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攝影為什麼都要後期?

現在有了單反這些先進的攝影設備,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攝影愛好者後期優化照片,現在電腦普及了就說可以後期處理,在近代電腦還沒普及的時候攝影師做不了後期,怎麼辦?豈不是就沒有優秀的作品了?補充:我提這個問題並不是否定後期的重要性,我對攝影也的確是一知半解,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提這個問題的。我總結了所有的評論,分兩部分,一部分知友是以理服人,圖文結合耐心地跟我講解後期的含義、歷史、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另一個部分知友點題即噴,我不多言。還有知友把後期比喻成化妝,化了妝卸妝之後還認得的就叫做化妝,化了妝卸妝之後不認得的,那叫喬裝。



後期是攝影的一部分,翔總說的很對。

這是毋庸置疑的,膠片時代就有後期技術了,加光減光、迫沖、加雲、開眼、兩底接放等等都是膠片時代的後期技術,而且曼-雷這樣的大師完全靠後期製作照片。安塞爾-亞當斯最出名的就是後期技術,他的區域曝光法的精髓也是在後期的影調壓縮和擴展上。

膠片的沖洗,是膠片上的潛影顯現出來的一個過程,這就已經是後期的範疇了。

另外,攝影發展到了現在,相機拍到的和你看到的也不一致。而且就算是原片,也是經過相機內部處理的。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很多後期技術,是從膠片時代傳承下來的。比如雙曲線磨皮技巧,這個技術的原理就是從膠片時代傳下來的,沒錯,膠片時代也是可以磨皮的。

一年又一年,毛主席身邊的人少了多少?斯大林身邊的人少了多少?雷鋒的包換了多少個?這些靠的是什麼?

既然有人求照片,那我就發幾張上來。

原圖裡毛主席左側的是彭真,文革中彭真被打倒,於是被後期幹掉了。這個的難點在於做掉彭真的同時還要把後面補上。

劉少奇被打倒以後也在照片里消失了,這張照片的難點在於替換背景,這個背景相對比較複雜,而且毛澤東的投影也是經過處理的。


謝邀

首先,你的想法是錯的,我們先確定一個思想:後期處理是攝影的一部分。

相機拍攝出來的JPG格式的照片是相機的機內處理的結果,這個處理過程是廠家設置的,也就是廠家幫你處理了照片,廠家的處理你覺得靠譜嗎?

數碼單反我記得是02年左右出來的,當時價格很高,那個時候電腦用的人還是不少的,不到一萬就能配個不錯的電腦,而那個時候的數碼單反,全畫幅要五六萬一般人根本買不起,300D這樣的入門單反我記得和組裝電腦差不多價錢,那個時候低端單反和電腦價格差不多,所以你所說的「近代電腦還沒普及」不成立。

數碼單反出來之前,也就是膠片年代,有暗房

暗房和現在電腦上後期處理是一個意思

暗房也有區域曝光

PS裡面的正片疊底,就源自膠片暗房的術語


來,我給你看一下膠片時代的攝影師是如何做後期的,這幅照片叫《冬天的風暴》,安塞爾·亞當斯的作品,他在回憶錄裡面寫下了整個創作過程:

亞當斯回憶道: 「我在測光表正面加一節管子,把它的視角減少到大約15°左右。當然,我需要用4去乘側光表所測得的任何部位的亮度值。在這一景色中,我可以斷定表現出質惑的最明亮部分的亮度為160燭光/平方英尺,把這一亮度置於七區。我發現,右邊最暗的樹所具有的亮度(測光結果是3燭光/平方英尺)落在一區。由於樹林掛有一層薄雪,它的平均亮度落在二區和三區。除了呈箭頭狀的明亮瀑布之外,最明亮的部分要算是雲彩了。我估計瀑布的亮度大約有500燭光/平方英尺。為了提高樹木的亮度,我本來可以使曝光增大2倍到4倍,但是這樣可能會失去我認為照片會表現出來的某種透明的光亮感。鑒於對底片進行的這種最低的曝光,顯影是要比正常區域提高一區。這就使得(本來位於七區的)高亮度達到八區的亮度標準,並且各種明暗層次會普遍顯得明快。」

沖印出的底片保留了亞當斯所要反映的信息,經過在暗室中進行的某種程度的遮擋和加光,得到了一張十分生動的照片。這就是當時在他眼前的景色的忠實再現。


為了讓所有人看到我腦中的世界


哈哈,這個問題已經由【月經題】成功上升為【日經題】了。

我們先來看一段對話:

男:你們女人為什麼要化妝呢?

