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蘭州牛肉麵在日本開分店?
20年前,一個日本人在北京苦苦尋覓拉麵店時,走進了一家「蘭州拉麵」。20年後,可以年年月月天天頓頓吃蘭州牛肉麵的他,在東京,做出了那碗全日本最正宗的「蘭州牛肉麵」。
這家開在東京神保町的拉麵店,可能是時下東京最火的拉麵店。
店門口的牌子上寫著營業時間——上午11點到晚上9點。只是,早晨8點剛過,一位老大爺已經安靜地坐在店門外的長板凳上開始等位。下午兩點左右,一位店員會舉著一塊「售完」的牌子,站在隊尾,向接下來每一位來排隊的顧客90度鞠躬,每來一位,就鞠一躬,外加一句「對不起」。
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後,店主清野烈會出來收拾店面。他在今年8月開了這家拉麵店。
對於喜歡吃拉麵的日本人來說,一家賣拉麵的店火到這種程度並沒有什麼特別,但這家店卻是極為特別的,因為,這裡賣的拉麵,來自中國蘭州——走進店門,一塊牌匾掛在店中央,上面寫著六個字:馬子祿牛肉麵。
1
2014年初夏,蘭州老字號「馬子祿牛肉麵」的現任老闆,也是馬子祿的第三代傳人馬汀接到了一個來自甘肅省外事辦的電話,說有個日本人要找他,好像是傳統文化交流方面的事,讓他接待一下。當時,馬汀嚇了一跳,「以為自己犯了什麼事兒」。
幾天後,日本人來了。搞不清究竟是什麼狀況的馬汀特意帶了一位律師去見面。那是馬汀第一次見到清野烈。為了不惹出差錯,他表情嚴肅,一言不發,全程由律師替他發言,而對面的清野烈則一直在表達一個意思——喜歡蘭州牛肉麵,想學拉麵的技術。
清野烈是日本北海道人,今年39歲。20年前來北京留學時,愛上了蘭州拉麵——這是他當時在中國找到的、為數不多的、既便宜又好吃的食物。
當時,他常和同在北京讀書的好友進藤圭一郎去吃蘭州拉麵。最初是吃個新鮮,因為,「在日本,都是用豬骨或者海鮮做拉麵的湯,從沒有人想過牛肉也可以用來做拉麵。」後來,兩人越吃越無法自拔,還組織了一個日本留學生吃面小分隊,取名「蘭州拉麵愛好者團」。
畢業回國後,清野和進藤過著各自的生活,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煩惱:去哪裡吃一碗正宗的蘭州拉麵?為了找到答案,他們往來日本各地,幾乎吃遍了全日本所有打著「蘭州拉麵」旗號的店,但每一次吃到的都是失望,「不是那個味兒。」
去蘭州吃面的進藤圭一郎(左)和清野烈 圖 / 騰訊視頻《人像》
清野和進藤對於蘭州拉麵的痴迷,魏劍(化名)早有耳聞。他是進藤創辦的貿易公司駐上海的員工,在東京和上海都領教過「一個日本人究竟能愛蘭州拉麵到什麼程度」。
2013年秋天,魏劍接到了進藤的電話——
「魏桑,跟我們到蘭州去。」
「好啊,哎?蘭州?我們公司在蘭州有業務嗎?」
「不是工作,是去蘭州吃面。」
「太瘋狂了。」魏劍說,這是自己生平第一次如此奢侈,為了吃一碗面,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任性,一種骨子裡的任性,因為喜歡,就非要吃到最好的。」
初冬時,清野、進藤和魏劍到了蘭州。在蘭州,他們發現的第一件事是——蘭州沒有「蘭州拉麵」,只有「蘭州牛肉麵」。那些遍布全中國的「蘭州拉麵」最初都不是蘭州人開的,是他們的鄰居青海人開的。
