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的理念和實踐,是否得到了發展心理學和相關領域內研究的支持?

我在知乎看過一些蒙特梭利教育法擁躉對其的介紹,個人而言,對這個體系的一些想法和實踐還是非常認同的,比如:

  • 讓孩子自己完成工作,成人僅在必要時提供幫助

  • 強調長時間的專註工作的能力

  • 設計教具以直觀方式展現數學概念

但是我也有一個疑問:這樣一個在上世紀初發展起來、很早就有了較大影響的教育體系,是否得到了發展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研究的支持?類比而言,皮亞傑關於幼兒認知能力發展階段的理論,是有一些心理學實驗的結果作為支持的。那麼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各種概念,比如「吸收性心智」,「敏感期」,是否存在類似的實驗結果支持?再換一個角度,現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實踐者們,包括 AMI / AMS 這樣的機構,是否在有意識地關注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以此來進一步改進蒙特梭利的方法?

希望了解相關情況的知友能夠為我解惑,謝謝!


謝邀。這個話題太大。只能就我所知提供了一點信息。

當代有位兒童心理學家Lillard專門寫過一本書。她挺認可蒙氏教學背後的科學,也就是她認為蒙氏教學得到了當代心理學研究的支持。感興趣的讀者或可找來閱讀。

著名心理學家Carol Dweck肯定了這本書:"This is a great book. It is beautifully written, and expertly uses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to evaluate Montessori theory and practice. What an original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當然,並非蒙氏教學已然盡善盡美,例如蒙氏不主張孩子玩假裝遊戲,認為是浪費時間,而當代兒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假裝遊戲對兒童發展有諸多益處(例如有助於發展自我調節能力、社會能力、規則意識等),也就是蒙氏在這點所見為謬。

另外蒙氏教學中注重孩子的自發探索和自主建構,卻相對不注重兒童學習中教師的「支架」作用;和瑞吉歐相比,「符號表徵」運用不夠豐富等,也有不少缺憾。

當代學習科學研究的代表人物Keith Sawyer(《劍橋學習科學手冊》主編)恰好對這本書也做了點評,文章不長(英文),肯定了這本書的不少論點,但也對蒙氏教學不足處提出了一些批評。文章見這裡。http://www.montessori-science.org/Montessori_APA_Review_of_Books.pdf

」The risk is that sticking with the particular materials, activities, and sequences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Montessori could prevent any movement forward, freezing the classroom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Sawyer含蓄地表示,蒙氏離世半個多世紀,蒙氏的教學實踐未能與時俱進,仍然採用蒙氏發展出的教具和教學流程,可能會妨礙新的發展,在今天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里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謝邀。

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筆者並非跨界之專家,只是因為自身對於蒙特梭利教學的熱忱,會促使我會去了解蒙特梭利體系與不同領域的聯結與關係。因此以下僅從一個蒙特梭利專業者的角度,來闡述與分享。筆者亦十分歡迎各方專業人士對以下內容做更進一步的補充或斧正。

蒙特梭利與心理學

要釐清蒙特梭利體系與主流心理學界之間的種種聯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縱觀蒙特梭利建立起體系的20世紀初,正好也是卡爾榮格、皮亞傑、弗洛伊德、艾瑞克埃里克森等一眾優秀的心理學專家百花齊放之時期。蒙特梭利體系中的大部分內容,也往往借鑒與整合了當時許多學者的想法、觀點。而今天的心理學界,實際上與20世紀初的氛圍已經大不相同。

但如果以現今心理學重視實證主義的角度,來觀看蒙特梭利的理論體系與教學體系,你會發現,蒙特梭利的體系,其實是一個挺微妙的東西。

一方面,蒙特梭利理論層面的框架,並不具有足夠決定性的證據,來使其理論體系達到能夠被稱之為Science的程度,而僅僅是一個philosophy。

另一方面,當落實到實踐層面的操作之中時,蒙特梭利卻能極為完美的用她這套Self-evidence的體系,創設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教育環境,並且不斷的在世界各地創造各種奇蹟。

