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俄國水兵起義多?

為什麼俄國水兵起義那麼多??比如波將金起義,漢古特水兵起義,基爾港水兵起義。其他國家好像沒那麼多水兵起義。


@秋原 把水兵感受到的壓迫深列為第一原因。我個人以為,硬要區分艦隊擦甲板和冬天挖戰壕哪個更激發對貴族軍官的仇恨,很難得出明確結論。《波將金號》電影里反映的水手生活固然艱苦,但比起陸軍灰色牲口來,並不算差,在住宿方面還要好一些。我個人看法,之所以水兵更傾向於革命,主要原因還是水兵的文化水平高,而且港口大多是繁榮的城市,信息暢通,讀書看報比例更高,所以在20世紀早期的帝國主義傾軋中更容易選擇激進的反抗,而不是消極的抵制和逃亡。大清亡於秀才當兵的南洋新軍,沙俄在紅色水兵的吶喊中傾覆,中共孕育於上海這個帝國主義據點,從起因來說都是一回事。我之前有個回答:

辛亥革命的果實是什麼?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裡面推薦了辛亥將軍、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新中國副總檢察長李六如的自傳體小說: 《六十年的變遷》 ,網上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推薦一讀,從中可以看到讀過書的新式軍人和舊軍隊的矛盾,看到這種矛盾如何引爆革命。

進一步說,我之前提到的1917年世界大兵變,可以說正是左翼報紙和世界大戰聯合製造的一場文化運動。19世紀雖然已經有報紙,但幾乎沒有針對底層人口的嚴肅政論報紙(小報倒是很多)。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口才會從報紙上了解世界,了解別人如何看世界。列寧同學是第一個把底層工人、士兵當作主要讀者的嚴肅(成功)媒體人,在世界大戰進入末期之前,整個布爾什維克組織就是一張由編輯部指揮的報刊發行網,而貴族和資產階級以為底層人口會像牛羊一樣順從、無知地填去戰壕,結果不言而喻。在這場拿底層人口當人看的文化運動中,駐紮在港口城市的技術型水兵當然比泥濘戰壕中的農民步兵更容易被革命動員。這就是列寧式政黨中,黨報地位崇高的原因——黨報一度就是黨本身。(當然互聯網時代有了新玩法)


不止俄國。其他國家的水兵(包括普通客貨輪船水手)起義、造反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英、法,德、奧匈、希臘……包括英屬殖民地印度,都爆發過水兵起義、嘯聚鬧事、抗議政府削減薪俸津貼的抗議活動等等事件。

1918年,德國在一戰末期崩盤的代表性事件,就是基爾港水兵起義。

著名電影《叛艦喋血記》(拍攝過三個版本:1935年米高梅公司攝製了第一版;1962年,米高梅和老牌影星馬龍·白蘭度翻拍了第二版,1983年梅爾·吉布森拍攝了第三版)。這個電影是以現實中1789年英國海軍的一起水兵反抗艦長的起義事件改編。

我國在民國時代,特別是1916~1930的北洋政府到國民黨政府時期,在軍閥混戰的社會背景下,我國那噸位可憐的近海海軍也多次發生水兵造反,謀殺艦長等高級軍官、倒戈等事件。

甚至不止是海軍,在普通客貨商船上,也時常發生水手鬧事,反抗船長的惡性事件。

電影《叛艦喋血記》海報——

水兵或水手這種行為,無論外界評述是「起義」、「革命」還是「造反」(通常看處在哪個立場上),採取的手法都更極端,鬥爭過程更殘酷野蠻,無論是起義一方還是鎮壓一方,充滿了暴戾色彩和更為濃烈的血腥氣味。

都是軍人鬧事,水兵(水手)鬧起事來,比陸軍採取的手段更加加駭人聽聞。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比較複雜,基本可以確定以下幾個因素——

A、海軍中軍官和水手的出身地位差異;

B、軍隊中尊卑有別的森嚴等級體系,在海軍表現的更突出,階級矛盾更加尖銳;

