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 P2P 金融平台比較可靠?


2016年3月16日更新
目前留言的越來越多,諮詢各個理財平台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沒有精力一個個回答,在此統一回復一下。
如果你挑選的公司經過了以下幾個步驟的審核,恭喜你,你找到了這個行業裡面不會立刻跑路的理財平台,但是無論如何,這些平台還是有較大風險,投資者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宏觀經濟風險
實際情況是,雖然市場資金非常之充裕,但是目前國內整體經濟形勢較差,因此市場風險偏向於保守,簡單來說就是原來買股票的都去買國債保本了,因此,資金的流動性就很差,所以很多輕資產公司(指的就是你、私募、p2p、理財平台、互聯網公司等等)就會破產。為啥呢,因為投資人的錢都去求保本了。大家知道的,這種互聯網公司就是依靠奶媽輸血,如積木盒子、真融寶都是紅杉曾經投資過的(但是錢已經燒完了,奶媽撤資跑了,不信你查),但是現在奶媽自己都沒錢了,哪有功夫管你,所以即便他風險控制的能力很強,但是老闆還是會跑路。

2、利率風險

買了房子的同志都知道,現在銀行是降息的,理論上來說銀行降息是會帶動市場資金成本下降,說人話就是銀行降1個點,P2P平台應該降息2-3個點,但是奇怪的是有些公司不降反升,一年前的借款利率是8%,現在的借款利率還是8%,甚至能到10%。為啥,因為從市場借不到錢啊,不提高利率哪有人投,所以看到某個平台頻頻搞活動,頻頻提高利息,就小心他們要跑路了(以下圖片只是例子,不代表任何意思)

3、無風險利率
市場是有無風險利率的,是真的無風險,完全不會虧,那是多少呢,請隨便下載一個股票軟體,輸入代碼204001,這就是國債逆回購,其中後面數字001代表一天,002代表兩天,那以此推算,一個月的無風險利率是多少呢,204028。這是不是很簡單,因此只要高於204028的利率都是有風險的。

而對於任何一個投資人來說,請把以下這句掛列印出來掛在牆上「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沒錯,你買的理財產品,只要比國債逆回購高1%,那你就要承擔1%的風險,有些平台1個月的理財產品收益能到10%,那你就比國債逆回購高將近7.8%的風險,你可以這麼認為,有100個人裡面,8個人將虧損(有可能血本無歸),你覺得概率大不大,你敢不敢賭!(這部分有點偷換概念,但是為了便於理解)

綜上:奶媽不靠譜、市場有風險、注意過高收益率,如果你真的能把以上的因素考慮進去,我相信真正能留下的P2P平台也不多了。

另回復一下市場上的融資利率:這是指你把資金交給平台鎖定一年,大概率不會虧,你應該拿到的合理回報:8%-9%,高於這個太多,比如某些平台一個月鎖定就有10%,大家就看著樂樂吧。

============分割線===================================================

看到 @祝偉明的回答,深受啟發,我也來談一下如何辨別理財公司的優劣吧。

其實無論P2P還是P2C,無論何種規模的國內理財公司,基本都可以用這幾個方法辨別

1、看註冊資本,現在常有某些理財平台號稱1個億,5個億的註冊資本,其實都是虛繳,這個查也很簡單,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進入這個界面以後選企業公示,然後看看這個

實繳的話就會顯示,否則就是虛繳,一般來說號稱幾個億的註冊資本的理財公司基本都是虛繳。簡稱空手套白狼。

2、看股東結構

任然在這個網站裡面,可以看到這家公司有一家機構股東

簡單么,再次搜索這家機構股東,看看實際控制人是誰,套了多少層殼子,一般來說,套的殼子越多,存疑的概率越大。

3、看資金投向

所有的項目都是有資金投向的,如果你不知,至少百度一下她的投向到底是什麼東西,如果你自己都懶得百度,就不要考慮這筆錢還能回來了,舉個例子。

這種明顯屬於投向不明的你還投,你是不是傻,一沒抵押,二沒監管,投向又不明,妥妥的資金池項目,說句不好聽的,你打完款以後,公司把資金轉到個人賬戶裡面都可以。

4、最後一個看合同

三個要點,第一個是標題,第二是產品發行形式,第三個是發行主體,三個缺一不可,相信只要買過固定收益的都知道,我就不詳述了,我來說一個合同上最重要的

噹噹噹噹。。。。。。

就是這個

打款賬戶啊
記住了重要的事要強調!!!!把錢直接打到公司賬戶的都是腦子不清楚,一定要有託管,如果你分別不出來有沒有託管,那我問你會不會用度娘搜「光大信託」,如果不會用電腦,會不會用114查電話,查到以後就問信託的人啊,有沒有這個產品在你們這麼做託管,這個賬戶是屬於信託的還是屬於企業自己的,你去菜場為了1毛兩毛和人家老太太吵半天,你投幾十萬連個電話都不捨得打。你讓我說什麼好,不坑你坑誰。

以上四點要素,對於會上網的人最多也就是半個小時的時間,對於不會上網的人麻煩請你們兒女抽半個小時幫你,如果你連兒女都沒有請聯繫我,每隻產品判斷真偽100塊!知識也是要收費的好么。。。。

====================================================================

我的其他回答

如何看待美的集團遭遇的 10 億理財騙局?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沒說到點子上,知乎上大多數人對P2P的了解還處於外行看熱鬧的水平。我2012年開始投資P2P,踩過行業第一個跑路平台「淘金貸」,折戟過e速貸,現就職於某互聯網金融公司人力資源部。身邊資深的業內元老也認識幾個,知道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

通過自己5年多的P2P實戰經驗,真心實意告訴大家一些乾貨。到底哪些P2P平台好,又該怎麼選擇好的P2P平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當你是個消費者的時候,你會發現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當你是業內懂行的人時,你會發現消費者怎麼這麼傻,那麼爛的東西都有人買。而我實在看不下去知乎上面的一些誤導人的回答,在這裡想強烈的想告訴你,到底哪些東西真的好,哪些東西真的爛!

一、投資人對P2P風險認識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每個人對P2P的認識都是由表及裡,先從最外圍的現象開始,逐漸接近核心。

1、剛開始投資P2P的人,認識非常表面

剛開始投資P2P的人,和剛投股票的人一樣,只會根據最表面的現象和碎片化的信息拍腦袋判斷P2P平台的好壞。比如:提現快名氣大人氣旺網站漂亮體驗好、評級高等等。這個階段誤判的可能90%,剛接觸P2P的人基本處於這個階段。

2、有經驗的投資人,依然抓不住本質

有些經驗的投資人,會陷入另一個誤區,不斷的看很多信息點,經常活躍於各大論壇和群,相關知識了解很多,甚至還知道不少內幕消息,每個平台他們都能說出一二。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把這些信息點系統的梳理,更主要是沒有抓住風險的核心,只是靠著感覺把知道的信息疊加到一起斷定平台是否安全。比如有些人判斷平台安全的理由是銀行存管+車輛抵押+信息透明+老闆有放貸經驗+內部有熟人,幾乎把自己知道的點都加到一起了,心裡感覺很踏實。這些疊加雖然比拍腦袋要進步不少,但依然沒有抓住風險的核心和本質,只是把一些非核心的因素羅列,誤判的可能40%-50%。知乎上大多數人處於這個階段。

3、專業的投資人會一針見血

不斷的誤判,不斷的被打臉,一些投資人會逐漸反思總結,進一步的將信息匯總並系統分析,將核心,非核心,外圍因素區分,排除大部分干擾因素,只抓本質,並把本質信息挖掘更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科學分散和配置,就能控制90%以上的風險,這個階段就成為了P2P投資高手。

投資人對P2P風險由表及裡的認知過程可以用這張圖簡單概括。

P2P風險認知層次圖

外圍層是一些剛接觸P2P的投資人看到的最表面的現象,中間層是一些有經驗的投資人能認知到的因素,最內層是專業投資人透過現象看到的本質。

二、如何把控P2P平台的風險

跳出以點蓋面,抓住風險的核心與本質,並分散投資,就能從根本上降低風險。

影響P2P風險的核心因素其實很多,比如股東實力,團隊能力,資產質量,風控模型,業務模式等等。但核心因素很多東西又很難判斷,比如說團隊能力你怎麼具體的判斷,能力這種東西只有他成功了才能證明他有能力,單憑他說幾句話根本無法判斷,比如風控模型,這個非常重要,但模型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你怎麼知道有沒有效果。凡此種種,我根據近6年的投資經驗,在核心因素裡面進一步提煉,篩選出了兜底能力,專業,合規性這三個核心要素。決定單個平台投資風險最重因素是兜底能力,其次是專業能力,再其次是合規性。兜底能力決定最壞情況下平台能兜底多少比例,專業能力決定平台是否可良性發展。合規性決定平台是否合法合規。

