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最令你震驚、悚然的數據是什麼?
你認為它體現了什麼趨勢嗎?
感謝各位的思考和討論。
建議討論的時候分析客觀條件和事實,不要進行動機揣測。謝謝各位。
本問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2017 年度盤點」,更多討論歡迎關注。
據統計,2017年,中國在冊新聞調查記者僅剩175人。傳統媒體中的調查記者保有量僅130人,在六年前,這個數字還是306人。而我們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
數據來源:張志安《新媒體環境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變化報告》。
一、
*希望評論里的朋友們知道什麼叫「調查記者」。
有些朋友在下面留言說,「百度百科上沒有調查記者」「記者證不會分類出調查記者這一項」。對此答疑:百度百科有「娛樂記者」,但記者證上同樣沒有娛樂記者的分類。所以,請不要以百度百科為權威。
調查記者怎麼定義?通常的認識是:以從事調查性報道為主業的記者。英國媒體理論家Hugo de Burgh認為調查記者的責任是挖掘真相。王克勤認為,調查記者必須深入一線,主要從事揭黑報道,且揭露對象為公權機關、強勢企業,並作出有公心的獨立調查。
調查記者並不是一個曖昧的辭彙。在美國,有美國調查記者編輯協會,國際上,則有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即便在中國,也有許多知名調查記者、以及種種關於調查記者的論述。有朋友覺得這是隔行如隔山,但我之前卻認為在一個文明社會,經歷過毒奶粉、地溝油、黑煤礦、孫志剛案、山西疫苗事件等等之後,知曉並理解「調查記者」的存在,應屬於常識範疇——對不起,我太天真了。
二、
這些被稱為社會「看門狗」的調查記者們,都去哪兒了呢?
1989年,《鄭州晚報》記者殷新生,因揭披鄭州市檢察院越權事件,被誣陷入獄。
1998年,《山西青年報》記者高勤榮,因揭露山西運城滲灌工程造假,被判刑12年。
2002年,《京華時報》記者楊威,因採訪物業糾紛問題而遭遇毆打,導致耳鼓膜穿孔。
2003年,《南方都市報》因報道孫志剛案與非典事件,影響高層仕途,主編程益中被捕。
2005年,《河南商報》記者范友峰,因調查報道聶樹斌案,被迫辭職,淡出新聞界。
2006年,冰點周刊因刊登《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被停刊整頓,主編副主編均被免職。
2008年,《法制日報》記者朱文娜,因采寫遼寧西豐拆遷案,被警方拘傳。
2008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景劍鋒,因報道山西公安包庇黑惡勢力,被判刑1年。
2009年,《河北青年報》副總編輯樂倩,遭遇歹徒報復行兇,歹徒邊打邊喊「叫你報!」
2010年,《經濟觀察報》記者仇子明,因報道凱恩股份交易內幕,被當地公安局網上通緝。
2012年,《東方早報》記者簡光洲,三鹿奶粉首位報道人,發表「新聞已死」,離開新聞行業。
2013年,《新快報》記者劉虎,因實名舉報工商總局副局長,被關押346天。
2013年,《南島晚報》記者楊瓊文,因曝光海南萬寧校長開房案,被迫離職。
2013年,中國揭黑記者第一人王克勤,因《北京暴雨失蹤者》一文,《經濟觀察報》調查部被解散,王克勤本人被迫離職。
2016年,《蘭州晨報》《蘭州晚報》《西部商報》三名駐武威記者,因被當地部門視為發布「負面報道」而遭遇逮捕。
……
三、
還有朋友問,調查記者減少,會帶來什麼影響?
沒有影響。
全中國目前共有6000萬文盲。
根據2017年統計年鑒,中國目前的文盲率為5.28%。
還是根據2017年統計年鑒,全國15歲以上人口為:100260+15003=115263萬人。
做個簡單的乘法:115263萬人*5.28%=6085.88萬人。
我不知道6000萬人在大家心中是個什麼概念,這裡給大家比較一下:
如果這6000萬人口是一個省,那麼這個省人口數在全國排第8,幾乎等於西部五省人口(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的總和。
如果這6000萬人口是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人口數在全世界排第24,等同於義大利全國人口,是澳大利亞全國人口的2.5倍。
可能因為中國人口一直很多,大家對大數字比較麻木。那麼我們看相對數,文盲率5.28%。
也就是說,每20個成年人,就有1個是文盲。
很多人認為,目前大多數文盲都是老人,隨著大量建國前出生的老人去世,文盲率只會一路走低。實際上並非如此:
近十年來,文盲率並沒有一路走低,反而在降至4%之後有所反覆,2010年4.08%,2013年4.60%,今年為5.28%。
各位仔細想想自己認識多少個成年人?裡面有多少個不認識字的?
知乎有一個很火的問題:沒文化可以有多可怕?迄今為止,有14萬知乎用戶關注了這個問題,回答有1萬6千多個。但是一個一個往下看,萬贊千贊,幾乎找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文盲。唯一看見把受教育程度作為一個沒文化的點來寫的,寫的是小學未畢業。
當然這很正常,出身決定眼界。以多數上知乎年輕人的出身,會認字就和會呼吸一樣是必然。眼中「沒文化」的下限大概就是喜歡腦殘明星的小工廠廠妹,或者是坐地鐵插隊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和真正沒文化的六千萬人有任何接觸。為什麼發展不平衡現在是主要矛盾?這就是絕佳的例子。
這種發展不平衡反映在教育資源上,就是一邊是動輒上百萬的一線學區房,一邊是大量讀不起書的農村半文盲。這點樓下關於農村高等教育數據的答案寫了很多,就不再展開。還是那句話,出身決定眼界,我們國家面臨的許多問題,可能比大家所看到的、所能想像的,要嚴峻的多得多。
2018年1月2日早晨7點35分:
因顯示問題,本答案內容暫時刪除,預計於2日早上10點恢復
第一固定鎖解除
確認解除從1號到15號安全裝置解除
內部電源充電完畢外部電源插頭無異狀2018年答案第一彈出口前進路線清除完全沒有障礙
北京時間2018年1月2日早晨8點58分
答案內容重新啟動
=============以下為正文內容,彩蛋請見文末==================
我國農村的年輕人中能拿到高中學歷的不到50%,而這將是中國可預見的最大的危機之一
源自一次斯坦福大學和中國的清華、北大、中科院合作的學術研究報告,報告人是羅斯高
中國的經濟已經連續高速增長了40年,全球矚目
但中國經濟是否能一直增長?
