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曾長期分裂為何最終仍能統一?

義大利地區上次處於同一政權下還是羅馬時代(後來倫巴第算半個吧),經過近一千年的分裂,到19世紀下半葉,按理說早就不存在作為統一國家的法理了,也該分化出不同的地方文化了(西葡程度的差別)。【以上有錯請指正】那麼問題來了:

此時的撒丁王國是如何讓【義大利統一戰爭】沒有變成【撒丁對亞平寧諸國的侵犯擴張】呢?大家都是主權國家吧,是不是抱上法國大腿同時外交利好就可以狂吃鄰國呢?假如瑞典有實力,有大腿,有外交,即使是19世紀下半葉,鯨吞丹麥挪威,美其名曰「卡爾瑪統一戰爭」,也能說得通咯?扛民族主義大旗,打帝國主義戰爭。

有點自問自答的感覺,還是要學習一下各位的觀點,只是自己現在的體會更傾向於【撒丁吞併諸國成立義大利】,而不是【義大利分裂多年終被撒丁統一】。

知乎首問,歡迎理解後修改以便更清楚表達我的想法

補一句,並不是v2玩家,雖然加了標籤


義大利統一和德意志統一都是列強博弈的產物,而不是什麼民族主義運動,雖然它有民族主義色彩。這是認清歐洲地理大變動的前提。義大利有一本書列舉了義大利四大國父,馬志尼、加里波第、加富爾這三個加上維克托埃曼努埃爾國王。但他們列舉了四大國父唯獨少了義大利王國第一大國父,路易-拿破崙。

義大利戰爭里撒丁軍隊是跟著法國軍隊前進的,馬讓塔會戰、索爾費利諾會戰都是法國軍隊打敗了奧地利軍隊,撒丁軍隊就是擺設。弗蘭茨-約瑟夫皇帝求和的對象也是路易-拿破崙。拿破崙三世皇帝是義大利和德意志雙料國父,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1815年的維也納合約奠定了此後將近半個世紀的歐洲局勢,而這個局勢從國際秩序上說就是防禦法國的,在北方設置了尼德蘭王國、在南方設置了撒丁王國這兩個中等國家,作為抵抗法國的前哨。而一旦它們無力抵抗在北方神聖同盟的普魯士將成為萊茵河保衛者,在南方奧地利帝國將成為倫巴第保衛者,一起來捍衛德意志和義大利的安全。所以德意志的分裂狀態和義大利的分裂狀態建立在撒丁+奧地利和尼德蘭+普魯士合作的基礎上。

而之所以要嚴防法國是因為法國可能破壞神聖同盟的正統原則,把革命和法國的擴張攪到一起破壞維也納體系。但是只要法國還在正統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維也納體系就無關緊要。1830年革命雖然推翻了波旁王朝,但是波旁家幼枝又登上王位,所以也沒有觸動維也納體系的根本。真正破壞這一根本的是1848年革命。

這場革命席捲半個歐洲,讓法國建立了共和國,奧地利帝國幾乎瓦解,普魯士也幾乎建立了立憲制。但是依靠俄國的支援德意志和義大利得以再次回到維也納體系。施瓦岑貝格首相壓倒了普魯士重建了德意志邦聯。這個時候環顧歐洲1848年唯一的不符合正統原則的遺產就是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建立了一個依靠公民投票的君主國。一個尷尬的依賴於民意的君主國。所以在意識形態上他在列強眼中意味著革命,對人民則意味著君主專制。所以他就像在跟民意賽跑,必須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讓他的帝國始終沉浸在節日氣氛里,才能讓他的體制不至於崩潰。所以第二帝國的氛圍被概括為「帝國歡慶」。在對外政策上拿破崙看到他的勝利都在分裂的德意志和義大利,在這裡他可以施展拳腳,打破敵視他的維也納體系。為實現波拿巴主義的「進步的法國和解放的歐洲」取得實際的成功。

