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率高是社會的進步嗎?


進步不進步這個判斷比較主觀,因為如果說一件事情是個進步,就意味著我們認為某個方向是「對」的,然後該事情在向著好的方向去演化。但是對婚姻這件事情來說,我們甚至不知道婚姻制度在未來怎麼演化才是更有益的,所以我不談社會的進步或者退步,只說實證證據。

今年五月份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的文章說到,當經濟放緩/房價下降的時候,高學歷人群離婚率下降,低學歷人群離婚率上升;而當經濟繁榮/房價上升的時候則反了過來,高學歷人群離婚率上升,低學歷人群離婚率下降。

要發現背後的原因,我們要首先分析一下婚姻是什麼。剝離開感情、相處模式等這些個人不可控的因素,婚姻合同本身可以看作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的意義在於:婚姻合同在簽署之後,由國家保證,雙方要毀約是有一定成本的。那麼婚姻雙方通過簽署這個合同向對方表明,自己很大概率在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願意和對方保持穩定的夫妻關係,互相滿足對方在婚姻框架內的一系列權利和義務。

接著看離婚率,首先離婚率只被關係出現問題的夫妻所影響,因為關係和美的夫妻享受婚姻,不會考慮到這個選項,那麼對於關係不好的夫妻而言,自然需要在「離婚」和「湊合」之間成本來做一個權衡。

離婚的法律和道德成本,因為其持久性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不變,那麼現在經濟成本就成為一個變數了。當經濟繁榮的時候,因為高學歷人群往往會有自己的房子,所以離婚的時候往往也會分家,而分家很多時候是會賣掉一套大房子,然後分錢,每個人去買或者租各自的小房子。於是當房價上升的時候,屋主可以通過賣掉大房子來獲得一大筆收入,從而緩解了單身之後的生活壓力。而房價下降的時候,因為分家所帶來的收益不足以彌補自己的離婚的損失,故而大家會傾向於湊合。

低學歷人群則相反,低學歷人群以租房為主,那麼經濟繁榮的時候,分別租房的價格是遠遠大於合租的價格的,所以低學歷人群離婚率的趨勢和高學歷人群相反: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離婚的多,而經濟景氣的時候離婚的少。總之,都是因為離婚的利益帶來了變化,從而改變了人們的決策。

離婚率能說明一些問題,也能掩蓋很多的問題。離婚率下降,有可能是人們都過得非常的和美,根本不想離婚,但是如果配對模式、外部選擇等其他方面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那麼更可能是,關係出現問題的夫妻因為離婚太「貴」了,所以不得不忍受在一起的生活。`

所以婚姻不和的夫妻整體呈現的模式,就像『三國演義』中郭嘉臨終前給曹操的遺計中所寫的:「若以兵擊之,必并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也就是隨著經濟周期的漲落,「事急權相依,事緩則相圖」。

------

看到有些答案裡面有說離婚對小孩的負面影響的,所以離婚率高不好,其實未必。

第一,如果就按照單親和雙親來比較,確實有研究表明雙親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發育的比較好,但是問題在於,我們不能比較美滿的夫妻和單親家庭之間的,而是要比較關係已經非常惡劣,就差一張離婚證書的,和已經事實上離婚的。因為夫妻之間長期充滿衝突的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和單親對孩子的影響相比,未必是前者就更好;

第二,很多時候單親 vs 雙親中單親的劣勢,排除掉經濟因素之外,是非主流vs主流的劣勢。也就是說,大多數孩子是父母以結婚的形式結合在一起的,單親的孩子佔少數,故而無論是自我認知,還是在應對其他人的認知上,都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所以雙親帶來的優勢可能和其主流的地位也有很強的關聯。現在隨著離婚率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孩子是一個人帶,或者由後媽/後爸撫養,所面臨的社會壓力是比以前減少了的。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想,在未來,如果機器代孕技術成熟,單獨的養育成為主流,也就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單親,而只有一小部分很傳統的人群才固守雙親的習慣,雙親會被帶上「古板、家長衝突」的刻板印象,很多小孩甚至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雙親的,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估計就會有一大批研究來證明單親比雙親好了。


謝邀。

離婚率高低,和一定的社會背景有關,孤立地說是好是壞,不好說。有資料說,文革期間,離婚率極低。有簡說的,見:文革期間離婚率為何極低 提離婚會挨「批鬥」有詳細一點的,見:文革時離婚率低是因為不允許離婚。

