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ad 選擇了 iOS,而不是沿用Mac OS X?

同理,為什麼在MacBook Air上是Mac OS X而不是iOS?

iOS上的應用和Mac OS X是不通用的,蘋果為什麼會走出這樣的一步?


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條條來說,

1,OS X 是一套基於滑鼠指針操作(Pointer-based)的桌面操作系統,雖然進化到目前 10.9 但是依然不適合基於觸摸(Touch-based)操作。從系統 UI / UX 來講,要是使用觸控操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就體驗過裝了觸摸屏的 iMac,幾乎就是一場噩夢。你可以自行體驗下裝了 WM 的 多普達 以及 Windows 8 在非 Metro 下的觸摸體驗。

2,最初 iPad 的定位就是內容消費,而非內容創作。而且定位面向那些主要上網來獲取信息的用戶。所以 iOS 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有 iPhone 兩年多的打底,極易為市場接受。而且有龐大的開發者社區和 iTunes Store 支持。不選擇 iOS 說不過去。

3, 10年時的 ARM 平台性能無法支撐 OS X,無論從處理器,到內存,都遠遠不夠,硬上 OS X 會極大破壞用戶體驗。而且,要做出適合觸控操作的 OS X,Apple 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無力把它搞出來。並且,OS X 的能耗也是大問題,就算是即將上市的 10.9 能耗也不是一個平板電腦能夠抗的住的。而且這還牽扯到使用 Cocoa 編寫的大量 OS X App,要使得這些 App 符合能耗要求,不僅 Apple 要把 Cooca 重新翻一遍,所有開發者也要對他們的 App 重新翻一遍,Apple 還不能冒這個險。

從技術上說,OS X 和 iOS 之間壁壘並不大,OS X 可以完美的跑 iOS App,反之也不需特別大的難度,而且從 10.7 開始,這兩個系統有逐漸統一的趨向,雖然緩慢,但是有。未來的某一天,不排除 Apple 終於研究明白觸控和傳統基於滑鼠指針的操作如何融合、平衡,那個時候也就離兩個系統合二為一不遠了。


其實iOS與Mac OS X相隔很近。

二者公用同樣的系統內核(Darwin Unix),提供基本一致的底層系統API,甚至連應用程序的文件結構都基本類似。

不同的是二者處理器平台和用戶交互的操作方式。因此拋開圖形環境使用Shell命令操作的話二者基本就是一個東西。

在處理器方面因為桌面的x86架構過於龐大,不能適應移動設備對低功耗的要求,所以採用了ARM處理器。因此二者之間開發的應用程序源碼雖然相似但是編譯得到的二進位結果有較大差異不能通用。雖然經過長期發展ARM處理器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畢竟針對的是移動設備,計算性能較x86架構還有較大差據。因此短時間內不太完全登陸MacBook Air這樣的桌面市場。

在桌面環境方面為了適應觸摸操作iOS特別提供了多點觸摸API並全新開發了SpringBoard圖形界面,並限制應用程序只能全屏運行來配合低解析度的顯示屏幕。而作為桌面環境的Mac OS X不可能採用超大觸摸屏取代傳統的鍵鼠操作(長時間使用立式觸摸屏幕電腦會很累),因此保留了Finder作為圖形交互界面。

最後,其實在2007年iPhone第一代產品登陸的時候蘋果未必能完全預測後來興起的iOS App Store,也是逐步探索,逐步向市場投放新的概念,通過市場的反應來判斷,一步步走過來的。

融合全平台確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鑒於目前的軟硬體環境,這個過程會很漫長,第一步只能先在用戶界面的交互上找到一致性,儘可能無縫。

微軟已經率先發布了Windows 8在平板、桌面整合的初步方案。WWDC 11"也即將揭曉Mac OS X的最新版本Lion與iOS最新版本iOS 5的融合結果。谷歌則在這方面稍顯不足,桌面環境只有一個過於前衛還在襁褓之中的Chrome OS,平板的Android 3.0發布的也很倉促,雖然承諾在下一版本中解決手機和平板的兼容問題,但是具體的方向仍不明朗。

目前來看Mac OS X和iOS的組合還是最有優勢的。至少iOS應用在平板和手機是完全兼容的。而微軟劃分Windows 8 ARM版的做法將使桌面、平板、手機三者劃分出完全不同的三個應用程序二進位版本。未來可能通過模擬兼容的方式解決。


