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Google 員工達漠稱「女性從生物學上不適合編程」?

上周末,Google一名工程師在公司內部討論區發表了一篇涉嫌性別歧視的3000字內部備忘錄,該文迅速流傳開來並引發討論,文中提出女性在科技領域的任職人數不足,並不是因為她們在工作場所面臨偏見和歧視,而是由於男女之間固有的生物學上的差距,如果強行要多元化,則對部分僱員不公道。此文被多家外媒報道時稱作 「反多元」言論(Anti-Diversity),並由此也再度暴露女性在矽谷遭歧視的問題。http://mp.weixin.qq.com/s/RLT-qALfCOcxnZtU2W8p4Q

英文原鏈接: http://gizmodo.com/exclusive-heres-the-full-10-page-anti-diversity-screed-1797564320

該工程師已被解僱: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8-08/google-fires-employee-behind-controversial-diversity-memo


2017/08/13:

找到一個memo作者的訪談, 採訪者是多倫多大學的Jordan Peterson教授, 比較知名的言論自由擁護者

在視頻中, Jame說到他在google參加過diversity summit的時候, 公司講了許多沒有記錄在案的內容, 包含如何根據性別或者種族來調整hiring bar來促進多樣性.

如果屬實的話, google的這個招聘方式明顯屬於違法了.

google炒掉此人的決定讓我非常不理解, 這其實正是證明了作者文中說的echo chamber現象. 感覺美國不光大學有safe space, 公司里也不能有open discussion. 即使James說的論證是錯誤的, 炒人這件事我覺得也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在西方國家, 上班時候不能談政治, 不能談種族, 和同事除了談談娛樂新聞還有戶外活動之類的不痛不癢的事情, 基本上沒什麼可以放在桌面上聊的. 感覺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都不能在公共場合討論, 日了狗了.

不過這不妨礙我反對此問題下很多其他明顯是抱有歧視態度的人的回答

-------------------------------------------------------------------------------

一般不喜歡直接答題, 喜歡噴瞎J8答的人, 但這一個問題讓我有點看不下去了.

首先表明立場:

支持平權, 支持的是機會平等, 反對結果平等, 反對identity policy.

如果為了某個群體降低准入門檻, 實際上是傷害了這個群體里憑藉實力進來的員工, 會讓人認為它們是受特殊照顧進來的.

重點在於反配額. 只需要反配額就行了, 討論誰優誰劣完全沒有意義. 假設"男女一樣適合高壓勞動/腦力勞動", 就不需要不同的准入門檻. 假設"女性不適合XX工作", 相信這一點的人, 也只需要反對配額就可以了, 如果女性真不適合某項工作. 統一的門檻自然會卡住不勝任的人. 超過這個目的之外的爭論, 在我看來完全是別有用心.

進入正題, 盡量簡單扼要的點出重點, connecting the dots的事情留給讀者自行補全.

首先, google有沒有針對女員工降低hiring bar, 目前沒人有確鑿證據和事實來佐證, 所以, 那些說"女員工已經特殊照顧了才能進公司"的人, 都屬於瞎BB. 這個前提根本沒有證實.

第二條, 所有提什麼國際象棋大師排名靠前的都是男性, 諾獎得主也是男性多的言論, 也是毫無邏輯可言. 做程序員, 不需要是國際象棋大師, 也不需要獲得諾獎. 你一個男的, 和另一個女的競爭一個崗位, 並不能從"因為諾獎的主男性多"推導出"所以我的智力和勝任力高於另一位女候選人". 而且公司招聘的是活人, 不是統計值(況且也沒有科學的統計值證明男人智力比女人高). 另外諾獎成立的時候, "女性接受教育"這件事, 還有"女性擁有投票權"這件事, 還不是社會主流.

第三條, 所有拿什麼男性體力好作為論據的, 不但瞎逼逼, 而且還很SB. 跟我讀三遍:"智力 != 體力". 我請問你, 卧推需要達到多少公斤, 長跑需要達到多少公里才能做程序員啊? 我前後換過五家公司, 面試過十幾二十家公司, 還沒遇到過面試考體力的.

第四條, 說編程是創造性工作的, 女性不適合的結論, 毫無根據. 另外請看第三條, 你們隊友說編程是體力活, 看體力, 不看創造力. 根據第三四這兩條, 女生既不能幹腦力勞動, 也不能做體力勞動, 按照他們的理論, 估計女生除了躺在床上被他們的三寸丁(I"m already being very generous about the average size of you guys)摩擦一下, 其他啥也幹不了.

第五條, 不承認歧視的存在, 不承認"女生不適合搞數理化"這種廣為流傳的觀點造成了女生要背負更多的社會包袱, 最終導致了確實很多女生放棄數理化, 形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 此種觀點很SB. 有人說, 牛逼的人不會在意其他的人的眼光. 沒錯, 但還有很多不牛逼的人, 無論男女, 如果從小一直被人說你不如人, 都會有影響. 我凡事都喜歡用性舉例, 下面是一個類比. 一個亞洲男子, 從小天天被灌輸說你的J8短小能力差, 和白人黑人沒法比, 你覺得聽20年這種話, 對你真沒影響? 你去找個洋妞, 心裡有沒有負擔?

第六條, 你們哪個渣的學術成就高過李飛飛了, 請站出來. 如果沒有, 就消停點別BB. 男性里有傑出成就者, 女性里也有. 同第二條里說的一樣, 某個領域的傑出人士和你同性別, 不等於他和你有任何瓜葛, 不代表你智力有任何出眾之處.

最後一條, 所有認為"女性不如男"是一個不需證明的公理的人, 都是不具有與其討論價值的非理性人, 蠢到家. 所有提出"我不需要證明女性劣於男性, 你想說性別沒差異, 你來證明啊"這種耍流氓觀點的人, 我可以再用一個類比來說明這個觀點的荒謬以及無恥之處. 我可以四處宣傳"我睡了你老婆, 內射她到hight, 但你老婆不會承認的", 你可能要說我毫無根據的瞎BB, 但我要說"你得證明我沒內射你老婆啊".

反對identity policy, 反對AA, 但一定要提防歧視. 今天抱著歧視觀點的人可以打著反政治正確的名號來剝奪平權(equality, 非AA)人士的話語權, 明天他們就可以做到"性別女的話, 簡歷都可以丟掉了, 節省招聘成本嘛".

以上.