那個時候離婚,要在單位或街道打證明,單位或街道的人,要先幫有婚變可能的人反覆調解,實在不行,才會開證明。說不定,這還會構成你的什麼思想問題、政治問題, 遭人白眼,或者你提升的機會就沒有了。而在那個時期及其以前一段歲月,人們的婚姻基礎和政治等許多因素有關,談情感,也可談點,談多了,包括要唱點什麼愛情歌曲,寫點愛情詩歌,不在裡面體現點崇高理想,弄得不好就犯忌,就是小資情調,就是資產階級思想。不少夫妻的結合,還是組織安排的。湊合型的夫妻很多。

文革後,出過一部小說,叫《懶得離婚》,轟動一時,是當時的知名作家諶容寫的,一對在情感上湊合過日子的夫妻,因離婚要遭遇四面八方的勸合者和種種壓力,男主角覺得離了才是對婚姻的認真,最後卻無奈地說:懶得離!

結婚離婚是一項民事權利,婚姻自由包括離婚和結婚選擇的自由。從權利關係說,他的進步與否,是與當事人的權利實現程度為標誌的。從情感是婚姻最好的基礎上說,是以情感的實現程度來度量的。人們在使用這項權利時,既和情感及性的和諧程度有關,也和種種現實的考量有關。關於這個問題,早前我在知乎上有過一答題,見: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離婚成本低,是一種社會進步。這表示:個人生活有更多的自由、社會和法律更加包容人的私人生活選擇。

離了婚沒人說閑話,離了婚自己依舊可以很開心很上進的生活,離了婚除了本身的情感需要調節不需要應付其他的問題——這絕對是一種進步,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個人而言。

離婚成本低很容易使得離婚率變高。其實是一種間接的聯繫。如果一個成本低的社會,離婚率長期居高不下,就得反思一下社會上人們找對象的正確率問題了。當然,這是把社會看成單純的個體之和來考慮問題——我們把社會中每個人的感情生活質量也納入社會進步的標準之中。

如果一個社會離婚成本不小,但是依舊很多人離婚——這隻能說人們婚姻質量非常差!這可能就需要反思一下社會氛圍、社會分工等諸多問題了。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前段時間有些地方的居民為了增加戶口很多六七十歲的人都離婚了。但這種離婚並不代表婚姻出現問題,必須另外考慮其意義。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忽略常規之外的原因,但它們也確實存在,甚至有可能反客為主。


如果因為突然社會環境允許離婚而增高,說明社會進步,釋放了壓抑。

如果因為某地離婚有購房之類的優惠導致離婚辦理的活動增加,只說明政策設計不合理。

如果在全球來講屬於偏低的離婚率,被本國人認為偏高,說明國民對婚姻牢固度期望高。

從以下網站數據來看,簡單的離婚率數據高,只能說明這是一個文化傳統較短的歐美國家。

Information on Divorce Rate and Statistics


如果把婚姻體系看成一個孤立的熱力學系統。

家庭為主體的熵,小於個體為主體的熵。

離婚率持續提高,是熵增過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隨著熵的持續提升,婚姻系統將不可逆的走向死亡。

對社會整體來說,離婚率越高,混亂度越高。社會的組織結構,也會隨著熵增過程而進入沉寂。


是社會進步,但是是一個曲線,到了一定程度是應該下降的。不代表離婚率一直上升,社會就一直進步下去,歐美國家的社會和政府現在是想方設法減少離婚率的,比如如果自己所在的國家比其他歐洲國家離婚率高,他們就會看看國家和社會是否存在什麼問題。而中國處在發展階段,離婚率目前是隨著社會進步而提升的。


謝妖,不婚率高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這不是抖機靈,這是事實。

不婚而正常生活,其背後需要完善先進的社會體系來支撐。

非體力謀生的體系建立,女性也可以通過腦力勞動獲得足夠的生活資料。

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無論是公共保障還是商業保障體系,不會做飯的男人動動手指就有飯菜送上門。體力偏弱的女性也不用自己扛煤氣扛大米。

這就是社會分工細化,這些本來典型的家務活,也有了專門的產業。這就是先進社會的標誌。

其次就是社會觀念因素的進步,更多的人不把結婚當作人生的必要階段。當然,從人類繁衍角度說,不婚是不利的,加重了社會老齡化,但是,就回答題主這個問題來說,是沒問題的。


