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收支平衡不是永遠平衡嗎?

比如說你出口一個東西,借記100,貸記100,平衡表上永遠借記與貸記平衡,那麼國際收支不平衡是怎麼來的??


回答一個簡化但不失一般性的版本,針對TZ的疑惑見「五、補充」。

一、哪兩個賬戶之間的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主要包括兩個東西,貨物貿易(經常賬戶),投資往來(資本賬戶)。

貨物貿易,出口>進口=順差,出口<進口=逆差 即出口-進口=A A可能>0,也可能<0。

投資往來,資本流入 - 資本流出 = B, 同理,B可能>0,也可能<0。

國際收支平衡代表著,盡量保持 A-B=0(A+B=0也行,取正負而已,一個意思)。 即如上圖所示,進來的和出去的正好相等。

二、外匯儲備與匯率

A>0時,貿易順差帶來的貿易結售匯,比如貿易換回大量美元回國,這些錢要在國內使用,就要換回人民幣,而大量美元兌換人民幣,等於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等於在國界處外匯市場上美元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人民幣需求增長,價格上升,價格就是匯率,即帶動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升值。而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就可能發行人民幣以購買美元(外幣),而央行所購買的美元(外幣)就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所以此時外匯儲備增長。

B<0時,資本流入小於資本流出,比如大量的資本要流出國境,比如是美元,那麼這些錢就必須從人民幣兌換回美元離開中國,總不能回美國去花人民幣吧。大量人民幣兌換為美元,等於賣出人民幣買入美元,就等於在國界處外匯市場上的人民幣供給增加,價格下降,美元需求上升,價格上升,即人民幣相對與美元貶值。而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就有可能會使用既往外匯儲備中的美元來滿足美元需求的增長,使得美元供給與人民幣供給增長同步,使得匯率保持穩定,而此時央行等於消耗了美元買回了人民幣,外匯儲備下降。

A<0與B>0同理,請自行理解。

如果定義外匯儲備為C,那麼國際收支關係就是A+B+C=0(取正負),即經常賬戶凈值+資本賬戶凈值+外匯儲備變動=0。

三、政策目標

為什麼要維持國際收支平衡?錢多流進來不好嗎?

如果A>0,央行沒有進行干預,那麼人民幣就會相對美元升值,升值代表著出口產品的成本上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比如原來成本是10元,在美國賣2美元,人民幣比美元匯率為8,那麼利潤就是2*8-10=6元。當匯率變動為6時,就等於2*6-10=2元,降低了出口生產商的利潤,而如果在美國提高價格,即2.5美元,就會使得產品競爭力下降。總體來說,就是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出口貿易受到損害,尤其不利於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

A<0,B><0的情況略過,請自行理解。

按照蒙代爾弗萊明三角關係,一個國家在「獨立的貨幣政策、匯率穩定、資本的自由流動」之間無法同時兼顧,或者說這三者最多只能選取兩個目標,而放棄另一個目標。但是當一個國家實行浮動的匯率制度時,當該國貨幣政策保持獨立時,貨幣流動造成的衝擊就會通過匯率的自由浮動而抵消。這樣做既然看起來行得通,那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因為,其一針對國內狀況進行刺激的獨立的貨幣政策會因為國際資本流動大打折扣。而且因為無法預測某一項獨立的貨幣政策會引起多大的國際資本流進流出,所以也就無法制定有效的政策目標。其二,資本的大量湧入湧出,會使得通脹和失業波動加劇,匯率波動加劇導致出口獲利和進口成本大起大落,並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穩定,有利於資本強國通過資本輸出賺取更多生產價值。而小國試圖穩定匯率和經濟穩定的行為將嚴重消耗小國的外匯儲備與國內財政,甚至引起小國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所以這是一項資本強國所鼓吹髮展中國家應當採取的模式。