「一整天什麼事情都不做,就是吃面。」此行擔任翻譯的魏劍如此描述他們的蘭州之旅。
每天早晨,他們會先吃一碗酒店餐廳做的蘭州牛肉麵,然後就去街上晃悠,看到哪家牛肉麵店順眼,就會走進去再來一碗,「一天差不多會吃6碗。」
每到一家店,面上桌後,他們會先端起碗喝一口湯,感覺不錯,然後,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就唏哩呼嚕下肚了。吃完,三人會在店裡稍作停留,給眼前的這碗面打分——湯的口味,面的軟硬、辣椒的辣度,牛肉的新鮮程度……打完分後,再去吃下一碗。
就這樣吃了幾天,清野和進藤始終非常享受,如痴如醉,但魏劍早已感覺難以下咽,「受不了了」。
離開蘭州後,原以為日本人已經過足了「蘭州牛肉麵癮」的魏劍,發現自己完全低估了清野和進藤對於這碗面的痴迷——沒過多久,魏劍得到消息,清野和進藤打算在日本開一家店,做最正宗的蘭州牛肉麵。
2
「不靠譜。」這是馬汀第一次聽到清野說想學拉麵時的判斷,「一個日本人,從那麼遠的地方跑過來,說要學拉麵?」他覺得這件事實在有點魔幻。
但對於清野來說,這卻是一件一定要做成的事,而且,一定要學馬子祿的面。
決定在日本開蘭州牛肉麵店後,清野和進藤最初想的是找一位會做牛肉麵的中國廚師。他們發布了招聘啟事,來了一個河南師傅,像模像樣地拉出一碗面。但兩人一吃,非常失望。當時,清野意識到:如果想做成這件事,只能自己做。
於是,他和進藤做了分工,他辭掉工作全職學藝開店,長期做貿易的進藤負責對外聯絡、推廣。隨後,他們又帶著魏劍去了蘭州。
這一次,他們的意圖很明確——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碗面,然後拜師學藝。為了提高效率,他們改步行為打車。攔下一輛計程車,第一句話不是說自己要去哪兒,而是問司機,蘭州哪家店的牛肉麵最好吃,得到答案後便直奔目的地。吃完了,依舊品評一番,然後在街上溜達一會兒,再打車去下一家。「一天還是至少吃6碗。」清野說。
進藤、清野和魏劍在蘭州街頭 圖 / 騰訊視頻《人像》
「馬子祿」是他們上一次來蘭州吃面時就很喜歡的,這次,為了確認這種感受,他們又接連去了幾次,「吃來吃去,還是馬子祿好吃。辣油香而不辣,湯很濃但又清爽,最符合我們的口味。而且它還是中華老字號。」一開始,清野並不知道什麼是「中華老字號」,後來聽了魏劍的解釋,更進一步幫他下了決心——去馬子祿登門,拜師學藝。
做了決定的第二天,清野一行走進馬子祿,吃了碗面,然後問店員:「你們老闆在嗎?」店員一愣,一臉「這人誰啊」的表情,說:「不在。」再問「老闆去哪兒了」,答:不知道。
回到日本後,清野開始發郵件、打電話,找各種能聯繫到馬汀的方法,但卻全部以失敗告終。自己找不到辦法,那就去找更有辦法的人。清野有個朋友是日本國會議員,這位朋友幫清野聯繫到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說有一群日本人對中國某個文化非常感興趣,但具體情況也不清楚。中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非常重視,很快安排了見面。那是清野第一次踏進中國大使館,走過門口的紅地毯後,他被帶到一個寬敞的大會議室,裡面坐著一排工作人員。