從安全和省電等角度來說,iOS 自然最合適,但是這不是重點。安全和省電,歸根結底是一套 rules。如果 apps 不遵守這套 rules,就等於白搭。像 Jail-break 之後的 iOS device,就是一個裝備 Cocoa Touch 的完整 OS X(多進程、文件系統一應俱全)。所以為了 enforce the rules,iOS device 都是 DRM-enfored 設備。然後通過統一的證書管理來嚴格限制其上的 apps 行為。

iOS 和 OS X 最大的區別就是 DRM 控制。拋開這個,兩者的轉化太容易了。iOS 放棄 DRM 控制的時候,就是我可能拋棄 OS X 的時候(其實也就是二者完全融合的時候)。而相反的結果則是災難的 —— OS X 也變成 DRM-enforced 系統。


區別在於

一個有桌面,有窗口,系統必須強化自己的存在並全面代理用戶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交互

一個沒桌面,沒窗口,系統不必向用戶強化自身存在而盡量讓App直接面對用戶


今天凌晨蘋果推送了 iOS 11 正式版,和前幾代相比,iOS 11 在界面和功能上都有不小的變化,不但重新設計了控制中心、App Store 和「播客」應用,也在相冊、備忘錄和相機中加入了一些實用功能。如果你還沒有升級 iOS 11,可以看一下少數派為你準備的 iOS 11 升級指南。

關聯閱讀:iOS 11 加入了這些實用的新功能,升級後一定要看看

除了 iPhone 上的功能變化,iOS 11 也專門針對 iPad 設計了很多新功能,包括全新設計的 Dock 欄、用戶期待已久的「拖拽」功能、和更加靈活的多任務處理。

少數派為你整理了一些 iOS 11 for iPad 的重要變化和實用小技巧,幫你在第一時間上手 iOS 11。

全新設計的 Dock 欄

iOS 11 for iPad 最大的變化就是加入了一個全新的 Dock 欄,非常接近於 macOS 上 Dock 的體驗。首先,這個 Dock上可以擺放的應用數從之前的最大 6 個增加到了現在的最大 15 個,並且在 Dock 右邊的分區會顯示最近使用的 3 個應用,而正在 Handoff 中的應用會出現在 Dock 的最右邊,Handoff 的應用會佔用顯示最近使用的 3 個應用的一個名額。

iOS 11 的 Dock 欄

如果你不喜歡在 Dock 欄上顯示最近使用過的 3 個 App,可以通過「設置 - 通用 - 多任務與 Dock」,將「顯示建議的應用和最近使用的應用」關掉。

全新的 Dock 採用從屏幕的底部向上划動呼出的方式,也就是說佔用了之前控制中心的呼出方式,而控制中心被移到了多任務切換界面中,這個會在下文中講到。

Dock 除了擺放應用,最大的特點在於它能配合分屏功能的使用。在已經打開一個應用的情況下,我們通過在屏幕底部向上划動呼出 Dock,然後選擇 Dock 上的一個應用,將它拖動到已經打開的應用界面中,你可以將這個應用放到兩側邊緣進行分屏,也可以作為懸浮窗口,懸浮窗口還可以放到主屏幕的左側。

當這個懸浮窗口在屏幕右側時,你可以向右划動隱藏它,然後可以從屏幕右側邊緣向左划動重新讓它顯示:

這個新的功能取代了之前的 Slide Over,但是如果你在懸浮窗口頂部向下划動,或者從 Dock 拖動應用的時候把應用圖標拖到了屏幕邊緣,那麼還是會進入和之前相同的 Split View 分屏模式:

整合了控制中心的多任務切換界面

iOS 11 同樣為 iPad 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多任務界面,一個集成了 Dock、應用窗口和控制中心,非常類似於 macOS 上 Mission Control 的界面。

這個多任務切換界面擁有三種呼出方式,其中兩種和之前的方式保持一致,通過雙擊 Home 鍵和四指在屏幕中上滑來打開。新增的一種呼出方式是,你可以用一隻手指從屏幕底部持續向上滑動到屏幕中央來呼出。

手指從屏幕底部持續向上滑動

期待已久的拖拽功能(Drag Drop)

拖拽(Drag Drop)在 iOS 11 中也同樣登陸了 iPad 平台。通過拖拽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方便地在兩個應用之間傳遞文檔、圖片、視頻等文件,突破了之前應用與應用之間的界限。

從相冊中拖動圖片到備忘錄里

拖拽同樣也支持批量操作,長按選擇一個文件並拖出來後,分別點擊需要相同操作的其他文件,所有被選中的文件會形成一個堆棧,然後你就可以批量操作了。此方法同樣適用於對主屏幕上應用的操作。

