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設計角度,Droid RAZR 怎樣做到比 iPhone 4 還要薄的?有什麼新穎的地方?


Droid RAZR 除了在其本家手機里首次採用了不可拆卸的電池外,

其背部首次採用了凱夫拉縴維。

凱夫拉縴維抗張強度是一般有機纖維的4倍,其模量為滌綸的9倍。由於凱芙拉縴維的比重小,所以它的比強度高於玻璃纖維、碳纖維和硼纖維。此纖維主要用於工業及軍事用途,如防彈背心。此次將這種工業級材料應用於手機機身,摩托羅拉RAZR在保證超薄機身的強度同時,也控制了產品重量。再反觀iphone4,在背殼上材料的選用,為了確保其質量性,需採用有相應厚度的材料。當然其中的科技提升對其內部構造的體積縮小也是必然的。

以上是個人之見


凱夫拉縴維是其賣點,也算是奇兵了,有蘋果、三星在前邊衝鋒陷陣,moto們能做的並不多,除了採用不可拆卸電池外,能出彩的可能只剩外殼材料了。正如筆記本電腦,只有CPU和SSD硬碟小型化了,筆記本電腦才有可能越做越薄。工業設計,更多的是依靠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核心部件的變化,工業設計才有更大的舞台。


超薄手機是如何煉成的

(原文作者@maomaobear 發表於cnBeta)

隨著OPPO的6.65mm工程機曝光,手機的厚度大戰又起波瀾,摩托羅拉的7.1mm,富士通的6.9mm,華為的6.67mm。手機越來越像刀片發展。

為什麼大家要做超薄手機?超薄手機有什麼好處?超薄手機的風氣是如何興起的?越來越薄的手機是如何做到的?下面筆者就來總結一下。

超薄手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摩托羅拉的刀鋒系列,當年的V3紅遍大街小巷,以至於摩托羅拉沉醉在刀鋒的成功中進步緩慢,差點被市場競爭淘汰。

之後,NEC跟風了NQ,三星也賭氣做出了最薄的X828,6.9mm的厚度和今天的富士通持平。但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這些超薄手機的電池都很小,續航都很差,即使對於功能機也是不實用的。所以追求最薄的風氣逐漸淡化了。但是超薄手機的設計經驗則保留了下來。

摩托羅拉的V3是先制定好手機大小,然後去選能採購到的最小元件設計而成,為了超薄採用了大量金屬材料,包括金屬鍵盤。

傳統的手機使用的都是工程塑料,為了達到一定的強度,滿足日常使用的需要,就必須要做到一定的厚度,在超薄手機風氣興起之前,手機往往要好幾層工程塑料,再加上電路板、屏幕、電池,就讓手機會比較厚。但是因為不影響日常使用沒有人去深究,除了V3這樣的時尚產品。

隨著iPhone的發布,一切變的不同了。蘋果一代的寬度是62mm,而當時大多數手機的理想寬度是50mm左右,偶爾有58mm的手機已經算很寬的了。一些PPC雖然動輒70mm、80mm,但是沒有人挑剔他們的便攜性,好像功能強的智能手機本來就應該這麼大。

追求完美的蘋果不這麼想,當時直板手機的厚度一般在15mm-20mm左右,而蘋果認為62mm的寬度,如果有15mm-20mm的厚度,把持會比較困難,於是就在手機的厚度上下工夫。

2007年的蘋果做手機還是新手,沒有超越業界的設計能力,於是就犧牲了電池倉。做成內置電池。當時的手機一般都是兩層後蓋的,一層帶電池倉,一層是最後 可拆卸的後蓋。省掉電池倉,就減少了一層後蓋,2mm的厚度就節省出來而來,後蓋用金屬材料,不考慮經常拆卸的問題,可以做到更薄,最後蘋果一代把厚度控 制到了12mm以內。

蘋果的成功帶動了一大批手機採用觸摸大屏幕的結構,屏幕要大,寬度就要寬,寬度寬了,手機厚度太大就無法把持,於是手機厚度就向著10mm進軍。

但是,其他手機廠商不敢像蘋果一樣把電池做成不可更換,那麼電池倉這一層後蓋就不能節省,那麼怎麼辦呢?只有從電路板上下手了。

傳統手機電路板的面積基本和手機面積差不多,面積大有利於元件的放置,但是為了更薄,很多廠商採用了雙面布置元件,從而減少電路板的面積。空出來的地方可以放置更厚的電池,這樣可更換電池的直板大屏手機也可以做到10mm左右。目前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手機都是這種結構。

