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語言人是否可以思考?

請舉出實證。

相關問題:為什麼大部分人要靠語言才能思考,語言是思考的基礎嗎? - 哲學


需要說明的是:「沒有語言」是指什麼?(關於「可以思考」的標準,我沒有什麼了解。。。)

如果是指不懂文字,那麼大家都知道文盲也會思考,無論你指的「思考」是什麼。

如果是指嬰兒時期不會說話或者說不好,就要看你的「會不會思考」指什麼。很難說嬰兒哪個時期「完全沒有語言」,如果確實能找到這樣的時期,那麼應該是很小的時候,比如出生幾周之內,這時候要測試它「是否可以思考」也是很難的。理論上講語言和其他認知能力這時都在(飛速)成長中。而且你不知道嬰兒不會說話是因為它們語言還沒成熟(沒有語言),還是因為其他的東西還沒成熟(有語言,但是因為其他部件沒發育到位所以沒發像成年人一樣說話),就像你不能通過嬰兒還不能走路就說它腦子裡沒有控制四肢的能力。

如果你指的是一個人從小就沒有接觸任何自然語言,錯過了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能不能夠像其他人那樣正常思考,很有意思。一個很著名的例子是Genie,她出生20個月開始到13歲之間被變態父親關在房間里,並且跟外界完全沒有語言上的交流。當她被解救出之後,語言學家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她在意義的理解上沒有問題,但是在語法的學習上有很大的問題。請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Genie_(feral_child)。也就是說,其實還是可以思考的。

還有一種更加常見但是往往被忽略的例子:先天聾人如果父母並不會手語,又沒有儘早的接觸手語,錯過了關鍵時期,那麼基本上就算「沒有(第一)語言」的人了,這種人是有正常思考功能的。要證明這一點還有有一個我之前不知道的現象:因為很多國家和地區對出生兒不進行聽覺檢查,所以很多先天聾兒都被錯誤地診斷為智障,一部分這樣的人在精神病院之類的地方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後被發現其實不是智障而是聽障,具體的例子請見:http://deafness.about.com/cs/featurearticles/a/retarded.htm 所以,沒有語言,還是可以思考的。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猜問題本身要問的是:語言能力跟思考能力的關係是什麼,這個有很多討論,請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Language_module。

以上均來自我學過的(生成)語言學。對於圖像思考,我完全不了解。關於霍金,他失去的是說話能力,而不是語言能力,兩者不能對等,語音只是語言最普遍的表現形式,手語作為自然語言也很普遍。而且霍金是在習得第一語言之後才喪失說話能力,我不確定可以說他失去了「語言腦」,失去語言腦的話,寫作用的是什麼。。。不過我也不太了解「語言腦」是什麼。。。心理學家或者其他學派的語言學研究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

謝謝。


回答這個問題很難,涉及到「語言」和「思維」關係這個大問題。要回答,首先就得界定「語言」和「思考」。如果把「思考」界定為人對內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認知,而把「語言」界定為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之一,這個界定本身就已經回答了問題。


如果語言指的是人類溝通用的自然語言,是。

有人用數學思考,和語言思考一樣,都是線性的:一個步驟導向下一個步驟,就像一個音節連到下一個音節。有人用畫面思考,思維元素互相交織互相影響。

如果語言指的的廣義上的符號、表象,否。

思考是抽象化的過程,需要實體的映射,也就是符號這個載體才能進行。


我記得以前我們上語言學概論的時候,老師就提過一個問題是「先有思維還是先有語言」。

但是我有點不學無術。

但我依稀記得是,在語言出現前變有思維,但是語言一旦出現,在思維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但具體老師的講解,我是在不記得了。

因為當時我們老師讓我們嘗試思考但心裡不能說話,能不能辦到。然後我整節課就在玩兒這個。。。和內心語言作鬥爭,差點兒沒犧牲。


在腦中的內部語言(inner speech)是怎麼回事?可不可以不用人和語言做為載體? 問題下答過類似的,貼過來吧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直接戳到另外一個有點哲學的問題:「想法」到底是什麼?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有點難,不如我們先繞個小圈子,找個相似的東西:「記憶」,到底是什麼?