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於,吸收性心智也好、牧內美也好、賀爾美也好,這些核心理論與概念,你實際上並不可能從孩子的某個部位與身上挖出來,並define「這就是XXX。」這些現象、理論,都僅僅是蒙特梭利自身,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全世界各地的孩子之後,所總結出來的一套經驗論而已,受限於時代和科技,卻並沒有足夠的實證證據。說得更難聽點,整套體系也可以說是蒙奶奶觀察孩子久了之後自己YY出的體系。

就像希臘的牧羊人人天天看星星,YY出了星座與神話故事,弗洛伊德通過對病患的觀察與談話,總結出了整套精神分析的理論一般。

然而,不同的是,希臘人的星座故事被證明僅僅是故事;精神分析雖然不可證偽,但仍然不妨礙精神分析師運用這套理論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而蒙特梭利也確實依據她的理論,給出了一個實際可行的操作方案。而這,就是蒙特梭利教學方法。

實際上,蒙特梭利教師在進行許多的個案分析與研討的過程中,都是需要依循蒙特梭利自身體系,去秉持著科學精神,進行嚴格的觀察、思辨,這會促使我們去發現許多兒童成長環境中所存在的許多問題。隨著環境的調整,兒童的行為也自然的隨之發生變化與改善。這其中,蒙特梭利教室里各種大放異彩的教具,也都基本上是基於這種」觀察、思考、調整、執行「的循環過程中,一樣一樣的製作與設計出來的。

刨去那些魚目混珠的有心人士,之所以蒙特梭利在如此大的範圍中流行,也正是因為追隨者們(家長或教師)在一個又一個的案例上,都看到了環境改變後,孩子行為跟著改變的成效,因而才會有今日蒙特梭利教學之盛行。

想要更多了解主流心理學界對於蒙特梭利體系的關注,可以看看 @劉建鴻 老師轉的這本書,這算是主流心理學界里為數不多的有關蒙特梭利主題的嚴肅學術著作了。

(有趣的是,這個作者的孩子,本身也是在蒙特梭利幼兒園上學XD)

PS:有關皮亞傑的一些Blahblahblah

題主提到了一些有關皮亞傑的事情,實際上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與蒙特梭利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觀點,二者並沒有太多差異之處。甚至於在形式上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學理上講,兩個人都是建構主義者(強調只有親自體驗才能獲得真正屬於個體的知識/經驗/認知);都強調動手操作、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強調通過學習應建構的是思維模式,而不僅僅是知識積累;以及強調多角度的評估兒童的學習成效。

而二者不同的地方,大概只有各自對於發展階段理論的時間點,以及特質的細節區分有所不同吧。

題外話,皮亞傑本身也曾擔任瑞士蒙特梭利協會會長許多年,可以說這兩個人的體系幾乎是一脈相承。

蒙特梭利與神經科學

前面心理學部分,提到了蒙特梭利的理論體系並非一個基於實證的理論體系。然而實際上,與神經科學部分的聯結與實證,才是現階段蒙特梭利學者們不斷在努力與研究的方向。

在這方面不過多贅述,推薦各位讀一下這本書:

http://www.amazon.com/M.-Shannon-Helfrich/e/B005GMTEYK/ref=dp_byline_cont_book_1這是我的一位老師Shannon Helfrich的著作,她本人曾是AMI的Senior Trainer。

這本書里的整個Chapter 2,都在敘述有關蒙特梭利是如何前瞻性的提出了數個直到日後神經科學家才得出的結論。

以下做個簡單的引用:

結論一:「大腦的發展是由基因與外部環境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

蒙特梭利自觀察所得的結論之一,便是兒童的智力並不是天生註定的,而是必須通過環境中多方面,多要素的綜合影響,才會得到發展。

結論二:「早期經驗對於大腦的建構,以及成人後的天性與能力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引用一篇蒙特梭利的原話:「孩子將經驗與知識,直接吸收進入他的精神生命之中……一種精神上的化學反應在他的體內進行,孩子此時正在經歷一種轉變。環外在環境的印象並非就這麼「進入」他的思維之中:這些印象塑造了他的思維……孩子運用周遭世界所獲取的這些印象,創造了他自己的『心智肌肉』。」

結論三:「早期的互動不僅僅只是建構經驗,而是會直接影響腦內『聯結』的方式。」

蒙特梭利根據伊塔(Dr.Jean Itard)與「亞維農的男孩」的工作經歷,發現了敏感期這一現象——只在某些特定時期才會出現的特殊心智現象,這些心智現象往往在隨後便會消失,再也不會出現。在這個時期一旦錯過了某些能力的建構,之後要再重新獲取將會十分困難。」

