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世界沒了我也能好好運轉,那為什麼還要有我存在呢?

說實在的也不是真的很想死什麼的,就是不怎麼想活了 反正有沒有我都一樣

感謝各位回答,沒有需要我的人確實很痛苦

但這也許不是不存在就能解決的問題

我會試著讓自己變得有用和可靠的,來讓別人需要我

雖然我確實不覺得死亡是什麼不好的事情


抑鬱型人格:我的存在對世界沒有意義。

表演型人格: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我的存在。

強迫型人格:世界必須按照我想的那樣存在。

反社會型人格:世界上那些我不喜歡的東西都不應該存在。

依賴型人格:必須在任何時候都感受到世界與我同在。

衝動型人格:媽的老子現在就讓你不存在!

分裂型人格:世界存不存在跟我有什麼關係?

自戀型人格:世界因我而存在。

焦慮型人格:世界要是不存在了我可怎麼辦呀。

自戀+焦慮:我要是不存在了世界可怎麼辦呀。

題主!題主你怎麼了題主!題主你還存在嗎?快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呀。

————————————————————————————————————

人格分類有多種方式,本答案既不嚴謹又不全面,就當它不存在吧。


其實這世界上只有你,所有的現象都只是你的感覺,你沒了世界也就消失了

這麼說是不是覺得更沒必要存在了?


謝邀。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被別人認同的需要,這是構建我們心理健康的一個基本要素。如果我們從小就不被關注或者被認同,當我們長大後,就會不斷做出各種事情,希望能獲得別人的認同。舉個例子,我們都有喝水的基本需求,如果我們一直不喝水,我們會很難受,並會主動的去每個地方尋找水源,找水喝。

但是當我們的不被認同去到一個我們心理承受不了的極限時,我們就會崩潰了,我們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根本就不需要我的存在,因為無論我多麼努力的去做事,總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所以,我根本就是可有可無的。就如同,如果我們無論如何努力地去尋找水源,都找不到的話,最後我們就會放棄,坐等渴死一樣。

所以,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在於,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同,而產生了自棄的想法。

題主,你需要的是一個懂的你內心痛苦的答案,而不是跟你說大道理,灌心靈雞湯的答案。我們每個人都很渺小,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卻又都很偉大。就算很多人不認同你,但是如果有人能夠懂得你內心的痛苦,能夠分享你的痛苦,不也是一件值得高興,值得我們繼續活下去的事情嗎?當你內心的痛苦能夠讓別人知道的時候,你就不會那麼痛了,因為這個世界還是有懂你的人的。

加油,祝好。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六祖壇經》


宇宙的存在本來不需要生命,你能說那麼生命就不必存在了嗎?

少了地球甚至太陽系,也不會對銀河系造成什麼影響啊?

少了銀河系,對宇宙又能有什麼影響呢?

平行宇宙那麼多,少這一個也沒有關係吧?

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個體,它的生存都很難與整個群體的生存扯上關係。

不管是看起來多麼巨大多麼重要的事物,對於更高層次,或是更大數的群體群來說,都可以類比為新的個體與群體。

那麼,都沒意義的話,從開始就不要有世界,什麼都不要有,連死寂都不會有。這樣的話,意義不意義都沒關係咯。

但是你對於你身邊的人一定是意義重大的。不敢說父母朋友(真的有沒有父母朋友就能夠生活的人),就算是對你路上幫助的一個乞丐,你不經意間注視並微笑的陌生人,你都是意義重大的。

再說,個人的意義或許微小,加在一起卻能改變世界。沒有一個又一個日夜辛勤勞作的農民,沒有一個又一個烈日下搬磚的民工,白領們、科學家們吃什麼住什麼?沒有白領,誰來腦力工作?沒科學家,誰來研究發明?每個個體都是微小的,加在一起才能意義重大。

因此,我建議題主多到集體中去。一個小集體是獲得他人認同的最簡單的方式。你的工作有人讚揚,你會感覺到你是有意義的。

意義總是相對的,不要因為暫時的消沉而放棄了生活。


「不怎麼想活了」我也曾經年累月的這麼想過。

人對他的單一存在的覺悟,對他短暫生命的覺悟,人意識到身不由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的孤獨和與世隔絕,意識到面對社會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無能為力——所有這一切都使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為無法忍受的監禁,如果人不能從他的監獄中解放出來,同他人或周圍世界結合在一起,他就會瘋狂。(弗洛姆)