因此,最良性的國際收支平衡政策目標,並不是等於,僅僅使得A-B=0就達到了目的。

國際收支平衡作為貨幣政策的一項目標,需要同時兼顧三個問題:

一是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之間的平衡,即A-B=0。

二是匯率的穩定,或者朝著有利於國內經濟發展的方向浮動。

三是外匯儲備的按年小幅度增長。只有擁有可靠的外匯儲備數量,一國央行才有充分應對國際金融環境巨變與惡意攻擊的彈藥。

總體來說,都是要有利於長期和遠期國內經濟發展的。

四、當前

拿今年的情況來說,因為今年資本外流壓力,所以預計二季度或者年中降息的幅度空間有限(也有激進的意見認為會降准降息四五次以上的)(降息存在兩難,速降怕延續結構失調下的需求刺激,進一步積累結構失調風險,慢降怕企業頂不住債務成本與下滑的資產估值收益壓力,社科院,張斌)。總體來說,今年貨幣政策要兼顧國內政策目標與國際收支平衡,具有兩難問題,因為在今年,這兩頭有些衝突。雖然知道寬鬆會引起資本流出,但也沒辦法,但是總體問題預計不嚴重。一是國內降槓桿穩增長提升經濟預期可以減少資本流出,二是個人預計會任由人民幣在一定區間內貶值,擴大經常賬戶順差,三是人民幣到達貶值心理底線後,會放棄外匯儲備小幅增長的目標以穩定收支平衡。外儲也在調整資產結構,這些都是同時進行的。我國目前仍有兩萬億海外凈資產,運用得當,資本外流引起國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可以及時避免。事實上,我們看看上年12月國際收支,資本賬戶-900多,經常賬戶+600多,外匯儲備減少300多,基本就可以知道今年在國際收支平衡上的政策導向。

五、補充

TZ所說的借方與貸方,對一國不成立。比如我國將資本輸出至美國,那麼借方是美國,不是我國,而貸方是中國不是美國,單從一國來說,這個是不可能同時在一筆賬上既是借方又是貸方而平衡的。但是,正如TZ的問題,如果將全世界的貿易往來(經常賬戶)與投資往來(資本賬戶)放在一起編製表格,理論上確實必然是平衡的。

最後,給自己做個廣告,看一下這篇帖子,相信可以理解得更好。

宏觀經濟學十日談-Day3-國際分析的基礎:利率平價 - 半畝方塘:經濟金融讀書筆記 - 知乎專欄

再,本回答是簡化版本,實際問題要複雜一些。入門推薦參考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下冊國際金融分冊,有經濟學基礎的一個星期就看完了,簡單明了,推薦。

-------


節完,我來填坑。

只能一點一點的填了。

今天先來說說什麼是國際收支,再來說說什麼叫做平衡。

百度百科的東西自己去問度娘吧。想看結論直接看引用部分。

國際收支概念最早出現於17世紀初期,重商主義學派認為經常維持出口超過進口是國家積累財富的原則,貿易順差可以聚集金銀。當時商品貿易在國際經濟往來中占統治地位,他們把國際收支簡單解釋為「對外貿易差額」

英國經濟學家Horrod在其1933年出版的《國際經濟學》中明確解釋了國際收支的概念及其內容,「如果對世界上任何地域加以理想的分解,那麼一切向界線內外移動的收支事宜,可以形成一個項目單(這些收入和支出可以分為買賣、貸款和贈予)。他所說的項目單就是國際收支(平衡表),其內容包括了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對外貸款以及轉移支付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貿易方式更加靈活,國際結算方式也更多樣化,世界各國開始普遍採用更廣義的國際收支概念,包括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全部國際經濟交易。1946年3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基金組織將國際收支定義為:在一定時期內,一個經濟實體的居民同非居民所進行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和綜合。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集中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間(一年、半年、一季或一月)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國際經濟交往的系統紀錄,並對各筆交易進行分類匯總的一種統計報表。