結論四:「大腦的發展並不是線性的;大腦會在特定的時期學習、吸收與獲取不同的技能與知識。」

這實際上也是蒙特梭利的敏感期概念所包含的特徵。

結論五:「約三歲左右時,孩子的大腦活躍程度將達到成人的兩倍多,而當進入青春期時,活躍水平將開始逐漸下滑。」

最後一條結論,實際上對於研讀過蒙特梭利理論的人來說,大概會有種「這還用你說?」的感覺。三歲這一個階段,也恰好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從無意識邁向有意識,從自我為中心開始轉向對社群的關注,多是在這個階段的前後所發生。而吸收性心智的峰期與轉折,也恰好是發生在3歲前後的時間。

蒙特梭利受其時代的局限性與科技的影響,使得她的許多理論與觀點,無法從科學的角度獲得足夠的實證。然而也正是因此,當我們如今以現在的角度再去檢驗蒙特梭利的理論時,才會更加嘆服她無與倫比的洞察力,以及對兒童內在本質的深入理解。

To sum up:

  1. 蒙特梭利理論與觀點的實質:a philosophy, not a science

  2. 蒙特梭利的所有理論、觀點,皆建立在其本人廣範圍、大數量的兒童觀察上。

  3. 蒙特梭利的理論體系,是一種她對兒童身上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總結與提煉。

  4. 蒙特梭利的教學方法,實際上並非遵循實證主義式的方法論,而是一種經驗主義式的方法論,只不過恰好能夠解決很多問題而已。

  5. 蒙特梭利的許多觀察結論,與現階段神經科學經實證後的新觀點,往往不謀而合。

===========================================

一個蒙特梭利人的觀點

最後的最後,一些私貨。

1、蒙特梭利教學法從來不是一個天才養成方法。

她僅僅只是觀察到了孩子真正需要的環境,並將這個環境創造出來而已。事實上蒙特梭利自身也並不喜歡世人把她當做一個培養天才的教師,而是更願意被看做一個研究人類生命最初奧秘的研究者。如果說真的蒙特梭利環境創造了某種奇蹟,那也不是這個環境所帶來的奇蹟,而是兒童本身就存在著引發這種奇蹟的力量,只不過是環境無法支持他爆發而已。

2、蒙特梭利教學法甚至是一個對成人而言極為嚴苛的教學方法。

無論是在家或是學校里,遵循與實踐蒙特梭利教學法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她的理論體系,往往會要促使成人思考自己,反思自己,最終實現成人思想上的轉變。因為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夠徹底的讓孩子在這個環境里,做「他自己的主人」。事實上,當一個人真正能夠為自己行使權力之時,他才能更加的明白,為什麼要和周遭的環境和平共處。而為了建構出使孩子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環境,將會要求成人不斷的自我反省,只有那些深刻篤信環境對兒童的影響,並且不斷自省、反思,最終落實改變之人,才能夠貫徹與執行蒙特梭利教學方法。

3、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蒙特梭利教學法要比其他教學方法更加優秀

雖然有不少經過追蹤觀察之後所得出來的個案比較,證明蒙特梭利兒童,在綜合素質、一些數學概念、語言運用的能力上,要優於其他的兒童。但並沒有明確的實驗證明,蒙特梭利教學方法就是比其他的體系要優秀的多。

其實,現階段的現實是,大概沒有那個體系能夠明確的提出實驗證明,經過某種教學方法後,孩子就真的是比其他人要更加優秀。

因為在孩子教養之中的影響因素,實在是太過廣泛。

我曾見過,那些從一入園起,就確實按照我們所提出的建議,全力配合,調整環境。父母與老人家為了孩子的發展,放下矛盾成見,實現寬容與合作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幾乎是每周都有新的成長,新的變化,新的發展。

我也曾見過,在隨後的跟蹤回訪之中,總會有各種「現實的無奈」的家長,而他們的孩子,往往都會存在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我不能說他們這樣的做法是錯的,只不過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實。

