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家工作在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目前看到由於國內的就業資源的不平衡,導致了眾多年輕人都往大城市擠。這些地區的房價也已經暴漲到了不像話的地步...也出現了「逃離北上廣」的這種說法。但是很多學媒體,計算機,遊戲動漫這些新潮專業的年輕人,在老家的估計都難以就業。多數回到去的不是被迫轉行,就是回去考公務員,或者找關係進入國企。

大城市消費高一方面,另一方面交通也是個大問題,像做設計,IT的本來工作忙不說,加班是家常便飯,每天2小時的交通時間成本也是普遍現象。早上7點多出門,晚上10點多到家,以前家裡長輩談論在電視看到的河北有幫北漂,每天4小時的交通時間,往返河北和北京...覺得都不可思議。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虛擬技術的發展,信息互聯網技術等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電視電腦的發展,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在十來前已經普及了。網商的發展,可以坐在家裡頭購買世界各地的產品。手機聊天軟體的發展,可以和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們進行隨時的溝通交流。還有網路教育這類也慢慢在普及。

網上也出現了很多工作,也都是家裡可以進行完成的。好比翻譯,設計,只需要接收到客戶發送的郵件,完成回傳給客戶驗收即可。包括很多IT工作,很多國外公司都是外包給中國來做的,以前也看過一個美利堅碼農通過VPN外包工作給中國瀋陽一家公司,自己天天上班看視頻打遊戲,年年還能拿優秀員工的新聞。感覺,今後這種工作方式應該會成為主流吧,老闆和員工們建立個聊天群,然後布置相應的任務,規定好期限,在與任務完成程度及質量和KPI薪水的掛鉤等等。工作交流,會議方面隨著視頻影像的發展,應該會變成像EVA那樣。

現在:

未來:

(圖片純搞笑,其實就是你坐在家裡,旁邊出現其他人的數碼影像什麼的)

這樣的話,優點確實也不少,大城市的人口爆滿會得到很大的減緩,人群的內遷,可以緩解大城市壓力同時,也可以帶動中西部,小地方的繁榮。讓更多的人的能力有用武之地,公司也可以減少各方面的開支,更好的找到人才。

當然很多工作還是無法再家裡完成的,好比醫生,各種技工什麼的。但是像那種長期在電腦面前,各自完成各自任務的工作,看起來還是可行的。在家裡,消費沒這麼高,又可以憑自己能力賺到應得工資,不用擠地鐵公車。更快的實現有房有車。可以多陪陪父母家人,挺美好的,多數人估計願意這麼選擇。

不知道會不會想的太美好了點,求各位知乎大神給點看法。


謝邀!

我記得,在2016年1月11日的微信大會上,張小龍在演講的最後談到未來,說了這麼一段在業內非常有名的話。「我個人不太喜歡參加會議,5年後應該是大家戴個眼眼鏡,跟在現場感覺一樣。」這便是他談到VR的時候,說到的利用VR來工作的方式。

而今天我們談在家辦公,其實在十幾年前,美國就有一個很有名的記者寫了一本叫《世界是平的》的書,專門談論PC時代帶給我們的工作方式顛覆。十幾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自己的SOHO工作方式。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儘管很多人選擇了soho,在家辦公。但傳統去公司的辦公模式,依然是主流,畢竟,從辦公的角度,我們需要的是溝通,因為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溝通是最大的成本,而辦公室租賃僅僅是其次。

PC和手機都解決不了職場的溝通。所以在家裡工作的普及性就遙遙無期。直到VR的出現。

眾所周知,虛擬現實就是張小龍所說的眼鏡,可能是VR也可能是AR,還可能是MR,我們不糾結於技術的細分,但VR的確給我們帶來解決在線辦公面臨的溝通問題。通過一副VR頭盔,以聯網的形式,儘管大家是分散各地,但在虛擬的辦公室里,還是一塊的。

另外開會的時候,也能通過虛擬的形式來進行面對面的開會溝通,跟在真實的辦公室會議室的感覺一樣。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真正實現也需要不少時間。因此我以為,在家辦公的普及,一定是在VR大面積商用的時候。這兩年,VR已經在B端發力,接下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我相信這個問題也會很快得到解決。