1,首先看平台兜底能力

我們首先要看最壞情況下平台能兜底多少比例,這是最硬最重要的因素。新浪微財富2014年也出現過兌付危機,當時新浪微財富代銷中匯在線的理財產品,結果當年12月中匯在線跑路。新浪微財富作為最後扛下了投資者5000萬損失,而投資中匯在線的投資者卻血本無歸。這兩個平台唯一的區別就是微財富有新浪這個爹兜底,中匯在線老闆只是私人,沒錢兜底。說一千道一萬,有錢兜底才是王道,其他都是虛的。銀行為何如此安全,說到底就是銀行的爹是國家,出事了國家兜底,否則很多銀行早倒閉了。

那麼如何看平台的兜底能力呢?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公式

兜底能力=合同約定的兜底金額+股東潛在兜底能力

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兜底金額:包含風險備用金、擔保機構回購、保險公司承保、其他保障方式。

股東潛在兜底能力:主要是看股東的資產實力、股東的信用價值及占股比例。P2P股東實力一般排序為,銀行背景>上市公司背景>國資背景>大型民企背景>風投背景>普通民企,同時注意「爹」占股比例,爹占股比例特別低的可以忽略不計。

2,其次看平台的專業性

專業是第二重要的因素。專業實質考察的是一個團隊的風控能力和經營能力,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領域且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如果一個團隊不專業,那麼很難保證投資的安全性。

專業考察團隊和資產兩大項,具體包含四個小項,團隊學歷,團隊金融從業經驗資產專註度資產分散度

團隊學歷:主要看創始人、CEO、資產端高管是否金融或相關專業出身,是否在頂級名校接受過專業教育,通過學歷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風險和違約成本。

團隊金融從業經驗:主要考察所在的公司、團隊、參與過的項目、工作年限及職位,來判定實操能力是否充足。

資產專業度:主要看平台成立以來是否專註於一種業務,對於業務模式頻繁變更或增加的團隊尤其要注意。

資產分散度:資產分散的越多風險相對越小,對於人均借款額超過50W以上的平台尤其要注意,一旦出現壞賬資金鏈容易斷裂。

3,平台的合規性

根據《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P2P平台必須只在當地金融辦進行備案,並在銀行進行資金存管,符合個人借款20萬,企業借款100萬這三條規定才是合規。合規是基礎,否則就是違規經營,隨著監管大限臨近,不合規的平台盡量不碰。

4,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除了控制單個平台的風險外,我們仍要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通過科學配置提高收益。

(1)大配比

建議20%的資金投資低風險的平台做為防禦,即一些銀行系平台;70%的資金投資穩健的平台,即上市公司控股的平台;10%的資金追求高收益,即一些業務比較規範的民營P2P平台。

同時,合理配置長期標短期標,通常的建議是利用低風險長期標鎖定收益,利用中等風險標優化現金流。

(2)小配比

小配比意思是每個風險區間的平台需要進一步分散到2-3個風險不相關的平台,即不同業務、不同地域的平台,這樣風險會被進一步的分散。

通過合理的配置,風險與收益實現了平衡。最重要的是,風險會被更進一步的降低,最壞的情況下,萬一有平台跑路倒閉,損失也有限,基本不會傷到本金。

三、普通人應該如何循序漸進投資

雖然上面四步方法已經很明確,但紙上得來終覺淺,靠看一篇文章肯定學不會P2P投資。

投資P2P還要循序漸進。

1,剛開始投資低風險平台

低風險的平台主要有幾類:

第一類是銀行系的P2P,即銀行旗下的P2P平台,銀行信用加上資產來源銀行內部,風險極低。第二類是大集團旗下的P2P平台,即新浪、平安、陽光保險這類巨頭的旗下的P2P平台,資金雄厚,運作規範,風險接近信託。第三類是已經自己上市的P2P平台,即宜人貸、信而富,這類平台財報完全公開,風險透明,風險非常可控。第四類是已經形成行業領導地位,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平台,即人人貸、拍拍貸這類領頭羊平台,資金和資產都向他們集中,風險比較低。

低風險的平台不需要分析太多東西,比較簡單。新人可以做為入門,慢慢理解學習P2P,等積累了一定知識,再投資收益較高,難度稍大的平台。

最後,新人需要注意,某些名氣很大,評級名列前茅的但是背景不強、根基不牢的平台,短期投資可能風險不大,但長期投資需考慮。

2,有經驗了再投資一些高性價比平台

高性價比平台主要是上市公司全資或者控股的P2P平台,這些平台的財務數據計入上市公司報表,所以這些P2P平台相對比較保守規範。這類平台一般收益在8%-12%之間,雖然風險要比第一檔高些,但有12%的收益,投資性價比反而更高一些。其中性價比最高的是一些實力很強,剛上線不久的平台。新上線的平台一般知名度較低,投資人較少,為了吸引投資人,他們會大量補貼用戶,除了利率高外,還會送各種各樣的紅包、體驗金等。更重要的是,新上線的平台,沒有歷史壞賬包袱,業務有競爭力,運作比較合規,整體風險更低一些。

3,成為高手再投資高收益平台

高收益的平台魚龍混雜,真正值得投資的平台是做自己比較熟悉的業務,壓縮運營成本,給投資人收益比較高,整體「小而美」。通常這類平台收益在13%-20%左右,非常誘人,但投資這類平台需要投資人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需要對平台的業務有非常深的了解。比如我之前一位朋友,本身放貸經驗豐富,投資一個平台前跟著平台的業務員跑了一個月業務,暗中觀察平台的風控,查閱平台的風控資料、逾期數據,銀行流水等,經過明察暗訪,最後才確定投資。這類平台對於高手投資性價比很高,對於新人,不建議碰。這類平台往往變化較快,這裡就不說具體平台名字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公號:米多多P2P投資筆記。

四、如何快速成為P2P投資高手

只有自己成為真正的高手,才能投好P2P,否則看過再多道理也然並卵。

1、首先你要簡單了解P2P的發展歷史,可以看看網貸發展的故事,對P2P有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防止以點蓋面。其次用心學習P2P的各個知識點,一個點知識一個點知識了解。比如什麼是風控、民間借貸、利息等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來源可以去看維基百科,上面寫的專業真實。慎重看網貸第三方的帖子,作為初學者,很容易陷入只了解表面的網貸知識,沒有看到網貸的本質,加上網貸第三方有不少關於倒閉跑路的帖子,很容易給你灌輸恐懼心理,你就無法真實地看清楚網貸。

2、學習完初步的知識點,下一步要學習怎麼看平台,看背景、看高管、看項目、看運營、看數據,看負面,看發展,每一個點都要單獨研究一遍。可以先看看第三方的精華投資攻略,然後再看看專業的測評報告,把這些重要的指標都消化掉。開始覺得任何知識都是新的,對P2P沒有一個整體性的認知,像是盲人摸象,但當你一塊一塊摸清楚侯就會逐漸有整體性的認識,頭腦也會越來越清晰。

3、從每個類型的平台隨機挑選出一到兩家平台,對這幾類平台進行為期1個月的試投。平台類型分類參考:新平台、老平台;高息平台、中息平台、低息平台;國企平台、民營平台。耐心研究每家平台的情況,有不懂的馬上問客服,通過實際研究多個平台會對背景、業務、團隊有更實際、更直接的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加入平台的QQ群,在群里可以找高手或者老手請教,會讓你學的更快。

4、再往深,要了解網貸的各項業務。最常見的有房貸、車貸、信用貸、消費金融,了解每種業務如何風控,有什麼風險點,哪些地方容易造假,逾期如何處置。這方面可以看看專業的風控資料,自己整理成一個表。如果有平台組織見面會,可以要求跟著他們風控跑一遍,讓一線人員給你講講更深的細節。

5、制定投資策略。高息、中息、低息平台該如何分配,投資期限該如何搭配,分散幾個平台比較合適,一年中的投資規劃是什麼樣的。能站在高處統籌規劃你的投資,你就超過大多數人了。

6、經過以上幾步,你就對P2P投資建立起了框架,也對P2P投資初步有個系統的理解了。後面一方面需要不斷重複上面的每個過程,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增加對每個點更細節的了解。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逐漸會歷練成高手。

最後總結一下P2P投資者容易被忽悠的坑,這是我6年投資經驗的結晶,大家可以存下來慢慢消化。

(點擊可查看清晰大圖)