你做了,你就看到改變。

這我想,與是不是運用蒙特梭利教學法,其實沒有多大的關係。

端看一個家長,願意下多大決心,改變自身性格、習慣上的缺陷,以使孩子能夠獲得最好的環境罷了。

沒有最優秀的教學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家庭與孩子的教學方法而已。


題主你好,我在美國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碩士項目。個人以為,蒙特梭利和皮亞傑的兒童發展心理學是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兩大支柱。Maria Montessori蒙特梭利是第一位認為『孩子不是小大人a child is not a little adult』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她也是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的家庭背景很好,但是她的父親非常非常保守,認為女孩就該相夫教子,強烈反對她讀醫學博士,這也不能怪他爹,當時整個歐洲社會風氣就這樣,蒙特梭利為了完成自己的學業夢想,於是就和她爹鬧翻了,果斷地放棄成為一名富二代白富美的機會。蒙特梭利的特點是願意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從孩子的角度去設計教育理念,這是跨越時代的一個進步,因為在此之前,教育家們都認為孩子是心智未成熟的群體,他們需要不斷學習和努力,才能到達成人的標準,然而蒙特梭利認為,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天性和潛力,只要給他們合適的引導,他們就會成長,孩子們也有一些獨一無二的特點,是大人無法比擬的。

白富美時期的蒙奶奶 很清新【接下來,回答你的問題哈】

1、『我在知乎看過一些蒙特梭利教育法擁躉對其的介紹,個人而言,對這個體系的一些想法和實踐還是非常認同的,比如:

  • 讓孩子自己完成工作,成人僅在必要時提供幫助

  • 強調長時間的專註工作的能力

  • 設計教具以直觀方式展現數學概念』

我的看法和你一樣,這些都很棒,也都應用在現代教學中了,比如,遊戲輔助療法play therapy有一類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遊戲房間,我們作為諮詢師,不會去打擾孩子,讓他們自己玩,我們在一邊靜靜觀察,僅在必要時候提供幫助或者指引。

2、『這樣一個在上世紀初發展起來、很早就有了較大影響的教育體系,是否得到了發展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研究的支持?』

關於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搜索結果基本都是應用,對於本身的研究比較少,我找到一篇An Experiment in Pedagogy.

Full Text Available Periodical Nation , 6/6/1912, Vol. 94 Issue 2449, p563-565, 5p. Publisher: Nation Company, L. P..

1912年,從義大利語翻成英文的,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發給你電子版。讀完之後,你會發現,當時的人們對於蒙特梭利的態度非常微妙,他們認為蒙特梭利缺乏心理學背景,又認為她作為一個女人,無法在研究上和男性抗衡,但是他們沒法直接反對她的研究結果和她的從孩子角度出發的科學教育觀。

3、『類比而言,皮亞傑關於幼兒認知能力發展階段的理論,是有一些心理學實驗的結果作為支持的。那麼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各種概念,比如「吸收性心智」,「敏感期」,是否存在類似的實驗結果支持?』

相比較而言,對皮亞傑理論的研究比較多,皮亞傑的理論對年齡段有清晰的分類,而且對每個年齡段的特點都有詳細的描述,比如物體恆常性很容易通過實驗證實,並且,皮亞傑理論涵蓋了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歷程。相比較而言,蒙特梭利偏向於幼年時期的孩子,特別是小學階段之前,蒙特梭利的實驗更加難做,因為孩子不可能直接告訴你『我在吸收新知識哦』,不過,通過長時間的實驗和觀察,可能會長達幾年,你可以看到蒙特梭利教學法下的兒童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跟人有更多良性的互動等。

4、『再換一個角度,現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實踐者們,包括 AMI / AMS 這樣的機構,是否在有意識地關注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以此來進一步改進蒙特梭利的方法?』

美國也有ami的分支,鏈接如下: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 / USA

我個人學習教育心理學的感受是,教授不會特彆強調某一種教育法,比如皮亞傑,比如蒙特梭利,比如帕克,教授會強調的是我們從這些教育家的教學方法中學到了什麼,怎麼去用,學習以後怎樣為孩子服務,當然,考試的時候對知識點也有要求,但是考我們的是貫通的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不會考年份之類只要背、不需要思考的東西。