要知道1970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速遠遠超過日本,按照當時的增速,只要再過15年,就能超過日本
但是現在來看永遠沒有可能了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有的如韓國,成為了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有的一蹶不振,如菲律賓,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比如下面這張圖,圖中每一個點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坐標縱軸是該國2008年人均收入相當於美國2008年人均收入的比值,橫軸是該國1960年人均收入相當於美國1960年人均收入的比值。在左下方紅圈內的國家,是橫縱坐標都離原點很近的,相當於是這40年基本沒變。而右上角的則是經合組織(OECD)國家,相當於世界老牌發達國家,以前跟美國差不多,2008年和美國也差不多。
而紅色最多的那一片,就是中等收入國家,他們60年代就在中等收入水平,但幾十年過後,他們仍然還在那裡。
中國則在中間那個框中最左上角的位置。也就是說經過了幾十年已經從低收入邁入中等國家行列。但我們現在擔心的是,中國可能和其他這個區域的國家一樣,永遠地停留在這個框內。
為什麼會有中等收入陷阱?
這是一個很熱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因為和主題無關我們不展開。這裡我們只是簡述一個很常見的場景來讓讀者大致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
很多低收入國家,通過承接發達國家的低端產業轉移,實現了初步工業化
但是正如沒有一個煤礦工通過挖礦又快又好成為礦主,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想再上一個台階不能只靠造襯衫、做皮鞋這些低端工業,而需要繼續承接發達國家的更高端的工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產業升級」。但是產業不斷升級,對於工人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歷越高收入越高,而學歷低的人則找不到工作被邊緣化,最後兩極分化不斷加劇,最終邊緣化的人走上街頭,國家分裂、社會動蕩,國家投資環境惡化,產業升級之路被阻斷,而代之以空心化的經濟和分裂的社會。
為什麼有的國家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
核心是因為教育。發達國家的勞動人口每4個人中有3個是高中及以上學歷,而這一水平韓國、台灣這些國家和地區在中等收入的情況下已經達到了。換句話說,這些國家已經提前做好了再上一步的準備。因為高中畢業後,人的世界觀基本形成,並且形成了基本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向新工作轉移的學習壓力會大大好過只經過初中、小學教育的人。
曾經BBC拍過一個紀錄片,跟蹤了一群韓國女工20歲和40歲時的經歷,在20歲時她們是紡織廠工人,40歲時是韓國各個公司的前台。她們順利地從第二產業轉向了第三產業,而這個時代,正好對應的是韓國經濟起飛過程中一二產業萎縮,三產業人口佔比持續提升的大背景。
而作為對比,陷阱中的國家,3個勞動力中只有1個有高中及其以上的教育經驗。也就是說,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變的過程中,將有66%的人面臨學歷上的挑戰。
2017年中國只有58%左右的城市化率,但因為農村的嬰兒出生率遠高於城市,因此中國未來勞動力仍然有超過一半來自於農村。而在全中等收入國家中,根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結果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力資本是最低的。四個中國勞動力中只有一個上過高中。中國的高中教育率是24%,越南是33%,土耳其是31%,巴西是41%。而巴西已經從曾經的金磚四國轉而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教育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仍然有瑕疵:
中國城市中的孩子93%能上高中,這個數據比美國還高
而貧困農村這個數據只有31%,這還包括了職高、職中。
這個數據和墨西哥是一樣的
我曾經寫過一個答案,描述的正是墨西哥的悲慘現狀
向日葵人生:有哪些苦澀的故事?
這個答案中沒有提到的,據不完全統計,墨西哥的毒販組織中學歷在高中以下的人員比例幾乎是98%以上。換句話說,正是因為這些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去販毒,毒品問題才屢禁不止。
作為對比,韓國在人均收入和中國一樣的情況下,農村的高中普及率已經達到了100%。
而根據清華和陝師大對137所初中(河北省、陝西省)的調研,當時(2010年)農村的學生初中輟學率就高達33%。
為什麼農村孩子輟學率這麼高?