使館的工作人員問他,具體有什麼事?清野答道:「我想去蘭州的馬子祿學拉麵。」所有人先是一愣,隨即大笑,「就為了這事?」儘管覺得有點荒唐,但中國大使館還是幫忙聯繫了甘肅省政府,之後,馬汀就接到了那個來自甘肅省外事辦的電話。
馬汀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清野,清野倒也沒那麼失望,在蘭州吃了幾天面後便回了東京。但在那之後的兩年多時間內,清野一共去了四次蘭州,每次都去馬子祿拜訪馬汀,依舊每天吃6碗面。
魏劍作為翻譯每次都會陪清野一起去,每次也都經歷同樣的劇情:「吃面,拜訪馬總,然後誠懇地表達想學拉麵,請求對方答應,然後,馬總拒絕,清野道謝,吃面,回日本。」但劇情在第四次發生了變化。那是2016年底,當魏劍已經準備好了拒絕的話翻譯給清野時,馬汀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可以,好的。」
這個答案讓魏劍瞬間呆住,又確認了一次,然後慢慢轉述給了清野,平時話不多的清野一時間更不知道說什麼好,紅了眼眶。
清野烈和終於鬆口收徒的馬汀(右)
「為了這件事,人家已經來了四次了,劉備請諸葛亮才三顧茅廬,我覺得也差不多了。」 馬汀說,他見過清野吃蘭州牛肉麵的樣子,「應該是打心眼裡真心喜歡。」而對清野來說,激動不是來自「真不容易」,而是「居然這麼容易」,「他已經做好了最起碼來二十次的準備。」魏劍說。
3
馬汀說出「同意」的當天,清野就決定留下來開始學藝。
教清野拉麵的師傅,是有著十幾年經驗的張黎明。他是馬子祿最好的拉麵師傅,還曾受邀參加過《天天向上》。
一切從揉麵糰學起。清野至今都記得第一次摸到麵糰時的感受,「簡直太軟了。原來麵糰是這麼軟的!」但正因為面很軟,所以才對「拉」有很高的要求,要熟練、迅速、準確。張師傅教了清野拉麵的基礎手勢,告訴他,必須記住,而且要反覆練習。
張師傅教授清野拉麵的基本技術 圖 / 騰訊視頻《人像》
為了達到師父的要求,清野想了很多方法。他先去買了一根猴皮筋,想以此代替麵條,並在酒店刻苦地拉了一晚上。第二天見到張師傅,清野立刻分享了這個超棒的想法,還沒說完就遭到了否定,「猴皮筋怎麼能代替麵條呢?軟硬程度不一樣,伸展性也不一樣,手感差得太遠了。」然後扔下一句話:」如果想練,就買麵粉回酒店練。」
清野乖乖地買了一袋50斤的麵粉,扛回酒店,開始練習。為了解決無處揉面的問題,他還買了個臉盆,在盆里揉。但這個「創意」也被張師傅否決了,因為蘭州牛肉麵的面必須在開放的案台上揉。只是,酒店的桌子不夠寬,揉面時施展不開,清野只好把桌子放倒,用桌子側面的背板當做案板。問題依舊沒有解決,放倒後的桌子太矮,清野只好跪在地上揉面。
那段時間,清野在蘭州的那間酒店,簡直就是謎一樣的存在。酒店的工作人員每隔幾天就會看到他扛著面、拎著油回來,房間里也是各種做面的裝備,但卻看不出任何他在做什麼的跡象。因為,每次練習完,清野都會把所有物品歸位,再跪著把灑落在地上的麵粉、油漬全部擦乾淨,等第二天打掃衛生的阿姨進入房間時,整間房乾淨得就像沒人住過一樣。
看到馬子祿店裡的拉麵師每人都戴著一頂小白帽,清野也去買了一頂。「就是很想進入那種狀態。」清野覺得這是一種重要儀式感,戴上後整個人會更投入。