同樣的結構,用傳統LCD屏幕厚度可以做到10mm,但是隨著三星OLED屏幕的普及和新材料的採用,10mm的厚度也不是極限了。

OLED屏幕是主動發光,和傳統的LCD屏幕相比少了背光層,少了濾色片,厚度大大縮減。更強大的是OLED屏幕是觸摸一體的,傳統LCD要做成觸摸 屏,LCD本身帶一層玻璃,觸摸層一層玻璃,而OLED外面這層玻璃本來就是觸摸屏幕,這樣就少了一層玻璃。所以用同樣的結構,手機整體就可以做的更薄。 三星自己的i9100的8.49mm就是得益於自家的SAP屏幕。

蘋果沒有使用三星的oled屏幕,而是走了另外一條超薄路線。蘋果在iPhone4中使用了全新的結構設計,連帶邊框的整體不鏽鋼框架,不再使用工程塑 料,因為不鏽鋼的強度遠高於塑料,所以框架就可以做得更薄。所有配件都被嵌入這個框架,在沒有使用OLED屏幕,沒有使用超薄後蓋的情況 下,iPhone4仍然做到了10mm以內。值得一提的是,iphone4的電路板是相當精巧的,使用了大量0402元件,做工非常有日系風格。

華為P1的超薄設計,是小電路板、內置電池、金屬框架與三星屏幕結合的結果。單純看華為P1的結構,與中興的U880非常類似。它們的不同點在於。

一、華為P1內置了電池,節省了電池倉這一層後蓋,比U880節省了2mm的厚度。

二、內部使用了金屬框架,比工程塑料框架更薄。

三、華為P1使用了三星的SA觸摸一體屏幕,屏幕本身少了背光層和濾色片,又少了一層觸摸屏。

這幾個因素結合,華為P1做到7.69mm,使用三星特製超薄屏幕的版本的P1s做到了6.67mm。

摩托羅拉的RAZR同樣使用了三星的SA觸摸一體屏幕,同樣做到了7.1mm的超薄,但是結構卻和華為和蘋果不同。

摩托羅拉的RAZR使用傳統的大電路板,但是做的非常薄。在結構上大膽的使用了大量雙面膠,電路板背面與三星SA屏幕直接用雙面膠貼合。中間沒有隔層和骨架。電路板正面只有屏蔽罩,屏蔽罩直接與電池貼合,也沒有隔層和骨架。

就是說,蘋果和華為P1是用金屬骨架替代工程塑料骨架實現超薄,而摩托羅拉的RZAR根本沒有骨架。雙面膠直接貼合,自然更薄。

為了保持手機的強度,摩托羅拉在四周做了一個金屬框架做為骨架。這個框架在電路板四周,不影響手機的厚度。

為了降低厚度,摩托羅拉還使用了凱拉夫纖維的超薄後蓋,在重重努力下。RAZR屏幕、電路板、後蓋加起來的厚度只有4.3mm。之所以最後整機是 7.1mm,是摩托羅拉為了續航使用了大面積的電池,7.1mm可以做到1750mah,9mm可以做到3300mah。常規厚度11mm的 話,5000mah摩托羅拉也是做得到的。

如果摩托羅拉為了追求一個超薄的噱頭,把電池做小一點,或者把手機後蓋做成不規模的形狀,最薄處4.3mm的超薄記錄將無人能破。

其實,對於用戶來說,手機超薄雖然有利於攜帶,但是10mm的厚度足夠了,太薄太寬的屏幕把持起來反而不舒服,貼合手形的設計更加人性化一些。

對於手機來說,除非攝像頭做凸出設計,否則太薄的手機因為鏡頭品質的原因成像質量難以保證。為了超薄,功能損失就不值得了。

同樣的結構設計,厚度大一點,可以塞進去的電池就大一點,巡航時間就長一點。如果為了超薄把電池倉節省了,變成不可更換電池,這並不人性化,反而有點華而不實。

其實以現在對超薄手機結構設計的探索,完全可以做出4.3寸屏幕,11mm正常厚度,高品質攝像頭,3000mah可更換電池的手機,這種手機才是大眾喜歡,追求超薄可以當技術儲備,產品太薄並沒有必要。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部分 Android 手機的反應速度(包括系統界面和應用程序)沒有 iOS 設備的那麼流暢?
iPhone 4 連接電腦同步結束斷開連接,拔下數據線後電腦會重啟或藍屏,什麼原因?
ios5中「其他」都快1G了,請問怎麼清理?
饑渴營銷是短期行為還是長期行為?比如iphone4缺貨大半年,還被稱為饑渴營銷,確實如此嗎?
如何優雅地利用舊 iPhone?

TAG:iPhone4 | 工業設計 | 摩托羅拉Motoro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