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 會成為全球性「文字」嗎?
若干年後,emoji有無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全球性文字?
Emoji表情以擬人化的生動形象,超越國籍和文化,已經成為當下最流行的網路表情。其中,「笑中帶淚」的表情更是在去年被牛津詞典評為年度辭彙。很多人相信,這套表情是貨真價實的「世界語」,不需要更多的語言,誰看誰知道。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同的手機平台,千變萬化的Emoji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你發送給朋友的Emoji表情,在他的手機上顯示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這個原理其實和我們電腦上字體不同導致字母顯示效果不同一個意思。Emoji表情與正常的字母ABC一樣,在顯示時需要匹配一個字體。聰明的商人們為了向用戶爭寵,給不同的手機系統設計了不同的字體。因為每個手機系統所使用的Emoji字體不一樣,所以同一個Emoji表情在不同的手機平台上就是完全不同的樣子了。據emojipedia網站統計,至少有17種平台擁有自己的「Emoji字體」。
比如老司機王先生,用他的土豪金iPhone 6 Plus,向妹子們發出了「約嗎:跳舞」。(我真是風度翩翩的紳士啊)
結果妹子A在三星手機上顯示的卻是「約嗎:我是小孩」。(大爺,這是您孫子嗎?)
而妹子B在原生安卓系統的手機上顯示的卻是「約嗎:勾引」。(什麼鬼,負分滾粗)
正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三年級的博士生,漢娜·米勒(Hannah Miller),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實驗室發表的一篇論文所提到的:
人們之所以對一個表情符號的含義有著不同的理解,很大程度在於同一個表情符號在不同的手機平台上的顯示效果有著極大的差異。
比如我們常見的「齜牙笑臉」的表情,在iPhone上是這樣子的:
在Google的Nexus上卻是這個樣子的:
在其他手機平台就更是千姿百態了。正所謂,一種表情,各自表達!
漢娜和她的團隊選取了蘋果、谷歌、微軟、三星、LG五個平台的這個表情,請志願者們按照情感從消極,中性到積極,與分值從-5到+5一一對應,做出情感傾向評價。結果如圖所示:
當一個Google Nexus手機用戶發送 「齜牙笑臉」這個表情給用iPhone的朋友,iPhone用戶真正看到的卻是帶有少許尷尬和不滿的表情。因此,下面的場景中,雙方的誤解是顯而易見的:
研究者還把不同設備所顯示的Emoji表情,從上到下,按誤解程度從高到低列出以下圖表,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就算面對同樣的表情,人們的感受也是天差地別在上表中排名靠前的幾個表情中,我們果然發現了「雙手合十」這個表情。
在過往多次悲劇性的公共事件後,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曾因這個表情刷屏而引發討論。大家都習慣用「雙手合十」的表情表達自己對事件的關切和祈禱。發生天災時,我們 一下;遇到人禍時,我們 一下;偶爾有些吉凶難測的狀況,我們再 一下。一部分外國友人看到這麼多,感到十分的困惑。在他們眼裡,這就是high five的意思。於是,無論天災還是人禍,他們覺得中國人都在「慶祝」。
雖然後來證實也不是全部的老外都覺得這個表情是表示high five,但可見同一個表情,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帶來的情感感受差別確實也不小。
對同一個表情的理解,也存在著巨大的「代溝」微笑表情是一個令90後,00後,以及大部分80後略感不適的表情。它早已從單純的「微笑」,變成了「呵呵」或者「慢走不送」的代名詞。
小鮮肉們是這樣看待它的:
這個表情特別好用,只要這個表情一打出來,就感覺自己充滿了智慧,還特別冷峻,但又不失儀態,甚至還顯得挺禮貌,但是話中帶刺笑裡藏刀的細微感受又表現得淋漓盡致 。
所以80前的朋友們,當你的晚輩和你聊天時,用微笑表情作為回應,往往並不表示他附議你的意見,而只是不屑和你解釋或爭辯罷了。請多確認一下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吧。
而80後的朋友們,長輩發過來的 ,就是「微笑」,只是「微笑」,僅僅是「微笑」,是一個表達善意回應的表情,請不要有其他想法。
我們無意毀掉大家對Emoji表情的認知,但現在當你嘗試代入不同年代生人的心態去體會以下這句聊天片段,是不是心中已經充滿了截然不同的感覺?
儘管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了人們對Emoji表情的理解,各個廠商的手機平台大戰也依然如火如荼,不過如果大家能坐下來,統一一下emoji的顯示效果,肯定是更有利於交流,減少誤解的可能性。畢竟這個世界的語種已經如此之多,人類也許永遠也建立不起一座巴別塔,但至少聊天表情的含義不要如此撲朔迷離,飄忽不定吧。
原文載於:看完這篇,你還能愉快地發Emoji表情嗎?
怎麼地也得是貼吧表情啊,更加可愛生動!
