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做慈善的動力是什麼?

這裡談及的慈善是那些真正將自己的一生獻給慈善事業而不求回報的人


我覺得好像很多人都把慈善理解的像是某件大事業一樣,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裡面。

現在各種微公益的項目也在興起,旨在讓沒有很多錢的人、沒有太多時間的人、沒有過多興趣的人參與到裡面來,幫助大家發掘和發揮自己的善良。

我們每一個人的貢獻都和一滴水一樣,但是彙集起來是可以形成很大的力量的。

也許大家都覺得做公益和慈善都是在自己的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以後,但是其實我們可以將掙那些多餘的錢的精力的百分之一放到公益裡面來,就可以產生很大的效果的。

也許你覺得某些狀況的改善是需要國家和政府宏觀調控的,但是的確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上次去希望小學,給孩子們發放心愿卡,讓他們寫上可以由志願者幫助實現貼近最近生活的願望。後來收上來看到兩個孩子的心愿卡,大家都很感動,你們知道他們寫的什麼嗎?

孩子A寫的是:希望志願者哥哥姐姐給B帶來羽毛球拍,我們都很喜歡你們教的體育課。

孩子B寫的是:A很需要一隻自動鉛筆,謝謝哥哥姐姐。

我覺得這就是我最大的動力了。我不愛提及「慈善」這個詞,由於富人們的表演,它顯得太過遙不可及,好像這只是他們的舞台。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稍微想著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最偉大的慈善家。


看透了生命虛無的本質


滿足自己的私慾

有的人做慈善自己會覺得心安,會覺得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與有些崇拜暴力的人喜歡破壞的本質是一樣,只是在人類的道德標準角度上我們一般會推崇慈善這類利於大眾的行為。


我朝慈善多要經過紅十字會,中間黑幕較多。 但不經過紅十字會的也是有的,而且不少,過去幾年我直接或間接參與的項目有四個,在圈子裡聽說過的項目有十幾個。籌款總金額多在幾萬到幾百萬間,再多不經過紅十字會就不好辦了。這些項目與紅十字會的黑幕不同,多是一個或多個土豪發起,幾個到十幾個人就把善款填上了,他們制定慈善項目的制度委託一些志願者執行,志願者也有很多是相關專業人士,比如律師、醫生、講師等等,像我這類專業不能為之所用的志願者就只能做一些基礎的工作。

出資人是企業家、社會名流,對於他們來說搞慈善是要獲得好處的,名聲是一方面,慈善項目搞得好就能吸納更多對口的企業家來參與,倒不是說他們會在慈善項目上搞什麼黑幕。舉例來說一個房地產老闆牽頭搞個關愛流浪者的項目,然後吸納了其他幾個房地產老闆、媒體人和金融家,那麼他們的業務是可以相互扶持的,在項目中接觸就有了交流的契機並建立信任關係,就此形成一個小圈子,對他們的業務是有實質幫助的。附帶的慈善名譽和良好企業形象也會是他們的預期收益。 如果不去做慈善,以前他們土鱉點的社交方式就是臭味相投,吃大餐,夜總會K歌,鐵友同嫖,下賭場,明顯搞慈善對他們的社交形象有改善。

慈善家需要在慈善活動中獲利並非什麼不可接受的事,人是逐利的動物,無利不起早,無事不逐利,無論政府、官員、商人、志願者、受助者都逃不脫這個規律。

即便志願者從頭到尾沒有拿過一分錢報酬,也是獲利的,在從事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律師結識了企業家,以後發生業務關係的可能性就大增,講師有可能會接到企業家的培訓委託,即便我們職業技能不對口的在這個過程中也開闊了視野,接觸了很多高大上層次的人士,日後如有需要翻出一張跟商業巨子合影的舊照都可以編個故事出來成為吹牛的資本。

所以商人希望在慈善過程中有所得無可厚非,大家各取所需。事實上這種大家都能獲利的慈善生態結構也能更有效率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遠比紅十字會的官僚架構更值得我們參與。