一位ex-PhD student+碼農在最終論點明明很合理的前提下(「強制推行AA不是上策」),居然寫出了這麼一篇論證過程邏輯死/充滿主觀臆斷小論文,簡直是反AA界和碼農界的恥辱。建議重回學校進修邏輯和寫作,並在業餘時間多讀AA的資料文獻和保守大法官 Clarence Thomas 的陳詞來提高批評姿勢。

一看到文章標題「Google』s Ideological Echo Chamber」時,我是很心有戚戚焉的。在西海岸tech公司工作過的都知道,這些科技公司里員工的思維統一性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只有溫和liberal 和極端liberal的區別。我們公司內部一個房屋保險討論串里,有位工程師把買心儀房的過程比喻成找老婆,結果被扣上「物化女性」的罪名吊打了幾十層;一個公開了自己投票給共和黨的工程師,被同事在背後嘲笑,甚至有的同事私下開玩笑說他投票的行為讓他們感到不適應,要向HR投訴。

所以這個文章的標題和前兩段批判google「打著多元化的旗號,卻扼殺觀點的多元化」,提出「左右派思維結合才是真好」,可以說是excited!

This silence removes any checks against encroaching extremist and authoritarian policies.

由於google的政治傾向,沒有人能來制約這種「左」的極端主義和集權主義。

然而!本文有邏輯的部分基本就到此為止了。

作者接下來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Women, on average, have more:

女性,總的來說;

Openness directed towards feelings and aesthetics rather than ideas. Women generally also have a stronger interest in people rather than things, relative to men (also interpreted as empathizing vs. systemizing).

對「感情」,「人」,「移情」更感興趣,而男性對「思維」,「實物」,「系統」分析更感興趣

These two differences in part explain why women relatively prefer jobs in social or artistic areas. More men may like coding because it requires systemizing and even within SWEs, comparatively more women work on front end, which deals with both people and aesthetics.

Extraversion expressed as gregariousness rather than assertiveness. Also, higher agreeableness.

這可以說明為什麼女人更喜歡社交和藝術領域的工作,男性更喜歡編程

This leads to women generally having a harder time negotiating salary, asking for raises, speaking up, and leading. Neuroticism (higher anxiety, lower stress tolerance).This may contribute to the higher levels of anxiety women report on Googlegeist and to the lower number of women in high stress jobs.

這導致女性無法要求加薪,說出自己意見,當領導者。女性更加焦慮,無法從事高壓力工作

一時間無數吐槽彈幕從我心中飛過......請問這還是一個phd抱著科學嚴謹態度寫的議論文么?我tm其實是在看《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種雞湯兩性情感書吧。這幾句話加個標題《一分鐘教你讀懂男人和女人的區別》然後發在ayawawa兩性情感公眾號毫無違和感有沒有?這個「女性比男性更加感性」的前提有什麼靠譜的理論和統計數據么?如果有,具體差距量化是多少百分比,是否能造成significant difference?sample size夠大么?時效性夠新么?各個國家/族裔的情況都適用么?各個年齡層都適用么?各個行業都適用么(從事公共關係的女性和從事基礎學科的女性mindset不會一樣吧)?隨著時間推移社會變革來沒有任何變化么?一個任何受過一點科學思維訓練的人,哪怕不是phd,難道可以這麼信口開河,不加一點社會學/心理學的論文引用數據,全憑自己的主觀意見,大筆一揮隨意總結歸納從古至今地球上幾十億人口么?

接下來,在「女性更感性」這個相當主觀的前提下,作者提出了如下推導過程

1)由於從生物學心理學角度來說,女性不如男性適合編程(證據欠附,但是作者認為是不言自明的)

2)所以google不應該強行追求1:1的性別比,從而降低錄取標準,為了所謂的diversity給女性候選人開後門;錄取和升職的時候應該從一個「人」的角度,而不是從一個人的屬性身份(比如女性)來評價一個人;

I』m also not saying that we should restrict people to certain gender roles; I』m advocating for quite the opposite: treat people as individuals, not as just another member of their group (tribalism).

2)這個結論其實是相當靠譜的,然而由於1)這個「不言自明」前提太flimsy,大多數人看到開頭已經按耐不住開始批判一番了,正真值得思考的2)反而無人關注。

那麼這位作者主要失誤在哪裡呢?

普通的反AA觀點是:「少數族裔/女性並不天生低等,所以不應該對他們降低標準;大家應該同一起跑線競技,任何破例降低標準的行為,並不能真正提高少數族裔和女性的地位」

而作者反AA的觀點是:「少數族裔/女性天生低等,所以不應該對他們降低標準;強行降低標準是浪費資源和時間,低等的人就應該老老實實待在低等的位置,才能實現社會效率的優化」

這兩個觀點從結果看似結果殊途同歸,其實出發點差之千里。打個比方:大多數人都很厭惡少數民族加分。普通人的邏輯是:「同樣就讀於一個班的少民和漢族同學,擁有一樣的學習資源,為什麼一人因為少民族的身份就可以加10分呢,這算不算逆向種族歧視?不應該不看背景公平競爭么」然而作者的邏輯是「通過我不言自明的論證,少數民族從生理心裡上更適合不去上大學,而適合在旅遊區表演唱歌跳舞;所以給少數民族加分是不對的」 excuse me?

最後,雖然不同意作者的論證過程,我還是要同意他的結論並黑一發AA: 關於女性在科技界underrepresented可能是長久以來的社會觀念導致的(女性不被鼓勵選stem);可能確實是女性生理原因導致的(女性的精力體力不如男性);也可能是女性自己的心裡預設身份原因(選擇回歸家庭孩子高於專註工作)。現在學校和科技界光用「招收一定的性別比」這樣簡單粗暴的手段,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對很多優秀的女性工程師的傷害。可以參照黑人大法官Thomas很詳細的寫了他作為「被保護」的有色人種對AA的看法:「AA讓黑人的成就打了折扣」。他自己選了最大限度學分和最難的課表,才能證明他不是靠種族AA進yale的,他的不比白人同學差。

Affirmative action forever discounts black achievements

Affirmative action (though it wasn"t yet called that) had become a fact of like at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and before long I realized that those blacks who benefited from it were being judged by a double standard. As much as it stung to be told that I"d done well in the seminary DESPITE my race, it was far worse to feel that I was now at Yale BECAUSE of it. I sought to vanquish the perception that I was somehow inferior to my white classmates by obtaining special permission to carry more than the maximum number of credit hours and by taking a rigorous curriculum of courses in such traditional areas as corporate law, bankruptcy, and commercial transactions. How could anyone dare to doubt my abilities if I excelled in such demanding classes?

It was futile for me to suppose that I could escape the stigmatizing effects of racial preference, and I began to fear that it would be used forever after to discount my achievements.