圓嘟嘟的臉萌萌噠,弧度上揚的嘴角傲而不嬌,微微泛紅的臉頰讓人感到無限溫暖,雙眼右視充滿歡樂使人浮想聯翩,輕挑秀眉深藏功與名。===========。。洒家正經回答沒人贊,總是機靈得人心~(*+﹏+*)~《聖經·舊約·創世記》第 11 章記載, 曾經世界上還只有一種語言。大洪水爆發之後,上帝以彩虹為證,承諾不會再讓洪水淹沒大地。而人們卻對諾亞時代的大洪水心存恐懼,決定建造一座通天高塔巴別塔。上帝為了阻止人們的巴別塔計劃, 讓人們學會了不同的語言, 使之相互之間不能溝通並且分散四處。
直到今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仍然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無法相互順暢溝通,直到互聯網時代出現了 Emoji。
Emoji 最早是由日本人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在 1999 年創造的,最初它也只是在日本小範圍流行,直到蘋果在 iOS5 輸入法中加入了 Emoji 後,這些簡單易懂的小圖案才開始席捲全球,成為了世界上的另一種「國際語言」。
2015 年,一個意味著「笑得眼淚都出來了」的 Emoji 成為了年度頭號流行辭彙,甚至被牛津英文詞典收錄。此後,人們對 Emoji 的喜愛就開始越發不可收拾,甚至還有一個名為 Unicode Consortium 的非營利組織,專門用於規範各個平台之間的標準。
Emoji:沒有標準的情感表達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都開始致力於 Emoji 的標準統一,但其實就算標準真的統一了,大家對同一個 Emoji 也還是會有不同的解讀。舉個例子,
這個表情,有些人會把它解讀成「我要開始塗指甲油了」,但也有人覺得這個表情體現出了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高氣質。
同設備之間已然如此,不同設備之間的 Emoji 表達就更混亂了。以露齒笑這個表情為例,同樣的表情字元打在蘋果、三星、微軟、LG 以及谷歌手機上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也不相同,下圖是明尼蘇達州大學對露齒笑這個表情做的一個情緒感知調查,可以看到在 iPhone 中這個表情是偏向負面的,因為在開朗的美國人看來,這個表情很有些皮笑肉不笑的意味,當你發出這個表情,對方很有可能會覺得你在苦笑或是強顏歡笑,不過在我這個中國人看來,也就還好啦。
那麼,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不同國家對於不同表情的理解和應用又有什麼不同呢?下圖是 Kika 輸入法根據全球用戶數據總結出來的主流國家發送量最高的 10 個表情,可以看到[笑哭]仍然霸佔了除了法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榜首。
並且,有趣的是,在所有國家中,唯有樂觀積極的美國人喜歡用[100分]這個表情,眼睛是愛心的笑臉看起來是最不容易引起歧義的表情,它在多個國家都被拿來表示示愛,唯有生性浪漫的法國人最喜歡使用愛心,可以看到在法國人的 10 大愛用表情中有 6 個都是不同形態的愛心形狀。俄羅斯則是唯一一個有[紅唇]上榜的國家,可見戰鬥民族的示愛方式還是十分直接彪悍的。
除此以外,喜歡按規矩辦事的西班牙人,以遵守規定為榮;生活習慣受天主教影響的墨西哥人,微笑和握手是他們的問候方式,親吻和擁抱也僅用於熟人之間;哥倫比亞人非常注重禮儀。這些傳統色彩濃厚的國家,都對[捂眼]這個情有獨鍾,這個表情會給人一種不好意思和害羞的感覺。
個人之外,Emoji 在營銷上的大放異彩
上面我們探討了 Emoji 的多樣化的情感表達,但其實在我看來,這些有趣的小圖案之所以能夠如此盛行,也是迎合了文字交流轉向視覺交流的文化趨勢,因為Emoji 天然具有的複雜信息簡單化和無障礙理解讓其可以更方便的在國際平台上傳遞信息。
近幾年,明顯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公司嗅到了 Emoji 崛起帶來的商機。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高大上的奢侈品品牌也開始頻繁的使用 Emoji 和粉絲互動,甚至還有品牌在想著怎麼樣才能讓表情更加定製化,這樣的需求也催生了一系列專門為品牌製作 Emoji 的平台,百威、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公司都紛紛與這些平台合作,定製自家品牌的 Emoji。
2014 年的美國獨立日,百威就在 Twitter 上發了一條推,用煙火、國旗和啤酒的 Emoji 組成了一面美國國旗,形式雖然十分簡單,花銷成本也低,但卻新穎有趣又切合熱點,最後這條推獲得了 152025 次轉發並收穫了 113507 個贊。
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表情符號給交流帶來了更多的活力,遠遠超越了普通的文字,讓語言的表達變得更加生動,富有表現力。而使用 Emoji 進行營銷宣傳也是一種利用可視化內容傳達品牌理念的策略,相比圖片和短視頻等方式,Emoji 最大的優點就是直觀簡單,令人印象深刻。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對文字已經不再敏感,而對圖片的刺激更加「感冒」,而相比圖片,Emoji 的可傳播度無疑更高,隨著智能終端的完全普及,等待著 Emoji 的也將是更大的舞台。
據 Twitter 統計,在前年 7 月 17 日的世界 Emoji 日,相關話題下共出現了 30 多萬條推文,用戶覆蓋 139 個國家,Emoji 對網路世界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當然,如今的 Emoji 也還是存在簡單符號的局限,不足以反映更多多樣化內容的問題,不過這並不算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畢竟互聯網誕生至今也就不過 20 來歲,一切都還在發展的階段,Emoji 表情和其背後的價值還有的是時間繼續壯大。
本文出自Melody,來源極客公園。
網上有句話說:
An emoji says a thousand words.