不是因為政府對硬體的投入不夠,而是缺乏營養。
學者們花了10年時間對13萬中國農村兒童進行了抽樣調查
發現其中貧血率27%、寄生蟲率33%、近視且沒有眼鏡率25%。
貧血的話說明缺鐵,貧血的人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寄生蟲說明消化不良或營養不良,無法保障營養攝取
近視就不用說了,看不到黑板。
情商是後天形成的,但人的智商是90%是在0~3歲形成的
中國的一線城市,IQ低於90的孩子佔總數的15%,這和舊金山、紐約、悉尼的數據是一樣的,符合正態分布。
而對陝南的1800個農村寶寶抽樣調查的結果統計顯示,這個數據基本上是40~50%。後來這個實驗在很多農民工子弟校重複,數據在30~40%。
而造成城市和農村孩子差別的因素,就是營養,而不是基因。
城市裡喂孩子是用進口奶粉
但很多農村喂孩子別說是國產奶粉了,直接就是用饅頭、粥、鹹菜
此外,農村父母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遠遠落後於城市
這不是意願問題,調查中95%的農村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學
但她們不知道該怎麼帶孩子,換句話說,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缺乏基礎教育能力。
會每天給0~3歲孩子讀書的母親,農村的數據是4~10%
會每天和孩子玩1個小時以上的,這個數據是5%
而這極大地影響了孩子的認知能力發育。
認知發育遲緩的孩子比例,在城市是15%,在農村是53%,兩個疊加在一起,大概33%中國未來的勞動力都有可能有認知缺陷。
但為什麼說這在未來是一個問題?因為中國產業升級的大幕已經拉開
越來越多的人會從工廠流水線轉向第三產業。
而如果缺乏學習能力,這些人將大概率在轉型中邊緣化,最後不僅無法變成有效勞動力,還會成為這個社會的負擔和發展的阻礙。
這裡引用一張 @chenqin 答案中的圖,可見對於未上學的男性,即使到40歲未婚比例仍然接近50%,這對於維持社會穩定肯定是極為不利的。
美國40%的教育財政資源投入到了對低IQ孩子的教育中,包括特殊教育、包括各種培訓機制,因為不這麼做,這些孩子將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或者社保的最大負擔之一,而這部分人群佔總學齡人口的10%。
但如果中國有53%的學齡孩子都是這樣,中國的教育資源要怎麼辦呢?
中國的分裂已經開始
一邊是上海北京,完成全流程教育最高需要投入500萬人民幣,相當於一輛96A式坦克的造價
一邊是貧困農村,只需要10萬元就能塑造一個可塑之才,只需要5萬元就能保證一個寶寶智商正常
所以現在中國開始的全面脫貧攻堅戰,並不單純只是一個政治任務,而是通往中國的未來最重要的鑰匙。
========我就是文末彩蛋=================
1月1日,本答案第一次推出後,出現了非常詭異的情況,整個答案頁面一片馬賽克,大概畫風如下:
我以為只是因為我所在的城市霧霾太重的原因
然而,很快私信和評論區就爆掉了
最多的時候未查看私信就有36封
但是,我和評論區的知友一樣,無法查看我的回答內容,自然也沒辦法修改,網頁版和手機客戶端均是如此。除了給知乎管家私信,我也毫無辦法。
但後來經評論區提醒,我發現網頁端的個人主頁是可以在不跳到答案頁面的前提下打開看回答內容的,但繼續點擊跳轉到回答頁面,就又是一片霧霾
就在我各種切換時,突然發現,雖然網頁端需要在查看全部內容的情況下才能點擊修改,但手機客戶端是可以直接修改的
於是在網頁端個人主頁上保存了內容後,我切換到了客戶端刪掉了文章的正文
重新粘貼了一次後就可以正常瀏覽了
整個過程中知乎管理員並沒有參與
這當然怪不得人家,因為人家還沒上班……
不過好在事情總算是順利解決了,所以還是那句話,求人不如求己。
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詭異的情況
我至今未明
我覺得知乎這麼大一個公司,不應該在演算法上專門針對我吧?
不過在重新粘貼過程中,確實看到了一些亂碼,刪掉這些亂碼之後就好了
但不知道第一次寫作過程中這些亂碼是怎麼加入我的答案的
一想到鬼都會寫代碼了,不禁讓我瑟瑟發抖,你們鬼魂的學習精神和學習能力太讓人欽佩!應該是高中以上學歷吧?
最後,評論區那位以為是自己手機出問題怒摔手機的那位
希望你和你的手機在2018年都能平安順遂
感謝大家的關注、提醒、支持
以及在看不到的情況下給我的200多個贊
2017年幾個讓我比較震驚的數據。
1、中國電影票房
2017年《戰狼2》一部電影票房高達56.76億元,相比較2015年的的最高票房的《美人魚》的33.90億元,上升67.4%,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次,一個不可估量的電影市場。
本以為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電影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飽逐漸平穩的階段,2017年卻又以559億元,同比增長接近20%的速度進入2018,不知道在2018年是否會有更大的突破。
2、社交網路/直播
社交網路或是名人明星、社交輿論對大眾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是在2017年,新浪微博明星的八卦事件從薛之謙到鹿晗,一條微博幾段文字可以得到100萬+討論,幾億次的瀏覽。幾天前的賈乃亮的微博頭條文章:發表一個小時1000萬+閱讀,十多個小時後閱讀量2400萬+。喊麥天王MC天佑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過千萬,一次直播光靠搭賞能賺到上十萬百萬。
社交網路/直播讓消息能以最快的方式傳給最廣的人,這樣方便了很多人的生活,成就了很多人,但是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內容產生者就必須要做起以產生好的內容作為基石,否則會給很多人尤其是兒童帶去很多不良影響。
社交網路越來越發達的同時,也在滋生越來越多的輿論暴力。
3、共享單車
本以為共享單車的市場在下半年已經逐漸穩定,資本的較量逐漸消失,外界一直在等待著老大老二的合併,沒想到在年末殺出來一個hellobike,先是在2017/12/04由螞蟻金服領投3.5億美元D輪融資,還沒滿一個月又在2017/12/27由復星領投10億元D2輪融資。資本的世界,看不懂。
4、金融騙局
金融騙局放在最後一個,但也絕對是最讓我震驚、驚悚的的一個。龐大的金融騙局在2017年害死了多少人,而即使這樣總還是有人異想天開,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因涉嫌違法犯罪於2017年12月26日向南京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而這個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短短五年,平台流水超過500億元,註冊用戶超過2億。時至今日,還有大批的瘋狂的用戶認定張小雷無罪,甚至認為錢寶網還有救,自己的錢還能提出來。
牢記:高回報,高風險,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的道理。
假如沒有淘寶中國也一樣會普及網購,甚至物流售後服務加倍出色(參考京東),但價格絕不會像現在如此低廉,商品種類絕不會如此之龐大(小微商家會被排擠)。所以我真的很喜歡。
不過以前用塞班的時候UC瀏覽器是國內最人性化的瀏覽器,沒有之一;現在,卻是以UC震驚部出名。
……………………………
有評論覺得是我過於敏感,可每次我在UC或淘寶里搜索什麼商品,馬上UC頭條和淘寶首頁、試用里就會有相應的推薦廣告(甚至不是商品而是什麼資訊的關鍵字,立刻馬上UC頭條會向我推薦新聞),這早已是生活常態,怪不得人不多想。
另外,我還是很喜歡阿里巴巴旗下產品的,為淘寶自豪,也很尊重馬爸爸。
……………以下原答案………………我使用uc瀏覽器,前幾個月uc頭條里一直在向我推薦離異再婚群。
是的,我是離婚幾年了,可我近兩年沒在UC中搜索過和離婚有關的關鍵詞,只有在知乎匿名回答過相關答案。UC收集數據我不驚訝,可它是通過什麼方式收集的呢?通過百度輸入法app?通過知乎app?
