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38號車評視頻里對賓士國產C系的指責?
賓士國產的C系加長版把「國外的鋁合金車身換成了全鋼車身」等等。
然而卻避而不談國產標準軸距版,重量更輕,價格更低廉的事實。很多人看起來很懂,卻在使用「車身蒙皮」這樣的辭彙。希望回答中能有乾貨。真實情況如何?如果有部分零件改變材質,如何才能掌握真實情況?如果確實有某種結構件或覆蓋件改變材料,會帶來哪些影響?(成本?加長?),高強鋼的結構件相對於鋁合金結構件有什麼優缺點等等。謝謝
看到這個問題,特意去看了一下那期視頻。我只能說,38號這期在爆料賓士C級的話術上面發揮得不錯——能做到後期面對質疑時,給足夠的迴旋餘地。首先我們來看所謂的『鋁合金車身』到底是幾個意思。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100%鋁合金,即便是捷豹這樣用全鋁車身做最大亮點的廠家,真正的鋁合金使用率也是75%左右。『全鋁車身』的概念是為了方便宣傳推廣而提出的。
劉越在爆料賓士C級車身材料的問題時,並沒有提及『全鋁車身』,而是只說了『鋁合金車身』,但實際上,即便是海外版的C級,也只有48%的車身材質為鋁合金,主要是車身覆蓋件和前後安裝懸掛系統減振器的部分等處。
但是網友在二次傳播的時候,誤把『鋁合金車身』說成了『全鋁車身』,認為視頻有硬傷,進而質疑38號的專業性,這其實是混淆了兩種不同級的概念。按照劉越的說法,國產的賓士C級車身覆蓋件應該也是所謂的傳統鋼材,這才是存疑之處。視頻中他說經過反覆查證,咱們看視頻的也並不知道他是怎麼查證的。看當時38的反映,估計他也不清楚國產C級是不是鋼車身,只是點了點頭,便順著劉越的話給C級扣了個『特供車』的帽子。也就是說,如果劉越說海外C級用的是『全鋁車身』,那必然大錯特錯,是要打臉的。但他只是說了『鋁合金車身』,就給了自己很大的迴旋餘地,因為『鋁合金車身』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模糊。真正的質疑點在於他說的國產C級是不是『全鋼車身』(自造詞)。( *?ω?)?╰ひ╯——————————————————
凱凱的小車庫 - 知乎專欄個人公眾號:「凱凱的小車庫」。一個人在寫,工作太忙,更新速度不定。http://weixin.qq.com/r/W0M2LtTEoYnerZBN9xZJ (二維碼自動識別)
經過確認,應該是國內和國外對整備質量的定義不一樣造成的,並不是賓士的問題,不過對賓士換沒換材料還是持疑問態度。。。對被我誤導的人道歉。
原答案:賓士c200l申報圖整備質量1650kg,對比國外1450kg的標軸,加長後增加了200kg。而3系7系a4 a8加長後對比國外標軸版本增重普遍在50kg以內,所以賓士非常的良心,知道國內車主喜歡車身重,穩,不飄,安全,特意費大力氣大成本將全球都在大規模使用的渣渣鋁合金材料換成了鑄鐵以及合金鋼等材料,充分體現了北京賓士以人為本的精神,歡迎大家選購。首先 我沒看視頻...
不過我想說整車是一個系統,比方說發動機的鋁和車門的鋁,那就是兩種啊....你看各家媒體論壇上來就是整車,入了門哪能這麼問啊..鋁合金車身大家都在用 基本都是對半...全鋼車身是什麼鬼.所有材料都是在安全要求的最低限度上加料的.鋁合金單位質量力學性能確實不錯,但是不是單位體積就不見得了。鋁除了能燒,別的安全性不是光看材料可以決定的,因為鋼本身還有很多種呢,屈服強度低的鋼還不如鋁合金.現在為什麼用鋁材,一句話,就是輕而已。車安全與否,主要看結構啊,你胸口碎大石是看你肋骨硬不硬么?稍微軟一點就碎不了大石了咩?
凡是涉及到系統工程的東西,都不能一概而論!!!!!!
關於吉利博瑞1400MPa高強度鋼材媒體宣傳淺談 - 鍵盤車神與女司機 - 知乎專欄一天到晚想搞個大新聞,前些天炸大眾,現在炸賓士寶馬,一下正著洗腦德系好,現在又反著洗德系,大家智商已成負數...