離婚率高不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從事實上來看,確實是社會經濟文化越發達,離婚率越高。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發達地區(或國家),生活節奏很快,個個都突出個性,結婚快,離婚也快,

沒有耐性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和矛盾。

記得有個段子,說的意思是:過去什麼東西壞了,總是想著去修,而現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更換。

在20年前,以及現在的很多農村地區,離婚率是很低的,因為這些時期或地區,生活壓力小一些,而且周圍的人幾乎都是熟人,甚至是互相一起生活了幾輩人的鄰居。夫妻間發生了矛盾,周圍人的勸解能有效的化解矛盾,甚至很多人認為離婚是一件十分丟人的事情。這些對抑制離婚有很大幫助。

其實不光是離婚率,社會進步了,犯罪率都高了很多。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冷漠了。

因為社會進步了,人的遷移變得頻繁,身邊接觸的人過多但又互相了解不深,彼此間有很強的戒備心理和功利思想,互相開導的幾率很低,同時生活節奏加快,壓力變大,矛盾更容易爆發。

最後回到問題上,如果真是雙方感情破裂難以為繼,離婚倒真是一種進步的標誌,但是往往大多數情況下是並沒有到這一步,因為感情這東西實在難以量化,難以度化。所以說,講法理往往還要講情理。


談戀愛太謹慎,結婚反而很隨意。

離婚也很隨意。


古代只有男人休女人,女人不能休男人(秋瑾除外)。

根本原因就是農業社會男性作為勞動力是可以養家的,女人單獨很難養活自己,加上當時農業社會司法體系比較混亂欺男霸女的事情比較多,並不想現在個人生命財產有基本保障。

離婚率高是因為現在女性普遍擁有了獨立經濟能力,不用完全依附於男人才能生存。

但是我要講2個事情:

1.因為農業社會的顯示情況,所以女人出軌比例不高但是老公死了改嫁是很普遍的現象社會比較寬容,從一而終的事情非常少。

2.從古至今通姦問題也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所以中國至始至終男女兩性問題並沒有有些人想像的這麼保守。耄時代除外。

所以很多男人說現在女人不怕離婚容易出軌我覺得是搞錯邏輯了,因為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是常態。只不過農業社會因為吃飯生存問題會低調和遮遮掩掩。現在社會經濟獨立就不怎麼害怕男性了而已。


對於認為離婚率增高是社會進步體現提出點問題:

1.如果離婚率高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那麼如果未來離婚率降低是不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2.如果未來離婚率降低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那麼離婚率高和低都能體現社會進步,既然可以說都體現,同理也可以說都不體現。就像你說頭髮長可以體現出是女生,頭髮短也能體現女生,頭髮長短都能體現出是女生,也可以說頭髮長短和女生沒有那麼根本必然的聯繫?

3.關於離婚率是社會進步中經濟增長的體現,請問現在有什麼東西不是經濟發展的體現?一直用物質基礎來講會不會太牽強?

對於認為離婚率增高不是社會進步體現所提出的問題:

1.離婚率的提高就是人心冷漠愛情快餐化的體現嗎?我覺得閃婚才是這個情況的體現,閃婚是一種心態問題,離婚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二者都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但是前者不能體現出社會進步,後者可以體現社會進步。就像補考是個第二次機會(離婚給了人第二次機會),你沒準備匆匆上場當然容易去補考(閃婚),但是你準備好了可能有種種原因你沒辦法去控制所以你要補考(普通離婚),並且事實也是沒準備好的人補考率比較高(閃婚離確實婚率高),但是你沒辦法說沒準備好考試的人是個好的體現,補考這個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是個好的體現(沒辦法說閃婚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離婚不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離婚自由是社會進步,離婚率高不是社會進步。

墮胎自由是社會進步,但墮胎率高不是社會進步。越是自由,越需要自律。

離婚自由,是讓婚姻不幸的人,有脫離的途徑,而不是用來讓人相互作,相互脅迫。

動不動就離婚,這不是進步,這是婚前對結婚不負責的雙方,婚後再次對婚姻的不負責。

自律的自由是進步,光要自由,不要自律,這就是動物世界了。


目前的情況下,沒有自由,進步,經濟獨立和社會理解做一定的支撐,離婚率的確就不會高。

上面有個段子說,以前想著修,現在想著換。但就這個示例本身來說,難道不是物質豐富了的一種表現么?