寫在最後

1、P2P投資有什麼問題可以掃碼關注我的公號(米多多P2P投資筆記)留言,我會盡量幫忙解答。

2、拒絕伸手黨,上來就問某某平台安全嗎?或者我該怎麼投資P2P。這類問題真心沒法回答,請先調查學習基礎的資料,了解基本的信息再提問。你怕麻煩,我的時間更寶貴。

3、大家普遍關心,而且性價比特別高的平台我會每周在公號深度分析幾個,本身也是我自己投資分析的需要,大家可以參考。

作者簡介:米多多,6年P2P投資經驗,踩過行業第一個跑路平台「淘金貸」,折戟過e速貸,目前P2P平均收益15%左右,收益數十萬,微信公號:米多多P2P投資筆記


前幾天寫過一篇《是什麼決定P2P平台安全(上)盈利?銀行存管?註冊資金?業務……》。

主要探討了所謂P2P平台的「盈利」和「銀行存管」的貓膩,以及對投資的參考權重。

只是遺憾的是,很多粉絲依然在這兩個漩渦里繞不出來,還經常在後台使勁問。

如果是新粉,上一篇可以點擊進去看看。

這個世界套路多,投資人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時隔幾個月,為了這個系列畫上個句號。網叔繼續寫下篇,一起來探討註冊資本、背景、業務以及團隊,這些對平颱風險的影響有多深。

註冊資本

不是特別理解,為什麼很多投友對於「註冊資金」這麼熱衷。

註冊過公司的人,或多都知道。

認繳,不管多少都可以,也不花錢。這不,上海有一個叫御聲資本的小平台,註冊資本50億,上線20天就跑了。

再談實繳。實繳看起來企業是「出了」真金白銀。但實際,市場上有太多裝點門面的公司,線下提供驗資報告,要多少驗多少,一般一次性收取千分之3.5的費用。

也就是說,「實繳」一家1個億的公司,「灰色一下」也就是花35萬人民幣。

通過註冊資本評估一家平台的風險,就是瞎胡鬧。

背景

大部分「聰明」的投資人,都死在「背景」這個坑上。

考察背景是投資人篩選平台的重要環節。

投資p2p,不看背景者亡。

投資p2p,看不懂背景的同樣亡。

我們看到,最近雷的獅子座金融就死在屌絲0背景,催個收手段激烈點就足以引發「蝴蝶效應」,最終平台身死;我們看到,最近雷的拉拉財富,就因為國資背景疑似是買來的,而最終「一地雞毛」。

背景非常重要。

相應的,平台也對投資人投其所好,在背景上做足文章。不管P2P是否有實力,都或多或少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畢竟都在吹牛,你不吹再踏實市場都沒你份。

亂花漸欲迷人眼。

怎麼辦?

其實看背景也很簡單。

先聊上市公司。最有參考價值的背景是主板上市公司,畢竟能主流板塊上市,還是有一定真實實力。上主板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包括國內的A股,美國的紐交所,納斯達克。至於港股,先持保留態度。

其他股市板塊,看不懂的就當沒上市瞎吹牛(說什麼我都不信)……

鑒定完是否是上面四個背景的上市公司,再看上市公司本身的情況,查財報。看財務情況,看股價,看行業輿論。

這個時候,即便你遇到綠能寶,如果你中間認真研究跟進,也基本能安全撤出。

再聊風投背景。看風投更簡單,首先認準知名風投。基本沒聽說,搜索引擎查半天沒影兒的風投不是風投,基本可歸類「瘋投」或者「忽悠你跟投」。

知名風投的參考價值,在於專業上的佐證。畢竟,知名投行都是人類中的精英。他們的錢,一般不會瞎投的。

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即便知名風投入股,也要注意投資的時間和金額。金額不大,時間很長了,參考價值就下降了。另外,具體金額一般也有水分,可以到2-5折看。

接著聊國資。國資總體來講是最沒參考價值的一種背景。

一方面,國資最容易耍流氓,反正是國家的,參與者個人風險不大,看似穩當實際最容易亂來。另一方面,市場上有很多經營不善的國資殼資源,很多人拿著這些殼到處賣,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你們投資人喜歡找國資背景的平台,平台就買這些殼來給投資人看……

當然,並不是所有國資都是混蛋。品牌號召能力強,產業大或者上市了(實際可以看做上市系了)的國資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畢竟,萬一雷了,也會傷國資母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或者股價。

談背景,還必須注意的是:任何的背景,都要考慮到平台的實際待收規模。待收規模小,背景實力強,基本是無風險套利期。待收大了,背景實力再強,也要考慮兜的住還是兜不住。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

如果一個有乾爹的平台掛了,乾爹願意賠多少,取決於平台倒閉(拋開法律規定內承擔的責任)的負面影響對於爹有多少損失。乾爹兜多少底,不是道德問題,而是赤裸裸的利益博弈。

總之回歸常識,不盲目迷信「乾爹」。記住,再好的爹,也有垮台或者做甩手掌柜的一天。

業務

眾所周知,叔的投資過程中並不是特別熱衷於業務。

並不是業務不重要,而是業務真的很難真正全盤了解。

關於業務,第一個邏輯:一個平台的生死存亡,都跟業務有關。

沒有業務,龐氏騙局死。

業務做不好,壞賬逾期拖死。

但是,P2P行業10年的歷史,「古往今來」,暴雷跑路的平台,在沒出事前,業務都是光鮮亮麗,出了事之後,我們才發現,我們看到的業務不是真正的實際業務情況……

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國誠金融,高舉房地產抵押,高舉透明扒開衣服讓你看,投資人可以組團查業務資料。然而出事了之後呢?

2個億待收(實際4個億,2個億是深圳合作的小貸公司的小額信貸),1個億的虧空。

要知道,國誠金融做P2P的這些年,上海的房價足足漲了一倍。

這錢去哪了呢?

所以,業務的第二個邏輯:我們對於一個平台的業務了解,永遠充滿片面。只盯著業務投平台。潛在風險真不少,也不要妄想跟平台博弈,通過考察能攻克風險。

但是,即便如此,業務我們依然要看。

怎麼看?

核心抓兩點:一個是做了什麼業務,另一個是業務的真實性。

先談做了什麼業務。

一般來講,同等能力的團隊操作不同的業務,風險排名是這樣的:車貸&<房貸&<現金貸&<小額信貸&<企業貸

怎麼說?

網叔一直說車貸是傻瓜業務。即你沒能力做好信貸,退而求其次做車貸,可能就會做的很好。當年微貸網做小額信貸虧的慘不忍睹,轉行做車貸迅速翻身成行業大佬。

而這裡的本質不是姚宏多牛逼,而是車貸總體來講是民間借貸中難度最小的一種資產。

所以,過去幾年市場迷信車貸也是對的。但過於迷信,我們也會發現,很多人被雷的車貸平台坑了。

作為有抵押的房貸跟車貸類似,但由於銀行介入了這塊市場,民間借貸基本主要做二抵,並且額度大,抵押物處置比較麻煩等問題,風險比車貸會大一些。非常考驗能力不強的團隊。

現金貸最近爭議很大(有一定政策風險)。但操作的好的確非常賺錢,年化百分之幾百,跟販毒的利潤差不多。據說很多虧空大的P2P平台,都快要靠現金貸洗白了。另外,現金貸技術也相對是市場公開的,主要接三方數據過濾,所以在某個階段還是風險較低的(未來難說,很可能出現大面積違約風波)。

小額信貸的最大好處是借款時間長,一般來講借3萬,還3年,實際還6萬,只要還到第二年中旬,本就回來了。但由於做的比較久,老賴騙貸沉澱也比較多,做的平台並不一定活的很好。

企業貸並不能完全說不好。但是水最深的。理論上,企業貸中的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可以控制的非常低。但總體這塊業務,動輒幾百上千萬借款,不能有一兩筆閃失,對於本身體量小和兜底能力較弱的P2P平台來講風險和挑戰非常大。

再談業務真實性。

前端的業務出錯可能是工作人員上傳失誤,也可能是業務造假。如果發現一個平台業務明顯造假,一票否決拜拜。

血汗掙來的真金白銀,不足以賭一個P2P平台的虛假情懷不會倒。

團隊

能否做好業務,最終看的是人。

人即團隊,核心是實際控制人。

早年的P2P投資人都非常迷信看老闆。相應的,市場上也出現一波志大才疏,但能說會道,一表人才的情懷帝。

魯商貸曾經線上運營端只有幾個客服,不投任何廣告。就憑老闆於光棟一張嘴,把投資人忽悠的服服帖帖,待收規模達到2個億。

然而這張2億的嘴,最終還是翻了船。究其原因:老於只是一個做過培訓的放民間高利貸的。幾千萬可能還能盤活,幾個億基本超出了其能力。

上船的2億人民幣背後的苦主,只是看到了老於人的所謂「靠譜」(其實是說的聽起來靠譜),而忽略了做金融企業不是看起來靠譜就能勝任。

回過頭來,看團隊,必須狠抓團隊的金融專業能力。

然而,說到能力,對於普通人來講又是一個看不到摸不不著的玄乎玩意。

唯一能證明的,一個是學歷,一個是履歷。

學歷,越高端越好,清華北大,國際名校。P2P行業雖有高材生雷的例子,但總體還是小比例。

履歷,越專業的金融機構出來越好,最好是海外的風控研究企業或者跨國銀行精英。

說到這,不是網叔「眼光高」,但在錢面前,真的只能看看這些。

最後,很多人也喜歡看實際控制人的言論和是否有錢。

關於言論:一般人不要太當真,因為你不懂金融,他說的又一般是公關團隊包裝的。你跟老闆在金融方面的距離隔著一條海,他說什麼你都覺得高大上。

關於是否有錢,首先要相信這個社會真正特別有錢的人是不多的,很多人都是打腫臉充胖子。其次,如果遇到真正有錢,一定能有權威資料可以論證。比如持有某上市公司多少股份等等。曾經這個行業,多少投資人被豪華辦公場地和五星級酒店忽悠,到頭來發現裝修和酒店的費用,都是自己的投資款。