Source: My Grandfather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x27;s Son: A Memoir by Clarence Thomas, p. 74-75 , Oct 1, 2007

在中國不也有「無知少女」的說法么?一個因為身份政治而不是能力被選上去的花瓶女性官員,能代表女性地位的提高么。所以真要提高女性在科技界的參與,學校多搞些stem的活動,提高女性在stem的實力,多鼓勵女性參與stem的專業是正道。然而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社會大量投入,所以不如公司多錄取幾個額外的token female,走「結果公平」的捷徑簡單。

===========================================================

PS:如果希望了解性別在stem領域影響/想要石錘,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概括的非常詳盡

The Google Memo: 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 About Gender Differences?

作者列舉了1990年之後所有可能與工程/編程有關的性別差別研究,把和Damore觀點相近的用綠色標註,相悖的用紅色標註,這樣避免cherry-picking(只呈現對自己有利的研究觀點).事實上可以發現,學術界並沒有定論。Damore只選擇支持自己論點的「研究結果」,就好比指著一隻斑馬的條紋說「這馬一定是全黑的」。


我不懂程序員的世界,我是做出版的。

我以前待的一家公司,有男同事對女同事說:「女的再怎麼努力都不如男的能幹。」

沒多久,這人就被開除了。

開除的原因和他這麼說無關,也有關。

他負責的一本寫給女性的健身書,裡面有大量這樣的內容「你平胸,你朋友胸大,老闆就安排你去當後勤,把好的機會留給你朋友。」

「你長得不好看,身材不好,都沒有地方願意要你。」

他沒意識到這些話有什麼不妥,他也這麼覺得,還有什麼「一個女人,讀那麼多書幹嗎?」

一個男同事做他複審,沒看幾頁就看不下去了,找頭兒說了這事兒。

頭兒氣炸了,第二天就把他開除了,下午的班都沒讓他上。頭兒也是男的。

那本書插畫都畫一半了,還是作廢了。

後來再出女性向的書,頭兒會問女員工的意見。

人的觀念會被帶到產品中,體現在公司的臉面上,好比百度劉超的PPT ,美團的招聘廣告。用政治明顯不正確的人,有一定的風險。

放到Google ,也會有這樣的顧慮吧

——

還有歧視這個,我之前做兒童教育的書,有個理論叫「貼標籤效應」,意思是說,你給一個人貼了標籤,他就會不自覺地向標籤發展。

所以,如果你總是對一個女孩說「女孩子天生在理科方面不如男生」,她就會暗示自己「我是學不好理科了」,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想「我是女生,我本來學這個就不如男生」,然後放棄努力。

我在性別平等的氛圍下長大,我奶奶年輕時還搞女權運動,我上大學離開家,到了性別平等相對差的環境——學校里,即使女生占絕大多數,無論成績還是課外活動的活躍度,女生都壓倒性優於男生,老師在考慮學生會主席、團支書的人選時,絲毫不考慮女生。

有能力勝任的女生們居然也沒覺得有啥奇怪的,很平靜地接受了。換做我的高中,早就集體發火了。

我的大學同學,女生,明明聰明靈慧,在找工作時,竟然會因為「我是女生,我配不上,人家不會要我」「我不用在事業上那麼拼,找個一般的就行了」而放棄爭取比較好的職位。

什麼女生不適合某項工作,有些是女性特質造成的,有些是性別歧視的環境造成的。


感謝評論區提示,關於原文中的引用文獻已更新在文末。

首先麻煩有些答主先讀完原文再來這裡冷嘲熱諷。

利益相關:美本,計算機專業,女生,後端開發。

我實習的team裡面,只有我一個女生是寫碼的。遇到公司里的中國人朋友每聽到我是後端的,都會非常驚訝,可見女生做後端之不常見。(當然灣區的一些大科技公司有可能會在這方面相對好一些)(給各位灣區實習的大大跪)

從全文整體來看這位James Damore顯然是想指出谷歌目前對於性別歧視略有矯枉過正的狀態,小心翼翼地表達了自己非歧視的立場,並且提出了一些事實上很有建設性的改進方案。

譬如,性別歧視同樣來源於對於男性的固化印象

允許不同聲音的出現

停止僅針對女性的課程(這一點有待商榷,但是個人覺得接觸到的一些women-only的計算機方面活動挺扯淡的)

並一再強調自己的立場是支持而非反對平權

很多文中提到的建議是客觀且具有可行性的,而且確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在政治正確下一些公司抹殺所有反對聲音的現狀。(比如之前有答主提到這哥們兒已經被谷歌炒了)

問題就出在,在闡述的幾個主要論點中,深究某些論點基於的假設,並不那麼令人信服。

比如

在闡述「男性與女性先天上存在區別」時,作者並沒有引用任何的文獻和任何的證據,而是非常主觀地列舉了一系列「on average」的男性與女性的區別,這些區別並沒有經過考證來自於大腦結構的不同,而恰恰相反,很有可能是來源於後天社會上固有的成見。更有偏激的言論,比如「Status is the primary metric that men are judged on.」

再比如,「女性平均抗壓能力較差」這樣缺乏數據支撐的猜想。

作者還提到,「因為女性大多更擅長於人際和美學相關的工作,偏好安定生活,所以不願意做軟體工程師。」

事實上,這些「差異」可能恰恰來源於社會對女性的定位,譬如「應當從事人際和美學相關的工作」、「應當擁有安定生活」,而並非因為女性先天不適合軟體工程,尤其是後端開發。

也就是說,這位作者,在自己的無意之中,印證了自己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unconscious bias」。

(* 更新:關於評論區有答主提到的帶有引用文獻的版本

https://assets.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3914586/Googles-Ideological-Echo-Chamber.pdf

首先糾正幾個剛剛文中提到的「缺乏數據支撐」的論點,事實上在作者文中有所引用,比如「Women generally also have a stronger interest in people rather than things」,以及「Women on average look for more work-life balance」等等。所以說作者原文在引用上並沒有過大的漏洞,也就是說我們對於其主觀臆斷的攻擊大多來源於不完整的了解。

但是需要注意的幾個點是:首先作者在闡述性別差異時的各個引用之間的相互引用非常嚴重;其次引用維基百科的詞條不算作引用文獻,而作者非常片面地解讀了維基百科中提到的一些文獻的實際意義,比如關於爭議非常大的「女性抗壓能力差」:

「Personality studies find that women score moderately higher than men on neuroticism, by approximately half of a standard deviation. (研究發現,女性的(壓力)指標略微高於男性,但差距只有大約二分之一的標準差。)」

*)

總而言之,說這位作者歧視,是有點冤的;谷歌因此開了這哥們兒的事,做得也非常沒有氣度。但是這些論點也恰恰印證了社會上實際存在的「隱形」歧視,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這些社會壓力和既有印象造成女生從事計算機行業比例低,可能是比歧視性政策影響更大的因素。

所以平權還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吶。


這種人是逃不掉被裁掉的命運的。

1.你會和質疑你不稱職不夠格的同事合作嗎?