不請自來,答一發

我沒有什麼依據判斷未來是不是可以普及遠程辦公,但我可以說說我遠程辦公一年多的感受,供大家參考

文章較長,完整瀏覽需要 5 分鐘,未提煉要點供快速瀏覽,請諒解

因為一些私人原因,我離開北京在成都遠程工作了一年多,自己也想總結下,這正好是一個機會。

事先聲明,後續我會介紹到多款常用工具,很重要,我不是為了打廣告,但我還是希望列出來,因為它們幫到了我,不喜歡這些軟體的朋友可以自行忽略

##事實

我是2016年中離開北京的,個人原因希望去成都,想了很久很久,捨不得離開拼搏了很久的團隊,這公司初建時我就在這了。

那是個周末,天氣還好,我權衡下,還是打算去成都,嘆了口氣,拿了煙下樓坐在小區花園裡,拔通了老闆的電話

他聽了結果是很驚呀的,我說了大致的情況,他冷靜地說他考慮下

五分鐘後老闆回電了,他頓了頓,說,要不你遠程辦公呢?

——機智的他應該是在上個電話里就想到了,然後和合伙人簡單溝通了下

然後我就簡單收拾收拾,該扔的扔,該寄的寄,和協作頻繁的幾位同事打好招呼,背一個包就回去了

我的勞動工具很簡單,就一部手機,一台電腦——IT 行業似乎就這樣

電腦是公司配的,一台MacBook Pro ,後來我自己買了台iMac,它們一直是辦公使用

和小夥伴們通過Phabricator(有段時間在用 Asana)來分解任務,Bearychat做日常溝通,用 ZOOM 做視頻會議,微信和電話均暢通,一句話說就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就這樣我過了一年多,現在為止我回過北京三次,第一次是年中團建,第二次是年會,那時在北京呆了一個月,第三次就是這次,年中團建外加其他必須在北京參加的事宜,共呆了一個多月

——寫這文章時我就在機場,回成都的路途中

我曾問我的小夥伴,你對我遠程對辦怎麼看,他說沒感覺你是在遠程,感覺你就在公司

我想,這是對我很大的認同和鼓勵

如果你問,我對遠程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的回答就是「沒感覺」,我也沒感覺到我是在遠程

是的,沒感覺也是個問題——我很久一段時間裡,沒打算總結過遠程辦公這事,因為,它對我來說,太自然了

自然到,很多細節的意義很深遠,但我沒有注意到它

遠程辦公這事,不是我想就能成的,也不是老闆就 OK 就能成的,我來說些細節

##細節

先問,為什麼會有公司,我bing了下,沒找到滿意的答案,但它大致會是

- 方便監管。工業革命的產物,目的是讓老闆可控

- 協作互助。過去我們不談「虛」的,要協作就要面對面,現在可以談點「虛」的,我給你開發個軟體,可以全程不見你

- 隨時溝通。你就在那,離我不到1米的工位上,想找你我就喂一聲,你自然就回去看了看我,於是就聊了10塊的

遠程就要解決這些才可以

先說「監管」

監管是為了利潤,是為自己,股東和公司負責,能理解

那什麼能克服它呢?——我想,它是信任

我覺得我在團隊里獲得了一些信任值,這些信任值至少可以換取到遠程辦公

——有共同的價值觀,同是奮鬥的人,近三年的共事,熟悉相互的節奏,相互認同等等很多正面的東西,它們是產生信任的因素

一年多的遠程辦公也證明了,我確實不需要在眼皮底下的監管,或者說我自己在監管自己,該乾的事不馬虎,偶爾犯個懶也心安

正好的時機,正好的人,正好的環境,我能遠程這事,天時地利人和

再說「協作」

有了信任還不成,還得需要環境支持

如果我是流水線工人,這事無法遠程,我得拿著焊槍焊接主板,有摸得到的交付物

但我們是開發軟體的

所以,我們的交付物是電子的,郵件過去就成

交付物也有被大家認同的規範,同時協作平台Phabricator就幫了我們很大的忙

——分解任務,Wiki共享,看板,這些功能讓各個項目、項目中的細節和狀態都一目了然

以前我們用 Asana,用了因為它不符合我們業務性質就放棄了,也用過國內的 Tower,我個人很推薦

正因為有了這些工具,加上良性的溝通,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透明

項目狀態透明,任務進展透明,問題透明,甚至小夥伴請假情況透明(我們這的請假,需要和老闆打個招呼,然後群里和大家吼聲就成)

一切隱患都存於封閉中,只要透明出來,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怕就怕,我沒告訴你,以為你知道

最後說「溝通」

同在一辦公室,當面可溝通,中午吃飯可溝通,時爾樓道抽根煙也可溝通,講究的就是一個方便,隨時性

那遠程辦公呢,也可以的!

