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特朗普幕僚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認為近幾年內中美必有一戰?

Trump"s chief strategist Bannon: "No doubt" the US will be at war with China in the next few years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7/feb/02/steve-bannon-donald-trump-war-south-china-sea-no-doubt


這兩天看了Steven Bannon的新聞資料,整理一個有關Steven Bannon的人格檔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倒數第三段對本問題有一些個人解讀:)

--------------------------------

開始我對政治沒有興趣,直到我加入了海軍。看到卡特把事情弄得他媽的糟,我成了里根總統的崇拜者,到目前也是。不過,讓我變成整個建制的反對者,來自2008年我在亞洲運營公司的經歷。我看到布希也和卡特一樣,把事情弄得他媽的糟。整個國家都是災難!」

("I
wasn"t political until I got into the service and saw how badly Jimmy Carter
f-cked things up. I became a huge Reagan admirer," he said. "But what
turned me against the whole Establishment was coming back from running
companies in Asia in 2008 and seeing that Bush had f-cked up as badly as
Carter. The whole country was a disaster.")

這段話是Steven Bannon接受彭博記者採訪時的話。他鮮明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動機。他的政治動機中,有兩個政治敵人——卡特總統和布希總統,有一個政治偶像——里根總統,有兩個歷史事件節點——伊朗人質危機和2008年經濟危機。這體現了他的政治色彩,反對民主黨和建制派,提倡宗教傳統價值的回歸。

Bannon出生1953年11月27日。父親叫Martin Bannon,母親叫Doris Bannon(婚前姓Herr)。父親是一個電話接線員,後來慢慢升到管理崗位。據說在2008年經濟危機中,他的父親損失了大部分儲蓄。

Bannon曾向彭博記者表示:「我來自一個白領、愛爾蘭裔天主教徒、親肯尼迪、親工會的民主黨家庭。」

愛爾蘭裔天主教徒,是Bannon成長家庭中重要的文化背景。

在美國移民史中,傳統愛爾蘭移民有鬥毆和酗酒的名聲,也有重視教堂和學校的聲譽。早期愛爾蘭移民中,底層的貧困人士較多,也因持家不儉而詬病。傳統美國輿論把愛爾蘭人普遍看成野蠻、粗俗、貧困的。在這種種族主義歧視下,他們也產生較強的抱團意識,看重非正式規則和組織,建立較多的等級秩序。愛爾蘭人普遍信奉天主教,天主教也成了他們聯繫的重要紐帶。他們多數人支持民主黨,肯尼迪正是他們族裔的政治明星。在當今美國,愛爾蘭人在金融、工會領導、體育、新聞等領域有較大影響力。

一個愛爾蘭裔民主黨家庭的孩子,成了共和黨保守派的忠實宣講者,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Bannon就讀弗吉尼亞理工學院(Virginia
Tech),任過學生會主席。根據《波士頓環球報》的報道,他暑假在老家裡士滿的一家廢品站工作,可見他的家庭條件當時並不如意。1976年他從弗吉利亞理工學院(Virginia
Tech)畢業,獲城市規劃學位。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參加了美國海軍。他在驅逐艦上服役4年,開始時是在太平洋海域巡航,做副工程師;然後在北阿拉伯海巡航,做領航員。當時正值伊朗人質危機。他在1979年到達波斯灣,看到卡特政府處理無能,憤懣的同時也讓他開始關注政治。

之後,他又在五角大樓作了海軍作戰部長的特別助理。海軍退伍後,他就讀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獲國家安全研究碩士學位。20世紀80年代的華爾街異常繁榮,吸引著每一個有雄心和抱負的年輕人。為了進入華爾街金融圈,他1983年去哈佛商學院讀書,1985年畢業獲管理碩士學位。他作為一名投資銀行家就職於高盛,開始是在併購部門。20世紀90年代,Bannon和幾個高盛同事,成立了
Bannon Co,專註於媒體投資。他製作了十多部電影,並從電視節目的版稅中獲得可觀收入。比如當時著名情景喜劇《宋飛正傳》,他從中賺了數百萬美元。1993-1995年, 他還做過地球科學研究項目「生物圈2號」的主任,推動其研究污染和全球變暖。

從家庭出身可以看出,bannon是一個苦孩子,上大學還要暑假在廢品站打工。家庭不能給他向上晉陞提供支持,他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一點點往上走的。參加海軍的經歷尤為重要,一方面,他有了初步的職業經歷和人脈,並提升為海軍軍官;另一方面,他也開始對政治初步產生興趣。卡特處理伊朗人質危機中的無能,激發了他參與政治的決心。里根的宗教保守主義,成了他政治主張的啟蒙。但是,和共和黨建制派不同的是,他的出身讓他對下層人士更為共鳴。華爾街投行的職業經歷,也讓他看到了資本家的貪婪。於是,他的保守主義主張,也增加了底層民眾的民粹色彩。

在高盛投行的工作經歷,對他有著複雜的意義。他能進入華爾街投行,過程並不輕鬆。儘管畢業於哈佛商學院,他的年齡和背景,並不是一個優勢。多數投行一開始就拒絕了他。直到有一次,一個高盛代表邀請他去高盛校園招聘會。他回憶,招聘會上有700多人應聘,他自我感覺沒有什麼機會,就乾脆站在邊上喝茶,和周圍人聊天。他聊了半小時棒球,大家都聊得很開心。結果,聊天的人裡面有招聘官,對他的印象很是不錯。結果他就意外入選了。他在高盛工作很勤奮,除了聖誕節沒日沒夜工作。在高盛併購部門期間,他說每一天的工作都刺激火爆,併購重組的工作就像戰爭一樣。不過,他和周圍的同事處得很愉快。他說,同志的氛圍感覺像是在海軍艦艇作戰室。

911事件是美國右翼意識復甦的起點。Bannon也深受影響。2004年他製作了一部里根主義的紀錄片《面對邪惡》。紀錄片依據Schweizer的書《里根的戰爭》。紀錄片也讓他結識了 Andrew Breitbart。Breitbart剛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媒體網站。他們開始合作建立這個全球化、中右翼、普世主義的反建制網站。 2012年,Breitbart心臟病去世後,Bannon繼任網站執行主席,開始全面掌管網站運營。在他的新聞視野中,移民,
ISIS, 種族騷亂,傳統價值觀的崩潰,是重中之重。

和家族傳統一脈相承,bannon信奉天主教,推崇傳統的價值觀。

他曾通過網路電話,參加了一個由保守宗教團體組織的有關貧窮問題的梵蒂岡會議,提倡「積极參与公共場所的基督教信仰活動」。他在會議上說:「我們正處於殘酷和血腥衝突的起步階段。在這個房間里的人、這個教堂里的人,如果不團結起來形成教會激進的一面,不僅僅支持我們的信仰,而是為我們的信仰而鬥爭,對付開始出現的新野蠻勢力,
那麼,我們 2000年、2500年來所傳承的一切都將喪失殆盡。」

他也讚頌Palin這樣傳統價值觀女性,2011年還拍過紀錄片《永不擊敗》,為Paulin總統競選助威。他強調要守衛傳統的家庭價值,女人應該有丈夫,應該愛自己的孩子。相反他指責那些自由反傳統的女性是神經病。

相比他的右翼保守派前輩,他增加了媒體宣傳方面的經驗。他說過,20世紀90年代在高盛工作的時候,他也反思過保守派傳統媒體沒落的原因。它們多數觀點太直白了,僅僅是販賣結論。這完全吸引不了普通讀者的口味。相比而言,他善於尋找大眾口味,製作有衝擊力的紀錄電影,比如,他製作紀錄片《面對邪惡》,支持茶黨運動;製作《第零代》,反思08經濟危機根源。

在多數紀錄片中,他都提出要摧毀現有的壓迫制度,與世界邪惡的力量宣戰。而傳統媒體也是這些制度的代言人。為此,身為媒體製作人的他,激烈地指責媒體。他曾說《時代》雜誌是病毒的最好宿體。最近,他公開對媒體說,敵人並不是民主黨,而是你們這些記者,你們才是民主最大的問題。他對記者有批評也有期望,相信能夠教育好他們,「儘管他們本人是自由派,寫不出什麼好故事的。但如果你能給他們一個基於事實的真實故事,他們還是可以公平的。」

他受益於美國傳統價值觀下的上升渠道。這個渠道可以歸為三步:大學畢業,擁有基本的知識儲備,如果是窮人就上低廉的公立大學;參加軍隊,獲得基本的技能、關係和榮譽;進入商界,依靠勤奮和人脈做生意。對於美國多元化導致傳統晉陞渠道狹窄,他尤其敏感並激烈抨擊。他也指責華爾街利欲熏心,把保守、厭惡風險的合夥制,變成一個公開交易的賭場,賭得還是別人的錢財。特別是08年經濟危機洗劫了他父母的資產,更讓他對自己曾經服務的華爾街金融業激烈聲討。

他的人際評價兩極分化。他的搭檔scot vorse稱他腳踏實地,是個有創造性的思想著,「充滿進取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非常聰明,善於傾聽,作為戰略思想者,能夠考慮三四步」。Fort Worth諮詢師Martin Bowen 和他在生物圈2號項目中共事過,評價他「聰明、有幹勁、不睡覺」。另一個家族好友稱他他是一個聰明、冷靜、有目標的人,有著「異於常人的頭腦」。也有下屬稱他經常虐待別人,把每件事情都看成是戰爭,如果感覺到對手的威脅,他會傾向於把對方徹底毀滅。為此他還經歷過一場員工訴訟。有女員工稱他滿嘴髒話、充滿性別歧視,罵自己是「蠢女人」(bimbo)。

Bannon結婚三次,有三個女兒。
第一任妻子是Cathleen Suzanne Houff。兩人育有一女 (Maureen,1988年出生,西點軍校畢業,101空降師中尉,Bannon很喜歡這個女兒。家裡客廳大照片就是女兒在伊拉克時的場景,她拿著機關槍坐在薩達姆曾經的椅子上)。1995年,他第二次結婚,妻子是Mary Louise Piccard, 做投行工作。他們1997年離婚,之間有雙胞胎女兒。他的第三任妻子是Diane Clohesy,2009年離婚。