女:化妝不很正常嗎?京劇你不化妝怎麼去表演?

男:我不是說京劇那種誇張的化妝,我就說你們日常的化妝。

女:因為化妝能讓我變得更美啊!

男:可是這美是虛假的啊,卸了妝就沒了啊,你這不是欺騙人嗎?

女:怎麼能叫欺騙呢?我可以根據我的心情選擇不同的妝容,狂野、清純或性感,多好!

男:可這還是欺騙啊!

女:好吧,化妝之後變漂亮了,我想讓自己高興一下不行嗎?

男:可是我們應該追求真實啊?

女:什麼叫真實?你把我臉放大了看還全是細胞呢?那叫真實嗎?

男:我的意思不是這樣,我的意思是你應該忠於真相!

女:滾!

我們再來看一段對話:

甲:你們的照片為什麼要後期呢?

乙:後期不很正常嗎?我想要畫面中同時出現幾個我,不後期怎麼行呢?

甲:我不是說這種誇張的後期,我是說那種日常的照片。

乙:因為後期能讓我的照片變得更美啊!

甲:可是這美是虛假的啊,不後期就根本沒有啊,你這不是欺騙人嗎?

乙:怎麼能叫欺騙呢?我可以根據我的表達目的選擇不同的後期,壓抑、歡快或嚴肅,多好!

甲:可這還是欺騙啊!

乙:好吧,後期之後照片變漂亮了,我想讓自己高興一下不行嗎?

甲:可是我們應該追求真實啊?

乙:什麼叫真實?不同的相機拍同一個場景,放大到每個像素還不一樣呢,你告訴我哪個是真實?

甲:我的意思不是這樣,我的意思是你應該忠於真相!

乙:滾!

你們感受一下。


對於特定題材的攝影,比如 新聞攝影,老派的攝影師們依然是 不建議任何形式的ps的,就算拉拉曲線裁個圖也是不可以的,因為新聞需要的是嚴謹客觀的紀錄。但現實情況也不盡然,看看普利策、看看荷賽的獲獎作品,毫無ps痕迹的照片基本上是沒有的。事實上,哪怕是最嚴格要求自己的攝影師,他的視角他所拍攝的照片,也僅僅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也僅僅反映的是他對這個世界的選擇。

那麼PS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為了 更好的實現創作者的創作意圖。事實上早在膠片時代ps的行為就有了,photoshop的發明只是把這一隻能在暗房裡才能實現的高級技巧給數碼化,簡易化了。

如果題主對於攝影的理解以及希望照片實現的目的是真實客觀的表達,那麼在很多情況下仍然還需藉助PS才能實現,比如修正白平衡、色溫、糾正鏡頭畸變、補正曝光等等。

攝影術發展至今早已不限於單純的紀實功用範疇(當然這是攝影術發明的最初目的)。攝影師們開始追求藝術化、個性化的表達。在前期無法充分達到這一目的的情況下,後期也就是PS就成了實現這一目的的絕佳途徑。這時不妨把攝影師看做是個畫家,而相機和PS是他們手中的畫筆。這樣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呢?照片此時展現的就不再是他們眼中之境、而是心中之境。

這世上確實存在很多拒絕PS主義者,但我遇到的人中,不會PS並且不願意學的還是佔了大多數。


年輕人,且聽一句話:

拍攝是譜曲 後期是演奏

我們且不論過去,早在膠片時代攝影師就會採用各種手段在暗房裡進行後期。

我們來討論一下現在的趨勢,如果你稍微對攝影史有所了解的話,你就會知道,攝影這門技術剛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個技術,不是藝術。拍照的不叫攝影師,就是拍照的。大家認為你不就是一個按快門的操作工人嘛,哪有藝術性可談。

於是攝影最開始為了擺脫這種論調,很認真的去模仿繪畫,但是模仿久了,確實有不少優秀的畫意攝影作品。

Peter Henry Emerson

Robert Demachy

但是如果一個藝術一直在模仿另一個藝術,那就失去了其本身的藝術性。於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相機能夠便攜後,大家可以隨身帶著相機。能拍攝到很多原來拍不到的場景,攝影的活動範圍不再局限在攝影室內。也催生了後來的「寫實派」的人,「寫實派」的人說:攝影就是真實的記錄真實的還原這個世界的模樣,我們才不跪舔繪畫呢,我們攝影師是在平凡流動的世界中抓取了其中你們凡夫俗子看不到的美麗。

