在哈桑的鼓勵下,他們會把在天堂的經歷詳盡地描述給其他人。那些年輕人聽了關於極具媚惑力的少女的故事,他們各個充滿艷羨,並受到蠱惑,再加上用都用不完的水果和酒,那場面一定非常壯觀。
"我們擁有先知的保證,"哈桑以及他後來的代理人會這樣跟年輕人說,"誰捍衛了他的君主,誰就將永遠進入天堂,如果你對我絕對服從,那麼你的命運就將充滿幸福。"那些容易輕信別人的人早就迫不及待了。
這種欺騙手段在多大程度上令人信服?相當令人信服,以至於一些追隨者為了這種信仰而甘願自殺,他們認為自己死後會立刻被送往天堂,享受所有的快樂,哈桑抵制了這種自殺的做法,他解釋說,只有那些因為服從他的命令而死亡的人才能夠拿到通往天堂的鑰匙。他們就是那些假扮基督教僧侶,刺殺蒙費拉的康拉德年輕人,並在被抓之後一生不吭地忍受可怕的酷刑。他們也是那些聽到主人命令後,從塔頂上縱身跳下赴死,來證明他們不折不扣的服從的年輕人。他們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伊斯蘭教阿薩辛派,也叫暗殺派,是中東地區報復和政治權力之爭的工具。佛教可以不用。肉身直接飛往凈土。女弟子--巴達朋的故事
不然就知道是假的了
轉載的
有個媽媽的肚子里有兩個寶寶。有一天,寶寶A對寶寶B說:「你信不信產後生命?」B回答:「怎麼啦?當然相信啦!產後一定會有生命的。可能我們在這裡的目的就是為了預備自己迎接將來的生命。」
「胡說!」A又說,「產後根本不可能有生命。如果有的話,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B說:「我不知道,但是應該比這裡有更多光。可能我們會用腿行走,用嘴吃飯。可能我們會有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感官。」
A又說:「這簡直荒唐!走路是不可能的。用嘴吃飯?荒謬!臍帶為我們提供營養和其他所需一切。但臍帶太短了。產後生命從邏輯上說是不可能的。」
B堅持道:「我還是認為產後有生命,而且會和現在這裡的生命很不一樣。可能我們會不再需要這根臍帶了。」
A回說:「胡說八道!而且,就算產後有生命,那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從那裡回來過呢?分娩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束,分娩以後,什麼都沒有了,只有無盡的黑暗、寂靜和遺忘。我們哪裡也去不了。」
「我不知道。」B說,「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我們終於可以見到媽媽了!她會照顧我們的。」
A又說:「媽媽?你真的相信媽媽?這太可笑了。如果媽媽存在,那麼她現在在哪兒?」
B說:「她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被她環繞著。我們是屬於她的。我們就在她裡面活著。沒有她的話,這個世界不會也不能存在。」
A說:「但我看不見她,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她不存在。」
B回答道:「有時候,當你安靜下來,專心的聆聽,你可以感知到她的存在,你會聽到她溫柔有愛的聲音,從上面發出,呼喚你的名字。」哈哈,這個問題也是炸出了釋家與道家的不少仙友。各位仙友且慢,容我誦讀完密特拉禱文(Mithras Liturgy,我曾經介紹過:在古中國和古希臘,妖和神分別有何區別? - 卡拉貢尼斯的回答),與諸位一起飛升!
言歸正傳,我覺得「飛升」與中文語境下的「進天堂」還是有差別的:- 飛升強調的是獲得神性與力量。伴隨而來的既有報酬(比如長生不老),也可能有責任與犧牲(比如在The Chaldean Oracles《迦勒底神諭》里,飛升了的靈魂最終的命運就是自願回到物質世界接引其他靈魂)。
- 進天堂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純正面體驗,但不一定意味著自身的神性與力量有多大提升。
- 飛升相當於當上大官,自然會搬去幹部療養院,但工作也變得更累更危險了。
- 進天堂相當於住進幹部療養院,但不一定意味著這人當上了大官(有可能是家屬)。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因為人死後的事情無法確認,所以宗教才能騙人。
推薦閱讀:
※當前途與信仰相衝突時,怎麼選擇?
※佛教中所說的一些事物是絕對存在的嗎,為什麼有些問題在邏輯上會令人感到疑惑?
※如果說眾生皆我,我即眾生,那麼我與眾生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如何在眾生之間做獨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