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公司收購三菱汽車公司是否存在貓膩?

根據媒體報道:在三菱汽車「造假門」事件中的「受害方」——日產汽車公司,將「加害方」三菱汽車公司收入旗下。

「造假門」 重創 三菱汽車或向日產出售1/3股權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日產公司理所當然地可以要求三菱方面賠償。但日產收購三菱汽車似乎令人費解。

請問其內在的原因是什麼?


謝邀!

如題主所說,日產汽車收購三菱汽車這件事,充滿了不可思議。

一方面,現在三菱汽車保有約4,000億日元左右的現金流,身後又有三菱集團作為後盾,所以沒有必要「入贅」日產;另一方面,雖然三菱也生產電動車,但日產在電動汽車方面的技術積累,特別是在電動機控制和電池應用技術方面要高於三菱。所以,兩家公司合併到「一個屋檐下」,似乎沒有什麼益處。

特別是作為當年的大財閥的一員,三菱汽車所帶有貴族的散漫氣質,與日產公司的踏實努力的風格完全不同。兩個公司進行融合,恐怕需要牽扯極大的精力。

認為這次的收購結果是1 + 1 &< 2 的,大有人在。

但、但、但是,畢竟日產不可思議地收購了三菱。

也許正因此,日本社會出現了一下幾種假說:

一、陰謀說

在日本,三菱汽車公司本身的規模並不大。但是,其身後卻有一個無比龐大的存在:三菱汽車隸屬於三菱集團,其前身的三菱財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與三井財閥、住友財閥並稱為三大財閥(也有加上安田財閥而稱為四大財閥的說法)。三菱集團現在在世界44個國家,有著757家公司。

三菱集團的經濟規模可以從以下兩個事實中看出:

1。三菱集團2015年的營業額為58兆日元(即58萬億日元)。

這個數字的是什麼數量級?2015財政年度,日本全國的稅收預計為57兆日元。

即三菱集團的營業額比日本全國的一年稅收還要高(約為日本的GDP的10%)。

2。三菱集團為世界上最大的企業集團(2015年營業額,按照2016年3月底的外匯牌價,約為5,273億美元)。

附帶說一下:位居世界企業集團中第二、第三位的企業分別為:

第二位:美國的沃爾瑪集團,營業額為4,857億美元;

第三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營業額為4,468億美元。

三菱汽車的母公司,是三菱重工。這是一個日本產業界的巨無霸:在民用領域,有造船、運輸、航空、宇宙運載火箭(H-IIA運載火箭)、衛星等;在軍用領域,生產航母、軍艦、潛艇、軍機、導彈、雷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零戰」,就是該公司的產品。日本正在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心神」,也是該公司的「作品」。

另一方面,雖然日產集團也是一個包含了日本國內的日產汽車、法國的雷諾汽車與韓國的三星聯盟,並於德國戴姆勒汽車公司有合作關係(此處得到 @陽光不睡 指正,已修改),但在日本國內,無論是對日本經濟總體的影響力,還是掌握的社會資源都無法和三菱相比。

從日本相關人士的推測看,如果日產在平時想拿到三菱汽車的34%的股份,成為三菱汽車的最大股東,不要說三菱集團會不會同意,即使同意,日產付出的代價也要高很多。

這次,日產以每股468.52日元的價格獲得了三菱汽車5億660萬股的股票(總金額為2373億日元)。而如果按照三菱醜聞暴露前4月19日的股票價格(每股864日元)購買同樣的股份的話,需要支付4370億日元。所以這次日產一舉節省了2000億日元!而如果按照去年11月份日產發現三菱問題時股票的價格計算(去年11月份三菱的股價平均為1100日元),則日產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多。(三菱汽車的股價在醜聞公開後,下降了60%左右)。

所以,這次日產公司可以說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三菱汽車的股份。

據日本媒體報道:早在2011年,日產與三菱合辦專門生產小型車的公司之際,三菱集團就產生過將三菱汽車「過繼」給日產的想法,可是日產無論如何就是不點頭。而這次的醜聞,實際上是日產發現的。所以聯繫到這個絕妙的時機的掌握程度,簡直像是打劫!讓人有一種陰謀之感。

二、利益交換說

日產收購三菱,整個過程就好像大家族中不聽話的小兄弟把鄰居的窗戶玻璃打碎了,把鄰居的房屋牆壁撞塌了,大家族的家長反而把小兄弟過繼給鄰居一樣。這不是等著到鄰居家去挨揍嗎?所以讓人看起來覺得很不真實!