C、海軍有獨有的「社會孤島」現象,海軍軍人(包括水手)經受的勞累更多,受到驚嚇更重,身心長期緊張壓抑;

D、相比與陸軍,水兵中的老兵、老士官更容易在軍隊中組織「士兵俱樂部」。

E、地域與民族出身偏見

我還是用比較長的篇幅(俺在知乎寫答案,篇幅都比較長,哈哈),把這五點逐一細說下。這個話題,也將是我在猴年完成的最後一個知乎答案。

A、今天世界各國海軍的風俗,基本上是西歐國家為主,尤其是十五~十八世紀期間,前後300餘年的「大航海時代」中積累、傳承下的航海文化風俗。

「大航海時代」是人類的地理大發現,有許多特點,其中的兩點,是西方航海家們充盈的冒險精神和對財富、地位的狂熱追求。

航海家能獲得出海探索的機會,是得到了金主的資助。資助者有各國的王室、有大商人,他們在掏錢的同時就申明,受惠人(接受資助的航海家)必須拿出超額的回報。簡而言之,航海家們無論在地理學、天文學、氣候學或生物學取得多麼大的成就,但如果不能把他轉化成財富,就要被當初資助他的金主厭棄。

某位航海家,發現了一片新大陸,或確定了一個新島嶼、新海峽水道,並在新島嶼上發現了以往從未見過的新物種,這固然值得高興,但如果這些新發現不能轉化為財富,他回去就不好交差。

「大航海時代」開啟的初衷,可不是端正的對地理學的科研探索態度,而是赤裸裸的功利目的使然。

這個本因,就導致相當多的航線家、其實是冒險家,出海探索是一種「哪裡有風險,哪裡就有機會」的追逐財富行為。

那麼,設想一下,如果你是舊大陸上一位已經有一定身份地位和財富,基本衣食無憂的人,你會有這麼強烈的冒險精神嗎?

不排除人類社會中確實有一小部分與生俱來就有冒險精神的探索者,但絕大部分人還是希望過安穩平靜的生活。

因此,在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基本上是出身社會中下層貧困階層,或祖上欠了一屁股債、破產或瀕臨破產的沒落貴族,或乾脆就是沒有正經營生的物業遊民……只有這類人,才敢於嘗試「險中求財」這條路。

如果我們稍微查閱一下大航海時代那些著名航海家的出身和他們的言行,哥倫布、麥哲倫、達迦馬……人品相當惡劣,都是標準的人渣。

除了追求財富這個因素外,海員的另兩個來源,則是被矇騙的窮人和北發配的煩人。

比如說在十六~十七世紀,隨著英國圈地運動的展開,大量失業農民在個城鎮里流竄,英國制定了處罰嚴厲的《懲治遊民法》,如果沒有「行乞證」,乞丐就要被抓。大量的囚犯,就被發配到殖民地服刑、或在出海船隻上服苦役。

另外,英國當時有不少殖民公司(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就能算是起一),他們獲得政府的許可證,從英國本土組織社會底層的窮人到船上做水手,或前往北美洲殖民、拓荒。為了能吸引到窮人,這些殖民公司經常採取欺詐性宣傳手段。

包括一些人渣式航海家,他們在沒成名之前,不少人也是這種被欺騙的窮人、或犯人或流氓無產者。被判刑的犯人,肯定惦記逃跑;被矇騙的窮人,心態更不服;那船長、大福,人品又如人渣一般。

可以這麼說,這一條船上基本沒好人,從上到下,到處充滿戾氣。

出海以後,不僅戾氣未消,還增添恐慌感。

作為陸生動物,人類對海洋有天然的恐懼感。船出海,一旦走的遠了,當海岸線從視野內消息,四周全是水,一直到天際線,沒有任何參照物,再加上暈船反應和船隨波濤的顛簸,「腳底下沒根」。如果是今天這個科技發達,定位導航技術先進的時代,我們出海產生的還是寂寞和孤獨;放到幾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就是焦慮和緊張了。

