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軍迷圈裡兵器知識雜誌口碑如此惡劣?
《兵器知識》「永遠的老山」一文指謬
現以《永遠的老山》一文為例,將其中謬誤之處指出如下:
1、「老山是雲南麻栗坡縣內第一高峰,主峰1 441米」
老山主峰的海拔是1422.2米,因此也稱之為1422.2高地。由於越南的高程起算面與我國不同,越方稱之為1509高地。2、「1983年12月12日,我們14軍40師正式受領收復老山的作戰任務。」
1983年12月14日,昆明軍區黃德懋副司令員、李文清參謀長,孫干卿顧問召集11軍王健銘副參謀長、31師廖錫龍師長、14軍王祖訓副軍長、40師劉昌友師長等,彙報拔點作戰預案,正式賦予作戰任務。3、「在老山地區,他們配備了重炮188門」
在14軍發起收復老山作戰前夕,越軍313師457炮團的裝備數量是:105榴彈炮、122榴彈炮、85加農炮、76.2加農炮各12門,BM14火箭炮6門、160迫擊炮4門,合計58門。4、「在攻打老山作戰中,我們師共擁有75毫米以上的大炮546門,高炮93門」
第14軍共參戰82毫米口徑(當時野戰部隊已經淘汰了75毫米無後坐力炮)以上火炮409門,其中地炮355門、高炮54門90管。5、「幾乎將敵布置在老山地區的各種火炮摧毀殆盡,致使後來他們幾乎無炮可打,」
這就是屬於嚴重誇大之詞了,如果越軍的各種火炮被摧毀殆盡,就完全喪失戰鬥力了,還憑什麼和我軍在老山地區作戰?雖然越軍的炮兵實力遠遠遜色於我軍,雖然在戰鬥中被我軍摧毀了一部分火炮(14軍統計,作戰中共摧毀敵各種火炮156門),但其主力尚存,無論如何不至於到無炮可打的地步。舉個例子,就在7.12反撲失敗後的第2天,越軍還向我陣地炮擊4420餘發。6、「160毫米重迫擊炮威力很大,但太笨重,射程有限,騎線拔點作戰後就從部隊撤編了。」
160迫擊炮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從野戰部隊撤編。在老山地區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整個過程中,無論是拔點作戰還是防禦作戰,一直都是邊防部隊的重要火力支援武器。配屬14軍參加老山地區拔點和防禦作戰160迫擊炮是文山軍分區邊防15團的裝備。7、「開戰後的1小時 54 分鐘,四連攻佔了老山主峰,、」
4月28日8時24分,最先攻上老山主峰西南側的是118團5連1排2班,由於遭到越軍的頑強抵抗無法立足,被迫退回52號高地。我軍接下來連續組織幾次衝擊均未能得手,經過反覆爭奪,直至11時37分我118團4連、5連、7連各一部才最後全殲主峰守敵。8、「1979年初的自衛反擊作戰時,每位烈士的撫恤金是人民幣400元。」
1979年執行的標準是戰士、班長級別500元。9、「7月11日入夜,越南二軍區司令武立,副司令「密」、副參謀長「勝」坐陣那頓督戰。」
越軍二軍區司令員武立坐鎮河江,副司令員黎威密和副參謀長裴文勝率輕便前指在谷怩督戰。10、「7月12日這一天,我軍炮兵共打了3400多噸炮彈」
7月12日,我軍共消耗各種炮彈1261.11噸。11、「越軍在付出近7000人戰死的慘重代價之後,連我們的一個高地也沒奪去!」
我軍7月12日防禦作戰的殲敵數字,沒有達到7000人這麼多。通常的表述是,殲敵1500-2000餘名(敵內部反映損失3000餘名)。越軍也不是一個高地都沒有拿下,如8時20分,越軍876團一部佔領了我662.6高地方向的一個警戒陣地—138號高地,防守這個高地的119團4連1排2班戰士撤至116號高地。12、「當然此仗我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傷亡了500多人」