寫在最後

1、投資上有什麼疑惑,可以掃碼關注我的公號(網叔點財)留言問叔。但平時很忙,不一定馬上回答。保持耐心。

2、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在嗎」?在你妹啊……叔又不是守在微信後台的小客服。

3、如果問問題,先把問題講清楚,自己先調研基礎信息。不要上來直接問:某某平台安全么?(該類問題一律不回復)。問平台的正確方式:把這個平台的註冊時間,核心股東,業務。讓你不安的原因先整理髮給叔……總之,叔一向不喜歡不動腦子的伸手黨。你懶,叔的時間更寶貴。

叔的態度:投資靠自己,但能幫的盡量幫。

網叔,互聯網金融資深人士。獨立,理性。熱愛錢更在乎良善。閑來聊兩句常識,罵幾個混蛋,喝兩杯小酒。網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獸請繞道。關注網叔,微信公眾號:網叔點財(wsdc2046)


-

有個好爹對網貸平台來說幾乎是最重要的考察指標,沒有好爹在發展過程中認了個乾爹也還算不錯。最坑的就是親爹不行,沒幹爹,還到處炫富,那必然是個坑。

一、富二代、官二代的網貸平台通常都是靠譜的。

1、官二代:

  • 陸金所-中國平安集團旗下
  • 民生易貸-民生銀行兄弟公司

  • 開鑫貸-國開行旗下

2、富二代:

  • 招財寶-阿里集團-螞蟻金服旗下
  • 理財通-騰訊旗下

  • 京東金融-京東旗下

二、獲得大型企業的投資-

1、鳳凰金融-中信集團投資

2、翼龍貸-聯想控股投資

三、沒有一個好爹,又沒獲得投資,又明顯燒錢打廣告的,通常是大坑。

1、e租寶。

-


非金融專業人士,P2P從業者。平台內測中,因此無相關利益。

我奉行簡單粗暴的判斷方法:看風險投資。如圖

原理:

目前風投是最權威的鑒定。

央爸央媽都還不到說話的時候,這事兒跟證監會保監會關係也不大;

XX協會認證、與XX銀行合作,只是裸泳人穿的透明泳衣,平台出了事他們必然不兜底;

第三方平台如網貸之家、網貸天眼等考察比較粗略,起到輔助行業健康發展的作用;

目前拿到風投的至少十幾家,多數是千萬美元級別,說明投資機構不是試水,很認真的。

換了誰拿這麼多錢都會認真考核、認真監督、並且幫助平台健康發展。

建議兩步走:

1.找前三十名的平台 網貸評級_P2P網貸平台評級

2.關鍵詞:xxxx+風險投資。搜索平台是否獲得了知名機構的風投。

其他的一些建議:

超過20%很多新平台,比較危險;

同樣的,低於10%沒有投資的必要,風險高的投資收益當然要高;

注意平台是針對VIP保本保息還是對所有用戶;

等額本息和先息後本,前者的利息是打了折扣的;

投資P2P的六字箴言:精選(平台)+分散(項目)+短期(一年之內)。

以上。


我想作為一個從業者來說,回答這個問題難免有點自賣自誇,所以還是從相對中立的角度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吧。

1.看該平台提供的年化收益率。

可能很多人對在第一條就提這個很奇怪,尤其說的還是收益率關乎到靠譜不靠譜問題,大家會有疑問「P2P不就是高收益的嗎?」。這裡我想說的是,相對存款、餘額寶之類的,P2P確實是高收益產品,但是這種高收益不是沒有上限的。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在投資學上就有個論斷是「高收益通常伴隨的是相對更高的成本和風險」。你想想,P2P是什麼?是一種點對點發生的借貸交易、一種跳開傳統金融中介的直接融資交易,也就是說一旦借款人意識到無法確保通過P2P平台融得的資金收益高於融資成本的收益,那麼違約的概率就會明顯上升。

那麼如何去界定借款人所能承受的融資成本呢?這個包含兩方面:一個是平台的風險定價能力,另一個是資本市場中社會整體融資成本的衡量。前者待下文展開,而後者由於關乎不同行業、不同地域,需要更多數據去分析展示,這樣會比較難理解。但是有一個很直觀的界定參考,就是我國最高法出台的關於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其中明確規定了「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的4倍」。很明顯,銀行一年貸款是6%的基準利率,如果一家平台給出的一年出借年化利率達到4倍以上,即4*6%=24%,它已經超過法律規定上限,就不受法律所全部覆蓋保護。碰到這樣虛高利率的平台,你還敢信嗎?

目前業內比較主流的、運營健康的P2P網貸平台年化利率都在6%-15%的區間內,這也是目前整個行業在現有社會融資成本考量下,給出的能有效均衡借款人還款能力與出借人收益預期的合理區間。當然,可能還有些平台堅持走高利率攬客路線,你就需要留點心。一是防止詐騙,尤其是虛構借款標的(前期跑路的那麼多平台都是這個共性);二是防止平台自融,一些資質不良、在銀行或者其他機構平台不能取得融資的企業,會假借與其相關的平台進行融資,這種標的通常是期限短、利率高、額度大,但是企業本身資質很讓人擔憂,甚至部分自融企業融資成功後就不見蹤影,變相成為詐騙;第三種就是龐氏騙局了,這種高息攬客,用新款還舊款的同樣值得警惕,因為一旦資金鏈斷裂,整個平台生存能力堪憂,何況這些本都是監管層劃線禁止的。

2.平台的風險定價能力。

風險定價能力是什麼?我想說的是,任何金融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鼓吹無風險的金融企業你都可以把它直接拉黑了。金融風險的存在即在於所能取得的預期收益能不能覆蓋成本和預期損益率,反映在P2P網貸上,就是關於從借款人那取得的收益能不能滿足出借人收益預期的同時覆蓋平台的運營成本。那這個需要平台具備什麼能力,就是我們說的風險定價能力,即對於借款人還款能力、還款意願的判斷能力,以及在對整個平台運營成本考量下,給出借、借款兩端的利率定價能力。

很簡單一個理解,如果你給出的利率偏低,出借人不買賬;如果給出的利率過高,會加大借款人還款壓力,最終加大違約概率。所以需要平台具備這個綜合考量利率水平、以及借款人還款能力、還款意願等這些因素的能力。因此,判斷平台的風險定價能力,要看

第一,平台是否有自己明確的風控職能部門。P2P信貸的風控是和銀行的不同的,那些鼓吹引進銀行風控經驗的平台在這一點上實在是沒有什麼太多可信的。因為銀行確實具備很強大的信用背書,那是因為由國家給它強大的資金支撐,比如它可以承受壞賬率4-10%的水準,可是對於多數P2P平台而言,這樣的壞賬率就是很可怕的。還有就是銀行信貸審核用的是抵押物思維,它是基於抵押物的估價再進行放款決定的,這種方法更簡單,只要不發生系統性經濟風險,即便出現壞賬,它也會利用抵押物進行沖抵。那麼,P2P的信審怎麼做的?