大航海時代,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這就是說,這航海家不僅是人渣,他的言行還不靠譜。這趟出海,也許能發現新大陸,也許什麼都發現不了。對於淡水和食物都有限的船隻而言,這就意味著死亡。

因此在那個時代的海船上,船長領導水手,主要靠的不是個人魅力與威信,而是靠野蠻血腥的管束鎮壓,長官對水手呵斥、打罵、體罰、比比皆是。這也助長了水手對長官的憎惡。

因此,在大航海時代,海船上就經常發生水手暴動。

今天世界上有一些著名的地理名稱,是由當初發現他的航海家命名的,如麥哲倫海峽、塔斯曼海、白令海峽、庫克群島等等。其中在加拿大北部,有個哈德遜灣,是以發現者、英國航海家亨利·哈德遜命名的——

哈德遜的成就和遭遇,體現了筆者上述文中講述的內容:他最初接受英國東印度公司、莫斯科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資助,對冰島、格陵蘭和加拿大北方海域展開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他試圖從北極探索出一條新航線,由此繞到東半球的嘗試失敗了,沒有給他的資助者帶來明確的利益回報,遭到資助者的厭棄。在1611年,他最後一次對北極水道展開冒險探索時,在船上長期忍受苛酷的水手不願意陪他一起送死,謀劃暴動(其中兩個還是他的好友)。暴動水手把哈德遜父子和六名生病的船員放在救生艇上,讓他們自身自滅。

哈德遜從此就從世界上消失了。

暴動水手在回到英國後,照樣為自己的行為受到審判。這點他們早就知道。寧肯犯罪,也受不了出海後在船上的艱難生活。可想而知,他們隨哈德遜出海時,過的是什麼日子。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那次出海,他也險些被暴動水手殺死:1492年8月3日,船隊從西班牙帕洛斯港出發,有幾名水手是從監獄裡提出來的犯人,他們是用來「執行最危險的任務」,如果能僥倖生還,可以贖罪。此後兩個月里,哥倫布通過「謊言和虛假的承諾」來穩定船上的人心,到了9月底,水手們已經對他失望,蠢蠢欲動了。萬幸,在10月11日,他們從海面上的漂浮物中,發現了智慧人類活動的痕迹(有一截明顯被切削過的樹枝),次日凌晨,他們還發現了遠處的火光,隨後終於看到了陸地(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

描述哈德遜被暴動水手拋棄在救生艇上的油畫——

B、軍隊中尊卑有別的森嚴等級體系,在海軍表現的更突出,階級矛盾更加尖銳;

諸如哥倫布、德雷克這類航海家,一旦獲得成功,通常能獲得王室頒賜的貴族爵位,有些轉而成為職業海軍軍官。

在西歐各國,海軍中高級軍官還有一個來歷——普遍都有讓王室或貴族子弟從軍的習慣。無論是在立憲虛君的英國,還是依然處在專制君主制度下的德國、俄國國,中高級軍官中充斥著大批貴族子弟。

而底層的廣大士兵、水手,則大都出身貧民、農奴(尤其是俄國的「灰色牲口」)

這就導致,在社會上存在的階級矛盾、等級壓迫,在軍隊中照樣存在。

這種壓迫感在海軍中的體現,比陸軍更為尖銳、突出,我們不妨做個對比:

一個貧民出身的農家子弟參軍了,如果是加入陸軍呢,100多人的連隊,連長的軍銜是上尉;再網上2~3千人的一個團,貴族出身的團長軍銜也不過是上校;到了師長,軍銜才是少將。這個農家子弟在和平年代當三年義務兵,平時也就見到上尉連長,上校團長都不常見。

但是,如果他加入海軍,一條載員1千多人的主力戰列艦,艦長就是上校,這條主力艦還是少將、中將軍銜的艦隊司令長駐的旗艦。

陸軍里,到了一萬多人的師級單位才有將軍;在海軍,1000多人的一條主力艦上就有將軍。這就好比都是蓋一座限高30米的住宅樓,陸軍的樓只蓋10層,每層高度3米,住在裡面就比較敞亮;海軍的樓卻強行蓋出15層,每層層高才2米,進門都要哈著腰,住在裡面特別憋屈,有強烈的壓迫感。