結婚三次,離婚三次,Bannon的婚姻並不如意,他的前妻還指控他有家暴。

1996年1月,他的第二任妻子曾報警,稱他強扭自己脖子和手腕。在警方報告中,妻子描述爭執場景:早晨,妻子向他要信用卡去購物,他要求妻子寫個支票(check)。兩人開始激烈爭吵。爭吵內容擴展到財務和未來。前妻要他搬出去,表示要離婚。他嘲笑前妻,說絕不會搬出去。Bannon出去開車的時候,妻子跟過來向他吐口水,他在駕駛座拽住她的手腕和脖子,像是要把用力她扯進車子。妻子掙扎逃脫後報警,半年後兩人離婚。前妻還提到,他們結婚初期,每三四次爭吵中,就會有一次肢體暴力。

和第二任妻子離婚後,他們還為女兒撫養爭吵。Bannon說,不喜歡女兒被前妻養成吵鬧的調皮鬼,要求奪回女兒的撫養權。前妻則指控他在家中追打自己,威脅要綁架女兒。2007年,第二任妻子還指控他有反猶種族主義言論。他對妻子說過,不想讓女兒就讀一所中學,因為裡面有太多猶太人。他還質問過另一所中學校長,學校圖書館裡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光明節(猶太人的節日)的圖書。Bannon通過發言人否認,表示自己只是關心自己的女兒,看重和女兒和家人的重要關係。

作為愛爾蘭裔天主教徒,Steven Bannon也會帶有愛爾蘭傳統價值觀。傳統愛爾蘭人有比較大的權力距離,更推崇家族傳統紐帶。他們重視非正式的規則,小團體意識和等級秩序是比較強的。他們崇尚競爭甚至鬥毆,表現為更為男性化的色彩,而衝動控制力較弱。Bannon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底層愛爾蘭人的價值觀可能較大影響了他。比如強調傳統家庭價值,更重視集體文化,但是有比較強的小團體意識。他有較大的權力距離,比較看重權威意志,這也使得他的下屬的關係比較專制強硬。他的生涯中充滿了競爭和男子氣,但是也會有一些暴力衝動。

他持有一種奇特的循環時間觀,認為美國歷史是四個階段的循環。四個階段分別是危機、擁抱制度、反叛制度、忘掉過去。每個循環周期大概為80年。他把2008年看成是新的循環的開始,紀錄片《第零代》正是基於這種思想(照這個思維角度的話,上個周期大概是1928年到2008年,1929年美國正好爆發經濟危機,然後前10年新政苦苦維持,下一個10年依靠二戰真正擺脫危機,20世紀四五十年代重新進入繁榮。這麼看,怪不得Steven Bannon會提出10年內美國必有一戰!)

從人格特質的角度看,Bannon是一個外向的人,喜歡演講和媒體發聲。他的責任感比較強,他的海軍服役經歷強化這一點。他的合作夥伴也稱他腳踏實地,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志。但他開放性比較弱,從他的極右翼和種族言論,可以看出他的團體外偏見比較強。他的情緒並不十分穩定,經常言語攻擊和威脅對方,曾經多次和妻子發生肢體暴力。有人說他經常處在「戰爭狀態」。因為極端言論和暴力行為,他不容易受到多數人的喜歡。很多人會把他看成偏執、自大的人。而他的這個性格,卻正好符合川普的胃口。兩個人成為同一戰線互相支持的戰友。

Bannon對彭博記者說過,高盛的工作經歷教給他,不要做第一個進門的人,因為你會成為眾矢之的。……高盛不輕易開發任何創新產品,而是致力尋找合適的商業夥伴。」也許,Trump也是他的商業夥伴,他們互相搭檔,發動共同的反建制戰爭。


這不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仇日憤青當上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戲碼嗎?簡直是要買瓜子花生看戲了。

任何一種不靠譜的主義,就算拿到了大權,也不代表就忽然靠譜起來,相反,這往往只是它謝幕的開端。

我們時常見到這麼一種人:他們說起當前政策方針的問題,那可是頭頭是道,有的還有一套自己琢磨出來的理念,但這種人真要是上台了,那可謂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白了,總結出來一套能夠差不多自圓其說的理論並不難,難的是將所有現實條件納入考量,難的是在現實的各種挑戰之下不全盤崩潰。

————————————————————————————————————

2000年的時候,美國政壇集中了一大批新保守主義者,那可謂是春風得意,他們終於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期望來重塑美國外交方針。

新保守主義覺得只要用軍事力量幹掉獨裁者,就能很容易地在任何一個國家建立一個民主政權。而一個民主政權,應該是不會對美國造成任何威脅的,反而會成為美國的盟友。那麼,美國軍隊只要打掉一個獨裁者,稍作休整,就能去打掉下一個獨裁者。在這套方針的背後,有著政界、學術界的豪華陣容,那理論都是一套一套的,多年來不斷推陳出新,才不是那些從故紙堆里拾人牙慧的茶黨能夠相比的。世界平定簡直指日可待。

結果呢?你今天會聽說美國人很推崇新保守主義嗎?為什麼呢?

因為新保守主義者指揮著美國一頭跌進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泥潭,過了十幾年都沒緩過勁來。

如今,人人都知道把一個落後小國的獨裁政府搞掉很容易,但那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民主國家。相反,後者簡直難於登天。這彷彿已經是智商正常的人的常識了。但在那個時候,別說在美國,就連中國都有一堆中產感嘆:中東的好時候來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才能被王師臨幸。

————————————————————————————————————

和新保守主義相比,Bannon 那一套「猶太-基督軸心」的理論簡直上不得檯面。

有朋友說Bannon這套東西意味著美國和俄羅斯有了妥協的基礎。拜託不要開玩笑了。美國和俄羅斯交惡是有地緣政治基礎的,如果這兩國能因為要遏制中國和中東穆斯林而交好,那早十幾年在小布希時代就交好了。

西歐和俄羅斯互相猜忌,這個局面在俄羅斯衰落到一定程度之前是不會改變的。俄羅斯軍力仍然強大,也不是西歐的盟友。因此西歐必須加以防備。西歐要加以防備,就要把前線往東推,往俄羅斯家門口推。但是這樣一來又會讓俄羅斯國家安全受損。這勢必加強雙方的衝突。這就是烏克蘭內戰的本質。誠然,美國在西歐與俄羅斯衝突中對西歐提供了關鍵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不再與俄羅斯衝突,西歐與俄羅斯的衝突就能停止。西歐與俄羅斯相互之間的猜忌受到地緣政治的強烈影響,很難調和。

很大程度上正是美國為西歐提供的關鍵性安全保障,才使得美國能夠在歐洲具有如此強大的話語權,也使得美國必須與俄羅斯對抗。如果美國不能在西歐與俄羅斯的矛盾之中為西歐提供保護,那麼西歐就會主動考慮自身的重新武裝,這對西歐來說當然是一個額外的財政負擔,但同時也使得西歐變得更加獨立自主。一旦美國從西歐抽身離去,想要回去就沒這麼容易了。那個時候,美國在國際競爭上面臨的挑戰就會大得多了,因為少了一個重要盟友而多了一個強大對手。如果俄羅斯和西歐的猜忌局面不改變,俄羅斯一旦與美國合流,西歐將不可避免與中國靠攏。整個世界局勢顯然會變得對美國不利而對中國有利。所以美國不可能在此條件下放棄歐洲而選擇俄羅斯。

美國如果要聯合俄羅斯而又不傷到與西歐的關係,那就要首先重建歐洲安全體系和勢力疆界,在東歐、中東、中亞正式劃分領地,承認俄羅斯的控制範圍,同時保證西歐和俄羅斯雙方的安全。即使美國願意這樣做,也需要極其精湛的地緣政治手腕,付出巨大的政治和經濟代價。此兩者都不是當前的美國具備的。更不要說這還需要漫長的談判來全部實現,而在此期間美國政府的換屆還有可能導致這一轉型全盤停擺。從普京的角度來看,就美國政治局面的這種不確定性,恐怕暫時不值得冒險。

要川普、Bannon這些地緣政治素人去主導這麼複雜、重大的地緣戰略轉型,顯然是不嚴肅的。

因此,聯俄制中,在美國當前這個階段並不是一個切合實際的戰略。如果強行土法上馬,可能最終結果只是被普京吃了豆腐,損害和西歐的互信,並不能切實達到制約中國的目的。

——————————————————————————————

那麼有可能和中國真的打仗嗎?

至少最近這五六年,這事是辦不成的。未來十年,不發生重大經濟危機、世界秩序崩塌,基本上也不太可能。

美國才從上兩場戰爭里走出來不久,全民都不想打仗,整個國家無論是民心還是經濟都處於戰略收縮期。想要現在鼓吹一場和中國的在南海的有限衝突,那是不太現實的。國會更不會批准因此而來的高昂軍費。

其實好笑的是,Bannon的這種論調很可能反而會刺激中國更快速地將南海諸島武裝起來。這些島鏈會讓美軍更加進退兩難。本來更好的做法是美國武裝南海諸國來與中國衝突。這樣衝突範圍、烈度可控,國際上也比較好看。但是美國現在偏偏缺錢,川普想讓南海諸國出錢雇美軍保護他們。這種「既想保證自己的勢力範圍又不願意花錢」的路數,要是真搞起來,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把南海諸國趕到中國這邊來。

說白了,南海諸國和中國在南海的衝突,大部分還是干吆喝不打糧食,就算是有石油開發企圖的越南,一旦南海打起來,也沒辦法搞什麼開發。因此,花錢給美國,花的是真金白銀,這錢就算美國贏了也沒辦法從南海裡面收回來。而如果向中國服個軟,中國勢必借驢下坡,允許相關國家的漁民在九段線內打漁,可能也會搞點石油天然氣的共同開發。如果以後中國一路走強或者不升不降,兩相對比,怎麼看都是向中國服軟收益更好。就算是中國衰落了,那等到那時再改變南海格局也比現在急吼吼給美國送錢要來的划算。更不要說南海諸國彼此之間也有領海衝突,齟齬不斷。

————————————————————————————————————

所以還是放鬆一點,進入看戲模式吧。當然,中美在外貿上互懟是少不了的。

茶黨這個流派,很有可能會在川普這屆政府上面跌個巨大的跟頭,然後分裂、歸於沉寂。那樣的話,大概桑德斯之類的左派離上台就不遠了。


每個人都有那麼個爺爺、外公、二大爺、舅舅、叔叔、爸爸,過年在餐桌上信誓旦旦說中美、中日之間10年內必有一戰,並且是大戰、惡戰,北上廣搞不好要被核平。而你們都是滿臉的不屑。

現在你二大爺當上白宮高級幕僚了...