他這篇質量不高的文章割裂了谷歌,把公司分成了兩個團體:認為女性適合做工程師,和認為不適合做的兩個派別。

這對任何試圖打造高效合作團隊的組織來說,都是致命的。

評論區調侃甜咸豆漿也割裂公司,但以性別為由——證據還各種不足——質疑一個群體同事的能力和資格,真的和甜咸豆漿之爭一樣嗎?

儘管谷歌如今的男性工程師比例約7成,他的「女性天生不適合做工程師」理論,直接將30%的女同事,以及支持男女一樣能夠當工程師的男同事懟到了對立面。

在這裡號稱「反政治正確」的各位,我就問一句:

你能平心靜氣的與某位公開場合下發表言論說你「不稱職,只是因為公司優待才拿到這份工作」的同事精誠合作嗎

2.他的觀點看似挺男權,其實是坑男權

他認為「女性喜歡人,男性喜歡物」,所以女性不適合做工程師工作……

套用他的理論,無論是我處於的行業:人力資源,還是我擔任的工作崗位市場營銷,都tmd沒我存在的理由,因為男性喜歡和事物打交道嘛,這些和人打交道的活女性幹得更好,不是嗎?

你為了保護男性工程師的崗位,就犧牲我們其他不做工程師的男人?給條活路可以嗎?

這還不算完。

他認為女性要兼顧家庭,而男性可以為事業放棄工作生活平衡。

額,憑什麼我們男人就不能工作生活平衡?憑什麼男人就活該加班?——他一個程序員,一屁股做到資本家那裡去了。男同事活該加班是要修正的Bug,不是引以為傲的Feature

依然是看似保護男性,實際上是坑男同胞。

3.工程師工作絕不是僅僅寫代碼就行了

最後,他的論點是錯的,女性從生物學來說,適合做工程師

Google 離職不久的前高級工程師Yonatan Zunger直接發文懟他:

作者根本不懂怎麼做工程師

我不是工程師,不過你們可以問問你們敬愛的輪子哥,工程師的工作是不是僅僅蹲在電腦面前coding,不用和人打交道?

Yonatan Zunger原文翻譯如下,攻城獅們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工程師的工作是搭建系統,設計APP……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尤其是現實生活中人的問題。

因此理解人尤為重要。科技公司大多通過了解人與系統互動的方式來了解他們——公司有一些崗位,不做其他事情就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比如PM和UX"er。

但有了他們,不意味著攻城獅就不用理解人了。 真正的攻城獅達人,必須了解產品,這都寫在崗位JD上了。一旦了解了系統,弄清楚要做什麼事情後,你要做的是回到自己的坑位上開始寫代碼嗎?那就太業餘了。

專業人士這會的主要工作,是協調以及與其他團隊的合作。否則你們做出來的不是一個系統,將會是20個不同的系統。專業人士要確認從屬關係和風險控制,搭建合適的模塊,以便未來的創新更加簡單……

說到底,工程就是合作,是與你的客戶和同事建立心理聯繫。如果有人告訴你,做工程師就不用和人打交道,那他是騙子。初級崗位有可能,但那也是基於你的上司花了大量時間搭建了你團隊的社交架構,才能讓你專註於寫代碼。

作者一方面說女性關注人,一方面又說女性不適合做工程師,這是自相矛盾啊。恰恰是掌握這些作者口中提到的「女性技能」,才能蛻變成優秀的工程師

題外話1:

作者這麼喊,我還以為是谷歌女性和少數族裔泛濫了。

一查谷歌最近的多樣化報告,公司56%的員工為白人,69%的員工為男性。還有七成工程師是男性,你慌個屁啊。

題外話2:

他提到對保守政治觀點的包容性,我是贊同的。

我本人政治傾向溫右,但對左派平權的觀點很支持。

題外話3:

評論區有知友幽幽的扔了一句:顯然,女程序員非常稀少

谷歌還有3成女程序員,少不等於稀少。男HR也非常少,是不是證明男人不適合從事人力資源呢?

全部故事,含該工程師原文以及Yonatan懟他的文章翻譯:一封內部聲明,引爆並分裂了谷歌

谷歌前員工Yonatan Zunger的反駁原文:https://medium.com/@yonatanzunger/so-about-this-googlers-manifesto-1e3773ed1788


Google開除他,不是因為他質疑了Google的多元化政策,而是因為他的言論里有清晰的性別偏見。最主要的是他說女性在『生物學上』不適合技術工作。這個肯定是違反谷歌的行為準則的,開除他並不冤枉,他的部分言論就是教科書標準的歧視。

實際上,關於這些多元化項目是否合適、有效已經有了很多討論,這些討論並沒有被禁止。比如在斯坦福,除了有比較流行的Stanford Daily之外,還有一份叫Stanford Review的報紙。Stanford Review的許多觀點就是非主流的,但在Stanford Review上寫文章的學生並沒有被開除。Stanford Review也質疑了斯坦福的許多政策:比如質疑Affirmative Action,性騷擾處理程序政策、取消《西方文明基礎》系列課程(Stanford Review認為應該恢復《西方文明基礎》通識課,但他們的動議被以大比例否決)等等,但寫這些文章的學生並沒有什麼麻煩。斯坦福也有少數公開支持特朗普的學生,他們也沒有被開除,最多面臨一些社交上的壓力。

說某個多元化項目不合適並不是歧視,最多算是非主流觀點;有保守派的政治觀點也不是歧視。這些都不會導致一個人被谷歌或者斯坦福開除。但這份備忘錄中有清晰的性別歧視:女性由於生物學原因不適合技術工作,這才是他被開除的原因。谷歌在開除他的決定里也說得很清楚是因為『promoting gender bias/stereotypes』,而不是因為他質疑公司的政策。

大家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某人拿出華人的人口/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比率說明華人因為『生物學』上的原因不適合搞科學,你覺得這是不是對華人的歧視呢?

