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買東西,6 元的給 11 元,收銀員會找回 5 元嗎?

經常有人說中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說他們數學差。上面這樣的例子,真的如此嘛?

求真相。在美帝的人民,可以找10個售貨員試試看


首先這個六塊錢買東西的例子真實性肯定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因為愚蠢的美帝人民的價格都是精確到幾毛幾分的。如圖:

即使是整數價格,在大部州加上各種奇怪的FEE和討厭的價外稅也是一樣的。如圖:

所以很多時候在美國算錢比在中國算錢麻煩多了。再而這個不會湊整的故事也不怎麼真。因為我自己要用quarters(就是25分)投幣洗衣服,每次湊不夠時都去便利店用買一個稅後54分的巧克力,給他1美元+4個美分,就得到:兩個25美分。

這事我一個月至少干一次,從來沒卡過。


這個問題我要回答!又是一個分分鐘「吊打美帝揚我國威」的傳說嘛,人民群眾反正不管真假總是喜聞樂見的。

先來看大家印象中的硬幣,它是這個樣子的:

一個大大的數字寫在中間,太好認了啊。

接著再來認識一下美國的硬幣:

有沒有覺得眼前一黑?正面是清一色不認識的人的大頭照。最坑的是,面值全是用一行小字寫在看不見的地方啊。每次都要摸出來端詳許久才看得出面值。

你以為這就完了?知道為什麼 quarter 那裡標著「 50 州*」嗎?沒錯,50 個州全部有自己的圖案啊!每次掏出來一把硬幣,圖案全部不一樣,結果全是 25 分啊!

認識完之後,就可以開始吐槽了。

首先,我們會直觀地認為面值從大到小,尺寸應該從大到小,重量應該從大到小。但是,有個叫 dime 的奇葩啊!直徑 17.9 毫米,比 nickel 小了 3 毫米不止啊。不僅如此,連一分錢的 penny 都比它大啊!一個 1 毛錢竟然比 5 分錢還輕,竟然比 1 分錢還小,你到底有沒有身為 1 毛錢的尊嚴!

其次,為什麼會有 quarter 這種面值啊!簡直就和英制單位一樣讓人奔潰!我總是把一個 quarter 記成 15 分啊。為什麼?因為說時間的時候 quarter 就是 15 分鐘啊。可是當我說時間的時候,我又以為 quarter 是 25 分鐘啊!說到底為什麼會有四分之一這種分界點啊!

還有,為什麼超市裡的售價全是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啊。不知道兩位數的加減法要進位和借位嗎?很難的好嗎?連國內那麼簡單的我都經常算錯啊,遇到「¥14.4」我都會給他「¥15.1」等著他找我 5 毛錢啊。每次我還在全負荷進行數學運算的時候,收銀員已經一把硬幣甩我臉上了啊。

用硬幣給出一毛到九毛的排列組合方式,我一隻手都數的出來!而算出 1 到 99 分的排列組合方式,這已經可以當高考數學壓軸大題了好嗎!

來美帝一年我已經攢了兩盒硬幣了。為什麼?因為不想結賬的時候掏出來一大把一個一個的數啊。比方要找給 89 分,那麼先給 3 個quarter,再給 1 個dime,再給 1 個nickel,再給 4 個Penny——然後就給錯了啊摔!所以還是乖乖給一刀等著找錢吧。找回來一堆硬幣又只能存著了。唯一的用處是打鬥地主或者德州撲克的時候拿出來當砝碼用啊!

