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任為什麼非出沒優勢的硬體,如Switch。 完全可以放在iOS開發,專心做個iPhone的遊戲手柄?
老任為什麼非出沒優勢的硬體,如Switch。 完全可以放在iOS開發,專心做個iPhone的遊戲插槽手柄,附加充電寶還能把手機續航搞上去。 論soc整合、工業設計它沒有任何優勢,還要考慮成本問題 更新換代慢。遊戲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硬體定製 其實就是個定製手柄和底座吧。手機基礎上可以滿足的
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是我在英文社區的討論中經常零零散散地看到設計師讚賞switch的工業設計,到這兒就變成工業設計不行了……
可以參考的是ifixit拆了機子後給的易維修度分數是8/10。考慮其體積自己內藏的零件加上這是一部移動設備,這個分數已經非常優秀了。遊戲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硬體定製這個言論就很好玩了……我覺得我需要引用一下業界數毛第一的Digital Foundry來現身說法。我不敢說我肯定比你們都懂硬體,但是你們肯定不敢說比DF懂硬體。
DF用同樣是使用Tegra X1的Shield TV做比較,首先用了Shield TV版的古墓麗影,720P,穩30幀但是幀生成並不穩定,並指出這是安卓3D遊戲的常見問題。然後是Switch的首發遊戲之一:Fast rmxDF對Fast rmx的技術表現評價非常高,還專門做了一個視頻分析。便攜模式下的Fast rmx以720P 60幀運行,而便攜模式下的GPU運行速率是前者運行古墓麗影時的一半不到。另外,TV模式下fast rmx是以1080P運行的。我幫老任出謀劃策系列。
好了,不開玩笑了。感覺題主不像是玩主機遊戲的人,不是一個圈子,自然思考的角度不同。題主是從手機和硬體角度來考慮switch的。
題主提到硬體沒有優勢。如果說機能就是硬體優勢的話,除去ps4這一代,以往主機大戰裡面贏家都不是機能最強的。老任也有過拼硬體的時期,結果嘛,都敗了。對比手機,或許真的有手機的機能比switch高?但是手機又能分配多少機能給遊戲運行呢,手機得在保證正常的運行的基本條件下,除此之外才能把剩餘計算資源分配給遊戲。更別說iphone的配置也還沒有些安卓旗艦機的高吧?
再說說用戶群的問題,一款遊戲,主機上賣60美元,用戶可以接受;一款遊戲,手機上賣60美元,有幾個人願意接受?手機遊戲現在已經是氪金的代名詞了。別說60了,老任的馬跑10美元付費轉化率也才10%,不僅如此,還有一大堆的一星評價。你覺得兩種機器的受眾一樣么,目前來看,重疊區域不高,並且未來會越來越小。
此外,關於定製手柄和底座,我說一點,手機最基礎的功能是通話、簡訊等這些交流功能,而不是遊戲。你看看現在有多少手機的外接手柄,有哪個成為獨角獸了。2 in 1設備講究的是把兩款功能近似的設備合二為一,surface pro 是把筆記本和台式機合併起來,後兩者都可以算是做通用計算的設備。手機並不是為遊戲而生,自然遊戲得為手機的一些基本功能做妥協。
還有,看見你在其他答案說,老任只是看見了短期利益,沒有長遠目標。我倒是挺好奇的,為啥你能這麼肯定手機平台會替代主機平台,自從3DS面世一來,一大幫人都在說著手機替代掌機,不過幾年過去了,貌似並沒有啊。對於遊戲,老任的理解會比大部分人和公司都深入。如果說把系列續作處在手機上而放棄自己的主機,我倒是覺得這才是短期利益,沒有長遠目標呢。
最後,我陳述下你的邏輯吧。咱們邏輯有部分是一致的,即遊戲想賣的好,想多賺錢,則遊戲所處的平台應廣泛。不同的在於,你認為手機平台比主機平台更廣泛,應出在手機上。而我認為,手機平台雖然看上去比主機廣泛,但對於遊戲功能來說,手機平台並沒有主機廣泛。一來,是因機能,二來,因為用戶。
PS: 這裡的主機包含掌機和家用機以及混合型主機(switch)