清野烈正在酒店練習揉面 圖 / 騰訊視頻《人像》
學藝的這些天,魏劍一直陪著清野。兩人每天早晨五點左右起床,六點準時趕到馬子祿的門店,「西北的早晨天亮得晚。每天出門時,整條街上,只有我們和清掃馬路的環衛工,下過雪的地面都結著冰,必須小心翼翼地走才不會滑倒。」魏劍依舊清晰地記得那些起早貪黑的日子,「我40多歲,清野也快40了,但那些天走在那樣的馬路上,我感覺自己像個少年,特別幸福。」
兩周後,中國的農曆春節到了,清野只好先回日本,等過完年再來蘭州。走之前,張師傅叮囑:回去要繼續練啊!清野答:好。
回到日本後,清野特意準備了一個瓦斯爐,每天戴著小白帽在進藤的貿易公司拉麵,給同事們做飯。春節後去蘭州時,張師傅看了看他拉的面,點了點頭,「看來是認真練了。」
這次來蘭州,除了技術有所精進,清野的經驗也更豐富了,行李中帶了很多日本產的止痛片、止痛藥膏,每天跪在地上練習後,這些「特產」會幫助他緩解腰酸背疼的程度。
魏劍說,在馬子祿學習時,每天中午,張師傅都會要求清野給自己做一碗面吃,清野一直做的都是「二細」。蘭州牛肉麵的麵條有許多種類,毛細、二細、三細、大寬、韭葉、蕎麥棱……其中,「二細」最難拉,也最考驗拉麵技術。
在蘭州學成回國時,清野已經成了張師傅最喜歡的徒弟,「我那些18歲的小徒弟都比不上他啊。」
進藤早就料到清野能獲得這樣的評價,他說清野身上有著日本人的「根性」,一股執著、堅定的認真勁兒。「我是很較真,從來不做模稜兩可的事情。」清野說。
4
從蘭州回到日本後,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清野和進藤的「蘭州馬子祿牛肉麵」正式開張。
每天晚上九點,清野會準時開始熬湯。先把牛肉、牛骨洗凈,用清水泡一小時。再放進溫水鍋中煮沸,去浮沫,再加入各種調料香料,小火燉6個小時後,還要加入牛肝湯、雞湯、牛油來調味。早晨十一點開門後,清野便開始在廚房拉麵,一直拉到最後一碗面售出。
東京馬子祿要做的是,極儘可能地還原蘭州馬子祿的口感,但也有些細節的不同。比如牛肉,「蘭州牛肉麵用的是氂牛肉或者黃牛肉,但進口肉實在太麻煩了,」所以,清野在東京馬子祿用的是日本和牛,在這裡,每碗面定價880日元,相當於人民幣50元左右,在東京屬於正常水平。
除了牛肉,另一項不同是,清野對製作牛肉麵的過程進行了標準的量化。
當初在蘭州學藝時,清野覺得最神奇的就是張師傅的經驗——揉面時放多少水,湯里放多少鹽,油溫燒到多少時放辣椒面,張師傅永遠都靠手感。油倒進鍋里燒一會兒,張師傅把手往鍋上一放,「嗯,差不多了」,這簡直就是清野心中永遠的迷——差不多到底是多少?於是,他去買了一個溫度計,第二天,張師傅的手在鍋上覺得「差不多」時,清野立刻掏出溫度計量了一下,然後把具體溫度記在了小本子上。
同油溫一同被記下的還有:麵粉的濕度、水量的毫升、鹽巴的克數……「張師傅不愧是老師傅,每次的感覺都特別准,幾乎沒有誤差。」
清野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天天拉麵的日子。只是,一家新店的火爆程度和他每天的拉麵強度顯然超出了他的預期。自從去蘭州學藝後,清野的體重一直在下降,東京店開張後,他又瘦了五公斤。對此,一直很支持清野的妻子表示非常滿意,「清野,我真是幸福。你現在比以前養眼多了,為了一碗拉麵,你居然都練出了肌肉。」