回到題目提到的這種情況,其實是因為美國人不像中國人對「整錢」有種莫名的執念……對他們來說一張 5 刀和五張 1 刀都是一樣的。所以 6 塊錢的東西你給他們 11 塊,有時他們會不知道你想幹什麼。通常是接過去之後就刷刷刷開始找錢,找到一半突然反應過來「Aw, u want a five-dollar bill?」 然後換一張整錢給你。

至於為什麼國人為什麼對整錢有執念,參考評論里知友 @Repal Wd 的意見:

美帝人民沒過過苦日子,捏五張一塊和捏一張五塊的逼格能一樣嗎?小說里寫窮人都是布包袱里一把毛票。所以,我覺得他們還需要學習一個。

而且,同樣是 1 塊錢,在國內基本上買不到什麼東西吧。而 1 美元卻很有用。路邊買個小零食什麼的基本都是一刀。況且美帝還有一個萬惡的小費文化,快遞員幫你搬了重物、路邊餐車買個 chicken over rice 、地鐵上遇到賣藝的黑哥,等等小場合給的小費基本上就是一兩塊錢。所以 1 刀紙幣不要太有用!難道你想扔 5 塊錢到 tip can 里在自己找零嗎!

所以,誰再質疑美帝售貨員的數學能力我分分鐘糊誰臉好么。


米國都還好,腐國才是蠢萌哭了好嗎

我試過在腐國買了個12.xx英鎊的東西,一翻錢包太好了正好有0.xx,想著這樣不用找一堆的硬幣了液( ??? )

結果收銀的妹子接過錢愣了一秒以後,

很開心的說謝謝,然後把我的0.xx鎊硬幣丟到了旁邊的小豬撲滿裡面

(一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她把那幾毛錢當小費了,然後找了我更多的硬幣???

…(⊙_⊙)…


沒問題,美帝見到的收銀員都自帶秒抓硬幣天賦,我還沒看出來怎麼回事兒人家已經算完了。另外想說收銀這件事情跟數學天賦高/思維不同/學得好一點關係沒有,熟能生巧而已。這個笑話/故事在好多年前就開始流行,講的人都帶有一點「美帝雖然發達,但是腦子蠢到不行,完全沒辦法跟勤勞的中國人民比」的奇葩優越感。要真說起中國人比美國人算的快的,莫屬20以內的平方,因為我們初中就被要求背這個,而其他國家都用計算器的。

同意目前第一答主@甘習 吐槽的dime比penny小問題,但是其他內容都沒說在點子上。美帝硬幣多是因為消費稅的緣故,任何整數乘以消費稅,8.875%以紐約為例,一般就有兩位小數了。另外美帝經常定價.99,是因為八九十年代一個流行的心理學現象,認為1.99和2比起來1.99更能激發人的購買慾,所以定價如此。現在人們大多習慣這樣的標價,再加上消費稅干擾,就沒有改的必要了,反正最後付的也不是定價。另外quarter這個,你記四分之一就好了啊。根源是因為美國採用12進位的英制計量,1/4 1/2 3/4都是非常常用的數字。


美帝人民可以用cent、dime、quarter迅速組合成100以內任何數字,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慢?