從相冊中拖動多張圖片到 Files 里

其實拖拽並不一定需要通過懸浮窗口或者分屏來實現,你可以在 iPad 的任意狀態下實現兩個應用之間的文件傳遞,比如說通過多任務切換界面:

亦或是通過 Dock:

更方便輸入數字和標點符號的 QuickType

不管是適用於中文鍵盤還是英文鍵盤,我們在 iPad 上通過虛擬鍵盤輸入的時候難免要在字母界面和數字 / 標點界面之間不斷切換。為了提高用戶體驗,iOS 11 for iPad 的虛擬鍵盤結合了字母界面和數字 / 標點界面,方便用戶快速輸入,免去了切換界面的麻煩。

不過 QuickType 目前只在 9.7 英寸和 10.5 英寸 iPad 上可以使用,12.9 英寸的 iPad Pro 暫不支持。

多任務處理

之前提到的懸浮窗口和分屏兩種方式都屬於多任務處理,除了從 Dock 選擇應用進入多任務處理模式,你還可以在主屏幕的所有應用中選擇你想要進入多任務模式的應用。

此外你還可以實現分屏時同時使用 3 個 App,實現方式為在原有左右分屏的基礎上,加上一個浮動的窗口 App,因此在 iOS 11 上可以同時使用 3 個 App,如下圖左邊是少數派 iOS 客戶端,右邊是備忘錄,浮動窗口則是信息,可以移動信息到左邊或者右邊。

分屏使用 3 個 App

二級菜單

iPad 至今還沒使用支持 3D Touch 和 Taptic Engine 的屏幕,所以在 iOS 10 之前都無法在 iPad 上通過 3D Touch 來獲取二級菜單。但是在 iOS 11 for iPad 中,我們可以通過長按應用圖標來預覽文檔,以及長按控制中心按鈕來進入二級菜單,獲得近似於 3D Touch 的體驗。

通過長按進入二級菜單

備忘錄

近年來 iOS 每次更新都會大幅更新備忘錄,今年也沒有例外。而 iOS 11 中的備忘錄可以說是逼死了很多第三方軟體,比方說各類掃描類應用。iOS 11 中的備忘錄內置了文檔掃描功能,並且可以在掃描後及時標註。

備忘錄的掃描功能

除此之外,備忘錄在 iPad 上還支持在鎖屏狀態下使用 Apple Pencil 直接呼出手寫模式。這一次備忘錄的更新讓它的實用性大大增加,第一時間進入手寫模式的功能也讓使用 Apple Pencil 的用戶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可以更加方便地記錄靈感。

從鎖屏直接進入手寫模式

Files

除了各種新增的交互功能,iOS 11 for iPad 還發布了一款新的應用:文件(Files)。在 Files 中,你可以實現搜索、列表、標籤等功能,並且會通過 iCloud 同步你的設置。當然,你也可以在應用中實現拖拽和批量操作等基礎功能。

而文件的儲存分為了三種模式,一種是 iPad 本地存儲,另一種是通過 iCloud Drive 存儲,最後一種則是通過各種第三方應用,比如百度網盤、Dropbox、Box、Documents 等(需要第三方應用主動適配)。

在 Files 里使用第三方應用

看完了這麼多 iOS 11 for iPad 的新特性演示,相信大家對於使用 iPad 作為生產力設備的信心又增加了一分。雖然在這次大版本更新中也存在通知中心從兩欄改回一欄等不太合理的地方,但是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特性足以掩蓋不足。希望 Apple 能在接下來的版本中及時修補 Bug,讓 iPad 能夠真正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


少數派接下來會持續報道 iOS 11 的方方面面,歡迎你通過 少數派 iOS App 及時獲取最新資訊,同時也歡迎你關注 iOS 11 具透 專題,了解更多 iOS 11 相關內容。

此外,我們從 iOS 11 中精心整理了 100+ 個小技巧,並做成了一本電子書,現已在少數派付費欄目和知乎書店上架。 了解詳情


ios主要對移動觸屏的優化好,是移動操作系統。

mac是桌面操作系統,對移動觸摸設備的優化幾乎沒有。

ipad作為平板明顯是移動觸屏設備咯。


arm和x86的區分,一系列指令集...如果iPad搭載intel處理器,按照intel擠牙膏式更新周期,iPad更新恐怕不足以吸引消費者...其次考慮功耗吧,畢竟iPad注重用戶體驗,iOS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很容易上手。macOS雖說容易上手,但熟悉系統花的時間比iOS多,不是有人買Mac裝win么...再說,蘋果自主研發GPU和CPU(基於arm),可以在每次更新iPad時拿出賣點啊,不受別人影響...