所以,國際收支包括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本金融等一切跨國、非居民與居民間資金流動,而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種統計報表,不僅僅是會計報表。

UPDATE 2016.11.22 以下引用部分已過時。僅但作為參考吧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手冊》(第5版)提供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主要由兩大一級賬戶(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構成,由於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按複式記賬法的原理記錄,因此所有的國際收支賬戶的差額均為零,表示為:經常賬戶差額+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0。經常賬戶下的次級賬戶主要有:貨物和服務、收益以及經常轉移;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次級賬戶包括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而金融賬戶又主要由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及儲備資產構成。

國際收支賬戶構成簡表(IMF標準)

目前,我國的國際收支賬戶結構與IMF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即儲備資產在IMF的標準中是作為資本和金融賬戶下的二級賬戶,而在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是並列於資本和金融賬戶的一級賬戶,體現了儲備資產在我國國際收支中占較大比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我國特殊的匯率制度和嚴格的外匯管制,考慮到國內經濟情況,我國政府為了保持匯率的穩定,在國際收支失衡時,以官方儲備的變動作為調節手段,因此,將儲備資產設立為一個獨立的一級賬戶是由我國的具體國情決定的。

所以,國際收支包括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本金融等一切跨國、非居民與居民間資金流動,而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種統計報表,採用複式記賬法記錄,其內部賬戶的差額永遠,也必須為0。

既然賬戶間差額理論上是0,那怎麼還有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說法呢?

答案就是,此不平衡不是會計報表意義上的數字不平衡,而應該理解為經濟學上的流入支出不相等

,就是說,一段時間內,一個經濟體存在資金凈流入或者凈流出。

今天就到這吧…………20150227

UPDATE:

目前我國已按照《國際收支手冊》(第6版)要求,按季度公布BOP(國際收支平衡表)和IIP(國際投資頭寸表)。兩個版本的區別主要有二:

1.記賬方法不同,第五版經常賬戶CA和資本賬戶FA(含金融賬戶,以下如無特別說明,相同)均按照貸方和借方進行記錄,第六版里資本賬戶按資產方和負債方記錄,更為直觀,也更好理解。

2.記賬的方向有所調整。知乎上沒人回去記賬,我也就不啰嗦了。方向調整不影響結果。

3.儲備資產(更全)納入資本賬戶,還有誤差和遺漏(這個不作討論)。

按照第六版編製以後,BOP永遠是CA-FA=0。當CA產生盈餘,資金或通過FA流出形成FA的資產,即FA增加,或形成儲備,這樣,兩賬戶始終保持均衡,剩下的各位舉一反三。

為什麼CA增加會有資金經FA流出呢?答案就是貿易融資的存在,或者說,出口不收匯。CA中數據可以簡單理解成海關數據,只是一個記賬金額。企業出口後,不一定收回資金,固形成我國對外國的資產(說到這裡,什麼強制結匯這一類的過時說法可以休息了)。

想要進一步了解BOP以及IIP,可以去IMF網站,也可以關注我的專欄。不過我建議你還是去IMF,因為專欄我基本不更新………


國際收支平衡表可以分為四部分

  1. 經常賬戶 Current Account: 包含貨物、勞務的進出口,投資的收益,以及單方面的轉移支付等。

  2. 資本賬戶 Capital Account: 包含移民進入或離開國家攜帶的商品和金融資產。

  3. 金融賬戶 Financial Account: 顯示該國在國外的資產和外國在該國的資產的變化。金融賬戶下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

  • 官方儲備賬戶 Official Reserve Account: 記錄官方外匯儲備(包括本國和外國涉及該國貨幣的交易)交易的賬戶。
  • 其他資產賬戶 Other Assets: 記錄除了官方外匯儲備交易之外的其他資產變動。

4. 統計誤差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由於登記錯誤導致的誤差。

其中,官方儲備賬戶的交易屬於調節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是指人為市場調節產生的交易,表現為外匯儲備的買入和賣出。

