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視對現實自我的剝離感導致的冷漠?
小學時,外公的葬禮,我站在一旁,不知長輩都為何如此號哭。但外公生前非常喜歡我,我們關係也很親近;
大學畢業時,同學的散夥飯,我坐在桌旁,不知他們為何也都哭成一團;真心感謝一位初中班主任,一旦談論起他就會念著他的好,但也從來都不喜歡跟曾經的同班去看望他,總是覺得「沒有必要」;馬航失事、汶川地震之類的大事,也不會去關心新聞進展。似乎面對別人的事也好,自己的事也好,都有種旁觀者的剝離感。但讀書、電影、遊戲時卻有著極強的代入感和同理心,一個人讀精彩的對白時會神經病一樣自導自演一遍,一個人看到出乎意料的精彩轉折會跳起來手舞足蹈。
並沒有沉迷虛擬世界,自己也有努力工作,好好考證,工資穩步上升。但感情方面,面對非現實的世界,會變得異常豐富易感。不熟悉的人可能覺得我話少略內向,熟一點的人可能覺得我幽默有趣,但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我的冷漠,除了我媽,她常常這樣說:"冷血"這是疾病嗎?
各過各的。看都不看一眼
我的心理和您是一樣的,但我一直告訴自己只有在冷漠乃至冷血的情況下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所以有時候我自己會處在刻意冷漠的狀態,久了或許就成了習慣。但我從未後悔,更不想改正,因為我覺得這樣的狀態會對我的將來有很大的幫助。很多時候我會通過類似自我暗示的方法,讓自己儘可能處於巨大壓力之下(經常以負面情緒作為激發自己的動力)。甚至經常在腦海中浮現「要不要測試下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這種可怕的想法。
當我第一次對她告白的時候說:「我喜歡你」的時候,她問我的是為什麼,我說因為上次你做貨幣銀行學課堂展示的時候特別自信,排球課特別爽朗,班級活動特別積極。我喜歡你這麼自信開朗的人。
然後她笑了。
她說,我完全無法理解這種感情。如果我沒有做以上的事,你是不是就不喜歡我了?被拒絕了兩次,我覺得不是她對我有什麼看法。
她好像對什麼事都需要觀察和模仿。無法理解的時候只能模仿。是的,僅僅是因為無法理解。不是因為冷血。沒想到知乎會有這種提問。有點驚訝,也有點驚喜,但看了問題和回答之後卻發現沒什麼幫助呢。我也有這種感受,與現實世界剝離,好像成為了自己人生的旁觀者。跟沉迷網路絕對沒關係。不知道怎麼去描述那種感覺。總感覺自己在做夢似的,好像現實是假的。冷漠也是有的,我爸媽也說過我冷漠。
但有一點跟題主不同,我對群體性事件還是有很大的情緒波動的,對於汶川地震,我真的會很傷心,對於facebook表情包大戰,我會覺得很好玩很開心。
對於個體事件,我反而沒感覺。曾經有個女同學因為失戀從大家面前哭著跑開了,當時四五個人都追過去安慰她,就我沒動,我很理解情感對人的折磨,但我就是沒動。而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其實也不怎麼在乎。如果讓我回想是什麼影響了我,我想就是小學和初中都轉過一次學校,本來就是敏感的人,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環境,突然失去了熟悉的朋友和同學,硬要去融入一個新的環境。就是從小就習慣了別離,然後很難對人產生留戀。所以對人有點冷漠吧。說偏題了好像…總的來說,雖然不怎麼影響正常生活,但希望這種剝離感能消失。瀉藥。
看問題描述的時候第一想法是同理心不足,但看完就否定這個觀點了。
先說是什麼,再說為什麼,再說怎麼做。
——————————————————————————————————
首先,這不是病。
如果是心理疾病至少會有臨床表現,而不僅僅是這麼簡單的認識問題。
那既不是病,又不是同理心缺乏,那是什麼呢?