剛剛買了頓飯,收24.38,我付了25.48,找了1.1。因為不想收太多硬幣。答主這麼奇葩不要緊嘛。哈哈。反正收穫員也很淡定的找了錢。首先來說,關於辨認美帝的硬幣。確實。美帝的硬幣除了年份,是沒有阿拉伯數字的。而且圖案也不統一。對旅行者非常不方便。如果要付出去一把硬幣。或者拿到一把硬幣。是有點竅門。我第一次來的時候,每次都要盯著硬幣上的英文看好久。後來日子久了,我琢磨出,要是有一把硬幣。我們外國人,無論是看花紋,看頭像,看數字都太麻煩了。就兩步。看到一把硬幣。第一件事,不是看面值或者設計,第一件事是看顏色。美國只有一分錢是紅銅色的。其他都是銀色。當然有個例外。一會說。所以一把硬幣里,一片銀色,然後其中再一片紅銅色。很明顯區分。第二步,只要記住三句話,在這片銀色里。最大的是25美分。最小的是一角錢,最最厚的是五分錢。解決。世界安靜了。順便,五分錢是最厚的硬幣,比25美分都厚。一角錢是最小的硬幣。比一分錢還小。所以如果只靠摸大小,一角錢很容易跟一分錢混淆。所以先要看顏色把一分錢區分出去。不過,如果不靠看的話,只靠觸覺的話, 也很好區分。一角錢邊緣是有齒的。一分錢邊緣是光滑的。25美分是有齒的,五分錢是光滑的。一摸就知道。很好區分。25分是一毛,一分,五分里最大的。但是它是不是最大的硬幣?好像不是。因為美國還有兩個神奇的硬幣。一美元和五角錢。就是五美毛。或者美五毛?哈哈。這就是剛剛說的例外。一美元的硬幣是金色的。除了一美分之外,它應該是唯一有顏色的硬幣了。而且是亮澄澄的金色。正面還是自由女神像。而且還有阿拉伯數字$1。太不一樣了。所以基本不會認錯。我只收到過一次。我還以為是假幣。後來同學說是真的,而且是確實是在流通的。不過真的真的很少見。而那個五毛。我是真沒見過。另外同樣少見的,是2刀的紙幣。也同樣非常非常少見。我也只有一張。如果是來旅行,這些基本都不會碰到。所以不會麻煩你的。所以,一般來說,硬幣只要有四種。一分,五分,一角,25分。另外,就像國內,我家鄉以前,管一百塊,都叫『老人頭』,一般對話,就是『』我卡里沖100快「,」好,一張老人頭「。現在嘛,設計不一樣了。所以現在都叫『紅票子』。一張紅票子。兩張紅票子啥的。在美國也是這樣。美國硬幣也有名字,一分叫penny,五分叫nickel,一毛叫dime,25美分叫quarter,所以我與同學對話一般就是這樣:『我還少八分錢付稅。借我」』『我這裡有個nickel,你有沒有三個penny』。美國通貨膨脹也蠻嚴重的。十年前,一分兩分。還能算幾個錢。現在一元之下,基本也不算錢了。算稅的話,有時候有就有。沒有也拉倒了。要知道之前美國汽油只有幾分錢。現在節節高升。美國人也感嘆汽油這麼貴,快開不起汽車了。當然我不得不吐槽,說這句話的時候,這個美國人拍著他那輛八缸的福特超大皮卡,就為了去馬路對面的麥當勞買頓飯。

另外收銀員算要找多少,都是直接看收銀機的。壓根不會自己算。再說,相信自己。還不如相信收銀機。其實,這就是是個生活習慣問題。我因為不是美國人。所以腦子裡跟錢掛鉤的數字。不是5,就是10,另外就是硬幣越少越好。答主自己暴露自己處女座不要緊么。所以我可以看到一個數字,本能的可以反應出如果應該給他多少,那麼我可以得到儘可能少的硬幣。因為這是從小鍛煉的,所以到了美國也改不過來。然後來了之後,確實對0.25美元很不習慣。但是日子久了,就習慣了。計算找零的時候求大就好了。比如看到3.78,先付3,再付0.75,再付3美分。就好了。這是一種習慣。而非計算。所以美國收銀員找銀一定是很快的。但是並不說明他們數學好。就像美國人的英語都很好。不能說明他們都有學外語的天賦。他們對於硬幣數字的敏感。不代表他們對於數字敏感。你要知道,他們是從小付美金付大。就像我可以很快在數字里找5。他們也可以很快在數字里找0.25。這是一種習慣。而非計算。再快的計算。也快不過記憶。比如一樣東西,24.99。我習慣是先給25。然後再根據消費稅,給一刀兩刀付稅。而他們一般會直接給28。因為他們知道24.99的東西,要付28左右。因為要加稅。這是從小付到大。這不是計算,是記憶。就跟我們說英語要計算動詞的時態變化一樣。他們是不計算,而是直接背出的。所以要說美國人數學差。確實是事實。但這是因為他們學的少。我們進大學的時候,數學水平大概是高中水平。他們進大學的時候,數學水平估計只有中國的初中水平。這是因為他們課程要求,學的少的關係。所以你確實可以說他們數學差。但是不能說他們數學能力差。因為大家大學畢業了,學了一樣的大學數學課,那麼普通美國人的數學水平也就國際平均水平。既沒有特別差。也不會特別好。