如果天下的夫妻,結婚離婚就和找工作愛崗敬業一樣,在感情不再性格不和或者生活模式有所巨大改變的時候,不互相怨恨,不互相欺騙,不對現狀麻木,不咒罵政府,不生活在一起卻對孩子灌輸雙方的仇恨和絕望,反而勇敢樂觀的和平談判,推倒重來,雙方都有能力單獨過日子,也可以處理好孩子的教育問題,繼續對愛和友善保持信心,這個社會也心平氣和地接受這樣的現象,給予一定的便利和法律的援助,不盲目指責別人,這難道不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方向嗎?

我覺得這就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方向。


當然是社會進步!

先搞清楚為什麼要離婚:

婚姻的存在是為了追求幸福生活,在相互認可和寄予厚望的情況下選擇一起搭夥過日子的形式。而最後選擇離婚的本質原因,就是他們覺得婚姻過得並不如意,沒有必要繼續搭夥過日子。

造成不如意的情況有兩種:

第一種是:雙方是平等的,都覺得對方不合適,也看不順眼,在一起各種矛盾;

第二種是:一方被另一方壓迫、欺負、背叛、不公平對待,導致過得不如意。

要解決上面兩種情況,有千千萬萬種方法,但分量最重的一個方法是離婚,既然溝通以及其他方法都解決不了,離婚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決定。

為什麼說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呢,因為這意味著把這個家庭拆了,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1、財產問題;

2、倫理問題;

3、責任問題;

4、未來問題。

在過去幾十年,第一種情況很少的,因為過去對幸福和生活的質量要求太過簡單了,能忍就忍,忍不了也一起生活。所以出現離婚情況的主要是第二種情況。但即使是第二種情況,為什麼還是很少人離婚?這個問題太大,舉一個普通婦女的例子:

過去大家都吃不飽,穿不暖,整個家庭的中心都放在經濟建設(賺錢)上來,儘管中間夫妻之間經常有磕磕碰碰,但大家根本沒有意識到那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中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集體機器,本來就沒有自我。尤其是大家都懂得那一代。

後來改革開放,溫飽問題解決了,很多其他問題就開始凸顯了。比如隨著電視的普及,很多女的覺得應該這樣,才是獲得像個樣子,所以會懵懵懂懂的出現女權的覺醒。女權的覺醒意味著要跟男人做鬥爭。

即使這個時候,中國人還是能忍的,尤其是很多地方的中國婦女,反正你們城裡人談女權,在農村談個毛,該餵豬的時候餵豬,該任勞任怨的時候任勞任怨。最想離婚的那批人,其實都不是跟女權有關,而是跟被虐待和丈夫懶有關。

家暴現象和丈夫特別懶,導致日子真的沒發過了,沒法過怎麼辦,想離婚,於是在離婚前她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1,財產問題:自己很窮,外面也沒有機會,自己文化不高,也不敢闖,所以衡量再三,還是忍忍吧,而且在農村,離婚意味著,女的要滾蛋;

2、倫理問題:離婚在農村,意味著棄婦,或者說是非常不幸有問題的女人,三姑六婆各種說你,你沒法混下去;

3、責任問題:家裡沒有財產可分,分了也不知道怎麼拿走,就一間破房子幾畝地。所以沒有賠償問題,分了就分了,孩子跟誰就跟誰,強勢一點的就能帶孩子走;

4、未來問題:厲害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至少在過去被這樣認為,未來生存壓力特別大。

基於上面的考慮,過去很多人,即使到了絕望的點,也不一定離婚,包括是現在,在某些偏遠的農村,也會這樣,大家可以看看柴靜老師的《看見》,最後他們沒有辦法了,乾脆把老公砍死算了。

上面說的是過去,或者說貧窮的農村。我們滴一聲,來到現在的社會,來到現在的北上廣深。或者說來到新一代的年輕人面前。

1、這群人的教育程度比較高,而且大面積都受到過教育,那篇沒讀大學,但初中、高中的畢業的普及率非常大;

2、互聯網的普及讓世界是平的,女權主義也好,社會主流思想也好,即使無法讓很多人覺醒,但也覺得最基本的人權老娘還是要有的;

3、傳統的倫理已經被衝破,新時代的思想不斷的紮根,中國在短短30年經歷了歐洲幾百年的經濟思想演變,那是非常可怕的,即使是拿來主義,也有不少耳濡目染的自由想法。

4、各種電視劇的冒出來,各種電影以及文化作品,讓人覺得,這他媽的是個美好世界。

這個時候,過去的那個問題,就是很多父母面臨的一些極端的問題,他們在思考要不要離婚的時候,解決起來就簡單多了:

