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資金補助的海外留學項目,資金的來源可以分為哪幾類?各有什麼不同之處?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留學申請季,更多「留學」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坐標美國。

這篇回答主要討論研究生行政助理的工作。

現有的回答已經充分討論了非常常見的fellowship,助研(research assistant, RA),助教(teaching assistant,TA),這些資助來源都常見於理工科PhD,而開PhD的學校通常是「國家級大學」/綜合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或者說是科研為主導的「research institution」。

我來提供一些更加「小眾」的信息——很多規模較小的學校會提供研究生行政助理的職位(graduate assistant,GA),有可能提供一部分補助並且減免一部分學費。我所在的學校給研究生助理每學期減免6學分學費(至少要選6學分的課,否則自動取消助理職位),我選課算多的,這份助理工作對我來說差不多可以減免一半學費,補助剛剛夠付房租。

碩士項目概況

我目前是在美國的一所區域性大學(regional university,區域性大學_百度百科)學習心理諮詢。學校本身規模很小,一共只有3000人,是一所典型的教學主導的高校,即「teaching institution」——大多數老師都是親自上課親自判作業,並沒有正式的提供薪酬的TA或RA職位,也不開設PhD項目。

我目前就讀的是一個CACREP認證的碩士項目,林林總總加起來四年79學分(marriage couple family counseling + clinical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 play therapy),其中12學分是實習,總計1600小時。課程都設置在下午四點之後,有點「夜大」的感覺,同學的年齡從20出頭到將近70歲,絕大多數同學都是邊工作邊讀書,也有一部分「全職主婦」(類似於摩登家庭前三季的Claire),留學生比例非常非常小,幾乎沒有人為了讀這個碩士而脫產的。每門課3學分,項目要求學生每學期選0—3門課(有些同學真的會讀到一半懷孕了,然後某個學期不選課安心帶孩子),選夠6學分就算是「full-time student」,心理諮詢是一個比較強調個人成長過程的領域,所以通常情況下限制學生最多只能選3門課,也就是9學分。項目對學生幾乎沒有科研要求,所以也不存在所謂的「組會」。這意味著,對於我的絕大多數同學來說,這個項目只是生活一小部分。就我目前的了解,這個學校其他碩士項目也存在類似現象——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碩士項目只是生活一小部分,學生的重心通常是本職工作和家庭生活。

助理職位概況

之前提到,我所在的學校大多數老師都是親自上課親自判作業,通常教學任務重於科研任務,學校並沒有正式的提供薪酬的TA或RA職位,也不開設PhD項目。對於留學生來說,最好的資金來源應該是研究生助理(graduate assistant,GA)的職位

我目前的助理職位是Accessibility Specialist,所在團隊是Academic Success,一共十一二個人,大部門是Campus Life and Student Success,大概百八十人。團隊會議兩周一次,部門大會每月一次。

全校一共有大約20個研究室助理,統一要求每周坐班20小時,「法定節假日」照常,但是春假秋假暑假基本上都泡湯,聖誕假期也比學生的寒假短很多很多。理論上不需要加班,理論上工作時間不可以做自己的事情(預習複習寫作業)。實際上會有些不同,比如辦公室前台臨時請假的時候,或者事情很多的時候,確實需要偶爾加班。不過上班時間看個文獻/教科書,寫個作業什麼的通常也不會被計較。

我的主要工作是給學校的殘障學生提供幫助,比如和出版商溝通,幫助有閱讀障礙的學生要到教科書的PDF版本,比如給學生群發郵件,說「你們班的某個同學需要一個幫忙做筆記的志願者,你是否願意幫忙呢」,比如給一部分有額外考試時間的同學安排考場;另一部分工作則是和學生的學業表現相關的,比如期中考試之後給一部分同學群發郵件,「同學,你這幾門課得了D或者F,你最近過得還好么,有什麼需要我們提供幫助的么」,比如會有教授在學校系統里登記學生的考勤或者成績警告,我們部門需要和登記警告的教授了解情況,然後聯繫學生,幫助協調溝通或者給學生提供支持——整體來看,我具體的工作內容非常類似於國內很多學校的「教務」

人際關係氛圍有點類似於「外企」,不太像教務老師之間常常聊家長里短,同事之間的關係都和和氣氣,但是邊界感比較強,會有很多團隊建設活動,每個月都需要出工作報告,同時每一兩個星期會和直屬上司一對一面談一次彙報工作,每年一次綜合考評——助理也會被考評。理論上助理的位置是一年一換的,但是通常情況下大多數老闆都會用到助理畢業或因其他原因辭職(比如生孩子),極少主動辭退。我和老闆很直接地討論過「我是不是每年都得重新找工作」這個問題,他的答覆是,「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要結束合同,一定會提前很多告訴你,不會突然做決定」。

因為是私立學校,所以學校里很多設施、教學樓都是捐的,「donor」是超級重要的人物。我偶爾會聽到隔壁辦公室的某高層打電話,donor是個高頻詞。整個部門的另一個特點是,人員變動很快。很多新人全職員工的第一份合同是只簽一年的,所以每年5月到8月都像是「招聘面試季」。研究生助理的招聘通常是督導(直屬上司)獨自完成,如果上司願意,可能會參考團隊內部的意見。而全職員工的招聘則是上司審核建立,單獨面試,最終會有3人左右進入到最後一輪校園參觀的階段,應聘者會做一個公開的presentation,整個大部門都會被鼓勵去參與,會有很多開放的對話,促進今後可能的溝通協作。大約兩周之前還無意中聽到兩個高層的談話,大概在討論部門員工的去留意向,預估明年的招聘季大約是什麼節奏。我個人非常喜歡開放面試的部分,應聘者的簡歷、面試可能會問到的問題、評分表格等內容都可能會幫助到我今後在當地找實習和找工作。

工作申請過程總結

我是在學校內部只對學生開放的求職平台上看到的招聘信息。

大概的時間線是這樣的:

去年8月中旬入學,明顯感覺到經濟壓力,聽說了Graduate Assistant這個似乎不錯的職位。

9月—10月參加了就業指導辦公室組織的求職講座,比如怎樣查找資料,怎樣組織簡歷,面試基本注意事項等等。了解到學校內部的招聘信息平台。9月上旬買了12月回國的機票。10月中旬找就業指導辦公室的研究生助理手把手改出來了人生第一版CV。

11月試圖申請某獎學金(今年4月宣布結果,我沒申請到)。並且每隔一兩天就去學校內部平台看一眼(留學生只能做校內的工作,所以我沒太關注外面的信息)。

12月5日傍晚看到了開放職位!連夜寫了cover letter,並且把CV中的部分信息拎出來,弄成了一頁紙的簡歷。

12月6日一大早去找了我的一個同學,她之前告訴過我她在Academic Success團隊工作,是我在美國的第一個朋友,我帶著我的cover letter和簡歷給她看,她稍微幫我修改了一兩句話。給未來老闆發送了cover letter和簡歷,並提到「我這禮拜五一早就要飛回中國,非常希望可以這幾天面試」,很快得到答覆,周三面試。於是下午在學校網站上查找Academic Success團隊和Campus Life and Student Success部門的相關信息,據說這是準備面試的重要工作。晚上給一些有經驗的朋友發微信求助,尋求建議。一個朋友告訴我學習一些ADA相關的內容,工作中可能會用到;另一個朋友建議我關注social justice,還發給我一篇文獻;兩位移民美國的長輩建議我準備一些問題,表現出我對這份工作的興趣和熱忱。查資料的時候發現即將離職的助理是我碩士項目的學姐,晚上發了一封自我介紹和問候的郵件。(還花了大概15分鐘專門練習讀准面試官(未來老闆)的名字LOL)

12月7日一大早起床,把我所有的資料複習一遍(一部分是關於我自己的,CV和cover letter,甚至還包括以前的推薦信;另一部分是關於團隊和面試官的,我查了對方的Linked In主頁,對背景有個大體了解),看了兩三個YouTube上的面試建議視頻。上午去面試,整體情況是,前二十多分鐘對方問問題我回答,之後讓我問問題,我居然問了二十多分鐘問題……下午按照美國的求職禮貌發了follow up郵件

對方的提問包括:

自我介紹/為什麼對這個職位感興趣;是否使用過Academic Success團隊或者Campus Life and Student Success部門提供的服務,有什麼反饋;你對宣傳殘障相關的教育活動有什麼想法;如果你需要管理辦公室的前台,你會怎麼做;如果你需要和學業表現有問題的學生工作,你有什麼思路和想法/你的education philosophy是什麼;如果一些工作需要嚴格的存檔記錄,你是否有相關經驗,能夠勝任……

這和我想像的面試完全不一樣,並沒有問很多「常見問題」(加不加班,優點缺點),反而問到了很多的和具體工作密切相關的問題,可見面試之前針對具體職位做功課真的很重要

我的提問包括:

我很好奇你們的education philosophy,可否說來聽聽呢;我承認自己之前並未關注過殘障人士這個話題,請問你們之前做過哪裡教育活動呢(對方回答之後我補充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對於我的面試表現,是否可以給我一些反饋;我非常希望在寒假為這份工作做一些準備,你們建議我做些什麼呢;結尾的時候提到了我寒假的日程安排,提到了手機會停用,郵箱會及時查收,並且提供了我的skype賬號,表示如有必要可以視頻聯絡。

這和我的想像也不一樣,我以為問一兩個問題「意思意思」就行了,結果對方一個勁兒地問我「你還有其他問題」么,我就一個勁兒地問了下去……也不知道這個操作到底對不對……

12月8日上課,交各種final paper,收拾行李。

12月9日登機回家。

超級焦慮,整個寒假都在思索什麼時候才能得到消息。

1月5日收到郵件,告訴我可以上班了。然後重新買機票,收拾行李回美國。

整體來看,就業指導辦公室真的非常靠譜,基本上工作坊的建議全都用上了,提前改好的簡歷也用上了,來自朋友們和長輩的一些建議也非常有幫助。整個過程運氣也很好,由衷感恩。

希望這份潦草的總結能夠幫助到以後會遇到類似經歷的人。

其他信息

補充一點我曾經了解過但是並不深入的信息,就是一些社會機構的獎學金

比如這個,http://www.aauw.org

還有這個,About the P.E.O. International Peace Scholarship (IPS)

我之前只申請過一個,也沒有申請到,所以並無經驗。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提前多關注一下。尤其是女生!尤其是女生!美國的女權主義要比國內更加強勢,我列舉的這兩個基金都針對女生,申請材料必然要求涉及申請者關於女權以及social justice的看法、態度和行動。

最後,也許不太實際,祝福留學生們大體上過得平安、順利。


Many Universities provide tuition scholarships and stipend support. Emory』s current financial support can be found at Financial Support Overview | Emory Laney Graduate School. Some schools require that the student select a laboratory before admission and the laboratory supports the student for the duration of their training. At other Universities, like Emory, the University support the first year or more of the student』s training and during that time the student completes several 8-10 week rotations through laboratories that they may want to work in. At the end of the rotations, the student selects a lab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supporting the remainder of their training. The means of support should be discussed with the program before accepting an offer. Students are also encouraged to apply for fellowships from foundations like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o support of their training/research program. Many Universities will supplement the stipend of students that successfully compete for a fellowship to incentivize students to seek outside support for their training. A history of fellowship support is an excellent means by which students can begin establishing a track record.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enrolled in one of the Emory Graduate Division of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are supported by external fellowships.