其他所有的賬戶變動,屬於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是市場上自然發生的交易。

所謂的平衡,是指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包含表中所有的項目。因為國際收支平衡表採用複式記賬法(double-entry keeping),因此借方和貸方總是相等。

這個平衡是【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金融賬戶、統計誤差】四個部分的平衡。

BCA+BKA+BRA(+Statistical
discrepancy)=0

所謂的不平衡,是指國際收支的不平衡,表現為國際收支餘額(Balance of Payments)。這裡的國際收支,是指市場上自然發生的交易,即自主性交易帶來的國際收支,不包括中央銀行人為的調節性效益。

這個不平衡是【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金融賬戶中的其他資產賬戶、統計誤差】四個部分的不平衡。這個不平衡說明了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上的自由貿易支付總額和所得總額不相等。這個缺口往往需要由本國或者其他國家的外匯儲備的改變進行填補。

Balance of Payments=SUM(Nonofficial
accounts/Autonomous transactions)

Balance of Payments=SUM(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th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the balance in the
financial account(excluding official or reserve transactions or flows but
including the net balanc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the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Balance of Payments=-SUM(Official reserve
transactions/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

所以才有我們教材里的結論,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餘額等於【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金融賬戶中的其他資產賬戶、統計誤差】的加總,同時也等於負的【官方儲備賬戶】的餘額。

The balance on official reserve transactions is called 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balance or simply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he account in which official reserve transactions are entered is called the official reserve account. 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balance or balance of payments is given by the sum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th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the balance in the financial account (excluding official or reserve transactions or flows but including the net balanc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the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If the sum of these balances is negative, the nation has a deficit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which must be covered by an equal amount of official reserve transactions (reduc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reserves of the nation or increase in foreign holdings of official assets of the nation). In the opposite situation the nation has a surplus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which needs to be settl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nation』s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or reduction in foreign official holdings of the nation』s assets.

- Salvatore Dominick,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1ed, Chap. 13, P406


剛剛研究了這個問題,講一下我的理解,供參考。

把國際收支平衡表的項目分為以下四類

一、經常項目

反映一國與他國之間實際資源的轉移,包括貨物與服務貿易,收益和經常轉移(如:僑民匯款、無償援助和捐贈、國際組織收支等)。

二、資本和金融項目

反映國際資本流動(資產所有權在國際間變動)。可以分為資本項目和金融項目。其中,資本項目主要包括固定資產轉移、債務減免、移民轉移和投資捐贈等。非生產/非金融資產交易是指非生產性有形資產(土地和地下資產)和無形資產(專利、版權、商標和經銷權等)的收買與放棄。金融項目具體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項目。

三、儲備與相關項目

包括外匯、黃金和分配的特別提款權(SDR)

四、凈誤差與遺漏

因為某些原因,如資料不完整,統計時間和計價標準不一樣造成了借貸雙方不平衡,因此特設此項目來消除誤差。

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應該蠻清楚的。

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各主要差額的計算關係:經常項目差額,資本和金融項目差額,金融項目差額,儲備資產變動差額以及誤差與遺漏

經常項目差額=貨物差額+服務差額+收益差額+經常轉移差額

資本和金融項目差額=資本項目差額+金融項目差額

金融項目差額=直接投資差額+證券投資差額+其他投資差額

儲備資產變動差額=貨幣黃金差額+特別提款權差額+外匯儲備差額+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差額+其他債權差額

凈誤差與遺漏差額=-(經常賬戶差額+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儲備資產差額)

因此大概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把國家當成一個公司的話,經常賬戶是做正經生意的,資本和金融賬戶是投資的,而儲備和相關項目是公司的資產,理論上,三者的變動