想一想你曾經學過的知識,比如,摩擦力是什麼?嘗試自己解釋一遍。不論你解釋得如何,我相信,都和你最初學會的那個解釋不完全一樣了,或者說,意思一樣,但具體的詞句不一樣,對嗎(你可以翻翻物理書去)?再想想你記住的很多其他東西,你應該絕少是把某一句話原原本本地記下來的,而更多地,是記下來一個大致的概念、想法、或者事件的經過。每次翻出來的時候,都用不太一樣的語言表述出來。為了表達同一個知識或事件,你可以輕鬆地使用肯定、否定、反問句,也可以更換各種象徵、比喻和排比,簡而言之,組成同一想法的語言往往不同(一些經典台詞、重要的人對你說過的重要的話,可能你會記得原句,但這些情況比起你豐富的知識量和記憶來說確實九牛一毛),但想法卻基本穩定。

由此可見,人腦的信息結構,就是以這樣一個一個想法組成的,而這些想法,原本又是脫離語言的,或者說,不完全依託語言而存在,可以用很多其他形式進行表達。先天聾啞人可以用手語進行完整的表達便是一例。語言,與手語、圖畫、甚至音樂一樣,是一種表達的工具。

那麼,語言這種工具,在想法的產生和表達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1. 簡便表示

比如「鉛筆」。想想如果沒有「鉛筆」這個詞,你如何思考與鉛筆有關的東西吧。你可能腦袋中會產生一個圖,或者用「那個東西」來代替,但如果你的辭彙量極其匱乏,把所有東西都用「那個東西」代替了,那麼你的想法就會變成 「那個東西把那個東西給那個了,我很那個」 這樣子(事實上這就像嬰兒的思考)。那麼你的思考效率會很低,這也十分不方便你記憶。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賦予了很多想法一個確定的表示,一個捷徑,讓你可以跳過解釋這個事物的意義,而直接使用這個事物(即你可以先不解釋「鉛筆是什麼」而直接說,「我吃了一支鉛筆」)。

2. 整理邏輯,提升可工作性

從心理語言學上講,語句從大腦中產生的過程是這樣的:

1. 有一個想法

2. 形成一個表達想法的邏輯(想法中的主動被動、肯定否定,即元素之間的關係)

3. 選擇句式

4. 填合適的詞

5. 如果你是說出來的話,就是確定發音,如果你是寫字的話,就是確定字形或拼寫

我第一眼看到你原問題的時候(「人在大腦言語思維真的有用嗎?」)並不明白你想要問什麼。看了你的補充說明後,經過一番思考,才明白你想要問的是什麼,並轉化為現在這樣一個更清晰、更方便思考的問題。你給出了一大堆思考,卻沒有做有效的歸納,這體現了,想法本身是比較混亂、缺乏層次和邏輯的,而有效地使用語言去整理、規範和調整想法,便會使想法變得更清晰,更方便交流(這就像將複雜的代碼轉化為簡單一句)。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更有效地思考,人主動地使用語言對思考進行改進,你並不僅僅扮演一個「載體」得角色,而是想法的驅動者。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一個題目或者說法,你本來看得一知半解,別人過來問你,你在給別人講解的過程中,把自己也給講得完全明白了;本來你有一個想法,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自己說出來得話使自己恍然大悟。語言將想法中模糊的意義和邏輯用一種合理的方式整理出來,使其變得清晰連貫。即使你在思考時並不形成完整的一句話,但這種使用一定框架對想法進行整理的行為,就是對思考的提升。

另外,其實你的思考已經很難和語言脫離了,語言雖然僅僅是一個工具,但已經像電對於我們的生活似的,離了電我們基本活不了。上述12345步其實是發生在短短一剎那,甚至很難稱得上是有意識的,因此其實並不存在「想法快、語言慢」的現象。況且,當你將想法附上一定語言的時候,你的思考變得更有效率了。

綜上,你是思考的驅動者而並非簡單的載體,語言和其附帶的邏輯是思考的重要工具(幾乎是不可或缺的)。


我不是專家,但是我知道有圖像思考,其所表達的往往是內在心理的情緒投射,它可以釋放出非常多樣化的信息在圖畫內容里,由於圖像思考屬於直覺式思維,它是深層潛意識的象徵物,所以它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呈現。