I will also be participating in the CSC-sponsored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larship Fairs (第九屆國際研究生獎學金信息說明會-2017 IGSF) and am happy to answer any questions.

許多大學都提供減免學費的獎學金和工資資助。Emory 目前的財務資助可以在 Financial Support Overview | Emory Laney Graduate School 上找到。一些學校要求學生在報到前就選擇好實驗室,實驗室全程資助學生的學習。其他學校,比如 Emory,學校層面資助學生一年以上的學習,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在他們可能會加入的實驗室中,完成 8-10 周的實驗室輪轉。輪轉結束後,學生確定加入的實驗室,而實驗室則負責該學生之後的經費資助。在你接受 offer 之前,你應該和項目討論財務資助的形式。我們也鼓勵學生申請諸如美國心臟協會之類的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來資助他們的培訓和研究項目。對成功申請到獎學金的學生,很多學校都會額外提供對等的工資,來激勵學生申請外部資助。對學生來說,擁有獎學金資助的歷史,也是開始建立自己學術檔案的好機會。Emory 研究生院生物信息和生物醫藥科學項目中,大約 50% 的學生都拿到了外部獎學金。

我本人也會參加中國國家留學網主辦的國際研究生獎學金說明會(http://www.csc.edu.cn/edufair),我會在現場回答大家的問題。


美國這邊基本分為TA,RA,fellowship這幾類。TA就是助教,要幫忙上習題課,改作業之類的,一般來說一周所有用於教學時間(上課+office hour+備課+改作業+出quiz/考試卷等等)在10-20小時之間,教學任務量 因 具體專業、具體教學科目和具體學校 教授要求 而異。RA就是助研,也就是在實驗室做助理,因為數學系沒有實驗室也沒有RA,我也不太清楚。Fellowship就是不用幹活的免費獎學金;對於國際生而言,fellowship主要就是院系或者學校統一給的獎學金,NSF也可能有其他的fellowship,但NSF fellowship大部分僅限US citizen/permanant resident,也就是說拿學生簽證的國際生是沒資格申請的。

至於區別的話,TA, RA屬於工作,fellowship屬於獎學金;一個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TA, RA扣的稅比fellowship更重——美國的稅務法則比較複雜,我從來沒有搞清楚過計算方法,我記得我當TA的時候一年應該是扣了幾百刀上千刀的稅的(TA總共金額一年26000-27000的樣子),但是fellowship的話幾乎沒怎麼扣稅,可能也就扣了幾十刀。也就是說, TA, RA乾的活更多,交的稅也更多,是的,就是這麼不公平。賓大這邊數學PhD統一給的package是提供5年的financial support, 其中3年以TA的形式發放,2年以fellowship的形式發放;但是如果你有外源的funding,比如NSF fellowship,你也可以拿來沖抵TA那部分錢(只能選一份不能拿雙份),但是我上面也說了,NSF fellowship給國際生的機會很少。

最後再說一下,我上面說的主要是PhD的資助形式,但是其實master甚至本科生也是可以申請做TA/RA的。比如數學系經常人手不夠,要招outside TA;outside TA給的錢就比PhD給的獎學金要少很多了,我記得一個月可能1000多刀的樣子吧。


@yuhang li 基本說的差不多了。我個人的preference是。TA錢最不好拿,小本事情很多,且都和科研無關;RA錢最常見,安心科研;Fellowship最爽,類似獎學金包養。

來源的話RA還要分是哪裡的。區別挺大的。

CS來說在美國有這幾種:

  1. NSF,純科研,我導師基本就只申請NSF。
  2. 工業界的Gift,比如說Google Faculty Award,Bloomberg Faculty Award。類似NSF。
  3. 工業界的大項目,很可能要有保密協議,做的東西知識產權是公司的,類似公司出錢請學校做項目。
  4. 軍方項目。國防部,空軍,海軍之類。需要嚴格評測,和競賽一樣。一般美國國防部的項目一下發給5個組,每年評測,末位淘汰制,做得差的就突然死亡。最後很容易搞得很工程,成為「美軍死亡行軍」。

這幾個裡面,1和2最爽,純Gift,啥也不要求。但是錢最少。一般2大概8-10萬美刀,在CMU將將夠一個學生一年。NSF分大中小,中可以養兩個,小一個。 3和4錢多很多,可能一年一百萬。但是事情很多,也可能很工程,導致學生只能課餘時間發paper。

申請難度的話要看學校。頂尖學校3和4特別容易申,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看老闆們能handle多少就能搞來多少,NSF就還要好好寫才行。但是其他學校來說可能3和4就沒啥機會,因為NSF有教育的目的,所以反而需要照顧所有學校,而軍方就實用導向,只給那麼一些學校那麼一些老師。

Fellowship除了NSF fellowship其實還有很多別的。有不少國家都有類似的fellowship。但是可能都帶bond,比如需要回國效力之類。我們的留學基金委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不過一般來美國讀PhD都不差錢,不會願意要帶bond的fellowship。日本的fellowship就很多,日本同學幾乎各個自帶funding。很多還不帶bond。。。然而他們本來也喜歡回國,出國的人也很少。。。真是個奇怪的民族。。。

另外還有一大來源就是工業界的fellowship,例如Google, Facebook,Yahoo等PhD fellow。一般我們系每年都有兩三個人能拿到。然後還有各種women in cs,錢很多,很多學姐學妹拿到過。一般這種fellowship就是半年到兩年不等。這樣算下來,大概我們系的中國學生有1/3左右是在整個PhD期間拿到過類似fellowship的。

還有一個來源就是學校給的。。。取決於系裡有多土豪。。。 我們換了新院長之後非常土豪,似乎是所有PhD的第一年都是fellowship,院里包養。想做啥research做啥,真是爽啊。。。

至於稅這個,不得不說私立學校就是剝削。。。我們所有fellowship都不能直接拿到手裡,都是給學校,然後學校給我們。。。統一規定。。。每個月生活費漲10%。。。也就是$200。

上個學期我拿了Paul Allen的$50,000的fellowship,最後發到我手上,只有一千多美金。。。簡直就是完全注意不到好么!

最後,讀書期間,想要發家致富,還是要說服老闆讓你去實習。三個月能拿$25,000, 稅後起碼剩一萬,一年出去開會時順帶玩的錢有了。

當然真的想發家致富還是要早畢業。。。


給 @Yuhang Liu 做點補充:

關於TA的工作時間:通知書上通常會寫明是「50%」還是「25%」,一周的法定工作時間是40小時,50%就要求你在助教工作上花20小時,25%就是10小時(參見@Sean Liu 和 @AliceYang 在評論區的評論)。當然實際上你不可能正好花這麼多時間,所以這是一個平均水準,交作業、各類考試之前可能會多一些,平時就少一些;但是即使是比較忙的時間段,每周工作時間也不能超過太多(否則你可以去找教務投訴),所以最後平均下來應該是達不到這麼多的。

TA和RA的工資一般稱為Scholarship,相應的不工作就拿的叫Fellowship。一個區別在於,Scholarship對應的是employed狀態,Fellowship則沒有。所以拿Fellowship是不能以此申請SSN的,只能申請ITIN(個人納稅號;當然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比如幫老師監考有收入就可以去申請SSN,這是我聽美本美碩的同學說的),只有Scholarship才能去申請SSN。

另一個區別在於,中美之間對於Fellowship和Scholarship的稅務協定不同:Fellowship不管多少,全部免稅;Scholarship則只有每年5000美元免稅。我們一年級是Fellowship,理應免稅,但是為了方便計算,每個月發錢的時候都是先扣稅的,然後到了退稅季,我退了將近1000刀的稅(相當於又拿了半個月工資),從這個來估計的話,大概稅率在5%左右(這是聯邦稅,似乎沒有收州稅?)。

正如 @Yuhang Liu 所說,校外很多Funding通常會卡身份,要求美國公民或綠卡才能申請。但是根據我從教務那裡收到的郵件看,還是有很多不卡身份的機會的,而且大多數學校都會有「配套資金」的獎勵機制——如果你通過激烈的競爭得到了某Funding或獎金,學校會根據你獲得的資金數量「配套」一些資金給你。

我經常說讀博士也是工作,其實有一點可為佐證:今年我所在的學院(Dornsife School of Letter and Arts,文理學院)大概是受到學生方的壓力,正式宣布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從之前的每年24000(按9個月或10個月發放),提高到今年的26000,並將在明年進一步提高到30000,基本上日常生活開銷能夠自理並稍微有些盈餘(當然像買車什麼的還是要靠家裡……)。


我來簡單談談美國的資金補助吧,畢竟美國的太多了。

美國高校獎學金(校內獎學金)分類:

1、服務性獎學金(ServiceScholarship):是指助教金(Teaching Assistantship) 和助研金(ResearchAssistantship)兩種,也就是樓上答主提到的TA和RA。這種獎學金一般頒發給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在少數學院也能獲得助研金,但比率相對很小。對於申請美國研究生以上級別的中國學生來說,獲得獎學金的幾率會比本科生或本科轉學生大得多,多數都是以拿到這兩種服務性薪金的一種來獲得全獎的。這種服務性獎學金供給學生一定數額的現金,並在大多數學院同時又免學雜費(Tuition and Fees),但要求獲得此類資助者每周擔任12—20小時的輔助教學或研究工作,你理解為給教授打工賺工資就行了。

2、非服務性獎學金(Non-ServiceScholarship):這種獎學金申請比率最大,金額也最多。它包括學院助學金(Fellowship)、獎學金(Scholarship)、Grant(助學金)、全免學雜費(Tuition Fee Waiver)以及其他一些依學院本身而定的獎勵(awards)。這種awards不同學院在金額和份數上有很大差別。

3、學校貸款:這個也算是資金補助的一種形式,不過一般只提供給美國本土學生,但不是絕對的。

4、校內打工:這種就是正兒八經的以打工的形勢來獲得資金了,你可以通過學校提供的校內工作來獲得一定收入。美國移民局規定,國際學生可以在校內合法工作,每小時最低工資按各地情況來算,每周最多可以工作20小時,假期可以工作40小時。校園工作包括在大學食堂、書店、圖書館或健康俱樂部等地方打工,或者在大學的行政辦公室幫忙。

下面主要講講非服務性獎學金。

全免學雜費(Tuition Fee Waiver):