後來我點了兩次不感興趣,於是目前改成了推薦大齡單身俱樂部……
馬爸爸,你的阿里集團有可能太關心我的生活了。「快手6億用戶,還在持續增長,MC天佑一段視頻,3000萬播放,34萬評論,260萬喜歡。「
作為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我的朋友圈從來沒有出現過快手兩個字,至今也沒有下載過,過去只是靠著暴走一類的評論,以為就是個簡簡單單靠著三俗博眼球的App。
快手用戶炫耀14歲少女懷孕一事,在知乎火了一段時間,才第一次真正意義出現在我的世界。越了解其影響力與內容,越發感到寒冷。
社會主流問題,爭論不休,知乎、微博吵吵鬧鬧,看來都可以停停了,中國社會主流明明就是快手。
emmm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知乎真的是社會精英社區呀(逃
我瀏覽到的回答:瘋未覺:如何看待部分快手用戶炫耀 14 歲少女懷孕的視頻?
沒有很震驚,只有一點點小吃驚~
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平均有約四分之一去搞金融,有約四分之一做通信互聯網,另有約八分之一里的大部分應該是走定向選調(從政),總計60%。去掉本來就是科班的,估計轉行率得有40-50%吧~
另附本科和博士的就業去向
那肯定是幼師的收入數字啊!!!!
補充一下:很多人說幼師是服務行業,服務行業薪酬都低,幼師可不是服務行業,這可是我們孩子的啟蒙教育啊,怎麼能是單純的服務行業呢?同時幼師行業也不能完全市場化,需要政府干預和管制,當年的師範免學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得不說當年的這個政策使得一大批高質量教師湧現出來,不是所有的行業都一定要市場化。另外就是,現在的幼師市場化不利主要是因為大眾對於幼師的看法,大眾已經默認學歷低就是幼師應具備的,然而真實情況並不是,我認為的幼師應該至少普通話標準,具備一定英語能力,一定的音樂、運動相關知識,同時具有兒童心理學資質,這才是真正的好幼師(舉幾個例子,當然不止這些),如果這麼看,幼師的門檻並不低,那麼我們針對這樣的人才就需要高薪才能找到。經濟學上的市場化是指信息透明的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價格差異,並不是市場化行為。
還有就是數據準確性,大家放心我是從專業機構拿到的,在知乎發言又不是貼吧,我得嚴謹啊。
以下是原文…………………………………………………………………………………………………………
紅黃藍事件發生後,除了感到了憤怒和痛心,作為一名人力資源薪酬行業的從業者,職業敏感性告訴我,這個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我立刻查閱相關數據和資料,結果令人瞠目結舌!我想說這個問題在幼師行業普遍存在,而且有可能爆發更大的危機,根源就是幼師的收入問題。我們來看組數據:
數據來自:薪智資料庫
不知道你看到這個數據內心的感受是什麼,反正我是心頭一涼,一線城市4921元,我想你連個保姆都顧不到吧。幼兒教育行業,目前依舊處於義務教育的編外,雖然每年都有傳聞會歸入義務教育,年年又石沉大海。這也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收費沒有任何標準,收費又有多少給到了直接接觸祖國花朵的幼師了呢?答案是很少!
薪酬代表什麼,不僅僅是代表了市場對於此類人才的價值認知,反向也代表了從業者對這份職業的基本認知。說句俗話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換做是你,一個月拿著不到5000元的薪酬,注意還是稅前的。你會對這份工作有多少熱情,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干一行愛一行,但是你我其實心裡都清楚,這個不可能。
這裡我不是為紅黃藍的「犯罪分子」找理由,紅黃藍作為原來北京頂級幼兒園,收費之高也是遠近聞名,所以紅黃藍的幼師,收入肯定是要比平均薪酬高的,我曾經看過他們的數據。但是相對於在紅黃藍上學孩子的家長們,那簡直就是不值一提。當這些幼師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名牌衣服,家長來接送時的珠光寶氣、豪華汽車,內心的衝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我換位思考了一下,默默低下了頭。
整體薪酬水平低帶來的第二個問題:優秀人才離開,不得不降低人才准入標準。據我近期調研得知,有的幼兒園已經開始將幼師招聘的門檻降低到中專學歷以下了,我當時很驚訝,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和守護著,為什麼標準這麼低?幼兒園方面也無奈,這點薪酬讓他去哪找到高素質人才。市場規律就是這樣,價格影響供需嘛。大家想一想,學歷准入的下降必然帶來人員素質的下降啊(我不是歧視學歷,只是說整理情況,勿噴)。素質的降低加上收入的微薄。
心理出現問題應該不會是個例。紅黃藍作為頂級幼兒園,人員配置和薪酬都已經是行業的頂端存在,依舊出現這樣的問題,那我們回頭去看看那數以萬計的普通幼兒園,有沒有覺得脊背發涼。我們不能再好了傷疤忘了疼,想要從根源解決問題,就要改革幼兒教育行業的薪酬制度,這樣才能把以前我們心目中的好幼師請回來,這樣才能讓當前從業的幼師珍惜這份工作,最終收益的是我們的孩子啊!
