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M·斯科特·派克?
怎麼評價他的人生經歷和他的理論?
他的理論受到了哪些來自自身的和家庭、環境的影響?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
這個人本身也非常有意思。他在心理輔導方面有非常高的威望。在感到診所諮詢影響有限時,他開始巡迴演講,出場費達到15000美元一場,被很多人譽為「Prophet」,並且曾經試圖競選美國總統,以期「治療這個社會的疾病」,最終擔心會給自己帶來太多壓力而放棄。另一方面,這樣一個應該說對於人生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將精神的成長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完全自我的階段,典型是兩三歲之前的小孩,而有些人則終生沒有超出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盲目信仰權威,將世界簡單地劃分為善與惡的階段,典型者如稍為大一些,以父母為最高權威的孩子,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盲目信仰權威的「好」公民,還有對「上帝」堅信不移,對「信仰」從不質疑的虔誠者;第三階段是「科學懷疑主義」階段,這一階段的人不會不加質疑地相信,而只是在被合乎邏輯地說服之時才相信,但是對精神性和超自然性的力量持懷疑態度;第四階段是開始享受自然與存在的神秘與美的階段。這些人雖然非常理性,卻能夠領略自然與存在中更大的意象,對於善與惡,仁慈與寬恕,熱情和愛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力。他認為第四階段是人所能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並認為自己處於這一階段),在人生中卻有相當多的人生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包括過量飲酒和吸煙、沒有給予子女足夠的關注(後來有兩個子女據說和他不再聯絡)和婚外情。在他去世前一年他與共同生活了45年的妻子,被他在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書中讚譽為「她對我的奉獻如此巨大,以至於無法把她作為一位妻子、母親、心理治療師以及獨立的人的智慧與我的智慧分開」的華裔新加坡人Lily Ho離婚。他於69歲時死於帕金森病和胰腺癌。
在我看來,這樣一個讓人不無困惑的人恰恰說明人生並不是象那些處於他所說的第二階段的人所想像的那樣非黑即白,非善即惡。種種問題貫穿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每個人的問題都各有不同。只有過於武斷和驕橫的人才會動輒輕易地對他人下判斷。而另一方面,即使是看來再有智慧的人,也不能代替我們自己去思考並努力形成自己的判斷力。在這個意義上,人生始終處於開放和未完成的狀態,至死方休。出自 構成我人生哲學之根基的書 (評論: The Road Less Traveled (少有人走的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