A+B+C=0

但是事實上由於某些原因不一定,所以就有了個凈誤差與遺漏來填補這個空缺。

看了下網上的資料,有些把儲備資產部分歸到金融項目裡面去了,所以會有A+B=0,弄清楚的話,其實是一樣的。


收支跟你那個會計平衡不是一個意義,一個是入不敷出的意思,一個是數目資金流轉的事情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看到過一個段子,太太跟丈夫說,你給我買個5萬的包吧,雖然你少了5萬塊錢,但我多了一個5萬的包,咱家的財產還是沒變化,我卻開心了。太太的思路就是複式記賬法必然平衡的思路,但通常情況下,我們還是將這種行為簡單地視作【花了5萬塊錢】。國際收支也是一樣,譬如進口花了1億美元外匯,那本國居民也享受了1億美元的產品,然而,從以後的消費能力、支付能力考慮,我們更關注的是花了1億美元這件事情。


你說的借貸必相等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所有貸方項目和借方一致。也就是平衡表中所有記錄的凈差額等於零,這是會計意義的平衡,沒有經濟學意義。那個配平也是有個凈誤差和遺漏(人為設置)給配的。而通常說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是指每一個賬戶下都有借貸差額(順差,逆差),也就是局部差額。


我們通常說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指的是經常賬戶不是零。你出口產品的兩筆賬是分別記到資本賬戶和經常賬戶。出口一件產品導致經常賬戶變動。故不平衡。

會計意義上的平衡沒什麼意義。


好歹也給小屁孩們忽悠過國際金融的知識,樓主這個只是會計上的平衡,和現實中的收支平衡不是一個概念,這只是便於統計,這個和Gdp的統計方法一種現象(把庫存作為一種投資)很類似。。。。你想啊,國際來往項目很多,今天往國外賣了一件衣服,明天又來了一筆國外投資,錢進來和出去相等的可能性很小,基本不可能,正因為不相等引出順差逆差的問題

總感覺自己沒答點子上,隨意看看,水平有限,或者搞經濟的總體會計水平有限


我們通常所說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是指跨境資金流的收支不相等,收支差額可以理解為外匯儲備的變動,外匯儲備是國際收支平衡表裡借貸相等的關鍵點。

國際收支不平衡在我國特指流入大於流出。

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是一定時期達到動態的平衡,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從會計角度看,國際收支確實總是平衡的。

而我們平時所說的國際收支的均衡,即外部均衡,包含了價值判斷的因素,反映了一國所應追求的國際收支狀態。

外部均衡的具體內涵經歷了一個發展階段。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對資金流動採取嚴格的管制,經常賬戶的逆差很難通過匯率變動或吸引資金流入的方式加以解決,此時外部均衡通常被視為經常賬戶平衡

20世紀70年代以來,匯率可以自由浮動,同時在國際流動的資金數量日益增加,很多人認為可以依靠外匯市場來自發調節或彌補經常賬戶差額,因此外部均衡問題不存在了,或者說,將外部均衡視為總差額的均衡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方面,國際資金流動問題日益突出,資金在國際自發流動過程中出現了導致匯率變動非常劇烈、誘發債務危機與貨幣危機等嚴重問題,人們發現在國際資金流動的條件下總差額的平衡並不能說明問題,一國仍有必要對經常賬戶乃至於整個國際收支的結構進行控制。另一方面,理論研究使人們認識到簡單要求經常賬戶達到平衡常常是不必要的,一國應利用經常賬戶可以調節儲蓄與投資差額等性質,根據經濟的不同特點、不同發展階段確定相應的經常賬戶餘額目標,並進而確定合理的國際收支結構。因此,我們可以將外部均衡定義為與一國宏觀經濟相適應的合理的國際收支結構

