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抑鬱症患者不被大家接受?甚至有歧視?

抑鬱症患者不傷害他人,不擾亂社會秩序,不有傷風化,為什麼人們不願意接受抑鬱症患者,為什麼都是憐憫和可憐?而不是關愛和理解?有的父母為什麼還覺得這丟人?如何給類似抑鬱症這類無社會威脅的精神疾病的患者一片理解的天空?(我學心理之前也有偏見,現在想起來,覺得這種歧視莫名其妙……還有朋友,得個小病也覺得不好意思告訴他人,說這是隱私,很不好意思讓別人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狀況?好像一次問了好多困惑,希望大家看著答吧


本題回答中有答案的觀點為「因為抑鬱症患者給周圍人帶來了麻煩所以會被歧視」,我就這個觀點談點看法。

很多疾病的患者都需要家人朋友的照顧(料理生活、承擔責任等)。

比如說傳統的生理疾病,肝癌患者很難能像普通人那樣去履行自己的社會指責而且他們還需要額外的照顧,我們從不譴責這些在為生命掙扎的個體,我們也能夠理解肝癌患者家人的不易,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患者本身是多麼的痛苦。

而為什麼有人會說「抑鬱症患者不如那些身殘志堅的生理疾病患者」或「抑鬱症患者給周圍人帶來了「額外的」困擾」呢?因為這些正常人始終無法理解抑鬱症患者本身是多麼的痛苦。

人們只會對弱者施以同情,而且僅限於「肉眼可見其軟弱的弱者」,那些卧病在床的人,那些身有殘障的人。而抑鬱症患者外表無異於常人但卻需要肝癌患者同等的關注度和照顧,這在有些人看來是可笑的是無法容忍的。

所以說,年輕人,對未知領域要持開放態度,對不熟悉的領域不要想當然,不要閉塞,不要狹隘。


理解是文明的產物。深層次的理解是文明進步的標誌。就像LGBT群體反歧視一樣,這世界上或許很少有不用爭取與努力就能夠獲得的東西。從哥哥的事件到今天,過去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裡,我們對於抑鬱症的接納無疑是越來越多的。十幾年前,我們中間的很多人甚至連抑鬱症這個名詞都沒有聽說過,而今天我們卻能夠在像知乎這樣的平台上公開地討論這一切。正義與公平,它常常來得很遲,但它一定會來。在它到來之前,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公正地對待自己的心。

謝謝邀請。


可憐的是,很多讀書人,他們讀的書不僅沒有讓他們更加文明,反而讓他們歧視得更加心安理得。


沒人歧視真正生病的人。

歧視的是哪些把抑鬱症等精神疾病娛樂化的人。動不動說自己抑鬱了,自己這個自己那個求同情博關注。

特別是什麼產後抑鬱,什麼密集恐懼,什麼恐高症。90%說自己這個那個的人根本就沒有病。

這些混賬東西,擠佔了真正病人應該獲得的關注和同情心。

讓那些本該被關注的病人被別人誤解,被別人忽視。


理解和關愛是人性最缺少的部分。而且現在普遍爭強好勝,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病態的競爭意識,一個朋友向我抱怨一個抑鬱症患者時說,"抑鬱症怎麼了?了不起嗎?我還心情不好呢?"

抑鬱症患者的求助,很容易被戾氣重的人認為是"我弱我有理",從而站在道德高地上進行自以為是的批判。我曾經得過一段時間的輕度抑鬱,而我遇到最重要的問題居然是 如何向朋友解釋我現在的狀態和qq空間上"愛就愛了,散就散了"的人不同。

那段時間,我唯一得到的理解,是來自心理老師的。其次是憐憫,其實憐憫也很好了,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極具戾氣的言語。還有人帶著優越感以自己的艱苦?經歷教育我,還告訴我他有多堅強。

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國內關於心理疾病的教育不夠普及,義務制九年教育所有的心理講座都在變相介紹學習經驗,而每周的心理課又是小學前期就應該學習的,很水。所以人們對抑鬱症的真正定義並不了解,可怕的是不了解還要自己隨便定義一個,對抑鬱症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太多,從qq到豆瓣,都是一群憂鬱的文藝青年(豆瓣還好,起碼是文藝,qq就是憂鬱的傻逼青年)。人們已經分不清一會兒心情不好和絕望的界限,你會注意到十多條"活著沒意思啊"裡面真正在呻吟的一條嗎?