我們溝通的工具有「平時日常溝通Bearychat」、「遠程視頻會議桌面共享軟體ZOOM」、「緊急和重要情況下的Phone」

Bearychat不是為了我遠程而準備的,在 IT 公司呆過的人都應該用過內部 IM 工具,不單是為了聊天,有時是斷斷續續地多人討論一個話題也可以,它有點像郵件和QQ的結合體。

——只要你有事兒,在 Bearychat上說一聲,@下對方,總會得到及時回應

ZOOM是為遠程開個現場會議,共享下屏幕。

——我們大會議室放了一台Mac mini,外加一台電視做屏幕,平時主要用於開會用,如果需要我遠程加入(有時也有上海的銷售同事遠程介入,再有時我們也會因項目需求,推薦客戶用 ZOOM 加入我們會議)就用這台電腦通過 ZOOM 和我連接,聊一聊,吵一吵,看一看,都非常方便

Phone,重要、緊急或想用的時候就會用

——Bearychat能承載很多平時的溝通,但遠不如 Phone 來得直接。比如有小夥伴在 Bearychat一直不回復你一個較急的事兒,他肯定有事沒關注到 Bearychat,沒關係,打個電話通知下,聊聊

——一般情況下,不會打電話,因為大家都需要專註,特別是碼神們

除了平時的溝通,年中的團建,年底的年會,一年一次一月的回京辦公,這些都有利於溝通,但又不局限於溝通

(上圖為同事用無人機所拍,版權歸同事)

解決上面的這些問題很重要, 但它們不是關鍵點的全部,還有下面這些

##環境

1. 家人的支持

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愛人,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上班時間我關在書房裡,從來都不會打擾我,飯點準備做好飯,晚上一起溜彎。

她不是裝的,我也很奇怪她為什麼支持我支持得這麼自然呢,自然到,感覺這是非常正常合理的。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有個人一天在屋裡只出來三次(吃飯/睡覺/溜彎),你想像下是什麼感覺,是不是越想越瘋

2. 個人狀態

我工作近10多年了,經歷過很多工作環境,雖沒大起大落,但長年的持續小步進展,我已習慣要去適應新的東西,所以突然有天我遠程辦公時,沒覺得有什麼區別。

——我已過了「非得看到你,才覺得我們是團隊」的階段

——心中有沙灘,哪兒都是海洋

有人會問到,當生活和工作在同一處時,它們在時間上會不會很模糊

——至少在我這兒,不會模糊,很自然地把生活和工作分開了——公司本就不是一個毫無目的加班的公司,我們講究效率;有段時間我是常加班的,但主要處理一些急事,加班不是常態;再一個,在環境上也分得開,工作在書房裡,生活在書房以外的地方,下班後,我基本上不會進書房,除非抽煙或者打遊戲;工作之外,我也有很充實的事要做——陪孩子,看電影,看書,看知乎,周末時,也常會帶孩子出去玩一整天

3. 辦公環境

雖說是遠程的,可在咖啡廳,可在客廳,可在床上,可計程車上,可在公園裡

但,我必須要在書房,我家正好有一個小書房——其實打算做客房的,被我佔了,連餐桌都被我拿來當書桌了

我沒嘗試過在如咖啡廳/公園這些環境辦過公,原因是我專註不了。除非在可自行平衡運動的物體上(如飛機,火車)