不在美國,在英國讀書

我也來吐槽一下這個問題

根據我自己買東西的發現,發現人家關於找錢的思維,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實更準確的說,人家的思維,是「等價交換」,而不是「給多了,然後找錢」

還是用題主給的例子,6塊錢的東西,給11塊錢。

英國人的想法是,這個東西值6塊

加一塊鋼鏰,總共值7塊

再加一塊鋼鏰,總共值8塊

再加一塊鋼鏰,總共值9塊

再摸一個鋼鏰出來,總共值10塊

再摸一個鋼鏰出來,終於湊夠11塊了

兩邊一樣了,交!!換!!

你說,你多給人家一個鋼鏰,然後人家找給你5個鋼鏰。。。。。。人家還沒感覺出問題在哪,而你早已滿臉黑線,也不好跟人家說啥。

數學差是一方面,在一方面,真的是思維方式不一樣。


我的理解是,美元購買力本來就強一些,一美元的紙幣在很多地方都有用啊,比如給小費啥的,4張一美元比一張5美元方便,並不象一元人民幣那樣,所以大家並沒有很大的需求要將零錢換成整錢


說這句話的人邏輯得有多差,如果售貨員知道是什麼意思但算不過來才是數學(其實是算術啦)差。他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是因為你的需求(在當地)太奇怪了。


大哥,這叫算數,不是數學


試過這種事,美帝服務員絕對明白是要五塊錢。不過這種事非常不常見因為美帝買東西,很少有整數,第二,很少有人不願意要一塊錢,很少有人願意多給收銀員一塊錢換來五塊錢這種整錢


在知乎日報上留了個小短評不過癮,來這寫個長點的。

這其實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換言之中國人,甚至亞洲人(特指日本韓國加印度,感覺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數學也不怎麼樣,多謝@小行 指正),更擅長於利用數學在生活中取巧。

這要得益於我們九年義務教育中做過的各種數學題(°_°)

舉個例子,比如8個人一起吃飯花了232,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能火速算出一人29,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演算法會是240/8—1,而大多數外國人,哪怕是知道三八二十四的外國人,也不會想到這麼算的。。。這絕逼要歸功於從小到大做的數學題。

又比如我在外國超市做過收銀員,發現大部分外國人沒有主觀上給零錢湊整的意識。比如總價八塊一,或者十五塊二,大多數人會給十塊或者二十,除去直接給零錢的,只有極少數會給個十塊一啊,二十塊二啊這樣的。一開始我會主動問他要零錢,在見慣了別人先是一臉驚訝的確認一下總價,再回想確認一下他給了足夠的錢,過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要湊整,最後拿著找回來的錢一副多此一舉你吃飽了撐的的表情等一系列動作之後,我才覺得可能這真是多此一舉。。。

還有一次更好笑的,我和朋友們打車,總共好像是十六塊三,我朋友先是給了二十,然後說等下,我有三毛,然後找了半天發現只有個五毛的,給了司機,又發現有一塊的,就又給了司機一塊。。整個過程司機的表情可自行腦補日系動漫。。下車之後我們都在說我朋友何苦為難人家司機,估計在你給他五毛的時候他就已經lost了。。