一個emoji勝過千言萬語。
1982年9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位教授寫下了第一個笑臉「:- )」,當時它被寫在學校bbs上,用來告訴人們哪些帖子是笑話,而哪些不是——這就是符號表情最早的起源。
而現在的emoji起源於1995年的日本。Emoji 的含義是「絵(e =圖片)文(mo =寫)字(ji=字元)」。「那時我們覺得,如果能擁有像emoji表情符號之類的東西,那就很可能可以讓人在打字時,做到如同面對面的交流。」設計師栗田說。
如今,Emoji們正在佔領世界。來自美國Swyft Media的數據,超過74%的美國人在線上交流時常常使用emoji,或表情貼圖,或顏文字。每天他們平均使用的上述表情的數字為96個。每天,全球有超過60億個表情符號在移動端社交app上飛著。emoji百科也已經被建立起來,類似維基百科,emojipedia是一個可以查抄各個emoji含義的百科網站。「Emoji給我們發送的消息增添了人性。」 維基百科的創始人這樣說。
Instagram是emoji使用的重地。超過50%的Instagram上的留言包含emoji。以下是Instagram上使用最多的10個emoji:
一個更新的基於twitter的研究則顯示:
「愛心」是使用最多的表情,
其次是「笑哭」(Joy),
然後是出乎意料的「不高興」(Unamused),
第四名則是「很放鬆」(Relexed)。
排名第一的愛心icon絕對是emoji界的明星。全球語言監測(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第15屆英語使用報告,將心形emoji選為 2014 年度單詞。這個小小的心形符號每天被使用的頻率超過1億次。這是此項全球語言監測調查15年來第一次將「年度辭彙」的榮譽頒給了一個符號。
不過emoji並不僅僅被在社交網路上使用,如今它已經進入嚴肅書面語言的領域。
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國情咨文的時候,英國著名媒體the Guardian在 Twitter上開通了@emojibama 的賬號,將國情咨文翻譯成了 emoji(絕大部分,其中還是包含了一些英文單詞)。
而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論文「Impact of Atmospheric Chromatic Effects on Weak Lensing Measurements」,則正式成為了第一篇公開使用emoji表情的文獻。
CNN已經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特別製作了選舉emotion,以方便大眾談論。以下是各位總統候選人:
商業世界的營銷策略也少不了emoji,漢堡王、宜家等商家都製作了自己的emoji。用戶們很喜歡使用它們,也不太會覺得他們是廣告。
(二)
Emoji正在改變我們網路語言的使用方式。隨著emoji從2011年起的廣為流行,它已經逐步取代了過去紅極一時的網路詞語,比如lol,lmao(laugh my ass off)等。和這些詞語不同,雖然我們在聊天中使用Emoji和顏文字,但其實,我們的大腦在識別他們時,是把他們當作非語言性信息來處理的——這意味著,我們把它們當作情緒交流來解讀,和解讀表情、語氣、手勢、身體姿勢一樣,並不像閱讀文字和傾聽語言。
非語言性文字對於交流中雙方能否準確傳遞信息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研究都曾發現,兩人面對面對話時,70%的溝通是通過肢體語言傳達,23%是通過語調傳達,僅有7%是通過文本傳遞的。用鍵盤實現非語言性交流,是emoji給人類帶來的重大突破。Emoji在文字信息中起到的作用就像打電話時的語氣,以及面對面交流時的手勢一樣。
目前,針對emoji的研究還比較少,但針對顏文字,有一些研究可以旁證上述結論。有研究者曾經讓兩組各12位被試合作完成一個任務,被試只能通過電腦打字互相溝通,其中一組被允許使用顏文字,另一組則被禁止。結果顯示,被允許使用顏文字的組員們比起另一組要更加享受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
此外,儘管在生活中我們很少察覺,但人類在和彼此對話時,會不自覺地模仿對方的表達方式和情緒。這種情緒傳染是我們表達共情和建立關係的很大組成部分。然而在線上交流時,我們卻錯過了情緒和共情的關鍵元素——直到emoji出現。
研究發現,當我們看到一個微笑的emoji時,我們大腦中被激活的部分和看到真正的笑臉是一樣的。甚至,如果我們當時的情緒和看見的emoji不一樣,我們還會根據看到的emoji不自覺地調節自己的面部表情。有學者認為,那些比較容易隨著emoji調節表情的人,有著更高的共情能力。
而最有趣的是,這種能力並不是我們生來就有的。這是在最近幾年,我們的大腦隨著顏文字和emoji的出現逐漸發展出來的——仔細回想,是不是曾經有過一段時間,你覺得自己好像不太能看懂顏文字,在學習後才逐漸掌握。這意味著,社交媒體已經為我們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大腦活動模式。
此外,emoji對這個時代的我們還有著特殊的意義。
根據Kelly和Watts的研究,人們在發送emoji時,有時只是因為他們無話可說。在這種情況下,emoji與其說是被單純看作傳遞情感的載體,不如說emoji承擔了一種新功能,人們可以藉此低成本地維持基本的談話關係:
當不願思考如何遣詞合適;對對方的話題沒興趣或不認同,又不願花太多精力闡釋自己所想;
上一輪對話時分心了,無意詢問,希望直接繼續;作為不專註的補償,人們下意識地會用一個誇大的表情符號來掩飾。
發送一個簡單的笑臉,有時也是告知對方:「我已經收到你的信息,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回復你。」
這樣的表達似乎要比完全不回復的沉默好得多,畢竟後者因為缺乏形式上的回應,往往會使對方有被忽視的不舒適感。社交網路讓我們每個人都陷入了超負載的朋友圈世界裡,我們的「熟人關係」史無前例得多。我們日漸感到,自己有限的精力無法維持這樣龐大的談話關係網路,這時,emoji應運而生。
人們還使用 emoji 來做了其他事情,比如提高人們對邊緣群體的認識,並幫助增進溝通。比如,統一碼聯盟(Unicode)為emoji加入了不同膚色的「我愛你」手語,最新版的emoji中,同一表情有著黑皮膚、白皮膚、黃皮膚的版本。支持者認為,不同膚色的手語有利於失聰人群進行溝通,也有利於失聰人群與健康人群的溝通。