之前知乎上曾看過一篇文章,提到的觀點是「生而為人,總得在身上攬點負擔」,哪怕你去養一隻狗一隻貓,你都會感受到,因為你擁有這種負擔,你要對Ta負責,所以你不會墮落到哪裡去。某種意義上,說的其實就是,人是需要這種負擔感來尋求和探索自我存在的意義,是自我指向他人和世界的意義,是自我打破這種孤獨和無力感的解脫路徑。

題主說沒有人需要你的感覺很痛苦,感覺這世界有沒有你都是一樣的,所以覺得活著也沒有什麼意義。我不能妄自揣測你經歷過什麼,但這句話里透露出的是「你想要被需要」,也就是想要通過被需要來彰顯自我的價值。這是上至英雄或殉道者,下至普通百姓,內心都渴求的一種價值取向。

舉個例子,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窮人會比富人更慷慨?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或把自己的東西給予他人,在這個過程里人是滿足和欣慰的,他感覺到自己是一個被需要的、有價值的人。即使不在人與其他本不相干的人之間進行討論,普通人也能夠通過孝順父母、撫育子女、為公司創造業績、照顧心愛之人等等來探求內心的這種滿足。

所以這種被需要,並不是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生活里真的比比皆是,既然你生而為人,本就一定與這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退一萬步說,說個我朋友的事兒,自小沒見過棄她們母子的父親,後來母親也癌症死了。她可謂一個親人都沒有了,但她始終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更要對得起自己這條生命,更加想要獲得自己去愛人的能力。於是努力奮鬥,不僅學業事業有佳,相識相伴的男友更是與她佳偶天成。

是啊,死當然不可怕,也不是什麼不可提及的不好的事情,因為人都是會死的。但是在這個過程里,你看見過什麼?認識過什麼?體會過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地活著——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個體,放在宇宙里看連螞蟻都不如。也許沒在這世上有什麼豐功偉績,也不能對世界的轉動起什麼關鍵性的作用,但你這個人,相對於你自己的世界來說卻是舉足輕重的。

電影《it』s a wonderful word》里的喬治,一生過的好像都坎坷而失敗,從未實現自己的夢想,最後被謀算而即將鋃鐺入獄,於是選擇跳河自殺。導演安排了一個天使去救他,並帶他去看了看「一個完全沒有他出生過的世界「是怎樣的。喬治在看過以後震驚而發狂地懇求天使,讓一切都回到過去,他會珍惜自己的生命——被譽為百年美國電影史上最佳勵志電影,闡述的這個觀點即是,人生沒有什麼境遇會更值得畏懼,除了「我不曾活過」。除非你完全封閉自我地揮霍自己的生命,否則,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深刻地改變了這個世界。只單單想想看,將來你的心愛之人就會因為你改變了Ta的整個人生。

這裡的三個層次分別是,從「我被迫存在」,到「我需要存在」,再到「我想要存在」。當你處在第一階段時,你想要通過被需要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當你處在第二階段時,你依賴這種被需要的關係而努力生存是有價值的;而只有當你處在第三階段到時候,你才會體會到,即便」我「只是一個小小個體,但」我「是不可被替代的,我珍愛並感激自己的生命,想要參與這世間生命的變遷。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獲得某項認可、完成某個使命而強迫自己疲於奔命,很多時候我們願意為所愛之人付出和犧牲以顯示自己的無私和忠心,但對待自己卻隨意又漠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往往都非常地惜命,可思量著如何能在這世上尋找到更多意義的人又大都並不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甚至可能會因為覺得自己無能而厭惡自己。然而只有發自內心愛自己的人,懂得自我生命之珍貴的人,才會去積極獲取能量,才能夠真正熱愛生活。

去了解自己,學著去愛自己。只有真正愛自己的人,才能夠熱愛生活。去了解生命,懂得生命是令人敬畏的。一朵花的花期那樣短,綻開到最盛,也就開到荼蘼花事了了,然而它靜默無聲地完成自己的姿態。你的存在是怎樣的影像,全靠你來抒寫。世界這麼大,未知你會遇到誰,未知你會創造怎樣的精彩?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年的電影,主演詹姆斯·史都華身為美國二戰空軍英雄、電影巨星,在採訪時說,每當他低沉消極的時候總會回頭去看看這部電影。建議題主一看。


對於這個世界,你只是一個人。

對於一些人,你就是整個世界。


安拉胡阿克巴


知乎經典答案:在問「為什麼」前,先問「是不是」。

至於人活下去的可能理由有哪些,答案稍後揭曉,前提是你得活到那時。


既然世界不關心你是死是活,那麼既然存在了,為什麼不好好存在一把呢?