在一些美國學院中,設有全免學費的美國大學研究生獎學金,有的學院把它作為Scholarship的一種,有的學院把它單獨列出。但其實Tuition Wavier並不屬於獎學金的範疇,而是一種經濟資助,這是中國學生,尤其是非理工類申請人拿的最多的一類資助類型。 也是非服務性資助中發放最多的,最容易申請的一種,但由於學費只是總花費的一部分,所以如果要獲得足夠的資金,還需同時申請其他形式的獎學金。如果可以獲得學費全部減免就是大學通常所說的「半獎」,如果再拿到RA/TA就屬於「全獎」了。

獎學金(Scholarship):

這種獎學金的形式分兩種,可以是規定一定的金額數量,作為特定的獎學金形式。比如經濟學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等頒發給成績優異的學生。第二種是額獎學金,這種是隨學院規定的學雜費高低而不同的,並且數量也是非常有限的。雖然每個學校或者學院都會設置很多類型的獎學金,而且學生可以同時申請兩種以上的獎學金。獲得Scholarship的機率要比獲得Fellowship的機率大一些,但Scholarship的金額比Fellowship要少一些。

學院助學金(Fellowship):

助學金是一種金額最高、競爭最激烈的獎學金。如果獲得了一所學院授予的助學金,就是獲得了全獎,除了一般的免學費雜費、住宿費、保險費、書本費之外,助學金還會提供學生一定金額作為其個人消費費用(Personal Expenses)。 助學金在申請過程中競爭很激烈,一般除了要求較高的TOEFL,GRE或GMAT成績外,還要有較好的GPA、推薦信和個人陳述等。

需要給題主說清楚的是,以上獎學金基本上是讀PHD才能拿到的,master很少有獎學金,不過TA和RA這種還是可以申請,比較有時候導師還是很缺人手的,特別是有些專業,PHD招不夠的情況下,就會招master來做TA和RA。

--------------補充一點-----------------

要說到master能拿到的,在美國的各大學校都有一種工作叫grader,不過這種工作發放資金的方式和要求每個學校都不同。拿我們USC來舉例,我們學校grader的發放方式是,只要你選擇的課程可以考到top3%左右就可以去遞交申請,然後通過給下學期選擇這門課的同學閱卷或者答疑來獲得報酬,工資雖然不多,但比校內打工好多了,這也算是master的一種類似於TA或者RA的獎學金。不過grader不是每種課都有的,像EE專業,TA只能是PHD,而TA這種獎學金一般就是上討論課的,如果沒有討論課TA就批作業去了,這門課也就沒有grader了。

美國的獎學金種類雖然多,但是還是提醒一下以學習為重,這種工作性質的獎學金還是看自身來決定是否申請,畢竟每天1000塊的留學成本不是grader,TA,RA能比的。


補充一個德國版的。

德國分為HiWi, 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 和 Stipendiat。

HiWi 也就是學生工,主要是幫忙整理一下文件,找資料,處理數據等,做的是最基礎最雜的事務。工作時間按照合同上的來定,每周或者每月工作XX小時,工資基本上是最低工資標準。任務量比較小,而且難度不大,大多是本科生或碩士生來做。

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 是科研人員,教授很重要的助手,工作內容可能包括備課、上練習課、指導畢業論文、做項目、改作業、出考題等,工作合同一般分為半職或全職,也有部分是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三職位。工資水平每個州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全職稅後能拿到2000多歐元/月(拿到博士學位前)。

文科類的 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 職位較少,而且我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給了本國人。拿這種合同的人,至少是已經拿到碩士學位,同時可以申請註冊博士生,攻讀博士。拿到博士學位之後的 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要麼是做博士後,要麼是做Habilitation(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特有的,取得教授資格的前提),現在也有Juniorprofessor(青年教授),相應的工資也會高一些。

HiWi 和 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 都是被僱傭的,所以收入都需要繳稅。對於中國人來說,還要符合簽證上對於工作時限的要求,學生簽每年只能工作240個半天或者120個全天。如果是wissenschaftliche Mitarbeiter,就需要換工作簽證。

而 Stipendiat 是拿獎學金的人,收入不需要納稅。給中國人的獎學金,要麼是中國方面的,主要是國家留學基金委(CSC),有給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的,也有給博士期間聯合培養的。德國方面主要是一些基金會,比如阿登納基金會、艾伯特基金會,名額較少,中國人大多拿的是攻讀博士學位的獎學金。拿獎學金的人,沒有工作要求,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論文,科研)。

學校一般不會給獎學金,聯邦州現在也沒有聽說給,即使有也名額很少。此外,一些特殊的渠道,比如學校之間的合作項目,也有可能會提供資金資助。DAA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 以前還資助攻讀博士,但現在只資助短期交換了。


一、全額獎學金有哪些種類

二、碩士可能拿全獎嗎

三、博士沒有自費讀5年的

一、全額獎學金有哪些種類

這裡講的全獎是針對研究生的,美國大學針對本科生也設置獎學金,但是本科生能拿到的最高獎勵,即使號稱是「全額獎學金」,往往也只是全免學費,讀書需要的生活費和各種雜費還是要自己出。相比之下,研究生的全獎,除了全免學費,學校還要包生活費、雜費甚至是醫療保險。給研究生的全獎指的是——讀書所有的費用全都包括的獎學金,家裡不用再出一分錢。

研究生的全獎,主要有3種。

1.TA(Teaching Assistantship,助教獎學金)

拿這種獎學金的人,被稱為TA。職責是幫助教授批作業,給學生答疑,有些專業,比如生物、物理,TA們可能還要帶著做實驗,並且做實驗以前,要給學生們講點基礎課,這種低層次的講課也是TA職責的一部分;而電子工程、計算機等專業,一般不需要講課。

如果課程比較大,選課學生多,教授在講台講課,TA們會分布在課堂各個角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盤,地盤上的學生們有問題可找你解答;收上來的作業,TA們每人批改一部分;大家還要輪流給學生們答疑。

大部分新生拿的是TA,一般到了高年級,就轉成了第二種獎學金,也就是下面說的RA。有些將來想做教授的高年級博士生,也可能通過獨立講課來獲取經驗,尤其在不重要的夏季學期。

2.RA(Research Assistantship,助研獎學金)

拿這種獎學金的人,被稱為RA,職責就是給教授做研究助手。讀博期間,本來就是要做科研的,拿著RA可專心做科研,早出、多出成果。博士要畢業,靠的是科研上有突破,達到一定高度,做TA批改作業這種事情,對畢業來說徹底沒用。

TA轉RA的前提條件是,你的導師得有科研資金,他有錢才能給你RA。如果你讀博期間,導師沒有拿到任何科研資金,你就得不停地做TA,一直到畢業,整個讀書期間,全靠TA。排名越往後的學校,導師們拿科研資金也越難,博士生們做TA到畢業的概率就越大。

3.Fellowship獎學金

通常這是某些校友、公司或者組織捐獻的錢,或者學校甚至政府部門專門設立的獎學金。也因此,有些fellowship只針對某個種族(比如黑人)、某個性別(比如婦女)、某些專業(比如 工程類)甚至是某國公民。

與TA/RA需要工作不同,Fellowship理論上是白給的,也就是你不用做任何事情,錢你白賺了。但是實際上,你還是要變相做RA,和RA的區別是錢不是由某個教授個人出的,所以他不是你的綁定導師,你可以自由選導師。另外,一般情況下,博士生一年級期間,系裡希望你能找好導師做科研,後面無論你的獎學金誰出,都是要做科研的。

有些學校,Fellowship就是全獎,儘管可能給的工資數量和TA/RA略有不同;有的學校,Fellowship不是全獎而是一個固定的數目,比如一年20000美元,不足以覆蓋你每年讀書的學費加生活費,系裡一般會給你補充成全獎,等於你是Fellowship+TA或RA的混合;也有的Fellowship給的數目很少,比如每年到手5000-8000美元,系裡會同時給你一個TA或RA,Fellowship這部分是你額外的收入。

Fellowship也可以作為一項HonorAward(榮譽獎勵)寫在簡歷里,說明你比同學們更牛。

在這裡,繼續為大家介紹另外兩類獎學金。

4.Grader(批改作業的教學助手)

批改作業屬於低級工作,工作量大,有些系裡緊靠讀博的學生是不夠用的,或者系裡資金充足,博士生們很少有人靠做TA來養活自己。這些人製作批作業這類低級的活,只拿工資,但是學費不免,而且工資低於TA。

5.Project Assistant(項目助理)或Programmer(程序員)

TA們有Grader來做替身,RA們也有。一個科研項目並非每個方面都引人入勝,難免會有些基礎的、底層的工作,很耗時間,無論你做得多好,都沒有科研含量和價值。也是學費不免,工資一般低於RA,但是比Grader要好,因為你是做Project提高自身實力,將來找工作簡歷上更好看,或者如果教授有了新的RA職位,而你表現得很優秀想繼續讀博,他們往往會優先考慮你。

二、碩士可能拿全獎嗎

碩士拿全額獎學金非常難,最主要原因是給碩士的獎學金總數太少了,只要系裡有博士生,獎學金都優先發給了博士申請人,碩士申請人基本沒戲。

這不是你背景強弱的問題,而是因為碩士生沒有優先順序、全獎總數目太少的原因。

碩士拿獎學金的三種可能如下:

1.特殊政策

最典型的就是斯坦福大學,很多院系(比如能源工程等)不管你是什麼背景,統統招來讀碩士,有的人自費,有的人有全額獎學金。因為人家學校牛,不怕你中途跑了,怕的是你之後的博士資格考試過不了,所以等你先考過資格考試,再談讀博士的事情。

2.運氣好

儘管系裡博士學位,但是在申請入學階段,有的人仍然拿到了碩士全獎。這種情況很罕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總的來說得要運氣好,系裡正好有全獎名額空出來。

3.系裡沒有博士學位

三、博士沒有自費讀5年的

每年都有少數學校的博士項目發一些PhD AD without financial aids,就是把你錄取成博士生,但是不給你任何獎學金。有些申請人家裡有能力支持自費一兩年讀碩士,但是博士需要5年,如果全自費,肯定會吃不消的。

實際上,自費讀博的人,要麼在第一年或者最遲第二年末拿到全獎讀書,要麼就轉成碩士生,畢業走人了。

美國大學各個系裡的獎學金基本都是要每年審核一次,已經拿到獎學金的同學,只要表現別太差,尤其是GPA別太難看,都會被自動更新,下個學年繼續拿錢直到畢業為止。

自費讀博的人是少數,系裡會每年根據你的表現來重新考慮是否發放TA獎學金給你。同時,你入學以後也可以打聽哪些教授科研資金比較充足,通過選課、做項目跟某些教授「勾搭」上,可能不用等系裡做決定給TA,就從教授手裡拿到RA了。

已經在讀的高年級博士生們,有些人是年底畢業的,轉過年來的春季學期,他們手裡的獎學金名額就被釋放了,而大多數系裡新生入學是在秋季,春季學期空出來的名額是最容易拿的,有時候甚至自費碩士都能搶到,因為系裡可能所有博士生都有獎學金了,只好給碩士生。

基本上所有的自費博士,在第一年讀完就應該能拿到獎學金了,如果你很倒霉,系裡資金很緊張,沒錢給你;或者你表現不佳甚至上課成績較差,那怎麼辦?再過一年,你的學分足以拿到碩士學位了,建議在第二年期間跟系裡商量,轉成碩士生拿學位走人吧,系裡應該會放你走,給你條出路:本來錄取你的時候,就沒獎學金,你這個書讀得也和自費碩士似的,自己一路掏錢讀下來的,那就當是自費讀了個碩士。

因此,自費讀博這種事情, 不要理解成一年需要三四萬美金讀書,乘以5年,那就是15-20萬美金,而是應該理解成:第一年讀完,要麼從此以後每年都有獎學金讀到畢業,要麼就轉自費碩士,等同於自費讀了個碩士。

當然,如果你拿不到獎學金,愣是要自己掏錢蹭下去讀博,那是你的個人選擇。坦白地說,如果你在美國讀書都兩年了,選了很多課、認識了很多本系的教授,還是得不到認可,拿不到獎學金,說明你的確不適合讀博,也許應該放棄。審時度勢,及時止損。

向上留學,讓留學從此變得簡單!靠譜的留學DIY。

掃我可以諮詢更多哦!


