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諮詢顧問,2016 年你對哪些行業/公司有了新的認識?
每次參與一個新項目都覺得會解決一些迷思,不知道今年的工作讓你刷新了對哪些行業/公司的印象呢?
我想說說我對商業變化的理解。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商業規則是不斷變化的,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比如說,過去在資本的驅動下,企業單單通過投放央視廣告這一種行為,就可以使銷量增加數倍。
而持續的資本推動,甚至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行業領導者的地位。此時的行業競爭基礎,往往取決於要素資源,想要把企業做好,只需要更多的注重管理學方法—比如協調資源、聯絡渠道、高效溝通、控制預算等。
而如果這時將企業的品牌拿走,只要給它留下廠房、員工、資金、渠道等要素,企業仍然能夠東山再起。
而現在,如果將任何一家企業的品牌拿走,只剩下員工、渠道等要素資源,往往很難發展。
因為在高度同質化的行業競爭下,企業更需要依靠差異化的競爭手段。而此時企業最重要的價值除了有形的企業資產之外,更多的是品牌價值。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呢?
我認為本質上源於科技的發展。
曾經看到過一位前輩對「科技」的解釋,我認為非常經典,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Technology increases access to what is scarce」,意譯大概就是「科技為人們提供了接近稀缺事物的途徑」,也就是說:科技具有反稀缺性。
我們知道,任何的經濟運作和商業模式都是圍繞著稀缺資源進行的,只有稀缺才會擁有價值。而科技的發展,降低了我們獲取稀缺資源的成本,讓原本稀缺的事物不再稀缺,也就改變了價值的流向,重組了原本的供求關係。
我們以最明顯的媒體行業為例,在傳統的媒體行業中,稀缺資源是內容、發行渠道和廣告主,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的出現最先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發行渠道,用戶不再需要通過紙媒體觀看新聞,無數的微信公眾號、媒體類app改變了用戶獲取資訊的行為。
此時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微信公眾號,所有人都有機會產出內容,所有人都能夠觸達讀者,所以大量的人發現機會,無數的公眾號也就應運而生。
而由於人們發布和獲取內容的高度便利性,現在所有人又發現:內容太多、打開率明顯降低、公眾號不再好做了。而再往後,越來越多的人又會發現,做公眾號根本賺不到錢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使原本稀缺的發行渠道如今不再稀缺,而此時的稀缺資源就變成了優質的內容和用戶的注意力。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身邊人都在說: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才是稀缺資源呢?
在任何行業內,交易雙方討價還價時使用的籌碼就是稀缺資源。
比如說在自媒體行業,咪蒙公眾號的一條廣告費用會達到幾十萬,此時她能夠收到如此費用的籌碼就是超高的粉絲認同感。這時的「粉絲認同感」就是稀缺資源。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我們從過去的「被動選擇」時代(比如渠道上有什麼我們買什麼、央視打什麼廣告我們選什麼產品),走到了如今的「主動選擇」時代。這就意味著,傳統依靠資本驅動的商業,比如大量的廣告轟炸、渠道鋪設等,已經不能夠控制用戶的選擇。
此時商業社會的稀缺資源就是「用戶的注意力」
所以,要想創辦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要看清商業規則的變化,把握新機遇下最新產生的稀缺事物,並演化出可行的商業模式。設備租賃未來是用戶設備的重要來源,而目前研究融資租賃的很多,研究經營性租賃的很少
數據結構可視化,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會想要從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方面找到突破口,充分利用大量存量數據進行分析為管理決策帶來價值增長。這種趨勢會越來余越明顯,尤其是創業公司或者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比較容易快速的搭建由上至下的KPI分析體系,將企業的管理決策與運營、產品、財務直接關聯起來形成閉環。但同時,可能一些相對規模較大,發展已經較為成熟的公司,也許是因為自身內部結構複雜,數據量偏大,等諸多原因導致在數據規範、指標系統整理方面管理的效率相對較低。但毫無疑問,在今天,數據可以給我們提供的信息量是無窮的,對於指標體系的搭建、數據結構的可視化,仍然是未來的認知趨勢。
謝謝 @Joe De 的邀請,您好像邀請過我很多次各種問題,是不是需要收集什麼素材?
抱歉因為能力有限,很多真的回答不了。我不是諮詢顧問,但2016年最大的感悟是,任何一個工作都有委屈。我不再給自己「我不在這裡做XXX,就會在別家公司做XXX」的暗示。
如果當下的問題處理不好,不會再歸因於客觀,也不會告訴自己不要管這個爛攤子了whatever就這樣瘸著運轉吧,而是想努力去把它做好,不為別的,就為做好而做好。
這個寫出來好像很簡單哈~~,呵呵呵,但是覺得這個改變挺大的。對工作來說,之前可能還是「工作的青年」時期,現在覺得自己有點是「工作的中年」了。
這是我的感悟。那就是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和寫作能力
互聯網醫療,願景很好,前途漫漫。什麼原因不會快速增長?
1、互聯網技術沒有改變醫療的流程,僅僅在外部隔靴搔癢,因為就醫絕大多數需要線下,需要到醫院。2、慢病管理,可以作為切入點,需要給患者提供諮詢、自診等有價值服務,需要與醫生建立溝通,需要本地醫院的打通。3、醫療資源稀缺,人口迅速老齡化,看病依然貴、依然難,這不是互聯網技術能解決的矛盾,而是個人、醫生、機制等多方都要努力,但醫院未來線上業務會越來越多。但家庭醫生+慢病管理,未來會有發展空間。本公司一堆人升職去了傳統企業做轉型,來了一群新面孔接著做項目。諮詢公司日子也不好過,學習某廠這樣降低人力成本。
國企高管限薪(微笑)
鋼鐵煤炭吧,有的高管一個月拿的一千多塊錢工資。國企要裁員,都不敢明說。請顧問做「人力資源體系優化」
推薦閱讀:
※通過觀察哪些細節,可以判斷一個管理者的水平?
※讀北大、清華的MBA畢業以後能進麥肯錫嗎?
※管理諮詢轉行去哪?
※房地產諮詢和管理諮詢哪個更有前景?
※麥肯錫會用波士頓矩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