首先要明白P2P基本做的是銀行不做的空白區域,就是那種20萬以內的小微貸款、無抵押物的純信用貸款。試想,如果額度大、有抵押物,人家為什麼不找利率低、信用好的銀行借貸?不要說急需資金等不了銀行審批這種話,社會確實存在這種需求,但是如果額度達到一定程度、還沒抵押物、又急需用錢,這種借款信用你會放心嗎?因此,20萬以內小微信用貸款是不能用銀行思維做審核的,一來沒有抵押物(小額度的拿抵押物本身就存在融資成本高於融資收益的可能),二來數量眾多、額度小的信貸如果按銀行的方法,一個一個進行資產人工核實,成本就會太高,這樣沒有P2P能夠承擔這樣的運營成本。

所以P2P要用另一種方法做信審、作風險定價,就是有自己的徵信團隊和職能明確的專業風控部門,我們現在講的是專業可信的P2P平台都採用的是總部集中式風控。好處是:

  • 解決審核標準不統一以及審核人員快速擴張需要依賴長期經驗積累的問題;
  • 政策和數據分析部、風控審核部、催收部,專業鏈條式作業,提昇平台效率以及內部相互之間的監督管理,更專業安全;
  • 自己的徵信團隊,徵集的信用數據也更真實可靠,同時統一徵信數據標準下,也能更好對接後台對信用數據的審核,這是符合總部集中式風控思維的。

第二,建立信貸工廠模式的信用審核體系。P2P平台最大特色就是小額分散,這樣帶來的直接現象就是借款客戶數量眾多,如果採用銀行傳統的信審模式,在還款能力、還款意願等難以統一量度的違約風險判斷中,風控成本會高至業務模式難以承受的水平,這也是很多P2P網貸平台鋌而走險做大額借款的原因。

可以借鑒的是,國外成熟的P2P比如LendingClub,以及都是採用信貸工廠的模式,利用風險模型的指引建立審批的決策引擎和評分卡體系,根據客戶的行為特徵等各方面數據來判斷借款客戶的違約風險。美國的專門從事信用小微貸業務的Capital One是最早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判斷個人借款還款概率的公司,在金融海嘯中,Capital One公司也憑藉其數據化風控能力得以存活並趁機壯大起來,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美國第七大銀行。

簡單點說,建立數據化風控模型並固化到決策引擎和評分卡系統,對於小額信用無抵押借款類業務的好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決策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依靠人工審核造成的高成本;二是解決人工實地審核和判斷所帶來審核標準的不一致性問題。這裡就牽涉到兩個核心因素,一是有沒有強大的徵信資料庫支撐?二是有沒有符合國情的信審風控體系,因為我國是沒有公開互聯網信用數據的。

因此,在徵信逐步進入數據時代下,P2P網貸風控的核心方法在於,通過研究分析不同個人特徵數據(即大數據分析)相對應的違約率,通過非線性邏輯回歸、決策樹分析、神經網路建模等方法來建立數據風控模型和評分卡體系,來掌握不同個人特徵對應影響到違約率的程度,並將其固化到風控審批的決策引擎和業務流程中,來指導風控審批業務的開展。因為,在未來人們的吃穿住行都會開始在線上留下痕迹,這些都是可供利用分析的數據和發展前景,將這些痕迹數據化,並通過數據分析來進行風險評定,這種技術上的革命將給金融風險定價帶來本質的改變。

3.平台信息的透明化。

說到這裡其實已經有點像最後的記流水賬了。我想說的是,P2P網貸是互聯網金融的一種,而在信息技術甚至數據流並未完全普及運用在公眾生活的現狀下,有關互聯網的業態始終有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對於P2P網貸來說,如果不公開借款人信息和借款項目信息,難免對出借端存在隱瞞甚至欺詐現象;如果不公開交易記錄,則客戶無法確認賬戶資金的安全性;如果不公開平台運營數據,在難以掌握平台健康狀況下,甚至平台出現跑路、倒閉時,客戶都被蒙在鼓中,成為最終受害者。因為在互聯網虛擬世界,如果不能做到透明,什麼安全承諾都很容易被客戶當成一句空口白話理解,可謂無透明不安全。

其實,關於信息透明化對平台可靠度的判斷,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側面了解(可能比較初級的笨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式):

  • 搜索該平台的負面新聞。在選一個P2P平台投資項目之前,會在微博或搜索引擎里搜索關於該平台的負面消息,看是否存在,若有,則追述負面新聞的發布源,往往發自於用戶個人的抱怨,且案例孤立,不足信,若一大堆負面信息形成完整的描述,相互輔證,則一般不考慮該平台;

  • 查看平台資質信息。在網站首頁查看該網ICP信息,以及其他各個經營許可或資質認證圖標鏈接。還有其他一些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第三方資金託管報告等,這些都能輔助了解該平台的專業度和誠信度;

  • 查看平台借款項目信息。不少平台是不公布關於借款人的一些具體信息的,但是在真正做到透明的平台上面,這些信息在不侵犯當事人隱私權並取得其授權條件下都是公開的,這樣你就可以隨時查看借款人的信息,了解自的錢借給什麼樣的人。比如,公開的信息可以包括借款人信息、資金去向信息、平台審計數據以及個人交易記錄等四方面的數據。


修改答案:暫不建議投資網貸,監管落實之後可觀望1–2年再看。


利益相關:母公司旗下有幾家P2P平台,但是跟我不在同一項目,他們也不給我發錢,所以暫時來看,我還算沒啥利益關係。

這個問題我看不少人回答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很多答案都會因為時效性而變得不那麼靠譜,比如年化收益這一條,什麼是高得不靠譜,什麼是合理,時也勢也,都需要針對不同的宏觀經濟背景以及微觀經濟形勢作出判斷,比如評級,這個事關鍵看誰來做,依據是什麼,現在評級那麼多,一個看不懂評級標準的人去看評級本質上還是靠蒙。

所以我覺得最靠譜的回答應該先問,你靠不靠譜,然後再問,你覺得什麼是靠譜,然後我再回答你,這些平台大概是符合你說的靠譜的條件,另外這些平台我認為也挺靠譜,但是不符合你的靠譜標準。

我幫很多人做過平台的諮詢和診斷,多數情況下我會先讓他們提一個可以接受的利率範圍和投資期限,當然因為多數都是朋友介紹過來的,我也就不問他們第一個問題了,以免給自己招黑。

做過理財諮詢的都知道,判斷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是否適合某個投資人是需要了解足夠多的背景信息然後再給出建議的,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浪潮,多數的平台都在使得投資人變懶,這實際上是整個互聯網的一個必然的趨勢,投資人不想去提供給你太多的背景了,他希望你自己去挖掘,投資人也不想自己去學習、去探究,他就想讓你給他推薦靠譜的,他信任你就夠了。

當代金融因為本身是建立在信用貨幣體系之上的,信用是一切貨幣行為的源頭,但是建立信用是一個長期過程,在當下的某個時間點上,某些個人或者機構因為前期的積累已經獲得了足夠的信用,但是多數人可能都還沒積累起這個信用來。

我選擇P2P平台其實本質上是看這種信用,但是這種信用是它與我之間的,我信任某個平台,

可能因為它已經積累了足夠的信用值,比如陸金所這種平安旗下的平台;

也可能是因為我跟平台的創始人比較熟,我信任他,我知道他的人品、能力;

還有可能是我知道某種模式的平颱風險點在哪裡,當前這個風險點它可能爆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或者很小。

信任或者信用這種事,更多的是一個經驗問題,你得知道失信都是怎樣的才能判斷誰是守信的,好朋友就不會騙你了么?名人就不會行騙了么?世界就不會在一直守秩序之後突然變得荒謬一把么?嘿嘿~

哪個平台可靠,你問我,我告訴你,陸金所可靠,因為它有平安這個乾爹,平安集團一年凈利潤上千億,陸金所的壞賬天高也高不到這個天上去,雖然陸金所不承諾兜底,但你有看到陸金所是怎麼做的么,2.5個億的壞賬投資人有損失沒?陸金所就算一年成交1000億,壞賬就算高到5個點(對陸金所的風控以及它的利率來說簡直不可能),50個億而已,平安還不起?

但是陸金所雖然這麼的可靠,但是它收益也低呀,說實在的,跟銀行理財也差不多,無非就是銀行理財有個幾萬的額度限制而已,這限制在互聯網面前有什麼鳥用么,反正我是不覺得。

所以金融裡邊有個詞,叫風險收益比,用直觀的話講,就是這個金融產品的預期收益能不能覆蓋它的預期風險,人不能夠預知未來,但是在某些規則之下,我們還是能夠做出大致的預期。如果風險收益比很低,你可能遭受的損失相比收益來說就越小,如果風險收益比很大,你可能遭受的損失相比收益來說就很大。

這實際上是一個沒什麼卵用的指標,但是不區分投資金額,它是對所有投資者來說一個有效的判斷邏輯。

現實當中,投資P2P,人們往往只盯著兩個點,一個安不安全,一個收益怎麼樣,實際上就是看這個指標。

現階段,因為某些詐騙平台的存在,投資人會更看重安全這個指標,一旦透露出不安全的特徵,投資人就會一票否決制,因為風險是-100%,平台所承諾的收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覆蓋這個風險。除非他瘋了,哦,或者世界突然從一直守著秩序變得荒謬起來,啦啦啦。

辨識風險的事,上邊說了很多,有些一票否決的,歸根結底就是可能會存在-100%的這種預期,有這種預期的,一票否決,毫無疑問。有可能產生提現困難的,這個就要仔細看了,但是如果你沒那個能力,仔細辨別的成本就太高,你還不如去選個不用仔細看,但更安全的平台。

講真話,現在整體的經濟形勢有點兒向下走的意思,現在做互聯網金融的這批人,應該是都沒有過經濟下行期的風控的經驗,這裡邊存在的系統性風險如果爆發,那誰也逃不掉。我一直覺得現階段隨著平台越來越規範化,應對經濟下行期的風控才是未來階段最大的風險,跑路肯定會越來越少,資金池也會逐步得到規範,但是系統性的金融危機,誰都擋不住。