海軍的這種特殊性,他內部的等級層次,比陸軍更濃縮,更突出。一個下層的水兵,他在海軍中體會到的壓迫感,都比陸軍士兵更明顯。

C、海軍有獨有的「社會孤島」現象,海軍軍人(包括水手)經受的勞累更多,受到驚嚇更重,長期緊張壓抑;

軍隊,是一個封建色彩特別濃厚的社會。軍官欺負士兵,老兵又欺負新兵。

如果是陸軍里,長期受欺負折磨的底層的新兵還有一些發泄的機會和緩和空間。但是海軍沒有

軍艦出海執行人物,就會成為一個無法與外界溝通的「信息孤島」,無線電設備是專用的,不會用來給士兵發私人電報,即收不到家書,自己寫的信也寄不出去。

再加上船上空間有限,四周都是海,沒有逃跑的可能,水手策劃暴動,只能成功。反過來說,如果士兵的暴動被有效鎮壓,失敗了,船長也絕不會容留背叛者,船上空間有限,沒地方關押叛徒,對暴動者都採取最嚴厲的懲罰——肉體消滅,(比較人道的辦法是強迫暴動失敗者自己跳海,或者把暴動水手都留在遠離航道的一個孤島上,給一罐淡水和其他有限的物品,任其在荒島上自相殘殺,自生自滅)。

另外,水手在船上的生活有許多特殊性。還是在科技和醫療手段都不發達的大航海時代,早就有「船上不養閑人」的規矩,攜帶的淡水、養料都有限,必須每個水手都要承擔繁重的工作,恨不得一個人當三個人使喚。

而且水手出海,一旦生病,不僅難以得到有效的醫治,還會被同伴嫌棄。船上空間有限,傳染病很容易感染,如果水手中一旦有人出現發燒體熱、嘔血、皮膚黏膜出痘、起癍、腫脹等傳染病癥狀,哪怕他平時人緣特別好,這個時候他馬上就會被同伴嫌棄,極有可能被強行扔到海里,自生自滅。

本來就深感壓力的水手,到了出海時,在狹窄逼仄的空間內,也缺少宣洩情緒的渠道,由此導致內心戾氣越來越重。

由此導致水手組織暴動,無論是在船上還港口基地,都是不留退路的,沒有緩和的餘地。我既然組織暴動,就一定要弄死你(指艦長或司令)。暴動必須成功,失敗了就是死。

而且暴動一旦成功之後,對船長採取的手段,也都特別殘忍。

所以說,參加「革命」的水兵,有相當一部分並不理解革命,也不是真心要革命,而是借著這個好機會,對他平時憎恨卻不敢反抗的軍官展開報復~

可以理解,這都是平時飽受苛待的,水手對軍官不知道憋足了多少怨恨,現在終於得到發泄報復的機會,不僅要弄死你,而且不能讓你痛痛快快的死,且的把你折騰夠了,百般羞辱,千般折磨之後再要你的命。

平時當官的都是作威作福,現在終於得到「革命」的機會了,一槍崩了?那不行,太便宜他了,最起碼也的拿刺刀捅死,如果時間富餘,先打個半死,好好出出氣,然後五花大綁,再栓上鐵錠石塊,沉海底里餵魚~

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里的及格鏡頭,暴動士兵集中處決軍官,包括波羅的海艦隊司令涅佩寧,被暴動水兵五花大綁沉到海底的軍官——

D、相比與陸軍,水兵中的老兵、老士官更容易在軍隊中組織「士兵俱樂部」。

「士兵俱樂部」,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軍隊中的「工會」,是軍隊中的工人階級(士兵)為了與資本家(中高級軍官、尤其是貴族軍官)鬥爭,而建立的組織。