瑞典的非盈利組織BRIS認為,emoji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地與問題兒童進行溝通,包括那些遭受虐待的兒童。 BRIS 旗下的一個手機app開發了幾個emoji,比如被毆打後的熊貓眼、用粗言穢語惡意中傷、想自殺,還有別的一些有害情景等。BRIS告訴新聞機構PBS,使用這些表情的原因是想幫助受害者更好傳達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幫助他們描述痛苦的回憶。這些emoji 還能幫助孩子們打破語言障礙,表達自我。
《創世記》記載了巴別塔的故事:曾經,全世界的人們都說同一種語言。後來他們決定一起建造一座能夠通天的高塔。上帝對此感到恐懼。為了阻止人類通天的計劃,上帝讓我們學會了說不同的語言,使我們相互之間不能溝通。巴別塔的計劃因此失敗,人類也自此各自為營,四散東西。Emoji,則可能成為第一種能夠為全人類理解的語言。
我在Instagram上有幾位來自中東的朋友,他們不懂英文我也不懂阿拉伯語,emoji一直是我們幾年裡互相溝通的唯一方式。英國著名媒體the Guardian在用emoji翻譯了奧巴馬的國情咨文後,曾這樣說:「如果世界上還有一件事是我們都能統一意見的,可能也就只有 emoji 了。」Emoji雖小,它所帶來的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卻是人類最高的力量之所在。而這才是我們正在參與的語言革命的真正內涵。
以上。
原文發表於:你正在參與的語言革命|Emoji:再建巴別塔
----------------------------------------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knowyourself2015,查看更多內容:
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會喜歡的心理學科普。
Reference:
Joshua E. Meyers and Patricia R. Burchat,Impact of Atmospheric Chromatic Effects on Weak Lensing Measuremen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ume 807, Number 2
Ryan Kelly, Leon Watts ,Characterising the Inventive Appropriation of emoji as Relationally Meaningful in Mediated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Experiences of Technology Appropriation: Unanticipated Users, Usage, Circumstances, and Design, 2015-09-20 - 2015-09-20, Oslo.
LUKE STARK , KATE CRAWFORD,The Conservatism of emoji, The New Inquiry,2014-8-20
Lisa Lebduska,emoji, emoji, What for Art Thou?,Harlot, NO 12 (2014)
Julie Kliegman,The upside of emoji,The Week,2015-10-01
見圖
會,又不會,這取決人類未來交流方式的變化。怎麼講?還是先從表情包的歷史說起吧:
最早的網路表情,就是面部表情的抽象。198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學校BBS發送了一個類似笑臉的符號「:-) 」,呼籲同事們平時在論壇開玩笑時加上它,以免大家誤解——這就是人類所使用的第一個網路表情。
(▲互聯網史上第一個表情誕生。)不過,法爾曼教授還不是最早產生網路表情創意的人。
早在1969年,《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在接受一次信件採訪時,對一個不懷好意的蠢問題做出了以下回應:
納博科夫想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呵呵。「我常常覺得應該有一種特殊的印刷體符號來表示微笑——某種凹陷的標記,一個向上彎曲的圓括弧。這樣,我此刻就可以畫這樣一個符號來回答你的問題了。」
本來,當人們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彼此的信息是全知的。不僅能聽到對方的聲音、語氣、語調,還能從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來判斷對方的情緒和意圖。
可一旦進入純書面交流(比如網聊)就有了問題,因為文字承載的信息非常有限,語氣、語調、表情都被過濾掉了。
比如,你根本沒法判斷老婆發的「怎麼還不回家」到底意味著詢問,關切,還是已經準備好的搓衣板。
所以,得感謝納博科夫和法爾曼,「:-)」的出現,為遠程溝通的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之後,網路表情發生了一系列的演變,包括日本御宅族發明的「日式顏文字」以及我們更熟悉的小黃臉表情(QQ表情、Emoji等等)。(▲日本顏文字,純粹由簡單字元構成複雜的場面。)
(▲以人臉表情為主體的蘋果emoji表情。)到這時候,我們發顏文字或者emoji的用意仍然是——「我說這句話時的表情是這樣」。
從前慢,車慢馬慢網速也慢,表情長時間以來都只是文字的輔助,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氣候。況且,表情包沒有成熟的語音體系、語法體系,在脫離網路這個環境之後,它就可能會被剝削了意義,人們也很難在現實中(面對面)的社交場合使用它們,這是它目前無法成為世界通行的文字/語言的原因。但在未來呢?也許我們可以從現在的情況看出一點端倪:近年來,表情包數量的井噴明顯已經超過網路社交粘合劑該有的範疇,更是從一種網路亞文化慢慢演變成主流文化中的一部分......表情包不僅僅是只能輔助文字了,更在一些情境下直接代替了文字——那就是我們熟悉的「斗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社交網路迅速崛起後,表情包更是徹底成為了一種特殊的符號系統,一種強大的亞文化。
隨便一個基本形象,改改動作,變變配文,就可以衍生出無數表情圖。