意識形態這個東西真的很重要,意識形態一旦打開了,大家不再糾結於是否像繪畫一樣的時候,一大批優秀的攝影師就湧現了: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就是在這樣的意識形態被打開後,才出現的。

HENRI CARTIER-BRESSON

Robert Capa

Ansel Adams

然後隨著時代發展,相機的性能不斷提高,數碼技術的出現。讓攝影這個年輕的藝術又有了新的血液,攝影的後期空間越來越大。但是太大的後期,又似乎脫離了攝影記錄真是的意義,於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又出現了爭執。但是在攝影師層面,這種感爭議已經早就有了結論,就是攝影,除了新聞攝影外,攝影的後期是被認可的。當然國際比賽中,後期也是有程度限制的。

當然,現在的攝影趨勢很有意思,一部分攝影師在通過後期更加真實的還原場景或者說理想的現實場景,一部分攝影正在後期的道路越走越遠,攝影彷彿找到了一條全新道路來證明自己獨特的藝術性,那種基於現實而又超脫現實的藝術感。而且你如果用PS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PS這幾年全部都是用攝影師的後期作品作為自己的啟動畫面。但是在大眾層面,大家還停留在攝影該不該後期的爭議中。

來,年輕人,我帶你去看一下後期的魅力。

好了,年輕人,你是不是對攝影的後期有了全新的認識呢?你也應該知道,攝影的過程當然包括後期。

所以後期不僅是調調色調,不是僅僅磨磨皮,攝影的後期有著更寬泛的概念。當然我明白很多人反感攝影的後期,是因為不爽自己被騙了而已,明明沒那麼藍的天,你他喵的給我P的那麼藍,明明沒有那麼好看的姑娘,你他喵的給我P的那麼好看,你他喵的不是在逗我么?

我給你們直觀的感受一下,這姑娘美哭了……

我艹!!!!你他喵的在騙老子,老子當然反感。

少年們,你們摸著良心想一想是不是這麼一會事。

我的微博沒什麼粉絲,求粉哦蘇賢賢倫的微博。知乎也一樣啦。


天天問後不後期真宗不正宗的你們煩不煩?特么烤羊肉串哪個不放孜然的?


本人學攝影,即便是還沒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膠片時代已經有後期了,我記得國外有個兩公婆,男的用膠片做後期,女的用Photoshop做後期,長點心吧


問這種問題,是很無禮的。

就好比問女性們:「你們為什麼都要化妝?」

不管問得多麼無辜,他都活該孤獨一生。

為何說無禮?因為這種問題既不動腦子,也不尊重對方。對方不反感才怪。

既然想知道為什麼都要後期,那麼就應該先搞清楚後期是什麼?攝影里後期的作用在哪?後期又有哪些不同的形式?那如果不後期你認為的替代方案是什麼?

而不是情緒化地隨口一句:「為什麼都要後期?」

同理,問女人幹嘛都化妝也一樣,不想去了解化妝,了解對方所想,就自作聰明地妄下判斷。這樣無視別人辛勤付出的成果,將心比心下,你啥感受?

等你了解好了這些基本再來問,對方會更樂意解答你,這讓他們更相信他們的回答真的是你需要的,更能回饋他們的好意。

但現在,我只能說:


放領我入門的師父的話:

攝影后期是數碼時代攝影的一部分,相當於膠片時代的暗房。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還原看到的場景(拍照其實也是一個二次創造,相機不可能做到和人眼看到的完全一樣,原因有環境的影響,也有器材本身的限制,還和人眼的視覺系統有關,這個說細了就太複雜了。簡單舉例,你看到的是暖色調,相機可能拍出來是出來冷色調;看的景不會有虛化吧,但相機可以辦到;除非純黑環境人還是能看到很多東西的,但相機不一定拍的出來等等。你以為鏡頭後直出的圖就是真實嗎?才不是,經過一堆數碼處理變成數據它早就是另一個東西)或更好的表達心中想要的作品(這個可能屬於創作,可能是為了視覺效果,也可能是為了表達某個想法)。

另很多人存在的誤區:

確實有ps大神可以令一張圖化腐朽為神奇,但攝影里更常見的規律是前期拍不好後期也白搭。所以不要僅僅只看些,什麼「再也不相信ps後的圖」這類話語,然後來酸哪些拍的好的圖是全靠後期,本身人家就有好的前期,才能在此基礎上通過後期提升、更進一步的表達。


說一說大一剛入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的對於後期的解釋。

因為人眼對事物場景本身是有優化的,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我們的大腦「後期」處理過的更艷麗多彩的世界。

如果是看到過,記在腦子裡的風景,會更加的優化,更加的漂亮。

而相機的RAW格式是沒有這種優化的,它記錄的是自然事物本身的亮度數據。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真實的景象。

也就是說,真實的景象,不如我們看到的,以及我們想像中的美好。真實的自然是更暗淡和難看的。或者說,相機直出的景象並不是對於人眼來說的真實。所以為了符合人們心目中的,想像中的的場景,我們需要後期優化。

而且在對一張照片的評價中,真實性這個詞不是用在畫面有沒有優化這種膚淺層面的討論上的。


因為相機不如人眼靈敏,有時所拍並非所見,需要後期來修正.

而有時候後期為了突出重點,譬如黑白照片以及調對比度.

有時為了誇張效果,譬如調曝光跟飽和度.

只要是看著舒服的照片就是好照片,管那麼多幹啥呢.


題主,什麼叫「後期」你能解釋一下么?

我說一下我對後期的看法吧:後期就是你看到任何照片前的樣子,意味著你不後期你就看不到照片。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開頭說了是對「後期」的定義。

按下快門只是控制了進光量的多少,至於顯示出來的進光量是多少,膠片時代叫做顯影。同樣一張照片,底片不同,顯示出來的色彩也不同。

最後請各位回答幾個問題:

美顏相機拍出來皮膚就是白白嫩嫩的,算不算後期?

我們都知道佳能色彩要比尼康好一點,那佳能算不算後期?

把照片中本來有的電線杆「ps」掉算不算後期?

照片調整色彩算不算後期?

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哪個算後期了?達蓋爾之前的照片和達蓋爾之後的照片,哪個算後期了?

by 攝影愛好者,以上文字不是很嚴謹,還請各位指正


1,數碼攝影不做後期的都是耍流氓,相機自己輸出jpg直接拿來用的都屬於「到此一游」的水平,幾乎沒有例外(只有極少數情況相機直出照片讓我滿意到覺得可以不用後期了,相當的少)。

2,認為數碼攝影用不著做後期的都屬於純業餘選手,連正確的觀念還沒具備。

3,看到一些灰濛濛的、歪歪扭扭的照片直接就認為無價值刪除的也屬於業餘選手,不明白數碼攝影的原理和數碼照片的特點。

4,攝影后期分小清新和重口味,就是說片子稍加修飾還是大動干戈取決於個人愛好以及要表達的思想和目的,沒有對錯之分。但紀實、新聞類的攝影只允許進行色彩、構圖等調整,不允許改變照片內容,否則就是耍流氓。

5,以上僅針對「數碼攝影」,別拿膠片說事。


不講理論,簡單點說吧,拍攝只是健毛坯房,後期裝修才滿足你的居住習慣和審美。拍照的前期後期的對應關係也是如此


你為啥要穿衣服


相機記錄下來的源文件叫RAW,RAW在英語的意思為「未經加工的」,在攝影術語上叫「數碼底片」或者「原始圖像編碼數據「,這就是膠片時代的底片,因此是半成品,RAW用一般的看圖軟體是無法打開的,需要經過二次編碼轉譯為圖形格式。

所以如果你認為修改膠片的底片不算後期,那麼對RAW的數碼後期也不能算作你所謂的「後期」了。

而真相就是,後期是攝影的一部分,否則那叫「拍照」。


從真實的角度來講,其實不同動物眼鏡對顏色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本來就沒有一個真實的「顏色世界」。

e.g.人類視錐細胞可以感應RGB三種基本色彩(然後組合出顏色),而其他動物可以有兩種、四種、黑白等等選項,敏感性也不同,組合結果自然不同。

所以,即使除開鏡頭,相機看到的世界和人眼仍然不同。既然本來就已經不同,就不必追求絕對真實。真實≠和現實一樣。


推薦閱讀:

怎麼盡量避免後期痕迹而讓後期之後的照片顯得自然一些?
後期小白請教這組照片後期風格?如何處理的?

TAG:攝影 | 攝影后期技術 | 攝影技術 |