相比於陸軍,海軍士兵中,更容易組建「士兵俱樂部」,也更容易出現實力更強大的「士兵俱樂部」。

這是因為,海軍有一群資歷更深、文化程度更高,「革命」精神更高漲的老兵。

海軍是一個技術兵種,而且特彆強調分工配合,諸如輪機、測量、魚水雷、電報、聲納等等,都是需要長期培訓的技術工作。因此,技術兵種是海軍的財富,海軍除了執行和陸軍一樣的義務兵制度外,還鼓勵老兵延長服役期,以職業軍人(志願兵)的的姿態,繼續長期服役。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是在海軍中,許多技術類兵種,流動的非常漫,甚至被少數專業軍士長期把持。

在特別講究從軍資歷的軍隊中,這些老兵老士官,不僅成為很有威望的骨幹,而且很容易形成以他們中心的裙帶勢力。

而且,對於技術兵種而言,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文化水準更高,否則不能掌握軍艦上複雜的技術裝備。比如說一戰前的俄國海軍,因為和英法的關係密切,他長期引進英、法兩國的裝備,從英法直接購買大型主力艦或引進先進造艦技術(如「太子」好前無畏艦是從法國購買,「甘古特」級無畏艦通過一斤英國技術建造。)。操作軍艦的俄國技術型水兵,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英語和法語能力。

還是以沙皇俄國為例,在普遍是農奴出身、不識字的俄國軍隊中,海軍卻是一個即洋氣、文化程度還高的另類。

那麼,海軍中這些文化基礎好、從軍資歷深厚、在士兵中影響大的老兵士官,最後選擇的路線通常有兩條:一是被官方優厚的待遇收買,成為軍官或「貴族士兵」;另一中,就是成為「革命骨幹」,他們出色的文化基礎和閱歷,使他們更溶解接受和理解「革命」的理論和精神,在海軍中,利用自己的資歷和威望,更熱衷傳播革命精神。他們「鬥爭」的決心和手法,也比陸軍更高明。

E、地域與民族出身偏見。

這點,並不是所有國家海軍中都存在的,在多民族國家,或者地域廣闊、地域差異明顯的國家中存在。

比如說一戰的奧匈帝國,他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他的海軍中有德意志人,有匈牙利人,有斯拉夫人,還有義大利人……這沒矛盾才怪呢~~

再如我國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海軍內部,別看實力不咋樣,照樣有派系鬥爭,長期存在著閩系、粵系和魯系人員之間的較量。

舊日本海軍內部,同樣有長州藩與薩摩藩之間的矛盾。

好了,沒事件了,就打這麼多字吧。

老規矩,有錯別字,稍後抽空再改~


仗義每多步兵輩, 負心多是海軍人.


作為海軍艦艇上的研究生軍官,我有話說。海軍,尤其艦艇部隊,眼界說寬也寬,說窄也窄。說寬是海軍總覺得自己是精銳,感覺靠自己能左右國防實力。說窄是因為人數太少,一艘船,團級單位,才兩百多人,總感覺一伸手都能碰到師以上的高層。這種微妙的心理造成了水兵更有主人翁意識。

生活環境上,陸軍畢竟差不多,出去打仗軍官士兵都住帳篷,但是我們不一樣,士兵擠在十人兵艙里,我們低級軍官住兩人間,有電視,獨立衛浴,每人還有桌子和辦公電腦,環境差別太大了,在過去差別只會更大。而且軍官在船上的事務性工作雖然很忙但是很多士兵看不到,他們會覺得他們每天打掃衛生,刷油漆,維護設備很辛苦,軍官每天坐屋裡很自在,所以艦領導也一直讓我們多去檢查戰士工作,然而沒辦法,太多的文書工作必須在電腦前做了。。造成和士兵一定程度的隔離感。