回到題主的問題——的確,Emoji、顏文字、表情包等只有在互聯網這個語境中,才可能成為一種通行的符號。但在今天,它們卻已經成為一些人思考的語言,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所有上班族的疲倦都只有一種表達方式:葛優癱;所有失戀者的心碎都可以化成四個字:藍瘦,香菇;就連兩個地方之間原本應當嚴肅、誠懇的民間交流,都成為一場斗圖大賽。與其擔憂不成體系的Emoji是否會成為全球通行的文字,我們是否更應該關注由Emoji衍生出來的表情包文化是如何侵蝕我們的表達和思考方式呢?P.S.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想過:當我們樂此不疲地發爾康、葛優癱、傅園慧等等表情包的時候,我們的真實心理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用笑臉表示笑(也可能是假笑)、哭臉表示哭(也可能是假哭),用蛋糕表示食物(也可能並沒那麼美好),用月亮來道晚安(也可能是並沒有睡覺)……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想法,可以加入我們團隊正在做的一件很反潮流的事兒,具體怎麼玩,點這裡→Sina Visitor System這和原始符號差不多,你頂多用這些聊天調情模糊記錄,卻沒法寫論文編文件分析敘述
不好意思 表情包才會全球化
起碼在中國不會,發音太像geimoji了。
會不會成為全球性文字,我不知道。
但是在1999年,徐冰先生的藝術項目「地書」,某種程度上可以算顏文字(標識符)全球化的一次嘗試。
關於地書項目,哥和娘都有很詳細的介紹,不多贅述。只引述兩段話:
「讀者不管是何種文化背景, 只要他是被捲入當代生活的人, 就可以讀懂這本書。」
「二十年前我做過一部叫《天書》的作品。稱它為「天書」,是因為它是一本包括我自己在內,世上沒有人能讀懂的書。我用這套「標識語言」,又寫了一本說什麼語言的人都能讀懂的書。我稱它為《地書》。事實上,這兩本書有共同之處 : 不管你講什麼語言,也不管你是否受過教育,它們平等地對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天書》表達了我對現存文字的遺憾. 而這本《地書》,則表達了我一直在尋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這個理想有點太大了,但意義在於試著去做。」按照樓主觀點,阿拉伯數字早就是。
emoji只是圖像,抽象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表意。
至少在中國 我們還有表情包……
這位朋友,Emoji已經是全球性文字了
水蜜桃,世界上最誘人的水果。
然而正如 從沒友好過一樣,
也幾乎從未表達過它原本的字面意義。
- 33%作為屁股的縮寫。
- 27%具有性內涵或性暗示圖像。
- 16%作為其他文字的隨機附加。
- 13%是指健身中的蹲起。
- 4%使用 表示一種積極的態度。
- 只有7%是指水果。
蘋果公司曾把 換成過更逼真的桃子,
卻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新版本被調侃像是經過了一輪的肉毒桿菌注射,
然後與一個矽谷的科技多金男結婚生子後才有的屁股。
誰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 emoji 會在Twitter上引發這樣大規模的吐槽。
最後蘋果公司不得不將桃子表情恢復到最接近 iOS 10.1的版本。
Gizmodo(某知名科技媒體)稱這場鬥爭為——「屁股活動家」的勝利。
但 並不是唯一一個被用來性暗示的 emoji。
不多解釋,歡迎老司機們在評論區翻譯下。
那些不便明說的廣告里 emoji 表情露面越來越頻繁。
紐約市政府使用 emoji 性暗示做廣告促使更多年輕人參加STD(性病)測試。
杜蕾斯通過 Twitter 發起的申請安全套 emoji 的全球運動海報。
無論你把這一切歸結為社交審查下的壓製表達,還是象形文字的輪迴轉世,我們也許都無法阻擋 emoji 成為全球性文字。
畢竟,腦洞驚奇的網友們的想像力是永無止境的!
PS:如果還知道其他關於 emoji 的神奇用法,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這是個二維碼你懂的
我覺得文字會直接取代emoji。
攤手.jpg其實現在Emoji已經變成了全球通用的表情文字,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職業,不同取向的用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款Emoji,最近,Emoji又有了一個大動作:戴穆斯林頭巾版Emoji即將面世!世界說專員為此採訪到了該版Emoji發起人以及 Emojination創始人,和她們聊了聊穆斯林頭巾版Emoji 幕後的故事-------------------------------------------------------------------------------------------------------------------
世界說 張鴿
發自 約旦 安曼
九月份我從沙烏地阿拉伯新聞門戶網站Arabiah看到一則短新聞,稱明年或有戴頭巾的Emoji面世。
△ 上圖作者是Aphelandra Messer, 她是頭巾EMOJI的設計者。如圖所示,頭巾Emoji不只有佩戴頭巾的女性形象,還有頭戴阿拉伯頭巾keffiyeh的男性形象。
寫下這篇文章標題的前五分鐘,我剛和Emojination的創始人JENNIFER 8. LEE通過電話,她告訴我,你來電真是時候,昨天頭巾Emoji的提案剛剛通過。
好奇鍵盤上形態各異的Emoji是怎麼誕生的嗎?這11個男人決定了各類Emoji提案的生殺大權
△ 統一碼聯盟成員,多數為白人男性,多數為工程師。他們的背後金主為八個美國公司:Oracle, IBM, Microsoft, Adobe, Apple, Google, Facebook, and Yahoo, 一家德國公司SAP, 來自中國的華為,以及阿曼政府。這十一個成員每年支付18000美金來取得EMOJI的選擇特權。
(圖片來自The Dumpling Emoji Project)
△ 萌萌噠餃子EMOJI倡議(圖片來自The Dumpling Emoji Project)
Jennifer 8. LEE是一名企業家,電影製片人和作家,她與發起餃子EMOJI倡議者和設計師YiYing Lu共同創立了Emojination, 這個草根組織隨即成為了民間EMOJI提議的代言人和推動者。一個EMOJI提案要走非常複雜的流程,平均耗費18個月才能修成正果。Emojinaiton旨在改進這一現狀,實現「Emoji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與Jennifer聯繫之前,我已經和頭巾Emoji的提案發起人Rayouf Alhumedhi發過幾次郵件,試圖了解她的意圖和想法。
我希望人們可以拋掉國籍和宗教背景,客觀地看待一個15歲的年輕人的大膽提議,所以建議她做一個簡單而接地氣的自我介紹。我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小心翼翼,因為我自己也對窺探沙烏地阿拉伯少女的個人隱私感到些許不安,然而她的回答是這樣的:
No worries, it"s not trouble at all!