14軍此戰傷320名,亡62名。總之,個人回憶受記性、感情、立場、關係等諸多因素制約,出錯的幾率是很大的,沒有文獻資料作為佐證的回憶史料不可輕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有乾貨,沒有水分。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請打開微信搜索 cpcliusi如果手機上使用的是UC瀏覽器,請順便關注UC訂閱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大部分軍事媒體撕逼都是正常現象只有一家大家都有共識那就是漢和
我所知道的原因是,和《當代海軍》、《國際政策研究》一樣,成了軍內外科研院所初級研究員和院校學員刷績效刷學分的工具。
其實輕兵器才是墮落的最厲害的
講道理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軍刊沒幾個不被吐槽的吧?現在來看,內容還算好的、有買的價值的也就慣性世界了,艦船知識現代艦船有時候會有些好文章,其他的嘛。。。。。。基本就是在圖書館閱覽室翻一翻而已。
想想高中那會兒慣性世界還是20一期,那時候也沒啥信息來源,除了聽收音機啃一些大塊頭每個月也就是翻雜誌了。。。。現在雖然沿襲了每月都會買的習慣,但往往過一遍就放柜子里了,信息爆炸啊。。。。。。
我記得有一年翻了一眼,有篇文章說我國新型頭盔的研發歷程。大概是這麼說的:煉了一爐一爐的鋼。一爐一爐……鋼……當時凱夫拉的概念都滿大街了,十頻道里都公開我國新頭盔了,該雜誌居然還拿「鋼」來逗廣大讀者……所以更不看這東西了
從1986年到2008年,我一直都買。有一些,我去車道溝的編輯部去買的。後來斷然不買了。因為,網上基本上都有。
我擁有的最早一期的兵器知識大概在2003年吧 記得專題是B1B轟炸機的那期 到現在基本期期不拉
那時候網路還不怎麼發達 或者說 網路已經很發達了可那時我才小學 很感謝兵器知識帶我走過了我的軍事啟蒙時代 那時候啥也不懂 所以基本就靠幾本雜誌了解國內外動態了
後來懂的多了 覺得兵器知識乾貨越來越少了 這並不奇怪啊 現在信息的來源太廣泛了 而且老軍迷更多的有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 開始追求更多更完善的知識 而兵器知識還是側重軍事啟蒙啊 所以當然覺得乾貨不多了 很正常啊文章質量越來越水唄~最早三大知識是軍內刊物(好像團級以上單位才有),乾貨多,加上沒有網路,價值是貧瘠沙漠里的一股清泉。現在網路這麼發達,特別是自媒體的應用,局座都親自上網開講啦,誰還一本一本啃書啊
月刊時代還有不少好東西,自從分了上下兩個半月刊就越來越不能看了。路邊社消息太多
講真,我從97還是98年開始看這雜誌還有那個《坦克裝甲車輛》。當年迷的不行,感覺好高端。後來高三填志願(我們那會是考前填志願!!)成功忽悠我的前排報考裝甲兵指揮學院,結果前排成功考取,報道後說我坑死他了。現在年年見我都有扇我的衝動~~~
早期還不錯,現在嘛,好久沒買了。
現在買也只買艦載武器和海陸空天。。。。的增刊。因為網路發達,dalao太多,加上編輯亂改(聽說的),不過據說因為稿費比別的(比如慣性世界)高很多,所以還是有人投稿
感覺基本就是從10年以後開始質量飛速下降,一直買的世界軍事搞出半月刊,文章質量實在是感人,艦船知識兵器知識一半都是官八股,這種文章你說讀著有啥意思。。。。尤其艦船知識,全是吹中船工業的,受不了,不如直接買買書看看呢
不知道怎麼說,覺得立場有問題吧,不像現代兵器
推薦閱讀:
※飛機買來之後是不是就完全屬於自己了?
※台軍IDF經國號的真實水平到底有多強?
※現代戰艦的防禦能力如何?能扛住406主炮的射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