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和潮汕本土人是百年宿敵"這個說法是因為什麼緣故產生的?
利益相關:我是客家人,在汕頭讀書。
以前交過一個汕頭男朋友,分手的時候ex有提到說他父母身邊有些嫁/娶了客家人的過的都不太順心,平時也感覺他父母對於客家人印象不好,對我頗有意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連他們一面都沒見過)。雖然從身邊的本地同學身上沒有發現有什麼敵對的感覺,但是客家人和潮汕本土人是百年宿敵這個說法也是流傳了挺久的想知道究竟是什麼緣故導致這個說法的流傳還有大家同為客家人/潮汕人,在你們眼裡對方是什麼樣的人群,你覺得對方是宿敵嗎
1.廣東客家和潮汕族群間不是宿敵。兩者之間大概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跟汕頭就更不是了。汕頭和客家人的淵源非常深。潮汕一名得自於1905年修建的潮汕鐵路,這條鐵路是南洋客家僑商張煜南主導修建。汕頭小公園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南生百貨大樓亦是埔籍旅星僑商胡文虎所建。大埔會館至今屹立在民權路。如果是宿敵,豈非早就被破壞乾淨?你可知民國時期客家人下南洋基本從汕頭出港?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後整個粵東都是叫做汕頭專區?近三十年,廣東各地級市區劃劃定,再加上廣深的飛速發展,加上兩個族群本土歷史文化教育的缺失,客家與潮汕族群之間的交流就漸漸少了,互相的了解也漸漸少了,這不是太好。2.如現歸梅州的豐順、大埔以前屬潮州府所轄,豐順甚至是舊潮屬八邑之一,至今仍有不在少數的潮汕人。而揭西、饒平等現歸潮汕所轄的潮客交界縣域更有很多客家人,因為與潮汕人相處日久,習俗互染,稱之為半山客。而在普寧、潮陽等潮汕地區的核心地帶,更有許多形成歷史的本土客家村落,以雷嶺紅場兩鎮為典型。
3.舊時民國更有一句俗語稱為 大埔無福,澄海無客。意思是當時潮屬各縣除了大埔客家人占絕大比重,澄海潮汕人占絕大比重外,其餘城鎮或縣市都是潮客混居已經成為非常廣泛而平常的現象了。4.客家和廣府之間稱為宿敵卻是真的有據可循。參見晚清四邑及肇慶等地土客械鬥的地方志。
5.客家與潮汕族群之間相互的矛盾是有,但也僅僅存在於部分戲謔和偏見之中,互相的侮辱貶低和攻擊械鬥幾乎沒有聽說過。現實中例如客家人稱潮汕人為學老古,潮汕人稱客家人為客仔。表面上是輕微的互不認同,其實質上都是對自己族群身份和對方跟自己產生交流的過程的肯定。關於感情方面這個見仁見智,我的父親的同鄉在汕頭的另一半基本上全部是潮汕人,也沒聽說過有什麼問題。
6.答主是客家人,更是汕頭人。有疑問我都可以解答。
---------------------------------------------2017.11.04差不多2年前的回答莫名其妙收到兩條評論。貼圖以供讀者參考。話都講不利索黑不溜秋的越南人就別來唧唧歪歪了。怎麼會是宿敵呢 並不會啊從我的家庭組成來看:爺爺是揭西客家人 他老人家只會講客家話奶奶是汕頭人 籍貫揭陽 從小在汕頭老市區長大爸爸出生在汕尾陸豐媽媽是汕尾陸豐人我出生在汕頭我們家交流就有三種方言
客家話 汕頭話 汕尾話
而且家族親戚們相處非常融洽 客家親戚 汕頭汕尾親戚都好並沒有任何不和諧我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爸爸那邊是大埔的。媽媽那邊是揭陽的。從小把我帶大的婆婆是梅州的(所以我也會聽客家話)。生活得好好的。沒聽說有什麼敵對呀。