核戰是不可能核戰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核戰。侵略戰爭又打不過,只能靠局部戰爭這樣子才能拖住兔子的飛速發展。挑撥兔子周邊的小弟就跟喝水一樣,個個都被中華帝國主義嚇的要死。又是鬧獨立又是占島礁,還會扣押漁船,個個都是搞局部摩擦的人才,我超喜歡這些二愣子。——川主席在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摘錄


剛在知乎寫了一篇文章,也貼在這兒吧

Steve Bannon,這個被《時代周刊》評價為白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是總統高級顧問,首席策略師,近來又在川普「打破常規」的職務任免中進入了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NSC)。川普上任以來,從美俄互動到中東七國入境禁令,處處都有Bannon的影子。可以說,他的策略思想會直接影響美國至少接下來四年的戰略決策。當然,我們最關心的還是中國。

圖右一為Steve Bannon,右二為Michael Flynn

近日,英美媒體紛紛發掘出了一則好料。去年3月,Bannon在自己主持的電台節目里詳細闡述了他心中美國最大的兩個威脅:中國和伊斯蘭教。「我們在未來5到10年內,肯定會在南海打仗,這點毋庸置疑。」Bannon說:「中國在把他們的沙洲變成不動的航母,還放上了導彈。他們在美國面前甩了我們一臉歷史領海(你們也清楚我們的臉面有多重要)。」Bannon還補充說與此同時我們也會在中東打另一場戰爭。這不是Bannon唯一一次提到他的對華思想。去年二月的一次電台節目中,他說:「你能看到奉行擴張主義的伊斯蘭教,奉行擴張主義的中國,對吧?他們有動機,他們很自大,而且他們已經在行動了。他們認為猶太基督教的西方正在衰落。」

許多人批評Bannon進入NSC,權力過大。

Bannon並不是川普朋友圈中唯一持類似觀點的人。內閣中另一關鍵人物國家安全事務顧問Michael Flynn去年六月作為共同作者出版了一部名為《戰場:如何打贏對極端伊斯蘭及其盟友的全球戰爭》的書。 弗林在序言中就指出,極端伊斯蘭並非單槍匹馬,而是與一些國家和組織結成了聯盟。這些國家雖然不是宗教狂徒,但對西方一樣有仇恨情緒。隨後便在名單中點了中國。他還寫道,很多人或許對共產主義和極端穆斯林能夠結成聯盟感到奇怪,但是它確實存在。這個聯盟包括朝鮮和中國,當然也有伊朗、敘利亞、俄羅斯、古巴和委內瑞拉。我們不僅直接受到這些國家的攻擊,還受到包括基地組織、ISIS等數不清的恐怖組織的攻擊。「他們都認為歷史(或安拉)會站在他們一邊,歷史會被他們所書寫。」

美國新任國務卿,石油大亨蒂勒森在任職聽證會上也簡短回答過有關南海的問題。他提出美國應該對中國在南海實控的7個島實行封鎖,並且傳遞出停止建島的清晰的信號。蒂勒森曾親歷南海爭端。2008年,蒂勒森執掌的埃克森美孚與越南達成油氣初步勘探合作協議,勘探地點位於南海中越爭議海域。2011年,埃克森美孚再次表示在「越南沿岸海域」發現油氣,從越南政府手中得到該地石油勘探許可。中方一再表示此類協議未經中方許可均為違法行為。2014年,中國「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在西沙群島中建南海域開展油氣勘探活動期間,越南無端干擾中方作業,局勢一度緊張,該區域就位於埃克森美孚公司鑽探區的東邊。蒂勒森為此緊急到訪北京,但中美雙方都沒有透露會談細節。

蒂勒森出席任職聽證會

曾經是川普內閣國務卿的熱門人選,現在被認為極大可能將會成為副國務卿的John Bolton被視作是川普台海問題的顧問。不少報道分析蔡英文和川普的電話以及川普之前關於「一個中國」的表態都是他的主意。博爾頓於1月17日剛剛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 文章開頭就批評中國一言不合就把航母開進台灣海峽,「把航母停你後院作為對打個電話的回應」。文章接著開始舉例說這種辦事風格和直接聲稱南海是中國的一個省(註:這裡可能是Bolton的錯誤,應該是指南海成立了三沙市)、在國際水域建軍事基地、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扣押新加坡軍事裝備是一脈相承的。於是,他認為應該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上海聯合公報已經簽了45年,世界不一樣了,而且川普也說這個政策可以協商。畢竟博爾頓可能即將任政府正式職務,接下來所提出的挑戰中國的辦法並沒有涉及到鼓動台灣改憲獨立入聯之類的,而是提出擴大對台軍售以及固定化軍事人員和軍備(美軍基地)。博爾頓指出,台灣在地緣上距離大陸和南海更近,比關島和沖繩都好使。美國和菲律賓的關係惡化,短期內沒有任何增軍以及軍事合作的可能。而設立台灣基地,可以裁減沖繩基地的美軍部署,緩解美日關係,加強美日同盟。一旦大陸或者南海有需要,給美軍的快速投放帶來更大的靈活度。

博爾頓是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屬於外交上的強硬派 。圖為其造訪川普大廈。

當然,許多人都說,美國領導人在上台之初總會批評中國,以後慢慢就會軟化。這種言論起始於「他」接受美國記者華萊士的採訪。但是要看到的是,人們經常舉的兩個例子:柯林頓和小布希並不太具有普適性。柯林頓的競選活動開始於1991年,大家都知道剛發生過什麼而且東歐劇變仍然在進行中,因此其一開始的激烈言論不難理解。至於小布希,如若不是9/11事件,還真有很大可能對中國「始終如一」。至於川普到底會不會貫徹其外交和安全領域的核心幕僚的對華思想還不得而知,但是一味樂觀,強行有利的輿論風向則萬萬要不得。不少人認為商人為錢而來就不會打仗,還有人說不出為什麼,但是就是覺得川普會跟中國友好。如若沒有商人,何來鴉片戰爭呢?如果真的5到10年要在海上打一仗,能盼的,就是001A航母今年能儘快下水,2020年形成戰鬥力,以及002航母能在2022年服役。至於在美華人,打起仗來像當年日裔關集中營估計不至於,但應該起碼會哭著喊著要政治正確吧。到目前為止,中方應該已經通過數個渠道釋放希望合作的信號,包括達沃斯和外交部發言人接受NBC專訪。短期內川普會不會主動挑起爭端,第一步要看他是否要落實對中國貼上外匯操縱國的標籤加征45%的關稅的競選承諾。雖然中國目前不符合美國國內關於外匯操縱國標準的法案,但是在共和黨占多數的情況下,大筆一揮改了也不是不可能。到了那一天會發生什麼,還真的很難想像。


即使美國實力碾壓中國,中國難道必須要向美國人跪著?看到很多高票答案都幸災樂禍,說美國往中國扔核彈,中國沒法往美國扔,死的是趙家人,老百姓頂多變成難民的人。我都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吃那個長大的,往中國扔核彈,普通老百姓變難民你還光榮了?你是看到薩達姆、卡扎菲倒台了,那你看到那些變成難民的人幸福了?到時候歐美白左搶著要你們?真他媽的痴人說夢,到時候你們的命運還不如那些國家的難民。(自己去看中國被打時華人的命運),我說點掃你們興的話,就是打核戰爭,中國人就未必怕美國,打起來美國能贏?其他核國家,會看著美國亂扔核彈,中國不會核綁架,全球就沒有贏家。我就看不慣那些在忘祖的人,一看到外國人對中國狠點就幸災樂禍,說趙家人的,難道只存在中國?相比美國人趙家人目前利害相權也只能選趙家人。


War never changes

第一個矛盾:讓我們設想一個情況,一個公司要收支平衡,其開出的工資總費用是一定的,而上位者總是希望吃的更多,哪怕一個人的工資能抵得上一個分公司所有人的工資。經濟好的時候,通過攤大餅,維持下層員工工資不變,上層可以越吃越多。經濟不好的時候呢?上層減工資?想得美哩,裁員,把他們那一點點也要拿過來,這個叫做馬太定律:強者衡強,弱者無立錐之地。

第二個矛盾:我們都知道國家要提升全民教育水平,這樣國家才能得到高端人才。但是在高端人才產生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副產品,我國大量非重點大學生(包括我),美國的公立大學生。當科技發展時,這些人作為輔助人才,是國家經濟騰飛動力的關鍵。當國家產業等級不高,科技進步慢時,它所提供的白領崗位不足以承載這麼多人就業,剩下的人又不願意進入勞工階級,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色,大量准人才失業。

第三個矛盾:玩過維多利亞的人都知道,全球化不完全是好處。早年間,西方國家工業產品昂貴,企業賺錢,工人得利,造就了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但隨著東亞南亞各國開放,其低廉勞動力生產的低廉工業品摧枯拉朽地擊敗了西方低端製造業。西方勞工失業,但同時東方勞工對漲工資的呼聲提升。民間企業開始破產,只有政商公司卻從中賺的盆滿缽滿。

第四個矛盾:民主化時代,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失業的勞工和中產階級向Zf抗議。上邊有兩個選擇,左轉革了企業上層的命。想什麼呢?哪怕在天朝這些人也是政客的鐵杆盟友,更何況西方。右轉,革了外國企業的命,想什麼呢?全球化時代,外企給你少喂錢了嗎?怎麼辦?「像兩頭臃腫的海豹互相撞擊,將身上多餘的脂肪除去,而每一個脂肪細胞就是這個國家的青年人口」

08金融危機以來,正如大蕭條時代一樣,沒有哪個國家真正解決了危機,相反,危機在粉飾麵皮下不斷蔓延,我們都知道大蕭條最終怎麼解決的了(羅斯福新政其實沒有解決,在二戰中才解決)。

老馬曾說:「普魯士剩下的除了世界大戰外,已經沒有其他戰爭了。」

現在這個世界,除了世界大戰外,已經不能有其他戰爭了!

