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南戰爭會以南越的失敗而告終?

RT。我說的是南越失敗的原因,而不是美國的。南越在當時無論是民心向背`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國際支持上都佔據上風,為何南越最終還是失敗了?


首先,毫無疑問的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美國失去了支持越南共和國的興趣和必要性。扶持越南共和國本身就是為了抑制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的擴張 在英國成功鎮壓了馬共 蘇加諾政權與中國反目後其目的已經達到 越共的擴張極限就是寮國和柬埔寨了 沒有必要再耗費巨大的代價維持一個並不重要的政權了。另外,美國在70年代的鬥爭中幾乎全面落敗於蘇聯 在中蘇交惡不可能聯合以後美國明智的選擇了將注意力轉移到歐洲 國內反戰運動也不允許美國繼續維持戰爭了。

越南共和國內部的矛盾和軍隊指揮上出現的問題也是重要的因素。

同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不同,南越軍隊的戰鬥意志和素質並不低。 在1971年發動的藍山719作戰中南越軍隊在戰術層面上有優異的表現,一度將越共驅逐出寮國中部。 但隨著雨季的到來南越軍的重型裝備無法發揮作用開始逐漸陷入被動。更要命的是南越高層此時猶豫不決,給了越共修整的時間 導致整個作戰崩盤

從藍山719作戰中我們可以窺見南越軍隊的整體狀況——優益的戰術水準和裝備 令人髮指的戰略規劃能力

一個屎一般的領導層。

南越軍隊在越戰中前期的表現和突破巴列夫防線後的埃及軍隊極為相似——戰略上的短視。 南越高層沒有對戰略態勢的清楚認識,而北方卻在兩個戰略大師的教導之下頻頻發動大膽的攻勢。


得民心?呵呵。保大帝耽於遊樂,吳庭艷剛愎自用,阮文紹腐敗無能,論能力論威望,哪個能比胡志明?

相比北越,南越有集權制度獨斷專行壓制民意之短,卻無集權制度凝聚人心集中國力之長,內部佛教徒與天主教徒彼此視若寇讎,精英階層毫無責任心,得過且過,只顧著給自己安排後路,不亡何待?


毋庸置疑,南越政權的生存離不開美國的全力支持,一旦失去這一點後,自然難逃失敗的命運。但一些偶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年4月21日,越南共和國(我國過去正式稱為西貢偽政權,俗稱南越)總統阮文紹眼含淚水,在電視上發表公開講話,在痛斥北越破壞《巴黎協定》並譴責美國背信棄義後,宣布辭去總統職務,9天後,南越政權正式垮台。

在好萊塢電影和美國學術界、媒體的多年渲染下,南越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這是一個政治腐敗、軍事無能、民怨鼎沸,隨時都可能崩潰的傀儡政權。毋庸置疑,南越政權的生存離不開美國的全力支持,一旦失去這一點後,自然難逃失敗的命運。但一些偶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首任總統吳庭艷因政變被殺對南越政權是致命一擊;當1975年決定命運的一年來臨時,在邦美蜀這一戰略要地丟失後,南越總統阮文紹突然決定北部第一軍區撤退,使撤退變成了不可控的全局性崩潰。這兩個看似隨機的事件,均對南越政權造成了決定性傷害,大大加快了垮台的進程。以上這些都是多年來的老生常談,南越最終崩潰有沒有新的解讀?本文試從政治和軍事兩個層面上另作闡述。

政治上逼跑了中間派

南越政權歷來被認為不得人心、支持率低下,因此被社會主義北越消滅。但實際上,南越社會中,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並不多;除了1954年以後從北方逃亡來的那100多萬難民,鐵杆反共分子也不多,中間派才占多數。中間派並非因擁護北越的意識形態而反對南越,相反他們對北方的意識形態始終懷有抵觸情緒,如果南越政府能求同存異,則會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但南越政府卻處置失當、自掘墳墓。