PPS: 我發現傳統玩家對這種問題喜歡用傳統的主機思路來思考問題,新玩家似乎更喜歡從手機和機能的角度考慮問題。且兩者之間鴻溝越來越明顯,前者鄙視手機,後者覺得機能太低。(攤手
PPPS: 讓第一方轉型成第三方,看看世嘉吧。
完全反對沒硬體優勢,處理性能等於一切的話主機全都可以全去死了,跟PC比全是笑話。
NS作為當前最便利的遊戲機,TV模式便攜模式極速切換,提供最便捷的本地多人遊戲解決方案,內置HD震動IR攝像頭等新技術,6.2寸720P屏幕,價格只要299美元
這些事就說哪個別的硬體能全部做到吧,既然做不到那就是如假包換的優勢
登陸手機那個就留給別人去回答吧,感覺去回答這問題都像是在犯蠢的感覺
更新一下, 時代在發展, 現在應該改玩神威-太湖之光
瞧瞧這名字, 哪個遊戲機有這霸氣
================
我建議題主玩銀河超級計算機2號
擁有絕對優勢
認真地回答你一下吧。
首先老任為啥出沒優勢硬體?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吧。Switch的硬體非常強大,具體的看硬體指標不贅言。目前移動領域最強的遊戲設備,IPHONE的遊戲機能低於Switch。所以第一問不成立。第二,任天堂的工業設計和理念一向極強,可以說一直走在時代前沿,比如十字鍵專利,比如移動設備gamewatch,比如最早押寶觸屏(DS比Iphone早得多),體感技術,裸眼3D,90年代初就開始進行VR嘗試的VB。這些產品有的大成功,有的大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公司給人的印象相反,任天堂在產品設計上有極進取的特點。
最後說一點,任何事情都非一成不變,任氏在巔峰時期曾經單靠遊戲產業名列日本前十的公司,當時在破產邊緣的蘋果遠遠不能與任天堂相比。今後誰知風水會轉到哪呢?2006年幾乎沒人看好任氏的WII,誰知其在主機大戰中卻最終勝出。任天堂是一家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並一直保有實力與野心的偉大公司。問題一:老任為什麼非出沒優勢硬體,比如switch。
我簡單根據上下文猜測一下題主想問的是:「任天堂為什麼一定要出性能不突出甚至弱的硬體,比如switch?」如果題主是個主機用戶的話(我想如果稱你為「主機玩家」,這裡很多人會不同意),你的主機使用資歷應該很淺,或者是沒對以前的主機遊戲史有過認識。任天堂是出過2代硬體性能較PlayStation(1代和2代)都突出的遊戲機的——Nintendo64(N64)和Nintendo Game Cube(NGC),但都落敗於PS系列。
其中失敗原因簡單來說就是之前作為平台商的任天堂對第三方遊戲廠商的要求苛刻,以致索尼異軍突起之時,大量優秀第三方遊戲落戶PS。後來PS3時代索尼也犯了差不多的錯誤,以致PS3一開始的艱難。
相反地,前任天堂社長岩田聰上任時改變了方針,決定以創意突圍,結果誕生出了NDS和Wii這兩台銷量怪物。之後,任天堂基本就繼續這個方針,即使經歷WiiU的失敗,也沒使任天堂回到拼硬體的路上。
因為拼硬體太傷本錢了,同時代另外兩個主機平台商索尼和微軟的主要利潤項目並不是遊戲機,但遊戲機對任天堂來說基本就是最主要經營的項目了。作為很傳統的日本企業,任天堂用Swtich的目的是並不是與PS4和XB1對抗,而是搶佔PS4和XB1用戶的第二台主機地位,以及發展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呆在家裡用電視玩遊戲但又不滿足於手機遊戲的玩家。
問題二: 完全可以放在iOS開發,專心做個iPhone的遊戲插槽手柄,附加充電寶還能把手機續航搞上去。論soc整合、工業設計它沒有任何優勢,還要考慮成本問題 更新換代慢。遊戲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硬體定製 其實就是個定製手柄和底座吧。
分解一下問題二,
1. 為什麼不做純開發商?
如很多答案一樣:參考世嘉。
2. 為什麼不幹脆出iPhone(手機)遊戲外設,配專用遊戲?