英國和美國的信息已經有很多了,這裡答一下日本理科留學生獎學金的相關情況。作者信息見文末。


日本留學獎學金項目很豐富, 大致有政府提供和財團提供兩種來源,此外學校還會提供學費減免申請。筆者理科出身,所以不太了解文科的情況。對於理科生來說,來日本讀書,可選擇的獎學金種類很多,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

國家級獎學金

a. 國家留學基金委CSC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http://apply.csc.edu.cn/csc/main/person/login/index.jsf

國家公派留學申請頁面截圖

這項獎學金博士比較容易申請,碩士相對來說比較難一些,會有筆試和面試兩輪,最終決定人選,筆試和面試難度都不大。不過筆者自己申請的不是這個項目,所以很多方面都是道聽途說,如果有同學決定申請這項獎學金,建議仔細閱讀指南和說明,看好每一年的具體要求和申請時間,合理安排申請。

b. 日本文部省獎學金

我有拿到這項獎學金。我是通過教授申請的這項獎學金,參加了筆試,筆試雖然內容涉及比較廣,但是難度並不大,筆者系統複習了2個月就通過了考試(考試語言英語),之後就拿到全額文部省獎學金,這項獎學金是學費全免,包括兩次往返國內的機票,每個月碩士的話是12萬6千日元(約7560RMB,1日元約合0.06RMB),博士的話是14萬6千日元(約合8760元RMB)。由於筆者是在仙台讀書,消費水平並不高,這個獎學金對於每個月的生活費來說很足夠,而且相對於男生來說,女生更容易申請到便宜又安全的宿舍,所以筆者自己當年是非常滿足這項獎學金的。

這項獎學金有個好處是,凡是申請到這項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在入學時候會有專門的學校組織幫你適應日本的學校生活,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提供適當的幫助。

壞處是同專業的學生會一起上課,由於每年這項獎學金能拿到的人數很少,所以大家可以想像上課時候的情景。筆者的專業當年是全校中該項獎學金人數最多的,一共三人,每次上課感覺都無比「美妙」。

不過由於此項獎學金是由日本政府提供,所以拿到此項獎學金的留學生不可以再對其他項目獎學金進行申請。這樣要求也是為了更多留學生可以拿到獎學金完成學業。

在此提醒一下想要申請這項獎學金的學弟學妹們,提前和鐘意的教授聯繫,進行套磁,對之後的獎學金申請有很大的幫助。筆者當年和教授聯繫好之後,實驗室的秘書有幫助我跟進獎學金的申請情況,比如需要提供的資料、考試時間以及考試範圍。

下面是日本文部省針對外國留學生的獎學金助學金項目,具體可查看下面的網址

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ryugaku/06032818.htm

日本大學的學費減免

筆者是在仙台讀東北大學,那就以東北大學為例,給大家講講學費減免。學費減免在東北大學有幾個等級,基本上進行申請的話,尤其是基礎學科的學生,都可以減免一半學費。不過如果申請全額減免學費應該會比較困難,筆者在讀期間沒有看到申請全額減免學費成功的例子。

JASSO的留學生獎學金

先做個JASSO的簡介,JASSO全稱為Japan Student Services Organization。1978年開始文部科學省與日本國際教育協會合作,為自費外國留學生提供「自費外國留學生學習獎勵費」。2002年有10,900名留學生獲得了學習獎勵費,獎勵費額度:大學(含別科)的在籍學生每月52,000日元,大學院生每月73,000日元。文部科學省還與日本語教育振興協會合作,為在日本學校學習的就學生髮放學習獎勵費,2002年有200多名就學生獲得了學習獎勵費,金額為每月52,000日元。另外,還有面向優秀的學生,建立了進入大學後享受學習獎勵費的預約制度。留學生學習獎勵費的申請方法一般都是通過在籍的學校進行申請。

申請方式:本身JASSO的獎學金(外國人學習獎勵金)就必須通過學校推薦方式申請,而推薦名額就是按照各個學校的留學生比例分配,並且推薦之後基本沒有大問題都會過。所以JASSO基本上是學校這關過了就八九不離十能申上。

筆者在讀期間並沒有申請過JASSO的相關獎學金,所以具體申請要求還需要學弟學妹們關注網站和學校留學生部相關的通知,下面是JASSO2017-2018年獎學金的相關通知。

http://www.jasso.go.jp/en/study_j/scholarships/brochure.html

日本財團的獎學金

日本各大財團每年都會針對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獎學金項目,理學部,工學部,人文社科學部,農學部都會有相應的獎學金提供,這些相關信息都可以在學校的學生支援部留學生課找到,因為這類獎學金大多數都需要學校推薦,個人並不能直接申請,所以想要申請這方面獎學金的學弟學妹可以多關注自己學校留學生課的通知。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獎學金不限於以下這幾種。

a. 公益財団法人ウシオ財団

http://www.cctvdf.com/j/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00:2012-02-14-00-17-00catid=76:2012-02-14-00-16-05Itemid=240

只限中國人申請,可以個人申請。

b. 學生支援奨學金|三菱商事復興支援財団

http://mitsubishicorp-foundation.org/scholarship/

必須走學校推薦

c. 公益財団法人 フジシールパッケージング教育振興財団

http://www.isc.hokudai.ac.jp/www_ISC/cms/cgi-bin/index.pl?page=filesview_file=680_330

應用化學,機械,電器學,高分子化學等相關工學部的學生可以申請

必須學校推薦。

此外,如果學弟學妹讀到博士還會另外有補貼,比如可以做TA(Teaching Assistant)和RA(Research Assistant)。這種可以和教授進行具體協商,每個月的收入是很可觀的。此外博士在生活方面會有一定的優待,比如說東北大學,博士的話可以以市場價三分之一的價格住到三室的房子,房屋條件非常好。

眾所周知,日本的公共交通費用比較高,比如在仙台,公交車的起步價格為12元人民幣。所以很多人在日本選擇自行車出行,不過如果你是東北大學的學生,持有效的學生卡可以有一定的交通卡優惠。當年筆者由於不會騎自行車,選擇買這種優惠的交通卡。每個月費用為300元人民幣,可以隨便坐公交車,沒有任何時間,地點和次數的限制。

其實相對來說在國內申請獎學金要比來到日本再進行獎學金申請容易很多,而且相對日本本土學生,留學生申請到國家級別獎學金的可能性更大,很多獎學金是沒有語言要求的,即使不會日語也可以用英語進行申請,不過如果有一定的日語基礎(N1或者N2)會對獎學金申請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如果學弟學妹們想來日本留學,在國內時千萬要多關注相關獎學金信息,以免錯過申請時間。最後祝各位想要來日本留學的學弟學妹都能申請到心儀的學校和獎學金。

作者:Linda Yang ,有關於日本仙台東北大學申請及獎學金申請問題,可直接點鏈接聯繫作者。

芝士圈留學,圈裡人更懂留學?^???^?


給一個美國的文科碩士和博士(都是full funding)的參考,大體上資金來源也是分為fellowship, TA, RA和GA.

我碩士拿的是TA, 是在發過admission之後過了幾天發的offer. 雖然名義上是TA, 其實幹的是講師的活,每周要給本科生上四天(每天一小時)課(合同里寫的每周工作時間是20小時,這是國際學生最長的合法工作時間,不可以再接別的工作了),每周還有兩小時office hours,作業考試改卷子也都是自己來。我讀了兩年碩士,一共教了17個學分的課。TA享受的是faculty待遇,具體表現在參加的醫療保險是職工保險,每月自己交一小部分(直接從工資里扣,每半個月發一次工資,每次扣七八十塊),學校給交一大部分。除保險外幾乎沒有雜費。給了30個免費學分,剛好是一個學位需要的量。

讀博士目前拿的是fellowship(offer跟admission一起發的),什麼也不用干,要自己交雜費,一學期一千出頭。醫療保險學校都給交了,是學生保險。根據我的合同,前兩年是fellow,第三年開始要做TA/RA/GA, 那時保險會變成職工保險,雜費也就不用交了。一共給了75個免費學分,修完學位要求72個。理論上來說,fellow還可以再接每周20小時的工作。

我得到的獎學金都是系裡發的,有些學校有些時候可能會申請到學校級別的獎學金,另外還有外部funding,例如我有日本/土耳其/韓國同學拿的是fulbright獎學金。除了這些獎學金,還可以申請會議旅行資金,用於參加會議。

比較起來,還是fellowship輕鬆,因為教課意味著要跟美國本科生打交道,有些學生真的讓人很苦惱(我學校每年要改一次電腦系統,據說是為了防止學生黑進系統改成績,可見一斑)。不過以後如果要拿教職,總還是要教課的。


最前面給所有學HCI又對科研職位有興趣的人: 有一個twitteer channel專門post各種帶資金的phd position,非常推薦跟進刷新:https://twitter.com/FundedPhDinHCI。

我就是在這個twitter上面看到我現在的這個職位的來到英國的。英國的獎學金確實少,因為本國的大部分因為政策原因都只能資助英國或歐洲居民。所以可以試試從歐洲大陸來的funding。比如我現在拿的就是Marie Sklodowska-Curie ITN(Innovative Training Network) 獎學金。 funder 是 European Commission H2020。 呃,大概也就是一般說的瑪麗居里博士。

這個獎學金其實是以職位的形式發布的,說是獎學金,其實是做Research Associate的工資。(是的是associate不是assistant)。我們雖然也註冊為博士生,但是實際上叫做Early Stage Researcher。區別就是………對產出要求很高啊!差不多每個月一篇report四個月三篇paper……要求放出來的時候底下一片不可置信的吸氣聲233。