所以我自己還是支持監管的,很多創業者確實比較反對,監管的存在也確實是會抑制金融創新,但是金融這個事自古以來如果不監管一定是出大事的,雖然我們這個世界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是金融這件事上從歷史來看,我還是站在謹慎保守這一方。

最後,個人可以提供免費的P2P平台諮詢服務,這也是我現在工作的一部分。

備註:本人不做產品推薦,只針對平台做初步評估。本條只在本人空閑時間有效。

個人二維碼,感興趣可加。


哪些靠譜說了大家也不信,但哪些不靠譜還是有明確的信號可以判斷的。這要從中晉系和E租寶說起。

2016年4月6日,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發微博爆出重磅消息,國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晉一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等"中晉系"相關聯的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詐騙犯罪」。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晉合伙人的投資總額已突破340億元。

中晉系的背後涉及13萬投資人,其中2萬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去年e租寶和大大集團先後倒閉,涉案金額均在幾百億,曾引發多地對P2P平台的集中整頓和監管。曾有一大批謹慎的投資者因e租寶事件的發酵撤出P2P領域,1、2月P2P成交額持續下降。但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P2P交易額再次環比大漲20%。可見,更多地人還是選擇堅守?為什麼呢?是健忘?是無畏?甚至是無知?

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在很多方面,中晉系平台都與e租寶表現出相似的特徵,本應足以引起投資者的警惕。

豪華的辦公場所。中晉財務辦公地址在陸家嘴金茂大廈44層,中晉資產在陸家嘴國金中心47層、外灘金融街8號以及靜安寺會德豐大廈,國太總部在陸家嘴環球中心70層,絕對的高大上。e租寶信息化研發中心位於北京數碼大廈,辦公場所位於北京安聯大廈,辦公室秘書全部要求穿戴奢侈品,並因此買空過奢侈品店。

龐大的線下推廣隊伍。國太控股集團人事編製有6733人之多,其中職能類633人,業務類4150人,產業類1950人。e租寶「鈺誠系」的分支機構遍布全國,有4-5萬人的銷售隊伍。

高額的營銷推廣費用。中晉系廣告遍布上海黃金地段,「鈺誠系」也先後花費上億元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

高的離譜的收益率。中晉係為投資者提供高達40%的收益率,理論上兩年多即可收回本金。「e租寶」共推出過6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間,遠高於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誇張的激勵手段。「中晉系」實際控制人徐勤有價值2000萬的布加迪,給員工獎勵了多輛法拉利(使用權)。而公司之所以發生崩盤,據說也是由一位美女員工炫富引發的。再看e租寶,控制人丁寧贈與他人的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的價值達10餘億元,整個集團拿著百萬級年薪的高管多達80人左右,僅2015年11月,鈺誠集團需發給員工的工資就有8億。

電視台背書。中晉系是滬上知名相親節目「相約星期六(002291)」的冠名贊助方,九球天后潘曉婷還是中晉系的公司品牌代言人。E租寶則在央視做了廣告。

對於一般企業,誇張的營銷費用有時並不是壞事,因為產品銷售出去就會產生利潤,整個營銷活動是可持續的,國內很多快消品牌正是通過大規模的病毒式廣告做大做強的。金融企業卻不然,產品賣出去只是剛剛開始,風險在後面,若不能把控項目風險,規模越大,虧的越多。所以,致力於持續穩健經營的金融平台,一般是不會進行誇張的廣告推廣。

反過來,若平台只是抱著「撈一票」就走的目的,廣告營銷是很好的助力。銷售金融產品,贏取信任是第一步,除了阿里、蘇寧等大平台外,一般的平台贏取投資者信任並不容易,廣告尤其是電視台的廣告是為數不多的有效渠道,龐大的線下隊伍也有類似效果。


從 反過來來思考,分享一篇文章,就是哪些平台是不可靠的?

以下特徵,滿足一個,就要把這個平台槍斃掉:

1、不做資金託管,搞資金池

什麼叫資金池?就是你投的錢,先進入這個公司自己的賬戶;然後他再去放款或者干其他事。

這是違法的事,屬於非法集資的領域。

危害就是,錢進了平台自己的賬戶,那麼他做什麼、用到哪裡去了,是不是真的給了借款人,別人根本不知道,所謂的平台會跑路,很多就是用了資金池。

有人質疑X租寶沒有做資金託管,其實是不是,找第三方支付做個核實就行。

舉例:為什麼金元寶理財是資金託管?他在新浪支付的資金託管名單中,網站上是可以查到的,而且充值後購買了貨幣基金,是必須一人一戶的。

2、自己給自己融資

根據我看到的各種社區里的事例,大部分投資者都一致認定,自融肯定是死路一條。原來做的比較有名的如里外貸,盛融在線,都已經爆雷!

為什麼?

自融,就是有些傳統企業,做不下去了,沒錢了,負債纍纍了,花點錢搞個平台;再虛構一些假的投資項目,用高收益和漫天的廣告,拉人來投資。

這些投進來的錢,自己再拿著去還債或者投房地產或者搞其他投機......

項目到期了怎麼辦?

用後面投進來的錢還前面的人的本金和利息唄!

但問題是,這麼高的利息,總得有實際的地方產生吧?而自融,是缺少實際真正的投資項目來償付利息的。

所以,總有一天,新的錢會不夠還舊的錢,那就爆炸了。

所以有些平台,在快要爆炸之前,會加大廣告宣傳、加大活動力度,目的是引入足夠的錢補上窟窿,再拖延些日子。

那如何辨別是否自融?

可以查這些具體的融資項目對應的是什麼公司?這些公司與平台所屬公司之間,股東是否重合?或者辦公地址是否有重合?

或者這個融資的公司,規模有多大,是否有法律糾紛?如果負債幾千萬,還借錢,那也是有問題的!

3、項目信息含糊不清

融資的項目,除了文字描述,還需要有相關文件的掃描件。

當然,也有些大平台,這塊披露的也不充分,比如XX所,項目信息也很簡單。

那就要看具體是什麼項目了。如果是融資租賃項目的債權轉讓,那就不要光說,也要把具體設備型號、相關證書、照片等公布出來。那樣投資人就會明白,如果這個設備在,我的錢就有保障。

如果沒有,那就要打個問號了。

如果是個人借款,那就要把他抵押的房產的資料和手續文件公布出來,證明借款人是真實的,抵押物也是真實的。

總之一句話,如果項目信息模模糊糊的,最好不投。XX所,我也不投。

4、封殺質疑或者迴避質疑的

質疑就像陽光,驅趕陰暗,殺死腐敗,是檢驗平台較為有效的方法。

我們投資前,有什麼疑問,就找平台,看它怎麼回應?

如果它的說法都是往大了說,沒有實質的內容,那就要小心。

舉例:為什麼融資的這家公司和平台是同一個法人?

回答:雖然兩家是同一個法人,但是兩家只是合作關係,風險是做了隔離的。

點評:上面的回答,就是扯淡,立馬走人!

5、年化收益20%以上的

不是說低利息就安全,高利息就不安全。但總的來說,離譜的利率,風險要高許多倍。

如果給我們的利息都是24%了,那他借給別人不是要34%或者更高了?

哪個企業、個人能承擔如此高息?這不比炒股還划算嗎?

不要相信平台灌輸給你的任何理由!不要貪心,走人!

6、服務體驗極差的

最後一條,服務體驗!

一路投下來,如果你感覺很不爽,建議走人!

這種感覺,可能是客服不怎麼理你?或者提的問題,老是拖延?或者電話老打不通?或者軟體特別難用?

這些匯總形成了你的體驗,能夠反映一個平台是否用心、是否真誠、是否光說不練?

客戶是上帝,上帝都沒有照顧好,怎麼能夠把其他事情做的牢靠?

小結:

如果一個平台,你發現有些自融嫌疑,諮詢了平台,又得不到明確的說法;儘管如此,你依然被他的20%以上高息所吸引,儘管服務體驗也很不爽,毅然投入,那這就是作死的節奏!

儘管P2P行業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平台,但作為2年投資經驗的我,依然看好它的未來!

只要夥伴們在投資時,注意用上述6個標準去審視平台,那投資就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P2P理財平台比較多,選擇合適的平台需要謹慎。如果沒有經驗,可以參考網貸之家等綜合信息網站,根據評級和已曝光的平台信息,去規避一定的風險。也可以從平台基本信息(上線時間、註冊資本、平台背景和項目情況)、平颱風控保障體系(資金管理、風控保障模式)、收益範圍、資金流動性情況、合規詳請等因素去綜合選擇平台。另外前期投入資金不要過多,試試水後,再固定一到兩個平台去做。

建議選擇背景實力強、收益合理、項目真實優質,透明度好、風控保障體系好,平台合規的平台,會比較安全可靠。

自己也是按照以上這些因素去考察的,目前投的人人貸、有利網,還有富貴鳥旗下的叮咚錢包都是不錯的。


題主所說的「可靠」的P2P我姑且理解為「保本保息」,那麼號稱保本保息的平台那麼多,到底靠譜的有哪些?