----------

不要為世界活著,為自己活著。


世界的存在,宇宙的存在,太陽系的存在,地球的存在,亞洲的存在,中國的存在,你的存在,你身上某個細胞的存在,都tmd的只是個狀態,一個無奈的事實,有空想自己值幾毛錢的事情不如想想晚飯吃什麼。

世界沒你照常運作,你家裡人沒了你是不是還繼續開開心心過日子?!非要對整個世界有影響才算有意義?!

你不是很想死,也不是很想活,簡單來說就是活膩了,但是又活的不夠好,問問自己有個幾百萬身邊美女如雲想睡哪個睡哪個是不是還捨得死?

價值都自己創造的,沒有天命,沒有使命,整個人類都這樣,沒了人類地球照樣運轉。

每個人都是根懸空草,要在虛無中紮下自己的根。

只要你沒自殺的衝動,就沒理由不好好生活,否則任由自己墮落下去,只會活的凄凄慘慘戚戚。

最後,題主,我不是在說你。


「還不是因為你媽生了你」


確實,世界沒了你可以繼續轉,可是對於身邊的人來說,你就是世界。


存在的意義在於追求存在以外的東西。

生命本身沒有意義,所以才可以承載所有的意義。


本來只想靜靜的看看大家的回復,可還是忍不住想說兩句。

LZ說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個世界沒了誰,都一樣存在。只是同樣的客觀世界,不一樣的內心世界,我們給周圍人散發的信息,是由內而外,內在飽滿了,外在的一切就如同清風拂面,雖然會起波瀾,但也無傷大雅。

看了LZ的問題以及LZ的自敘,我看到了迷茫,看到了自卑,也看到了LZ仍然懷抱的希望。我們都有希望被關注,被理解,被支持的心理需求,這些無可厚非。

可是,如果這些都沒有的時候,怎麼辦?就不活了嗎?生活就是去意義了嗎?說道這裡,我們很有必要去弄明白的一個問題:你究竟為誰而活?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前些時候,一個很要好的朋友離職,準備回老家發展,幾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他說了一句讓我很受感慨的話

「想不到這一晃,十幾年就這麼過去了。現在,我解脫了,雖然我還沒想好要去做什麼,離開這裡也有太多的捨不得。但我知道,當我真正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意味著我的一生告別了一個段落,這幾十年,我都是在為了家裡活著,從現在開始,我將是為了自己活著......」

我能體會到他當時一種解脫、同時也迷茫,但也有著興奮、期待的複雜心情。

扯的有點遠了,不管如何,送上衷心的祝福。

回到正題

要找到自己究竟為誰而活?或者究竟為了什麼活著?其實挺難的,至少到現在,我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但,我接受自己。哪怕他並不完美,他沒有被人肯定,沒有被人關注。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愛你了,我親愛的自己。

接受自己,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只有自己內心的能量滿起來了,才能感染周圍的人,那個時候,關注、理解、支持都隨著而來。當然,或許那個時候,你對這些關注、理解什麼的,早就不屑一顧了,因為你已經知道,內心的強大,外在的都是浮雲。

我也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追尋一個問題:我該怎樣,才能讓自己內心的能量強大起來?我問過我的導師,我的戀人,我的同事。我的導師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工作者,每次我問她的時候,她總是微笑,不說什麼,也不做什麼。

我現在開始有點懂了,內心的貧瘠源自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創傷,內心強大的過程,就是不斷的修復,不斷的接納自己,接納內在的那個你。

那些創傷的產生,都不是我們自己的錯。跟內在的那個你,來一個擁抱吧。

沒有誰比我更愛你的了,親愛的自己。親愛的LZ,分享這些,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我記得去年有一天,我覺得超級無聊,真的是超級超級無聊,然後就無聊的想死,是真的想死,認為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並沒有 過了那一天之後的好久 很是慶幸那天沒有死掉