有些說錯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從用戶角度來講,iOS和OS X的最大區別不是文件系統么?

iPad pro剛出時我就買了,當時是想用它來取代MacBook Air,做筆記、手繪什麼的都很方便,但是…但是iOS下的文件只能由特定應用打開,是要怎樣啊!

比如我想遠程訪問伺服器,用scp傳文件,不行。

比如我想用latex寫論文,生成pdf用OneNote打開,沒門。

比如我想運行個python程序,生成圖片啥的…完全不可能。

比如我在sketchbook pro上畫的圖,想用procreate打開編輯,呵呵……

所以現在我的iPad pro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灰。

所以我又買了12寸的MacBook,屏幕雖然小了點,但至少上述任務都能完成。

可能蘋果就是想騙我這種果粉買了iPad又買MacBook吧……不得不說它成功了(′?_?`)

蘋果公司應該不希望用戶花iPad的價錢買MacBook的功能吧(不考慮硬體和性能差異的話)

最後,如果有資深果粉知道我上述問題在iPad上的解決方案,請不吝賜教,跪謝


蘋果現在同時推行MacBook(輕薄如平板的筆電)和iPad Pro(效能強如超極筆電的平板)試驗色彩濃厚,真實目的就是收集經驗。

而微軟在這方面已經透過搭載Windows 10的Surface系列走在了蘋果前面。

MacBook和iPad Pro將來的歸宿就是和Surface系列一樣。

在這個過程中iOS和macOS的融合正在不斷推進,最終將推出類似於Windows 10那樣的作業系統,完全統一的底層和技術架構,但UI層面和API分為高度互相關聯但又不完全合併的獨立的兩套。

姑且稱之為AppleOS吧,新的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平台整合成不同的衍生發行版。而在介於桌面和行動之間的硬體平台上,將同時搭載觸控和傳統桌面兩套UI和API,在Pad模式和Mac模式下切換。

這條道路並不容易,因為要達到兩個操控模式和兩套app機制切換的完美體驗沒這麼容易,Windows 10及UWP也只是初級階段。


據說當年Apple想讓iPad用Intel的處理器,結果價格沒有談攏……於是……


交互方式


蘋果的高管在很多採訪中提過很多次了:mac os不適合觸屏操作


兩個方面:

iPad屬於後PC時代的代表,自然不會沿用PC時代的操作系統。

iPad最直接的交互方式是觸摸,觸摸方面已經有一個成熟的iOS擺在那了,且iOS就是一個mini版的Mac OS,所以沒有必要再改造一次Mac OS去適配iPad。


續航和散熱我覺得是主要問題,輔助技術沒有突破進展,蘋果再牛也沒法保證


散熱續航便攜的均衡體


使用場景和硬體性質不同。

ipad的操作和iphone是一致的,沒有實體鍵盤也沒滑鼠,可是有觸屏。

Mac基本和PC基本還是一致的,有鍵盤有滑鼠沒觸屏


ipad與iphone或者說第一代的ipod touch 而不是macbook, 血緣上更近。mac os是基於觸控板和鍵盤作為用戶IO的系統,而ios則是由手觸操作實現用戶交互的系統。沒有鍵盤,更便於攜帶,基本上ipad就是一個放大了去掉通話功能的iphone,顯然ios是其天然選擇。又及,目前mac is與ios相似點越來越多,二者融合似乎大勢所趨,而且蘋果也打算這麼做。

突然想起,當年ipad剛出時,在二手市場里破解了能安裝通話軟體似乎是某些ipad的賣點之一,但現在好像已經完全沒人想拿ipad當手機用了。(當然,ipad本身也已經可以facetime了,但通話始終不是其主打功能。)

再又,我始終認為隨身設備小型化,多功能化是不可避免的。筆記本被手機,各類pad擠佔市場生存空間的現象已經十分明顯。個人認為要麼以後就是隨身多功能終端,要麼就是專業級設備(比如大型圖形工作站)一類。


從MAC OS的趨勢上看,早晚ios和Mac Os 早晚會合併的。

目前區分是因為硬體和使用環境不同。

從lion上可以看到IOS的一些影子。


推薦閱讀:

為何android應用的安裝文件體積這麼大?
windows為什麼不把所有系統文件都放在一個文件夾內?
為什麼智能手機的主流操作系統系統普遍傾向於弱化文件管理功能?
Linux用戶如何反擊Windows用戶?

TAG:macOS | iPad | iOS | 操作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