作為一個投資者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先上幾個結論:

  • 比較靠譜的P2P有兩種:保險公司擔保(但不是全部都靠譜)or 乾爹很牛(股東背景NB)
  • 保險公司擔保的不一定都靠譜
  • 保險公司擔保的靠譜平台舉例:小贏理財、邦融匯(信用險擔保產品)
  • 乾爹很牛的靠譜平台舉例:陸金所、點融網

在這邊分享一篇我的小編以前寫的一篇關於基金定投的文章(閱讀需時:2 - 3 分鐘):

-----------------------------------

文/ 狐狸、越釗

圖/ 百度、暴走漫畫、製冷少女

本文拒絕未經授權的轉載

推薦產品

  • 保險擔保:小贏、房金所 房險貸、邦融匯 匯金利

  • 乾爹很牛:陸金所、點融網、拍拍貸、桔子理財

相關閱讀

  • 《P2P都是一群不負責任的「跑男」嗎!!》

  • 《選P2P並不比選乾爹容易》

  • 《60億不翼而飛!平安真的是無辜的嗎?》

相關公眾號

  • 個人公眾號:fantastic_fox

  • 個人知乎專欄:了不起的狐狸君 - 知乎專欄
  • 「很帥的投資客」:shuai_investor,現已暫停更新,但目錄的文章還是不錯的


我父親曾經幫朋友去管過一家所謂「投資擔保公司」,他了解這個行業之後果斷撤了,所以這個問題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1.傳說中的高收益

現在的P2P金融公司,年化收益率動輒15%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以上。這個有點太瘋狂了,如果這是沒風險的我們銀行都得黃了吧,某銀行大客戶項目,投入幾十萬,才保本保息年收益率8.8%。我們都知道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這麼高的回報如果告訴你沒有風險,那絕對是扯淡。如果一家公司承諾的年化收益率達到20%,那麼加上這家公司不菲的運營成本、銷售人員的獎金,如果保證賺錢它的資產年化收益(或者說借貸利息)得達到30%以上。如果說能靠投資能達到無風險年化收益30%,那這家公司會受到全世界的膜拜。耶魯大學的基金會年收益率不到22%,已經是整個業界的傳說,人家什麼資本管理水平,中國這些個所謂公司什麼水平。如果說靠放貸維持收益,年利息30%,能借這種錢的公司和個人都得是多麼孤注一擲,得有什麼收賬能力才能把錢收回來?

2.為什麼還有人投錢

貪婪。上一段我們說過了,這類公司如果靠資本增值的方式根本支撐不了如此高的收益,那他們怎麼生存的?他們抓住了小白投資人的現狀和心態:大家都有一定的存款,這部分錢沒有意外不會動用。所以對他們來說這些錢沒有獲得實質意義,只是等同於一個數字,而數字就等同於他們的錢。由於長久以來對中國各銀行的信任,大家理所應當的對賬戶里的數字充滿信任,隨著P2P賬戶里的數字越滾越高,大家都很興奮。但是大家好像誤會什麼了,你賬戶里的錢不會靜靜地躺在保險柜里,它們可能用於還了別人的錢、借出去沒收回來或是被公司老闆揮霍了。所以重要的不是賬戶里有多少,而是能取出多少。而對於這些公司來說,他們會想方設法讓你相信這些數字,不要取錢。而且很容易說服投資者,只要不是急用,取出的錢還是存起來,相比之下利息太少,還不如把錢一直存在這裡。

有時間我再碼點。。


今天下午在天眼論壇曝光帖子注意到16年以來至2月26日,總共有192家p2p問題平台關閉。月均96+平台出事。春節剛過,鑫利源平台網站再一次高調發布「有本事來抓我」,惠卡世紀發奇葩公告:懇請黨將其變為國企(注意:不是p2p平台)。一時間,媒體的負面報道使得這個p2p行業變得妖魔起來,原本遠離p2p的人會更加敬而遠之。

在跟網貸界知名人物網貸五哥的不斷交流學習下,自己的P2P專業知識不斷提高,也堅信p2p行業確實是大有發展前景,普惠金融。而不是相信被那些為了博取眼球的媒體報道中p2p變成詐騙、跑路的代名詞。

本人在15年接觸P2P,當時關注36氪,了解到了某融寶拿到紅杉基金風投,於是立即投了4000去玩。後面從知乎了解到薅羊毛挺賺錢,於是掃了他二維碼關注,至今,投了不少於50家平台。幸好一次沒雷

投的平台越多,發現這個所謂的p2p行業中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鬼都有,各種平台差異業務模式簡單複雜都有,有些平台像口貸網還自建電子商務商城,看得懂,也是互聯網的創新吧。更不可思議的平台是這個「錢寶網」,簡直吊炸天,業界都知道陸金所是P2P理財的巨無霸,但這個錢寶網,真不知道是算不算p2p還是什麼鳥平台。看截圖平台介紹吧。

再看看它官網首頁詳情圖

作為既是p2p投友,目前又是p2p從業人員真心看不懂這平台搞的是什麼花樣。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下

話題扯遠了,回歸正題吧。

本人也是讀計算機出身和對產品具有一定的研究,再者跟網貸五哥以及投友平台人不斷交流,網貸知識不斷提高,對網貸中的不同業務產品具有一定的了解,再結合自己的知識見解下,不停的觀察學習研究各類p2p平台的業務以及網站平台的建設運營思路。結合最近著名經濟專家郎咸平教授在廣東衛視財經類節目《財經郎眼》其中一期節目中,對P2P正規運營提出三原則:要有第三方託管(未來銀行存管),必須要有足額擔保,項目必須明確,流程必須非常透明的觀點。

總結了P2P平台可靠體現在以下地方:

1、資金安全(資金託管)

2、保障措施(足額擔保)

3、項目真實(真實)

4、平台操作的規範性(合規)

5、道德風險(人品)

這裡提一下,關於p2p平台不同業務收益中,網貸五哥在去年對300多家平台的對比分析,給大家一個參考:賣理財的(年化7%至9%)低於做債權抵押的(年化12%以上),做房抵借款的(年化12%至18%)一般略低於做車抵借款的(年化20%左右,當然車抵不押車的情況下,風險會比房抵大一些),純做通道的(比如理財范、銀豆網,年化12%至14%,單純轉讓融資性擔保公司或融資租賃公司的債權)會低於自己拓展借款人再交給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的(年化15%至18%,比如網投網)。銀行系的(年化7%至9%,比如陸金所)低於國資系的(年化10%至14%,比如陸開鑫貸),國資的低於民營成熟平台(年化13%至16%,由翼龍貸、紅嶺創投),民營成熟平台低於進取型中小平台(一般年化16%至22%,比如前面提到過的網投網,新上線的夢想銀行等)。

最後,看到前面有不少答票說直接參考之家天眼排名等級或風投報道,我這邊說一下。

這些數據排名只能做參考!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們不懂投資人的心理。

第二、它們並不完全了解平台的真實狀況。


其實就是一個不要接最後一棒的遊戲,但這棒子拿在手裡挺舒服,最後脫手的人寥寥…


看最高贊下面那一群三無用戶以及和3m傳銷分子如出一轍的言論,你們是不是覺得和e租寶出事前的公關一樣呢?他們恐懼龐氏騙局資金斷裂甚於猛虎。所以威脅一切質疑或者揭穿他們的人。

p2p只有兩種,一種是你遊行靜坐可以找到人兜底的龐氏騙局,一種是遊行靜坐都找不到人兜底的龐氏騙局。前者利息低,安全性高,後者利息高,安全性低。

不要被那些「金融創新」者天花亂墜的語言所迷惑,好好研究一下各個上市公司的財報,弄明白一個行業或者項目刨除成本稅收之後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再看看你投資的類似行業或者項目給你承諾的回報。

我很早之前說過的,你要弄清楚那些民間金融公司承諾你的回報=資金需求方創造的利潤—民間金融公司的經營費用。你丫的投資標的的經營狀況一筆帶過,大篇幅捨本逐末宣傳給予的回報?麻煩動點腦子,不要給那些龐氏騙局經營者捐款了。


這個話題變成了一個打廣告的地方了。可以去第三方機構去看看排名。基本靠譜。如網貸之家零壹財經等。


作為行業從業者,每次其它公司出現跑路、倒閉的情況,投資人都會問我們這個問題。

結合之前我們給投資人的一封信,我把我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第一,看平台背景,股東和團隊背景很重要。