後來遇到很好的人 很開心的事 雖然也有很多不高興的 但仍很喜歡活著的狀態

我覺得活著不僅僅是被世界所需要 而是你需要這個世界

有很多地方可以去 有很多事可以體驗 有很多不同有趣的可愛的人等著你去認識

與其死 不如逃離現在的生活 去創造一個新的

你就會發現生活太他媽酷了 根本沒空想死


哈哈,這問題太有意思了,忍不住必須來插句嘴。 我再回味一下這個問題,假如,這個世界沒有我也能好好運轉,那麼,為什麼還要有我存在呢?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這樣的——如果世界不需要我也能好好運轉,那麼我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問題一: 世界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世界是指我們生存的地球以及上面的所有生物,那麼你的父母,朋友,未來的妻子/丈夫,以及孩子,屬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成員呢?如果沒有你,單說你的孩子,他就不會出現在世界上。你的父母,朋友,會不會缺失一段經歷呢?這段缺失的經歷會造成怎麼樣的蝴蝶效應呢?如果說世界好好運轉包括了空間和時間,世界缺少了你當然有可能改變軌跡。

問題二: 這句話具有普遍適用性嗎?如果這個對地球上80%的人都有效,假設這句話邏輯正確,那麼結果是80%的人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缺少了這80%的人,人類社會將無法正常運行。這就與這句話的邏輯衝突了。因此這句話邏輯是有問題的。如果這句話只針對題主,那麼請問這句話如何體現出其特殊性的呢?

問題三: 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影響世界嗎?可以說,每個人的存在都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不同的人影響大小不同。但是我們對社會的影響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找其原因。因此存在的意義並不一定是為了影響世界,也有許多人存在的意義就是想了解世界,或者想報復社會。

問題四: 問題到底出在哪了?題主的話的前提是從宏觀上來講的,而結論卻是從微觀角度得出的。當從宏觀上來講,就必須承認一個前提,就是整體中每一個個體相互之間的作用忽略不計,忽略不計並不代表沒有。而研究微觀的個體存在的價值就不得不對整體中的這個個體和相關聯的個體之間的作用納入考量範圍。

另外,我還是覺得,別瞎想,該做什麼做點什麼,當你忙碌的時候,自然就能找到人生的價值。


好死不如賴活著,賴活還不如好活著。反正就這一輩子。領了世界遊樂園入場券就玩一玩吧,畢竟不是世間萬物都有這個券的


因為你並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生活因為你的存在而發生著朝向美好的變化吖(^o^)/。

推薦一部老片子《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


世界沒了我,太陽還是照常的東升西落,世事還是無常的白雲蒼狗。

世界那麼大,屬於你的部分有多少?

每天我們嘴裡說的世界不過是我們已經佔有的一部分,和我們即將或者想要佔有的另一部分。

世界那麼大那麼大那麼大,對我們來說,其實只有那麼大。

那麼,芝麻大的那麼大裡面,滄海一粟我們擁有些什麼?

我們永遠不會失去的,父母的愛。

我們也不願讓他們失去的,我們對他們的愛。

朋友愛人可能不得長久,但一段一段扶持而過的歲月,今天以前,都已遙不可及。在鮮活的記憶里留存的我們,是現在的我活著的佐證。

我用幾千多個日日夜夜,用或者無賴,或者快樂,或者疲憊,或者惱恨,或者心酸,或者尷尬,或者內疚,或者自豪,或者感動的心情造就了現在的我,我花費那麼久的時間,可你看,我還是這麼不完美,這麼糟糕,不被人喜歡,百無聊賴的活著。

這真是一種絕望。

一種百無聊賴的絕望。

但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很奇怪。

看到花盛開了,那與我的生活毫不相關,可我的絕望也會被它稀釋。

看到美好通達睿智的人,我不如他們好,可我的希望已經被帶動起來,我愛那樣的存在。

看到鮮活的美麗的,可愛的陽光的,甚至於嘈雜的矛盾的,醜陋的惡劣的,雖然處境依然這麼絕望,但世界就是這樣啊,這樣活潑,生機勃勃,你願意擁抱它么?它一直都這樣存在,很奇妙,不是嗎?


推薦閱讀:

長期凌晨3點鐘睡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兒子四歲,今天跟我說,人死就變成骨頭了,接著說爸爸,我不想死……怎麼回答他?

TAG:死亡 | 心理諮詢 | 心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