關於這個獎學金細節上的介紹可以看看前輩們的答案:如何成為瑪麗居里學者---歐盟瑪麗居里項目簡介。

我這裡想說一下個人的經驗:

首先賣一波安利:這個項目真的很棒很棒很棒啊!我之前的科研實習也是在一個很頂尖的研究所做的,可是感覺他們還是比較孤立,背後university給的支持比較少,和同行的交流也就僅限於姐妹實驗室和導師的network(當然因為他們很屌所以network完全夠用……只是這樣的話,其實交流的人就僅限於和他們想法一樣的人,而HCI裡面本來就分了很多個流派很多家說法,其實我覺得他們有點太高傲不太願意和其他想法的人一起做東西……)

說回瑪麗居里,這個項目一共聯合了11所大學和公司。一共招收了15個phd,分別base在這11間大學/公司/機構里。也就是說……從北歐的kth到荷蘭的philips到葡萄牙的Plux到英國的oxford和Lancaster(我的base)還有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都有我們的人哈哈哈!這群人的背景也也各不相同,從硬體到演算法到交互到心理學甚至數學。就在上一周這個項目剛剛開始,大家從歐洲各地被聚到lancaster開始一周的Training event,基本上就是lecture和workshop和hackathon(和dinner和party和drink)。因為大家的背景都不同,所以lecture的題目每一天都換一個側重點。lecture的內容從業界相關的app到高校相關的研究介紹,還有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知識都不深,但是很廣。主要目的我猜是讓我們在博士開始之前有一個overall picture。

最後一天的lecture內容是phd coaching,主要幫我們理清楚未來三年會遇到什麼問題,如何幫助自己擺脫抑鬱和不良情緒,找到最深的夢想,更好地完成這三年的研究。(我不知道該怎麼描述……)

白天的行程安排的都很緊,項目會安排幾天的晚上遊覽的項目,比如說城堡的逃脫遊戲,cocktail party或者dinner。其他的時間么,你懂的,我們這群年輕的經歷旺盛的神經病怎麼可能不自己爬梯呢 ;)。周四的時候還一起給義大利姐姐過了個生日party。加上白天workshop時一起結下的情誼,總之這15個年輕的互不認識的神經病在一周之後變成了各種勾肩搭背的神經病們。可能因為人相對來講比較少,所以真的每個人都彼此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最後離開的擁抱和吻別(法國和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吻面禮)時候大家都很不舍(還有一個漢紙默默地流下了眼淚這種事我會說嗎……)。

還好每過幾個月我們就會像這樣聚一次,下一次據說是在里斯本。

接下來就是各自回自己的base開始認真的研究啦。說真的我覺得這個項目對phd的關懷簡直是我見過最棒的,network也是我見過最棒的,工資也是最棒的(我們拿的是postdoc的工資,比fellowship和ra和ta都高來著,當然稅也高)。有可能我還是太naive,但是對我來說,是真正和我的小夥伴們開始了一個adventure,雖然前方可能有各種困難,但真的還是非常,非常令人期待。

以上。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 &<3


我來補充兩個比較小眾的答案吧。

————————

芬蘭:芬蘭一共只有8所能叫university的大學,有些大學會為碩士學生提供小額獎學金(500歐元/月,與芬蘭本地學生相同,足夠日常生活開銷)。從2017年起,芬蘭大學開始對非歐盟國家公民徵收學費,但是同時也提供了減免學費的獎學金,最高可全額減免。但是只有某些學校的某些專業才可以,而且時不時的就會發生政策變化,所以一切都得以學校官網信息為準。

芬蘭之所以大公無私地提供獎學金,主要是因為芬蘭政府有一條奇葩地教育獎勵政策:每個芬蘭(歐盟)籍博士畢業,政府會獎勵給學院10萬歐元,芬蘭(歐盟)籍碩士畢業則沒有獎勵。然而非歐盟碩士畢業,學院可以獲得5萬歐元,非歐盟籍博士畢業,學院獲得的獎金可以高達20萬歐元。我至今不能理解這條政策的用意,但是我曾經的系主任芬蘭老爺爺十分開心的表示,外國學生的存在是維持學校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石。

————————

英國:英國留學並不是個小眾選擇,但是在英國拿到獎學金,甚至全獎,就比較少見了。然而,自從2016年英國脫歐之後,一些曾經只面向歐盟(包括瑞士,挪威等非歐盟國家)學生的獎學金項目已經向全世界學生開放。這些錢主要是學院或者導師自己的課題經費,類似於美國大學的TA或者RA。合同一次簽三到四年,而且是學生和學校之間簽合同,獎學金金額完全按照英國政府規定執行,所以所有學校基本都一樣,且金額只比CSC高一點點,2017年大約是£14000/年。這一方面保證了學生的利益,不會存在學生讀博士讀到一半導師突然沒錢了的窘境(這種事兒在美國真的有發生),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學生的收入,你多幹了活兒導師也不可能額外給任何獎勵(這種事兒似乎在天朝大學裡偶爾能遇見)。另外,英國讀博士拿的是學生簽證,拿的錢也是獎學金,不是工資,所以不收稅,這和許多歐洲國家都是不同的。

但目前來看,英國提供全獎的phd position還是很少的,而且好多並不會對外公布。一般情況下都是聯繫其它英國大學相關專業的school office把招生廣告發給在校學生,或者是通過熟人推薦。如果恰好招人的課題組內有中國人,那有一定概率可以在小木蟲上看見招生廣告。

手機上先胡亂寫一下,如果有人需要,再來更新細節好了


來個澳洲的。澳洲對國際學生獎學金非常少。我碰見過有些博士甚至是自費。不過大體分為為中國政府資助CSC,澳洲政府獎學金Endeavour,還有各個大學學院導師給的獎學金。基本是免學費加每年25k 左右的生活補助,數量會根據通貨膨脹每年增加,我那個時候只有20k多一點。我知道的大概就這些。


代表日本留學給大家送上一篇回答,畢竟留學日本也是很多同學的願望~

從資金補助的形式上看,日本留學的獎學金、學費減免、助教/助研等校內工作等和其他的留學國家大致相同,但是具體的一些細節上面每個國家包括日本都有自己的特點。

首先從獎學金開始介紹

因為日本有著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所以獎學金這種激勵大家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制度十分常見,除了高大上的國家獎學金,還有各個財團為了擴大名氣、提前招攬人才的財團獎學金,數額、獎金數、具體要求都各有標準,特別是在越來越重視國際化程度的日本大學之中,對於留學生們還有有更多的優待,其實獎學金可能離你並不遙遠。

出國前

國家級獎學金

最高大上的一個獎學金類別,也就是所謂的「國獎」,每一個能成功申請國獎的留學生都是這個群體中的翹楚,選拔過程公平公正,誰最符合標準,誰就能得獎,具體的項目信息可以參照官網,不僅限於日本,而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加在一起,看似名額很多,但真的不能低估我們國家的留學生人數和實力,國家級獎學金的優勢十分明顯,就是資助內容非常誘人,一次往返的旅費以及留學期間的所有學費及生活費(每月十幾萬日元),當然不是義務資助,除了派出優秀人員去國外學習之外,也需要這些人才回國履行一些義務,比如需要回國效力之類。當然國家級獎學金也並不是絕對的高不可攀,每年都會有針對某些領域的人才有一種傾向,比如17年的國際問題領域和藝術領域就會有單獨的一些名額,只要你符合要求,拿國獎去留學也是可以的。

國家留學網:http://www.csc.edu.cn/article/709

企業或民間組織的獎學金

不只國外有各種財團和基金支持的獎學金,其實國內也有一些類似的獎學金制度,標準、內容各有不同,只流傳於企業內部、高校某一學科的老師及學生、師兄與師弟之間,只有身在那個圈子,才能知道有這個獎學金的存在,部分基金組織也有自己的獎學金制度,但是真的太少有人知道,這類獎學金知名度不如國家級獎學金,但資助內容可能並不遜於國獎,平時多留意一些這類信息,拓寬自己的信息渠道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院校間獎學金

越是國內的知名院校,在這方面的資源就越豐富。達到了基本要求之後,拿到獎學金並且順利留學可能只是雙方教授溝通一下的事情,門檻不高(除去高考上名校的門檻之外)、手續簡單,想擁有這些待遇的同學就加油好好學習考進名校吧。

日本文部科學省獎學金(大使館推薦)

這類獎學金放在後面詳細介紹,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種申請方式。

國內的獎學金制度,其根本就是鼓勵有實力、有留學意願但是留學資金是一個障礙的同學去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並且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形象的一個媒介,希望每一個拿到國內獎學金的同學都謹記這一句話「此去東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

出國後

日本文部科學省獎學金

即日本政府通過文部科學省為外國留學生髮放獎學金,學部留學生及研究留學生都可以申請,獎金內容:國際往返機票費用、就讀期間的學費全免、生活費補助(十多萬日元),和國內的國家級獎學金是同樣的待遇,並不是巧合,因為兩者確實有相同的地方。

通過日本駐中國使館申請,也就是前文說的能在國內申請的日本獎學金,先申請獎學金再申請學校,所以偶爾會有申請到了獎學金但是沒申請到學校的尷尬情況(偶爾,畢竟申請到國獎的人實力都很強),而且經歷了一次制度改革之後,對於文部科學省獎學金的國內審核人員就變成了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的人(但仍然有部分日方人員),也就是你在國內申請的國家獎學金不管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都是基本同樣的流程和審核方式,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依然是各自的政府為各自的獎學金買單而已。

通過大學推薦申請,在學生到達日本之後就只能通過校方進行國家獎學金的申請了,校內競爭再加上最終審核時的競爭,難度相比於在國內申請大了很多,所以有想申請國家級獎學金意願的同學,盡量選擇在國內通過申請,避免到達日本後更激烈的競爭。

文部科學省: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ryugaku/1379702.htm

JASSO獎學金

日本學生支援機構,雖然同樣有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參與,但是資助內容就沒有國家級獎學金那麼豐富了,「僅僅」提供大學生每個月52000日元、大學院生每個月73000日元的補助,每個月幾千人民幣的贊助對於在校的留學生來說其實已經足夠了,對於自費留學生來說確實是能分擔一些壓力。JASSO獎學金必須通過校方進行申請,按照各個學校的留學生人數比例進行分配,只要通過了學校審查並推薦,那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了。

JASSO日本學生支援機構:http://www.jasso.go.jp/shogakukin/index.html

除了官方機構的獎學金之外,日本還有一種門檻較低、福利還不錯、能幫助到更多留學生的獎學金——民間獎學金。

民間獎學金多數由各個財團提供贊助,一方面體現了企業對社會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也是提前籠絡人才的一種方式。其他的還有日本各個地區行政單位有時候也會有獎學金制度,種類之多,分分鐘讓很多同學感嘆原來上學還可以賺錢。

