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自己對方案的表現能力?

發現自己的設計每次都會卡在表達階段,不僅表現不出自己的想法連工作量都沒表達出來,為此鬱悶不已。這和設計的方案本身有關係嗎?


說在前面:我相信你指的不是怎麼把透視圖和技術圖畫得漂亮的表現問題。所以這篇回答里不談這個。

你做了什麼,都說出來。

很多事情,如果你做了,卻沒有說,而且又不是一目了然的。其實對他人來說跟你沒有做就一樣了。

願意不辭辛苦地做這件事情是一個前提。

接下來,是怎麼說得多,看得到工作量,卻又讓人有效地接受,而不被繞暈、淹沒。

把分析圖和效果圖分開兩件事講吧。

分析圖要有規模,但更要有結構。

分析圖可以分為兩個大版塊:

一是,闡述設計是怎麼從無到有生成的;二是,將設計視為既成事實的建築,闡述它的合理性。

在第一個版塊里也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一,是進行前期資料的彙編

場地分析。人車交通,景觀資源,周邊功能,城市肌理,地形地貌,通風采光。

理念分析。地方性是否能對本次設計作出有意義的啟發?

內部關係。即使一定程度地撇除場地和文脈,任務書給定的一系列功能應當有怎樣的相互關係?

經典案例。有哪些經典建築案例可以對本次設計作出總體或者局部的啟發?

區域案例。比如這次要做一個場地在廣州的大型博物館,那麼廣州有哪些有影響力的大型博物館?珠三角呢?廣東呢?他們是怎麼做的,我們又要怎麼做才能做得成功?

……

這部分的資料彙編不是例行公事的工作。

到頭來,是要有結論的:這次設計要面對一些怎樣的問題?

有怎樣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SWOT) ?

階段二,是闡述你運用這些資料,得到你的建築設計的方向,將其漸漸生成的過程

是的我不太擅長這個過程……而且也需要看這次設計的具體情況。

這個時候可以列舉一草、二草、三草一系列方案來看方案演變。講完方案的草圖不要扔掉哦。

也可以列舉對比方案,以證明你在一系列的總平面關係或者形體關係的選項里確實是選擇了最好的。是的這一步很多人不是厚道地做的,很可能那些對比方案根本就不夠資格構成選項...對於有心把設計做好的人,列舉可能性,挑選最好的,是個可信賴的方法。

注意,注意。

如果你的方案生成方式和前期資料里的某一些完全無關。比如跟城市肌理無關,比如跟區域案例無關。

這是可以追究你的,你想得不全面。但是既然既成事實地無關了,前期資料里的這些部分就還是建議連帶著不要存在了。

第二個版塊我們相對熟悉一些。

功能分區,人流組織,景觀利用,公共空間序列。通常是基於平面圖來製圖的。可以將他們集中成一組,和首層平面放在同一張圖。

形體組合我覺得可能放在方案生成過程裡頭討論好一些。當形體既成事實,其實沒什麼好壞需要向老師解釋的,一看鳥瞰或者模型,是好是壞反正就有定論了。

節點詳細設計。比如門廳、餐廳、庭院、咖啡屋、展廳。總之是你願意畫小透視的那些做過了設計,而不是做牆開門寫上房間名就放置不管的那些空間。結合局部剖面圖和小透視圖。可以的話,跟這些空間所在的平面放在同一張圖。透視圖表現力當然是強得多,但我更喜歡局部剖面,討論設計的是它。

此外偶爾有些大牛會涉及陽光的引入方式或者建築結構方面的創新。總之,做了的事,就說出來。

成結構,成規模,對齊,考慮邏輯先後和有關的技術圖的位置,放在該放的地方。目標是把事情向別人說清楚,並得到認同。

至於效果圖。目標是儘可能反映設計。還是那句話,把你的精彩說出來,讓人知道。

至少目標絕對不是把人物、樹木、天空、汽車之類畫得漂亮。你是建築師,你要表現的是你的建築設計。

手上的畫工很重要,也是某種前提。但選擇視點、配置人物和景觀、打光線之類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

這裡不展開說了,用選擇視點來舉個例子吧。強調主立面虛實處理和前廣場空間形象的設計,當然要畫低點透視;強調形體組合的設計,就當然要畫高點透視了;有大面積水體,有開敞空間對水體作出回應,那就選擇水在前景的方向來畫;有中小面積的局部水體,想表現倒影,可能就要選一個水在前景的低點透視了。

嗯,以及,如果你的設計不是多面可觀的,總有辦法避開沒有做好設計的那些立面。讓它處在透視關係里收窄變陡的那一面,拉大建築的明暗關係讓這個立面變得非常暗,事情就對付過去了。

這是你的方案做得不好。但是把拙處暴露出來,似乎就更加愚蠢了一些。

這時很多學生會遭遇的問題是:老師我真的什麼都沒有做(╯‵□′)╯︵┻━┻

老師我沒有理會周邊功能和城市肌理(╯‵□′)╯︵┻━┻

老師我沒有查案例(╯‵□′)╯︵┻━┻

老師我沒有做對比方案(╯‵□′)╯︵┻━┻

老師我沒有做節點設計(╯‵□′)╯︵┻━┻

我就是勾了個形體大家都說好看,然後就把任務書里的房間放進去,搭配一下外立面的虛實關係方案就做好了嘛(╯‵□′)╯︵┻━┻

你們做項目不也是這麼做的嘛(╯‵□′)╯︵┻━┻(WTF...)

……確實那個方案乍看之下是好端端的啦。

但是以這種過程做出來的東西怎麼經得起行家的推敲呢,又怎麼經得起使用者的長期體驗呢。

設計是要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是要有根據的,是要講道理的。

設計的結果可能做不到多麼高明精彩,但是有這樣的精神和姿態總是好的。

感性的東西不能可靠地說服大批的人。我非說不喜歡、不好看的話,你怎麼都沒有辦法。

尤其是學生的水平的話。

我很少在知乎講建築設計,這不是我的強項。

一些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推薦閱讀:

日本當代建築所追求的曖昧,與後現代主義建築體現出來的構圖結構不清晰,模糊性有什麼區別?

TAG: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