基本同意最多贊而且在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這個時候開始跟潮汕地區同屬同一行政區一直到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這個時候分離出來才開始分家的。據我所接觸的感覺是潮汕人跟客家人關係挺好的,基本上沒有什麼歧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友好,要是有的話也都是一些小摩擦吧。答主梅州梅縣的
歷史上確實是有這樣的事情存在,但不是僅限於客家人與潮汕人。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客家人上千年來的歷史,你就會知道客家是一個充滿苦難的群體。
當客家人南遷時,作為那個時代的難民,一直被所在地的原住民驅逐。以我的老家梅州為例,梅州是一個山區城市,在農耕時代並不適合生存。因為多山少可耕作的平原,交通也很不發達。完全屬於當時的誰也不想去的蠻夷之地。
但客家人為了生存,歷史上與原住民進行了上百年的「土客大械鬥」。期間的朝廷政府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死傷無數。當時,因為是屬於組織性很弱的械鬥,人們衣服武器相似,很難分辨是敵是友,於是語言成為了唯一的區分。在開打之前喊幾句話,如果不能用客家話流利的答出來,那就是敵人。
這個原因也導致了大部分的客家群體非常重視自豪於客家話,有一句客家諺語叫「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而且,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梅州人在冥冥之中如此珍惜家鄉的原因吧!曾經我們為了能有一個家付出太多了!這點我可以回答你,我是饒平客家人,在饒平的潮汕區讀了三年書,饒平二分天下,一半潮汕一半客家,成績稍微好點的學生都會進入潮汕地區讀書,而這部分群體都會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被潮汕人所看不起,潮汕人管我們這個群體叫山裡人,叫外省仔,並且各種歧視各種排斥,這也造成潮汕客家的直接對抗,這是潮汕的劣根性,所有一切不會說潮汕話的人到了潮汕地區都會被稱為外省仔,在潮汕地區,外省仔是一個很不好的名詞,潮汕人拒絕以及排斥一切異族,這就是為什麼成為宿敵得原因所在,之前的汕頭就是一個例子,因為潮汕人的劣根性,成為一個中國唯一徹底墮落的經濟特區,徹底臭了徹底廢了的特區,被中央徹底拋棄。
廣府人才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的宿敵。
這是對某匿名用戶的反駁 你自己應該心知肚明吧 (辯不過就刪回復還強行意淫 順便來一波自我GC的 真是第一次見 果然是潮汕本色 哈哈哈)從頭說起吧 他說《潮汕人是中原後裔 客家是南方土著》我就評論說潮汕人是以前福佬遷移廣東時 跟當地土著同化了 形成的潮汕人 所以潮汕話也受到了畲話的影響 然後他的回復 (以前潮汕當地的土著是畲族 因為潮汕先民入侵轉移到閩浙)不得不說潮汕人真是牛逼 也不想想自己一個外來戶能趕走人家本地佬?
然後我給他來了一段乾貨( 清朝康熙年間的《潮州窟志》就記載,畲話把火叫做「桃花溜溜」,把飯叫做「拐火農」。現代也有很多學者到碗窯記錄研究畲語。1961年,兩位澄海籍的著名語言學者黃家教和李新魁教授曾經調查了碗窯的畲話,並發表了《潮安畲話概述》的論文。據他們研究,「畲話的詞語多與南方各方言相同,特別是與潮州方言相同。」比如傻瓜也叫做「白仁」,害羞也是說成「小理」。藍俊傑也向我仍介紹了一些畲語的常用語,如吃飯,畲語聽起來有點像「農干」,畲族的「畲」則和潮汕話一樣,也許本來就是潮州話,因為「畲」其實是外人對他們的稱呼,他們自稱為「山哈」,也就是「山客」。