---------------

補充:

Google執行官Pichai給員工的郵件里明確說了:

『我們堅決支持谷歌員工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那篇備忘錄中的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可以公平辯論的,無論絕大多數谷歌員工是否不同意這些觀點。』

『我們的同事中有一個人群的特點使她們在生物學上不那麼適合工作是冒犯性的,是不可接受的。』


讓我來論證一下「中國人從生物學上不適合科研」。

1. STEM領域諾貝爾獎幾乎沒有中國人,除了搞生物的屠呦呦。

2. 世界頂尖學校例如常春藤絕大部分是美國人,中國人比例少得可憐。

3. 美國人智商兩極分化,最差的可能是文盲,最好的可以拿諾獎,而中國人智商趨近於中間,所以在世界排名三四十名的清華北大分布較多。

4.中國人讀書好是靠題海戰術,等到了需要天賦的高精尖研究就不行了。

5.自古以來,中國就推崇四書五經等文科,而西方很早就進行了科學的啟蒙,這也論證了中國人從生物學上不適合搞科研。

6.中國人有養家糊口的壓力,所以沒法靜下心來搞科研,而美國人因為經濟條件好,所以可以靜下心搞科研,更容易出成果。

7.中國人吃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美國人吃牛排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所以美國人腦子更聰明

8.一般來說,中國人不擅交際,只會和一小撮華人抱團,而美國人經常開party,所以性格較外向,因而更容易在科研上得到更多同行支持。

9.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可見中國人更擅長低端製造業,喜歡重複的技術含量低的勞動,而美國人更喜歡創造性強的工作例如科研。

請把「中國人」替換成「女性」,把其它的替換成「男性」。如果這還不叫歧視,我不明白什麼叫歧視。如果一個美國人在你面前發表這種言論,不知道破乎各位直男(癌)們會不會一巴掌扇過去?

update:

我沒有完整看過那個Google工程師的全部言論,以上答案不針對個人,而是針對由來已久的性別歧視思想。至於具體情況,請參照別的答案或原文。


David Patterson 教授授權同意翻譯並轉發。原文What James Damore Got Wrong About Gender Bias in Computer Science。

詹姆斯·達莫爾搞錯了計算機領域性別差異的原因

約翰·亨尼西,瑪麗亞·克拉韋,大衛·帕特森

八月初,谷歌公司的員工詹姆斯·達莫爾鬧了一個大新聞。他認為,女性軟體工程師的稀缺是由於男女生理結構不同。這一事件影響廣泛,甚至被維基百科收錄。儘管他本人承認現實中對女性的偏見也有影響,但是他覺得:「我只是說男女的喜好和能力的分化可能是生理因素導致的,這些差異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女性在科技界和企業管理界人數比較少。」

從計算機領域的歷史上看,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世界上最早的編程人員很多都是女性。這篇文章裡面,我們列出四點來反駁達莫爾的觀點。

第一點,現實社會存在性別偏見。包括我們在內的許多人,多多少少都有這種偏見。這種偏見往往是潛意識的 [1],但它長期阻礙女性在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成就。有研究表示,如果一個國家的性別偏見更普遍,那麼女性在自然科學和數學的表現的統計數據就越差 [2][3]。

第二點,不管是研究還是常識都告訴我們,缺乏代表的群體更容易覺得在日常工作中感到壓力。因為和別的群體不同,他們還要遭遇日常的偏見。消除這種影響的一種方法是針對她們的支持,例如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女性組織,就使得選擇計算機專業的女學生人數明顯上漲。儘管還是有人會找一些論文來強行找聯繫 [4],但幾乎所有研究這個方面的科學家都認同:「有色眼鏡」是這類群體取得成就的巨大障礙。總的來說,如果一個社會更平等,那麼自然科學和數學方面的性別差異的統計數據就越小 [5]。有統計數據表示,在女性覺得得到支持和肯定的時候,他們在數學測驗裡面表現得和男性一樣好 [6][7][8]。

我們三位作者擔任教師和管理者的職務,一直在儘力消除這些障礙。我們已經看到,在大家的保護下,女性學習計算機科學的人數大量增加 [9]。

第三點,許多美國勞工方面的研究指出,未來五年軟體工程的人才缺口很大 [10]。這種缺口會限制計算機行業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學科現在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一部分 [11]。為了讓美國在這些尖端行業保持競爭力,我們要從全體美國人裡面招收人才,而不是僅僅從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的非西班牙裔白人男性和亞裔男性裡面。不僅如此,許多行業都能從多樣化的勞動力資源中受益 [12],包括企業、大學、軍隊等等[13][14][15][16]。

第四,儘管這些敏感話題值得社會討論,但是只有經過面對面的溝通,人們才能更深意識到話語的後果、發現自己邏輯上的紕漏,而不是等到這些話被廣泛傳播之後才反思自己是不是錯了。可惜的是,互聯網上發表言論沒有這樣的「防火牆」。熱點輿論的快速傳播,不但讓這些內容長留互聯網,還會傷害到這些無意被傷害的群體 [17]。

有一位學者的文章被詹姆斯·達莫爾引用作為論據 [18]。他也不支持達莫爾的說法,而是站出來反駁:「利用某個人的性別來概括一個人的個性,無異於用一把斧頭做外科手術。如果這樣的描述不準確,不但對於認識一個人沒有幫助,還很可能對他造成傷害」。

這些消極的想法還會對社會造成副作用。在社會上不斷流傳、轉發,它們就會縱容出於性別、種族、文化歸屬的歧視。我們反對這種想法,不僅僅是出於政策法律上的考慮。我們追求的美國的平等主義:公平、人權、共識。這些都是選拔人才、尊重知識的必需品。

[1] 美國大學女性聯合會的報告:為什麼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女性這麼少?

Why So Few? Women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2]《潛意識計劃》的報告:各國性別-科學關係的偏見可以預測各國科學、數學學科的性別差異。

Nosek, Smyth, et al., 2009, PNAS, Stereotypes Predict Achievement

[3]《心理學研究者》的關於上述報告的論文。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gender-science stereotypes predict national sex differences in science and math achievement

[4]《科學是不是》網站的文章:通過「摘櫻桃」的方法利用數據推出歪理。

Devious deception in displaying data: Cherry picking

[5]《心理快報》的文章:跨國的數學學科的性別差異的元分析。

Cross-national patter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 meta-analysis.

[6]《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的文章:對抗成見威脅 — 女性智力表現和自我認同的關係。

https://ir.canterbury.ac.nz/bitstream/handle/10092/507/stereotype_threat_martens.pdf?sequence=2

[7] 美國心理學會的報告:成見威脅擴大了人們取得成就的差異。

Stereotype threat widens achievement gap

[8]《心理快報》的文章:關於性別和數學表現的新趨勢的元分析。

New trends in gender and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9] 石英網站的報道:哈維姆德學院致力對抗性別偏見,現在超過一半的計算機專業學生是女性。

Harvey Mudd took on inequality and now has more women than men in computer science

[10] 奧巴馬政府任期的白宮文章:大力推動計算機科學教育。

FACT SHEET: New Commitments to Support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11]《世界經濟論壇》的議題文章:五種科技推動經濟發展的方法。

Five ways technology can help the economy

[12]《美國心理學家》的文章:為什麼性別和文化很重要。

Why Gender and Culture Matter (PDF Download Available)

[13] 麥肯錫公司的文章:為什麼多樣化很重要?

Why diversity matters

[14] 美國人事管理局的文章: 多樣化和包容性有實在意義。

Are there really any tangible benefits to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sn"t this just corporate jargon?

