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也用簡體字?

比如「脈」、「點」等,而且簡化,而且簡化得跟大陸一樣,有什麼原因嗎?

有哪些簡體字,推行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日本也用簡體字?

「簡體字」這一說法疑是我國的用語,具體煩移步 @趙瑾昀先生的專欄。至於日本,一般意義上而言,以昭和24(1949)年所制定「當用漢字字體表」為界,其前所用之字體稱「舊字體」,後者謂「新字體」,其中一部分漢字的改動多採用「略字」或「俗字」體,其數約200字左右[1]。

另,這裡特別再一提 @趙瑾昀 先生對「文字用語」的一個補充,望諸君留意:

政府文件規定的用語概念,必須要與政府自己推行的文字政策捆綁在一起。

比如大陸規定的「規笵字」、「簡化字」、「繁體字」等概念,就不能挪用到日本、臺灣、香港的文字規笵上。

日本有兩種文字規笵,即新字體和舊字體。

臺灣只有一種文字規笵,即國字標準字體。

香港也只有一種文字規笵,即香港標準字形。

大陸有兩種文字規笵,一種是規笵漢字,另外一種是繁體字(大陸繁體,我在專欄《簡化字(二)》中有提到)。

將大陸文字規笵中的簡繁概念,套用到日本、韓國、越南、臺灣、香港以及中國古代,是萬萬不合適的。

有哪些簡體字?

大致如下:

(阿辻哲次:《舊字體》,前田富祺、阿辻哲次編:《漢字キーワード事典》,朝倉書店,2009,P.131)

推行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其推行機構之歷史演化如下:

(文化廳,《日本語施策百年の歩み》,文化廳,2003,P.112)

45年後日本國語施政年表如下:

(文化廳,《日本語施策百年の歩み》,文化廳,2003,P.138-139)

比如「脈」、「點」等,而且簡化,而且簡化得跟大陸一樣,有什麼原因嗎?

煩移步:新字體

[1] 阿辻哲次:《舊字體》,前田富祺、阿辻哲次編:《漢字キーワード事典》,朝倉書店,2009,P.131

參考文獻:

1、倉島長正:《國語一〇〇年》,小學館,2002

2、文化廳編:《日本語施策百年史》,ぎょうせい,2006


日本官方比大陸先簡化漢字。

基本使用的是漢字固有的簡單異體字和民間簡化字,少量兩字合一字。

大陸簡化漢字時參考過日本簡化,也部分使用固有簡單異體字,和民間簡化字,但也有自造字和兩字合一字。

這個問題更多相關信息可以直接在知乎上搜「日本簡化字」「日本新字體」


公園5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當時中日漢字都是繁體,日本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也有自造漢字,為數甚少,如「峠」「畑」等等。中日兩國漢字字形,一向大致相同,但20世紀後由於繁體書寫不便,各自向簡體轉化,其中不乏有許多互相借鑒的情況。其中字形相同的有:(蟲)蟲 (號)號 (國)國 (壯)壯 (聲)聲 (亂)亂 (舊)舊 (體)體 (盡)盡 等等;字形不同的有(前中後日):(單)單単 (對)對対 (圖)圖図 (驛)驛駅 (傳)傳伝 (賣)賣売 (發)發発 等等。總體說來,日本的漢字總共有2500個常用漢字,中文有3000個常用漢字,但日本漢字簡化的遠沒有中國多,大部分仍與繁體中文相同。


日文新字體_維基百科:http://zh.m.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6%96%B0%E5%AD%97%E4%BD%93

受與西方的接觸以及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影響,日本廢除漢字,改革日語的聲音出現並迅速崛起,而最終廢止漢字佔了上風,但是由於失去漢字後有不少的弊病(例如詞語同音),最後導致廢止漢字的政策逐漸變得緩和,變成了限制漢字數量的想法。

限制漢字數量的成果即為日本投降,1946年制定的《當用漢字表》,表內共有1850字,而題主所謂的日本簡體字(新字體)就是制定了當用漢字表之後,日本社會所通行的漢字。


字同意不同

同字不同意

意同字不同

同意不同字

胡不字


大陸在簡化漢字的時候有借鑒日本的簡化字和俗體字

跟日本簡化字一樣的簡體字有:

體、學、會

但是有些字形一樣,但是在繁體字中不一樣,比如:

機(日語里是木幾的意思)、芸(日語里藝的簡化字)、伝(日語里傳的簡化字)、沖(日語水中的意思,所以沖繩的意思是水中的繩子)、糸(日語里絲的簡化字)

有些不完全一樣,但是簡體字是參考這些漢字的簡化方式,如:

變→変(變)、顏→顔(顏)


日本簡化漢字是為了限制漢字的使用,現在日本常用漢字只有兩千多,和中國簡化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日本漢字 | 新字體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