而且圖像思考可能是我們在電腦和教育的思維中要提出的,他是語言的高度濃縮,有個之乎的朋友zhongYong http://www.zhihu.com/people/zhongyong 他可能知道更多。


語言在思考中所起的作用,並不止於語言本身所表達的含義,可以說,如果沒有語言,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文明。沒有語言的人類文明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呢?其實歷史中是有答案的。語言需要喉嚨部位的精細結構作為基礎,歷史上歐洲曾經被尼安德特人佔據,但是後來這個人種滅絕了,從非洲遷移來的晚期智人佔領了歐洲,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原因,一種解釋就是語言落後說:由美國布朗大學的語言學家菲利普。利伯曼和耶魯大學醫學院的解剖學家埃德蒙。克里林提出的。他們根據尼人的頭骨及聲道特點,用計算機測定尼人的發音能力,認為尼人是單道共鳴系統,發音能力很低,影響了思想交流和種群的進步,因而發展滯緩,在生存鬥爭中處於劣勢,終於被滅絕淘汰。

從前考古學家根本無法研究古代人類的語言,作為人類學分支的語言學只能對語言進行一種類似考古學的文化因素式的分類,並經過語言要素的排比來探索語言的親緣關係,其結果是將所有現存和已經滅亡但是僥倖留下了研究線索的人類語言都歸於一個總的語系。據語言分化速率的推斷,這個語系發生分化的時間是在距今4萬年前,這樣的一個原始語系的分布圖後來被雅利安人的印歐語系的擴張結果所疊壓,疊壓發生的時間是距今8千年前。

以下一段摘自新浪博客: 語言學的新證據:智人階段文化起飛或許起於人類交流能力的突破

今天,科學的進步終於為從其他途徑探索原始的語言提供了一些新的手段和線索。尼安德特人屬於古典階段的智人,其頭骨化石表明已近乎具有現在的頭腦,舌頭部分的出土實物可能暗示著他們可以使用語言。更早的能人的頭骨前部與側部的進化比較快,前腦和側腦的部分更為集中,而這正是現代人認為與創造和了解語言方面相關的生理部位,可能暗示人類走上文化適應的快車道時,交流的進步一定是共生或者先行的表現之一。這個快車道可能有兩股——技術的積累與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後者可以提高人類使用技術的能力。這些新的發現和探索為從考古學角度研究語言學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前景。反過來,對上古人類上古語言能力的推斷也為理解文化演進的邏輯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側面證據。

那麼語言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為什麼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語言對人類的思考,以及人類知識的形成與積累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呢?以我個人對自然語言以及知識表示方面的了解,試述如下:

1. 語言是抽象思維的源頭,沒有語言就沒有抽象。

人類最初和其他動物沒有什麼不同,尤其和黑猩猩很相似,實驗證明黑猩猩經過訓練可以掌握人類的符號語言,但黑猩猩喉部發聲器官不夠發達,不能說活,只能用人類製造的工具來表達符號語言,黑猩猩甚至可以用這種語言表達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這就說明,黑猩猩的頭腦和人類的頭腦在工作機制上差別不大,如果有適當的生理結構變異和環境刺激,也有發展出語言和抽象思維的潛在可能。

以下摘自 猿類智力研究七大里程碑:黑猩猩記憶力超人類

1976年5月21日,弗朗辛-帕特森(左)用美國手語問大猩猩「科科」是否餓了,「科科」給出肯定的答覆。向大猩猩教授美國手語的大猩猩基金會表示,低地大猩猩「科科」出生於1971年,是目前語言能力最強的非人類動物。這隻大猩猩掌握了1000多種手語辭彙,了解大約2000個英語口語單詞的含義,能夠與人類交流。

  「科科」的智商在70至95之間,100是人類的正常智商。剛果民主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猿類研究員托馬斯-布魯爾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大猿的語言能力與兒童相當。」約克大學的盧森指出:「大猿更擅長手語而不是口語,因為大猿對發音的控制與人類不同。」