為什麼?在慢性死亡的漩渦之中,世界各國都在掙扎,為了自己不毀滅,只能將毀滅交給別人。我想川普上台後,看到美帝的內部信息,心裡應該很明白,除了戰爭之外,美國已經無可救藥了。換句話說,天朝又好到哪裡去呢?世界各國都進入了舉債經營的惡性循環中。

長期生活在和平中人們有兩個錯覺:一,戰爭離我們很遠;二,就算爆發戰爭我們也能迅速輕鬆地取得勝利。

「和平久了,人民就想找死了。」

核武器不是定海神針,它只能提高戰爭的門檻而已,順便提升戰爭的烈度,一旦爆發戰爭,將是一場前所未有慘絕人寰的戰爭,遠超我們見過的任何一場戰爭。

和天朝爆發戰爭,就一定會引發核戰爭嗎?有這個危險,但只要不進入天朝本土,天朝也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美帝沒有能力也沒有想法入侵天朝本土,他要做的很簡單,海軍徹底封鎖天朝沿海,重新武裝台韓日。一方面斷絕天朝與外界經濟關係,將天朝踢出世界貿易。一方面,台日韓各國民企都轉武器生產,將世界產業分配還給美帝。

川普一定核算過代價,認為戰爭的收益遠大於付出。只要大西洋安全,毛子坐壁上觀,美帝就能以極小的代價,贏得戰爭,給美帝再續上一命。

但在戰爭之前還有三道保險絲:第一是法治國,第二是白左知識分子,第三是借口。

法治是實質限制川普的最後一道屏障,只要法治被打破,或者最高法院默許水晶之夜或者國會縱火案發生,那麼法治也就名存實亡了。

失去了法治的庇護,白左知識分子怎麼斗得過紅脖3K。

美帝畢竟還是名義上的老大,自己發動戰爭道義上說不過去,但只要鼓動空心蔡獨立或者讓日軍上釣魚島,無論哪一個天朝若不採取軍事行動,自己就將徹底失去民意。

然後,就來感受戰爭吧。

預言一下:在一兩年內,美帝將會出現打砸搶唐人街,或者以某案名義大量逮捕記者教授律師,如果司法輕判前者,重判後者,第一道保險絲(或者說唯一一道)就失效了。

然後是大量知識分子逃向舊大陸或者加拿大,出現這個信號就非常危險了。

最後就是台日開始狂跳,蔡宣布獨立,日軍上島。

戰爭已經很近了,flee you fool!


謝邀。這篇文章是《衛報》為了挑事而炒冷飯。言論是16年3月份發表的。

以現在正統學界的能力,根本無法預測衝突是否會爆發,以何種形式爆發,升級到何種程度,以及如何收場。

他們連預測川普會當選的能力都沒有。

人類前沿社會科學還得靠知乎!(逃)

希特勒的競選嘗試在29年大蕭條發生之前,慘敗過一次。說明即使團隊再有能力再有想法,也需要社會情緒和資源的配合才行,準確地說是要突破閾值。

中美和當年的英德最大的不同點,是中國的產業規模和產業等級,與戰略競爭對手有錯位。德國與英國,在產業技術等級基本一致以後,兩國資本競爭摩擦的矛盾很嚴重。同時兩國的體量也有一拼,互相不服氣。而現在的中國與美國,在產業層次上,互補多於競爭。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據起草人親自說,預計是到時趕上發達國家第二梯隊的水平,仍然與美國有差距。所以在經貿領域,有緩和的基礎。

拉住美國商界,可以說是中美唯一可靠的安全銷了。所以一月份國務院出台了進一步對外資開放的文件。

再細的分析限於篇幅就不說了,經濟、派別、階層、民族,台灣日本,兩國內外矛盾重重。

門神階段是要慫過去的,不管放不放行,己方的最優策略肯定不是單縱+夜戰。

人生世事,在努力過後,看臉的成分也是很重的。所以,即使掌握了完全信息,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

脫歐和美國大選,最後結果輸贏都是微乎其微的差距。堅信某種結果一定會發生,是不科學的。

很多簡單的模型,需要超級計算機去運算才知道結果,很多複雜的事,根本輪不到超算去跑,數據甚至邏輯關係就不清或不全。

社會科學能避免的,就是不要等事情發生了,才驚呼根本不可能啊。

通盤考慮,多手準備。

珍惜現有的每一天,不要拖延執行能讓自己更好的計劃。該表白的也不要等。


作者:half life

鏈接:中美會發生戰爭嗎? - half life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長文慎入,多圖預警。以下皆為個人觀點,為了不浪費各位的時間,先上結論:中美之間十年以內極有可能爆發戰爭,戰爭的發動者就是美國。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先向大家闡明三個我的觀點,這三個觀點是我之後進行論證的基礎:

1、國家不能視為一個理性人,國家是人的集合,是組織的集合,因此國家內部極有可能是不平等的,國家任何行為的代價承受者和收益獲得者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同樣的人,而是不同階級的人。

2、如果掌握權力者和接受統治者出現了利益不一致,即國家行為的代價承受者和收益獲得者不一致時,任何對國家整體利益有害,不符合國家理性,但對國家內一些群體(一般是掌權者)有利的政策和行動都很有可能被採納和執行。

3、戰爭是有組織的暴力衝突,永遠是解決利益衝突的方案之一,它不能被排除,只能提高它的代價,讓它相對於其他方案的優先順序靠後。

———————————————分割線————————————————

一、中美為何而戰

我兔與美國是否會發生戰爭,取決於兩國之間的核心利益是否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因此首先需要弄清兩國的核心利益。

1、美國與世界秩序

當我們討論美國時,美國現在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個主權國家那麼簡單,它同時也是目前世界秩序的核心。目前的世界秩序源於二戰,二戰之後,歐洲和亞洲幾乎是一片廢墟,老牌大國都走下歷史舞台,走上台前的則是新貴美國和蘇聯。當鐵幕降下,冷戰正式開始之後,美國為了穩定歐洲,對抗蘇聯,啟動了馬歇爾計劃,歐洲各國接受了美國的高額援助,經濟復甦,同時自身經濟也被美國所滲透和影響。

圖1.1 馬歇爾計劃期間歐洲各國接受援助總額

同時1949年,作為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續,北約成立。北約的成立,意味著美國開始接手歐洲的防務,是確立美國在世界秩序中領導地位的標誌性事件。

圖1.2 北約成員國

在之後的冷戰中,蘇聯由於自身僵化的官僚體制以及參與全球霸權爭奪背負的巨大包袱,在西方世界一輪又一輪的攻勢中分崩離析。冷戰結束,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獲得了最終勝利。但是冷戰結束並不意味著美國野心的結束,美國趁此機會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干涉第三世界國家的內政。利用二戰後建立的聯合國、IMF、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美國進一步穩固美元作為世界貿易結算貨幣的霸主地位,確立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消滅任何膽敢質疑這個體系的政權。美國的行動富有成效,南斯拉夫四分五裂,塔利班政權被打回了深山老林,薩達姆被絞死,以色列成功建國並打破了中東的包圍圈,中東各國(除了伊朗)不得不服從美國的淫威,天朝則是在韜光養晦的戰略方針下生存了下來。

對於美國而言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在全球化的東風下,美國開始向世界各國輸出資本,全世界的勞動者都在直接或間接為美國的跨國公司打工,同時互聯網的浪潮將美國的經濟推上了新高峰,雖然造成了泡沫,但還是讓美國在科技領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佔住了全球分工體系的頂點。然而到現在,美國卻陷入了與它卻無法解決的巨大困境之中。

2、美國的財政糖尿病與矛盾的全球化

我不懷疑美國的科技、經濟、軍事實力,但是有一個詭異的事實,雖然它佔據了全球分工體系的制高點,向全球輸出先進的科技產品,擁有如此多能在全球攫取高額利潤達的跨國公司,可為什麼它目前卻債台高築,而不是我們或其他國家欠它一屁股債?

圖1.3 美國國債佔GDP比例歷史圖(1940—2014)

毫無疑問,全世界已經向美國貢獻了巨量的廉價商品和服務,但美國國家財政卻像一個糖尿病人,吃下了全球巨量的財富,卻沒有帶來健康的財政狀況。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國債水平出現急速攀升,現在美國的國債水平已經接近二戰時的最高峰,相比於二戰與冷戰時期,美國並沒有打世界大戰,也沒有參加軍備競賽,也很少直接出手推翻它國政權,那麼財政的窟窿從哪裡來的?

財政問題在於源和流,美國財政收入可分為個人所得稅、工資稅、公司稅以及其他零散收入(包括遺產稅、房產稅、行政罰款等)。以2015財年為例,美國稅收收入如圖1.4所示。

圖1.4 2015財年聯邦政府稅收

相比於稅收收入,美國的財政開支則令人咋舌。

圖1.4 2015財年聯邦政府開支

社保和醫保幾乎佔據了一半的預算。為什麼美國政府需要維持如此高昂的社會保障體系?來看看美國的財富分配。

表1.1 2012年美國富裕階層財富分配

圖1.6 美國前1%階層與最底50%階層財富佔有比例

從表1.1和圖1.6可以看出,在12年時,最富裕的1%階層已經佔有社會財富的41.8%,最富裕的10%階層已經佔有社會財富的77.2%。而到了15年時,最富裕的1%階層佔有的財富依然在40%以上,但底層50%的人佔有的社會財富已經跌到了不足2.5%。而他們納稅則更耐人尋味了。以第一大稅所得稅為例,不同階層納稅比例如表1.2所示。

表1.2 不同財富階層繳納所得稅佔比(來源於NTU統計數據)

頂層1%的人所繳納的所得稅與他們所佔有的社會財富有明顯差距,在14年時才接近40%,只佔而底層50%的人則繳納了超過他們財富佔有比例的所得稅。至於工資稅與公司稅,由於能力有限,我沒有找到繳納比例,但可以從其他數據推測,因為富人主要收入來源於資產,而不是工資,因此工資稅占他們收入比例較低,因此繳納的工資稅比例相比於其他階層應該也是偏低的。

圖1.7 不同階層納稅占收入比例

而公司稅佔總稅收比例相對較小,且由於美國複雜的稅制和資本的自由流通特性,很多公司通過在海外註冊、設立海外子公司以及其他方法來合理避稅,實際的公司稅率一直是在下降。

圖1.8 美國實際公司稅率

除此以外,美國還有嚴重的逃稅問題,如表1.3所示。

表1.3 逃稅造成的稅收流失(摘自美國國稅局)