[15] 最高法院2003年的判決:No. 02-241, 02-516。

https://diversity.umich.edu/admissions/legal/gru_amicus-ussc/um/MilitaryL-both.pdf

[16] 福布斯網站的文章:種族多樣化的企業有35%更高的機會盈利超出美國中位數。

Forbes Welcome

[17]《商業洞察》的文章:Google 女性員工表示感覺受到攻擊。

Female employee on the Google memo: "I don"t know how we could feel anything but attacked by that"

[18] 《聯線》的文章:即便是被引用的研究人員也覺得Google僱員言論不當。

Even the guy behind the research thinks that Googler is wrong


從男耕女織的傳統來看,男的不適合編程,女的非常適合編程,編程也是一種編織,和織毛衣是一個道理,自古以來,編織界女性人才輩出,男性完全被壓制,但是現在編程界陽盛陰衰太嚴重了,以至於很多程序員自稱碼農,用鋤頭來做棒針的活,豈能不敗,將來一定會回歸的,世界上第一個程序員Ada就是女性


偏個題。

我在高中搞物理競賽的時候,發現我們學校搞這個的男生很多,而女生幾乎一個沒有。我覺得很多人看到這個事實就會高興地跳起來說「你看了叭這就是男女的生理差異女生天生就不適合邏輯思考」什麼噠,但是,以下也是我們高中的物競黨公認的事實:

1、物理競賽大部分都是各種套路,並不需要你有很強的什麼創新能力邏輯能力去發明新方法;

2、物理競賽水平跟文化課成績幾乎成正相關;

3、原本也有個女生水平很高,不過後來她出國了,而在學校里也沒人覺得她學習好靠的是特別聰明的大腦。

換句話說,如果在開學的時候抓一個平時學習成績特好的女生來搞物理競賽,她多半也能成為高手。

那麼這懸殊的男女比例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就我所知,在選專業的時候,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跟某個專業合適不合適的,不多,大部分還是隨波逐流,但是年年一開學大家都會發現,選計算機專業的女生沒有男生多,這個用性別固有的差異怎麼解釋?

我依稀記得有這麼一個研究,說是女生比男生的數學能力差得其實很少,但是只要老師整天念叨女生數學不如男生,女生的數學能力就會真的差男生很多。所以我的看法是,這個世界上,男女或許真的會表現出很大差異,但是樓上高票的cheng huang的「非蠢即壞」論,還是反過來評價那些一看到這種差異就忙不迭地祭出「天生如此」的人更合適一些。


很多人不看文就直接開始站隊真的好嗎?這個事情的嚴重性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寫個觀點也能寫成這樣然後被炒我也真是服了這哥們,PhD算是白讀了。郵件中雖然語氣非常小心,但一些說法就是典型的性別歧視。以下講一下為什麼谷歌反應這麼強烈

這個事情到底有多大?

那些說看到被炒很驚訝的人,應該還是沒意識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這個memo一出來,谷歌內各種高層馬上發郵件救火。首先Vice president of diversity Danielle Brown出來發了一段話後,谷歌官方宣布Danielle代表的是官方觀點。之後CEO也被炸了出來發了email,其中一段說:

「I have been on work related travel in Africa and Europe the past couple of weeks and had just started my family vacation here this week. I have decided to return tomorrow as clearly there』s a lot more to discuss as a group—including how we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environment for all.」

^CEO說了一段安撫眾人的話之後說,前幾周我一直在工作出差,剛剛這周開始和家人一起休假,但決定明天回去和大家一起討論etc....

隨後BBG還採訪了Megan Smith(女),谷歌前副總裁,美國第三任白宮首席技術官,也是啪啪啪直接打臉。

這個事情到底多嚴重呢,這麼說吧,一個小小的software engineer,在谷歌這麼大,七萬多員工的公司,一個memo把CEO從假期中炸了回來。就像比如騰訊一個程序猿一封郵件把馬化騰從假期中炸回來了,你說能不被炒嗎

memo里到底有什麼不對?

哥們叫James Damore,在谷歌做軟體工程師。memo很長我就不全放上來,有興趣的強烈建議去讀一下。memo中的語氣比較小心,也並非全都不政治正確,但是有一些觀點確實是典型的性別歧視。谷歌CEO郵件中也有說「However, portions of the memo violate our Code of Conduct and cross the line by advancing harmful gender stereotypes in our workplace.」只是一部分memo的觀點違反了谷歌的policy,所以一些人也別揪住特定的觀點非要說過度政治正確。

我認為memo里很多觀點,比如反對一些特定的program,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觀點可以說是小眾,但不一定要到被炒的地步。但典型性別歧視在於文中表達,女性因為生理原因不適合做科技工作。為了支持這個觀點,文中不斷強調,on average etc. 這個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誰來一句,中國人因為生理原因不適合從事「科技」工作,因為on average大部分從事科技工作的都不是中國人,你不覺得被歧視嗎?

性別歧視的字典定義為prejudice, stereotyping, or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gender - 因為一個人的性別而對其有偏見。上面的觀點明顯的是sexism,而禁止性別歧視是黑紙白字的寫在美國法律里,也是寫在谷歌的code of conduct里。

為什麼這件事對谷歌這麼重要

看很多人說,谷歌不必要這樣,但你覺得如果谷歌什麼都不做的話後果是什麼呢。像谷歌這樣的公司,成功完全靠吸引科技人才,谷歌一手營造的公司文化,花重金給的那麼多福利,你們覺得是為了什麼呢?

在就業中,並不只是公司在選員工,也是員工在選公司。谷歌需要的是什麼?行業的頂尖人才。一旦這些人開始往其他公司流動,谷歌必定會開始慌。可以說谷歌最大的asset之一,就是自己的員工。公司文化永遠是吸引員工的很大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谷歌盡全力也要保住,這也是為什麼CEO能為這件事被炸出來。


聽到這位員工被開除了,有點傷心,又有點無可奈何。如果事情不是被捅出來,如果內部討論的時候能夠心平氣和的,我想,這位員工頂多會被大家噴一下,在學一下寫東西的時候用詞和引用如何避免非刻意的偏見的問題,或許還能對公司以後的政策像好的地方發展。被捅出來就是一個嚴重的PR問題,開除也被罵,不開除也被罵。雖然有點冤,但是他必須要對自己行為造成的後果負責。

不過我確實想問問Google的管理層,如果這篇文章沒有被泄露,作者還是會被開除嗎?如果是,那麼為什麼要開除,為什麼大家不能夠心平氣和的討論,從而消除他的偏見,Google的一些問題也能夠得以討論?每個人都會帶有一些偏見,之後互相交流,才會消除一些偏見,我們又應該以什麼方式去交流而不觸犯Google的底線呢?