最後我想說的是「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這個理念在任何行業都是說不通的,幼兒園是我們孩子的啟蒙教育,也是孩子踏入社會的第一步,這真的容不得半點馬虎,我的小侄女馬明年也要去幼兒園了,看到紅黃藍事件我真的是鑽心的痛,但是痛歸痛,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呼籲行業進行改革,而不是輿論的對罵,到最後又被一則「在一起」的新聞淹沒。
讓我震驚的不是腦洞故事,而是這個故事的數據
找一個冷門點的網文,搬運來知乎,請可以輕輕鬆鬆9K,一天輕鬆三千粉
還有一大群粉絲在評論中熱情的請求更新的
被無數人舉報,還分享到想法裡面大家一起點舉報,最後才加上了轉載聲明,然後就通過了
操作性極高,難度很低,懲罰幾乎沒有,收益卻高的可怕,
認真的回答者可能要花上小半年才有這個數據。
工作室看見了,我覺得分分鐘用腳本給你弄一萬個這樣的賬號
以前,我天天嘲笑爆照的妹子,現在,我想說你們爆吧,誰罵你們我幫你們一起噴他
比起機器人營銷號抄襲,我情願讓妹子們爆照,畢竟那是自己的內容
一個網站要做大,加入各種娛樂,八卦類的內容,接點地氣,我其實沒什麼意見
加廣告,我也覺得理所應當
但如果一個內容社區,無法保證內容的正常產生,那麼,很可能就會是一個災難了
營銷號都是工作室機器人,你的防線一旦被攻破,鋪天蓋地的營銷號會用抄襲內容淹沒整個社區的生態
而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這樣的賬號有多少個,但我記憶里,近期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我想,這是2017最令我毛骨悚然數據的數據之一了
1.05日更新
似乎惹了這個營銷工作室了,還來反向舉報我
問題我的回答基本都是自己原創,只有少數有引用的也都標記了,你舉報也沒意義呀
不過,這樣的會被判做不規範轉載成立,我有點頭疼
以後格式方面可能要留意下了
很具體就不寫了,寫了肯定被刪。大家自己查查政府轉移支付吧。當東部省份那大筆稅收養著中西部某些省份時,它們是如何使用這些資金的呢?
財政資金兜底蓋廟、XX認證收費、攤派阿X駐場拿錢、過年過節補貼零花。而這些人還七八個孩子得生,央視還要號召捐款。現在各地還在試探能不能搞「純民族語言高考」,試想一下如果成真了,這些暴漲的人口還需要學習和工作嗎?繼續生孩子就可以錦衣玉食了,只要不滿意,圍攻公安局都能拿好幾萬呢。
古代封建王朝的崩潰大部分是因為財政崩潰了。財政崩潰往往不意味著這個國家真的窮,而是要麼收不上稅要麼稅金被投入了無底洞。
補充:
有些人的回復真是可笑啊。是不是為了心理安慰故意不承認現在的社會危機呢?當鴕鳥有用嗎?
你實名反對我,能反對得了真相嗎?再說了,官府自己都說「因為超生不給戶口不合法」,前年開始就給大批黑戶補發戶口了。你真以為漢族超生戶就是故意給孩子不上戶口?就是故意受窮?為什麼它們能生孩子,漢族就不行?它們多生就對,漢族多生就錯?不要以為治理社會這麼簡單,一紙文件能夠起到多大作用考慮過嗎?念一念稿子就撥亂反正了?更何況還沒有這個文件呢。呵呵。研究一個社會的人口生活狀態,對另一個社會是有參考意義的。特別是對日本這樣一個在發展中稍微領先我們的社會。最近在看《人類簡史》,裡面提到不同地方的人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雖然沒相互影響,最後依然有某種進化的一致性,我相信社會的發展也有一樣的趨勢。
感謝大家的討論以及有大神指出數據不嚴謹,我花了一點時間查閱了一點資料,提供一下客觀的原始數據,對原來簡單的答案進行一下更新和補充,希望對大家有所參考。
下面表格均為日本調查報告的原文,僅僅只是對可能不太理解的地方補充中文注釋。對於這麼詳盡的社會人口問題調查日本近年來是每5年出一次完整的報告。但是每年應該也有部分數據的。
上面圖表中顯示的是沒有結婚的人口中,沒有性經驗的所佔的比例,2015年調查的樣本數量,男性為2706人,女性為2570人,不算多,但除掉那些不願回答的樣本,對於這類比較隱私的問題也是不少的數量了。
從上面看,18~19歲,也就是大一大二的階段,處男處女的均為70%以上。但是沒有看錯,18~34歲之間,處男處女的比例都在40%以上,甚至35~39歲的處女比例都能達到33%。這個還是讓人比較震驚的。
上表中顯示,近年來日本在性開放這個事情上已經逐漸往低慾望方面發展,男性比例竟然都已經回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水平。
現在經常看到大學甚至高中開房的相關新聞,社會常常對90後,00後私生活表示擔憂。我覺得還是片面的。
但,我們應該也必須相信的是:從整體大的樣本來看,新的一代肯定是比上一代要更優秀的一代。這個是社會人類發展的某種趨勢。
上表關於避孕的數據也比較有意思,在避孕需求上,男性高於女性。但是對於避孕這件事,18歲的小姑娘和29歲的女生,比例是差不多的。
總的來看,奉子成婚在日本的比例應該不高。
上表是關於未婚同居的比例,真的非常低。但是調查中普遍女性有同居經驗的比例高於男性。
這個不合理啊,數據不對等啊。可能的解釋就是,男人同居的對象一般都是比自己小,但是大於18歲的。女性同居的對象一般比自己大,可能有超出34歲的男人。
既然說到男女對象的年齡差,日本人也調查了。從上表期望結婚對象的年齡差來看,女人絕大部分希望找比自己大的,男人絕大部分希望找比自己小的。