(別擔心,一點也不為難!)
她對中國讀者作出的自我介紹如下:
I"m 15 years old and I"m from Saudi Arabia.
I moved to Germany in 2012. I attend an English-speaking school where I have friends from all cultures. I enjoy learning humanities subjects (English, History, and Philosophy.) I have been intrigued by social equality issues when I was around 13 (when I began wearing the headscarf). I love watching TV shows such as House of Cards, The Get Down and Suits. I listen to a lot of mixed music, from pop to house music. I enjoy reading books by Karim Abdul-Jabbar and Paulo Coehlo.
我今年15歲,來自沙烏地阿拉伯,2012年移居德國。我在一所英語學校念書,我的朋友們什麼文化背景的都有。我喜歡人文學科(英文,歷史,哲學)。大概從13歲(也就是我開始戴頭巾的年齡),我開始對社會平等問題產生濃厚興趣。
我喜歡的電視節目有《紙牌屋》,《少年嘻哈夢》,和《金裝律師》。 我聽的音樂很雜,從流行到浩室音樂都有。我喜歡讀KARIM ABDUL-JABBAR和PAULO CHOEHLO寫的書。
△ Rayouf Alhumedhi(圖片來源CNN)
I"m submitting a proposal to Unicode for a Headscarf Emoji, AMA!
(我在向Unicode申請頭巾Emoji,有問題隨便問!)
2016年9月13日,Rayouf Alhumedhi在Reddit(一個娛樂、社交及新聞網站,註冊用戶可以將文字或鏈接在網站上發布)首次發言。
隨後她寫道:
其實我是看了MASHABLE推出的SNAPCHAT故事,學會了如何遞交Emoji申請提議。看完了故事,我就開始敲字。Emojination的組織者JENNIFER 8. LEE 聯繫到我,之後我們開始做進一步的調整和改進。
我又問了她這麼幾個問題:
為什麼會想要有戴頭巾的Emoji? 會不會和居住在基督教為主的國家有點關係?
我想要戴頭巾的Emoji的動機非常單純:我就是想要一個跟我看起來像的Emoji。
我不認為住在基督教為主的國家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但是我想既然已經有不同的Emoji代表不同的人群,那戴頭巾的Emoji也早該有了。
△ Rayouf終於找到了跟自己外形相似的EMOJI
(圖片來源CNN)
你的家人和朋友也覺得這個提議很有意義嗎?
是的,我的朋友們都愛死這個想法了。實際上,我們一年前就開始討論這個提案了,所以如果真的能做出來,他們肯定很喜歡。我的家人也很贊同我的想法,並且非常高興我把想法付諸實踐!
你覺得世界上的穆斯林女性會對此有何反應呢?
目前我已經收到了很多穆斯林女性正面的回應。她們都確信,是時候有代表她們形象的Emoji了。 總體來說,穆斯林女性的反應都是積極支持的。
你覺得戴頭巾的女性能從你的提案得到什麼好處呢?
我認為她們會很喜歡有代表自己身份的Emoji。你想想,戴頭巾的女性在時尚、體育和別的領域都被認可了。有了戴頭巾的Emoji,她們用Emoji就更自如了。因為頭巾是她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相信她們也願意看到頭巾被接受和認可。
迄今為止,你有接收到負面的回應嗎?