我只是懂一點金屬材料...汽車安全方面還是外行 有錯誤的地方還望指正按照北京賓士的一貫尿性在國內更換不太重要的車身材料是有著極大極大可能性的。
只說如果換了材料的原因
1.成本限制2.供應商限制安全性有沒有影響不敢說,至少造價變低了,而且質量增加了。賓士C機械結構不如3系是毋庸置疑的,幾乎是每一代3系都是同級最強。開過自然知道。
賓士C的設計感更強也是真的。寶馬品牌的整體質量不如賓士也是事實。有什麼可爭的呢。16款C200標軸車主路過進來答一下,我還沒看節目,當時是老婆看中外觀一定要買的,現在她已經後悔了哈哈哈哈。。。。現在我都是在安慰她,你看這車其實很好看啦。。。抱歉,我也找不到其他優點了。。。
不懂車 最近考慮買車確實看到這個視頻 是黑c級最厲害的一個 仔第二期找來一個人聊內幕時候 38主觀引導太強 反覆強調c國產不好 寶馬國產厚道 結果被請來的人 不會配合 硬是唱反調說「也不是說賓士國產差,寶馬就更有的黑了 」(可能之前有通氣但是這個找來的人明顯更直 不喜歡誇張偏頗)然後38號就沒讓他說 硬是帶過了 「那個我們暫時不談,先來談下賓士c國產確實不好對嗎」作為一個不懂車的 但我懂看人說話的 我覺得這個評測主觀性太大 對於我來說沒有參考價值 你說沒有利益驅使我覺得是不信的
是不是真的?有沒有誇大?能搞清楚這兩點就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誰對誰錯自然一目了然
好奇外行人是怎麼定義車身的?你們說的車身是指哪一塊?
我在北京賓士的中層同學,自己開北奔E260,給家裡爸媽買沃爾沃XC60,告訴我要不是他那車實在便宜,他才不會買
北京賓士、一汽大眾奧迪的簡配遠不止此,不僅僅是民眾能看到的「皮膚」,稍微專業能看到的「骨頭」,而是一直簡配到了「骨髓」里!這裡面涉及太多人的利益相關,太多人的飯碗。我本人留學之後就在國外發展,也是汽車工程師。但簡配的細節涉及我的同學朋友的飯碗,不好多說。以我所了解到的,國產的賓士、奧迪、兩家大眾、長安福特我是絕對不會碰。華晨寶馬和亞太沃爾沃品質還是不錯的,我爸媽在國內就開一輛寶馬530,一輛沃爾沃S60。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舉個栗子,在大眾在中國火起來之前,我上海大眾的同學就告訴我一些Polo後防撞鋼樑換成了便宜的泡沫,大約一年半之後,網上才有這樣的新聞。之後就是大眾全系在中國的加價提車……題主說自己是賓士車主,我表示懷疑。
賓士車的型號是以「級」來稱呼的,如S級、E級、C級,對應英文的「Class」。
眾所周知,寶馬的車向來是以「系」來稱呼,如7系、5系、3系,對應英文的「Series」。
而題主卻非常外行的稱為「C系」。再點開問題日誌,發現題主添加了「車輛」、「賓士」等跟問題有關的話題之後,還加上了跟問題毫無關聯的話題——「寶馬」。
不禁讓人遐想。車身覆蓋件鋼換鋁的反應的問題不只是在於北汽賓士偷工減料,更在於質量分部的變化帶來的車輛動態性能的巨大改變。重心在車身覆蓋件增重後顯然會提高,是否有前後的移動也需要檢測。但是在車輛造型沒有變化,風壓中心沒變的前提下,重心位置的改變會給車輛轉向特性帶來變化。換句話說,賓士總部工程師花了幾年時間無數次實驗才研發調教出來一款關鍵車型,北汽就這麼把質量和重心隨便改了? 減配後,北汽有沒有調教和驗證(懸架剛度、阻尼,輪胎,簧下質量,風壓中心)?即使有能力有錢有時間,還有能力調教到原車水平么?
按道理說,對於38號這樣的人應該知道,對於車身材料的修改不可能是拍腦袋決策,材料在更換之後,請問:安全評測怎麼做?質量體系怎麼做?採購標準怎麼做?裝配標準怎麼做?採用了新的材料,就意味著這些東西都要重新做新的方案,這些都是成本啊,你只想說:改成鋼的可以縮減成本,你卻想不到汽車製造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樣做會導致製造成本大幅提升得不償失。更何況,這樣的修改不可能在短期內匆匆完成,尤其是針對benz這樣的品牌。你說38號會不知道這些問題?以他自我標榜的『專業』身份,我可不信。但38號會說出這樣的話,並暗示『benz不厚道不負責』,我覺得其言論肯定是出於特殊目的。當然,具體是什麼目的我不做評價,順帶匿個名,免得又有人私信罵我。多次提醒網友了:
這裡就轉一個內容好了:縮水版的意思是:不收錢不代表公正。
僅僅因為主觀偏見,就可以讓一個人做出超出人類認知下限的行為!——我是在說本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由於國家統計標準的差異,
導致即使同是進口車型,也會造成國內車型重量與其他國家標註的有差別同為進口,C180 coupe在日本和中國,就出現了整備質量出現104KG差異的問題。
詳細版:
給您上圖解釋吧 我的車型是C180 coupe(1796cc排量)配備了AMG sports package中國官網的數據如下
可以看到整備質量和最大滿載質量寫反了(不知道賓士中國怎麼想的) 但是1654kg的數據在這裡 同時附註[3]里有寫到裝備重量(這裡開始用裝備重量跟整備質量連翻譯都不同 可見不認真)包含了90%燃油同時駕駛員體重68kg與行李7kg總共75kg
包含了90%燃油同時駕駛員體重68kg與行李7kg總共75kg
包含了90%燃油同時駕駛員體重68kg與行李7kg總共75kg
而同樣的配備日本官網c180 coupe(1795cc排量)同樣配備AMG sports package 數據如下
可以看到左列車輛重量是1550kg(1580是配備全景天窗的重量)
這裡差了104kg
這裡差了104kg
這裡差了104kg
但可惜日本官網並沒有標註是否包含駕駛員與行李體重
假設這輛車進口到中國與日本是同樣的 那麼本身車輛就不存在不一樣的裝配 重量應該一致 所以中國申報的應該是包含駕駛員與行李體重
希望能夠幫助樓主解決些許疑惑
via.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588-29855041-1.html
北京賓士C鋁合金車身變鋼車身應該是真的,節目里也只是說了這個事實,也說了寶馬3系全球都是鋼車身的,並不是說這點寶馬3更好,只是說北京賓士不厚道,傳出來被斷章取義之後很容易遭噴,不過38被噴的經驗非常豐富並不在乎。
作為消費者當然更希望這種節目越多越好,國家更新標準太慢了,這種方式也是讓車企向歐美看齊的好辦法。
嘉賓劉越在節目裡面提到了他要做一檔節目來說說每家車企出的車的一些通病,這個節目作為消費者我都願意給錢他做,不過感覺在國內這環境下他做不了幾期就要跪了。立場鮮明,但很不嚴謹,不懂裝懂。
幾個核心問題:
什麼是全鋁車身?什麼是鋼車身?什麼是鋼?什麼是鋁合金?什麼是車身?