參考網上搜索到的一則App Store分成比例調整新聞,時間是16年6月:App Store將迎來大調整:分成比例、審核加速、搜索廣告
文中說到:
目前,App Store平台上的商業模式有:免費應用內的廣告、免費應用的內購、付費應用以及訂閱。
此前訂閱這種模式只適用於某些類別,比如音視頻流媒體、雲數據、報紙書刊訂閱等服務,但現在,訂閱擴展到了所有應用類別,例如遊戲,以前內購刀劍是一次性消費行為,當開發者將訂閱模式加入自己遊戲中,用戶可以每月付費的方式定期獲取裝備,開發者也可以給訂閱用戶一些優惠。 訂閱分成方式也更新了。過去是「三七開」(蘋果分得30%收入,開發者獲得70%);從下周App Store新政實施之後, 第一年仍是三七開,但第二年開始變為85:15,開發者獲取85%的收入,蘋果得15%。這是對開發者更大的吸引和更多的挑戰,這條規則會促使開發者在經營過第一年後獲得更多收入,刺激開發者想出更多辦法做出更好的內容留住用戶,讓自己的App走得更長遠一點。 另一些是「價格點」的更新。席勒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更新價格點可以讓開發者在不同區域和市場有靈活定價權利 ,用戶也有能更好控制自己的訂閱。2014年底,蘋果嘗試在中國推出1元應用,從此結束了App Store六年以來最低6元(0.99美元)的定價方式。
另外,關於外設,還要給蘋果MFi認證的費用。
以Super Mario Run為例,如果SMR是任天堂為iPhone專門出的外設:Nintendo iPhone Entertainment System (NiES)專用遊戲,販賣方式跟現在的SMR一樣,但內容更靠近於傳統平台跳躍。我算SMR for NiES的銷量是SMR的3倍,(截到17年1月中,SMR下載量9000萬,付費率3%,約300萬),即900萬的付費,900萬*10*0.85 = 7650萬 的收入。
看看在主機平台:WiiU上的 新超級馬里奧兄弟U,519萬的銷量,算它定價50刀,519萬*50 = 25950萬。雖然主機平台和手游平台的開發成本截然不同,但考慮到買斷制手游根本不可能有900萬的銷量,哪個平台遊戲收入更好高下立見。什麼?你說氪金制?連手游大廠炒冷飯都是買斷制的多,這大概是傳統遊戲廠商最後的尊嚴吧。
3. 做遊戲機成本高,更新換代慢。
題主在這裡犯了一個錯誤,傳統遊戲主機不需要更新換代快。第一:遊戲機不是必需品,在外國更多是定位玩具,所以主機需要便宜和耐用,定價高的後果可以參考3DS首發和PS3首發價格。而耐用不是說耐摔什麼的,而是生命周期儘可能長一點,這個則是對遊戲開發商而言比較重要的,因為好的遊戲效果是需要針對主機優化的,參考iOS和Android兩平台同一遊戲的差異,因為Android設備多,不可能逐一優化,iOS設備相對少,所以優化效果要好。
或者說看看PS4 PRO,性能比PS4要好,玩家拍手稱讚,但專門對PRO優化的遊戲又有多少?再看看老任的n3ds,我還是不說了。
4. 遊戲機不需要特殊的硬體定製,其實就是個手柄和底座吧,手機基礎可以滿足的
來到這裡我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吐槽比較好了……說到底,主機遊戲平台還是內容為王,即遊戲為主,很多人會為了馬力歐、塞爾達、精靈寶可夢、怪物獵人、神秘海域、光環等等獨佔平台遊戲而買遊戲機,但有沒有聽說過有人為了王者XX,天天XX,開心XX買iPhone?什麼你說如果在手機上製作這些大IP獨佔遊戲?任索軟是有多傻才會這樣做。另外手機運行遊戲時不可能100%性能都在處理遊戲上的,不可能的,手機目前還不可能達到遊戲機的效率。
「 遊戲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硬體定製 其實就是個定製手柄和底座吧。手機基礎上可以滿足的 」
散熱(散熱不行會降頻,性能再高也是個秒射男),續航(你覺得現在手機續航充足到可以玩大型遊戲?),系統(非專用系統硬體資源利用率很低),成本(達到switch遊戲體驗的手機,鬼知道要多貴)。
iphone在玩遊戲上,是比不過專業遊戲機的。
這個問題換一下能替換到索尼為什麼不放棄PS平台出PC遊戲一樣
Out of Mistakes。
不要把無知當作驕傲,把伸手當作本事。
我只想說,問題不要不過腦袋,就直接提出來。先花點時間在知乎逛逛再提問題。
按你的觀點,不光任天堂傻,微軟索尼不也傻到家?