畲族不但有畲語還有畲歌,以前的畲民人人都能以歌當話,歌詞多是自編自唱的;畲歌是畲文化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但如今在鳳凰山區能編唱畲歌的,據說就只剩下李工坑村年近七旬的雷楚良一個人。
斗歌在過去是畲族的一種玩樂形式,並深深地影響了潮汕人。潮汕人把用潮州方言唱的歌謠也稱為「畲歌。「畲歌」一般為七言一句,四句為一條,每條成為一個樂段,亦即一個協韻單位,唱起來不同於客家山歌,而更加婉轉流利朗朗上口,這後來發展為「潮州歌冊」並形成潮汕「斗畲歌」的習俗,進而成為潮汕元宵節一種特有的傳統娛樂活動。清順治《潮州府志》就記載:「(元宵)兒童以鞦韆為戲,斗畲歌焉,善者為勝」。
潮劇《桃花過渡》中桃花與渡伯一段對唱特別臉炙人口,那就是「斗畲歌」的變形。「斗畲歌」一般是兩人斗唱,起唱往往是這樣的:「畲歌畲嘻嘻,我有畲歌一簸箕;一千八百哩來斗,一百八十勿磨邊。畲歌畲諧諧,我有畲歌一米篩;一千八百哩來斗,一百八十勿磨來。」清朝人記錄有這樣一首畲歌:「苦瓜苦苦猶好腌,荔枝皮粗肉猶甜,是伊夫婚勿甘嫌。」採用的是(詩經)的比興手法,雖是文人記錄的,但仍能感覺到民歌的原始淳樸。 )這段記載表示畲話的詞語多與潮州方言相同。 但對他沒卵用 還打滾扯地貧 按照他的邏輯 (遺傳病就是同宗源?)地中海貧血症:義大利、希臘、塞普勒斯。非洲:主要在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及利比亞北部、埃及、蘇丹和索馬利亞北部。亞洲:中東國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中國、東南亞各國(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中國:長江以南省份,尤其以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雲南、台灣等省份為多發。那得了地貧的客家人不是得和世界各國接軌 簡直無腦 還有他說客家地區是地貧高發區 就廣東來說 肇慶 中山 河源 清遠 梅州都是高發區好吧 其中梅州是純客區 河源只能算半客區(河源紫金縣是純客縣沒錯 除了紫金 就河源幾個「出名」的地方,燈塔,源城,佗城,甚至老隆都不是講客家話的地方,這些都是交通要道,縣城,中心城鎮 你能說這是一個純客區? )然而廣東還有 東莞鳳崗 惠州 揭陽都有幾個純客縣 再說福建 江西 都有純客縣講客家 怎麼不會地貧?不知道客家是地貧高發區這個結論你是怎麼得來的?不過還是沒用還是繼續打滾
我讓他看蔡英豪先生 關於潮汕的研究 蔡英豪廣東澄海人 他就說讓我看客家學者劉鎮偉的客家誤會 歷史的誤會 其實是劉鎮發好吧 百度也不認真點 去看了指出了幾個問題 然後直接GC刪我評論 順便噴了一堆翔 當然事後還是被他自己吃了回去 造成沒噴翔的假象 不過我截圖了 下面會放出來
說說劉鎮發吧 我指的問題是 他的觀點,認為客家民系是偽命題,其論據無非就是考察「客家」這個名稱,其出現是在幾百年前,客家人將其引為自稱也是在清代。按照他的邏輯 幾百年前又有廣府和潮汕這個名稱么?說客家這個名稱是羅香林提出的 而廣府這個名稱也是羅香林提出的 繼續說劉鎮發 按照他說法 他把梅州當成了客家的發源地 梅州古時叫做嘉應 而客家人其實就是嘉應人 客家話其實也應該叫做嘉應話 嘉應人後遷移到福建等地 所以我就不說客家的遷移史了 因為按照他的說法 什麼遷移史族譜這些也應該是偽造的 不過我有個問題是 如果福建的客家是梅州遷移過去的話 為什麼福建的客家圍屋比梅州的還早 這是玩時光穿越么 還有如果客家從始至終都是廣東土著的話 為什麼現在的客家話音韻還能跟古漢語搭上邊?不應該是自成一派? 後來他就把我的評論大多數刪了 順便強行意淫一波
噴別人的時候記得想想自己 下面多圖預警