我認為還是題主的生活閱歷和內在轉化不夠。
為什麼我敢肯定的這麼說,因為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我奶奶過世的時候守了一夜靈堂我只覺得無聊,僅僅是因為長輩都在並且我是長孫因此還是熬過了整個夜晚,但我的內心幾乎談不上什麼波動。就連凌晨開棺相見最後一面的時候我看見她那張熟悉而又蒼白的臉我竟然沒有一絲難過,反而想趕緊結束這場葬禮回學校上課(我在外地上學因此也是請假連夜飛回家守靈第二天再飛回去)。火化之前把奶奶的遺體送進火爐是我們最後一次注視她老人家的面容,父親和姨母哭得不成人樣,拚命想阻止火葬場工作人員把老人家遺體送進火爐。我默默站在一旁,從來不善言語和感情流露的我也只是看著他們,輕輕扶住我的父親,目送我的奶奶。最後出來之後當然是一堆白骨,我非常理智的幫忙挑揀,裝盒,送到墓地。這一夜,對我的父親、爺爺和姨母來說,可能是人生中最悲痛的一夜;但對於我,不過是萬千夜晚中毫不起眼的一夜。同題主一樣,我自幼由奶奶養大,感情不可謂不深,中學之後才回到父母身邊,奶奶非常寵溺我,在一年前奶奶被檢查出來肺癌和腦癌同時晚期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毫無波動,除了定期按例聽話去陪伴她幾天之外,我在家鄉的其它時間我都沒想過去主動陪伴她。
若題主用了「冷血」形容自己,那我也就借用下這個詞吧。
————————————————————————————————
我在大二時候的一個晚上在圖書館看書,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講到離別和重逢。
也就是在那一瞬間,我突然了解到一個事實:我和奶奶之間的離別不是空間的離別,不是說我們以後會在另一個地方相遇。這種別離是時間的別離,我在她進入火爐前見到她的最後一面是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面,我再也不會,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天,在某個地方,再看見她鮮活肉體的臉。照片帶給我們的始終是平面的形狀,不會有觸感,縱深。也是在那一瞬間我突然很後悔為什麼我那時候不多看看她被病痛折磨過的枯瘦的臉、為什麼不再一次緊緊握住她的手,像她在我幼年牽著我的手教我學步一樣、為什麼不再給她一個擁抱,哪怕她已經冰冷。
後來再一次回到奶奶的家,坐在熟悉的位置,回憶是個牢籠,我們永遠也逃不掉。當我每次由熟悉的位置想到她老人家仍舊在世時的場景,我會開始有陣陣心悸,會漸漸對她越發想念。吃到熟悉的菜,我仍會開始懷念她。看到她空空的衣櫃掛著幾件袍子,「帷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我會像乾隆懷念孝賢皇后一樣懷念她。
在我以後每一次讀到類似時間離別的文學作品或者社論話題,我依舊難以掩蓋我的這種悔意和思念。
————————————————————————————————
相似的例子我深有體會的還有一些,但總是帶著歉意和難過。
我想這應該能從一個角度解釋題主的問題。
我們並不是在被現實剝離,我們並不是冷漠,只是我們的閱歷和內在轉化還沒喚醒我們心中的這種細膩的情感。
多萬卷書是很不錯,但文學始終是藝術,藝術是表現生活的一種方式,題材來自生活,情感也來自生活。我們可能很容易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出同理心。但是藝術的情感不是粗糙的未經加工的(可參考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一書),藝術的情感總是經過處理的,是由藝術家、作家經過自我內在的一種轉化之後表達出來的一種情感。文學也並不是追求真實,如果真實就是藝術,那最火的應該是傳記才對,小說不會再有市場了。因此,相比於大多數文學作品,我們的生活顯得比較平淡甚至可以說是索然無味,因此要在生活中去體會那種情感比你僅僅是閱讀小說或者體驗遊戲來得更加不容易和艱澀。
————————————————————————————————
怎麼做?
我認為情感的喚醒需要兩次加工。
文學和遊戲(當然不僅僅是指虛擬的遊戲)是創造者和我們之間一次直接的感情交換,這種過程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因此這樣的感情訓練也是很必要但是最基礎的。當然我會鼓勵題主包括我自己多接觸文學作品。
但這仍然是不夠的,我們得到的是別人加工過的情感,這不是完全真實也不是完全適合於我們自己的。因此我們還需要自己對生活不斷的發現,把同理心應用到生活中。比如題主所說的馬航、汶川地震,這些都是非親身經歷不可體會的(我經歷汶川地震的時候也很麻木,仍然是後面才覺得很深刻),但災難性的東西都是類似的,題主可以回憶、聯想,把這樣的事件和自己真實經歷過的事情聯繫起來,再對自己的感情進行再加工。
————————————————————————————————
希望這些東西能幫助到你解決你的問題。
有疑問會再補充。
不喜勿噴,可私信駁斥。
文明你我他。再謝。
題主和我的現象簡直一模一樣,所以自己必須來說說。