如果不對國際收支中的資金期限結構等問題具體分析,那麼久外部均衡的定義可以簡單表述為:與一國宏觀經濟相適應的合理的經常賬戶餘額

而經常賬戶餘額可正可負,這個題主一定知道。


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因為複式記賬法則,其借貸兩邊必定相等,如果給藉以負號表示,貸以正號表示,如果沒有誤差遺漏,理論上那麼所有賬戶餘額的借方或貸方餘額加總必為0,這就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永遠平衡,但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平衡不代表國際收支的平衡,舉個例子,如果中國出口美國100美元商品,賣的錢還放在外國銀行里,做的分錄應該是

借:其他投資-本國在外國的銀行存款100美元

貸:商品出口100美元

其中借是屬於資本和金融賬戶的,貸是屬於經常賬戶的,假設這個國家只有這一筆交易,則經常賬戶有貸方餘額+100美元,經常賬戶借貸相抵後是有差額的,這個局部差額就是一種國際收支不平衡,按王培志的新編國際經濟學第四版第253頁來說,如果經常賬戶餘額是正值,即經常賬戶順差,說明實際資源向國外凈轉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出口了產品賺到了錢反而是資源的向外移動呢,這個時候去看分錄的借方,想通為什麼分錄借方這麼記就想通為什麼了,借方說是其他投資100美元,意思就是中國在美國的銀行里存了100美元,是對美國的投資,這裡有個道道,我賣給美國人100美元東西,我是得了100美元,但我沒有帶回國,帶回國還要匯成人名幣才能花,我就手裡捧著100美元現金啊存在了我在美國銀行里的戶頭裡,這就相當於儲蓄啊,我會拿到利息的,這就是一種相較於買股票比較保險的投資方式,學過宏觀的應該知道,美國人可以拿著這100美元去放貸去投資的,美國人把這100美元利用起來了,雖然我是出口了100美元商品,但其實資源反而是美國人利用起來的,我沒有把這100美元拿回國內來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我只是拿著死利息而已,這就是我對這樣記借貸,和對資源向外移動的理解。

還有就是陳信華有一句話,就是記借方表示資金的運用,記貸方表示資金的來源,可以加深對照理解。

在講一個分錄,我還是出口了美國100美元商品,但我呢不把這100美元放在銀行里,我要拿回國內兌成人名幣用,那麼怎麼記分錄呢?