所以從1850年代開始拿破崙三世開始認真的執行其歐洲政策。1853年聯合英國發動克里米亞戰爭,第一次撕開了神聖同盟。英法+撒丁一起對俄國作戰,本該聯合起來的四強分裂了,本該抵抗法國的撒丁倒向了法國。甚至奧地利也倒向了法國,這是非常愚蠢的。

因為克里米亞戰爭只是讓俄國陷入無力狀態,法國真正的意圖是義大利。義大利統一問題實際上早就在討論,但是真正具備統一能力的只有三股勢力,第一是奧地利,但奧地利是神聖同盟五強之一,而且是保守主義的急先鋒和旗手,拿破崙不可能跟它合作。第二是教皇或者兩西西里國王,教皇受到法國正統派的支持,而兩西西里波旁雖然是旁系但也帶有波旁王朝色彩。一旦教皇或者波旁統一了義大利,法國正統派就有了強援,拿破崙三世接受不了這個局面。但是如前所述第二帝國依靠各黨派的支持,別看拿破崙皇帝無法接受正統派崛起,但他也不敢觸怒正統派,所以一直到1870年法國軍隊都駐紮在羅馬,以免義大利吞併教皇國。否則正統派肯定要咬死拿破崙三世。

所以唯一現實的選擇就是撒丁,撒丁地處義大利西北部,本來是卡斯爾雷和梅特涅設置的中等強國,它既不左也不右,又願意跟拿破崙合作。所以拿破崙三世別無選擇,只能推動撒丁去統一義大利,而撒丁也很快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拿破崙別無選擇,所以拿破崙原本希望建立一個比德意志邦聯緊密一些的聯邦制國家,撒丁成為主席。但是當對奧地利戰爭真的爆發的時候,法國軍隊流血犧牲在前,撒丁軍隊到處吹吹打打的忙著升撒丁國旗,很快吞併了北義大利各邦。然後又吞併了兩西西里。之後定都佛羅倫薩,建立義大利王國。

在這個問題上撒丁人實際上是利用了拿破崙,擴張了撒丁國家,而不是順應義大利人民的呼籲統一了義大利。撒丁所謂「我們已經創造了義大利國家,下邊我們還要創造義大利人!」就是這個問題的最好解釋。義大利王國推廣的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的標準義大利語只有10%都不到的人會講。南蒂羅爾的義大利人即使到1918年還在抵抗義大利王國。


民族主義情緒濃厚,統一的呼聲很高。當然,米蘭的軍隊就在旁邊看著。

卡米洛·加富爾伯爵先下手為強,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加里波第將軍顧全大局,只好妥協,不搞義大利共和國了。加富爾「伯爵」,伯爵的屁股當然在貴族這邊。兩西西里起義的時候他們處處給加里波第及志願軍使絆,進軍羅馬的時候皮蒙特-薩丁軍隊甚至開槍打傷了他,足見他已經成為了某些勢力(法蘭西帝國、奧地利帝國及其他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與我們的大英雄作對的薩丁為什麼能統一義大利?當然是法國的功勞,這能給奧地利使絆的事兒何樂而不為?最後奧地利將威尼斯割讓給法國,法國再割讓給薩丁,用薩伏伊來換——薩丁趁普奧戰爭對奧宣戰,看加里波第又履歷戰功,就奪其兵權,於是薩丁軍敗績,海上的利薩海戰也小敗,不是法國的壓力估計倫巴第也得吐回去。後來普法戰爭了,拿三把羅馬駐軍撤了回去,終於可以解決羅馬問題了,薩丁(加富爾伯爵已經掛了)還得搶在加里波第前面,生怕他聲望再次高漲。