你上ami的美國網站可以看到,也都是關於蒙特梭利的應用實踐,比如如何更好地將蒙奶奶的教育法滲透到課堂中啦,主頁上有個小調查,是調查老師平均工資水平的~~

【跟此題無關的內容】

答主3月份要隨學校老師去義大利都靈大學訪學,只要一想到這是蒙特梭利的故鄉,就感覺灰常灰常雞凍(≧▽≦)/ 晚上都睡不著覺了o(╯□╰)o(恩,偶是蒙特梭利腦殘粉 被發現了 哈哈~~~)

【1月9日更 蒙奶奶的書籍們】

有不少知友私信問想了解/學習蒙氏教育法,但不知如何下手,在這裡介紹幾本書籍哈,都是蒙奶奶親手書寫的。我個人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都比較喜歡看第一手資料,因為可以更加直觀了解某個流派創立者的想法,所以在此沒有推薦第二手資料。如果有能力的學者,可以直接看英譯版,當然,看中文版亦可。

1《有吸收力的心靈/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啟發式教育法的完美詮釋,美國在經歷教育危機之後,有超過五千所公立和私立學校借鑒了了這本書內的蒙氏教育方法。

2《發現孩子:了解和愛孩子的新方法/Discovery of the Child》這本書里,蒙奶奶詳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孩子的天性,以及她怎樣激發孩子學習的渴望。

3《童年的秘密:揭開兒童成長奧秘的革命性觀念/Secret of Childhood》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講解了一些常用的蒙氏教具和教學技術。

4《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這本書比較具有操作性,家長和老師可以借鑒其中的內容來引導孩子,有點『蒙奶奶手把手教你帶娃』的意味。

5《家庭中的兒童/The Child in the Family》強烈推薦給家長,這本書講了蒙氏哲學是如何看待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時間跨度從孩子出生到童年到少年,很細緻。

6《Education and Peace》這本書是蒙奶奶的演講集,闡釋了蒙奶奶對於未來人性的看法和對一戰和二戰的反思。暫時沒找到中文版,找到後會補上。

【1月9日更 蒙奶奶的名言們】

暮年時期的蒙奶奶 優雅和藹

總是會被蒙奶奶的文字觸動,和大家分享。

1、『The things he sees are not just remembered; they form a part of his soul.』孩子們看到的事物不僅會存留在孩子的腦海中,還會成為他們靈魂的一部分。

2、『Education is a natural process carried out by the child and is not acquired by listening to words but by experiences in the environment.』教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孩子不是通過聽別人說話,而是通過在特定環境下的體驗感受和經歷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3、『It is true that we cannot make a genius. We can only give to teach child the chance to fulfill his potential possibilities.』我們並不能創造一位天才。我們只能去給予孩子,去教導孩子,使得他們能夠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

4、『Little children, from the moment they are weaned, are making their way toward independence.』小小孩子,從斷奶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在走向獨立。

5、『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永遠不要幫助孩子去完成一項他自己能夠做成功的任務。

6、『The first essential for the child』s development is concentration. The child who concentrates is immensely happy.』孩子發展的第一個要素是專註。專註的孩子能夠體會到沉浸於某事的快樂。

7、『Respect all the reasonable forms of activity in which the child engag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m.』尊重孩子參與的所有合理的活動,並且努力去理解它們。

---------------------------------------------------------------------------------------------------------


在科班的教材里還沒見過提到的,可以參考:

教育心理學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發展心理學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蒙氏是實踐和猜想,不是搞科研。


國內注重的是蒙台梭利這塊高大上的牌子,這名字一聽就比多元智能要高好幾個檔次,家長就願意花錢。教具價格也貴,有的地方開個蒙氏班就為了多收學費。幼兒園裡有幾個是真蒙台梭利的?真懂蒙台梭利的有幾個在一線干過的?現在有點水平的開發個課程去賣錢了,真正搞點研究的也大部分是為了寫論文淺嘗輒止。幼教行業還得壯大,本科,碩士,博士不再稀缺才有真正的研究。

有點歪樓,只是希望幼教人更好。


我概括的一點小心得:蒙台梭利理念核心是兒童內在的成長潛能需要被理解、尊重和支持。當初看《童年的秘密》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兒童是成人之父。