下圖顯示地貧和瘧疾的關係 可惜知網要錢 不然我就弄全文給你看了
其他地區的客家人就不說了,潮汕地區的客家人和潮州人,的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不互相排斥,但也不互相融合,一個是因為地理位置,潮汕人聚集在平原,客家人聚集在丘陵,另一個是語言風俗,大家的語言不通,祭拜方式不同,這在古代幾乎就等於沒有融合的可能了,至於現在,潮汕地區的客家人和潮州人的交流就很多了,通婚大把,但的確還存在一些因為對彼此不了解而產生的偏見,比如兩邊都指責對方不洗澡,邋遢,指責對方的人粗俗無禮,對於嫁入潮州人家庭的客家女人,的確會比較辛苦,因為潮州的祭拜風俗和禮節屁事很多,客家新娘要是學得不對公婆胃口,就會被指責,至於潮汕人嫁入潮汕地區的客家家庭的,同理,學不會祭拜風俗和禮節,也一樣會被指責。總的來說,作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族群,潮州人和潮州客家人的相處算是非常融洽的了(相比一些其他地區)。要說和客家人有仇的,那當然是廣東人,那時候打得天翻地覆,殺得昏天暗地,查一查土客械鬥就知道了
我姨媽嫁到梅州,不知多幸福,我們兩家雖然隔的遠,但關係比其他親戚還清。小時候暑假了,兩家的孩子都會輪流去對方家過暑假。只是語言不通溝通起來比較麻煩,其他都很好。
客家人是南方山居蠻族後裔這個觀點是毫無疑問的。其本身是子虛烏有的一個專有名詞,不過是羅香林等嘉應人當時為了抗衡廣府人的「所謂客家人乃山居蠻族後裔」而將其私有化、專有名詞話,並定義說那是正宗中原人的意思,而事實上咱本質上是一個多族群的集體稱謂。客家話底層是荊蠻話,這是學術共識。客家文化的圍壠屋、二次葬、頭帕、女勞男逸、擂茶、山歌、吃老鼠等分別是來自不同少數民族的古俗。客家人所居住的閩粵贛邊區自古是蠻族集聚之地,在這裡出現過的蠻族名稱有「山越、山都、木客、輋人、俚僚、山俚、山客、獦僚」等數十個,近代粵語族群之所以將他們稱為客家人是因為「清代政府提升閩粵贛邊區蠻族地位,破例允許山俚參加科舉,並將部分獦獠遷往珠三角尤其是珠三角西部地區以鉗制粵人,故粵人將這些來自閩粵贛邊區的犵獠稱之為『客居珠三角的粵東山區人』,即簡稱客家人,在廣西則稱徠人或痳丐人、崖民、艾民等,在越南客家人被定為艾族,而非華族。」,後來江門地區土客械鬥才有了所謂的客家覺醒,從此客家人這個相對詞就被有心人篡改成了專有詞。「客居珠三角的粵東山區人」則被解釋為「客居南方的正統中原人」客家人的體質特徵,內部差異不小,以梅州為例,則父系Y染色體單倍群大多數是畲瑤,其次是百越,再次才是漢人。母系則絕大多數是畲瑤或百越和馬來。極少漢人標記。客家地區保留了大量古百越或畲人地名,包括羅、埔(步、布)、礤、陂、圳、崗、雲、輋、畲等難以計數。客家人的遺傳病具有東南亞性,一是廣東除潮汕外皆為地中海貧血高發區,其中客家地區特別是梅州尤其高發,近3成,與東南亞和廣西持平。二是精神病遺傳客家地區高發,近15%,是全國的五倍全省的四倍,與東南亞頻率相仿。三是鼻咽癌高發,在全國僅次於粵語地區。歷次對廣東三大民系的遺傳學或體質特徵研究的結論皆一致:即客家人的體質特徵與華南少數民族一致。客家人身材多偏肥矮臃腫,目土神凸。這是某學者的粗俗概括。客家學本身就是為這些山居族群自身漢化而存在的一門學術研究,本質上屬學術造假,故研究者被稱為「客家神棍」(廣東有「廣府沙文 潮州怒漢 客家神棍」之說)。其背後的推動者是客家懇親會的主刀手「香港崇正會」,是一類似宗教性質的同鄉組織,通過拉攏各界同鄉力量,尤其在政界進行互助相幫,從而不斷蠶食公共資源為其宣傳和家鄉服務,一方面操控廣深等財力資源雄厚城市幫扶自身家鄉,一方面盜取他方名人或文化進行宣傳以抬高自身,並為年輕一代洗腦。故神棍一向為學術界所不齒,可謂遺害無窮。
因為歷史上客家人,廣府人,潮汕人為了爭土地打了幾百年,當然是世仇。只是現代土地再也不是主要財富了大家也就沒了爭鬥。
