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會出現真正領先世界的創新嗎?還是以山寨別人的創新為主?


  1. 在桌面互聯網領域,facebook已經「借鑒」了騰訊的虛擬物品交易作為其收入的一個來源 - 創新精神對中國人不是問題

  2. 大摩數據,去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用戶年增長率900%,智能手機用戶數量是美國的1/10 - 市場規模對中國企業不是問題

  3. 我看中國移動互聯網真正領先世界的創新現在已經出生了,只不過大家還沒注意到他們這些小寶寶而已。


是否能夠創新,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創新成功的成本有多大,創新失敗的風險有多高。

Microsoft 當年提出 XNA 遊戲框架,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遊戲業界缺乏創新的問題——一個 GTA 成功了,就大家都去做 3D 的開放環境遊戲,這是為什麼呢?這種遊戲的投入很大,而做出來的遊戲玩法不可能跟 GTA 有太大的差異化,最多就是劇情不同而已。研究的結果表明,遊戲玩法要創新,阻力很大,風險很高。因此,還不如模仿一個已經很成功的遊戲,就算業績不如被模仿者,但營收是一個相對可預估的值,徹底失敗的概率相對低。 Microsoft 推出 XNA ,目標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它解決得如何是後話了。

回到原來的問題上來,在中國創新失敗的風險和成本都很高,這是難以改變的。在這無法得到改變之前,我覺得不可能有什麼創新出現。


我覺得不會有太多原創創新。幾個原因:

1. 運營商依然是個很強大的存在

2. 移動支付的問題很難通過市場問題解決

3. 騰訊是個很有威脅的存在

這三個問題讓中國創業者沒有站在美國創業者同樣的起跑線上。


這個問題不好明確的回答,正如成遠說的,美國的移動互聯網首先領先於我們國家至少3年以上,用戶的需求必然也要遠超越我們國內用戶的普遍需求,在短期內,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應該還是僅僅更隨美國的步伐的好。

但是有一點,我還是堅信不移的,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在未來必然會迎來我們中國式的創新,這種創新應該會是一種借鑒和混搭為主的微創新~這個時間應該1-2年就可以形成大的環境~


美國的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需求領先中國2、3年時間,很多有價值的創新仍然會以Copy to China的方式進來。第一步之後的創新很值得關注,也就是本土化創新。


C2C(Copy to China)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否跟媒體、投資人的關注點密切相關?

國外出現一個成熟的產品模式後,國內的創業者就有了一條新的捷徑,可以少走彎路,去博取媒體眼球,去說服投資人他們的成功可能性

周而復始,大家都不願意冒著風險去創新,沒有說服力的產品規劃,長期不見效益的盈利壓力..

其實,還是會有創新產品出來,至少是微創新,但是領先世界不太可能,我們的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還遠遠落後與日韓歐美啊,這樣的用戶環境,不要指望能孕育出驚世駭俗的應用,誰超前誰死;誰做當下適用的產品,就很難領先世界。


創新不一定局限在小公司小團隊,在有充足資源的國內大公司,創新還是有一定的土壤資源的壁壘,充足的人才儲備,試錯的機會;創新不完全就得是幾個人,小作坊,不要命,搞產品吧...


過去的中國是一個普通商品經常供應不足的國家,所以努力創新發展最先進技術的動力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山寨別人在市場上已經獲得成功的產品,儘可能多地以低廉的成本來製造山寨產品滿足大部分人的實用需求。這正是很多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十年里所做的,無論是製造洗衣機、電腦、手機,還是建立網上市場。直到下一個發展階段,我們才有望看見一些創新,如海爾、聯想、小米和阿里巴巴這類公司,在其廉價且相對簡單的產品遭遇內部競爭時,他們過去的應對方式不是追求全球尖端技術,而是升級其現有技術,並更有效率地製造產品。


移動互聯在中國出現時間尚短,市場、用戶還未培養起來,需求更難得一現。

現階段的發展更多聚焦在「取經」上面,期間或有可能出現針對隱性需求導向的微創新,「三年領先世界」的幾率微乎其微。


依然山寨


我覺得環境很重要。

我們在這個環境里生活了那麼長時間,雖然反感山寨,但都一直在用,還用出了名堂,甚至關注點已經轉移到用戶體驗等更高的層面上。

由於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山寨,我們似乎已經把這事忘了。

比如我們在知乎里認真討論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豆瓣等網站的書籍影音評分功能究竟滿足了什麼用戶需求?
怎樣找到自己的夢想並且實現?
Google+ 解決了什麼基本需求?
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找到用戶需求?

TAG:中國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創新 | 用戶需求 | 山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