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17年《時代》雜誌封面 「中國贏了」?


無獨有偶,經濟學人雜誌也有一期封面,說的是中國如何在全球提升影響力。

文章提到了通過對學術機構提供資金支持,或者給政黨提供競選資金,來影響輿論對中國的看法,進一步企圖左右政府決策。尤其提醒西方國家要警惕中國政府支持的滲透活動。

很明顯,歐美國家對中國越來越強勢的海外影響力感到擔憂,的確,近幾年中國力量在海外表現得很突出,各方面:

1、民眾購買力——不管是出國旅遊購物,還是國內代購需求,對歐美上至高端奢侈品,下至普通日常用品,呈現出一種全球掃貨的趨勢。在歐洲的主要購物中心,比如巴黎的老佛爺,有一種來到北京王府井的感覺,而LV店門口排隊的,中東、俄羅斯和中國的消費者佔據了大半……

2、經濟影響力——最近幾年中國公司海外收購的規模和頻率都激增,海外投資也是越來越多。最近中遠集團在希臘港口的投資,感覺是要打造中國製造輸入歐洲的專屬入口。「一帶一路」的偉大計劃,其經濟影響力,就更不待言了。

3、文化影響力——孔子學院在全球遍布,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其實就是所謂的軟實力建設。

還有派軍艦護航索馬利亞海域,戰亂或災害時候派專機接送中國公民回國,這無不體現了一個大國的實力。

目前西方媒體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和警惕,更多的是對其國內長期累積的問題的反映——工業化步入晚期,人口老齡化嚴重,經濟增長乏力,收入增長緩慢或者停滯等。歐美這些問題堆積的同時,中國等新興國家卻迅猛發展,剛好又是在全球化的這個大背景下,兩相對比,很自然歐美人覺得是被剝奪了,因此民粹主義開始盛行,右傾保守派逐漸掌權,排外和保護主義又抬頭。

個人覺得,歐美的這種唱高中國的成功或者威脅的觀點,有點言過其實:

1、中國遠還沒有達到能夠統領世界的能力,因為我們自身還有太多的問題——政府債務的堆積、資本市場的泡沫、環境污染、經濟增速回落等等。而我們自己每個人,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浮躁時代,有沒有一種保持內心平和的能力?目前感覺,國人是沒有太多精神追求的,我們趕上了好時代,經濟大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快速消費品,可以讓大家都沉醉在當下的享受。如果經濟停滯了,無法再獲取到足夠的消費,我們會不會變得無所適從了呢?

2、反觀歐美國家,的確經濟增長乏力,收入增長下降或者停滯。可是他們已經到了後工業時代,社會經濟已經到了高點,日趨平穩是一個正常的發展軌跡。歐美的空氣質量好,食品安全,政府治理機構運行平穩,社會福利和保障措施比較完善,民眾消費理性有精神追求。我覺得他們社會的穩定性很好,能夠經受得起大風大浪。

所以,總結來說,我們應該要看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不要因為別人的吹捧而膨脹,腳踏實地地做事情,切實提升人們生活水平才是正途。前途還是很漫長,不追求稱霸世界,只求人們能夠生活安康……


中國:「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九十年代他們也是這麼吹日本的,後來廣場協議把日本嚯嚯夠嗆。

美國前一段時間降稅,美國在國外企業(比如蘋果)在國外有很高的資金,中國現在去槓桿他們往回收錢,他們一邊拆中國台一邊唱中國贏了。

感覺還是當面對付日本那一套。


每個國家都會由昌盛到衰落在昌盛在衰落,有些國家衰落後就完蛋了直接,中國就像一棵樹,複發掉落循環生生不息,而現在正好是春天複發期,還有一個旺盛鼎盛期,13億人滾動的大車輪不是那麼好擋的,要是人口小國家,還能干預,中國這體量只能被下絆子減緩一些,大勢是定居,近百年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格局在變,影響力也已經不如從前,進入了衰退期這是不可反駁的。

沒有什麼輸贏,各自進入了各自的下一個時期,盛極必衰。在遙遠的將來中國或許也會再次衰落等待復甦,西方又將雄起,反正歷史一直是這樣循環的。


西方媒體喜歡這樣造勢來宣揚中國威脅論。給他們的國民洗腦。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以鬍鬚為美,很多古人的畫像都有鬍鬚,為什麼現在的中國官員沒有蓄鬍須的呢?
「個人支票」這個在西方被廣泛使用的服務,在中國未受到同等普及,有什麼特殊原因?命運相似的物品/服務還有哪些?
面對穆斯克,該如何談「中國超越美國」的問題?

TAG:世界 | 中國 | 時代雜誌 | 2017年度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