其教學法貌似對於數理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優於其他


作為一個大學學了兩年半蒙台梭利正在向第三年過度的大學狗,我學的東西肯定是不夠回答題主的問題,不過還是可以略微說一說我學習時候的個人感覺。

首先可以說蒙台梭利教育法是肯定有各學科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和後盾的,當然也包括心理學在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關於「敏感期」是指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到了適合於學習某種工作的程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來吸收他所學習的東西,是學習某種技能的最快速時期(這個是個人理解,專業的可以度娘一下名詞解釋)

吸收性心智就是說幼兒把他在環境中接受到的知識或者其他融入了自己的成長中,成人會對自己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判斷,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幼兒會自發的吸收成為塑造自己的一部分(還是個人的理解,詳情度娘)比如孟母三遷那個故事

總的來說這個教育方法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流行就一定是有充足的理論和實驗作為基礎的,而且我國在引入後也加強了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使它更適合我國的教育情況和現狀並且加強了對師資力量的培養和規範,加強了學科分科,分成了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文化與科學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等等許多分科,細化了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論,也根據我國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等進行了對教具的改造和創造。 不過對題主說的那些機構我還沒有太了解所以就不講了(?&>ω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 在頭兩年蒙氏教育進入中國 這種高大上的教育立馬引起幼兒園的注意 並把會蒙氏教育的老師作為招牌,而我們這些老師就是馬上開始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但理論水平再好 在真正給孩子們的教學中覺得也就那麼回事 我呆過兩個幼兒園 一個是徹底的蒙氏園 一個是正常的 只是把蒙氏當做一個特色課 是的特色課 就是像美術舞蹈課一樣 小朋友們玩一玩下課了 小的孩子玩不明白 大的孩子不愛玩 這就是我看到的


創造性為主要。

這個教育體系優秀不是沒有原因的。

你可知道這個方法是什麼樣的。

一間大屋子,有著各種各樣的區域活動。

孩子們自主玩耍,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沒有桌子,沒有凳子。

這意味著什麼,老師不會刻意教孩子些什麼。

我有一個老師,大學畢業後在新加坡教中文,蒙台梭利的一種。

孩子在玩中學,你讓孩子從最開始就喜歡這種學習,這樣到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會更強,更加願意接受新鮮的知識,不會產生抗拒心理。

剩下的我找找專業知識,下次更新。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很好奇,為什麼好多發展心理學的教材里都沒有或很少提到蒙台梭利,而在現實生活里卻到處都有蒙氏。看了一些答案,好像都沒大看清題主的意思,人家問的是蒙台梭利有沒有研究支持,有的話直接甩研究不就行了...


當你用科學來要求蒙氏的時候,蒙氏肯定不科學。因為都是蒙奶奶的猜想觀察和個人總結,蒙氏老師賴以學習的著作都是蒙奶奶的著作,基本蒙氏教育的以蒙奶奶的教育哲學為基礎。這套100多年的東西,在當時是有著革命性影響的。劃分皮亞傑和蒙特梭利的區別就是皮亞傑成了科學,因為他的理論給了研究者驗證真偽的機會。基本上在學屆蒙特梭利就如同佛洛伊德般的存在,被放在literature那一欄,研究者熱情欠奉,因為太非主流。


蒙特梭利的理念對於當今社會的幼兒教育來說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其倡導成年人應該給孩子們設計好的活動內容,讓孩子在活動環境中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這個幼教理念沒有過時,今後也不會過時,但對於當今社會來說,蒙氏教育的實踐方法過時了,蒙氏教具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只能作為初級的認知材料,社會的變遷和技術進步,讓孩子應該認知的事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為孩子創設新的實踐環境了。


部分工作人員態度極差,工作熱情不高,希望能夠自省


不管理念如何,國內蒙特索利早教就是純忽悠,,效果沒吹的那麼好


我更信任王財貴的讀經教育。


推薦閱讀:

有哪些能夠專業、易懂地介紹「蒙特梭利」的書?
妻子想讓女兒上蒙氏幼兒園,可是我覺得不適合中國國情,是我有問題嗎?(更新)?
現在推行蒙氏教育的幼兒園、幼教機構比例有多大?
今天第一次聽蒙特梭利的介紹(曾聖耀主講),有些收穫,互聯網上還有哪些蒙特梭利相關的最佳資源?

TAG:心理學 | 蒙特梭利 | 育兒 | 發展心理學 | 學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