P2P概念十年前自歐美興起,近些年在中國的發展開始增速,且呈爆發趨勢。但我國P2P行業整體發展不過短短几年時間,尚處於發展初期,存在創新模式,但同樣我們也要認清,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如果一個平台沒有金融相關背景,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平台是沒有辦法做好風險控制的。

同時,隨著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沒有資本支持、缺乏專業人才的草根平台問題將進一步暴露,恐出現難以繼續運營的局面。一家平台,如果其股東實力雄厚,或者被知名風投機構投資,且管理層團隊知名度較高,相對來說發生問題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第二,看資產,信息披露要充分,小額消費信貸優勢大。

首先,提醒投資人,通過平台信息披露,了解資金去向。

如果是個人借款,可以通過平台信息披露了解是否有真實借款人存在,比如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人身份證號碼。

如果是企業借款,可以通過平台披露的借款企業基本信息、借款用途、企業經營情況,並結合其它網路渠道了解是否有真實借款主體存在,信息披露是否真實。

企業借款,一般都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上億元,而個人消費借款都在幾千到幾萬不等,對於平台來說,虛構假造個人信息的成本明顯要高,因此小額消費信貸優勢更大。

第三,看風控能力,風控專業才到位。

隨著一些問題平台被曝光並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將更加理性地對待P2P投資理財。在這之後,平台將很難再利用「超高」收益的噱頭來吸引投資者。擁有專業的團隊、優質的資產、完善的風控、強大的技術將成為行業內下一階段的核心競爭力。

一家好的平台,要有專業的金融團隊,也需要搭建完善的風控體系。比如,來源於傳統銀行業的「信貸工廠」模式就是一套比較完善的風控體系。通過流水線作業,將市場營銷、業務拓展等前台鋪到全國,而風險政策制定、貸款審批、售後管理等中後台統一集中在總部,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加強風控獨立性,提昇平颱風控能力。

第四,看資金存管,銀行把關篩選平台,杜絕跑路風險。

央行指導意見已經於7月份出台,明確要求網貸平台要由銀行做資金存管。銀行資金存管有利於規避平台的跑路風險。

對接銀行的合作,需要平台有更加嚴格的信息公開和對接,股東資質、驗資報告、公司架構、產品結構、風控數據、風險備用金餘額等信息都需要如實提供給銀行,如果一個平台沒有信心和能力,也難以做到對銀行公開這些數據。

同樣,銀行會對平台做篩選,一般銀行會從股東背景、團隊、業務模式、市場地位等方面進行衡量。從目前看,銀行對接存管合作隱形門檻很高,基本上和銀行達成協議的平台都是相對有實力的。

第五,看營銷,手段激進風險大。

從近期爆出的問題平台可以看到,多數平台在營銷推廣上可謂不惜重金,登錄各大衛視、地鐵公交等廣告刊位。並通過全國萬名線下營銷人員大規模宣傳來吸引投資者,在高收益的誘惑下,很多投資者失去理性判斷而輕信投入,造成了極大損失。在此也要提醒投資者,要特別警惕那些通過「高大上」的廣告裝潢門面,用線下銷售人員誤導用戶的不正規平台。家裡如果有長輩,也記得提醒他們,社區里若有理財公司發傳單推銷網貸產品,並以請吃飯,請旅遊,發獎品等為噱頭吸引投資者,切記一定要遠離。

最後,推薦下我所在的麻袋理財。

首先,麻袋理財有中信產業基金這個強大的股東,從金融專業性到風控體系搭建都由深諳多年信貸產品的精英團隊組建。其次,戰略合作夥伴中騰信提供了優質資產和嚴格的風控體系,前不久我們也共同獲得了4.2億的增資,同時,麻袋理財採取純線上獲客的推廣方式,希望秉持積極、透明的原則向投資人公開有關借貸人、平台運營的各項信息,在用戶充分了解平台信息後吸引用戶進行投資。

歡迎大家關注麻袋理財,並提出寶貴建議。


哈哈,終於有我可以答的了。聲明一下,本人不熟悉互聯網金融行業,以下僅僅是一些P2P理財產品的個人使用經驗和感受,僅供參考,理財損益自負。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我想上一張P2P金融理財的評級表(國內再現P2P評級:融360聯合人大發布 9平台被評A_網易財經):

當前P2P理財平台魚龍混雜,大有當年團購網站百團大戰的樣子,而如今團購活下來的不過美團、糯米等少數幾家,風光不再,現在P2P平台也幾乎是每天都有跑路(2015年P2P死亡榜:觸目驚心!跑路成災!),而P2P平台投入的是真金白銀,一旦跑路,極有可能血本無歸。因此,筆者僅推薦使用上表中評級為A的平台,雖然收益相對偏低,但是至少可以保證在P2P行業出現系統性風險,大面積倒閉的時候,自己還能有幸躲過。

下面我僅根據自己熟悉程度(我不追求高收益,而是比較重視取現的靈活性),綜合考慮流動性、風險、收益等方面,有先後順序的依次說下我比較認可和應用頻度較高的平台:

1. 拍拍貸(拍拍貸官網_中國領先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平台)。真正意義上的P2P理財平台,個人對個人的借款理財,成立時間長,較為成熟。其中拍活寶產品是幾個A級評級平台裡面,隨時支取理財產品里收益率最高的,可以達到年利率7.5%+;散標理財產品,可以自己靈活配置,在合理分散投標並復投的情況下,年利率可以達到18%,問題在於平台未納入徵信系統,小額借款催收靠電話和曬個人信息,因此會出現一些壞賬,逾期率感覺也很高。我比較推薦這個平台,收益率相對較高,然後有理財的樂趣。

2. 積木盒子(招財貓紅包領取)。積木盒子隨時支取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在6%,其他理財產品一般周期比較短,而且在8%-13%之間不等。積木盒子的優勢在於理財非常靈活,債券轉讓非常容易。問題在於很多標的都得訂好鬧鐘,及時搶,還經常搶不到。

3. 有利網(來有利網,輕鬆享受安全高收益,超過350萬人的選擇,現在體驗還可以獲贈50元新手紅包。http://www.yooli.com:80/secure/switchInviteFriendPage.action?inviteCode=A4kcoZQf)。 有利網的無憂寶屬於隨時支取產品,而且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7.5%(最近有所下滑),而且比較容易購買。定存寶根據封閉時間不同收益從8%-10%(貌似也需要搶,我沒有存過)。購買過月息通,收益率在11%,等額本息還款,所以可以實現復投(現在好像沒有了)。

4. 宜人貸(http://t.cn/R4lcx6L)。宜人貸都是定期理財,而且是本息一次性付清,年化收益率根據封閉期由短到長從7.5%-10+%不等,他家活動非常多,經常會返幣等。如果存定期可以考慮。沒有靈活理財,債券不能轉讓。

5. 陸金所(http://t.lu.com/r/e52Xs)。陸金所由中國平安控股,安全係數最高,但是年化收益率偏低。隨時支取理財產品,收益率最近不到5%,定期理財產品封閉三年的情況下,最高只能到8.4%,而且債券轉讓較難成功。該平台最好的地方就在於安全。

6.開鑫貸(開鑫貸註冊邀請)。開鑫貸平台是國家開發銀行和江蘇省政府共同發起設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由於具有這樣的後台背景,安全係數也較高。只是他家理財產品也都是定期理財產品,封閉周期較長,年化收益在7%-10%。與宜人貸差不多,又沒有宜人貸收益率高,封閉周期還比宜人貸長,所以我沒有在這個平台投過。

7.招財寶(招財寶 - 螞蟻金服)。招財寶在支付寶app中可以找到,現在好像獨立拆分出來了。年化收益率低,不足7%,封閉期也較長,可以靈活變現,但是手續費較高。

8.其他。比如人人貸(人人貸WE理財(Wealth Evolution)官網),翼龍貸(翼龍貸_聯想控股成員企業等,由於沒有使用過,不作評價,可以自行探索。

我個人認為,現階段上述P2P平颱風險還是很小,可以放心理財。

如果追求高收益,選拍拍貸;

如果追求安全性,選陸金所;

如果追求靈活性,選有利網;

如果短期理財,選積木盒子;

如果定期理財,選宜人貸。


2016年8月31日,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香港表示,「我從來不看好P2P,我不是說所有的,但基本都是騙局。一個金融企業的核心就是風險定價能力,無論用大數據也好,用產業經驗也好,用你的產業鏈上下端資源也好,離開這種風險定價能力,其它在做的基本都是耍流氓。」

與虎謀皮,到底哪只老虎溫順呢?


推薦閱讀:

曾經把錢投給那些倒掉的 P2P 借貸的人,最後拿回屬於自己的錢了嗎?
P2P 行業如何從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轉型?
P2P監管細則出台後,小貸、擔保、融資租賃、保理等模式的大額融資還能做起來嗎?接下來會怎麼應對?
為什麼P2P吸引了這麼多風險投資?

TAG:投資 | 個人理財 | 互聯網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