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主動脈夾層支架手術可靠嗎?


謝邀。

首先,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是由主動脈血管結構(動脈血管中膜為主)發生病理變化,內膜破裂,血流流入內膜和外膜,形成假腔所致。最嚴重的併發症就是夾層破裂出血。該病病死率很高,有資料說半數的患者來院就診前已經死亡。

就治療來講,腔內血管治療方法是現今對於此類疾病較好的療法,而且是各學科針對此類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相對開放手術而言,它術後死亡率更低,併發症更少。但是治療方案仍要看急、慢性期,具體分型、解剖學形態,患者癥狀,和經濟條件。如今腔內治療也容易被大多數患者所接受和選擇,就患者角度而言,微創可能是其優先考慮的。

具體分型見圖。簡單地說,大多數A型夾層(累及升主動脈)仍需開放手術治療,B型夾層多行腔內血管治療。但是有些特定的A型夾層患者經過選擇和評估可以進行腔內血管修復,即支架置入。

夾層的分型:

A型夾層的治療:圖中重建無名動脈,和左側頸總動脈,遠端行血管腔內修復。


其實吧,不做必死,做了還可能活的大前提下,沒得選啊。至多是看做支架還是做開胸,還得看能不能做得了…

不治療24h死50%,三個月死90%,藥物治療死30%,介入或手術的死不到8%。你願意以哪個概率來下這個賭注呢?記住賭注是你的命,只有一次機會哦~


父親2009年做的主動脈夾層手術,現在一切正常,目前工作還是挺勞累的,煙酒也一直未戒掉,就這手術來說,救了我父親一命。


以下是我個人經歷,沒有技術層面的回答。

我爸爸四年前做的主動脈夾層支架手術,病發前期一直背痛,後來十幾天後某清晨突然病發,胸口疼痛肢體麻痹,而且嘔吐不止。

當地醫院查出來是主動脈夾層瘤後都要求我們立馬轉院,本地做不了,就算做也要等支架和醫生。

然後立馬打長途救護車(第一次做跨省救護車)

插一句,不得不佩服大醫院的效率,拍片檢查到安排進病房到聯繫主任做手術這一過程非常的快(因為在本地醫院見慣了低效率,再大的病也給你慢悠悠的拖著)

在手術前醫生告知我們手術的風險性,大約百分之70多的成功率(依稀記得是這個比例)。醫生打比方跟我們說就像人的袖子,分幾層貼在皮膚上,我爸爸血管已經破到了最外面一層,並且鼓出一個血包,只有從大腿跟切口引支架進去,然後像個傘一樣撐起來,堵住破損的地方。

手術進行的挺順利的,術後直接轉入了重症監護室。因為家屬不能探望就一直在外等消息。icu住了快7天,後來病房住了二十天,回家後我爸爸情況很穩定,三個月後又再去醫院複查,看支架有沒有移位等等,接著就是間隔不等的定期複查。

術後醫生說我爸爸比較幸運,主動脈瘤就包著薄薄的一層皮,送來的時候可能隨時破裂,還說見過太多突然就血管破裂的病人,說就幾秒的功夫,最多蹬幾下腿人就沒了。

當時我以為醫生嚇我呢,後來我爸爸說他在icu病房時,隔壁正好躺著一老鄉,才30多歲,是個老師,一樣做的支架手術,兩人聊的還挺歡,但是沒幾天隔壁就沒動靜了,我爸爸問小護士,護士就淡淡說人沒了。

等回到家,同行的妹子知道我爸爸去外地做手術,來跟我說,她醫院的一個外科主任自己查出有主動脈瘤,然後請了外地的專家在本醫院也做了同樣的手術,但是可惜連手術台都沒能下來。

所以,當年以一個對胸外科完全陌生的我來說,支架手術是可以救命用的,但是伴隨的風險也很高。


怎麼才叫可靠呢?現代醫學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尤其是主動脈夾層這類死亡率很高的疾病。這樣說吧:

風險較大,費用很高,但確實是當下最好的辦法。


性價比最高。


http://qm.qq.com/cgi-bin/qm/qr?k=_1PJzIAzQ1GDhIpDgr62RG3Y2tIMi1n8 (二維碼自動識別)


DeBakeyⅢ型夾層即夾層範圍在左鎖骨下動脈以下的患者適合支架治療,術後還要做到控制好血壓和心率,這項手術之所以會在臨床廣泛開展,自然效果是肯定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術後患者會發生繼續撕裂,夾層範圍擴大,甚至破解失去生命,不要問我為什麼,現實就是這樣,不過對於一群人,支架治療的還是明顯要比藥物和外科開刀治療的活下來的多,至於某個病人,只能做最正確的選擇,療效聽天由命吧~


推薦閱讀:

腹腔手術後肚子裡面的器官還會原位置放著嗎?
腹腔鏡手術的時候是怎麼把大型物體(如腫瘤,切除的器官等)從那麼小的幾個孔里拿出來的?
頸動脈竇是什麼?多大壓迫可致死?
人在夢中有沒有嗅覺和觸覺?為什麼?
全麻與局麻相比,真的對身體的傷害更大嗎?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