說海軍文化水平高我並不贊同,在現在社會,底下水兵很多都不能完整的寫出一段話來,我剛去時很震驚,他們很多字不會寫,我們還是最新的大型艦艇之一。


基爾港水兵:咱們什麼時候「被毛子」了……

還有,一戰後的英國也有海軍馬鹿搞的一個大新聞——胡德環球裝逼的時候水兵因為工資反了,腐國臉面蕩然無存……


革命並不是在那些中世紀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發,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對此感受最輕的地方爆發的;因此在這些制度的桎梏實際上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顯得最無法忍受。

——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


海軍海盜本來就一樣,沒有文化無法在大海來去自如,有文化危險的陸軍土鱉在海軍行不通,所以不開槍的空軍海軍,被在風波中是被驅逐的,去法國鎮壓拿破崙的沙皇陸軍帶回革命思想發動十二月黨起義


俄國水兵不單單起義多哦,而且造反也多啊,當然理由不全為了革命為了祖國母親甚至僅僅為了一頓飯。比如說黑海艦隊的波將金號戰艦上的水兵因為湯里的牛肉長了蛆而造起反來了,而且奉命前來鎮壓的黑海艦隊其他軍艦在得知這一情況以後居然拒絕向波將金號開火!因為海軍是吃貨的聚集地啊。

為什麼啊,因為俄國海軍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都是有知識有文化,不是八嘎陸軍都是貴族老爺從村裡帶出來的一輩子都沒出過村幾次的農奴能有什麼思想覺悟啊,反而覺得貴族老爺的剝削是對的。而俄國水兵本身很多都是城市出身的工人階級畢竟軍艦上技術兵種多且消息靈通就像現在的知乎一樣,而1921彼得格勒的罷工運動也是從駐紮港口的 「彼脫派洛斯墓」和「賽里斯突波蘭爾」 兩艘軍艦上發起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吃的不好了,不單單水兵吃的不好了工人也吃的不好了,就像程序員都自嘲自己是it民工一樣啊,當然你真讓人家去搬磚人家可也要跟你干架的。

而且連軍國主義日本也是在軍艦上讀讀馬克思的著作沒啥問題被別人看到說不定還要找你借著看呢,1890年日本也發生過不給白米飯吃差點嘩變的神戶事件,所以後來日本海軍幾乎可以代表日本料理的最高水平之一呢,比如說戰列艦大和的 廚子就是從東京帝國酒店徵用過來的。

「當年就是為了吃飽肚子而報考的海兵」,戰後有不少人就是這麼直通通地說出來的。去他媽的什麼皇國,什麼陛下,老子就是去找吃的來著。

當然日本聯合艦隊早就煙消雲散了,不過伙食卻保留下來不少。


好比用得慣svt這種半自動步槍會維護的是上岸的紅海軍而不是紅軍大頭兵

他們有文化啊


海軍比較有文化,而且生活困苦。

有文化,有革命的條件,生活困苦,有革命的理由。

而且水兵大多時候在海港城市,海港城市普遍較為發達。越發達,接觸到的信息就越多,他就能了解現行社會制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基爾港水兵起義是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序曲,發生在1918年底。


基爾港起義不是德國水兵起義嗎?我們的領袖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永垂不朽!


為什麼沒人說喀朗施塔特水兵起義?


生活枯燥唄 如十月革命佔領冬宮


連基爾在哪裡搞不清楚?

題主你應該好好學一下歷史,然後再來提問


以為船上就是整個國家,以為當了船長就能管理整個國家。


感覺空軍海軍都挺進步的,可能都需要點專業知識吧,而空軍起義了必須降落,海軍就不同了


蒙古國海軍表示.....


相對來說,他們比較有文化。


冬天太長,閑的。要麼變成陸戰隊,要麼造反好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前克里米亞美女檢察長炮轟列寧?
為什麼斯拉夫蹲和「阿迪達斯」在斯拉夫民族國家這麼火?
中國俄羅斯族是俄羅斯人還是中國人?
如果俄軍突然裝備了2000輛T14,以解放軍的現有力量還能與之抗衡嗎?
怎麼評價俄羅斯宣傳片《你好,我是俄國侵略者》?

TAG:歷史 | 革命 | 俄羅斯 | 海軍 | 歷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