考慮到美國嚴格的稅收制度,如此大的逃稅總額,沒有專業團隊是很難做到的,而一般的平民階層是很難負擔得起這樣的僱傭費用,因此可以推測逃稅的群體應該是富人為主。因此美國的納稅狀況是富裕階層納稅不足,而底層則無力納稅,不足的份額雖然沒有數據,但可以推測出應該落到剩下40%的中產階級身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近年來中產階級對於奧巴馬醫改的憤怒、以及茶黨的崛起,因為中產階級確實稅負過重,而且還要負擔對於社會的底層的救濟。

同時這也是一個稅收的惡性循環,因為中產階級稅負過重,他們在其他方面例如投資和教育方面的開支會被壓縮,他們的下一代會繼承更少的財富,接受更少的教育,很容易發生階級跌落,成為需要救濟的底層,而因為富人有充足的手段進行避稅,因此政府只能進一步加征中產的稅收,進一步惡化中產的生存狀況,導致稅源越來越少,而需救濟者越來越多。

這一切的直接原因是以歐美髮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化。目前的全球化準確地說是資本的全球化,不是全球統一化。一方面大批跨國公司的資本不受國家邊境限制,在全球自由流通,能在稅負更低,擁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的國家設立企業,開展業務,生產廉價的商品和服務並向發達國家銷售,另一方面,工薪階層被限制在自己的國家內,無法追逐資本,只能忍受流失的工作崗位或更低的薪水,一國政府很難在世界範圍內向跨國公司徵稅,節制資本,維持財政與社會公平。這些跨國公司顯然已經可以被稱為跨國資產階級,他們同樣是具有兩面性的階級,一方面他們無視國家邊境,利用自己國家在國際地位和資本優勢,在全球範圍內追逐利潤,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意付出代價來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或者打破國家的邊境,促成全球真正的統一,讓所有人共享全球化的成果。一個典型例子FB的董事長扎克伯格一方面歡迎移民,一方面卻又給自己的家築起高牆。這樣的結果就是全球化帶來的繁榮並未給歐美髮達國家的民眾帶來多少實質上的好處(如1.9所示),因為絕大多數利潤已經被跨國資產階級拿走了,留給本國民眾的只是清湯寡水了,同時他們還需負擔維持世界秩序和全球化的成本。

圖1.9 美國生產率與本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增長對比

這樣的全球化是有嚴重問題的,因為它的基石是以歐美髮達國家為核心的世界秩序,這需要核心國家保持對於世界其他國家在工業、軍事以及科技方面巨大的領先優勢,但全球化已經開始削弱他們的財政和國力,而且隨著產業的轉移,肯定會有一些非核心國家能夠獲取先進的工業技術和資本支持,實現工業化,提升國力,很有可能威脅核心國家的地位,甚至顛覆世界秩序。只不過之前出現的種子選手如日本,體量不大,而且自身被掐住了要害,無法構成實質的威脅,直到來自古老東方的土地的選手出現。

3、千里之堤上的蟻穴

種花家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不管在什麼時代,封建專制也好,民主自由也好,都有一個不變的主基調,那就是中央集權。在這片土地,不以這個為最高追求的政治勢力都會被淘汰。即使在第三世界國家紛紛陷入內亂之時,我們依然建立起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央集權國家。憑藉中央集權的優勢,我兔能夠集中力量開展各種大型公共工程,建設完整的基礎設施,普及良好的公立教育,為工業培養了大批合格勞動力,同時還能扶植薄弱產業,建立完備的產業體系。雖然我兔與超級大國美國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差距,但這些差距並不是不可逆的。

首先,在基礎工業領域,如圖1.10所示,我兔工業產值在2015年時就已經超過美國了,並且還甩開了一個檔。

圖1.10 世界主要經濟組織工業產值

在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包括鋼鐵、煤炭、汽車、電子器件等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我們目前仍然把持著世界工廠的寶座。同時在歐美髮達國家把持的高科技領域,我們也在窮追猛趕。根據2015年的自然指數,中國在科研領域已經有非常大的進步了。這些東西我不詳述,具體參考袁嵐峰: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圖1.11 全球高校與科研院所排名

同時我們的高科技產品也在全球佔有巨大的份額,如表1.4所示。

表1.4 高科技產品出口額排名(以美元計價,摘自世界銀行)

我兔是目前世界上真正能夠威脅到世界秩序核心的種子選手,現在推行的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實質上是在輸出資本,擴張我們的影響力,毫無疑問這會對西方國家在沿線國家的市場份額構成威脅,衝擊他們的霸主地位。同樣在科技領域,我兔素有「發達國家粉碎機」之稱,在我們不斷侵入發達國家的壟斷區,蠶食他們攫取的高額利潤。之前歐美髮達國家想通過經濟手段壓制我們(亞洲金融危機),但很可惜,我們國家並不是一個符合西方所想像的自由市場,而且擁有龐大的體量以及強大的中央政府,歐美的金融戰並不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我們依然茁壯成長。雖然我兔並不想顛覆世界秩序,也不想取代霸主地位,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樣實力膨脹且不受控制的國家,在美國眼中是千里之堤上的蟻穴,是必須清除的威脅。

4、總結

分析到這,諸位應該也明白,對於美國而言,它的核心利益是全球秩序的霸主地位。以美國強大的軍事、科技力量為基石的霸主地位,為美國取得了在過去百年內也難以獲得的巨大利益——全球的勞動力都在直接或間接為美國提供廉價的商品和服務,為美國燒香納貢。然而這種可以讓人不勞而獲的地位猶如毒品,雖然美國獲取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其中的絕大部分被頂層的跨國資產階級所瓜分,並沒有合理分配給美國民眾和財政系統,國力反而被削弱了。除此以外,跨國資產階級利用手中龐大的資源,通過遊說或其他方式,腐蝕美國的政治系統(民主黨觸目驚心的腐敗),影響國家政策,讓美國極度依賴超級大國地位(用世界貨幣地位和國債轉嫁危機、彌補赤字),同時還加深了國內的不平等(貧富分化日趨嚴重,甚至有明顯的固化現象)。一旦美國失去霸主地位,美國財政將瞬間崩潰,失去了優越的生活條件,美國國內積累的矛盾必然會爆發,陷入漫長的內戰。就像一個糖尿病人的癥狀一樣,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會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會想盡一切穩固自己的地位,進一步掠奪全球的資源為自己續命。

我兔的核心利益則是在全球化過程中轉移過來的龐大產業,這些產業是我們能夠推動一帶一路,輸出產能的基礎,是進軍全球分工體系頂層的資本,是我們未來能在全球資本市場分一杯羹的關鍵。我兔現在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自身實力是不匹配的,因此同樣也要擴張自己的利益,謀求更大的蛋糕,這不可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

我兔和鷹醬的關係,與其說是夫妻,不如說是小弟與黑社會老大的關係。我兔做了多年小弟,兢兢業業,為老大創造了巨大財富,現在老大身體在酒色中慢慢衰老,開始顯露疲態,我兔抓住機會,覺得多年的功勞怎麼應該有回報,便想提高了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結果老大已經貪婪成性,不肯分利給我們。於是小弟便開始拉攏其他人,準備干自己的私活,謀取更大的蛋糕,但此時老大已經動了殺心了。

二、戰爭的抑制力

在現在的世界秩序下,我兔一直以來的目標是謀求更大的話語權與市場份額,而不是取代現任的霸主或破壞世界秩序,因為這非常困難,而且並不見得對我們有長遠好處。美國的目標保證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同時還要保證自己的蛋糕不會被他人切走,甚至要更大。兩國的目標是有明顯的利益衝突,但這是否意味著到了不可調和,需要兵戎相見?兩國之間的博弈中還有抑制戰爭的力量?

1、冷戰的啟示與戰爭的安全閥

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絕對是勢不兩立的對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兩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致對手於死地,可唯獨就是沒打世界大戰。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有很多,但我個人覺得得從戰爭的目的著手。

戰爭的目的在於利益衝突,用搶蛋糕來比喻,如果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戰爭就很有可能被抑制:

第一、有比眼前更大且夠得到的蛋糕,完全沒有必要為眼前的蛋糕大打出手

第二、爭奪眼前蛋糕的代價已經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程度

從第一個角度考察,二戰雖然為世界各國帶來慘重的損失,但因為各大國為了取得對敵國的科技優勢,各國不惜一切代價推動科研,在戰後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科技遺產。火箭的問世、雷達和無線電的應用,初見曙光的集成電路,可被支配的巨大核能,正在慢慢滲透到社會生產中,將人類的生產力提升到新的高度。這時蘇美兩國與其打一次勝負難分的世界大戰,不如先安心吸收這些先進的科技成果,畢竟提升自身的生產力,搶佔戰略上的主動權。

從第二個角度考慮,得益於蘇美兩國的軍備競賽,尤其是核武軍備的大肆擴張,讓戰爭的代價變得不可接受。

圖2.1 蘇美兩國核彈頭數量

在冷戰時期,蘇美兩國都維持了超乎現在人所能想像的核武庫。這些核彈如果發射出去,毀滅人類文明是絕對有可能的,這種代價已經遠遠超出任何統治階層所能接受的上限了。這也迫使蘇美兩國的精英通過其他更「和平」的手段,例如代理人戰爭、科技競賽等手段來爭奪世界霸權。

可以說以上兩點是戰爭的安全閥,只不過前者不一定能長期保持,後者可靠性更高,雖然代價也相對更大。

2、沙灘上的和平大廈

到這裡,又有一個問題,那麼中美兩國的安全閥又如何?

