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圍的人大多數名字最後一個字是二聲?有沒有什麼聲律講究?
如題,與地域,文化等等,有沒有什麼關聯?是否具有時代特殊性,古代亦是如此嗎?
聽到這個觀點,張偉,李偉,王偉,劉剛,王剛,趙剛,劉娜,李娜,張娜,趙靜,劉靜,張靜,劉芳,王芳,李芳們紛紛圍攏過來,好奇地看著你。
=========================================================================
上面是抖個機靈,下面是認真的答覆:題主的觀點很可能是對的,即在中國大陸,名字最後一個字為二聲的人多於其他3個聲調。
下面是一份中國常見姓名頻率排行榜(Top 500):
中國人名重名數量排行榜 | 陳鵬個人博客
這份榜單在網路上流傳甚廣,我也沒能找到他的原始出處,但曾被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家媒體轉載,且與其他幾個版本的重名排行榜可以交叉驗證,因此我認為有一定的可信度,至少是全國人口的一個相對均勻的抽樣。
我把這份名單中的每一個名字標註了最後一個字的聲調,排除了幾處錄入錯誤(「張雷」出現兩次,「劉宇」出現三次」,實際有效數據497個),得到了下面這張表(截取前25行):
然而你可能注意到了,這跟我說的不一樣嘛!二聲是最少的,而且少的可憐。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回答的開始抖了這個機靈:最常見的姓名中幾乎沒有二聲,反而大量出現了三聲和四聲:偉,娜,敏,磊等。
不過如果你統計一下這497個姓名的全部頻率,你就會看到二聲姓名的驚人超車:
總數如下:
一聲:15373953 人 (31.9%)
二聲:17449087 人 (36.2%)
三聲:6402474 人 (13.3%)
四聲:8970126 人 (18.6%)
總計:48195640 人
這也部分回答了那位收集調查問卷的匿名用戶的猜想:二聲出現頻率接近40%。
再來一張累積圖:
這份名單的帶標註完整版我發布在了Github上,歡迎取閱:
https://gist.github.com/mrroach9/979591b2140ba69cc35e688ad7662341
所以結論是:最常見姓名中二聲名字數量較少,但長尾效應明顯,在前500常用姓名中出現頻率最高,且按照這個趨勢進行外插,二聲姓名的佔比會在次常見姓名中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謝邀……我又想起了那句知乎名言: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於是設計了這套問卷:姓名音韻情況調查這是問卷的二維碼:
http://www.sojump.com/m/5822579.aspx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不科學!統計範圍太小了!
看著通訊錄數了下。以下全都是太湖吳語區的小夥伴,且省略姓氏。
陰平:
海川
雨詩陽平:慧婷家銘阿琦*2阿英靖淳斐揚阿琪依琳
曉玲莉文阿楠若塵上聲:鍾穎去聲:佳慧阿燕依倩
吳入普去:嘉樂婉若筱玥吳入普陽:潤婕就太湖吳語區來說,陽平的確壓倒地多。
再看看其他地區的(依然從我手機通訊錄里)陰平:
雨菁
阿伊天耕穎希陽平:偉萍岳馳安航嘉嬈湘玲孟緣
朝陽曦冉鵬程冰吟入聲作陽平:阿澤上聲:志宇馨雅嘉穎去聲:繼俊川健阿圳阿汀宇傲入聲作去聲:子悅似乎在太湖吳語區對陽平的喜好更為強。對了,鵬程君和冰吟醬是南吳的。人名末字用平調或升調比較好聽,你看歷史上各朝代的國號也基本都是平聲或去聲,因為古代漢語通用語大概平聲是平調、上聲是降調、去聲是升調!
青語老派有一種不規則變化,就是把人名末字的陽平(降調)改讀成上聲(平調),但也不是所有的都這麼變,我聽過的有「強、賢、仁、民、儒」等。不過這種變調在年輕人中已經幾乎不用了,都是直接照字面讀,像我身份證上的名字也是陽平(降調)結尾的,叫起來就像罵人似的!要不古人說「上聲厲而舉」嘛,他們的上聲是降調,而降調聽起來就是很嚴厲!
我準備將來生了兒子叫「李仁薴」,生了女兒叫「李仁苴」,注意「薴」是全濁上聲字,參考青語的「湛」可以不變去聲還讀上聲,這樣這兩個名字用青語讀就一個是平調結尾,一個是升調結尾了~~
@譚樊馬克 @朱夏凜 @王偉超Mijiag @圻炅樺 @王贇 Maigo @荷達 @大熊哥哥 @銥星閃光 @種地羅 @你呀你呀 @Mona Takasu @Vincent Yeung @思無邪SyiMyuZya @暮無井見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