怎麼會是宿敵呢?當初宋末還一起抗過蒙古帝國的鐵騎。再說,客家妹子溫柔善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看不上是因為他/她們沒有眼光。
強答,我爺爺是潮安的,後來抗日戰爭逃難中被賣到江西贛州,所以我算客家和潮汕人結合,在我印象中,兩個組群還是淵源頗深交情不錯
我初中的學校,客家人和潮汕人各佔一半,隔三差五打架都因為一個原因
「白話是潮汕話演變的」「不!是客家話!!」可愛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杜工部集六》:「『畲田費火聲』。畲田,今 浙中 即有之,其人皆蠻種,謂之 畲 客。」畲客--古書(清稗類鈔)畲客產於處州,或稱其為盤瓠之遺種,與福建之狗頭蠻實同一族。其至處州,當在順治朝,蓋由交趾遷瓊州,由瓊州遷處州也。對於官長,自稱畲客,漢族亦稱之曰畲客,或曰客家。若見面相稱,則曰我邊人,忌用畲字。於婦人亦然,稱彼女,人亦曰畲客女,牧牛馬,伐薪,擔而賣於市,與男子同處,勤耕作,善歌,漢族稱曰畲客歌。溫州、金華亦有之,類居深山,金華人則謂其為回人,殆非也。在金華者皆業耕種,間有入伍為兵與製造首飾者。婦女面目姣好,不纏足,躡花鞋。或曰,畲客即社民,在閩、浙間,俗訛為佘民,而又訛為畲客,蓋漢時所謂山越者是也。就是一幫生活在閩浙粵贛交界山區的人,逢山必有客,在廣東粵北粵東連綿的大山上流徙。古代被官府劃為賤籍(對化外之民的劃分),清朝之前因為是賤籍(非漢身份)被限制在山區不準流徙入漢民平原區,清朝時因為沿海遷界造成齊民大量死亡,清zf為了開拓稅源准予他們進入墾耕,但是因為畲客身份受到歧視,而且還掀起南方六省械鬥(兩廣,江西,湖南,福建,彎彎),各地縣誌皆有記載。後來到了民國客家人出了個學者羅香林,為了擺脫被歧視的少民身份意淫了一本書《客家研究導論》,裡面第一次將客家人由古人認知的畲族意淫成中原南遷氏族,當時這本書一出客家人歡呼自己「擺脫」了賤籍身份「朱希祖先生在序言中對該書的學術價值大加褒揚 ,並稱其為客家人爭得社會地位立下汗馬功勞 :「今者西路主客之爭 ,已冰消雲釋 ,此後必無復有以賤族!!!相欺凌者 ,此皆著書立說者之功 ,羅君集其大成 ,為功之尤巨者 ,其捍衛各族之心 ,深堪敬佩。」也是從羅香林開始他們開始大量偽造族譜說自己是從中原遷來,誰知拿上網上讓人一看就看出造假痕迹明顯。直到今天他們還到處說自己是中原氏族後代,聳人聽聞,還不少人信。但是羅香林的意淫終歸是站不住腳,因為客家人像苗瑤畲一樣唱山歌,古代不纏腳,洗骨葬等一大堆與漢人相距甚遠的風俗,要是相信他們宣傳那套的可以親自到他們生活的地方看看。
作為客家潮州混血人,覺得兩地的人並沒有宿敵這個說法吧。
只是潮州人多半經商,客家人多半讀書出人頭地
地區不同,習性也不同,從原來走到現在,人們就是為了生存,從而產生的特性而已。
作為當時的客家人,讀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河水不犯井水,互不干涉,何來敵對?
潮客之間,並不存在太大的競爭
這有什麼矛盾的?你的前男友母親把婆媳關係的問題當做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的問題,感覺瞎扯淡
從來沒聽過,從歷史來講客家人的宿敵不應該是僮人和滿人嗎?
沒有這回事
推薦閱讀:
※廣東五邑大學到底怎麼樣啊?
※AA製為什麼只在廣東香港地區盛行?
※為什麼香港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
※外地人南下廣東,語言(粵語)是大問題嗎?
※廣東餐館為什麼在餐前要用茶水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