總之,亞洲人數學好,得益於無論漢語還是日語韓語,單個數字的發音都相對簡單,所以我們無論是背加減法還是九九乘法表都so easy嘛。

再加上我們經歷過多年數學應用題的千錘百鍊,更擅長於在生活中利用數學取巧。


美國真的…好太多了…

去北非的時候…別說買6塊給11了…你買一個6塊的東西,給10塊,然後收銀員會拿出10個1塊先放在你手裡,再一個一個數出6塊來拿走…

20以內的整數加減是他們不用計算器的極限了…


溫哥華 親測 所有人都知道給11是什麼意思 有時候收銀的人還會這麼問


美國人數學差,尤其是心算能力差是毫無疑問的。營業員找零錢只是一個例子而已,見過大把的找零卡殼的老美,也見過找零順暢的。這個很大情況下不是數學能力問題,只是個熟能生巧的問題而已。上面幾位拼零錢速度不如營業員的也不用自卑,咱們買東西琢磨的是這東西家裡還需不需要,coupon有沒有用上,買一送一是不是真便宜。而營業員眼裡沒有商品,只有一堆數字跑過來,從找零的角度,尤其是幾毛幾分,總共就0,.01-0.99這麼100個組合,也就是人家一天的計算量還不到。

對於這種完全靠熟能生巧的,最簡單的考察辦法,就是換個問題。比如說收銀員你問他我一塊1000平方尺的地,用25平方尺的地磚要幾塊?問homedepot的assistant就問我給你1599刀買1000,400, 35刀商品各一個,你找我多少錢?百試不爽,立馬臉憋通紅。另外再稍微複雜一點的,做生物和化學配試劑,在各種容積,體積和重量間切換的,對老美特別是本科生來說簡直是絕殺

另外老美通用的一般是1刀和20刀(ATM一般給20刀的紙幣,飲料機很多隻吃1刀的,所以我錢包裡面最常見的就是兩種面值),相比之下中國最多的5,10,100反而不是很常見。所以對可以追求5刀不太理解也合理


朋友的男朋友是外國人,找路能力比她一個本地人強,六塊錢給11塊這種小case完全木有問題。我覺得和哪國人沒有關係,分人吧!


本人在美國生活兩年,歐洲生活一年,對美國歐洲人們數學多差這一點總體持否認態度。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如何叫數學差。相信提問者所指的應該是算數差,那麼提問自然而然地變成「美國人的算數到底差到什麼程度」。接下來需要說明的是程度要如何測量。這種測量標準我們可以用一下標準來測試,即:在規定時間內準確口算出至多三位數的連續加減法,至多兩位數的乘除法(乘數和除數通常為一位)。此規定時間可劃分為以下幾種情景:一,金錢交易;二,維度測算。接下來,作為比較,我們需要把美國人,歐洲人,中國人這三類分開,作為三組比較對象,比較時採取權重積分制。分為三個環節,神人級別(速算閃電算等),學者級別(行業內精英),大眾服務業,權重為1:2:3,理由很明顯,神人占最少,普通服務業最多。

接下來說事情。首先,不知道最強大腦這節目大家有木有看過,裡面的中國速算神人(也就是在非常快的規定時間內準確口算出非常隨機複雜的規定數學計算內容的人)層出不窮。我們暫時把這個列為事實一;中國國內最出名的速算方法莫過於史豐收速算(搖手指)和珠心算,此為事實二;接下來我們看歐洲。在最強大腦的中德賽中,一德國選手在速算領域成功擊敗「中國雨人」,我們把這個列為事實三;再者,跳齣節目,在二戰期間,一蘇聯猶太裔工程師Trachtenberg發明了自己的速算體系,此為事實四。最後我們看美國,在美國,並無類似速算歷史,稱為事實五。在做實驗是不研究其背後原因雖然並不是好習慣,但本人覺得在回答問題時,推敲出來的始終沒有事實來的準確,所以在此不做推測,不究背後原因,只說事實。比較事實一到事實五,我們發現,美國在速算領域的確是遜色很多,中國與歐洲相比不相上下。美國隊暫時記0分,中國歐洲各記1分。