而且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現在,希望找自己同歲老婆的男人從8.7%增長到了41.8%。看來,日本男人對於小蘿莉的需求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
對於希望結婚的年齡,從平均值來看,男人希望30歲結婚,女人希望28歲結婚。這個跟上海目前的期望水平是差不多的。
關於在選取結婚對象,所考慮和重視的方面,日本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好好看一下,或許對我們有參考和借鑒意義。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現在這30年間,考慮和看重的方面竟然基本沒有變過,男女最看重的都是人品方面,所以同志們,我們還是要多攢人品啊。其次看重的是家務和照顧小孩的能力,所以日本社會還是家庭觀念比較重的。
這裡要提的是,日本男人對結婚對象的經濟條件,學歷,職業基本不看重,外貌也次於家務能力。這個可能跟日本女人結婚大多數都要做家庭主婦的緣故吧。
數據參考來源: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
---------------------------------------------------
以上僅是對客觀數據的簡單分析,沒有任何偏向性。
但是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不同社會發展都有類似的趨勢性。日本大前研一先生的《低慾望時代》就提到了日本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子,不願意買房子,不願意買車子的一個狀態。
日本結婚對男人意味著要更拚命的掙錢養活一家人,女人結婚意味著放棄工作在家伺候老公孩子,這對雙方來說,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大家更願意在繁重的工作之餘擁有自己的時間,於是形成了宅文化。
中國現在的狀態我不太了解,但是從上海周圍朋友人群的狀態來看,生活壓力也逐漸增大。前段時間更是掀起了一股「中年不如狗」的中年危機熱潮。這個可能是社會發展到某個階段的痛楚,在這個社會中,就無法逾越。但是在性開放這方面,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個人覺得新聞媒體吸引眼球似的報道並不是90後,00後的整體生活狀態,我們要相信社會的新一代一定會比上一代更出色。
----------------------------------------------------分割線,下面是第一次原回答:
2017年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調查數據顯示:
日本18至34歲女性中,有39%的人還是處女。
調查報告還顯示,18歲至34歲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沒有男朋友。而在35歲至39歲的年齡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從未有過性經驗。
數據來自日本大前研一先生的《低慾望時代》,這個數據跟我們在正常日劇,以及非正常日劇中看到的情形大相徑庭,讓我很是震驚。
這告訴我不能看別人表現出來想讓我們看到的東西,而要探究別人實際的生活狀態。才能更好理解一個人或者社會。
令我覺得悚然的只是一個模糊的想法: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甚至獨生子女自己)已經差不多到了重大疾病多發的時期了,未來恐怕許多421家庭會因為醫療導致家庭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問題會有多嚴重?範圍會有多大?我不知道。
國際班的學費數量
去年這個時候銀行卡里有9萬元,經過了2017年的辛勤勞動,現在變成了5萬。
未富先老,62年出生人馬上就要退休了,未來每年新增兩千多萬適齡退休人口;按照人均月退休工資2000算,每年新增養老金支出4800億,相當於去年整個國防支出的一半。這還沒有包含醫療支出,要知道人過五十之後,各種身體問題開始出現,醫療費用不會比養老少。看看死亡人口的飆升,人在去世前,至少花費高額醫療費用搶救一次甚至多次,沒有錢就躺家等死,在以前農村等死這種情況不少見,不過未來會越來越常見,趨勢蔓延到城市。真希望不要再出現「寄死墳」,「瓦罐墳」了。
評論區一直有人說中國到了55歲後有資格領取養老金的人比例非常低,加上每年還要去世900萬人,真是財政支出會比我計算小很多。
其實我是故意要這樣算的,這是讓沒經濟來源老人過活下去基本的錢。我也十分清楚國家遠遠沒有做到,但是!國家做不到位,絕對不應該是合理化,要讓人們知道那些數量龐大的沒有來源老人要如何過活下去,要讓人們知道我們作為一個整體到底欠了另一部分人多少,一部分人過上了中等發達國家生活,大部人在掙扎。不能頭過去了,把身體扔掉,這樣眼睜睜看他們陷入深淵,而避而不談。從數據還能看到八零後,九零後的養老比六零形式更嚴峻。你可以現在坐等看著他們陷入絕境,到時候我們那時候的境遇只能是更慘。
還有人懷疑那些沒有交過社保的農民是否有資格領取養老金:
60後的農民在八九十年代誰知道養老保險是什麼?國家給政策嗎?既不是國企又不是事業單位,農民有資格投保嗎?城鄉二元結構到現在還沒突破,剪刀差,剪的爽歪歪,到該付出福利的時候,說農民沒有貢獻了?