…………………………………………………………

粗看了一下問題就回答,等答完了再看了一下題目是指那些一生都在做慈善的極端人士,上述答案就有些偏題,在此進一步解答一下。

這種極端人士我也接觸過,就我的看法是不太願意跟他們深交的,只要是個人,逐利就是人性,這個利可以是實質的得利,也可以是精神信仰上的獲得,如果一個人沒有打算在慈善中獲利,也沒有什麼精神信仰上的愉悅感,那麼偶爾參加一下慈善活動,開闊一下眼界見識也算有所得,這個前提是付出收穫參與者要覺得划算。

而這類極端慈善人士在我看來他們陷入了一些精神疾病當中,最初或許是覺得幫助了人很高興,有愉悅感,就去做得越來越多,期望獲得更多的愉悅感。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感覺是會逐漸變淡的,而他們的做法不是衡量過後減少而是增多,並不斷的自我催眠,將自己內心打造成聖人,他們其實不是因為自己很善良極端的從事公益慈善活動,而是被公益慈善綁票了。跟他們聊天也很沒意思,因為除了慈善公益活動之外就沒有別的話題。他們有些人始終沒有結婚,也有些人結婚了甚至有了孩子還是大量時間用於慈善公益活動,家庭關係緊張,自己財務狀況也一團糟,在我看來求天道毀人道很不可取。


講講目前正在做的一件事,可能你們會有新的認識。

很多人會覺得出發點是愛心或者成就感,但是我在最近收集打工子弟學校的願望清單的時候,看到的更多是一種慾望。

這種慾望讓我覺得心生恐懼,就像別人在說拜金女郎一樣,我其實很想問,你們真的了解這些孩子需要什麼嗎?

我很理解這些孩子他們對慈善愛心人士的渴望,但是當我們被他們看做提款機的時候,就讓我感到不是滋味。

我收集到上百份願望清單,其中有公路賽賽車,這讓我很驚訝,然後我問小朋友,你知道價格嗎,他回答我不知道,我繼續問那麼為什麼想要,他說因為是最貴的自行車,我問他你覺得我們會給你買嗎?他說我爸不給我買,所以你們給我買吧。我說你的家庭收入一年只有7000元,你不想要我給你買書包、鞋子、衣服嗎?他說這些就算我不要,別人看我們家窮,也會給我們的,反正餓不死,我就是要車。

我在和校長交流的時候,特別焦慮,把打工子弟的孩子放在城市孩子的圈子裡,無疑讓他們提前認識了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不公平處處都在,他們的心態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就像我今天說服一個投訴者,市政園林會在周末把路燈修好,但是他不要聽,他說為什麼不給他馬上修好,我說起碼路燈是要政府採購的,他說路燈那麼容易換為什麼要政府採購,我說這是為了防止腐敗的滋生,這位投訴者不聽他說今晚如果路燈不亮,他看不見路摔倒了就問政府要醫藥費。人的需求需要去填補,但是誰來衡量這個需求的可節制性?

我在做慈善的動力,並不是說為了獲得成就感,這個從來沒有想過,因為很不現實,說白了我只是好心人的搬運工,我付出體力而已。

但我做慈善的動力是什麼?我想可能是為了讓自己珍惜自己的眼前生活,而不會因為外面的花花世界迷糊了眼睛,時常提醒自己,看看別人,你吃這點苦算什麼?

每次我在看願望清單時總會有種——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於是我總說服自己,冷靜冷靜,然後回到原點,繼續幹活。


對於我而言,每次在網上捐款幾乎都是我最失落的時候。這個時候去捐款,也可以說是對世界美好願景的執著!

這世界有好人嗎?

如果沒有,那就讓我來做吧!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更多的人可能會認為慈善就是去幫助那些陌生的人,絕大多數是大家所認為的「弱者」。做慈善的確有很多的動機,我想說說其中的一種,出於愛。

1. 因為有愛,才會不計回報的去幫助別人。先從身邊熟悉的人說起吧,假如你的親人、朋友、戀人有困難,你會去幫助嗎?我想絕大多數情況你是會的,那你為什麼會幫助他們呢?是親情,是友情,是愛情?這些都是因為愛。因為你愛他們,所以許多時候幫你才會不計回報的去幫助他們。

