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爵士樂中管樂器的使用遠比弓弦樂器普遍?
爵士樂演奏中除了鋼琴(鍵盤)、貝斯、鼓組這三大件以外,用的最多恐怕就是諸如SAX、小號、長號等管樂器了,小提琴這類拉弦樂器也有用,但用得遠不如管樂器普遍。這裡的「弓弦樂器」特指傳統的拉弦樂器,比如大中小提琴,DOUBLE BASS這種撥奏為主的低音節奏樂器就不作討論了,同理,吉他是撥弦樂器,不屬於本題討論之列。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別呢?是樂器自身特點造成,還是社會文化因素造成?希望有一些比較專業的探討。
謝邀!
有歷史文化因素,也有樂器本身構造和音色的因素,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樂器本身的因素。先說歷史原因:
爵士樂的根源是1910年代一些成長於新奧爾良的音樂家演奏的一種叫做Dixiland的音樂,這是一種發源於銅管軍樂隊,融合了拉格泰姆(ragtime)和布魯斯(blues)等元素的音樂,這種音樂的主旋律部分是由多個管樂器演奏的一種具有復調性質的?集體即興?(group-improvisation),節奏組通常由吉他,班卓琴,木貝斯,鋼琴和鼓中的兩樣以上組成。這裡沒有提琴什麼事。起源於1920年代的Swing時期,在早起演奏的是一些旋律優美浪漫的音樂,沒有太多即興成分,這個時候在bigband的配置中是有string section的。轉向30年代,swing傾向於成為了一種歡快的跳舞音樂,即興成分增加,這時在標準的bigband配置中,已經找不到弦樂的位置了。
如圖:swing時代典型的big band配置(來源:wikipedia)
bebop時代基本確定了現代爵士樂的形式和內容,以至於到如今,爵士樂手仍然是管樂手居多。
再談樂器本身的特質。一直以來,限制某些樂器的發展和使用率的最重要因素即是音量,管樂器由於本身構造特點,能夠發出較大的音量,所以在放大器發明之前,具有其他樂器無法比擬的優勢。吉他也是在放大器發明之後才從節奏組轉向獨奏部分的。另外,音樂家圈子裡普遍認為,吹奏樂器由於更靠近大腦,因此更容易在即興音樂中演奏出更接近演奏者的感覺的樂句,這一點,雖然沒有直接的科學根據,但是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也能感受到,比如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能學會吹口哨,能夠吹出自己腦子中的旋律。中國古人也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並且,由於需要換氣,管樂器吹出來的樂句,更接近於人說話時?斷句?的特徵,樂句不至於聽起來太?滿?。
以上是個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權當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討論。爵士主要聽的就是多變的和弦和音階(旋律)管樂彈撥樂有明顯的音頭 能讓人更明晰的感覺到旋律的走向 讓人感受到那種快感 小提琴拉出來的東西明顯沒有那麼強的顆粒感。你讓小提琴拉一段fusion味道強烈的旋律 肯定和管樂吉他比發糊。
ps:題主居然把bass和吉他放在一起一筆帶過真的是
別說弦樂器少,木管都不多~
個人覺得主要還是歷史原因吧~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先有了一種樂器,然後這種樂器催生出某些音樂類型,而不是相反~
ragtime,blues,jazz這幾種音樂都源自美國南方黑人~
那個年代黑人地位低,經濟條件差,南方尤甚~
他們當時能用的樂器都是軍樂隊留下來的~
軍樂隊是以行進管樂為主的,所以他們當時能用的,也就只有銅管樂器和鼓~
所以這些黑人創造了適合用銅管樂器表達的全新的音樂類型~
當然,後來也有鋼琴,低音提琴,長笛,吉他,爵士吉他……等等
這些樂器又豐富了這幾種音樂類型~
下面兩個紀錄片挺好的~
【PBS】《百年藍調音樂之旅》【五十年搖滾與百年藍調紀念】【TV中字】_紀錄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紀錄片中字】爵士百年 Jazz (2001) 豆瓣9.6我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我當時的想法是是不是因為弓弦樂器的演奏方式更適合演奏音符相對延續性較強的音樂,而不是爵士樂這種節奏很鮮明的音樂的。由於自己並沒有接觸過弓弦類樂器所以並不清楚這是否是一個原因。當然也的確有出色的爵士小提琴手,比如Stephane Grappelli。他和Django的組合簡直是一絕。
因為管樂器更能展示出音樂的律動來,這種Groove並非弦樂的長處。不僅在爵士樂中是這樣,其他需要強調律動感覺的音樂風格都是同樣情況。例如Funk、Disco等等。
管樂的色彩性較弦樂強,獨立性強,在爵士樂隊中易分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