首先是第一個安全閥,這個安全閥很可惜,08年的金融危機表明這個安全閥已經失效了。原因在於科研的不穩定性與資本的逐利性的衝突。

科研的本質是試錯,如果科學技術要取得長足的進步,則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與技術積累,而且要轉化生產力,則可能需要更多的工作。而且隨著科技進步,科研的複雜度也在提高,科研的門檻也在水漲船高。以前即使是在閣樓里的發明家,也能做出影響世界的發明,而如今科研者需要接受系統的教育,進入擁有完善設備的實驗室,與其他科研者進行團體合作,才有可能做出驚人的發明。換句話說,科研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且回報不穩定的投資。在冷戰的時代,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資本的流動受到節制,不得不進入科研領域,通過推動科技進步來獲取利潤,但在資本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什麼能夠節制資本,資本可以自由追逐利潤。相對於股票、債券、以及投機交易,科研就顯得不像是一個理智的抉擇,與其絞盡腦汁地做大蛋糕,不如切下更多的蛋糕。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現在最賺錢的不是工程師、科學家,而是華爾街的銀行家、醫生以及律師,而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說明美國實體財富的增長速度已經趕不上資產階級通過投機手段攫取財富的速度。換句話說,目前世界秩序下把蛋糕做大越來越難,國家間的衝突會逐漸浮出水面

這些問題,我建議參考以下鏈接。

第一版:發達國家粉碎機和經濟危機背後的根本原因:技術大停滯

第二版:空間受限下的經濟危機和人類社會的熱力學平衡: 技術大進步的停滯

第三版: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低熵體的困境和下一級技術台階

至於第二道安全閥,目前看來它是需要以強大的核武庫為基礎,也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相信的和平的最終防線,我很遺憾地告訴諸位,它可能一直以來都不存在。我們從來沒有強大到能毀滅世界,更別說能毀滅美國的核武庫了。

表2.1 美國對於中國核武力量推測數據

表2.1的數據勢來自美國FAS(美國科學家聯盟)和NRDC(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報告,中國在2006的核彈頭數量不足200枚,在之後的2010年,根據國際和戰略研究所得估計數據(表2.2),也只有478枚。

表2.2 中國核武力量估計

而此時美國所公開擁有可活動的戰略彈頭仍有1481枚以上(表2.3)。

表2.3 美國公開的核武力量

3、總結

考慮到核武是軍事機密,中國沒有官方披露,國外報告的可信度並不高,所以有人推測中國的核武庫應該會有5000枚以上,我認為數量肯定有這個量級,但也遠不及美國實際的核武規模。而且美國一直在亞太部署宙斯盾,最近又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兩國之間的核平衡實際上可能並不存在。而且美國在亞太一直有非常強的軍事存在(可參考美國亞太軍事基地)。如此看來,如果真爆發核戰,我們的核武力量並不能對美國本土構成真正的威脅,連消滅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都有疑問,除非俄羅斯能將現有的核武庫借給我們,不過俄羅斯經濟狀況非常糟糕,維持現有的核武力量都很勉強,所以中俄並沒有絕對的力量能保障和平。

就像我在第一部分分析的那樣,長期來看,我兔一直在追逐美國,兩國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我兔已經成為美國眼裡真正的威脅。如果再繼續保持和平,西方世界所取得的成果會被慢慢蠶食,美國的霸主地位也會受到挑戰。但美國現在的狀況,如果他放棄了霸權,就意味國內矛盾的集中爆發,美國陷入內亂中。但美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第一軍事強國,對其他國家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在戰爭的安全閥已經失效的情況下,美國的統治階層怎麼可能容忍一槍一彈未放,就放棄霸權,放棄一直以來的優越生活。特朗普代表的是美國本土資產階級的利益,但他跟跨國資產階級依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既沒有力量,也沒有理由徹底跟他們鬧翻,因此他現行的經濟措施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到那時戰爭就會是唯一的選擇,唯一的問題就是是不是特朗普下達這個決定。

三、戰爭的道路

可以預見這場戰爭,對於兩國而言,都是不能輸的。我兔輸了,那就是屈辱的近代史的重演,美國輸了,就會如蘇聯那般分崩離析,恐怕還會更慘吧,作為世界老大和老二,兩國開戰,都將拼盡全力,因此無論開始的戰事多小,最終都會失控發展成全面戰爭,因為區區的局部戰爭是分不出勝負的。

全世界的國家都已經或多或少被捲入到了世界秩序當中,歐洲、部分東亞國家一直都被美國所掌控,而我兔一直跟毛熊和巴鐵抱團,以求生存,因此這場戰爭勢必會成為世界大戰。

這場戰爭的勝負,我相信肯定是種花家的勝利。

美國早已被腐蝕了,特朗普的勝利是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底層民眾早已困苦不堪,期待改變,雖然他們怎麼選都不會選對人的。來自鐵鏽帶的憤怒表明美國工業的空心化已經非常嚴重,工人正在失去自己的工作,伴隨而來的則是他們下一代的無知與貧窮。

一國在戰爭時的工業實力,實際上是來自於和平時期的積累(例如蘇聯坦克實際上是從烏拉爾拖拉機廠跑出來的)。美國現在不僅僅工業荒廢,而且由於底層極度貧窮,大量的年輕人不得不依賴於社會救濟,他們很多並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長期遠離生產,戰爭爆發時,恐怕並不能成為合格的工廠勞動力。我相信,我兔一定能夠動員起比美國大得多的戰爭潛力。考慮到美國現存實力依然很強,如果開戰,我們必然開局不利,但戰爭一旦進入相持階段,美國必然會被活活拖垮的。

這場結局恐怕是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被消滅,無力維持已有的世界秩序,自身也陷入了長久的內亂,而中國則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內一片狼藉,三十年內再無可能成為超級大國,但卻取得亞太地區的領導權。至此,天子的時代結束了,諸侯的時代來臨了。

四、結語

寫到這裡,我想說我並不是一個好戰者。但我必須說明一個事實,戰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戰爭的犧牲者不是戰爭發起者,它的獲益者也不是在戰場上的犧牲者。我們痛斥戰爭的殘酷,但我們既無法創造利維坦來制裁全人類,也無法消滅階級來讓全人類一起承受戰爭的痛苦,那我們就必須正視戰爭,承認它將長期存在,而不是刻意忽略它。

最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希望我和諸位能苟活下來,能有幸欣賞新世界的日出。


對中國,Bannon 會是一個非常頭痛的人。

因為在他的思路里,中美對抗是在 猶太教-基督教軸心 和 伊斯蘭/無神論異教徒的思維框架下的。

「You have an expansionist Islam and you have an expansionist China. Right? They are motivated. They』re arrogant. They』re on the march. And they think the Judeo-Christian West is on the retreat,」 he said.

因為這個軸心,Bannon 能放棄傳統意義上和俄羅斯的敵意。

Bannon said this fight was so important, it was worth overlooking differences and rivalries with countries like Russia.

如果說 Trump 把中美對抗視為零和遊戲的話,那還可以通過利益上的再分配來緩和,但是 Bannon 這種宗教戰爭的思路,就沒法解決了。

現在 Bannon 是 Trump 身邊僅次於 Kushner 的第二大影響人物,所以呢,到底 Bannon 的思維會對 Trump 會有什麼影響,不能低估。

如果說能做什麼的話,個人覺得,引發衝突的核心不只是力量的再平衡,而是力量再平衡下所感到的危險。是一種主觀感覺。上面 Bannon 的言論,不論是南海問題里提到的「face」,還是擴張主義中的「arrogant」,都更多是一種主觀印像。咱們強調了半天的和平崛起,人家沒認同。如何消除這種主觀印像所帶來的恐懼感,對於中國應該非常重要。

如果說 Bannon 可能有什麼短板,現在看,我覺得這個人權力心太重,自比 Thomas Cromwell,這對於極看重忠誠的 Trump 或是一個問題。


打戰?川普是想刷新羅斯福的執政記錄吧


嚇死寶寶了!

先不說中方,就單看美方。

我們首先來看看的美國外交政策的四塊基石:漢密爾頓主義、威爾遜主義、傑斐遜主義和傑克遜主義。

而這當中的漢密爾頓主義核心是「追求商業利益」,特別重視貿易。從最初的「保護主義貿易」演變成「自由貿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無論美國擴張還是收縮,無論美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從美國建國之日起就一直居於主流地位,影響乃至主導美國的外交政策。可以簡單理解為」經濟擴張「。說清楚一點,美國自從建國以來,始終代表這工商業資產階級是這個國家的政治主導力量。這可是美國建國基礎!美國漢密爾頓主義一直是美國的基本國策。貫穿於整個歷史之中。

當然,美國外交政策的傑克遜主義也具有影響的。其傾向為睚眥必報的民粹主義。認為「國際社會是混亂無序的,並將永遠如此。美國必須高度警惕,全副武裝; 美國外交必須狡猾機靈、強硬有力、不比其它國家更講廉恥; 必須經常先發制人; 顛覆外國政府、暗殺居心不良的外國領導人絕對沒有什麼過錯。」可以簡單理解為「窮兵黷武」。

傑斐遜主義的外交政策就是「孤立主義」。對內就是自由主義,主張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保證美國的民主制度,限制政府權力、削減軍隊的數量,對外盡量避免捲入紛爭,以最小的風險和成本參與世界事務。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鼻祖,唯一不支持擴張與戰爭的,屬於保守主義。可以簡單理解為外交收縮。

美國是個實用主義國家,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和當時國際環境,美國的外交政策完全是四個工具的靈活體現。就從現在的形式來看,國家意識形態還是以漢密爾頓主義為主,以傑克遜主義和傑斐遜主義為輔。以後也將是這三個主義將主導今後美國的外交政策。

所以,美國以後外交策略就是這三個主義的靈活應用的表現。

三個主義的影響力的大小:1、漢密爾頓主義,美國社會的基石永遠不會改變。

2、傑斐遜主義,保護美國工商業資產階級不會受到中國等外部經濟力量衝擊,為漢密爾頓主義服務。象特朗普廢除「TPP」,也標誌將來特朗普政府將放棄柯林頓提出「一個目標,三大支柱」的外交原則中的向海外擴張的戰略,再加上移民的政策,這些可以就以後美國的外交政策的端倪.

3、傑克遜主義,美國經濟不景氣的必然產物,加上美國的社會分化,代表民粹的傑克遜主義勢必抬頭。但是這是一種思潮,永遠替代不了漢密爾頓主義的經濟政策。

斯蒂夫·班農(Steve Bannon) 代表著什麼?傑克遜主義抬頭。也代表美國的「另類極右」!

「另類右翼」認為他們的主張和聲音,長期被主流美國保守主義排擠甚至反對,跟自由派的關係就更是勢成水火。他們質疑,現時美國的保守主義者太側重自由主義,又或太著重一些他們不應關注的議題上。至於自由派政客、學者及主流媒體所推廣的女權主義、多元文化的思想,更是毀壞美國社會傳統價值的源頭。

「另類右翼」追隨者,大多為年輕白人,他們的輿論陣地,是網上眾多的博客、網媒及社交媒體,當中親特朗普的媒體《Breitbart News》就是美國「另類右翼」最重要的輿論陣地。 《Breitbart News》與特朗普有切身關係,而班農正是《Breitbart News》的總裁。 所以,班農的這樣論調實在再正常不過了。其實質還是「推特治國」。但是美國主流是傻子么?他們通過這次競選的失敗,看不到網路力量么?你以為資本力量會忽視網路么?你相信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輿論導向會被中下階層的所主導么?