1、財產問題:家裡怎麼也有點積蓄,一定要平分,不平分老娘起訴你。另外,我自己會打工,我有手有腳,能養活自己,外面的機會也很多,我不擔心餓死問題;

2、倫理問題:去你三姑六婆的,我都不回這個鬼地方了,你愛說咋說。再說了你家女兒也離婚,大家見怪不怪了。

3、責任問題:雙方溝通不好,法院解決。

4、未來問題:可能也不好過,但不至於很絕望,世界這麼大,我還是有機會掌控自己的。

這個足以說明那些非雙方的婚姻問題最後離婚成功是因為社會進步,因為社會的進步,離婚率也越來越高。

接下來再說說上面提到的雙方平等,但遇到各種矛盾的婚姻,這裡其實是涉及到婚姻質量要求的問題。前面說了,過去主要想離婚的人,是實在忍不了,現在主要想離婚的人,是一點也忍不對方了,而且發現選擇性也很多。隨著整個社會都在快速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人生真TMD很寶貴,因此要慎重考慮婚姻,要善待自己,不能有半點委屈,所以對於婚姻質量,要求極高。

問題是,要求這麼高,其實是很難匹配的,因為婚姻一開始的設計,也是為了社會好管理,而不是能確保幸福。所以現在的很多人,要麼就很慎重結婚,要麼就把結婚當談戀愛,想結就結,想分就分,反正分手之後,分手的成本和代價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而且進步的社會,使得離婚的代價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於是便有了各種奇葩的離婚理由:

1、對方性能力不好,離婚!

2、對方不給我做飯,離婚!

3、對方不肯打掃衛生,離婚!

4、對方睡覺的時候磨牙,離婚!

5、對方經常放屁,離婚!

6、對方沒有同事長得好看,離婚!

………..

能做這種決定的,其實就是社會進步了,人越來越自由,越來越個人,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注重質量,而社會也在不斷的確保這些人在這方面的能力。

最後來看一個美國的資料吧!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Randy Olson深度挖掘歷史數據,向我們展現了過去144年美國結婚率與離婚率的演變過程。數據顯示,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人的結婚率都出現激增,但在「大蕭條」時期急劇下降。【下面,藍色是結婚率,橙色是離婚率】

從較近期的歷史來看,80年代以來美國結婚率開始穩步下降(離婚率也相應下降),而且下降勢頭沒有緩和的趨勢。Olson在報告中寫道:「事實上,如果將人口因素考慮在內,美國目前的結婚率是有史以來最低的,甚至低於『大蕭條』時期。」

你看,在越進步的社會,何況離婚率高?其實不婚率也在增高!


這是個馬後炮的結論,也就是從結果來推導因果。

那麼所有的答案便只是一種可能。

那俺也貢獻一種可能。

——任何時代都是在不斷的突破禁忌,而禁忌是進步還是退步不清楚,只知道它是一堵看得見的牆。


就像相反的離婚率低是社會進步的說法一樣,是個假命題。它們雖存在影響關聯卻沒有證據證明兩者存在必然的關係,只是社會越自由,越讓婚姻趨向於本來的感情狀態,而不是被社會壓力捏成的形態。


是的,共產主義社會沒有婚姻制度。


是的。

婚姻本質上是嚴重違反人性的制度。

1:人類是自由意識的個體,

兩個自由的人願意在一起肯定是為了愛情,主動願意在一起,

但是卻被社會意識綁架,婚姻制度是一種典型的奴隸制契約,

人的自由是不可以被交易的。

2:婚姻這個制度要回歸到奴隸社會,當私有制的產生後,

女性被一些有權有勢的人當成一種奴隸資產,

為了證明這個資產,那麼就進行結婚,向公眾進行一次廣播,這個時候是一夫多妻制度。

3:隨著社會的一點點進步,男女平等的逐漸回歸,從一夫多妻制,變成了一夫少妻,和現在的一夫一妻制度。

因此,可以看到人類自古就沒有婚姻,隨著社會發展,對人自由的尊重,

婚姻制度將來也會慢慢演化成無婚姻,人們眼裡只有愛情而不是婚姻。


社會的進步也許會導致離婚率高,但離婚率高不能代表社會的進步。


那多p率增加同樣是時代進步嘍?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是資本持有者僱傭勞動力提供者?

TAG:經濟 | 社會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