然而黑猩猩和其他猿類都沒有像人類這樣大規模使用語言來交流,同時也沒有自發地發展出抽象思維,特別是邏輯思維的跡象,這主要還是受喉部生理構造的限制。從猿類自發使用手勢語來看,它們有互相交流的需要,但是手勢語交流效率太低,形不成真正的語言系統。

沒有語言系統,就難以發展出概念抽象體系。單獨的概念可以在人類和猿類個體的腦中自發形成,但是整個概念系統則是在語言交流中逐漸形成的。沒有語言,概念不能在個體間交流並達成共識,也不能在個體頭腦以外記錄下來,因此就無法構成一個整體系統。個體頭腦中自發產生的概念不經過交流的規範與修剪,就缺少明確的外延和內涵,既不能劃定明確的判定標準,也不能與其他概念有效區別。

抽象思維是建立在組織良好的概念體系之上的,沒有概念體系,自然難以建立抽象思維能力。而如果不用抽象思維代替具象思維,那麼思考的深度就受短期記憶力的限制,就無法思考規模稍大一些的問題,個體的思維能力就被鎖死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並且,由於不能成規模地交流思想,也就無法進行群體協作的思考活動。這樣一來,對於不掌握語言的物種來說,不論是個體還是群體都難以達到較高的思維水平。

(未完待續……)


語言學上定義語言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和思維工具。所謂最重要就是還有其他的,但是這個是最關鍵的。所以:

沒有語言可以思考,但是只能進行很低級的思考;就像沒有語言也可以交流,但是只能是很低級的交流。

動物是沒有語言的,這個應該沒什麼問題吧?鸚鵡學舌只是模仿,蜜蜂跳舞太過簡單,都不是語言。但動物是可以交流的,狼嚎、孔雀開屏等,但是這些交流同有語言的人比起來,就太低級了。同樣,動物也是可以思考的,動物在築巢和捕獵的時候,各種詭計多端啊,特別是大猩猩,聰明的甚至會簡單地使用工具。但是它們的思考和人比起來,就差太遠了

有興趣的看這裡,王士元教授的書和講座:

語言、演化與大腦 (豆瓣)

語言與大腦-語言,大腦,與演化(一)


是。

不過,我們已經很難把語言和思考分開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語言的作用是什麼:語言的顯性作用就是交流。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其一定範圍內的含義,並可以由使用者通過語氣、肢體來調整改變;當然,這個過程是下意識的。

既然是交流,那麼作為一種工具,它也有其局限;無論是因為使用者本身對於此工具的造詣和了解程度,還是工具本身的缺陷。也正因為如此,誕生了藝術。所謂藝術,就是一個藝術家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一種交流形式傳遞給他人。

而工具本身還有另一種缺陷,導致了意識形態、催眠和所謂洗腦的顯性化。你可要把它稱之為「工具的反噬」。這個缺陷和人們大腦的運作方式息息相關:人們傾向於標籤化一切事物,因為這樣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理解(互聯網產品乾的事也是這樣,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流成本,無論黑白對錯)。最簡單的莫過於「非主流」「高富帥」「綠茶婊」「屌絲」等文革類標籤口號化辭彙,其概念簡單粗暴,易於傳播,對於不願意主動思考的人來說,這是非常朗朗上口的利器。而這些辭彙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思維,將一些本來願意多做思考的人的思維都變得非黑即白二元化。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政黨非常在意「文化」的原因。


我一直覺得,語言反映了人類思維是基於符號的這個本質。沒有語言也可以思考,但受限於自己的工作記憶空間,難以形成複雜的或明確的思維。比如任何人不用語言就能形成「想吃飯」的念頭,理解別人的存在後也能理解到「他想吃飯」,但更複雜的想法,比如「如果我不告訴她,她可能不知道他想吃飯」,在沒有自言自語來幫助強化的情況下可能是困難的。

有了語言,就可以對思維進行 debug,一步步地做推理分析,通過腦中明確地擺出相關概念符號並操作它們,有效利用了工作記憶。再者語言可以交流,使得你能(部分)跟上別人的思維去思考,這是對思維的極大訓練(比如認識到自己樸素思維的局限,產生抽象的概念);以及把外界的想法導入進來,以語言的形式在腦中存儲起一個知識的體系,以方便今後的思考。