======================

評論里有人說:

「雖然會冒犯一些人,但是我們不能剝奪他說話的權利」。

我的個人觀點:

確實,他有他說話的權利,他也說出來了,但是他就得為他說出的話承擔後果(無論後果是正確的,還是別人帶節奏帶的)。

如果他只是選擇在一個小範圍里說出來,頂多會被聽到的人噴一下。

但是他選擇在Google內部70000多人面前share出來,帶有不同觀點的就會出來說話。有人比較理性,提出建議。但是也有人會直接開噴,更有人會把他leak出來。被泄露出來的後果就不是Google能夠控制了。媒體直接把他打上sexist的標籤(這種扣帽子確實不該),Google被一部分人說成種族歧視,被另外一部分人說成不允許自由言論。這麼嚴重的PR問題,那麼多工程師放下工作,討論這個問題,很多時間浪費,後果他也要承擔。

我覺得他其實並不是真想表示女性不如男性,他很想客觀的描述一個事實,也提出了很多值得Google思考的問題,但是文字描述上有一些不恰當的地方,確實帶有偏見。但是Google內部、外部的一些人選擇性地忽略了他所描述的問題,放大了他描述的方式。這些後果當初他選擇分享這篇文章的時候估計也沒有想到。

======================

內部文檔泄露到公司外面問題確實多。本來只是一個算不上senior的員工的牢騷,經過媒體一發表,就變成了Google的一個很嚴重的PR問題。有很多人覺得Google連這點說話的餘地都不讓,真是被「白左」的思想控制了,又有人說,Google也開始歧視女性員工了,更有媒體把原作者說成 sexist xxxx。這顯然都不是原作者想要的。原作者顯然沒有想到把這個文檔發到內網上會產生這樣的後果。

其實最討厭的是leaker,公司明令禁止泄露內部文檔,卻因為自己不同意一個觀點,或者自己覺得被冒犯了,就違反規則,被媒體節奏帶得飛起。這本來就是一個相當敏感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樣一搞,很可能兩頭難做人。尤其是把作者名字泄露的人,這簡直太噁心了。

首先先做個澄清,作者並沒有匿名,並且Google的hiring bar並沒有因為性別等的不同有很大差別。我不能說絕對公平,但是Google在招SWE或者promotion的時候,都是由hiring committee或者promo committee 決定的,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是都盡最大努力保證hiring bar是一定的。在Google也跟女工程師做過項目,無論是比我senior的,還是比我來Google晚的,我都能學到很多東西,並沒有覺得Google降低了標準。現在Report chain上除了manager和CEO,其他都是女性,也沒覺得他們不稱職。

文章確實有一些問題。前面有些回答說「確實看不到性別歧視的地方」,「如果不能正視性別差異,我們就無從談平等」,雖然作者也說,他是基於數據,統計分析什麼的,沒有冒犯的意思。我作為一個男性工程師,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沒感覺太多性別歧視的地方,我也挺贊同裡面的很多觀點。但是並不代表這篇文章本身就不帶有偏見,沒有冒犯別人。尤其是引用到IQ測試,說到生物學差異,確實有很多人看了感覺不舒服。

確實,由於性別差異,有些工作不適合女性去做,或者說有些工作,女性確實沒辦法完成得像男性一樣好。但是軟體工程不是(如果實在要把軟體工程師定義成高負荷,要加班,會猝死這麼low 的工作,我也沒話說),寫代碼只是軟體工程的一小部分,軟體工程師需要合作,溝通,交流,軟體工程不是重複的體力勞動,而是需要真正的解決問題。這些能力都與性別無關。就像Yonatan Zunger說的,現在的性別差異雖然是事實,但是這是一個bug,是bug就要被fix。

但是這bug並不是這麼容易被fix的。作為商業公司,Google不可能為了多樣性的原因降低自己的hiring bar,這樣不合算,Google也並沒有這麼做,相信以後也不會這麼做。Google內部進行一些多樣性的培訓,主要是為了避免unconscious bias,讓我們不要在看一個人的時候給人貼上「女性」,「亞裔」等標籤,為了讓女性,或者其他一些少數的人群不感到被環境排斥。就像前幾天再all hands上說的,不要在工作場所公共的地方使用除了英文的其他語言交流,雖然不是有意的,這樣會讓其他人感覺被排斥。

一些固有的偏見也進一步造成了性別的差異。很多人都說,「女生不適合當軟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就是吃青春飯」,「女生理科一定沒男生好」等等。更可怕的是很多女生自己都這麼認為,學習的時候也划水,做項目找人抱大腿等等。這些的惡性循環需要去被改變。這些不是說一句「Google 已經被左派思潮荼毒了」,「Google 也開始性別歧視了」就可以解決問題的。Women in Tech的就是為了改變這些去努力。說實話,這真的很難,有的時候,做過分了,還會加大偏見。比如,為了增加比例,在簡歷篩選的時候,沒有嚴格把關,放一堆基礎不過關的來面試,這也會加大偏見。個人覺得,主要應該把著力點放在教育和培訓上,招聘標準等還是不能變的。

對於Google來說,我覺得應該想想為什麼會讓作者產生這樣的想法,自己的Policy有什麼問題。如何能夠提供更好的渠道,讓有不同意見的人能夠更好的討論,如何能夠更好的避免冒犯到別人。而對於那些leaker,儘早查出來開掉。


我們的祖師爺,以及最早的一批先輩們,是「生物學上不適合編程」的人,真有意思。


備忘錄的作者是實名的,作者沒說過女性不適合編程。作者已經被開除,leaker依然逍遙,呵呵。一如既往的Shoot the messenger,幹掉所有和我意見不一樣的人。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8-08/google-fires-employee-behind-controversial-diversity-memo

了解了一下這份備忘錄引發的新聞評論和Google內部關於這個備忘錄的評論,只能感嘆,有一群人,玩的花樣和套路是一樣的。這群人很有意思,同一個AA/「多元化」的議題下,需要的時候就直接把統計數據拿過來當必須有AA的結論,不需要的時候又直接無視統計結論。

比如矽谷公司的男女僱員數量不同,他們就說矽谷就是歧視女性。矽谷公司里中國人和印度人占的比例大,他們就說矽谷歧視非裔和西裔。矽谷CEO大多都是白人和印度人,他們就說矽谷歧視非裔和西裔。

到了大學錄取的時候,同一所大學裡亞裔學生在各類標準化考試中需要比非裔和西裔高几百分才能被錄取,他們說這不是歧視,因為錄取考慮的是綜合素質。64名擁有頂級完美簡歷的亞裔學生在2015集體訴訟高校錄取歧視的時候,他們說這不是歧視,大學不需要設立明確的錄取標準,錄取委員會有自主選擇多元化錄取的自由。