每一個概念背後都是一套複雜的系統性的學科,說的太膚淺了,甚至就是錯誤的。
再有黑箱式的驗證結論,缺乏條件限制的決定性論述等等,就多到不用提了。
但是,
這個節目值得支持,雖然幼稚。
因為敢於懷疑,而這就離真相更進一步。38因為說別人不敢說的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不過我喜歡!
車越重越好 越安全? 為什麼國人有這種想法車輕會飄 車重不會飄? 空氣動力學是幹嘛的車重安全 你開車是拿去撞的嗎 追求重量 你撞牆試試 車越重 功耗就高 能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 追求輕量化才是各個廠商技術攻克的難點車的安全 在於人! 在於人! 在於人!
首先我不太相信關於車身能夠直接由鋁合金車身直接變成全鋼車身。畢竟在設計之初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承重和吸收衝擊的部位都是選擇了對應材料來保證車整體剛性的。如果說北京賓士有這個膽子私自把鋁合金換成鋼,那我覺得就不是簡配的事了,而是賓士的品牌的安全性會毀在他手上。而如果你要說我為了換全鋼車架而重新設計,重新選擇一套全鋼的車架出來,那我覺得成本反而會上升。所以簡配的部分應該是車的各個面板(引擎蓋,行李箱,翼子板)。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就是增加車重,安全性上應該沒什麼問題。業內由於換裝鋁合金減重最明顯的例子是2015款福特f150,人家宣傳的是 All aluminum body 而不是 all aluminum chasis. 換裝的就是各種鋁合金面板,鋁合金的懸掛結構等等也輕了大幾百斤。不過這種事情確實是北奔不厚道。買車買的就是一個順心,你買個新車發現你的車就是比國外的重了200kg,心裡就是有個疙瘩。講道理買賓士的應該不怎麼在意性能 ,所以這200kg就當是為了加長軸距付出的代價吧。總結一下就是這200公斤你感覺不到,但是你心裡會有疙瘩。
今天剛去了賓士4s店,試駕了新c,還有cla,回來就看到這個問題,簡單談談。
1.北奔至少在我今天看到的這一輛新c級上沒有用「全鋼車身」,在吸能部分都是鋁合金,準備一個小磁鐵,很好判斷。2.我不需要動力性很好,反正我開不快。我也不需要變速箱有多平順,在大多數我上下班的時候,我只需要鬆開剎車,速度就夠了。但是我每天要對著這套內飾在堵的稀里糊塗吵的一塌糊塗的路上過2個小時!所以它必須要好看!隔音必須要好!底盤必須要舒適!這樣我才能在我一萬次想要罵前面的那個傻逼的時候打開音樂平復一下我的心情。3.至於38號的主觀評測,我給一個建議把。「別發視頻發布音頻,相信關注度會上升一個台階。」不是傳說只有小日本才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簡配么,怎麼這麼高貴的的德系血統,百年品牌的大賓士也會幹這種缺德的事情呢,不可能,一定是打開方式不對,肯定是競爭對手的惡意抹黑,要不就是中方人員私自擅改用料,沒有經過嚴謹的德國人的同意,嗯,一定是這個樣子的,德國品質,畢竟還是值得信賴的。百年賓士,簡配至上,哦不,應該是客戶至上,嗯,就是這個樣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車的駕駛座中央和方向盤中央不在同一條線上?
※凈車價40萬到50萬應該選擇什麼車?
※賓士為何要以其子品牌的方式復活邁巴赫這個品牌?
※想買賓士GLC,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能談到最低的價格?
※請問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寶馬公司和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賓士?
TAG:車輛 | 賓士Mercedes-Benz | 汽車品牌 | 38號車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