也曾想過,花一個月,帶著家人去某個城市呆一個月,工作日辦公,下班後去菜市場一起買菜回來做飯,周末出去玩

——嗯,有這個想法而已,我這位金牛座,視錢如命的愛人,她會同意么?此處應有一個大問號

家裡配置了100M光纖,因為家人還要在線看電視劇,平時沒感覺上網卡頓

另外,不得不給我們的技術負責人點個贊,為我配置了不少東西

——比如訪問公司內網的VPN,讓我很通暢地幹活

##故事

這一年來,也發現了一些意外,我索性叫它為故事

比如有一次家裡斷電一天,物業提前打了招呼,心想找個咖啡廳辦公就行,環境還可以,我提前一天出去逛了逛,最後找了家網吧,3元一小時,旁邊的人小朋友們都在打遊戲,就我在寫文檔,偶爾還會過來一些朋友看我在幹嘛,心想這人好奇怪,來網吧居然不打遊戲

##最後

很多不是我能控制的因素,最後都很給力地幫到了我。

人生中我遇到不少貴人,這些遠程辦公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我的老闆,我的同事,我的愛人,還有我的孩子

所以,我很感恩

感謝大家,感謝緣份


隨著互聯網平台越來越多,每一個人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做一份在家就可以做的工作,特別是那些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利用互聯網掙錢變得越來越容易了,因為互聯網可以快速放大了他的價值。

1.一個人會做飯,他可以利用互聯網教十萬、百萬、千萬的人做飯,十萬個人每一個人願意付給她10元,就是一百萬,藉助互聯網平台很容易做到,只要自已認真的把飯做好,就有人願意付費,打賞。

2.一個人懂營銷,他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教十萬、百萬、千萬的人做營銷,十萬個人每一個人願意付給他100元,就是一千萬,只要自已認真研究營銷,成為營銷大師,就有人願意付費,打賞。

3.一個人會寫作,就可以教十萬、百萬、千萬的人寫作,十萬個人每一個人願意付給他100元,就是一千萬。只要你寫作水平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可以做到。

我們知道的那些擁有粉絲、幾十萬、過百萬的大咖,他們都是在家工作。

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在家工作,在家工作就可以賺到錢,可以賺到很多的錢。

想在家工作,就讓自已擁有一技之長。


我之前和朋友們聊,得出來的結論是脫離空間談論VR和AR是沒意義的事情。這兩者誰也不會成另外一方的替代品。VR最大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從現實空間解放出來,打破了空間關係,解決了物理限制。

要解決在家辦公首先要看腦力腦動和體力腦動是可以通用互聯網來實現。

首先是腦力勞動,在現階段,計算機已經基本上滿足了腦力勞動大多數的需要。那麼要通過VR來滿足這一點,首先要提升清晰度,達到4K以上,基本上就能滿足視覺需要。然後是佩戴問題,我們這一代近視眼,要獲得良好的佩戴體驗,就需要psvr或者hypereal的佩戴方式,硬質的佩戴可以方便的把眼睛帶進去。

(圖片來自VRROOM,可以看到這種佩戴方式對近視用戶支持更良好,比起其他幾家,眼鏡不會糊在臉上。)

其次是輸入部分,面向腦力勞動需要高效的內容輸入手段。目前看來,還沒有比鍵盤更高效的文字輸入手段。所以制約VR+電腦實現在家工作的主要問題是內容輸入問題。語音因為表達能力和表達效率的問題很難承載內容輸入的主要出口。在解決文字書寫能力之後,VR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腦力工作者,打破空間限制,實現在家辦公,在任何地點辦公的需要。

而對於體力勞動來說,VR可以通過結合替身機器人的形式實現勞動能力和勞動技能的傳輸,這就是技術工程師通過遙控實現遠距離修復、製造作業的VR版本。腦力和體力可以通過VR結合實現更高效的使用,例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就實現了近乎完美的遠程手術。有個專門的詞叫遠距臨場,很好的展現了這種條件下VR和勞動的關係。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不但更穩定精確,更可以實現遠距離手術實驗。)

不過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實現更複雜和精準的設備,例如可以實現力反饋的全身外骨骼。這個估計還需要5年左右。

文字輸入和全身性的力反饋實現,就可以實現在網路覆蓋的範圍內實現無縫工作。現在看起來我們有機會在2020年左右看到這個時代的來臨。

(圖文完全無關)