東京馬子祿的生意越來越火,有日本電視節目把它稱為「夢幻拉麵」,也有日本網友評價這碗面「一碗入魂」。在日本,很少有人會把豚骨拉麵的湯喝完,但在東京馬子祿,很多日本人都把湯喝得一乾二淨。對清野來說,這就是最高的評價。
東京馬子祿門外排隊的「長龍」 圖 / 來源網路
但對於「生意太好」這件事,清野心裡多少有點愧疚。
有一位女士從箱根專程開車來東京吃面,前三次都沒有吃到,直到第四次,7點出發的她才終於吃到了這碗來之不易的牛肉麵。
還有一次,一對來自中國的年輕夫婦過來排隊,妻子已經懷孕兩個月,妊娠反應很厲害,就是想吃這碗面,但鍋里的湯已經一滴不剩,舉著「售完」牌子的店員只好一個勁兒地鞠躬。
延長營業時間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於是,清野更忙了。除了熬湯、拉麵,他還要在東京當地招募、培訓拉麵師。最新的消息是,從11月2日開始,東京馬子祿加開了「夜場」,從下午五點營業到晚上八點半,「找到了一位可以幫忙拉麵的中國師傅,」清野說,其他日本的拉麵師傅,「還在修行。」
20年前,第一次走進蘭州拉麵店的清野烈,一定想不到自己身上的「蘭州拉麵基因」會就此激活。那時,第一次吃蘭州拉麵的他,最受不了飄在面上的香菜,必須一片一片挑出去後才能吃面。如今的他,會把這些香菜一片一片認真吃完,甚至覺得,「用面卷著香菜一起吃,才是最美味的時刻。」
東京馬子祿出品的蘭州牛肉麵
文 | 賴祐萱
編輯 | 張躍
本文首發於每日人物《一個日本人,究竟能愛蘭州牛肉麵到什麼程度?》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ID:meirirenwu)。
開店當天就去吃過啦,面有三種可以選,我吃的韭葉面比較軟,牛肉肉質很好,吃完之後也是滿頭大汗,有一種久違的屬於國內的飽腹感,一本滿足!
這個店現在去要排很久的隊,而且通常不到晚餐時間就賣完了,火起來是因為噱頭比較多:
1.味道挺正宗,而且只賣面,比池袋那家蘭州拉麵好多了,所以會吸引很多在東京的國人去吃。
2.日本人開的中國拉麵店,日本有正宗的中國餐館不稀奇,但是日本人開的中國人吃了還覺得正宗的中國餐館就比較稀奇了,而且還是遠赴中國學藝歸來,聽起來就很匠人精神。
3.拉麵開在神保町,這裡不僅是最大的舊書街,還是拉麵店和很多公司聚集的地方,所以有新開的拉麵店就會有很多在周圍上班或者生活的人跑去嘗試。(當天排在我前面的大叔接受採訪的時候舊說來吃面是因為看到新開了拉麵店就來了,並不知道什麼關於店鋪的背景故事...)
4.各大媒體的宣傳效果拔群。第一天開業的時候在店門口看到了好多來採訪的媒體,還有各種KOL,他們吃完以後再一宣傳,就更火了...
作為一個在東京搬磚的中國人,能吃到這樣的拉麵還是覺得很開心的,下一步開始期待驢肉火燒啥時候能在日本出店了哈哈。
對於一個從小吃牛肉麵長大的蘭州人來說,能在異國他鄉吃上味道很正的牛肉麵真的是能幸福到飛起來!坐了一個多小時電車,又排了快一個小時隊,吃了一口,眼淚就開始在眼眶裡打轉了!然後,就連吃三碗!附張圖,雖然細的和二細一樣,但個人覺得整體味道已經中等以上水平了!
其實挺不錯的,日本的正宗中國拉麵店其實很少。。。加清真 標籤是要幹什麼?