因此從常理分析,很可能三菱集團與日產集團之間達成了某種協議,進行了一定的利益交換,最後形成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從總體上看,三菱集團想狠踢這個不爭氣的小弟一腳,而日產也想抱住三菱集團的粗腿。

在經歷多次醜聞,多次整頓而又不見起色的情況下,也許三菱集團希望有個「外人」,不理會小弟撒嬌、撒潑的外人來不留情面地打板子,教育一下這個「紈絝」;而日產希望能夠獲得某種「契機」,進入三菱集團內部,使日產公司獲得三菱集團資源的支持,並使其產品獲得新的銷售渠道。

日產不僅可因此事獲得三菱集團的好感,還可以利用原三菱汽車在泰國和印尼構築的銷售網路,更可使其全球車輛銷售台數,在包括三菱汽車的銷售數量後,與第三名觸手可及。(日產2015年全球銷售台數居第4位。收購三菱汽車後雖然排名不變,但總銷售量達到959萬台,與第三位GM的984萬台相差無幾。)

同時,日產與三菱的爭議也化為無形。畢竟原來是兩家公司之間的問題,現在變成了日產公司的內部矛盾。

這樣一來,日本政府的經濟產業省雖然仍然需要對三菱進行檢查,也不會說太多。畢竟在這件事上日本政府也有失查之過的。

三、政府主導說

今年上半年日本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是追查企業醜聞以維護消費者利益,而是如何辦好5月份在日本舉行的7國峰會,在會上以宣言的形式為安倍經濟學這種空手套白狼之計做背書,造成歌舞昇平的氛圍,以便忽悠選民們在7月份的選舉中高高興興地投自民黨的票。

這樣才能實現安倍政權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的大計。

為達到這個目的,日本政府連預定在國會進行的關於TPP協定的審議都取消了。因為據說在TPP協定中有些條款會損害日本的農牧業界的利益,從而影響到自民黨的選情。

所以,維持社會生活的安定是最重要的工作。

早在4月份,當三菱醜聞被揭露,日本政府準備著手調查時,三菱汽車不是去追究負責人的責任,而是馬上就命令生產相關車型的工廠工人「在家等待」,接著又宣布因為沒有工作,所以這些工人的工資減半。

實際上三菱公司的這一措施客觀上成了給政府「上眼藥」:「你要是查我太狠,我就讓工人失業,」這樣一來當地政府馬上就坐不住了!5月11日,三菱汽車公司水島製作所所在地岡山縣的伊原木隆太知事(相當於我國的省長)跑到東京找到日本政府有關部門「請多關照」。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希望日產與三菱這兩家日系廠商「窩裡斗」,從而讓虎視眈眈的鄰國看笑話,並造成「日本廠家也在騙」的壞印象。另一方面,在全世界經歷了大眾汽車尾氣門事件之後,日本政府無論如何也不希望日系汽車好不容易獲得的市場因為三菱事件而被瓜分。同時,面對處於縮小傾向的日本汽車市場,政府也需要利用某種「機遇」來推進對產業界的整理。所以能夠儘快將此事解決掉,是符合日本政府的利益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雖然現在的狀況是三菱汽車成為了日產汽車的子公司,但是,正如日本的產業界常見的那樣:過一段時間回頭看,不知什麼時候日產汽車成為了三菱集團的一員!