薩丁這種為了自己王位坐穩不惜迫害人民英雄的、喪權辱國垃圾政權,它也配叫義大利?義大利的法西斯化,薩伏伊王朝也脫不了干係,都是因為它怕赤化才欽定了墨索里尼。


近代還有不少根本沒有存在過的歐洲國家被發明出來呢,義大利沒什麼稀奇的。


真要這麼算的話,也只是薩丁吞併了北義大利。

南義大利是加里波第打下來,然後合併到薩丁王國的。

但是事實上,義大利人並不認為這是吞併,因為加富爾的存在,他為義大利的統一做了很多工作。

簡單理解就是聯合法國把奧地利勢力驅逐出義大利,再利用民族主義合併北義大利諸國,最後和傳奇英雄加里波第達成一致,把南義大利合併。

在民族主義興起的年代,義大利地區有些同樣的語言,自然會產生民族認同感。


義大利的統一,是歷史的進程1848年革命,民族主義興起與個人的奮鬥義大利建國三傑的努力的完美結合。加富爾通過外交拉攏法國來驅逐奧地利在北義大利的勢力,通過法奧戰爭兼并了倫巴第大區,進而吞併了北義大利。馬志尼領導1848年革命極大的打擊了教皇與法國在中義大利艾米莉亞-羅馬涅的勢力。加里波第,則軍師能力突出,參與了北義大利,中義大利余奧地利,法國的戰鬥,自己則率軍滅亡了兩西西里王國,佔領了南義大利。另外為什麼薩丁尼亞為什麼對其他邦國來說不是侵略,因為北義大利長期處於同一個政權(羅馬帝國,倫巴第王國,義大利王國,神羅),同文同種,信仰也一樣(羅馬尼亞的瓦拉幾亞和特蘭西瓦尼亞在宗教上有矛盾),但是南北義大利卻差異較大。南義大利是希臘人的後裔,歷史上阿拉伯文化與法國文化都曾入侵南義大利,因為南義大利是多種文化的融合(馬爾他更直接的脫離了義大利),在義大利統一時,南部只有五分之一人口會說義大利語。義大利為了解決南北差異展開了很多措施,比如三年義務教育,廢除磨面稅等,但是因為差異太大,以及教皇的干擾,自由主義共和派的反對,義大利整體的凝聚力並不強。


義大利分裂的時間固然長,但是仍然是歸於過一個政權過的(比如神羅,雖然北義大利長期以來在逐漸脫離神羅,但是帝國對其也是一直有影響力的)之後拿破崙對於義大利建國也有幫助。

最主要的還是近代以來的民族主義興起,以及教權的衰落(教宗國在當時仍然有不少的土地),還有就是哈堡的衰落(北義大利大部分很長時間來都是受奧地利控制的)

總之就是很複雜


亞平寧半島作為羅馬帝國的核心區域和教廷所在地,一直以來都是單一的拉丁天主教文化,比爆發過宗教戰爭的英法德和民族大雜燴奧匈奧斯曼更純粹,義大利語作為拉丁語的直系後裔和最早書面化的歐洲民族語言,也有被廣泛接受的條件,不會出現東歐那種雙層語言的情況(上層講拉丁語或德語,下層講本土語言)文藝復興的人才輩出,提供了凝聚國家的文化符號。綜上發明民族的條件其實相當優越。

借著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主義的東風,加上有利的外部條件,義大利走向統一併不意外。

其實十九世紀末的北歐也產生了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主要受德意影響),要求統一這一地區,但沒把握住機會窗口最終錯過了。


是不是黑索里尼的黑衫軍也是從加里波第的紅衫軍得到的啟發?


不了解還是回答一下。沒有外來勢力干預應該義大利能統一的是原因之一。西羅馬滅亡到義大利統一一千多年,義大利半島一直是各方博弈的戰場,奧拓大帝,丕平,查理大帝都出兵義大利,借宗教名義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多方勢力的博弈形成長期的分裂。題主可以從這個方面去研究。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美國人喜歡自稱「Im Italian」?
如何評價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在義大利米蘭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這張圖片里包含哪些義大利前搖專輯?
義大利的科技工業水平如何?

TAG:民族主義 | 國際政治 | 義大利 | 歐洲歷史 | 維多利亞遊戲|Victor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