有個回答問薩達姆啥時候登陸美國的。
我補一張圖好無聊啊 一群人在糾正 蘭州牛肉麵 不能叫做蘭州拉麵
這是有多自閉?我看真的是沒勁。我作為一西安人看到外地各種賣「西安肉夾饃」的推車早餐攤,饃裡面又是放青椒、又是加香菜,我也挺高興的,很高興我們當地傳統美食得到廣泛的傳播以及認可,對其變種、演化,也樂見其成。真的,別再總帶著那種狹隘、自閉的情緒,去點評誰誰誰的正宗,誰誰誰的傳統,太low了。現在很多叫蘭州拉麵的館子 名字都改了 真也不沾你們蘭州的便宜20170825 Update
Tabelog的鏈接 馬子祿 牛肉麵 (神保町/ラーメン)
谷歌地圖的鏈接 https://www.google.co.jp/maps/place/%E9%A6%AC%E5%AD%90%E7%A6%84%E7%89%9B%E8%82%89%E9%9D%A2/@35.6958251,139.7578619,17z/data=!3m1!4b1!4m8!1m2!2m1!1z6Jit5bee44Op44O844Oh44Oz!3m4!1s0x60188c111d8fde83:0x4e37fd3c0766ae04!8m2!3d35.6958251!4d139.7600506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根據圖片中旁邊的書店的名字,村山書店, 查到了大概的位置,
是在神保町這個拉麵激戰區啊, 看看能不能堅持下來,
店面原來是一家叫做 中華 王記廚房 的中餐館, 不知道是不是生意不好才盤了出去,
改天過去偵查一下, 店名叫做 馬子祿牛肉麵
順手添加到了Google地圖上.
追加 Twitter上竟然也看到了
是日本人拜師學成後回去開的,但是加個清真標誌是什麼鬼,不知道這清真稅要交給中國的還是日本的伊協?
好吃的中餐開到哪裡都受歡迎!墨爾本這個月新開的蘭州牛肉麵開了也是大排長龍,周圍的認識的中國留學生馬上就傳開了。一開始都是中國人去吃,是地道的師傅,真正的國內味道。今天聽見一個本地學生和別人推薦:Do you know that new Chinese restaurant at the corner? 街角新開的中餐廳知道嗎?有圖為證,我連吃了好幾天。你們不知道,好多在墨爾本的中餐館有多難吃!這麼正宗的牛肉麵,且吃且珍惜哦。
阿西吧~螺獅粉 酸辣粉 襄陽牛肉麵 宜賓燃面 重慶小面 熱乾麵 新疆米粉 片兒川 過橋米線 過油肉拌面 綿陽米粉 沙縣拌面……put your hands on ~新的市場~來了~
看到這個消息起初只是感慨日本人好學,堅持的精神。看了評論發現大家竟然還是對是拉麵還是牛肉麵較勁,這個雖然由來已久,但是還是想說說,這無關思想狹隘,作為蘭州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很多當地人早上專屬早餐,甚至一天吃三頓都不嫌煩,你要知道這對於當地人是一種怎樣的情懷。蘭州一直以牛肉麵稱呼,在外地被叫做蘭州拉麵其實本沒有什麼,直到後來自己出去外地很多地方吃了所謂蘭州拉麵,才發現為什麼本地人不願意這麼叫,因為打著蘭州拉麵的牌子,那味道毀了蘭州牛肉麵的牌子。所以只有真正在蘭州吃過牛肉麵和本地人在堅持為蘭州牛肉麵正名。後來聽朋友說,外地叫蘭州拉麵的創始人,並不是蘭州本地人,後來發現商機,打了這個牌子,培訓了些拉麵師傅,感覺全國各地都是蘭州拉麵的連鎖,其實都是他們弄的。在外地做不出正宗的蘭州牛肉麵還有一點關鍵的,就是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蘭州牛肉麵必然也是黃河水做的,所以沒有那個味道也是很正常的,在外地能吃到接近蘭州的味道,也是非常開心的。很多朋友都推薦東方宮,那家是比較接近蘭州味道的,不過也有朋友說,味道一般。