2.因為每個人愛的邊界不一樣,所願意無私幫助的人的範圍也不一樣。有些人自私到連自己的親人、朋友都不會去幫助,而有些人卻會為了幫助陌生人而不惜生命。

3.因為愛的能力不一樣,所做的事情的「大小」也不一樣。有些人沒有太多的時間、金錢、能力,而有些人卻有足夠的時間、金錢、能力去做那些宏偉的事情。

這就要歸結到一個字,愛,這個永恆不變的主題,我想從古到今也沒有誰能夠研究透這個字吧。我更說不清楚。不過愛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有些人覺得幫助別人就是自己的責任,就好像丈夫要讓老婆孩子生活的好一樣。有些人幫助別人可能是出於同理心,他們能體會到別人處於困境時候的感受,可能會聯想起自己曾經的感受,而幫助別人,感覺會有自己被幫助的感覺。有些人幫助別人可以看到別人快樂,同時自己也收穫到了快樂。。。。。。

最後說點題外話。我也推崇微公益。我想先從」啟動能量「原理說起,做一件事情,只有做這件事情的」正能量「多餘阻礙做這件事情的」負能量「的時候,這件事情才有可能去做。愛是一個動機,而最終是否會幫助到別人還有其他很多因素,還要看你是否有時間,有資源。比如一個人可能想拯救非洲那些處於水生火熱中的人,這個人已經具備了愛這個動機了,可他一想到戰爭,疾病,想想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人,他就放棄了。要想讓更多人做成更多有益的他人的事情,只指望那些非常富裕非常有能力的人是不夠的。應該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給城市裡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給失戀中的朋友一個安慰,給那些需要關愛的孤兒一些擁抱,陪他們一起開心的度過每一天。。。不要覺得是微公益,都是些很小的事情,就不屑去做。這些事情雖小,但確實幫助了別人,給別人帶去了溫暖。這些作用是巨大的,因為這些事情很容易做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做更多的事情,當做的人足夠多的時候,這件事情就會覺得很偉大。比如每個人只捐1塊錢,1億個人就是1億。當人們都願意從小的公益做起,隨著自己能力的成長,愛心的培養,他們便會去做那些更大的公益,這樣便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達,則兼濟天下。


1.明白慈善就是利益行為,然後真心做投資的人

2.明白慈善也是利益行為,然後因為心裡的執念(從小養成的習性)真心做慈善的人

3.文化洗腦,跟風做模作樣做慈善的人

顯然你說的上課第二種人,他們的動力是一種心理缺失(這不是貶義詞,只是客觀描述,我很佩服這種人)。


出於人類對於人類同類動物的一種偶然天生的同情心和同情感


曾經一度是某個公益組織裡面的活躍分子,因為我閑啊,不想工作就去做義工咯。


感恩與同情


本性


你們給過 乞丐錢嗎 我是說 給100塊

你就明白了

那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自我陶醉與滿足


是一種病吧


因人而異吧

比如說企業家,做慈善的目的就是提升企業形象,宣傳自己的產品,還有一部分企業家是為了出名。

比如說基督教徒,做慈善就是為了自己心目中的信仰

比如說明星,做慈善就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增強自己的社會影響力,之所以這樣也許是可以給自己爭取來更多的廣告或者可以讓自己出演更多的影視作品,也許是為了心底的善良,但是你們懂的,有多少是這樣的。

比如說普通老百姓,做慈善是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省下來的錢去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事或人,這樣的人社會責任感很強!

比如說義工,其實義工也是做慈善的一種,這樣的人多半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對富人的心態不是很了解(獲得社會認同?錢太多無所謂?慈悲心?)

對於普通人,這就是一種個人選擇而已。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條件適當,很多人都會選擇行善。換言之,社會要給普通人行善的條件。


讓自己覺得好受點


社會認同感,顯示出自己是被需要的,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女朋友瘋狂追星?
2017 年,孩子成長過程里的哪些小事,最讓你感到暖心?
2017 這一年,作為來訪者,心理諮詢給你的生活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由於接受信息太多,思維混亂怎樣調整?
小孩應該學習做家務嗎?

TAG:心理學 | 慈善 | 社會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