為什麼老任不放棄硬體只做軟體?看看世嘉
為什麼要浪費錢做主機,性能比不過PC?看看2000塊的主機能玩什麼遊戲,2000塊的PC又能玩什麼遊戲為什麼要自己搭平台,PC、手機佔有率那麼高,直接給PC做配件不好?是啊,要什麼XBoxOne PS4,都給PC做配件不好嗎知乎上有一些相關問題已經給你的問題做出解釋了。
首先,任天堂有手游,比如《超級馬里奧酷跑》,去年推出了iOS版,最近又出了安卓版,然後還有《火焰之紋章英雄》也是iOS和安卓雙平台。
但是,iOS能做《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嗎?硬體上是可以的,任天堂出個專業手柄,以現在switch pro的熱銷不愁買家,然後定價60美元,……
然後就是可以遇見的全球差評,史上口碑最兩家化的塞爾達遊戲。
誒?為什麼呢?botw不是MC97分的超高評分嗎?
因為手遊玩家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消費觀,他們無法接受60美元一款遊戲,這不是幾家專業媒體能扭轉的大勢,手遊玩家也根本不在乎你專業媒體評分。
就像上面說的《超級馬里奧酷跑》,無論媒體和核心玩家怎麼稱讚關卡設計,手遊玩家看到10美元定價首先接受不了,他們的差評也就是理所當然,甚至由此會影響之後的媒體口碑。
那麼手遊玩家需要的是什麼呢?答案是《火焰之紋章英雄》這樣的「免費手游」,氪金抽卡花費幾倍幾十倍於《超級馬里奧酷跑》甘之如飴,一些地區口碑一度達到五星,任天堂和玩家雙贏可喜可賀。
但是,任天堂的野心不滿足於此,上面這些手游,包括《Pokemon Go》收入的三分之一要給平台抽成,也就是iOS和安卓,賺的越多抽走的利潤越多。
所以就有了Nintendo Switch,根本原因就是任天堂不想跟iOS分享《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Splatoon 2》《超級馬里奧:奧德賽》《異度之刃2》等……的利益,而且平台經營的越好第三方權利金賺的就越多。
雞頭還是鳳尾,你是任天堂,你怎麼選擇?沒人會為了玩遊戲買ip吧?沒人買ns不是為了玩遊戲吧?題主你懂了嗎?
第一,Switch基本是目前性能最強(連續運行大型遊戲,別和我說那些烤雞幾分鐘就降頻的玩意兒)的掌上設備(只有iPad Pro能比),加上主機定製系統的效率跑遊戲比iOS/Android還是高不少的(手機系統要考慮各種多任務,信號等等,不能分配那麼多資源給遊戲,主機系統只需要遊戲+後台下載),所以你說的iOS和安卓設備隨便能跑動荒野之息那是不現實的另外PS4和Xbox One沒法在外面捧在手上玩,PSV性能被秒了起碼十倍,掌機性能超PS3和WiiU,這叫沒優勢?第二,雖然家用機慘敗,但掌機的3DS依舊是本世代銷量最高的主機(6500萬銷量比PS4的5000萬依舊高不少),賣配件/限定機和Amiibo還賺不少錢,NS也可以作為掌機,為啥要放棄肯定會盈利的硬體平台?(我只是舉例說明老任沒必要放棄掌機平台,3DS發售早售價低我知道,但掌機是屬於主機的,現階段主機第一大廠肯定是索尼,我沒有要爭這個的意思,我覺得某些索粉沒必要過於敏感)
這是老任在知乎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了吧?居然被拿去和手機比?