水是關鍵,正如西湖龍井,必然是用那裡的水泡出來的茶才是最純正的味道。不懂我們為什麼非要區分蘭州牛肉麵和蘭州拉麵的人,我覺得到沒有必要計較,雖然我們每次聽到都會糾正,講出一大堆道理。但是我認為這同樣也是個學習文化的過程,沒有對錯,你可以堅持你以為的,我們也會糾正我們認為的。每個地方都有特色小吃,相信你家鄉的東西被誤解,你也會為此辯解,這無關對錯,只是了解不了解。還看到有朋友不懂清真,還有看到清真打死不去吃的。我也是很納悶,歡迎來給我普及。因為我不是回族,對清真的不是特別了解。因為身處西北,這邊是少數民族較多的地區,主要是回族。身邊很多飯店都是清真的,也有很多清真寺,家裡也有回族的朋友。我只知道,他們是不會在漢族家吃飯,喝水我們都是用一次性杯子。自己從小也專門吃過清真的炒麵和不清真的,發現他們做飯確實很香很好吃,尤其是在對牛羊肉的做法上,所以很多人偏向於去清真餐館吃牛羊肉。至於清真,好像是專門由伊斯蘭食品協會還是什麼機構,由他們認證的才能打上那個星星月亮的清真標誌。應該是對食品用料和製作過程有嚴格要求的。照理說應該多了道檢查工序,應該更放心才對,為什麼不去吃呢?不懂不懂,知道的朋友歡迎講解,我也學習學習。哎呀,寫了這麼多,也是第一次,歡迎點評~
蘭州人。從小班裡同學就有回族同學,除了不和我們一起吃早餐(學校食堂提供的那種),不吃豬肉外,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同學關係也沒有受影響。牛肉麵是我們蘭州人共同的早餐(美食),打破了不同民族宗教間的隔閡。而且在蘭州正寧路夜市小吃攤上,一家隴西臘肉(豬肉)攤隔壁就是清真羊雜湯或烤肉,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離家五百米就有一個清真寺,偶爾能聽見宣禮(是這麼表述?)的聲音,偶爾看到頭上蓋著(不是那種包的很嚴的那種,感覺就像是絲巾,而且顏色還挺花的)的女孩……在我離開蘭州(城關)以前,我一直以為漢族和MSL民族的關係都是這樣的,我們不同但是彼此尊重。直到我去了西安,第一次聽說了回坊……Besides,這兩年我怎麼發現帶黑頭巾的女孩反而越來越多了……
評論里的說不正宗的,我就想問問你們還記得壽司這玩意兒是我們發明的嗎??以前我們的壽司是夾蒜片吃的。。。千百年後。。也許我們會為了牛肉拉麵而裝逼得像現在吃日料一樣。。你們散了吧,拉倒吧
我記得好多年前在n站看到一個視頻,某個日本人去吃蘭州拉麵一直說真拉麵,難道是他?
很正常,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小時候看過一個動畫片,名字我忘了
有一集主人公滿世界跑,到了一個地方,一個帶著封建時期那種圓頂的帽子,又圓又胖的人,站在菜館門口。很明顯的中國形象
一曲忠誠的讚歌!
日本人現在還渾然不覺,等到拉麵館遍布11區,就是日本淪陷之時。
蘭州人來了
最近被在日本的同學們朋友圈刷屏了 據說味道還行馬子祿本身是蘭州名店 屹立多年
兩個日本人拜師學了幾年回去開的 應該算正宗但是有點不爽的是 馬子祿作為一家三代人經營的家族麵館 無數人想拜師 想學湯的配方都沒成功 怎麼兩個小日本拜師就收了呢還有清真 無可厚非 本身就是回民開的 徒弟開店自然也是清真了還有 要更好理解這個問題 需要吃過蘭州本地的牛肉麵才行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68c2e740102xemp.html 這篇文章寫的蠻全的蘭州牛肉麵,較大概率是甘肅人開的。蘭州拉麵,較大概率是青海人開的。無論如何,日本的蘭州牛(拉)肉面,較大概率是中國人開的。
果然不負我蘭州國際的盛名 就是不知道沙縣環球什麼時候名副其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