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景氣時,金融從業人員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
如投行、VC、PE 等。
國內banker是這樣的:
投行去做房地產基金了,投行去做信託了,(兩次ipo堰塞湖哈)投行們搶萬福生科的承銷商的生意去了。
國外banker是這樣的:
投行們去做諮詢了,投行們去新加坡香港做投行了,投行們去日本做券商了,投行們內部轉崗去做吹腚了,投行們去加州四小投行順便沾了一腿互聯網味兒,非競爭條款裁掉的投行們去做財政部長了,投行們去讀MBA了,投行們去讀博士了,投行們去屁藝了,
投行們去NGO或慈善去賺大錢了,投行們去產業投資或大型集團做資產配置了,投行們去某個產業當CFO啥的了。國內屁藝們是這樣的:
債權和夾層(國內都叫屁藝)的去做股權了,併購的去做價值投資了,價值投資的去做房地產基金了,Pre-IPO的去管理三版的投資者關係了。國外的屁藝們是這樣的:
危機來啦!屁藝們都海外擴張了,
價值投資的玩估值了:黑石曾經在06年危機前夕評估了催澤克公司,旗下的物業加起來超過了市值,之後你懂的了。VC不太懂……謝邀。
以歐美PE, IBD來說,雖然大家都或多或少覺得貌似很久沒出經濟危機了,但過去十八個月和未來至少六個月,市場都非常非常的景氣,忙死。。。作為一名VC/PE投資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市場不景氣我理解為資本市場不景氣。
首先,多個行業產能過剩,實體經濟衰落,帶來了全面創業的泡沫,隨著上半年的二級市場大好環境下,創業企業估值水漲船高,各種新機構,上市公司紛紛看中的VC/PE這塊肥肉…出現了一大群隨意哄搶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例如某星資本,號稱不做盡調直接給錢…某些機構為了哄搶新三板項目,PE倍數都按照30-40倍來…
隨著這輪二級市場由牛轉熊,中國幾十萬中產階級被消滅,項目估值趨於壓縮泡沫,逐漸冷靜下來的趨勢,對各家機構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募集基金困難了,比如前段時間號稱下降投資人門檻到100萬的某S新機構,而一些資歷不夠深的機構普遍募集不到錢陷入了沒有錢投資項目的困境。
但是對於一線機構來說,資本市場不景氣反而是最好的時機。
首先,由於一線機構普遍積累了足夠漂亮的過往業績與非常信任的LP群體,所以募集資金對於一線機構而言不會是問題。
換位思考,如果你在資本市場不景氣的時候需要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的話,你也肯定寧願把錢放到這些一線機構里去,而不敢輕易嘗試新設立的機構或小基金~
其次,資本市場不景氣,項目估值普遍下來了,那些之前沒有準備好過冬資金的企業必然面臨著需要在資本寒冬的情況下進行融資的局面,現在新三板10倍左右PE的項目遍地都是,還不見得有機構願意投,一線機構在這個時間布點是非常好的事情,性價比高,而且在資本市場大好的時候有些可能就一般般的項目也能夠拿到融資,而現在這些很一般的項目基本都會面臨融不到錢死掉的困境,真正的好項目才能夠在市場上凸顯出來。
最後,作為一名機構內的投資人來說,生活上該忙還是忙,而且越來越忙,首先在經濟不樂觀的情況下會對投資更謹慎,需要進行更多更全面的行業研究;其次,因為有一線機構的名聲背書,來找融資的項目數量是不斷增加的~
第一份工作就是VC,而且是經濟低谷時的VC,那時除了看項目還有大把的時間自己學習,然後過了司考,辭職當了律師。其實我對這個行業還是挺有愛,放棄的原因主要有二: 1.當時環境不好 2.覺得自己經驗不夠,不能勝任(知乎上也普遍認為VC應該是職業的終點而不是起點)。我相信經過一些積累,還是有機會殺回去的。
瀉藥。
任何行業都有興衰,目前一級市場以及聯動的新三板創業板金融行業正處興盛,小魚小蝦都出來充當大魚,等潮水落下,水性差的就跟著一起乾涸在沙灘上。淡季大家做什麼?轉行是一大現象吧,不過不乏那些旺季賺足夠的錢,淡季直接回老家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機構壓力比較大,大機構都還好。其實大機構的人員還都喜歡蕭條的時候,專業性更重要。泡沫階段就是胡搞。
ipo關閉的時候投行可以去做定增和重組。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反而是更應該好好開拓一級市場項目的時候,大牛市的時候做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豈不是找不自在嗎?
所謂金融從業人員這個定義非常廣闊,銀行、證券、保險、基金都可以成為金融從業人員。
本人目前從事FA,主要接觸VC、PE,說實話,無論市場好或壞,對這類人群的生活並沒有明顯不同,畢竟不是券商要靠IPO來混飯吃
但是非常同意之前幾位大蝦所說,目前市場不好,正是殺估值的好時候,無論是對項目還是對機構,資本寒冬過後仍能屹立不倒的才是真正牛逼的機構和項目,大部分渾水摸魚的都會在這個寒冬被淘汰相對於大多數而言,所謂資本寒冬更是很多頂尖VC、PE等機構擴張布點的好時機,低價購得優質資產,待寒冬過後就可以顯現他的價值了,正所謂「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新三板部表示完全沒影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