不過抑鬱症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和治療的!有理解的家人就該感恩戴德了,你不知道勝過了多少病友。奢求熟人的理解就不大可能了。


因為……真的給周圍人帶來了一些麻煩。

朋友A,奉父母命養著終生未嫁的姑姑,姑姑一生都是林黛玉,晚年確診抑鬱症。無論什麼樣的良辰美景,姑姑從來就沒開心過,動不動就默默垂淚。「一人向隅,滿座不歡『呀,家裡每天氣氛都很低落,A看著姑姑,煩,非常煩。

朋友B,丈夫不幸患上抑鬱症,沒有性慾了,不願意做家務,不願意照顧小孩子了。所有一切家務都壓在B身上。B煩呀累呀寂寞呀,怎麼辦?大家都勸她別離婚,說一離婚,萬一他跳了呢?A說:那我跳了呢?

朋友C,做HR,公司里有一位抑鬱症,是請病假的時候他們知道的。他們是外企,不興歧視誰,大家都不提這件事。但是到年底說,領導說要裁掉這個人,讓她去處理。她害怕呀,想萬一直接跳了怎麼辦?她不想背這鍋呀。非常頭疼。

……

題主年輕,從你標題里說到」有的父母」云云,就能知道你的年紀和你的人際理解。很多時候,成年人身上是有很多責任的,一旦患上精神疾病,第一意味著不能盡責;第二意味著周圍人要盡很多照顧他的責任。

而且精神疾病有時候比肉體上的疾病還要麻煩,殘疾人還能自強不息,身殘志堅,抑鬱症的人反而做不到。

你要關懷和理解抑鬱症,很對。

但誰來關懷理解抑鬱症的家人和周圍人呢?


我希望那些不傷害他人、影響他人的抑鬱症患者能夠得到平靜,早日走出陰霾。

但並不是所有抑鬱症患者都不影響他人的。有的患者會呈現出抑鬱偏仇恨的心態,廣泛接收負能量並以這種負能量模式來對待自己的生活,那麼對於患者的家人來說,他不僅是一個需要照料的病人,同時也是一個充滿著仇恨、精神扭曲的異類,那麼你要如何區分病症和人的本性呢?當下能區分,那麼一年呢?十年呢?一輩子呢?


因為人們對這些不了解 ,社會普及度不夠。

上面的答主對於這方面的看法我是有一點不贊同的。

他們雖然內心壓抑,但他們不會傷害別人,而且大多數時候在別人面前都會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不想讓人察覺到。

所以我不認為這是受到排斥的理由。

還有一位答主說,沒有反感只是同情。

「同情」——站在一個自以為是正常人的立場上憐憫地看著被痛苦折磨的人,理所當然的保持距離,是我理解的大多數人們現在對待精神病患者的態度。

他們沒有問題 ,他們只是太悲傷了。

他們和每個人一樣,只是在精神上得了小感冒。

我們一直在努力。

讓大家減少因為無知而帶來的排擠和傷害。


這是我女朋友對抑鬱症的看法,手動@篆煙雨下愁無憂


說的好像別的病就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同情似的。


因為中國人的素質和教育質量。


我沒發現有誰排斥抑鬱症患者,貌似都報以同情的態度


推薦閱讀:

為什麼拖延就會變得很抑鬱、消沉失去活力?
患有抑鬱症如何區分懶和病症表現?
我的前女友可能是因為我得了抑鬱症!我好慌!我該怎麼辦啊?我真的快崩潰了!我該如何是好?
學分不夠被浙大勸退能補救嗎?

TAG:抑鬱症 | 社會心理 | 心理醫生 | 心理疾病 | 對抗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