從技術角度來講,你所說的EVA那種開會模式現在已經完全可以實現。我現在從事虛擬現實(VR)行業的工作,可以這麼說,無論你和同事在哪裡,只要有網路和VR頭盔,完全可以在虛擬場景中進行交流,摘下頭盔就可以在任意場地進行辦公。

但技術上總是美好的,既然我們已經有了這項技術,為什麼不能應用於遠程工作當中?首先這裡邊肯定有價格的原因,以HTC vive為例,一套VR設備就要7,000元,還要配上一台高配置電腦10,000元。這樣,就算你什麼都不做,公司或者你個人就要在遠程工作的設備上支出17,000元。當前VR尚處於初級階段就已經需要這麼高的成本,試問,又有哪家公司願意為員工下這麼大的本。

退一步講,支持遠程工作的技術足夠成熟,成本足夠低,公司可.............不可能這麼做!因為風險太大了。除非員工已經達到了思想高度一致的那個層次,但是到了那個層次,人還能稱之為人嗎...?之所以把員工放在同一間辦公室,是因為方便公司管理。員工一直在老闆眼皮子底下工作和員工在家在國外在火星上工作,哪個讓老闆放心?為了你的安全,為了祖國日漸強盛,辦公室才有你茁壯成長的土壤。況且在辦公室中同事間的競爭會讓員工保持一定危機感,不工作就淘汰,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工作狂,氣氛有時候是一種很奇妙的催化劑。

回到你的問題上,未來,在家工作在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當公司目標明確,員工的思想高度一致,大家各司其職,嚴格完成KPI,就一定可以實現。哈哈。


突然還想起來一個事情,不知道未來什麼時候會普及。就好比公司及個人的評價系統。

現在網購中,買東西都會關注產品,服務的客戶評價,好評,差評等。現在在很多外賣軟體上,也看得到很多商鋪產品,服務質量的評價。

國家現在也在學西方,慢慢推行個人的信用,誠信記錄。

現在很多公司在招聘時吹的天花亂墜,包括一些大企業,國有企業。但是事實上到了之後,會完全大跌眼鏡。今後應該也會透明化吧,好比哪家公司不遵守勞動法啊,惡意剋扣,拖欠員工工資這些。包括個人也是,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在前任公司表現如何等等今後應該都可以在網上查詢的到吧?這對規範個人行為,企業行為形象都會得到不小的促進作用。

不排除有刷好評的行為,但是畢竟還是少,大眾會證明一切的,就好比某韓國品牌手機的Boom7,在怎麼公關,刷好評,這次估計也是無力回天了。

以上問題,也請各大神解答下,大概在未來什麼階段會得以實現?


我們公司提倡在家辦公,甚至老員工可以回老家辦公!!