還有一些面向醫學生、工科生、人文社科生的特定獎學金,有的一次性支付幾萬幾十萬日元,還有的每月提供十萬、二十萬日元,而且一些獎學金之間並不衝突,所以一邊讀書一邊還能賺錢的事情確確實實是發生過的。除了這些財團,一些地方政府也會提供獎學金項目,沒有注意過的同學可以留意一下這方面的信息,說不定會有意外的小驚喜。

獎學金其實並不僅僅是提供給困難家庭的一種補助,獎勵學習成績突出的人,獎勵在某一領域有一些貢獻的人,鼓勵大學生的創業,甚至在獎勵方式上也並不局限於金錢獎勵,物質獎勵,物品折扣等等形式的獎勵也確實存在,平時多關注一些平台,肯定會有所收穫的。推薦一個最常用的獎學金查詢系統,輸入你的基本信息,就會匹配出適合你申請的獎學金項目,光是這個網站就收錄有167種獎學金,獎學金真的不是學霸專屬。

JPSS獎學金查詢系統:http://www.jpss.jp/zh-cn/scholarship/

更新學費減免的內容-----------------------------------------------------------------------------------------------

接下來看看日本留學的學費減免政策:

日本的大學除了獎學金,還針對私費留學生有著非常優厚的學費減免制度,兩者是獨立存在且兼容的,也就是說申請了學費減免後,仍然可以申請到獎學金,並不衝突。

作為私費留學生,如果同時申請到財團獎學金+學費全免,除了滿足日常的花銷外,還會有資金結餘,這種情況下生活的就會很愜意了。

學費減免是日本政府給予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的一種福利政策,減免比例會根據學校屬性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國公立大學分為學費半免(減免50%)和學費全免(減免100%)。

其中學費全額減免的情況唯有國立大學才有,確實存在但比例很小,只有少部分家境困難、成績優異的同學才有機會申請到。不過學費半免的獲得幾率就很大了,大概75%的學生都有機會可以成功申請。這也是為什麼學術能力強、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想考國公立大學的原因。

私立大學也有相應程度的學費減免,一般而言是50%-10%不等的額度,畢竟不是由政府支付,所以沒有國公立的學費減免可觀。對於留學生來說如果考取了私立大學,那麼除了拿到基本減免,幾乎就只能和日本學生一起搶獎學金了。

不止國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一些短期大學甚至專門學校也設有學費減免制度,在確定學校後,不妨登錄學校官網查看。

再給大家介紹一下申請所需的大致條件,並非所有學校都如此,僅供參考,各位同學在申請時還要詳細諮詢自己的大學。

1. 擁有該校學籍,身份為私費學部生或院生(研究生除外,國費外國人留學生不可,外國政府派遣留學生不可)

2. 學習成績優異,但經濟有些困難

3. 簽證,僅限留學簽證(已取得永駐權者不可)

4. 學費負擔者因為天災或死亡無法繼續支付學費

5. 在校擔任助教不可申請

6. 出勤不足、成績不好或認定無法畢業、留級休學等均不符合申請條件

申請操作:

日本大學學費由檢定料、入學料、授業料三部分組成,其中入學料和授業料都是可以申請減免的。

附上東京大學的要求作為例子,僅供參考:

東大入學料減免:http://www.u-tokyo.ac.jp/stu02/h01_02_02j.html

東大授業料減免:http://www.u-tokyo.ac.jp/stu02/h01_02_03j.html

申請時間:

入學料減免在辦理入學當天申請;

授業料減免大致於4月、6月、12月申請,不會郵件通知本人,記得自己留意去看。

準備材料:

1. 指定格式的申請書

2. 學費支付者所在地出具的所得證明

3. 家庭構成調查書

4. 存摺或所得證明

5. 教授意見書

具體的材料同樣是要按照各自大學的具體要求來準備的,以上僅供參考。

注意不要漏交材料,否則不會成為審核對象,注意材料提交一定是複印件,因為審核後材料不會退還給申請人。

建議留學生們不要因為手續繁瑣或對自身不自信而放棄申請機會,嘗試一下,也許就會有機會~


相關:國內985畢業後在美國(UIUC)和歐洲(KTH, CTH, EPFL, NTNU)留學,PhD。另外由於本人在之前的工作中每年都會參與系裡招生,幫老闆評審申請材料,參與系裡招生會議。經手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需要做論文的碩士,申請position的博士和國內想要去我們課題組交換或者聯合培養的博士。

有資金補助的留學項目,每個國家情況不太一樣。但是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類:

  1. 博士項目:博士項目的資助主要是獎學金(Scholarship, Fellowship, RA TA)和工資(Salary)。在美國,香港,日本,澳洲,英國和南歐地區以獎學金為主。TA和RA是目前中國學生比較普遍拿到的資助形式,在其他答案里都已經描述的比較完善了,在此就不再細說。在西歐和北歐因為博士是僱傭員工,並非學生,所以按照Salary來給。具體待遇可以看我的另一個答案:騰衝:國外博士待遇如何?
  2. 碩士項目:碩士可以分為研究碩士Research based 和課程碩士 Course based. 研究碩士主要存在於美國,香港,澳洲,英國,能得到的資助來源和博士類似,也是獎學金(Scholarship, Fellowship, RA TA),但是數量可能會少一些。但是相比課程碩士,研究碩士能拿到資助的可能性要大很多。課程碩士(包括有thesis 和沒有thesis)在英美澳拿到資助的概率會小很多,基本上只有Scholarship 可選,而且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學校甚至沒有。在歐洲(不包含英國)很多國家和日本,碩士項目有一些官方獎學金,比較有名的是歐盟的Erasmus項目,日本的文部省獎學金,荷蘭的鬱金香獎學金,瑞典的SI獎學金等等。瑞典的SI獎學金和歐盟的Erasmus獎學金,除了學費cover以外,還給每月1k歐多的生活費,小日子可以過的相當滋潤。重點介紹瑞典比較bug的沃爾沃獎學金,學費全免,雖然沒有cover生活費,但是提供暑假在沃爾沃的實習機會和碩士畢業論文在公司做的機會。由於這兩個大禮包的存在,絕大多數拿到這個獎學金的人,畢業後在當地都能比較容易地找到相當不錯的工作。我個人覺得這比cover兩年也就10幾萬的生活費要有用的多。
  3. 國家留學基金委(CSC)獎學金,也就是所謂的公派留學。這種獎學金國內學校到學院都有名額分配,具體可以諮詢學院相關負責人。以博士為主,碩士部分專業部分學校有。
  4. 學費減免(tuition waive):這種獎學金存在於部分學校,減免額度差別也比較大,需要每個學校具體分析。

關於各類獎學金的數額:每個地方消費水平不同,獎學金給的額度也不同。但是總的來說,除了學費減免以外,其他性質的獎學金基本上可以讓獲得者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就答主來看,獎學金獲得者基本上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且質量普遍高於國內大學研究生水平,但也僅此而已。西歐和北歐的博士情況略有不同,因為是僱傭制,意味著獎學金水平已經達到當地平均水平工資,因此額度較高。

最後如果想要詳細了解這些資助情況,推薦官網查看詳細信息,畢竟來自第三方的信息不全,而且未必實時更新,bing搜索(百度搜索廣告太多)獎學金名字一般就能找到。


前面幾位答主已經將美國的情況作了一些介紹,但小A覺得還有一些比較有用的信息可以補充,整理分享如下。

一、美國大學的資金補助

美國大學給學生提供的資金補助主要分兩種:

  • Need-based Financial Aid-基於資金需求的助學金
  • Merit-based Scholarship-基於優異程度的獎學金

Need-based Financial Aid-基於資金需求的助學金

Financial Aid是助學金,是根據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來判斷的是否提供的,也就是說學校會根據申請者的家庭收入和納稅信息來,判斷這個家庭應該為學生的教育付出多少,不足的部分再由學校和政府來補助。

而Financial Aid本身又分為很多種形式,包括sholarship、grants、loans、waivers等等,總結一下又是兩種類型:

  • 需要償還的
  • 不需要償還的

申請上又分兩種類型:

Need-Blind——就是申獎不影響錄取,招生官在審閱申請材料的時候不知道學生申請了助學金。

Need-Aware——會影響錄取,同樣條件的兩個學生,學校會給那個沒有申請的學生錄取,畢竟學校也想節約一筆錢。

等等等等,剛才說什麼來著?

前面提到,Financial Aid學校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那如何保證學校了解的是學生真實的家庭收入狀況呢?這就需要一個SNN號碼(社會保障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個人所有的收入和納稅信息都會跟這個SNN對應。而這,正是學校判斷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依據。

也就是說,Financial Aid是針對美國本土學生的資金補助,基本上與國際生無緣。所以面對這種豐厚的而且很可能不需要償還的資金補助,作為留學生的大家,只能含淚揮手,撒有拉拉~

老司機等等!

真的沒有那種錢多到能夠不止提供美國學生資助,還能順帶幫助一下咱們國際生的學校嗎?答案當然是——有的,比如: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頓大學

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

然而,這種助學金,與其說是Need-based,還不如說是Merit-based。能申請到這樣的學校,學校更多的是基於學生的優秀程度了吧?

於是,咱們就順勢講一講lMerit-based Scholarship-基於優異程度的獎學金。

Merit-based Scholarship-基於優異程度的獎學金

Merit-based也就是基於優異程度發放,同樣,我們要給這種獎學金分個類:

  • 針對綜合素質的:如UVA的Jefferson Scholarship
  • 針對部分地區的:如Wesleyan U的Freeman Asian Scholars Program
  • 針對特定專業的:如UIUC的不同學院有不同的獎學金

這個獎學金的發放標準就是根據你的申請背景,包括:學校、GPA、GT或者雅思成績、活動、文書等等來判斷你的優秀程度。也就是說,你得通過和其他人的競爭勝出才能獲得。

這個獎學金不是基於需求也就意味著,國際生也有機會獲得。獲得的方式可以主動申請,也可能是學校根據情況發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申請獎學金,很可能意味著你能申請到的學校的檔次會降低。對於那些家庭經濟條件還不錯的同學,建議不要因為獎學金而放棄更好的學校。

Fellowship

前面的答主也提到了fellowship就是不用幹活的獎學金。這個獎學金的來源是某些機構或者個人的捐贈,不屬於納稅人的稅收。這個獎國際生都可以申請哦(不過難度也高的可以)!

TA和RA

既然有不用幹活的獎學金,那應該也有需要幹活的,也就是service scholarship。通常這個獎也就是我們熟知的TA(Teaching Assistantship,助教獎學金)和RA(Research Assistantship,助研獎學金)。很多人覺得只有fellowship才能叫做全獎,這其實是個錯誤的觀念,TA和RA同樣也是全獎。不然你以為每年申PhD的那些人申請的是什麼呢?