最近這一波AA/「多元化」話題里,媒體帶節奏的痕迹不要太明顯。NYT先出一個假新聞,說Trump政府「為白人學生出氣」,指示司法部準備反AA的案子。然後CNN/NBC/NPR之類的馬上跟進,連標題都直接寫white了。等司法部出來發布聲明說是為了重新搞2015年奧巴馬政府無視掉的64名亞裔學生訴訟高校錄取的歧視案件以後,又開始滿地論證亞裔在高等教育里over-present,大學必須要有「多元化」的環境,私立大學有各自的招生標準,有選擇錄取的自由。在這種時間節點,故意引爆Google這種矽谷標杆企業的案子,輿論引導的關注點全放在白人男性歧視女性上,為的就是繼續營造AA有理的輿論環境,給司法部和高院施壓。

AA在今天已經變質,為了結果平均而降低標準的本質就是創造新的歧視來掩飾歧視存在的事實。這種思路下被當作寵物施捨圈養的AA對象,想能獲得真正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延伸閱讀:

WSJ社評: https://www.wsj.com/articles/what-is-harvard-hiding-1501888626

目前爆出來的一部分普林斯頓在審核申請學生信息時候的公然歧視以及對不同族裔的不同標準: Part 5 17 01302 F

促成三個州反AA修憲投票的一代反AA領軍人Ware Connelly關於加州公立學校「缺乏多樣性」言論的評論,最有趣的是,這位反AA棋手是一名非裔。

Prop. 209 is not the problem behind UC』s lack of diversity


經過此事件後,谷歌恐怕是不會減少diversity項目的數量,反而會多開幾個女性項目來避嫌。

谷歌前一段時間剛因為沒有將極端內容(支持納粹、白人至上、種族主義)從YouTube上撤下,而遭到200多家廣告主撤下廣告,包括HSBC、McDonald"s、L"Oreal這樣的大客戶,因為谷歌不能保證他們的廣告不會出現在支持仇恨言論的視頻之前。

就算換到聯邦政府/警察/軍隊部門,一份內部備忘錄被泄露,說女性由於生理學原因不適合當政府僱員/警察/士兵,那麼川普/市長/國防部出於公眾壓力也很難不作出反應。

事實上,如果按照所謂的「生理學原因」來進行推斷,女性不僅「不適合」當軟體工程師,也不適合進行絕大多數工作;在美國內戰帶走了大量青年男性的性命之前,女性被認為不適合從事護士工作;在一百年前,保守主義者(主要是民主黨)認為女性由於「生理學原因」不適合投票。

一個人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你的言論一出結果公司PR又要花幾千萬去擺平,要開更多的diversity項目來消除影響,那麼為了不當Uber第二,那麼只能讓你走人了。


不否認矽谷可能有對非少數群體的逆向歧視,但是這篇文章純屬瞎扯,事實上不管從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歷史,還是我自己的主觀感受來看,在編程當面女性不但不輸於男性,反而可能更強。

至於所謂的「男生適合邏輯思考」更是扯淡,邏輯的基礎是語言,如果按照直男癌的另一種認識:女性擅長語言,那麼女性大腦語言區更發達反而應該說明女性更適合邏輯思考。這根本就自相矛盾了。

而且,性別差異往往是比個體差異要小得多的。


還不是因為程序員現在在大家眼裡是個高端職業,如果有人發表一篇「女人天生不適合要飯」,論據邏輯比這篇文章還差,估計也不會有人把他忿出丐幫。。。


直男癌晚期的癥狀,目測已經無藥可救。


這是美帝公司的雷區,那哥們不被解僱才怪了。

在微軟的時候,公司對每個新員工的技能培訓開始之前,先要上diversity的課,看外國人演的小品錄像,展示各種可能的歧視。

說地方是女性不願意一起合作,是歧視;笑話別人的印度口音,是歧視;評論別人的相貌,是歧視......

總之,你要有包容一切的胸懷,不管別人皮膚是黑的白的還是綠的,說的是English還是Chinklish,總之一切都泰然接納就對了。

這種宣傳如此深入人心,所以,當有一次HR組織培訓讓我們做選擇題「什麼是微軟的核心價值觀」,好多員工都選Diversity這項,可是,Diversity根本不在微軟核心價值觀之列啊。


看高票答案下不止一個人說,現實中沒見過女性為主體的工作團隊,女強人不喜歡和女同事共事什麼的……我覺得你們應該來德國看看。在生物醫院行業,有很多以女性為主體的工作團隊,尤其是歐美的獸醫界,這幾年已經90%畢業生都是女性了。診所經常是一個女醫生帶一起女助手的純女性世界,人家照樣手術、夜班、給牛馬大動物看病完全沒問題。我們公司(臨床實驗室)女員工比例也是90%。老闆是女的,高層也絕大多數都是女的。我自己在國內的公司,目前為止只招了一個男生,其他全是女生。大家工作就是工作,合作很好,該加班一樣加班,從來沒有一群女人唧唧歪歪勾心鬥角之類的事情發生過。

要說德國女人都是女漢子?因為懂得分工合作、有領導力和魄力、膽子大而且願意做體力活就是男性化,這才是刻板印象吧。明明德國的女性也是很女人的,好多也天天化妝穿裙子來上班,平時沒事烤個蛋糕,休息時分享子女和寵物的照片。人家只是工作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敬業工作的人而已。其實解放初我外婆進紡織廠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那時沒有什麼女員工就是比男員工上進心、集中力、抗壓力、學習能力差的說法。現在說得多了,還真就都信了。

另外,作為一個獸醫,我覺得男女體力差異其實也沒大家想得那麼大差距。就拿小牛犢來說吧,50公斤以下的小牛犢,一個瘦小一點的女獸醫是可以一個人抱得起來的,50到60之間,高大的女生(和瘦小的男生)都能一個人抱,60公斤以上的,就只有我們肩寬體胖的動物飼養員大叔能一個人抱了,他不在我們就得2個人抬。有一天我們安樂了一頭長得特別出色的小牛,叫大叔過來抱出棚子,大叔一看就搖頭,說這得快70公斤了,他抱不動的。然後推來了一輛雙輪手推車。你看,男女的體能差異,就那麼10公斤的距離,而日常我們接觸的牛,都是500公斤級別的,10公斤的差距有毛用,該用手推車就用手推車,該用叉車就用叉車,開著拖拉機的我一噸都能舉。

對的,如果有在上海並對我們這個行業(不是抱牛,是實驗室……)感興趣的人,無論男女、學歷,我們都歡迎來訪。(嗯,本來差點想說女性優先,一想這也是刻板印象……)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 | 女性主義 | 信息技術IT | 谷歌Google | 性別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