公司主要是做前端項目外包這塊。技術和人員比較專一,沒有非常複雜的業務邏輯。工作之間的銜接都靠電話、QQ和文檔。

能回老家辦公的基本都是5年以上工作經驗,經驗非常豐富,電話溝通需求無障礙,能很好的控制工作的質量和進度。

不能長期在家辦公的員工基本都是1-3年左右的新手。。對需求、技術、時間的把控能力不足,需要定期去公司碰面培訓。

好處:節約了路上時間成本、坐班成本、在京生活成本,工作環境舒適自由。員工和老闆都是有活就干,幹完就玩的狀態。工作效率非常高。

壞處:碎片化的休息時間變長,但是完整的休假時間變的不確定。經常周六日會有零散工作。需要整天時間要和團隊提前打招呼。

現狀:員工和老闆對於現狀比較滿意。團隊凝聚力很高,對工作的態度認真負責。

未來:現在團隊比較小,能把控的住,以後擴建團隊的話不知道這種模式還玩不玩的轉


在《雲圖》裡面,沃卓斯基姐妹(以前是兄弟)給我們展現了未來智能家居的一面, 目之所及皆是虛擬數據,除了飲食,所有工作者都能夠在家內觀看所有信息。

這些畫面帶給我新的一種未來暢想,以後工作方式可以換化為VR空間中大量的交互,所有資料都以懸浮窗的形式呈現在眼前,包括人機交流人人交流都可以在虛擬交互中完成。

電影上映幾年後,VR熱潮就來了,我也投身其中。目前看來關於工作社交VR進度最接近樓主企想方向的莫過於Oculus,2016年虛擬現實開發者大會Oculus Connect 3,扎克伯格給我們帶來了新的VR社交體驗,在Demo中,聊天成員可以通過表情按鈕來決定自己的面部表情。事實上在聊天中虛擬人物(Avatar)的表情非常豐富,微笑、咧嘴笑還有各種細節表情都可以顯示。Facebook表示,終極目標就是要讓VR場景給人們帶來身臨其境般的體驗,包括語音、動作及面部表情追蹤。從視覺信息上來說,如果人的大部分信息都能夠通過數據構建出來後,職場辦公的溝通成本甚至可以因此而大大下降(想想很多的外交會議都能夠瞬間組成所需場景,會議人物都能馬上入座,完全打破空間限制),當然,這個前提是職場數據齊全,包括整個辦公框架的構建,辦公角色還原,信息傳輸實時化,以facebook和谷歌這樣的巨頭尚有很遠一段路要走。目前VR想在C端發力還是很難,現在正處於技術尷尬期,期望下幾代HTC vive和oculus的旗艦產品能達到當年iphone4那樣轟動整個市場的地步。等硬體大範圍鋪開的時候,才會有VR社交,再會有VR在家辦公。


電商

微商(我覺得這不是正經工作)

自媒體

部分專業的設計師

程序員

以上這些職業目前很多都是在家做的


其實,有很多公司總部在北上廣深,那麼這些公司的其他外地僱員,真的很舒服...天天在家辦公,因為當地沒有office...


我們公司現在就是這樣。

互聯網公司,坐標歐洲。

組員至少分布在四個國家。Leader作為靈魂人物,也一個人在其他國家遠程工作,入職一年多我也就見過leader兩次。

(此處是Tech leader, manager 是沒有遠程工作的。)

敏捷開發,每天至少開一個組會,來自各個國家的電話打進來開電話會議。

平時溝通靠 Instant messaging, email, voice call。

沒覺著有障礙。


工作馬上一年了。

在某外包公司做網頁設計師,

今年只加了一次班,

每天六點準時走人。

聽題主那麼描述,

我覺得我可能上了個假班。

所以,

我要換工作了,

要求:每天讓我加班。


我就是在家工作的,佔個坑實在是太無聊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就是工作工作,沒有同事,出去玩都約不到人。


如果10位回答者中,只有0.01位從事VR、AR行業的話。那麼,在家辦公方式就普及了。

現在看看上面回答者,這一天還在明天。


你所指的應該是職業形態或者技術條件,至於什麼時候自由職業會成為一種常態,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互聯網形態已經完全能夠支持自由職業了。

自由職業的技術支撐無非就是聯繫客戶與服務者(自由職業者),現在的互聯網、行動電話已經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基本上可以隨時隨地做到無縫連結。

原來單一的德魯克傳統的生產組織形態也發生了變化,小而美的公司形態越來越多,利用互聯網,少數幾個人就可以產生傳統生產組織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才能產生的利潤,尤其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產品這一塊。

個人的作用也被放大,不再僅僅是一顆螺絲釘,而有機會成為一個發聲的自媒體。

所以你需要考慮的根本就不是客觀的技術支持,而是你自身是否具備強大的專業技能,能夠幫助用戶解決痛點,創造價值。

如果你能夠做到解決痛點創造價值,那麼自由職業者就是一個觸手可及的夢想。


提問的智慧 - 中文版備份_Laravel China 社區


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隨時都可以,不妨關注一下跨境電商,從數據統計,2016年成交額5.58萬億,據估計今年可能達到8萬億,至2019年預計會突破10萬億,所以跨境貿易的發展空間也是可想而知的(順帶-公眾號ID:ihcds2017,裡面有運營技巧、注意事項..等大量「乾貨」)


年賺15萬隻需要學點強技能。月賺十五萬需要點創造力和強技能。日賺十五萬需要創造力、強技能和積累點資源。


推薦閱讀:

為何網路如此發達,網路本身卻停滯不前?
掌握多種編程語言的大牛,最後都做了什麼工作?

TAG:互聯網 | 信息技術IT | SOHO | 在家賺錢 | 虛擬現實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