對這個提案的回應好壞都有。
大多數的反應都是正面積極的,然而也有一些否定的聲音。那些反對的人認為,戴頭巾的Emoji有不好的內涵,因此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也不應該存在於我們的鍵盤上。
但是我覺得這些負面考慮是多餘的,因為Emoji 就是個表情而已,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相反,對於戴頭巾的女性,它多多少少還會有好處呢。
在Reddit, 負面回復幾乎都圍繞這幾個主題:
「作為一個男人,看到一個女人戴頭巾,我就會認為她是非常傳統的,極有可能不喜歡被男人接近,除非這個人是她丈夫或親屬。」
「嗷真幼稚啊。。。」
「說得通!再次感謝你的回復。不管怎樣,我個人並不反對頭巾Emoji, 因為它的確能幫助人們表達和接受別樣文化。同時,我本身比較反對所有這些古老的傳統和規範,所以希望看到它們有朝一日消失殆盡。」
早在Rayouf發出這個長達7頁的提案之前,Emojination創始人Jenny (Jennifer8.Lee) 就已經對製作戴頭巾的Emoji考慮良久了。
△ Emojination創始人Jenny(圖片來源google)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有了這個念頭,但是我一直覺得應該有戴頭巾的Emoji了,代表各個膚色和宗教群體的EMOJI都已經存在了,Emojination的理念是『Emoji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所以我們一直在尋覓好的點子。Rayouf的提案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契機,她的想法與我們不謀而合,因此我很快就聯繫她,並且著手戴頭巾的Emoji的準備工作。」
我問她會不會覺得在伊斯蘭恐懼症流行的當下,推動戴頭巾的Emoji會為她和Emojination招來非議的時候,她的回答非常乾脆:
「不,不會,我根本不介意別人怎麼想。我覺得有那麼多戴頭巾的人,男人和女人,就應該有代表他們的Emoji存在。況且,戴頭巾的人也不一定都是穆斯林。正統猶太教徒,天主教徒,身患疾病頭髮脫落的病人也會戴頭巾。」
「對於公眾的反應,是好是壞,我並不關心,我就是想把戴頭巾的Emoji做出來,這是我目前最關心的。」
談到戴頭巾與女權的時候,她說:
「對我來說,如果一個女人,只要是她自願戴頭巾,不管出於宗教原因還是其他,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awesome。 頭巾不是被壓迫的標誌。但是如果是被強迫的,就另當別論了。比如割禮,就是女性被逼無奈遭受傷害,這樣的情況就是完全無法容忍的。」
最後我問她,如果有人認為戴頭巾的Emoji的目的是傳播伊斯蘭教,並以此為理由攻擊和阻撓這個提案,她會怎麼為自己辯護?
「戴頭巾的Emoji代表的就是戴頭巾的人的形象,我們還有代表其他宗教的Emoji,這和傳播伊斯蘭教無關。而且,昨天這個提案就通過了。明年6月份面世。你現在趕緊去寫這個文章,沒準能趕上熱點。」
然而,搶熱點,誰也搶不過特朗普。
從9月13號Rayouf首次在線上論壇REDDIT發布頭巾Emoji提案,到11月11日提案通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個15歲的沙特女孩為世界上所有戴頭巾的女性爭取到了擁有代表自己身份Emoji的可能。
在Reddit上的發言中,Rayouf分享了她這次將個人想法付諸實踐,並且取得成功的經驗:
我能給的建議:所有的資源都已經存在,你只需去找到它們。現在不是1990年了,你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電腦實現。你只需要找到一個對的平台,並且看它是否與你的想法合拍。如果合拍,把郵件發給該發的人就行了。
如果你不支持戴頭巾的Emoji,把這個故事看做一個勵志事例就好了。
Peace
END
---------------------------------------------------------------------------------------------------------------
相關閱讀
沙特要讓Emoji穿上黑袍?這是個玩笑知乎專欄
就怕山頂洞人都看不起你。
文字能表達內容,但是難以表達情緒。
比如:「嗯」,配上 emoji 就不一樣了:emoji 是一種表達情緒的語言,配合文字能夠發揮無盡的,下圖(圖自網路)很有韻味:前兩天給商周寫的,也放在這裡來答一下題主。文:師北宸 微信公號:數字彌母(digital_meme)
11月16日,牛津辭典宣布了2015年年度單詞。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單詞,因為它是一個Emoji表情 ,這個表情意味著「喜極而泣」(Face with Tears of Joy)。
再往前推一個月,騰訊發過一份《中國網民表情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8億QQ用戶中,超過90%在聊天時使用過表情。表情使用最多的是呲牙,一年內「呲牙」使用次數超過10億次,人均至少1次。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表情與別人溝通。Emoji表情正在成為席捲全球的文化,過去一年的諸多事實正在催化這個趨勢:
- 蘋果在今年年初更新的iOS 8.3中,一口氣新增了300個表情,推出了六種膚色表情,雖然引發了吐槽——比如黃燦燦的膚色根本不像亞洲人,更像辛普森……基於多元性考量,加上了同性夫妻,可是紅頭髮的姑娘們開始表示很沒有歸屬感……——但越來越多的人,在iPhone里玩這些新表情;
- 在10月份更新的iOS 9.1中,蘋果又新增了150多種表情,清真寺、猶太禮拜堂、獨角獸(因為現在獨角獸公司太多的緣故?)、熱狗都加了進來;
- 在早前的Windows 10上,微軟甚至推出了豎中指的表情,供藍屏死機之後用戶情緒抒發……
- Facebook自2009年推出「贊」按鈕之後的六年多時間內,用戶只能通過「贊」來表達情緒,今年10月份,Facebook增加了6種表情。Facebook上終於有了七種情緒可以表達。表情在用戶溝通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Instagram也已經支持用表情來打標籤,在它們最近的一份報告里,Instagram稱至少有40%的評論里含有表情;而Instagram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使用表情最為激進的國家——並不是日本,而是芬蘭,其表情使用率更是高達60%。在Instagram這種通過圖像進行表達的社交應用裡面,表情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人們溝通的語言了。