當然了,不管公司的形態和從屬關係如何變化,不論相關人員在公開場合的說辭如何地冠冕堂皇,只要能夠實現,就說明相關各方都看見了、得到了自己的利益。

進入日產汽車旗下的三菱汽車會如何發展,我們將拭目以待。


題主覺得有貓膩,我也覺得有貓膩。

三菱「造假門」,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是一出狗血的家庭劇。一對夫妻,一方揭發另一方「出軌」,使「出軌者」身敗名裂。然後又在「出軌者」焦頭爛額、窮困潦倒之際,主動提出重修舊好,只要「出軌者」不再「出軌」……

其實這更是一部精彩的商戰片。日產在三菱「造假門」的事件中,可謂是一石三鳥。

(額,放錯圖片了,是下面的這張。。。)

1.保護以及進一步提升日產汽車的品牌形象

日產汽車正是三菱「造假門」的揭發者。因為三菱此前一直為日產代工部分型號的汽車,日產汽車在發現相關燃油經濟性測試數據存在不一致後揭發。業內人士稱日產汽車的處理方法乾脆利落,不僅撇清了與三菱的關係,更能保護以及提升日產汽車的品牌形象。頗有點"壯士斷腕"、「有點揮淚斬馬謖「的感覺。

2.用最低的成本收購三菱汽車

醜聞曝光後,三菱股價大幅跳水。截至5月11日,三菱汽車在東京證券交易市場收盤價為每股495日元,較4月19日暴跌43%。

3.保護純電動車發展道路上的盟友

益子修表示,「我們還將在純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領域深化合作。還將探討通過共同採購(部件)來降低成本等舉措」。益子還補充道:「我們認為通過合作可以發揚三菱的強項,開發SUV、皮卡和四驅等技術。」

根據@金刀火日立的回答,日系的新能源車發展中,豐田和本田偏向於燃料電池,Subaru與Mazda雖無動作但兩社一向唯豐田馬首是瞻,日本政府也在大力扶植氫能源配套產業。與之相比側重純電動車的日產則顯得勢單力薄,只有三菱一個盟友。不過三菱汽車在純電動車方面倒也算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比如著名的i-MiEV和Outlander PHEV(後者雖然不是純電但與純電共用充電樁)。

4.重塑格局

日產收購三菱,對於豐田和本田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如果收購順利,那麼一直落后豐田、本田的日產將再次注入強大的力量,而日本汽車將正式形成豐田、本田和日產三足鼎立,同時全球汽車格局也恐發生改變。日產也很有可能將在幾年之內擠掉通用進入全球前三,或者更高的位置。

但無論此次的兼并會以何種方式發展下去,這些兼并重組都始終遵循著一個原則就是「抱團取暖」,從目前看來,這種「抱團取暖」將會是汽車廠家在未來的發展趨勢。誰知道到最後,世界上會不會僅剩下幾大汽車集團呢?

PS:為什麼一看到三菱汽車我就會想到成龍。。。

在商界流傳的事故里,有一種企業的死亡叫「成龍代言」。成龍大哥,被譽為「史上最衰代言人」,一個能摧毀一切的男人:代言小霸王,小霸王倒閉了;代言愛多VCD,愛多老總坐牢了;代言汾湟可樂,汾湟可樂沒了;代言開迪汽車,全國才賣九百多輛;代言霸王洗髮水,被查出霸王致癌了;代言思念水餃,被檢出含病菌而下架了;代言日本三菱汽車,結果發生「造假門」事件……


先回答問題,賠償日產也拿,三菱寫了書面保證的,賠償所有因虛標油耗造成的損失。

然後說收購。

先說收購的synergy,可以共享開發共享平台共享內飾零配件共享銷售網路共享物流共享汽車金融服務。具體效果可以參照日產雷諾,現在三個企業,規模效應也會更好些。

兩邊都有可以互補的地方,前面有人提到三菱在日本的資源,是一方面,還有三菱在ASEAN國家的業務基盤,小眾市場的品牌優勢。反過來日產有錢,可以幫助三菱解決長期負債壓力;日產是內行,入主以後可以促進三菱提升效率;日產有汽車金融公司,可以為三菱提供汽車金融服務促進銷售;日產在歐美和中國市場比較強,可以提攜三菱;日產有全球產能,三菱在有些市場可以實現本地化生產不用總出口;日產的車型覆蓋面全,可以通過共享平台給三菱更多的選擇。再反過來,日產金融也得以擴大金融服務的收入。