再說,當初企事業每個月投幾塊到幾十塊錢投保,到現在可以每個月領取兩千元的甚至四五千元的,難道不知道是政府在補貼你嗎?既然是政府補貼,為什麼不能補貼那些沒有投保過的人呢?投過保多補貼,沒有投過的少些補貼呢?非要眼看那些老人沒有收入,到處流浪,拾荒,餓死嗎?往前推兩千年的還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照顧孤寡,現在就不要了?
說農民給國家貢獻有限,小農經濟,甚至農民在自己圈子裡混吃等死!!太可笑了,就按照農民人均三畝田地,一家十幾畝地,看不到頭啊!鋤草,施肥,多少次看到那些地我都絕望了,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只有冬天可以農閑休息一段時間。收到的糧食,留下夠自己吃的絕大部分低價被國家收走,並且在過去嚴格的限制農民出去,只能焊死在土地上,一輩子種田被收割的命。給農民機會嗎?加入WTO後好不容易有做農民工的機會,給過人家三險一金嗎?還是城市建設完了,把低端入口攆走啊!
我奶奶七十多歲,三個兒子贍養,目前沒有病,還過的不錯。但是這個三個兒子眼看就步入沒有工作的地步了,誰來照顧他們呢?
養老本來就是政府該做的事情,這個鍋還真不是我推給政府的,"孝","養兒防老"這些養老思想和現代社會運轉是格格不入,從法律上也不相容,父母的家庭和子女家庭是兩個獨立的單元。但是"我大清國,自有國情在此",子女必須有贍養老人的義務,這個我也認為合理,
畢竟中國短短四十年一下子從"封建社會"轉到"現代社會",60後年輕時候天經地義的觀念(養兒防老,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為子女付出一切買/蓋房結婚等等)到他們老的時候就完全不適用了,他們找誰說道理呢?
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可以推給五六十歲的子女,但是眼看老人數量要多於子女的數量的地步了,這個重任還要推給誰呢?即使推給子女,子女是否能承擔的起呢,一個稍微年輕家庭照養兩個年邁家庭,還有承擔下一代的發展,能承擔到什麼程度呢?哦,忘記了,60後的子女們,也就是現在年輕家庭應該已經背負高額的房貸了吧,如今即便是農村結婚,也要求在城裡有房才行吶,車子呢?在這個消費和享樂主義橫行的時代,年輕人的慾望遠大於他們的錢可以負擔的能力。老家中心浮氣躁、鋌而走險的年輕人還不少見。
(評論區,已經闢謠)一張恐怖的全家福[圖片].jpg
4,2,1 的家庭結構,不會陌生,知乎的群體人大部分都是那個"1",
90後結婚之後會發現,家庭變成了8,4,2,1,未來十年"4"這部分人馬上退休,
"8"這部分逐漸離世,養家的重任落到"2"的頭上,2位需要撫養剩下的13位,
每隔幾年照料"8"位的後事
不了解「寄死墳『』『』瓦罐墳『』的可以去百度,方言中它的稱謂特別多,在華夏大地很長一段時間裡斷續、持續的大規模出現過這種虐老、棄老的現象。
實名反對 @徐光啟
————————————————————最後一次更新
您刪除了軍費開支,補充好了醫療支出的兩個佔比,刪了一些帶節奏的話。你早這麼干,我都沒法反駁你,想輸出自己的觀點,就裝的好一點,把所有數據擺出來以後,你愛怎麼分析那是你的事,為了讓自己的觀點更能激起觀眾的憤慨,故意隱瞞一些數據只會讓像我這樣秀智商又不懂經濟學原理的人抓住狐狸尾巴。祝您生活愉快。
--------------------------------------------你更新了我也來了
您說想要用更充足的證據證明您的觀點,還說我是來秀智商,不懂經濟學常識。那為什麼您煞費苦心的要去找一篇2003年的論文,並且論文數據集中於2001年以前,一圖勝千言。2001年以前中國醫療一半以上由個人承擔,你要黑這個沒問題啊。但是為什麼不告訴你的關注者從那一年以後每年個人支出比例都在降低?你會連這個都不知道?您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你才會故意迴避。在評論區回應說,我只是擺出數據,沒有對數據做任何解讀,也不評價中國醫療。有必要嗎?都這時候了還裝理中客,您什麼觀點不都寫出來了嗎,沒寫出來的數據不是更能暴露出您的觀點嗎?中國醫療有問題嗎?當然有,醫生收入問題,醫護人員培養問題,看病貴,少部分人擠佔大量資源問題。這些你都可以拿來說,你要是分析的對,我還能給您點個贊,您只是從網上隨便找點東西拼湊起來,找的論文還不是人家正式的論文,還是在網站上粘下來的論文的新聞版,哎。。。
我至少沒有傾向性的篩選數據,沒有挑十幾年前的論文來當做今天的證據,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底褲。最後你還別有用意的貼出一張中國軍費的支出,在您的評論區還大聲呼喊,要投入教育和醫療啊,您自己敢把國家每年投入教育的經費拿出來看嗎?為了您的面子,我就不拿出來給大家看了。有些評論區的朋友就說我,你怎麼不更加客觀地看待他的觀點呢,我告訴你啊。你看的到他滿口仁義道德,看不見他為了尋找這點小小的證據,翻遍知網的樣子。2003年的論文都被翻出來拿來做證據,然而恰好2001年就是中國個人醫療支出的最高點,我只能報以最大的善意說這是一種巧合吧。-------------------------------------------分割線,以下答案針對他的第一版回答,那個回答里只提到了醫療支出佔GDP的多少。首先你的圖是網上的很多年前就已經在了,然後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圖到底反應出什麼問題。