Emoji表情的進階:布朗熊、暴走漫畫、阿雞米德們
Emoji表情並不是智能手機時代才有的新事物。有史可考最早將表情應用在文字溝通中的場景發生1982年11月19日,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史考特·法爾曼(Scott Fahlman)在大學內部的電子公告板上(也就是最早的在線聊天室)發出了 「:-)」 和「:-)」,因為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史考特成為了改變互聯網的40個人之一。
在過去很多年裡,表情符號逐漸演化出 XD、(^__^) 、:P、( ^_^ )/~~,從1995年開始,日本運營商NTT推出了帶有不同表情符號的傳呼機,深得年輕人喜愛,表情符號第一次以「殺手級功能」(killing feature)成為核心競爭力,幫助數字設備大賣,這款傳呼機也因此獲得將近40%的市場份額。
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後,即時通訊工具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應用,讓Emoji表情有了廣泛的生長土壤。而Line將表情開啟了新的階段:貼圖。
布朗熊和可妮兔們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唐老鴨和米老鼠,除了成為聊天中的貼圖,Line給他們拍了動畫片,為Line熱門遊戲當主角,並製作大量線下周邊:玩偶、貼紙、實體店,全方位觸及粉絲。根據Line在2013年年底的數據,每天Line在全球信息發送量大約有95億條,其中有15億到16億條是貼圖,大約佔比1/6左右。也就是說,用戶發的每六句話中,就有一句是貼圖。
Line在表情上的投入也是其它即時通訊應用難以達到的:Line公司內部至少有200人在負責表情的品牌形象的推廣、經營和線下實體商品的製作和銷售。Line在去年4月份推出了支持網友上傳表情貼圖的Line Creators Market之後,整個市場積累了10萬個表情,而表情銷售也成為Line的重要收入來源。
在國內,微信也採取類似的行動——不過步子邁得要小很多。推出了大量官方表情,並開放了第三方投稿,但是僅限在微信聊天中運營,而在貼紙品牌的經營上,並沒有看到什麼動作。雖然Line在國內使用量不大,因為對布朗熊們的品牌經營,在國內也收穫了非常多的粉絲。
微信並沒有在貼紙品牌打造上做投入,國內另一家即使通訊應用易信反倒在貼紙品牌上下了不少功夫。一隻「又萌又賤」的阿雞是他們主打的貼圖形象,易信為此還拍攝了一系列短片:你好雞智,從故事場景設定在校園、情節安排了作弊和追女神可以看出來,95後是他們的核心目標受眾。
人們印象中國內使用表情貼圖的用戶更多會在三四線城市、女性居多,但根據易信發布的《表情貼圖用戶使用數據報告》,實際的數據與人們印象相反:一二線城市比三四線城市更愛使用貼圖,男性比女性貼圖使用率更高。
貼圖是如此地流行,以至於《紐約時報》曾有一篇文章專門探討在男性是否應該用Emoji表情?,報道中,《紐約時報》找到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家John McWhorter對男性使用表情這一現象進行分析:
在語言方面女性往往更有表現力,不過女性在語言方面的變化最終也會影響到男性。男性使用表情符號對其而言是有利;
Emoji表情符號能夠將口語轉換為具有表現力的擬人文本,那些傻乎乎的符號實際上為發信人提供了傳達語氣的工具,「應該有男性化地使用表情符號的方法」。
Emoji表情流行的背後:緩解尷尬 治癒社交恐懼症
很多人或許有過類似的經歷:在輸入框中敲下一句話,小心翼翼刪掉兩個字,換了一個詞之後,覺得不行,繼續刪掉,重寫,反覆幾遍,最終這條消息也沒發出去。
文字的誕生,讓人類擁有了持久記憶——每個人的知識、經驗、智慧都可以通過文字傳承給後一代,並且擁有了理性的表達符號——使用文字進行交流也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技能。
在文字出現之前,人們正是通過手勢、動作以及表情溝通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Emoji表情在人們溝通中佔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在騰訊發布的《中國網民表情報告》中發現,男性使用Emoji表情時更愛用騷賤的表情,而女性更喜歡可愛萌的表情,而易信在《貼圖使用報告》中對用戶使用表情的背後心理的解釋為:
用戶使用表情貼圖主要為了更形象地傳達喜怒哀樂的心情,活躍聊天氣氛和緩解聊天中出現的尷尬/緊張場面,快捷回復,或表達敏感/尷尬的請求。 其中要求他人幫忙,邀約陌生人和要求請客是主要的敏感請求,而忙於工作和外出走路是快捷表達的主要場景。
表情貼圖達到的溝通效果和對應場景(城市級別差異):一二線城市用戶使用貼圖的目的性更為明顯,或許跟其面臨更緊張的社會節奏和要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有關:他們工作更為繁忙、更多會議而且更多需要他人的幫忙。
此外,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因為溝通工具的匱乏,人們有更多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面對面溝通除了通過語言,還可以通過表情、肢體動作乃至肢體接觸來幫助交流的雙方更好地互相理解與互動,到了互聯網時代,在「能通過社交軟體交流的絕不見面」的宅文化的蔓延之下,面對面社交的機會大量減少,由此產生了一大批社交恐懼症患者。
曾有一位朋友和我說,他在網路上認識的一個人,聊天的時候幾乎每次回復都會帶上一個「呲牙」的表情,後來有一次見面,發現這位喜歡「呲牙」咧嘴笑的人非常平靜內向不善表達——他其實很有表達欲,只是在「宅」慣了之後,恐怕是更擅長使用手機輸入框內的文字和表情來表達自己罷。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人的延伸,那麼Emoji表情何嘗不是人類情感表達的延伸?至少,它拯救了那些社交恐懼症患者。:-)
推薦閱讀:
※只用 Emoji 表情能寫出怎樣的故事?
※emoji怎麼變成這樣了?
※如何評價華人設計師陸怡穎設計的四款含有"中國元素"的表情入圍 Emoji 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