這些是synergy,日產還能每年拿三菱34%的利潤和現金分紅。

反過來說風險,現在日產確定三菱只在國內有問題,三菱也簽了書面協議,賠償日產所有因油耗虛標造成的損失。信任風險說實話說大不大,油耗差個10%又怎樣,最多不是最省油的輕自動車。單就這次事件來說風險不大。長期來說公司管理方面,你說有企業文化衝突,大不了只派董事會人員不派高管,也可以間接引導三菱。考慮到Ghosn的水平,也不大可能把三菱搞砸。

再說成本,簡直爽得讓人不得不懷疑一切都是日產計劃通。彷彿看準三菱因為質量問題各種雜七雜八問題逐漸喘不過氣,猛踹一腳砍了一半多價格。想想有點小激動。Ghosn在電話會議里說做決策的時候問CFO,投資回報有多少日產的投資者會一刻賽艇,CFO說得20%。那現在Ghosn出手了,意思就是說至少算計了那麼多回報,還是很爽的。

關於各種數據,兩個公司都這兩天發了16年3月期的決算簡訊和投資者會議ppt,官網就有,可以看看。最後放一張兩家公司CEO的照片,攻受立見啊哈哈哈


在日產快破產的時候,雷諾入股日產,兩家破爛公司的聯盟銷量直線上升,有了問鼎前三的資格,現在從銷量上更近一步,誰說後續戈恩不會把三菱汽車也盤活呢,一旦盤活三菱和俄羅斯的車企,日產雷諾聯盟可以輕鬆進前三,,


日產和三菱,都是比較平民化的品牌,它們生產的小型車、SUV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相當的口碑和市場。況且來自於同一個國家,若有技術方面的合作沒有語言的障礙。兩個品牌既然能在汽車之林擁有一席之地,必有其特長,這樣的聯合不僅能提高雙方產品的質量,一定程度也將提升日本車的整體實力。


同意某樓友說法、財閥系已經退出歷史舞台。各個公司的領導們都是獨立的。

從我的感覺和經驗、造假門是日產或三菱高層之間陰謀論的可能性很小。

三菱自己內部技術管理問題的可能性較大、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最開始出現問題以後諂下媚上、最後紙包不住火東窗事發。日產要是利用好資源會更有優勢。

日本技術企業對技術/專利都有蜜汁痴迷、也可能有一些潛在的技術儲備能夠被日產活用也說不定。

日本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往往創業者都很強勢有手腕、但是創業者很大概率培養的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因為只有唯唯諾諾保守聽話的人才能往上提拔、這種例子一舉一大把。日產的戈恩為拯救日產立下汗馬功勞、2ch上依然很多匿名鍵盤俠聲討戈恩的薪水太高了、你行你up啊。

玩吧、一個個百年老鋪被你們玩壞、企業的優勝劣汰更迭變遷其實也是符合自然哲學意義的


舉報三菱油耗造假的正是日產,在其股價從7.95美元跌至3.88美元市值幾乎瞬間蒸發一半還面臨近11億美元賠償的時候,日產收購三菱34%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都特么是套路(??`ω′?)


日產在日本國內,生產輕型轎車方面是個短板,三菱有幾款輕型轎車在日本國內銷量不錯,藉助三菱最近的醜聞,個人認為是形成收購行為的一部分原因。


個人看法,沒有太多貓膩,正常商業行為,賺錢的企業收購不太賺錢甚至虧損的企業而已。


個人認為,日產可能手握三菱的其它重要把柄,前次收購未果,日產先抖了個包袱,三菱架不住只能繳械投降


三菱算是一種解脫...汽車領域一直是個吊車尾的存在..


互救


推薦閱讀:

最近剛發布的SUV東風風度MX6也就是以前的老奇駿怎麼樣呢?
日系車真的很耐用嗎?
日產和保時捷矛盾很深嗎?

TAG:汽車 | 日產NISSAN | 三菱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