接下來我們到學術界。本人專業電氣工程學,在國內讀的985+211,在瑞典交換過一年,在美國讀排名前20的大學,因此我只就我所屬的這個圈子進行比較:首先是上課。大學高數教授講課時喜歡口算係數(一般均為有符號兩位數以內連續四則運算)。一般課上題目多少不能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每道題細數運算的平均時間,我們設為a,那麼在平均時間a中教授能準確口算完成計算的經驗概率大致是七成;學生在考試中完成準確計算的概率和考試平均分成正相關,我大學高數考試平均分65,而考試中多為手算,所以估算學生的口算能力比較困難,為求分析,我們從另外一種考試來看,大學學生有一種考試叫公共能力測試,其中不乏口算題,一般這種題目速算部分學生的準確率大概在六成,所以這個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接下來看歐洲。在歐洲上一年的課中很少見到教授能口算出結果,一般來說同等難度的口算都是教授算不出,學生幫忙用計算器得出答案。學生考試一般可用計算器,所以考試依然無法估測學生口算水平。歐洲的公共能力測試一般在面試中會遇到,歐洲學生在此方面的準確率和國內基本一致。最後看美國。美國教授口算水平參差不齊,純數學教授的口算水平一般沒有工程學教授的好,總體水平低於國內老師,但高於瑞典。學生方面,學生考試也可用計算器這點也無法使測量準確,所以又要用到公共測試。大型美國公司面試中的公共測試速算部分的合格率(完成8成以上)為5成,其中中國人一般會拉分,美國本土人士一般拖分。所以在這個領域,美國記0分,歐洲記一分,中國記兩分。

對於不是我領域的學生老師,我只能說我聽說來的事實。我正好認識三個朋友,搞藝術的,一個長春姑娘,一個瑞典姐姐,一個美國妹子。長春姑娘曾經多次在裁剪畫紙時犯愁,瑞典姐姐經常性因為計算安全期錯誤而導致和男友無法友好地啪啪啪,美國妹子也總因為裁紙的事情犯愁。所以,從我的了解程度看來,會算數的人是一樣的,不會算數的,各有各的不會法。

接下來我們看社會服務業。說幾個事實。首先看中國:一般商店,小餐館,便利店的服務員對於中國人習慣性的便利對方找錢方式基本秒懂,但每次涉及具體運算時都需要拿計算器。再來看歐洲,雖然說歐洲人對於中國人在金錢交易時的習慣並不十分理解,但計算能力並不都是分差。在此我需要說一下德國和義大利的差別,這倆國家此行業的計算能力差別猶如二戰時期兩國軍隊的戰鬥能力差別。德國大嬸的神算能力我在慕尼黑集市上領略過,可以說,快過我。而義大利大叔在賣披薩時的計算能力猶如披薩上的provolone一樣越拖越長。因此總體水平,可能兩國相當。最後說下美國:美國此行業的計算能力比中國要好,原因在於準確率。美國此行業雖然一般不涉及口算,但在國外的餐館一般有素質的服務生在算消費時都極端準確,如果你給的比較少,他們並不會高興。而且美國人移民較多,對於中國人的便利找錢法已然適應。綜上所述,此環節美國隊加三分,中國隊和歐洲隊不加分。

最終統計,中國隊得分:3

歐洲隊得分:2

美國隊得分:3

在選擇權重上問題其實不少,在比較時因為沒有足夠的事實與數據支撐,所以會有出入,但是這個結果足以給大家一個intuition,讓大家排出誤解。


這問題不用找售貨員,作為一個在餐廳兼職的人來告訴大家。美國人在算美元的時候比咱快多了。錢在哪裡都是獨立於數字之外的。


七年前去日本旅遊, 吃了頓飯應該是4600円, 我拿著賬單去結賬, 給了他一張5000,然後又從兜里掏出了一張100給她, 等著找錢。 結果對方愣是把應該找的500當做小費收了還跟我說謝謝, 我也真是醉了。


前幾天去bronx botanical garden,門票22,我們三個人,門衛大哥很認真地點開了iphone計算器。。。算了一下22*3=66。。。。


推薦閱讀:

英語如何形容老實?
哪些生活常識,在外國生活/留學之前不知道?
為什麼德國的部分大學食堂不提供晚餐?
西方的人情真的淡薄嗎?
你為什麼想移民?

TAG:國外生活 | 美國生活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