做TA和RA實際上就是學校提供一個崗位,你通過工作拿工資。所以與其說是獎學金,不如說是工資。因此你拿這個獎其實是要納稅的,只不過你這個工資收入屬於低收入階層,州政府每年會給你返稅。至於返稅的具體操作,日後有機會再更新。

Grade

Grade應該是這裡面錢最少的,同樣也是要幹活,但工作內容基本上都是批改作業,技術含量低,錢少,不能覆蓋學費。你就當作是學校提供的一個打工崗位。


下面小A再分享一些查閱美國大學獎學金信息的網站:

https://cnsearch.collegenet.com/cnsearch/

提供本科生留學信息,偏重高校介紹;提供獎學金信息

https://www.petersons.com/educationusa.aspx

提供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留學信息,偏重高校介紹;提供獎學金信息

https://www.cappex.com/

提供本科留學信息,有不錯的新功能;提供獎學金信息;同時也可以直接搜索高校信息

https://www.mycollegeoptions.org/Home

提供本科留學信息,偏重高校介紹;提供獎學金信息

https://www.fundingusstudy.org/

提供獎學金信息


附:

二、加拿大的留學資金補助

加拿大同樣是很多同學的留學目的地,這裡的大學也會提供很多資金補助。包括:

助學金、獎學金、補助金(grant,和獎學金的發放差不多)、學費全免或部分減免(full/partial tuition waiver),以及大家熟悉TA和RA。

而這些資金的來源主要是三個渠道:

  1. 由加拿大政府提供
  2. 由私人及私人性質的基金會提供
  3. 由各個大學或者高中提供

加拿大的獎學金一般只提供一個學年,讀碩士的話延長一年,博士延長1-3年。你得到這個獎學金並不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都能拿到獎學金,學校會視你在這期間的表現決定是否延長發放。值得注意的是,TA和RA也是有時間限制的。

同樣,分享一些了解加拿大獎學金的網站:

http://www.scholarshipscanada.com http://www.studentawards.com/ http://www.ontarioscholarships.ca/

三、英國的留學資金補助

英國獎學金主要分為四種:

  • 政府獎學金
  • 院校獎學金
  • 國際合作組織獎學金
  • 企業/社會獎學金
  • 國際合作組織獎學金

1)政府獎學金。

政府獎學金顧名思義,是由英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主要包括:

ORS獎學金(Overseas Research Scholarship)。這是英國政府所設自費留英獎學金的最大來源,獲得此項獎學金的學生可享受英國本土學生的學費待遇,免去國際生與本土學生間的學費差價。

志奮領獎學金。該獎學金包括學費及生活費,學年的學費最高額度為12,000英鎊。同時提供一次國際往返機票及其他相關費用。

蘇格蘭國際獎學金(Scotland Scholarship)。這個是由蘇格蘭政府資助,英國使領館文化教育處負責管理。涉及學費減免,經濟艙往返機票費用和生活補貼。

蘇格蘭「蘭十字獎學金」(Scotland Saltire Scholarship)。同樣由蘇格蘭政府資助,英國文化協會負責管理。主要針對蘇格蘭境內的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的本科、碩士或三年制博士生錄取通知書的優秀學生提供學費減免,名額有限。

2)院校獎學金

這個獎學金主要是學校、各院系、項目導師等提供。

3)國際合作組織獎學金。

這些組織主要包括:

  • 藝術和人類研究委員會。提供碩士研究類和藝術、人類學專業獎學金。
  •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提供包括英國的全球獎學金。
  • 獨立學校委員會信息服務(ISCIS)。提供英國寄宿學校獎學金。
  • 大英貿易與文化獎學金(BTCO)。提供一年學費,一張往返機票。每年3月截止申請,必須有雅思成績、大學成績單、推薦信等。
  • FCO中國獎學金(FCO-China Chevening Fellowships)。該項獎學金由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Shell Centenary Scholarships,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Shell Centenary Scholarships ,Shell Centenary Chevening Scholarships 等聯合構成。

4)企業/社會獎學金。這個獎學金主要是一些大型企業為了擴充人才儲備,對優秀的申請人提供獎學金並為其畢業後進入該企業工作或實習提供便利。還有一些獎學金是由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或者慈善機構發放的,主要目的是鼓勵申請人投身科研,為科學獻身……


這兩天正好有人問我獎學金的事情(其實一直都有人問)。我一直是不喜歡獎學金的,一直都對獎學金毫不吝嗇的吐槽。

不是我不喜歡錢,是我不喜歡為了拿到錢(獎學金)所付出的巨大成本。

今天有同學問我很大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拿到獎學金呢?

我是這麼回答的:

首先,你要變得優秀(在同齡人中非常優秀那種);

然後,你要去申請爛學校(如果你是一個美國前 10 學校的水平,你去申請前 10 的學校,人家或許會給你錄取,但是幾乎不會給你獎學金,所以你要去申請比你水平爛得多的學校);

最後,你要將你的相當一部分青春獻給這個學校(目前,念博士才有獎學金,五六年都待學校了)。

總之,獎學金不是白來的。美國的學校不傻。在現在那麼多人(很多都是有才又有錢的人)擠破了頭都要去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給你獎學金呢?獎學金不是白來的,都是你拿你的才華和青春去換的。

當然,如果你真的是萬中無一的高手,最頂級的學校也願意給你獎學金,而且你還樂意念博士的話,這些分析可能不完全適合你。


然後,下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1. Research assistantship (RA),這是最常見的資助方式。你的導師從他的科研基金裡面分錢給你。
  2. Teaching assistantship (TA),需要做一些助教的工作,拿工資,一般是系裡給錢。
  3. Fellowship (Fellow),啥都不用做,老老實實念書就行了,一般是學校給錢,也有的是院里或者系裡給。
  4. 政府或者企業資助,嚴格的說,也算是 fellowship 的一種。這包含了中國政府資助的獎學金(國家留學基金委)

說明:

一般你拿到了 RA,學校就不會給你 fellow;一般你拿到了一些 TA,你導師給你的 RA 就給你打折了;一般你拿到了 fellow,你導師也不給你 RA 了。反正所有的人都商量好了的,你拿到手裡的錢基本就夠交學費和介於溫飽和小康之間的生活費,不可能存在 RA TA Fellowship 全拿滿,一年收入大幾萬美金的情況。


樓上不少大神談到了美國的,我來結合自己四年的經驗說下英國的。先聲明,每個學校政策不同,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我們這個專業)博士學制雖說是三年,但是畢業一般需要是三年半到四年(請各位別再一概而論的說英國速成了,至少電氣這一塊我幾乎沒見過三年畢業的大神....身邊全是卡到四年到四年半畢業的)。個人感覺博士生很少有機會能申請到像美國那樣固定的RA或者TA職位,雖然時薪不低,但是時長一般都較短,一年最多也就獲得一兩次拿個幾百鎊的機會,對比日常花銷無異於杯水車薪。

在我們學院內,工科國際留學生較為常見的穩定資金來源有四種:

  1. 國內的留學基金委(CSC)
  2. 工業界項目資助
  3. 學院或者大學獎學金項目
  4. EPSRC資助(英國的工程類基金委,類似國內的自然科學基金委)

CSC就先不談了,我身邊貌似沒幾個同學是拿到CSC的(也可能是我們電氣專業日薄西山,不如來曼大做石墨烯...大把大把的鈔票...),網上有很多相關的信息,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我主要談談另外三個。

先說說工業界資助,這個一般是導師在工業界拿到了項目,然後在合同里標明資金能夠用來資助國際留學生,這筆錢才能拿來給你付學費和生活費。很多英國企業是不同意資助國際留學生的,會標明只能用來雇歐盟學生。當然脫歐導致現在歐盟學生也不願意來了,他們也擔心讀到一半要按照國際學生的標準繳學費。我導師(義大利人)當初讓我跟他讀博時就說了,他手上有七八個項目,來自於歐盟,EPSRC還有HITACHI, E.ON這類公司,但是他項目資金再多也沒辦法用來給我繳學費和付生活費,合同限定死了,他也很無奈.... 建議申請者可以問問導師有沒有類似的項目可以幫你付錢的。

再說說學院或者大學獎學金項目。英國學院和大學財政分的比較清楚,打個比方,我們用個辦公室,學院都要給大學交租金的。這類獎學金一般有兩種,來自學院的全額給付和來自大學的錦上添花型。我當初是因為本科年級第一,拿了學院的全獎和曼大校友會和校長頒發的兩份獎學金。下面詳細說下這兩類獎學金:

  • 全額給付型的獎學金一般會保證給你付清三年的學費加上三年到三年半的生活費。一般拿到這類獎學金就生活無憂了,每個月能拿到一千多鎊生活費。我們系最近一年的標準是免稅每年£17K到18K的樣子。但是感覺這類獎學金外校學生一般拿不到,都是給本院的學生分配。我們院因為跟華電有2+2合作,所以每年拿了一點錢出來資助一兩個博士全獎給排名靠前的本科生。個人建議申請者提前打聽清楚,可以考慮讀個碩士再申請這類獎學金。
  • 然後是大學的。我當初拿了曼大校友會的獎學金,每年全校大約有十來個名額,每年£8000,支付三年。另外還有一個校長博士獎學金,每年發£1000生活費。這類獎學金應該是對外校申請者開放的,但是要提前至少十個月拿到PhD offer,然後申請,適合時間較為寬裕的學生。當然,錢一般不會太多。

最後說說EPSRC,英國工程類科研項目大多是它審批的,其中就包括了博士生培養費用。在2011年以前,這筆錢還是放開給國際學生的,但是自那時起似乎被徹底卡死了,只能給歐盟學生使用。最近貌似有一丟丟鬆動的跡象,比我們院有一個EPSRC成立的電氣類博士訓練中心(CDT),現在會撥5%-10%的資金給國際博士生。大家還是可以打聽一下看看。

說完了這種固定式的獎學金,再來談談賺「外快」的方法,這類外快一般是學校為了減輕老師教學負擔,分配部分資金,允許老師僱傭(自己的)博士生。我賺過兩種:

  • 帶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設計,然後每周給帶的學生開一次會(一般限定一小時)指導一下。這個時薪大約£15左右,我博一的時候帶了三個學生,一個暑假收入大約一千多鎊。
  • 幫老師做助教,主要任務包括帶實驗和給實驗報告打分,這個也是時薪15鎊,一次幾百鎊,一年可能有一兩次機會,因為這邊教授一年也就帶兩門課。

最後說個野路子,跟導師談讓他/她雇你做Research Associate。注意這個RA不是美國常見的助教,這個類似於國外博士後的頭銜,所以拿的是全額工資,需要將T4學生簽換成T2工作簽。收入較博士生翻了一番,曼大的標準稅前大約£31-35K。RA的工資來源就可以是EPSRC這類項目的資金了,而且日常出去開會都有自己的資金池,專款專用。我是在第三年博士課程結束後拿到了這個職位,還沒畢業。因為曼大對於做RA的要求是「擁有或者即將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其他學校不一定適用,例如帝國理工就不行)。而且UKVI是允許你換籤證的,我特意查過,他們只要求上過一年以上博士課程,便可以申請T2的RA工作簽。當然這條路子比較難,因為RA的招聘廣告是發到網上面向全球的,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科研資歷才能讓導師在不違反學校規定的前提下僱傭你。但是我知道有導師給過剛讀完一年的博士生全職RA的合同。所以各位可以問問自己的老闆這條路子走不走的通。

最後,我覺得還是別怕跟導師挑明。國外的老闆對錢的問題是很理解的,比如我當時獎學金是三年的,但是我導師去年底想留我給他多做一會兒事,我就直接說那你給我找錢,不然我就直接回家寫博士論文去了,我不打算花父母的錢,沒辦法留在高消費的英國。他也挺理解的,畢竟我的外國師兄們都是這麼乾的哈哈哈,不給錢就走人。

以上就是我的總結啦,祝大家都能申到獎學金喲。

歡迎關注:

專欄:關於電改你應該知道什麼

Live:我在英國做博士「學霸」(這名字是知乎官方給的...23333)

電子書:為什麼電氣工程有前途:曼大博士告訴你


直接引用之前回答過的一個問題,原文在這裡Lucius Lucius:博士在讀生如何經濟獨立?