民意算什麼?只是被上層利用的工具而已,僅僅而已。無論哪個社會,在網路下的草根們真的可以取得話語權,左右國家的發展方向么?太樂觀吧。

特朗普由競選的一刻起,就成為了「另類右翼」寵兒。他們支持特朗普強硬的反移民政策,以及他無懼政治正確的態度。另外,「另類右翼」亦視特朗普為打擊共和黨內傳統建制的利器,他們覺得長期被國內的主流保守派忽視,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特朗普就成為了他們在共和黨黨內的代言人。但是無論哪個總統,無論什麼出身,但是還會歸於美國社會主流,否則就會被淘汰。

特朗普當然是靠「另類右翼」上來的,現在無意與其分割,當然會任用班農。但是美國主流和保守主義的也清楚認識到如果「另類右翼運動」勢將進一步在美國坐大,成為一個危害極大的毒瘤。 就這幾天美國社會,特別是在矽谷那些大公司對「移民政策」的反映來看,美國主流階層還是很不滿的。特朗普還能與「另類右翼」保持多久的蜜月期!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畢竟特朗普最後還是依靠資本力量的。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去年10月份,美國《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進入關鍵質詢期。美國軍方這幾年牛刀殺雞」帶來的負面影響太深,伊拉克、阿富汗等國混亂依舊,敘利亞僵局難解,「伊斯蘭國」危害難以根除,民眾對軍方的信心和支持均在下降。再加上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民眾對現狀不滿情緒持續累積的情況下,如何保住軍方的「乳酪」不受影響,已成為美國軍方利益集團首要考量的問題。所以,只有一個辦法了,只有通過炒作大國衝突,渲染大國戰爭威脅,才能讓民眾從厭倦與失落的情緒擺脫出來,從而保證軍方集團的利益和要求持續得到滿足。

所以,班農的「另類右翼」與軍方集團的倒是一拍即合,中國當然就成了美國的民粹主義和軍方最好的借口了。所以,對華必有一戰這樣言論產生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僅僅只是輿論造勢的工具而已。

讓我們靜靜看著美國社會的分裂吧。只有出現一個象希特勒那樣人物,從下層出身又代表下層利益,而且極具煽動力,這才能「獨裁」攬權,說不定中美還真會打一仗。可惜,現在美國不是當時德國,美國長期兩黨政治制度也不可能出現德國納粹黨的獨裁了。

美國社會選擇一個特朗普,任用一個班農,只能加深美國社會繼續分化,分化結果如何,最後誰能統治美國社會?這個問題還用再說么?除非你真的相信「推特治國」「微信治國」,可能么?現在會有草根能通網路左右國家政策走向的可能性么?

美國最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代表追求商業利益的漢密爾頓主義核心,與中國的精英階層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旦開戰,受到損失最大不是老百姓,畢竟老百姓什麼也沒有財產,而是那些掌握經濟命脈的獲利階層。大家都是很現實的人,在金錢和主義面前,你會選擇什麼?

我倒是覺得美國越來越自顧不暇了,就看這分裂、這內部鬥爭能到什麼地步。如果真的分裂,最好分裂成幾個州組成一個國家,這倒也好了,那麼中國就少了一個強敵。所以,我覺得特朗普上台,真的對中國來說倒是一件好事。


好,民意通了,作戰計划出來了,PPT也做好了,就差軍費了。


美國親自動手和中國干一仗的可能性幾乎為0。但是美國現在的戰略目標就是恢復美國的製造業,降低美國的國債。問題來了,怎麼才能最快恢複製造業?怎麼才能降低赤字?

別人不能製造了,我能製造。那甭管價格高低,我的製造業就恢復了。

別人都找我借錢了,我的債務自然就好過了。

核心問題就是讓現在的製造業大區,去產能!

怎麼才能去產能呢?打一仗!導彈滿天飛,看看哪個工廠還安心生產?

中國不是要崛起嘛,好!美國讓出西太平洋,但是把日本放出籠子。武裝台灣,武裝韓國。

最好讓中,日,韓,台,朝打稱一鍋粥。那麼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中心,徹底被打成一片廢墟了。

日本的車廠,韓國的車廠在造坦克。那美國車自然就橫行天下了。

最後的結果大概率就是中日韓台朝多敗俱傷。

就算中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穩定統治日韓台也是幾十年,上百年後的事情了。而且即使勝也是慘勝。

美國,兩大債主打的頭破血流。樂見其成。

-------------------------------更新1---------------------------------------------------------

如果冷靜地看看現在的問題:

中國:國內的經濟存在著巨大的問題。2008年起資源存在著巨大的錯配。大量的資源配置到了低效的企業。又比如房地產問題,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問題,比93年的海南,廣西,97年的香港,07年的美國泡沫都要巨大。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靠房地產興邦的國家。又比如就業不充分問題,由於地產價格高漲帶來了通脹,勞動力成本,用地成本的高漲,導致就業不是很充分。

而且由於中國畸形的互聯網(圈養,定向宣傳,打開各種軍網都是腳踢日韓,拳打歐美)整個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的思潮非常嚴重。而且由於缺少充分,未經過濾的信息,導致對日韓,歐美盲目低估。

這些都為中國在適當的時機主動對外擴張創造機會。

如果美國採用這樣劇本:

1. 美國宣布和台灣建交。

2. 美國邀請美國回到聯合國相關機構。

3. 美國承認釣魚島是日本的。承認日本為正常國家。並且日美聯合勘探隊,聯合登上釣魚島。更新燈塔,設置新的標記。

4. 美國售台大量進攻性武器。並派出大量志願人員加入台灣空軍。

5. 美國3個航母群,一個在關島,一個在新加坡,一個在佐世保。

6.台灣宣布獨立。新加坡承認。美國承認,日本承認。韓國承認。

7.韓國發表朝韓統一聲明。

其中不需要全部發生,只要發生了1條或者幾條,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勢力,必然要求開戰。

只要一開戰,美國的目標就達到了。一方面,它操縱,日本,韓國,台灣,與中國見血。綁在戰車上。一方面,就可以在利用它強大的海軍力量,科技力量,對大陸的進出口進行絞殺,對大陸的實力進行消耗。

而且這種戰爭,美軍只是站在後面,不直接出手上陣,也不會上升到核戰爭。

但能有效地打擊整個東亞地區的生產力。

蘭德智庫,很正式的計劃。都做了好幾版。

所以還是局長那句話:

世界和平!


最近班國師上鏡的次數太高了,作為一個TG版忠君愛國的紅脖子,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少祖輩的影子,比如在朝鮮戰場上丟了一條腿的三外公,比如我那個天天叫囂中日必有一戰的老爹,這種親切感真是挺有趣的。

其實班國師的這些言論和指導思想就是美帝版的毛左,「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資本主義腐化墮落」的那些套路,「美國到了第四次轉折」的觀點又有點石原莞爾「最終戰爭論」的中二感,這個「必有一戰」我就不廢話了,咱們中國人太熟悉了。從wasp的立場和世界觀來看,班農的「政治古文運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除了毫無操作性。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班國師的復古論,是建立在從美國建國-南北戰爭-二戰反法西斯這個共同敘事帶來的國家認同上的,但問題在於,這個敘事帶來的國家認同僅限於非拉丁裔白人,為什麼這麼說呢?1960年,非拉美裔白人佔美國總人口的85%,這個時間節點剛好是黑人平權運動的和越南戰爭——摧毀美國社會共識的重要事件的前夜,在這之前的美國有清晰的共同敘事和國家認同,而且非拉丁裔白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今天這個人口比例已經降到了64%,而且由於人口老齡化生育率不足以及社會解放運動帶來的影響,當代白人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遠沒有人口比例體現出來的力量。

所以說狗蛋,時代已經變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現如今的美國已經不再是你wasp的國家了,美國的人口結構和種族組成已經不可逆轉地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了,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班國師說依賴的那套認同已經不存在了。這用中國話怎麼說來著?對了,叫「刻舟求劍」。

在此,我送班國師一言,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望國師靜聽。

立國300年便要尋祖宗之法,我看這大米利堅,是藥丸。


世界局勢的發展,大國的興衰更替,要看一個「勢」。

2008年的經融危機,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的泥潭,使不可一世的美國走向了衰落之路。

1979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在經過100多年的艱難探索之後,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2001年,以中國加入WTO,美國發生911事件無暇他顧為契機,中國加快了大國崛起的步伐。

中國崛起為世界強國,已經勢不可擋。美國迅速走向衰敗,則是大勢所趨。

特朗普和他的幕僚們,也該醒醒了。

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美國用戰爭手段可以遏制的國家了。


我覺得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回應美國記者採訪中的一句話說的很好,中國一直在為最壞的打算做準備,這句話當時的情景是川普提及中美貿易戰,如今當川普的幕僚已經開始提及真正的戰爭,那我覺得最壞的打算可能真的已經上升到局部戰爭或者全面戰爭。

以前我是這麼安慰自己的,美國怎麼會傻呼呼的開戰呢,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現在從川普真的上台到做的這一系列事情,我終於覺得開戰也並不是真的不可能。

說真的,我感到害怕。


Bannon這個人怎麼評價呢?