我這種現象出現在我父親去世後,我開始逐漸變得冷漠。直到兩年後,我自己才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而且被自己的冷漠嚇到,但卻沒有任何改變的動力,而且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喜歡一個人獨處,甚至覺得與人交往是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只除了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和她之間的關係發現非常傳奇,可以開貼另寫,這裡不贅述)。
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難以分辨現實和想像的界限,後來漸漸好一些了。身邊的和我走得近的朋友都覺得:不接觸我的人覺得我高冷,有點接觸的覺得我是個蠻親善的老好人,接觸得多的人都覺得我其實很冷漠。雖然沒什麼朋友,但並不覺得孤獨,甚至享受這種狀態,難以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大的情感波動。但在看小說電影時,又極易被感動,寢室公認淚點低;但生活中卻沒有同情心。開始我以為是我對待別人的態度有問題,但後來發現其實我對於自己也是這麼冷漠,並不是由於不同主體產生的區別對待。
說實話,我能夠感覺到,這是一種心理問題,但可怕的是,即便我明白,卻沒有改變的動力,覺得這樣也蠻好的。
對了,平時愛一個人想些莫名其妙的哲學問題,高中時還會問別人對這些問題有什麼想法,他們卻很驚訝我會想這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現在就自己想想,不會再和其他人交流這些了。說實話你說的問題描述的還不夠具體,並且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哈。你說你參加你外公的葬禮不哭,你也沒說你和外公到底關係是否很近,有可能你從小不是和外公長大的(僅限舉例);不願意去看望很喜歡的初中老師的理由也有很多,有可能現在自己發展的狀況不滿意,或者不願意去寒暄一些有的沒的,甚至是同行的同學裡面有你不想再見的。在我看來你只是在某些常人看起來的應該傾注感情的地方沒有傾注,但你還是有自己關注點的,比如閱讀和電影,我覺得這就不會是最嚴重的。如果一個人對任何事情都不關注那就比較可怕。說實話很多人不關心馬航或者汶川大地震,有可能你覺得這些事情和你沒關係,社會責任感淡漠的原因吧,我也不能說關心的人就都是社會責任感很強的人。如果樓主的意思是說對現實的事情沒有關注度,而是對書本電影裡面的虛擬世界有關注度的話,可以參考那些迷戀上網路或者網路遊戲的少年~~~~~~~~
或許你還沒有找到能讓你熱愛這個世界的東西,所以你對這個世界在內心深處其實是抗拒的
(不知道回答可不可以修改,先挖個坑在這吧)
作為和題主有幾乎一致狀態的人我覺得很有必要來回答一下。對身邊的人事總是能保持一種旁觀者的姿態,甚至於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很冷靜的看待。親戚生病,結婚,聚會等等事情都很難立馬做出與別人相近的情緒反映,反而似乎是從人類社會的角度去思考這些事情。(學理工科的我,,,)
這裡說個事:我是做質量檢測工作的,底下人工作操作失誤導致後道投訴,結果領導把我和那個員工一起叫過來訓導。我自己很明白問題根源與自己的連帶責任(沒有審核好員工的工作),也是主動理智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而那位員工的表現是先說我平時怎麼著她了(真實情況是她自己太情緒化,經常對別人指指點點,,),後來就哭鬧了起來,總之既不就事論事,也不承認錯誤。所以到這時候我才覺得委屈(我過往是情緒導火索也大都在這個點),被派到這個勾心鬥角複雜關係的部門,平時忍讓不願計較摻合,沒想到在這種時候還要被倒打一耙,責任都退給我,所以既委屈又憤怒。————以上講講題主的問題吧,我目前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1.人與人的差異,我們就是生來想得比較多的那類人(通常內向的人表現明顯)考慮的角度多且深2.對自我狀態缺乏了解,情緒隱藏得比較深。我的表現是對父母的想念,初中高中等等時候與父母分別的時候,心裡會覺得空落落的,但是不會哭,自己也覺得忍忍/轉一下注意力就會過去的。但最近幾年意識到,其實這種狀態我是可以哭出來的,很傷心的那種。所以,不是沒有情緒,只是有時候深到你自己察覺不出來(有些看心理醫生的,也是通過某種方法讓你意識到這些,畢竟俗話,憋久了會病的哈)—3.缺少對意識,認知,情感等心理學理論知識。其實很多我們自以為與眾不同的狀態,在人類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例了,很多也是建立了相關的理論。改善方法:1.結合2/3點進行有深度理智的思考2.多去體會,思考與感悟,千萬不要封閉自己,也可以多和別人交流(題中的極端做法也是一種方法)
3.學點心理學理論的知識(不是雞湯!不是讀心術!)(入門的話可以聽聽心理學公開課,還有現在的笑來老師,戰隼老師)我媽也經常說我冷血,經歷情況都差不多~
推薦閱讀:
※笑點高的人是感到好笑而忍著不笑還是感覺不好笑?
※為什麼我不適合戀愛?
※太理性的人會讓人覺得很冷漠嗎?
※為什麼我們總會把最糟糕脾氣最壞的一面給了親近的人?
※永遠無法確定自己喜不喜歡一個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