1.收入
在iOS和谷歌商店上架後,遊戲收入需要分成給蘋果和谷歌,而且比例不低。相反,如果擁有自己的主機平台,第三方廠家的遊戲登陸自己平台(比如NS),任天堂可以得到遊戲分成。雖然無法預估具體數字,但是按照主機數千萬的保有量來看(都是付費玩家),一來一去,對於任天堂的收入影響相差不小。至少,登陸手機平台收入方面不會有明顯什麼提升,而且手機上的遊戲競爭更激烈。
(以上還不算硬體收入,包括主機本身和相關配件周邊)
2.硬體門檻
定製主機開發的難度顯然比適配各種亂七八糟的手機要低。有些遊戲可能在低端手機上根本跑不動,而玩家在購買之前是無法預料到這種情況的。更糟心的還有不同大小,解析度的屏幕。
另外,既然提到了NINTENDO SWITCH,如果和ios和安卓平台比較(把NS視為掌機),NS所使用的NVIDIA Tegra X1處理器GPU性能在移動處理器中是頂尖水平(而且得到了N家的優化,閹割了無用功能,控制功耗等)。不是每個人的手機都有這種頂尖性能的處理器,那麼手機遊戲的畫面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
3.玩家體驗
誠然,有一部分遊戲使用觸屏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更多的遊戲,使用實體按鍵手感更好。同時,除了按鍵操作之外,體感操作,HD震動等等技術在手機上會因為手機型號的不同造成玩家體驗的區別。另外,即使為手機開發專用遊戲手柄也需要適配各種亂七八糟的手機,難度不低。
4.玩家需要付出的遊戲成本
不論主機與PC相比,還是掌機與手機相比。想要達到同樣的遊戲性能,那麼主機/掌機的硬體價格更低。對於玩家來說,「入坑」門檻更低。
PC與主機:想要跑1080P/30FPS主流遊戲的PC至少需要NV1050顯卡+i3級別的處理器(RMB3000+),而一台國行PS4才2000(港行1700代購價)(有點跑題了,只是舉例子)
掌機與手機:安卓旗艦手機(驍龍820/835、華為960)怎麼也得3000+了,iPhone得5000+,而NS才2000+(代購價)。
軟體價格:實體遊戲玩通關之後出二手,對於輕度遊戲玩家,遊戲本身幾乎花不了多少錢。而重度遊戲玩家除了遊戲本體之外還會買DLC等等各種周邊。對玩家和遊戲公司都是好事。(內購形式的手機遊戲入坑門檻不高,買斷制的遊戲不能出二手意味著玩家要承擔風險)
————————————————————————
曾經我也有題主這種想法,但目前來說,任天堂出主機還是有其合理性。
NS橫向對比主機硬體確實是劣勢,但在掌機平台是目前最強掌機。
我打了幾百個字來嘲諷題主,但是感覺這樣的話我就太low了,所以我還是簡單說幾句。
做成ios設備的手柄,就丟失了老任發行渠道這個屬性,而渠道是最賺錢的。
題主你感受下,你之前做餐飲店每月能賺幾十萬,後來有一天有個人說你做毛餐飲,去當廚子算了唄。你會怎麼想?
可笑……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看不清自己市場定位,丟棄核心玩家,只能是死的連渣都沒有。題主還能玩手機一看就不是我們這邊的人,不是和你講道理,我就是來嘲笑你的
別的我也不説,沒有任何性能優勢??? 你覺得ip7跑zelda能有多少fps?
Switch的硬體機能優勢可以把所有手機都踩死,包括iPhone7和驍龍821旗艦。
首先,對於遊戲機而言,硬體升級換代慢是優點不是缺點。沒人希望像無敵的手機萬能黨那樣的頻率換iphone……真要換,跨平台遊戲早就上PC了,你一整個遊戲機還不及人家一張顯卡的價。
其次,對於任何一個遊戲機廠商而言,確立硬體標準才是最賺錢的。人家不是主要靠賣機器的。而是用時髦的話來講,和蘋果一樣是做生態的。有能力做生態的,哪怕某一階段看上去弱勢,也要努力保持自己能做生態的能力,而不是降格為優秀開發者。因為後者效益比前者低。
手機滅的了3DS不,滅不了憋著
另外PS2機能比NGC差是當年公認的事實,結果怎樣了
機能對於一個機器的決定性絕不是最主要的怎麼就是不懂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IGN 為Switch平台新游Splatoon 2 (噴射戰士2)評分8.3分?
※如何看待EDGE雜誌給超級馬里奧 奧德賽滿分?是否又是神作?
※任天堂Switch會出改良版New Switch嗎?如果有,大概多久,值不值得等一下?
※如何評價Nintendo Switch的硬體設計?
※《二之國2》有哪些方面有可能超越《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
TAG:任天堂Nintendo | 任天堂Swi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