Huffington Post:「白人民族主義者進了白宮」

Huffington Post:「白人民族主義者進了白宮」

本來只是個極右媒體公司CEO。經常編輯亂七八糟的攻擊其他種族的文章。
不僅攻擊穆斯林和黑種人,也經常搞亞洲人、猶太人、等等。
正好是川普非常喜歡的一家媒體公司。

2016年8月,從川普大廈走出來了,被任命川普候選行動主管(CEO)。當時還沒多少人在意。

2016年8月,從川普大廈走出來了,被任命川普候選行動主管(CEO)。當時還沒多少人在意。

川普:「我換了一位超級靠譜的行動總管」

川普:「我換了一位超級靠譜的行動總管」

川普:「介紹一下我的新猶達」

川普:「介紹一下我的新猶達」

川普:「我們倆打算把政治腐敗大沼澤排泄乾淨」

川普:「我們倆打算把政治腐敗大沼澤排泄乾淨」

很快就成了好基友。

很快就成了好基友。

川王與Bannon蹲在共和黨建制派的頭上,慢慢喝茶聊天。

川王與Bannon蹲在共和黨建制派的頭上,慢慢喝茶聊天。
(下面:Paul Ryan眾議員領導,Mike Pence副總統,Mitch McConnell參議院領導)

進了白宮之後,又成了「高級策劃總管」。Bannon天天都貼在川普身邊。很有存在感呢。

進了白宮之後,又成了「高級策劃總管」。Bannon天天都貼在川普身邊。很有存在感呢。

「仇恨耳語俠」。

「仇恨耳語俠」。
這段時間,媒體開始意識到,Bannon總是離川普耳邊最近的一位。一切事情都得經過他。

「暴躁王子」

「暴躁王子」
川普:「誰干反抗我的命令?Bannon我們禁止言論自由怎麼樣?!」
Bannon:「好的,這就去辦。。。」
(安靜坐在皇座邊上,好陰險,有點像權力遊戲的Littlefinger,或者魔戒Wormtongue)

前幾天發生的事。。。

前幾天發生的事。。。
Bannon:「大敵並不是民主黨而是你們這幫媒體記者。你們才是民主最大的問題,以後給我閉嘴」

川普從候選時越來越依賴Bannon了。

川普從候選時越來越依賴Bannon了。
Bannon:「幹得好!誰最大最聰明?」
川普:「就是我啊!」

這兩個禮拜,二十多個總統令(Executive Orders),到底是誰給川普準備的?

這兩個禮拜,二十多個總統令(Executive Orders),到底是誰給川普準備的?
如果川普需要解釋的話,是誰給他解釋?Bannon。
川普只需要簽字。有更多簽字拍照的機會,川普就夠得意了。

Bannon無處不在。比川普活躍多了,而且比川普更加明白怎麼玩權力怎麼利用權力。

Bannon無處不在。比川普活躍多了,而且比川普更加明白怎麼玩權力怎麼利用權力。
白宮每天搞得主要事項,全是Bannon安排的,操控的。至少都帶有些Bannon的味道或思維因素。

「兄弟來接受黑暗世界吧」

「兄弟來接受黑暗世界吧」

這時候就有人開心腦洞。到底是Bannon依賴川普,還是川普依賴Bannon?

這時候就有人開心腦洞。到底是Bannon依賴川普,還是川普依賴Bannon?

難道Bannon至今還在背後操控川普的所說所作所為?

難道Bannon至今還在背後操控川普的所說所作所為?
川普意識不到自己被利用的這個傀儡現實,反正活在Bannon所創造的信息泡沫裡面。

別說川普自己,整個白宮運轉背後是誰在指揮?是誰決定政府各個職位要封給誰?

別說川普自己,整個白宮運轉背後是誰在指揮?是誰決定政府各個職位要封給誰?

「找川總請到橢圓辦公室,找Bannon請到我們新建的三角形辦公室」

「找川總請到橢圓辦公室,找Bannon請到我們新建的三角形辦公室」
(另外,三角形代表美國「白人至上」 Ku Klux Klan運動)

你們的新政府:Stephen K. Bannon,「寶座後面的實權掌握者」

你們的新政府:Stephen K. Bannon,「寶座後面的實權掌握者」
(所為寶座就是一個馬桶,代表川普的政策都是這樣拉出來的)

Bannon:「加油,繼續打!」

Bannon:「加油,繼續打!」
川普:「好的,Boss(老大)」
(被打破的各個窗戶分別代表新政府所試圖毀掉的政府機構、等等。房屋代表美國社會)

川普做的任何事都跟Bannon的思想一致。實際上,川普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人了。

川普做的任何事都跟Bannon的思想一致。實際上,川普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人了。

上周的一些小眾媒體標題:「Bannon總統這個破壞。。。Bannon總統那個破壞。。。」

上周的一些小眾媒體標題:「Bannon總統這個破壞。。。Bannon總統那個破壞。。。」

大家心裡開始腦補一個這樣的場面。(納粹風格+黑社會風格+邪教迷信什麼的)

大家心裡開始腦補一個這樣的場面。(納粹風格+黑社會風格+邪教迷信什麼的)

周一,連紐約時報都開始思考這個「Bannon總統?」問題。(嘴巴是川普,腦袋是Bannon)

周一,連紐約時報都開始思考這個「Bannon總統?」問題。(嘴巴是川普,腦袋是Bannon)

「抵抗Bannon總統」。

「抵抗Bannon總統」。

「白人霸權主義者,滾出白宮」、「反對Bannon的母親聯盟」、「反對仇恨」、等等。

「白人霸權主義者,滾出白宮」、「反對Bannon的母親聯盟」、「反對仇恨」、等等。

「彈劾Bannon總統!」

「彈劾Bannon總統!」

---

現在美國是誰控制的?是個心裡怎麼樣的人?這個人想做出些怎樣的事?
這些已經很清楚。只是我們浪費了幾個月才終於搞清楚了。

這個Bannon也是比較聰明的。是他的假新聞等策略才把川普(以及自己)混進白宮。

權力如此大,又無道德底線的這麼一個人,怎麼可能不把他說過的話當回事?

他的長期目標就是把任何異族都壓迫甚至消除。
當然包括華人在內。他說過這方面的話也不止一次。

現在Bannon說美國準備在幾年之內在中國南海開戰,難道是他在開玩笑?
人家心裡就是很希望這種事情發生。他明明是不能接受世界上有異色民族崛起。
現在跟俄羅斯修好關係,也屬於「實現白人霸權」的計劃範疇。這都是一步一步走的。

雖然他只是說了兩三句,可信度還是比川普說話高得多了。
這個人腦子很清楚怎麼控制輿論,也算是個理想主義者(雖然是惡毒理想者)。
他不斷地都在追求自己的各種長期令人恐怖的目標。

我覺得這種戰爭,概率很高。只要Bannon還在,遲早會發生。

另外,新任國務卿Rex Tillerson,以及那些新任的將軍等等,大多都是Bannon親自挑選出來的。人家還都說過類似的關於中國南海的話。這麼一幫極為惡毒種族主義的組合,比川普本人可要恐怖多了。這一些還都是建立在共和黨軍事主義傾向的基礎上。
之後幾年,美國軍事預算肯定會大大增加。

有的答主認為中國不需要害怕跟美國打戰。
我跟你們接觸的消息不同了,很多方面無法理解或贊同。就不討論這些了。
反正我覺得中國單獨跟美國挑戰,暫時還不是時候,目前還是屬於很明顯科技弱勢。
(好像是經常拿中國最先進的東西與美國最落後的東西做對比所導致的誤解?)

現在這個情況,這麼直接威脅中國、宣戰什麼的,近百年還真沒發生過。

跟過去美國偶爾噴中國小問題,不能對比。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背後思維也不一樣。

這是一個特別恐怖又嚴肅的事情,不懂為什麼有的人那麼輕鬆在抖機靈?

------新開公眾號分割線-----


昨天回答了一個川普的問題

作者:框框框子

鏈接:如何看待川普政府對伊朗試射導彈的警告?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川普上台以後的美國,我定義為「浮躁」。

川普上台至今多少天?從1月21日(北京時間)到現在,也就12天,不到兩個禮拜,川普搞出了一系列大新聞。

包括且不限於:移民,中國問題,修牆,醫保,怒掛澳總理電話,幹掉司法部長,接待以色列總理,改選大法官,退出TPP,徵稅墨西哥,要求軍隊打擊ISIS,重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見英國首相。

內,外,軍,政,特殊部門,經濟,法律他占完了。

今天,又提出了要對付伊朗。

川普的每一個做法都可以說沒太多錯誤,但正因為沒有太多的錯誤,他才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

他太急了。

一個超級大國內部各種勢力犬牙交錯,明面上的三權(立法,司法,行政),和真正意義上的三權(軍權,政權,金權)之間的關係根本不是他一個政治素人可以處理的好的,之前的所有總統都不行,一旦觸及到核心利益,等著你的就是神經病的一槍。

客觀地說,站在我的屁股角度上,我很希望美國跟伊朗打一仗,美國再在中東拖上八年時間,那回來以後也沒他啥事了。

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軍事實力已經難以維持全球霸權,金權又屢屢遭到挑戰,同時國內問題屢屢。

特朗普或許看清楚了這一點,但是他未必能解決。

但是,美國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縮勢力,先盡全力解決國內問題。

如果川普是他式的領導人,那我們就很危險了,美國只要停下腳步,用幾年時間理順國內問題,同時放棄一部分海外利益,那麼美國將永遠立於先天不敗之地,即使在未來的競爭中贏不了,也不會失敗。

現在看來,慶幸。

希望早點打伊朗。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如何看待Steve Bannon這一系列話語?

我只能說,開戰之日,就是美國走入深淵之時,美國現在最迫切的需要的,就是穩固盟友不惹事,問題慢慢解決,先用幾年時間理順自己的問題。

而不是繼續像如此一樣得罪很多國家,以及對外出兵。

就像是80.90年代的中國一樣,在動亂和瘋狂對外輸出革命以後,最重要的事情是換一個穩重,又能沉得住氣的領導人,韜光養晦,哪怕裝孫子也不出頭,先理順自身的問題。

但是川普和他的幕僚們不行,他們的心態,很明顯還處於30年前的時候。

30年前,他們剛戰勝了最大的敵人,美國全球勢力擴張到了巔峰,比大英帝國頂峰還要強大!美國數百個基地控制了全球幾乎每一處戰略要點,美國的國旗永遠在太陽底下飄揚,堪稱一個新的「日不落帝國」。

即使是到現在為止,只要利用海洋,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除了用洲際彈道導彈根本無法打擊到美國本土!美國周邊的加,墨就不用想了。

而美國海軍的實力呢?全世界你們一起上吧,我趕時間

川普還覺得這是美國的天下。

事實上沒有永不衰落的帝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就怕你不打,你想打誰就打誰,趕快打。


華,估計必有一戰

要是美國對華……要麼是破球最後一戰,要麼是美國在西太的最後一戰


推薦閱讀:

中國搞了5000年農業怎麼就不如美國200多年的農業?
中國當年為什麼沒有接受美國提出的G2方案,或者說至少是表面上接受?
如何評價人民日報「唱衰中國只是自欺欺人」?
作為一個喜愛韓流文化的人,周圍總有人管韓國人叫棒子,怎麼辦?

TAG:美國 | 戰爭 | 中國 | 中美關係?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