首先是圖上的數據
這裡是中國GDP
這是中國財政收入和支出
這是每年投入醫療的錢
我無意為任何人洗白,我只想問,為什麼衡量一個國家的重視程度要用佔GDP的百分之多少去比?為什麼不是用占這個國家的財政支出的百分比?我來告訴你為什麼。看下邊這張圖。
這麼比我們不就高了嗎,某些人不就不願意看到了嗎。我現在都沒弄懂,為什麼一個國家國民在醫療上花費了那麼多的錢,有些人沒有抱怨,反而覺得這是別人先進?在醫療方面國家為百姓分擔了多少難道不才是一個國家良心的體現嗎?根據衛生統計年鑒,2014年我國3.5萬億人民幣醫療支出中,政府衛生支出佔30%,社會衛生支出佔38.1%,個人衛生支出佔32.0%。你說了不要談國情大家都一樣,那好,美國2014年醫療花了三萬億,那好我不要求多的,我們中國一個發展中國家,美國發達國家,你和我們一樣,分擔百姓三分之一的醫療費用,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美國財政支出的33%就要全部投入到醫療之中。中國國家財政提供了醫療費用的30%,美國的國家財政提供了醫療費用的16%,那意思是我國更尊重人權嗎?肯定不是,中國美國本來醫療體系就是不一樣的,美國醫療水平高,國家也承擔不起高昂的費用,所以美國採用的是商保+社保。醫療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拿著一個GDP佔比就來評價一個國家醫療,我覺得不太客觀。
美國醫療先進嗎,當然先進,那他的投入產出比合理嗎?我想下邊的那張圖會告訴你答案。很多人啊,屁股坐正了。你們在知乎看看西方醫療的效率,你們看看有多少人因為一個小病花錢心疼半天。中國的醫療體系對不起很多的醫生,但是絕對沒有對不起最普通的國民。為什麼我國醫療佔GDP比重低,是因為有無數的醫生被每一個國民壓榨著剩餘勞動力,你們拿著3碗康師傅牛肉麵的錢去掛那些讀了10年書的醫學生的專家號的時候,請你們對中國的醫生和醫療保持最起碼的理解。
還有某些人,老搞些政治隱射,總以為自己很幽默,你幽默嗎?我覺得你可笑。
據國家民政部官網顯示:2016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15.8萬對,比上年增長8.3%!
結婚率持續走低,離婚率持續走高,我們不再相信愛情。
這個數據其實是被大量的農村數據給平均了,在我的身邊10婚8離。再這樣下去,感覺會成為一個不安的因素。我現在從事的工作有一部分涉及情感分析這塊,告訴大家個秘密吧,現在女性出軌的數據也相當驚人。今年以來,在知乎上,我一共閱讀三千四百多萬字,卻沒有學會一項有用的技能,沒回想起一篇有意義的文章。從個人經歷來講,碎片性閱讀對個人能力提升功效實在微乎其微,然而碎片性閱讀卻消耗了大量時間。仔細回憶這一年知乎閱讀,大量低質量,且我沒興趣的答案被推送上時間線,而我關注的一些人更新基本很少被推送。個人認為知乎演算法越來越垃圾了。此外,今年共輸出文字三萬餘字,涉及內容較為狹窄,多為家長里短的情感問題,內容核心也多少老生常談的調子,並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東西推出。自我評價今年輸出答案跟往年水準相比是很大退步,至少往年還能寫一寫架空於現實的小故事,而今年文字情緒多餘內容。自我反思出現這樣結果有兩個原因,一是知乎推送的提問多數並沒有能激發個人靈感,記得那幾年一看到問題就很有趣,就能激發人多傾訴慾望,反觀今年,大多數提問連基本的語句都不通順,更別提錯別字滿天,提問的問題也是知乎上反覆出現的。(能否側面說明知乎用戶的提問水平越來越口水化了?)二是年齡增長以及工作崗位的轉變對思維產生束縛,從而導致自己缺乏更多的時間進行深入思考從個人知乎數據及感悟來講,這兩項數據算是2017年最讓我震驚的數據,在知乎上,我浪費了大量時間用於無效的碎片化閱讀,也折射出我對知乎的依賴性過於強,同時也希望其他同仁能引起注意。此外,數據信息也側面反映出知乎在向臃腫化、弱智化墜落。2018年,立個牌坊:多寫少看。
雖然不是大數據,我想說....
我爺爺有三個孩子,我爸老二已經55,無其它孩子,在京租房工作。母親已與他離婚改嫁。大姑大姑父因為婚姻問題已經十幾年沒見過孩子,在京租房無醫保,幾無存款。小姑37單身帶孩子,無固定職業。爺爺奶奶60、70(大幾,這裡有人有疑問,見評論區)健在無業無存款,在京城郊區住一套父親名下的房產。可以說是父親一個人的錢四家人花。
我今年22,某211大學環境工程大三學生,成績一般。是個長得不怎樣朋友也沒幾個平時除了看點閑書打打遊戲別的啥特長也沒有的女生。今年的年末看著電視吃著零食聊起了爺爺的腰椎手術費用才想到這一點。
感覺自己家的屋子成了宇宙中唯一的光亮。周圍都是無邊的黑暗與虛無。大家走的多辛苦總很容易看見。但是多危險卻很難被注意到。看似安定的生活,其實是很脆弱的。10年之後的未來。
我
看不見。
我
不敢看。有些東西,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這是我暑假時期答題時所查的數據!
這個量級的人數其教派的一舉一動都會改變全人類的命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