博士應該都有獎學金。

碩士的話,理工科一般都會有獎學金,文科比較難。社科和商科根據情況而定,例如系裡需不需要人幫忙教課,有沒有閑錢,有沒有一些臨時的項目等等。

美國的高校,對學生的定位大致是:本科生是學校基本收入來源,研究生是學校額外收入來源,博士生是學校的支出。學校靠前兩者的入學率來維持收入(關係到以後的校友捐款,政府撥款等),但是培養一個博士是虧錢的。培養博士是為了科研,還有維持一些考核(例如州政府的考核,學校排名等)。

美國的高校,默認讀博士是要有經濟支助(financial assistance)的。少數例子除外,例如中東來的土豪,例如國家公派的留學生等。

博士生的經濟收入來源於大家常說的「獎學金」,嚴格來說,分為「獎學金」(scholarship)和「助學金」(assistantship)兩種情況。

「獎學金」(scholarship)原指是指那種拿錢不用幹活,通常要求比較高,例如要GRE某個分,GPA某個分,數量較少。

「助學金」(assistantship)就是大部分人拿的那種,說白了就是你給學校打工,學校給你免學費,每學期給你一定生活費。理工科大部分是教授實驗室的資金資助,文科社科多數是系裡或者院里或者學校分配的資金。

「助學金」(assistantship)又分為大家常說的全獎(50%)和半獎(25%)。50% 和 25%指的是每周工作時間。美國一周工作時間是按照40小時(100%)算,因此50%的工作時間就是每周工作20小時,25%的工作時間就是每周10小時。當然了,很多理工科的同學,估計都得私下加班。因為我們是留學生,F-1簽證,在學期間法律是不允許工作超過50%時間的(除非全職實習)。

學校的經濟支助,道理講是9個月的,跟教授的9月年薪一樣。至於暑假有沒有錢,取決於:你老闆的實驗室有沒有錢,或者學校系裡有沒有錢。

「助學金」(assistantship)大概又分為3類:助研(Research Assistant);助教(Teaching Assistant),行政管理(Administrative Assistant)。前兩類很常見,第三類很少見。助研(RA)就是很多理工科常說的泡實驗室,優點是時間自由,有助於你發文章,缺點是鍛煉不了英語,容易懶散,例如很多人變成在實驗室追劇。助教(TA)優點是積累教學經驗,鍛煉口語,對文科社科找工作尤其重要,缺點是很忙很累,工作量大,從備課教課到改作業回答問題一條龍全包。做行政(AA)的話,可以比較深入了解到學校的一些運作,還有一些政治層面的事。缺點就是對你的學業和研究沒什麼幫助。


除了世界領先的教育質量,美國大學吸引全球優秀學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豐厚的獎學金。我們每年都會看到一些國內學生拿著價值一百多萬人民幣的全額獎學金去美國留學的消息。

但是美國的獎學金有哪幾種?分別上午如何評定的?申請獎學金需要什麼條件?獎學金和助學金一樣嗎?……

下面我根據美國的獎學金制度,結合中國的國情給大家分析一下美國的獎學金,方便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定位和選擇。

在實際申請過程中,本科和申請研究生的獎學金體制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在這裡我分別對本科的獎學金和研究生的獎學金情況分開進行說明。

本科對申請本科的孩子而言,咱們常說的獎學金準確的叫法應該是「助學金」(Financial Aid,我們習慣縮寫為FA)。

美國大學為了盡量做到教育的公平,對於就讀大學的孩子會提供FA。這裡面會分成兩類,考慮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的need based和不考慮家庭經濟條件的merit based兩種。

後者比較好理解,就是基於學術成就。直白的說,就是申請人的實力,誰最優秀給誰,不管你家裡是億萬富翁還是一貧如洗。

前者複雜一下,是專門給窮孩子準備的。就是在學校認為你的學術能力達到了學校的需求之後,會根據你家裡的經濟條件情況來決定給不給、給多少。

所以學校會要求學生提交家裡的資產情況,包括父母的收入、家裡的資產情況。對於國際生來說(除了擁有美國綠卡或者公民身份的中國學生,都是國際學生),美國大學的態度可以粗略分成兩類:

一種以很多公立綜合性大學為代表,明確說明不給國際生提供need based FA,只有少量的merit based scholarship(這就可以叫做獎學金了);

另一種是以不少私立文理學院(LAC)為代表,同時給國際學生提供need based和merit based兩種FA。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些學校中國學生申請的時候那FA比較多,而有些學校基本上沒見過。而且這兩類學校中,不同的學校的執行政策、力度會不同。

比如,同樣是提供need based FA 的學校,有些執行的是need blind(不考慮你有沒有錢,只要錄了你,你需要多少FA,學校都會滿足你,也就是全獎了)和need aware(會考慮學校能否滿足你的FA需求,如果滿足不了,可能就不會錄取你)兩種政策。

因為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我無法在這裡做出詳細的說明,所以在這裡給出一些大的原則,幫助大家確定自己的方向,以免一開始就決策失誤。個性化的問題大家可以加入討論,了解更多信息後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研究和選擇。

1.根據家裡的情況和實力決定要FA的量。

如果自己實力超強,自信在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中絕對拔尖,可以打動美國的招生官,那麼就可以不考慮錢的問題,像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Williams和Amherst這些學校,就是need blind。對於絕大多數申請者,建議按照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客觀決定要多少FA。

如果家裡有實力全自費,而且不費力那就別要了。一方面對自己的申請不利;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錢給真正有需要的孩子。有很多孩子和家長會把拿FA當作一種面子和實力的象徵,所以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都會申請。而即使是像上述那些執行need blind政策的學校,事實上,也會觀察學生FA的申請情況。

2.根據FA需求量決定選校類型。

除了那些絕對優秀的學生,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需要知道,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好,那麼可以考慮選擇學費便宜的公立大學,或者LAC。

LAC學費雖然貴但是在FA方面總體來說比大U慷慨,所以如果預算不充足,那麼就看看學校的學費情況,以及學校可能提供的自主情況算一筆總賬,根據自己對其他學校的需求來決定申請什麼學校。

研究生和本科不同,到研究層面,美國大學基本不會提供need based FA了,只有merit based一種。所以我們可以把研究生階段的FA定義為獎學金。

對國際生來說,獎學金有這麼兩類:

一類是全獎,有Fellowship,Teaching Assistantship(TA,助教),Research Assistantship(RA,助研)。

另一類是Tuition Waiver,Scholarship。Fellowship,比較爽,不需要幹活兒,白拿錢,系裡給交學費,然後生活費,自給自足是完全沒問題了。

TA是系裡給交學費,然後給生活費,但是要幹活兒的,一周20個小時左右的工作,上課或者改作業之類的,具體看學校的要求。

RA一般是招學生的教授自己從項目經費里掏錢幫學生交學費,給學生發生活費。雖然官方要求也是20小時的工作時間但是具體多少就要看導師的要求了。

還有些學校在申請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實力為了吸引學生,會給出Tuition Waiver(從1/4到全免都有),或者一些小的Scholarship(多在幾千美元到1萬美元)。

這些獎學金的具體叫法各個學校都不同(比如有些學校就把一些幾千美元的小獎叫某Fellowship),大家看錄取通知書上的具體解釋。由於近兩年的申請人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學生數量暴漲,所以在這裡跟大家說一下目前的現實情況,供大家參考:

1.研究生獎學金基本不需要額外申請因為是merit based,所以大多數學校在評審的時候會根據申請人的實力來決定是不是給獎、給多少。很少需要單獨提交申請。

2.新申請時,全獎基本上只給博士生,碩士生很難拿到。

由於經濟危機,美國大學的經費情況不如從前,所以早些年出現的碩士全獎現在基本絕跡了,除了一些特定的碩士項目(比如TESOL,或者牛校的一些MPA,MPH Program,個別商科的碩士項目有可能給出接近於全獎的資助,完全能夠覆蓋學費的獎學金極少)。所以現在學校和教授都願意把有限的經費給能夠給學校和教授帶來更多貢獻的博士生,因此需要全獎的碩士生基本都只能考慮加拿大了。

更多的碩士學生只能拿到一些學費減免或者一些小獎,減少部分花費,再通過勤工儉學解決一些留學費用問題。所以原則上建議至少準備出一年的費用,這樣才有可能把學位讀下來(美國的碩士項目多是兩年左右的)。

3.不同獎學金考察點不同。雖然全獎基本上是給博士生的,但在具體評定時還是會有一些區別的。

Fellowship作為最難的一種獎學金,對學生的硬體實力(GT、GPA、學校背景等)和軟體實力(學術相關的成就,科研經歷等)都會有很高的要求。

而TA和RA因為出錢對象不同,所以基本可以理解為:

TA更看著硬體,尤其是語言水平(托福或者雅思),有些學校明確說,申請TA的話需要參加口語測試。而且TA多數是系裡出錢,軟體背景很難量化,所以大家坐在一起討論時,容易量化的GT、GPA、論文數量等這些因素就更容易被大家所認可。

而RA是教授自己掏錢,教授更看重學生的背景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軟體部分更重要一些。當然上面說的是整體性規律而不是絕對的。

因為競爭激烈,各個學校在實際執行時會有變化。比如有些新教授剛到學校沒有多少科研項目,系裡為了幫助教授開展項目,所以我們會看見有些學生通過套磁得到教授的欣賞後拿到的是TA而不是RA。而且有些學校會有TA和RA組合,讓學生進行一部分TA工作,一部分RA工作,兩個獎學金組成一個全獎。

綜上所述,大家在申請的時候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各項獎學金的評定思路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推薦閱讀:

TAG:留學 | 留學美國 | 留學日本 | 留學歐洲 | 留學澳大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