作為一個號稱「小中華」、擁有引以自豪的歷史文化的民族,近代又遭受過西方殖民統治,普通越南人一般都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未受過教育的大眾階層那裡,可以稱之為樸素的「排外情緒」。作為南越社會中堅的知識階層,很多人對民族解放陣線爭取獨立、統一的綱領和目標表示同情,但對其北越式的意識形態抱有戒心。南越知識分子多受過西方式教育,信奉自由和民主的政治原則,對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不滿,同時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但又不願過多捲入政治而影響自身生活,因此總體上對民族解放陣線是抱著矛盾的心態。他們歡迎民族解放陣線爭取獨立,反對外國統治,但是對其組織上服從北越勞動黨,以及北越黨的理論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感到厭惡。

北越方面很會搞統戰,拉攏中間人士。長期以來,因為片面的集體化和嚴格的計劃經濟,北越社會生活水平甚至在越戰前就不如南越。因此,北越很清楚南越多數人的心態,大力宣傳不會強加自己的制度於南方,以打消中間人士的疑慮。多年來,北越一直公開聲明南方「處於一種和北方完全不同的特殊形勢下」,多年來一再高呼「在北方建設社會主義」、「在南方發展民族民主革命」,北越總理范文同喜歡向西方訪客反覆講「沒有一個人具有并吞南方這樣愚蠢和罪惡的想法」。多少年來,在各種宣傳和聲明中,甚至黨的內部文件中反覆說、不斷講,這些宣傳對南方的中間派人士是很有影響的。

當然,僅憑宣傳並不足以讓原本不關心政治的中間派人士站在自己一邊。事後來看,兩點原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一則,南越總統吳庭艷個性狹隘偏激,行事極端,殘酷打擊不贊同自己鐵腕手段的異己人士,把相當多的中間派人士逼到了解放陣線那一邊。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和日本殖民南韓不同,法國相對比較寬鬆,因此南越建國初期的情況要比李承晚在南韓建國初面臨的局面複雜得多,中央政府面對的首要問題不僅有地下黨,還有各個擁有武裝的「山頭」。

作為信奉天主教的總統,吳庭艷在「肅共」期間,不但打擊地下黨,還藉機嚴厲打擊不聽話的政敵、削平各派系,打擊擁有武裝和地盤的其他教派和組織,如好鬥的佛教、高台教、和好教,以及把持著賭博、賣淫、走私行當、帶有黑幫色彩的平川派武裝。這些武裝人員有組織、有武器、有經驗,作為地頭蛇更有寶貴的地盤和支持者,他們遭受打擊後原本趨於瓦解,恰好趕上1960年解放陣線成立,大力招兵買馬,廣納各路豪傑,因此紛紛在反吳庭艷的旗號下加入了解放陣線,為60年代早期解放陣線武裝提供了現成的戰鬥力量和群眾基礎。因為和吳庭艷的舊怨,他們在戰鬥中一般表現得很決絕。

隨著美軍1965年後大規模介入越南,南越農村地區戰火的蔓延,大批難民充斥城市,傳統的越南社會趨於瓦解,普通人即憤怒於美軍憑藉大量現代化武器濫用火力造成的重大傷亡,使越南全民族承受苦難,又不滿於南越各地充斥著縱情聲色的美軍人員,南越人歷來在心態上不信任政府,但尊重民族主義。所以解放陣線進行反美宣傳,把阮文紹說成是美國扶植的傀儡,要鬥爭、打倒。這種說詞,老百姓很容易懂。反之,南越政府宣傳美軍是來幫助抵抗共產主義、建立民主政府的說辭則沒有說服力。這使得南越社會反美情緒高漲。1968年的春節攻勢讓很多越南人第一次感到美軍也是可以在軍事上被擊敗的,因為這一轉折點的巨大心理意義,很多中間派人士和普通民眾最終選擇站到了解放陣線一邊。

