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在大眾中知名的教育領域學者?
01-11
例如商業有馬雲,醫學界有鍾南山,影視界有張藝謀。為什麼偏偏教育工作行業沒有一呼百應的名字?
我沒讀過他的書也聽過他的名字──譚浩強。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在認真工作,沒工夫和媒體打交道。瞿葆奎,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2012年逝世,是中國元教育研究的興起人之一。元教育學科群的建立,是改革開放後國外教育學觀念中國化的一個重大成就,拓寬了教育的理論視角,為教育審視自己提供了理論的方法。瞿老名頭並不多,百度百科上也只有短短一點的介紹,但是誰不說瞿老是教育學的泰斗大師。顧明遠,北師大的教育學院院長,身上明天太多了,列不過來。對於他更出名的是關於中國的比較教育學之父名號。他關於現代教育學的理論,也是經過了時間驗證的寶貴財富。
葉瀾,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她的知名度相對比較高,因為她的著作相對較多,可能因為說話風格原因,她也屬於比較活躍在媒體面前的。不過對於我來說,對她最直觀的認識應該是來自於我好多本教材,裡面都有涉及到葉瀾老師的部分。
黃濟,北師大教授,2015年病逝,黃濟先生是新中國教育理論的重要開拓者,新中國教育哲學學科的主要奠基人,並在「文革」後為恢復教育哲學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黃老自說過:「文求出己莫效顰」。「要保持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節操。」這就是一個學者的為學之道。打字太累,就說這麼幾個老一輩的吧,除了這些老人,還有諸如吳康寧,檀傳寶,石中英,朱永新等正當年的教育學工作者,有些並不為人知,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專心致學,沒有時間去理會外界的繁雜瑣事。比如王承緒先生,能搜到的第一條新聞居然是周永康最後媒體露面:去年11月對王承緒逝世弔唁。這個問題下面那些瞎胡說的人,你們真的夠了,沒文化不可怕,出來裝逼也是夠了。比如那個什麼叫電波的,滿嘴胡扯八道,好歹還是有三千人關注的小V,說話水準真低。知道什麼叫做德育論,教育學嗎?不懂百度一下也累不死啊。做學術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做事,不需要張著嘴一呼百應,學術本身就是一呼百應的憑證。王后雄
王后雄,薛金星,曲一線,葛軍!謝謝樓下提點!
蔡元培先生
這位絕對不止萬人膜拜,知名度爆表.
孔子
這題不答都對不起背過的孫培青版的《中國教育史》!就當按時間順序拉線索啦。1.以孔子為首的諸子百家:孔子整理編成教材的「六經」對中國的教育影響之大可見一斑。荀子主持的「稷下學宮」是當時思想論戰的核心。2.董仲舒:對賢良策促進太學的興建,意味著中國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確立。3.宋代的三次興學運動,范仲淹和王安石加上蔡京,是科舉制度的改善者。4.朱熹:白鹿洞書院的主持者還有《四書章句集注》是所有科舉學子人手應該都有的書吧。5.顧憲成:東林書院,那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就是出自他之手。6.王守仁:心即理加上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7.阮元:沽經精舍和學海堂
8.黃宗羲:公其是非於學校
9.梁啟超:提倡培養新民,提倡師範教育和女子教育。10.蔡元培:改革北大和教育獨立的思想可以在教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1.楊賢江:第一個用馬克思主義解釋教育的教育家。12.晏陽初和梁漱溟: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的代表人物,晏的定縣實驗和梁的鄒平實驗都對當時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13.黃炎培:職業教育之父14.陳鶴琴:活教育理論1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16.歪個樓:我朝太祖: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教育委員會主任! 雖然從古到今很多教育學家的前邊往往還有思想家和哲學家的稱號,雖然現代的教育學往往依附著心理學和社會學發展,雖然教育學本身學科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但是教育學有它存在的必要,而且對於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有巨大的作用。教育界一直有學者在孜孜不倦!雖然我們學教育學的人平常都在調侃教育學是低端學科但是也是容不得別人的輕視的。而且再不濟我都會用研究教育的人大多長壽的理由安慰自己,是的我無聊把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在世時間拉了一個列表。最後!Hamen!
沒人說俞敏洪嗎?
孔子
因為打倒孔家店啊
陶行知。現代的還真不知道。
我知道有一位只做了一點微小工作的人曾經給過我們一些人生的經驗。而且這個人家喻戶曉。
肖秀榮李永樂陳文燈張宇
何凱文
朱偉----------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164.9萬人
----------
我又想起來一個:二十年前,有個中國教育工作者創立了一門一呼百應的邪教,以至於經常能看到人在路上走忽然開始大聲朗誦英語句子。這個人叫李陽。
我賀銀成不服!
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老師只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僅此而已。
萬人膜拜啊。。。
只要一萬個人的話哪個大學的校長都可以算嘛!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沒受過教育心理學專業訓練的大學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
※如何用 「木、走、阝、亻、訁、日、己、上、兌、本、才、亥」 兩兩組合成六個字,每個只能用一次?
※南科大現在(2014 年)發展情況如何?
※若您是暨南大學2012屆廣告系同學,您該如何回應社會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