借:官方儲備100美元

貸:投資收益-海外投資利潤收入100美元

這個借方是屬於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這個貸方是屬於經常賬戶的,為什麼要這麼記呢,因為拿這100美元來外匯市場上是要兌人名幣,增加美元的供給,會增加對人名幣的需求,會影響人名幣和美元匯率的,為了維持匯率穩定我們可以想像央行爸爸此時就會站出來,說來來小子,我用人民幣來買你的美元,這時候官方儲備就會多100美元外匯儲備,此時我們再來對照陳信華那句話,借方表示資金的運用,這100美元最終用在了官方儲備上,而它的來源是企業的海外投資收益,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很關鍵,就是這個分錄是應該這麼記,但是是先有貸的,借是後來才有的,這裡面就要說到一個自主性交易和調節性交易,自主性交易是個人或企業為了某種自主性目的而從事的交易,意思就是我拿著賺來的100美元去換人名幣了,這回是真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了,我這樣的行為會造成國內多了100美元的換成的人名幣的,而上一個分錄中,雖然我賣了100美元商品,但沒有錢流進來也沒有錢流出去,國際收支仍然是平衡的(或者說綜合項目差額為0,國際收支總差額為0),不會對我國的匯率造成影響,不會讓國家動用官方儲備,那個貿易差額是我國的凈債權人的地位的一種反應,但我拿回這100美元,收回這個債權,就會造成我國國際收支的不平衡,所以你說國際收支一直平衡嗎?當然不,當出口大於進口時,會有貿易差額,這是國際收支的局部差額,但只要我不拿美元回來兌人名幣,美國也不拿人民幣回來兌美元,就沒有官方儲備的動用,就不會造成我國國際收支失衡,說到底就是只要沒有讓國家動用官方儲備,國際收支就是平衡的,就是王培志新編國際經濟學中P252頁所說的自主性交易差額為0,但我拿回這100美元去兌人名幣就會造成自主性交易不平衡,其中有句話就是國際收支的差額或不平衡即指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我為什麼說是先有貸在有借的呢,因為國家哪能你去用人名幣兌美元就立馬知道立馬向市場投放人名幣呢,這是有個時間差的,現有自主性交易的失衡才有調節性交易的去調節,調節性交易是為了彌補自主性交易差額而進行的交易,如增減官方儲備,增減外債等等,由於這類交易是在自主性交易後發生,也稱事後交易,加粗的調節性交易的解釋第252頁也有,這就是我為什麼現有貸後又借的原因,人家要拿100美元去兌人名幣你能攔的住嗎?攔不住的,人家完成了這筆交易後,就會有人把這個數據傳上去,人家一統計,市場上多了100美元兌成的的人民幣,國際收支不平衡,這時候國家就會大手一揮,拿出與100美元值相等的人名幣投到外匯市場上去,換回100美元回來,人名幣就被換到外國市場上去了,這就是借做的行為,但是是先有貸的行為,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才有衍生出國家借的行為,來調節使之平衡,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把這個分錄做上去,但其實這個分錄中有很大學問呢,從中我們知道了調節性交易就是與自主性交易相反的一筆交易,調整自主性交易的差額,那麼國際收支就平衡了,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平衡只有當一個國家在國際交往中,其自主性交易(也稱線上交易),自動相等或基本相等,不依靠調節性交易(或者說線下交易)而實現的平衡,才算真正的平衡,這句加粗的話書上252頁也有,我在引用一句話是這本書對應的學習指導上的第178頁的一句話,綜合項目差額是指經常項目加上資本和金融項目中資本轉移,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後的餘額,也就是將國際收支中官方儲備剔除後的餘額。由於綜合項目差額必然導致官方儲備的反方向變動,所以,可用它來衡量國際收支對一國儲備帶來的壓力,大家感受一下。

基本的理解我就這麼多,還有一些我沒搞懂的比如,會計分錄究竟這麼做,借和貸到底寫什麼項目,我甚至還看到有些分錄是做在一個賬戶下的,就在經常賬戶下寫了一個借一個貸,按理說應該一個在經常賬戶下,一個在資本和金融賬戶下的,這在會計中好像是不對的,會計做分錄好像必須要涉及兩個及以上分錄的,這就很讓人鼻大,還有我說的國際收支可能點搞,其實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概念有很多種,廣義來所,貿易差額,經常賬戶差額,基本差額,官方結算差額都是可以用來表示國際收支不平衡,他們的定義在書第253到254頁都有,我在這裡說的就是官方結算差額,也成綜合差額,該差額所包含的線上項目最為全面,僅僅將官方儲備作為線下項目,它衡量了一國通過動用或獲取儲備來彌補收支的不平衡,若它差額為0,就是國家沒有調用官方儲備,就是自主性交易不依靠調節性交易自動相等,就是國際收支真正的平衡,如果有差額,就是調用了官方儲備,自主性交易不平衡,國際收支不平衡,需要調節性交易使國際收支平衡,為什麼國家要用官方儲備使國家收支平衡呢,這就會引出國際收支平衡對一國的影響什麼的,很明顯一點,我們上面提到就是維持匯率穩定,可能還與後面我還沒搞懂的弗萊明什麼模型有關,這我就講不下去了,就這麼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註:我用的教材是王培志第四版新編國際經濟學及其學習指導

終於寫完了,開心,好有成就感,哈哈,拜拜


國際收支平衡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平衡


動態平衡,世上哪有絕對的事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近期債市違約頻發?
離婚率高是社會的進步嗎?
為什麼總是資本持有者僱傭勞動力提供者?

TAG:經濟 | 國際金融學 | 金融 | 國際收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