外強中乾的軍事

在美國和北越的越戰史中,南越軍隊是貪生怕死、戰鬥力低下的形象。1971年「蘭山719」戰役中,潰敗的南越士兵緊緊抓住直升機起落架逃亡的鏡頭,給全世界電視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南越軍因為待遇低下,軍人難以養家糊口而出現貪腐盛行、士氣不高的普遍現象,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南越在軍事上敗亡卻並不能簡單歸咎於此。南越表面上有百萬大軍,有美國撤退時留下的60億美元武器裝備,僅飛機就有2000架,從數量上堪稱當時世界第三,但實則外強中乾。

南越百萬大軍中,正規軍有五十萬,基本由老人小孩組成的地方保安部隊六十萬,這些人實際只有象徵意義。正規軍中,戰鬥部隊只編有十個步兵師,再加上別動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南越軍的致命弱點是,那十個正規師看似不少,實則只能原地駐防打防禦戰,沒有能力打進攻作戰。南越軍中受過機動作戰訓練的只有別動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陸軍主力十個師基本沒受過機動野戰訓練,編製中也缺乏運輸工具,甚至營以上兵種協同訓練也沒搞過,因此,只能原地駐防,從50年代建軍到最終覆滅,這10個師就和駐地附近的家屬一起,從未離開過駐防城鎮,駐地百姓包括敵軍探子,對南越軍的情況了如指掌,這些部隊死守工事防禦還行,一旦外無救兵堅守無望,一想到戰敗後駐地家屬們的安危,就會喪失戰意、兵敗如山倒。

仔細研究越戰戰史就會發現,和人們普遍印象中無能的南越士兵形象相反,南越軍中的精銳部隊,如別動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即便在北越佔盡情報優勢和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戰鬥中仍難以戰勝敵軍。據青年軍史學者胡燁(著有《溪山血戰》、《奠邊府戰役》等,關於1975年越戰最後戰局的新書即將出版)的研究,1975年以前,這些精銳部隊從沒有過營以上成建制覆滅的。比較兩軍傷亡交換比(自身傷亡和殺敵數字的對比),這些部隊實際戰鬥力應該說是遠遠勝於對手(北越公開戰史的傷亡數字可信度不高,內部作戰報告、後勤、衛生總結等內部資料才比較接近史實)。

因為南越軍大部分部隊只能原地駐防,這些精銳部隊承擔的是機動作戰的預備隊和消防隊的角色。但畢竟數量太少,南越軍實際是沒有兵團級別的戰略機動兵團的,難以和經常是十萬規模的敵軍長期作戰。比如,儘管在1972年廣治奪回作戰中,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以一敵三,取得了聯軍方面在整個越南戰爭中最大的勝利。但是面對戰略機動兵團僅是對方五分之一的巨大劣勢,難以給敵軍以有效的打擊。同時,南越軍如果失去了美國的立體火力支援和綜合聯勤保障的話,更難以戰勝數量上佔壓倒優勢的敵軍。從軍事原因來看,1975年南越敗亡的直接因素除了戰略機動兵團少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到這一年,全國拿不出哪怕一個月份的汽油和2個月份儲備的彈藥,這兩種物資保障是現代戰爭的支柱,在缺乏戰略機動兵團和基本物資保障的情況下,即便美國撤離前留下再多的武器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百萬之眾、擁有大批精良武器的南越軍迅速敗亡,原因正在於此。

拋開美國切斷對南越援助這一致命的外部因素不說,南越自身出現兵力結構不合理這種獨特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南越的軍令、政令從未能真正統一。中央政府害怕自己不能直接掌握的軍隊尾大不掉,不信任地方駐軍,也不願讓他們過於強大。只希望加強中央政府能直接掌控的精銳部隊。