文字則是更進一步,不再是利用而是擴展了人腦的記憶。相當於外掛了磁碟,使得知識積累成為容易可行的事,使你擁有更加複雜、高級的思維。

以上為自己的想法,不科學之處望指教。


可以的,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才能用非語言形式表達出來。


聾啞人是可以思考的。


有很多優秀的遊戲,動畫片,啞劇,都是沒有語言的,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人都可以看懂。所以思維是不需要語言參與的。

很多內向的人喜歡沉思,但是你問他在想什麼他卻需要想想怎麼表達出來,他們的思維就是不通過語言的思維。有些人思考時就算不自言自語也在心裡默念著思考的內容,這種反射式地把思考內容翻譯成語言的過程會影響思考本身,是應該避免的。

===========

今天看到這種思維方式的一種叫Thinking in pictures , 形象思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3ueIBH5DI

愛因斯坦的思維實驗也是這種思維。

=======================

好吧,啞劇等不用聲音來表達意思的情況也是有語言系統在起作用。

那麼想一下,沒有語言的話,你會系鞋帶嗎?實際上會系鞋帶的人都不一定知道他們每次是怎麼繫上鞋帶的。怎麼給蘋果打皮?怎麼把壞燈泡換掉?你在去做這些事的時候,需要語言嗎?有些事甚至可以在你意識控制之外自動完成,比如走路。比如裂腦人不知道他另一隻手為什麼要做一件事,但顯然控制那隻手的腦半球是有思考能力的。語言是把想法轉譯後傳達給其它個體的系統,在不需要交流的時候,為什麼要轉譯?


除了媽媽這個詞,一句話都不會的嬰兒,也會找個凳子墊腳去夠他想拿的東西。這可不是本能,這也是思考的結果。這裡有語言什麼事嗎?


語言的作用:指事代物

具體關於思考,就是一個詞「概念化」。你可以用語言來把任何事物概念化,一旦複雜的事物概念化,你就能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你可以(能力)達到的抽象層次就會更高。

做過一段時間圖匹配,想過這個問題:如果人類不能發音,不能手勢,但卻可以通過眼睛,直接將想到的事物畫成畫面呈現給別人,你猜人類社會現在是怎麼樣的?不過一點可以確認:圖像作為表達符號,也能提供(思考的)抽象能力基礎。


嬰兒雖不會語言,但他們有思考,只是可能思考機制不一樣(有可能就是圖像思考);


後來學會了以語言的方式來表達思考,原有的思考機制退化並逐漸被替代。


完全沒有語言的人類是不存在的,語言的本質是一件事物跟你想像的一件事物之間的聯繫。

如果你能聽到汽車聲就想像出汽車的圖形,你就是擁有圖形語言。你想像的汽車就是你的圖形語言。

即使是聲音語言人類也有能力通過觀察一隻雞然後想像出它的叫聲。 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語言。

人們通常說語言思考與此的區別是人類想像出雞這字的音節, 想像雞的叫聲與想像雞這個音節沒有本質區別。

你或許想說圖形思考,人觀察一件事物後或者聽到一個聲音後,想像出另一個圖形,那你就是在進行圖形思考

思考的本質是直覺,是一種沒有目的用力動作,人們常用的思考動作是呼吸。 它是在內心說話,或者直接說話或者投籃這個動作的內心準備動作。 這個準備動作得出在內心想像聲音結論,那就是語言思考,得出想像圖形結論就是圖形思考。


我也只說自己的感覺,當我們看到一些情景,聽到音樂,也會引起情緒的變化,思緒的變化。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語言學家王士元先生的《語言的探索》一書,涉及語言的演化和我們大腦的思考。我想王先生能給你更全面的認識語言與思考的關係。


狼群捕獵作戰,螞蟻集體搬運比它們大幾十倍的食物,它們難道這些是條件反射?肯定有思考決策的過程吧?


推薦閱讀:

還有哪些器官我們沒有使用好?
你讀過的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書籍是什麼?
在生活中常見的思考盲點或思維漏洞有那些?
喬布斯的思考方法是怎樣的?

TAG:思考 | 思考方法 | 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