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簡體字日本比大陸簡化得好?哪些不如大陸好?台灣如果推行簡體字會沿用大陸的簡化字嗎?

日本漢字中有大量簡體字,有些簡化得比大陸差,有的簡化得比大陸好。我這裡主要是兼備文字的美觀和書寫方便綜合評價的。

我認為簡化得比我們好的有:

實——実——實

發——発——發

廣——広——廣

歸——帰——歸

藝——芸——藝

賣——売——賣(兩個字簡化得都不好,因為實在不喜歡「頭」這個字形)

龍——竜——龍(其實日本那個「竜」是異體字,中國也有,所以我覺得該用「竜」替代「龍」的主流地位)

戰——戦——戰

鐵——鉄——鐵(這個牽涉到該不該簡化金字旁這一點上,關於部首的簡化我持保留意見,所以這一條我不評價哪一個更好)

氣——気——氣

變——変——變

藥——薬——葯

關——関——關

劍——剣——劍

當然也有日本簡化得不好的,比如:

櫻——桜——櫻(「桜」曾經是大陸的二簡字)

圖——図——圖

譯——訳——譯

價——価——價

預——予——預(中國也有「予」字,但是意義不同,日本是合併了兩個字而簡化的)

邊——辺——邊

辯——弁——辯

傳——伝——傳

經——経——經

縣——県——縣

目前就想得到那麼多,歡迎補充。那第二個問題,如果台灣推行簡體字,是會自己簡化,還是參考內地,還是參考日本,還是綜合考量呢?

-------

相關報道:中、日漢字簡化,誰搞得好?_騰訊網


蟹妖

不過這個問題我總感到有些說不上來的不適感。

為什麼呢?因為你是拿日文簡化漢字和中文簡化漢字來比。

日文簡化漢字的目的是一是便於書寫,二是限制漢字使用,規整後的日文漢字一共不到兩千個。

而中文簡化漢字的目的一是相同的便於書寫;二則是儘可能廣泛的讓更多的中國人使用這種相對方便的文字。簡化後簡化錢漢字字數變化不大。

而簡化的手段,一個是書法家草書的楷化,比如你題目里舉得例子

實——実——實 ,這個字的簡化,中日採用的就都是草書楷化的辦法,但是我們看看自己的書法家是怎麼寫的吧——王羲之、趙孟頫、張旭、懷素等一片書法大家在草書的時候都是這麼寫的

而實際上這個草書楷化的字形早就出現在元朝的《京本通俗小說》上了,民國期間的簡化字方案也是選擇這個字,所以選擇""而不是是必然的。說這個字日本簡化的好,你大概是從字形美觀的角度說的,但是從現實和源頭來說,這個字在中國選擇才是正解!而日本這麼簡化也許和日本的書法有關,這裡就不討論了。

我注意到你提到了文字美觀、提到了你不喜歡這個字形!你有否注意到這裡面有什麼問題?第一文字是否美觀從來也不是文字創製的條件和要求;第二,不能用個人的審美去代表別人。比如這個頭字,你覺得不喜歡,可我練過草書以後我就很喜歡這個字,這不能當標準來說的。

更何況,你要知道,新中國的簡化字本身是文字大拿們歷時數年數易其稿的產物,而且經過幾十萬人熱烈的討論,你沒看錯,就是幾十萬人,可以說以當時的條件而言,這就是最好最符合中國人需要的方案,沒有之一!

所以,我找到了我對你這個問題感到不適的第二個原因,被代表了,而且是被你的個人審美代表了。

事實上,你的問題只能表述為

為什麼有些中文簡化字不符合我的審美,同一個字反倒是日本簡化的符合我的審美,還有些卻反而是中國簡化字元合我的審美?

這樣一來,就成了你的個人問題了。你雖然很有想法,但是你提問的角度還存在問題,嗯,換句話說是說有些大而不當了。

記住文字是拿來用的。大陸簡化漢字的目的就是要讓儘可能多的人方便的學習使用漢字。

其餘的,其實是旁枝末節。

至於你說的台灣要是推行簡化字的話,會不會用大陸方案。

首先,現在再推行簡化字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我們也沒強制讓香港用大陸簡化字不是?

有了電腦,本來就已經達成了書寫方便快捷的目的,沒有簡化的需求了。

如果,我們把場景定位,電腦出現以前,兩岸敵對之中,由於某種原因台灣要推行簡化字,好吧,這個狀況的確出現過,只是大陸先簡化了,所以台灣才不提這茬了,anyway,假設台灣就是要推行簡化字了,台灣會不會用大陸方案?當然不會!

這個答案是明顯的,只有新加坡這種沒有歷史包袱的華人社會才會選用最實用的方案。台灣自認有傳統的,漢字是絕對會背負許多文字以外的東西的,比如文化、比如政治、比如敵意!

最簡單的可以做類比的例子,漢語拼音方案,在成為國際標準很多年後,被台灣接受依然是一波三折。


龍 —— 竜 —— 龍

這個要吐個槽:恐龍什麼的,用 竜 ;傳說中的龍什麼的,用 龍……

不要問為什麼,因為我玩怪物獵人


「日文簡化漢字和中文簡化漢字來比。日文簡化漢字的目的是一是便於書寫,二是限制漢字使用,規整後的日文漢字一共不到兩千個。」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大部分「日本簡化漢字」,和「中國簡化漢字」一樣,都是漢字的歷史簡化形態,日本人偏向於從宋元俗字中找現成的;而中國人喜歡從明清俗字當中找現成的。「日本簡化字」作為一個整體符號系統成為官方標準的這個背景如上面所說,是限制總量;而大陸現行的這個系統的產生背景,是漢字拼音化的過渡階段,作為權宜之計的思路佔了上風,所以筆畫盡量選俗字裡面少的那些,而不太考慮整體的系統性。


其實日文漢字簡化的可能比現在中國的簡體字筆畫還少(比如「売」),但是感覺日文簡化字不大符合我的審美……

例如,許多「兩個相同構件組成的部分」被簡化成了「點點撇」,如單-単、榮-栄、獸-獣,這些位於頂部的三點給人一種毛髮的感覺。而在我們簡化字中只有一個類似的「畄」(留),也被廢止了。

還有「変」這個字,上面是帶鉤帶撇的「亦」,下面是「夊」,放大看會逼死強迫症的……另外其實古代就有這個字,作為「變」的俗字。

又,有些字容易混淆。比如說「発」「売」,小時候讀成「凳」「殼」。還有同形字,比如「芸」,和「芸芸眾生」的「芸」一樣。

広這個字,確實簡化了,而且不顯得頭重腳輕。不過,總覺得應該念hong。

至於竜這個字,可能是容易被認成「龜」吧……

還有呢,因為中文全是漢字,那麼常用字就應該簡化得「厲害」一些,譬如「廣」「氣」「藝」。不過我想一下,「病」是不是也可以簡化成「疒」呢?


」関「」気「字簡化得蠻不錯的,但我一直覺得「発」和「実」簡化得不太好。


不苟同!


非常贊同樓主的判斷,特別對於「廣」和「廠」的簡化非常厭惡


推薦閱讀:

你在我的知乎 2016 活動中獲得了哪些成就?
Lo 裝中你見過的最奇葩的柄是什麼?
國外教育值錢在哪些方面?
你對「知乎鹽 Club 2014」有著怎樣的期待?

TAG:調查類問題 | 簡繁比較 | 新字體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