南越軍隊脫胎於前法國殖民軍,法國的殖民政策缺乏鼓勵自治的因素,因此在前殖民軍中缺乏一個越南本土軍官團體,獨立後本國軍官團很孱弱,一切需從頭做起。首任總統吳庭艷在威望和資歷尚還多少能壓住這些年輕又野心勃勃的軍官們,當吳庭艷被殺後,出現了類似於北洋失去袁世凱後的情況,軍隊更加混亂不堪。越戰中,儘管美國曾多次提到希望整訓全部南越正規軍,提升其戰鬥力,但南越政府卻屢次拒絕了美國的方案。他們就是希望分駐各地的十個步兵師不要過於強大,戰鬥力不能超過中央政府掌控的精銳部隊,這樣才能維持中央的權威。

從上述南越政權在政治、軍事上的兩重弊病來看,即便排除偶然性因素,因為自身難以克服的問題,南越政權的敗亡也很難避免。


蘇聯是石油帝國,當時是最如日中天的時代,越南沒有石油只能靠美國的資助,少了就垮台


越戰到了後期,美國國內實在是已經失去了繼續打下去的意志。民主黨總統約翰遜,上任後一直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國內的族裔平等、平權等社會變革上(注意查一下美國60年代重大的民權法案、民權變革、強製取消種族隔離、執行黑白孩子同校等措施,都是在約翰遜當政的時候搞的),對越戰並沒有作為他的執政重點來搞。民權運動取得那些成果之後,正趕上歐美年輕人中左翼思想盛行,借民權運動成功的風頭,反戰示威愈演愈烈。同時冷戰到了又一高潮,美國也希望利用中蘇的矛盾,拉中國一起對付蘇聯。所以老右派尼克松上台不久,就宣布取消對中國的糧食禁運。周恩來也接到了中國在美國智囊里隱藏最深的老間諜金無怠的情報,知道尼克松有意打開中美局面。中國實際上並不樂見越南迅速統一,而是希望他們慢慢來,來個類似於40年代末蘇聯希望中共搞的「劃江而治」。越共覺得中共不地道、拿越南當作與美國討價還價的棋子,所以沒理這套,趁著美國與中國談判講價錢、舉棋不定的時候,直接在南方發動大規模武裝暴動,主力軍大舉進攻南越。美國原先其實在南越戰場上並沒有吃什麼巨大的敗仗,純粹從軍事上來說,並未戰敗,還能打下去(到今天很多越戰老兵、越戰史學家說起來還恨恨地: "We won most of the battles, but lost the war),只是也未想到阮文紹政府的軍隊如此不堪一擊!但南越政府上上下下的貪腐,也實在是「國際領先水平」,爛到根子里了。阮文紹最後倉皇出逃時,還帶了百把箱子的金銀珠寶上飛機。他當然覺得美國人太不仗義,所以逃亡後很長時間裡一直在英國,先是借「訪問在那裡留學的兒子」入境,後來拿到了英國的難民身份定居在倫敦郊外,過了十幾年才去美國定居。

南越垮台,越南統一,北越來的越共迅速把南方的地下黨幹部替換掉、搞「政治審查和甄別」(與50、60年代中共查潘漢年揚帆反黨集團等有得一比),越共高層在心裡對「你們中共拿我們越南作籌碼與美國佬做交易」極其不滿,這也成了越戰結束後沒幾年中越很快就反目成仇的一大誘因。

阮文紹及其追隨者在80年代見中越反目成仇,很希望與中國建立某種關係,來對付越共。1987年,阮文紹曾試圖來中國。但是他在倫敦申請中國簽證時,國內指示使館不要發他簽證,所以未能如願成行。中國當然不會願意與他這麼個「過氣政治明星」、宿敵有什麼瓜葛、在越南政府那兒授人以柄。


推薦看下連載中的網路小說《越南1954》


南越民心經濟實力哪個占上峰了?


推薦閱讀:

日本幕府的體制和中國的分封制有什麼不同?
如何看待肯特大學慘案?
我們有沒有一種客觀而準確的辦法能夠辨別出誰被洗腦了誰沒有?

TAG:政治 | 越南戰爭 | 亞洲國家 | 東南亞 | 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